首页 > 文章中心 > 样本书

样本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样本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样本书范文第1篇

1. 学校图书馆样本书资源的现状

自50年代以来,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各地图书馆都充分认识到了保存图书样本的重要性,相继建立了样本书库。学校图书馆也不例外。目前,各学校的样本书库基本分为完全样本库和特色样本库两种形式。完全样本库是将到馆的图书不管复本量多少,每一种均拿出一册入藏的书库;特色样本库是按照本馆制定的标准挑选出重点图书,每种一册入藏的书库。这两种传统的样本库形式突出体现了以藏为主的特点,书一入库就极少能与读者见面,若非特殊情况是不允许读者入库查阅或短期借出的。这在保证文献收藏的完整性上有着重要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样本库成为各馆都极为看重的财富和资本。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科学知识的总量加速增长,科学发现和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新产品的陈旧速度日益加快,学科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导致了“信息激增”,体现在知识载体形态上的特征是:文献数量呈爆炸性增长。

在这种形式下,图书馆面对着庞大的文献信息的洪流,一方面经费拮据,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书库爆满,馆舍紧张。对于书刊价格持续高涨而造成的经费相对短缺,绝大多数馆只能以削减购书种数,降低复本量的方法解决。有些价格昂贵的工具书和丛书就只能订购一册或一套,而这仅有的一册或一套也被放入样本库保护起来,难见“天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文献数量的猛增导致了馆藏膨胀,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不断增建,扩建图书馆。比如,美国就曾在60~70年代掀起扩建图书馆的。但实践证明,用扩建图书馆的办法来应付藏书增长是行不通的。藏书的急剧增长,不仅造成了空间紧张,设备短缺,使许多藏书无法正常存放,而且导致了管理混乱,使藏书利用率大大降低。尤其是样本书库,由于保存完好,基本无破损和剔旧,因此库房紧张问题更为突出。正是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逼迫我们来探讨样本书库的发展方向和样本书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变“藏”为“用”的思想转变。毕竟,再大的图书馆也不可能将所有文献收藏齐全。

2. 学校图书馆样本书资源的开发利用

由上可知,当前学校图书馆样本书资源的利用率普遍很低。为使样本书资源“藏有所用”,各学校图书馆应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其利用率。我们认为,样本书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分以下两步走。

(1)由收藏型转为阅览型。

现代图书馆将“充分利用”文献作为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水平高低,主要是看其服务水平如何,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程度如何,以及读者对图书馆所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如何。所以“用”的如何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社会效果,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尺度。学校图书馆由于性质所限,面对的是较为狭窄的社会群体。而这一社会群体对图书馆的需求程度则尤为强烈,利用效果也更为明显。因此,不遗余力地开发现有文献资源,以“用”为中心进行改革是学校图书馆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多年一贯制的单一收藏型样本书资源是各学校图书馆尚未被充分利用的巨大财富。不能再让这些宝贵资源尘封下去,是让它们逐步施放能量,产生光和热的时候了。在现有条件下,样本书的开发利用还不可能一步到位,让读者尽情借阅。毕竟文献资源共享的道路才刚刚起步,短时间内还无法建立起布局合理,集中协调的文献信息系统。各学校图书馆的样本库还得继续担负起尽可能保持本馆文献完整性的任务。所以,在短期内单一收藏型的样本库可先发展成样本阅览型的书库,即:将样本库转变成大型阅览室。使读者在馆内能充分享受到样本书的完整性,翻阅一些在外借书库看不到的珍本。并通过严格的管理,使样本书的破损程度降到最低。对于一些时效性强而又入藏量大的图书,就可采取剔旧的办法,在一批新的样本书到来的同时,剔除一批旧书放入外借书库。因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等产品的更新换代令人目不暇接,相应书籍的使用价值也变化极快。一本计算机类图书从热门读物到无人问津,一般只需三、五年时间。因此,样本书采取剔旧的办法,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书的利用价值,同时也缓解了样本书架书满为患的尴尬局面。

(2)由阅览型转为外借型。

进入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和通迅技术的发展使大容量的储存和高速度的传送成为可能,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将书目存贮在计算机内,而是要求将图书或期刊的摘要乃至全文转换成电子载体,成为所谓的“电子图书”,它具有可以移动画面,供许多用户同时使用,并可选择多种检索功能等优点,成了目前热门出版物。预计到几年后,电子出版物将占全部出版物的20%。“电子图书”在图书馆藏书中的比例也将逐年扩大,并最终基本取代印刷型图书。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二十一世纪,读者在家里、办公室或任何一个有网上终端的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访问图书馆或外界的信息数据库。他们获取资料的范围,远远超过本单位的图书馆,使原有馆藏大大发生变化,而且对传统阅览室和书库的需求将发生变化。那时,传统的馆藏印刷型文献已基本失去了“藏”的价值。

学校图书馆所面向的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读者,因此应在各类图书馆中最早实现网络化,而成为电子图书馆。在未来的电子图书馆中,所有阅览室都将成为电子阅览室,检索、查询和阅览都将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来完成。馆藏印刷型文献基本失去了在馆内阅览的价值,它们的唯一功能将是外借给在馆外没有条件使用网络终端的读者(有特殊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献除外),以发挥它们的余热。因此,样本书就由样本阅览型进一步转化为样本外借型,彻底完成了由“藏”到“用”的转变。

样本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样本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样本

“样本书又称保存本或基藏本”[1],样本书的提法是在我国传统的藏书布局模式下产生的,一般由图书馆所有藏书的每一种抽出1-2册组成。但随着电子图书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样本图书受到了巨大冲击。因此,关于样本库“存”与“废”、“藏”或“用”等矛盾观点讨论已久,笔者试从电子书特性分析中理清样本与电子化的关系,并探寻纸质与电子样本图书共存、互补、和谐发展的策略。

一、样本图书的管理利用现状

(一)样本书的管理服务

样本图书具有文化传承、满足急需、揭示馆藏的职能,多年来重“藏”不重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科学合理地组织馆藏,既要有利于文献信息的管理和保护,更要有利于文献信息的充分利用。”[2]《规程》确立了藏书贵在“用”的指导思想,样本图书的管理也随之发生变革。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样本书库管理主要包括:(1)改全封闭样本库为半开架、全开架阅览室;(2)按学科、文种、服务对象拆分成特色典藏阅览室;(3)与学科期刊共同组建学科阅览室。服务模式主要为:(1)室内开架阅览;(2)登记阅览或押证阅览;(3)提供复印扫描服务;(4)有限短期外借。

(二)样本书的发展困境

尽管各高校在样本管理和服务上下了一些功夫,但是以印刷本为主的样本书仍然难以回避一些问题:(1)高校纸质文献收藏偏重教学、科研、特色及学生课外阅读所需,完整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有所弱化;(2)各种图书信息服务系统及OPAC系统的应用弱化了样本书揭示馆藏的职能;(3)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和学生增加,样本书既满足不了流通需求又占据馆舍空间;(4)样本书服务局限于馆内阅览和短期借阅,无法体现利用率的统计;(5)具有磨损、折旧、丢失等缺点;(6)电子书的大量应用与样本库产生重复,导致资源浪费。

二、样本书电子化趋势分析

(一)样本图书电子化的必然性

1.信息密度大,节省物理空间

30万字的txt格式电子书只有600K左右,pdg格式一般8M左右。按照每1TB硬盘可存储12万本左右的电子书推算,1台2U尺寸、14TB容量的磁盘阵列可存储168万册图书,如果换成印刷本最少需要2万平米左右的书库。

2.能源消耗低,经济节能性强

以每年平均1万种计算,纸质图书成本=30元×5复本×1万种=150万元,电子书成本=3元×1万种=3万元。运营成本方面,2U磁盘阵列1000W功率,全年成本=每度电0.5元×24度×365天=4380元。而在生产过程中,电子书无须印刷,不需要纸张、油墨,其节约能源和材料的特点符合低碳经济的主张。

3.格式载体多,信息利用率高

电子书以TXT、PDF、PDG、CHM、WDL等格式被方便地下载存储到各种手持终端中随身携带,并且可以实现全文的关键字检索和文字识别,对于老师做课件、搞研究及学生完成作业都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4.更新速度快,图书来源广泛

“电子图书更新速度快且可以随时更新,它不需要重新出片、打样、输出和装订,省去了繁琐的出版过程[3]。”从来源上看,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书可以从电子书商、出版社、搜索引擎等多种途径获得,对孤本、珍藏本还可以自行制作。

(二)样本图书电子化的可行性

1.存储设备

从图书馆服务的角度而言,样本书电子化需要可靠的、海量的存储设备。“当今海量存储技术及产品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TB级大容量磁盘陆续出现,DAS、NAS、SAN等网络存储技术广泛使用,基于InfniBand的存储系统、采用DAFS技术的存储系统、统一虚拟存储系统、IP-SAN存储系统、远程分布式存储系统等先进理念逐一实现。”[4]

2.终端设备

当今手机、MP4等设备的普及将打破阅读终端成本高的瓶颈。一方面TF卡、迷你SD卡等闪存设备大量应用于手持终端中,容量则以GB级计算。另一方面,MP4、手机等设备一般都带有电子书阅读功能。尤其是手机,据统计截止2009年5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6.8亿,2010年将增加到7.4亿。

3.网络条件

随着校园网的建设,百兆到桌面的局域网络基本上已成为现代化办学的必备条件,校园无线网络也逐渐覆盖到师生用户群体。另外,小区局域网、ADSL宽带等服务种类多、资费水平低的网络套餐都为电子书的广泛使用奠定了网络基础。而2009年开始正式挂牌运营的无线3G网络更是为随时随地上网创造了先决条件。

4.市场影响

国内的汉王、方正、超星、盛大、龙源等众多公司纷纷加入电子书市场,2009年1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赵小凡对有关方面正在推动制定数字版式技术行业标准的表态更是推动了行业规范化发展。据调查,目前国内已有30多家有关单位参与组成了版式技术产业应用联盟(DIAA),推进新版式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因此,可以说市场的明朗化和版式的标准化对样本图书电子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电子化样本书的发展策略

(一)理清样本与电子化的关系

谈样本电子化而不谈馆藏图书电子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图书馆藏书大局来看,电子书的兴起不仅未能取代纸质图书的地位,反而实现了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均衡发展,共同繁荣。第二,电子书具备样本书的文化传承、满足急需、揭示馆藏的职能特征,电子化只是样本的一种载体形式的变化,即样本包括了纸质样本和电子样本。第三,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将会,但学生扩招增加了复本需求,既要加大流通又要保存样本,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因此,我们既要关注样本存在的目的,又要发挥电子书的特长,理性地分析评判两者的优劣,在两者的发展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融合各自的优势协调发展。

(二)样本书电子化的发展策略

1.与时俱进,端正藏书理念

肖内西说:“图书馆作为信息储存的仓库,如果说以前是正确的,在今天肯定已失去正确性。”[5]这句话的意思说当今图书馆的馆藏应从拥有模式向获取模式转变,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没有必要收藏所有的图书。事实证明,综合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种类要远远大于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并且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不足可以通过共建共享战略来互相弥补,比如大学城联合体、各省的高校文献保障系统。因此,样本收藏的也必须随之变革,走高校特色化之路,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根据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及馆藏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国内外书刊资料,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

2.平衡发展,努力协调采购

平衡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依据,一是考虑读者群体,二是考虑图书价格,三是考虑使用频率,四是考虑主要用途,五是考虑阅读习惯。具体可通过读者调查、流通统计、馆藏来实现。

3.利用信息技术保障资源应用

电子书与纸本书的互补有利于建设获取模式下的完整藏书体系,电子书的样本职能之外更能满足日常的高频率使用。因此图书馆应从软硬两方面加强对电子书的服务保障。硬件方面包括构建稳定高校的服务器与存储系统,部署图书馆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系统,建设电子和样本阅览相结合的特色阅览室等等。软件方面则应盘活已有信息资源,积极地建立电子书样本库或纸质样本和电子书的联合目录库,通过网站或OPAC系统向用户揭示,以保证文献信息资源的完整、齐全、新颖、超前,并基于用户的个性需要,及时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

4.加强读者教育,提高其信息素质

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与扩招学生数量及读者对多种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部分纸质样本进入大流通环节而由电子样本取代,部分纸本阅览室由电子阅览室取代,这对读者的信息获取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情报信息意识,培养大学生收集、处理、评价文献情报信息的技能,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办系列主题讲座,系统地讲授信息获取技能;二是开设网络培训平台,使读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掌握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技巧,了解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三是开展网上咨询和学科馆员的主动服务,使读者能够随时获得专业馆员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四是结合学分制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是举办有意义的群体活动,如读书节、检索比赛等等,提高学生参与资源建设、学习信息获取技能的兴趣。

样本书的存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各馆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多数局限在调整样本书库服务模式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从电子书的基本特性看,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无复本限制等优点或许能在弥补纸质样本缺陷的同时起到样本揭示的作用。从技术趋势来看,彩色显示、动态显示、任意折叠、双面显示、多屏重叠阅读等技术支持下的电子书将与传统样本互补共存,为多层次的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陈德磊,陈伟.转变藏书观念充分发挥样本图书作用[J].现代情报,2004,(2):133-134.

[2] 刘丽萍.试论如何实现样本服务创新与满足读者的双赢局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42-44.

[3] 吴国蓉.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比较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78-280.

样本书范文第3篇

1 建立以馆员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1.1重视人力资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因为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

1.2重视培养馆员一专多能, 实行图书馆员轮岗制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分类、阅览咨询等项工作互相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适当地实行轮岗制,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全貌,树立全局意识。大学的图书馆流通部门的馆员每天通过在书库内的工作,认真的了解读者的借阅需求,统计各类图书的借阅量,定期制作报表,提供给采购等部门作为调整购书策略的依据。

1.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信息通道读者和管理员应该是平等的,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员提出建议和请求,对读者来说这比站在馆员的办公桌前拘谨的陈述要人性得多, 无形中拉近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读者服务工作也更好开展。这种亲切自然的交流环境设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

2. 建立创新的管理内容

2.1管理制度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目标创新。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创新管理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私人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

2.2管理机制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能本管理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2.3图书馆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大学图书馆更应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合理引进人才,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对于已有馆员,大学图书馆的管理者应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全面知识培训,培养具备特定岗位技能的馆员。

3. 增强现代化的高职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3.1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职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3.2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3.3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现在我国许多高职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职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3 倍到10 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职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4.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样本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 人文关怀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高职院校数量、招生人数历年递增,专业设置已涵盖了理工、文经、农林、师范等诸多专业。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学生增长的速度,面对日益增长的学生,如何充分地利用图书馆,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人文关怀,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就是图书馆人文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所谓人文精神

首先表现的是一种爱心、爱护心理,对于任何人的一种文化、文明、知识和精神上的关怀。而这种精神是需要一点一滴从平凡的每件小事情做起,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从不间断。

(二)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图书馆属于社会人文现象之一,国内外的图书馆学家认为,图书馆是以人文为基础的。1995年美国的图书馆学家克劳福德曾提出了图书馆学的“新五律”,其中第一条就是“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素质”。人文精神是图书馆价值观的核心,是推动图书馆进步的标志。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文精神存在很多问题

(一)过期杂志过期旧书太多,新书上架少

近几年,因为经费的制约,各大高职院校图书馆购书的复本率过低,一般每种书仅购3到5册,而每所高职院校图书馆都设有样本书库,这样供读者外借的图书只有2到4册,从而无法被广大读者充分利用。随着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断增加,广大读者普遍反应新书太少,过期旧书太多,书本流通量太少,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保存本制度在目前看来是不合情不合理的,保存本就是指图书馆为了方便保存而把所有的图书都留一本做样本,以便保存和急需之用。但是样本书库的存在,一方面使图书的使用率过低,而另一方面,旧书过多,为了达到评估的标准,谁也不敢下架那些借阅率低甚至是长期无人问津的图书,从而使书库的书架不够用,架位紧张,移架难,增加新的架位书库面积又不够,从而使工作人员发愁,经常有读者感叹图书馆的书多,但是新书太少,旧书太多,利用率太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有关的领导深思。现代科技发展使电子馆葳较为丰富,而且也为文献的永久保留提供了保障,所以保存本就没有必要了。另外,还有一部分高职图书馆借阅条件差,书库条件差,设施落后,不能很好的提供借阅,既不方便读者,又不利于提高图书馆流通。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显示目前高职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欠缺。

(二)书本位思想严重,人本位观念欠缺

传统的图书馆通常以收藏书刊的多少来显示其地位,高职图书馆也不例外,“重葳轻用”是其特点,馆葳书刊、文献资料等往往是静等读者,用并不重视。仅仅靠人工借阅,往往信息流动缓慢,这样的静态服务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馆葳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还造成了人力与资源的浪费。这种“书本位”的思想和体制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图书馆仍然把书作为图书的主体,以葳为主,虽然图书馆是开放的,但是读者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并没有真正的放在第一位,“读者是上帝”的口号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而现代图书馆的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人文精神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树立“人本位”的管理思想没有得到确立。

(三)闭架管理方便,人文关怀欠缺

现在还有一些高职图书馆采用闭架管理模式,因为闭架便于管理,图书不易乱架,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但是读者却不能更好的利用图书资源,资源共享差,而使图书的利用率大打折扣,由于利用率低,从而使服务流于形式,延长了读者的阅读时间,限制了读者的行动自由和阅读兴趣,令他们感到压的换抑。这样的被动服务缺乏读者和图书馆人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具体实施

(一)实施开放管理,一切方便读者

高职图书馆应该全开架管理,便于读者借阅。图书馆开架借阅不以楼层为分隔,所有文献一律开架,读者均能自由取阅。书库与阅览室应该相通,打破书库和阅览室分开的屏障,真正做到借阅一体化。

(二)注重服务质量,体现人文精神

服务时间要足够。高职图书馆要本着“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思想,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这个中心,必须保证图书馆有足够的开放时间,要根据不同人群的时间需要,适时调整服务时间,特别是安排好中午、晚自习、节假日的开放时间。

(三)服务水平上档次

对现在的读者特别是大学生,这特殊人群仅仅靠微笑服务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必须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如对他们提供图书导读、技术支持、边缘科学咨询等服务。

(四)提倡特色服务,体现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更欣赏那些富有创新和富有特色的服务。21世纪提倡人文精神,推崇不同个性的人。社会日益宽容温和,图书馆更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提供个性人特色服务,满足不同人的信息需求是追求信息平等的表现,这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因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以往“自己馆葳什么,读者借阅什么”的观念,变成“读者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甚至不同个体读者的需求。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读者在图书馆里有非常重要的精神需要,面对高职图书馆目前的馆葳现状,我们要以人文精神指导思想和工作,为读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给图书馆增加浓郁的人文气息。将人文精神与高新技术紧密相结合,让人文精神为高职图书馆事业添加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许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创新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9):73-74.

[2]王庆民.图书馆人文精神争议[J].图书与情报,2003,(2):43-44.

[3]施维敏.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3,(2):126-126.

[4]蒋永福.人文图书馆学论纲中国图书馆学报[J].2002,(4).

[5]彭强.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图书馆学刊[J].2003,(1).

样本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搬迁;图书排架计算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03-02

在高等院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大力推动下,高校图书馆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搬迁工作成了很多图书馆短期的工作重点。自2006年起我校图书馆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搬迁,第一次搬迁时间仓促、缺乏规划、后期工作繁琐,可谓漏洞百出;而第二次搬迁过程则从人员分组分工到协调工程进展,从馆舍分布设计到物品摆放计算,从强电弱电布点到材料设备采购,从图书下架打包到攒架排列调整,从门窗地面卫生到营造优雅氛围,每一个搬迁的细节,每一个建设的方案都经过了全馆上下集思广益、细致推敲,进而齐心协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圆满按期完成了搬迁工作任务。谨以此文分享搬迁的经验,希望能为将来有搬迁工作的其他图书馆提供一点帮助。

一、馆舍分布设计

1.楼层分布设计。搬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楼层分布设计,期间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有中空地面的区域不可划作自习区,因为中空下方的书库在节假日等书库闭馆而自习区开放且无人管理时,会造成书库存在安全隐患,读者在中空部位可能直接给下层书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水、火、垃圾等都可能在书库关闭期间“从天而降”。再如电子阅览室最初设计在首层,但由于首层明亮通透,并没有中心机房和维护间的位置,于是将其调整到了二层。每分布一次都用Photoshop软件做出效果图并由搬家工作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共同讨论,讨论完再考察,再设计,再修改,多次推敲,反复论证。最后将书架、刊架、阅览桌椅、电脑桌椅、玻璃隔断、门禁、监控、强电、网络、电话、以及后期的门牌标识,每个工作都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设计,形成了各类图纸几百份。总之,在馆舍分布时秉承的原则是首先确保人财物安全,其次便于读者使用,再次保证部门工作的协调性,同时还要为图书馆工作保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2.物品摆放计算。这主要是书架、刊架、阅览桌椅及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的摆放计算。首先通过图纸和实地测量得到馆舍各库室的实际尺寸和布局,尤其是承重柱的位置。首先测量书架、刊架、阅览桌椅、电脑桌椅的尺寸,摆放的舒适距离,期间我们走访了兄弟院校的相关部门,对各类物品的样式、材质、性能、价格、商家等进行了调研。接下来通过多次的计算、摆放、调整得到即美观舒适、又适合场所分布的摆放布局和物品尺寸。如书架的摆放计算,由于我馆适合做书库的区域有限,既要把现有的流通书库、样本书库、工具书库安置得下,又要为以后图书数量的增长留出足够的空间;既要整齐美观便于读者查阅,又要兼顾承重柱的避让,最后得出了书架分布图,为如图1所示的状态,即流通每柱距间6排,共分3列,每列分别为5组6组和7组,遇承重立柱减掉一组。工具书库和样本书库也以此原则进行计算。再如电子阅览室电脑桌椅的摆放,这里除了要照顾到间距和舒适程度外还要考虑到网线的分布和隐藏,因此也经历了如图2的变化,经过修改电子阅览室地面过道走线达到了线路最短、外观最隐蔽的效果。由此得出计算结果,为设备采购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大大提高了新馆建设进度。

3.图书摆放的计算。图书的摆放尤其是流通书库图书的摆放是搬迁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首先涉及到最基本的大类分布,单凭估算是不行的,这里我们使用了文献系统数据与书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即在文献集成管理系统中统计出各大类图书的数量,先根据数量把22大类均匀化分到三个书库,得到结论A;再到原有的四个书库数出个大类图书所占用的架位数,平均分成三等份后,得到结论B;最后将结论A和结论B综合分析,可喜的是两个结论基本一致,只是在J类的划分上有个偏差,而J类的图书又并不是特别多,最后就很容易地确定了大类分布。其次的问题是每架位存书数量,由于我馆在搬家前有1千多包近5万册图书尚未上架,而且新的密集书库又要从原有在架的图书中下架整理,因此不能简单地从旧馆平移到新馆。想一次性达到每个架位保留2/3或一半的图书更是不可能的,只能先将架位均匀地分配图书,然后再下架一部分图书到密集书库,再把剩余的均匀架位。这就需要把图书册数、架位宽度、一组书架的容量都计算好。具体操作是这样的:①在书库实地测量,抽样,计算出每组书架即6层1列书架的容量,从而计算出新书库6层5列组书架排容量(A型)、6层6列组书架排容量(B型)、6层7列组书架排容量(C型),将每组书架排编成以该库分类和顺序命名的序号,如:第二书库第一排为H1。②根据大类分配结果在系统中调出该书库图书总量。③将该书库每册图书的索取号调出并顺序排列。④把第3步中得到的顺序按照第1步中得到的容量和书架分布图排列到书架中去,并标记每组书架排上的起始图书和末尾图书的索取号。该起止索取号依据各书库图书数量的差异可略有调整,但必须均匀分给每个书库的81排书架;该索取号作为打包编号的依据。例如第二书库第一排书架的起始图书索取号为H0/1,那么在打包时从H0/1的那捆书开始编号就标为H1-1,意思是H类第一排架上的第一捆书。⑤以此类推,可以在打包过程中标记出所有下架图书在新馆的架位。

二、紧张有序的搬迁过程

1.打包。在打包之前2个月向读者发出通知,做到提前借还。打包的顺序为过刊阅览室、工具书库、样本书库、流通书库。由于图书的序列性,打包工作均由图书馆员工来完成。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年龄、性别、身高、健康状况等将全体员工分成4组使用4台打包机同时工作。男同志负责拆分书架并把侧板、隔板、底板、顶盖分类并整齐摆放在安全的位置。女同志分为下架、搬运、编号、打包、摆堆几个工种,各司其职。依据编号原则为打捆图书进行编号,按编号顺序和类别摆成结实规则的方堆以便搬迁过程中装箱。

2.搬运。简单搬运工作均由外雇人员来做,图书馆员工只进行规范的协调和监督。在以往的搬家过程中,由于搬运工人素质参差不齐,造成过不少物品的损坏或丢失,因此在本次搬家过程中,既在搬家协议中明确提出不得损坏或丢失物品,同时,也在搬运的各个环节指派馆内员工进行监督协调和摆放指导。①搬运书架。为了让工人能直接将图书搬运上架,首先就要先把书架零件运进新馆的指定位置。依据书架的类型和书架分布图纸,将同种类的书架放在同一书库。②装箱。为了使打包成捆的图书不在搬运过程中散开,并能较好地维持原有顺序,我们要求搬家公司装箱搬运,每箱可以装4捆约合50本左右图书。装箱时由馆员根据方堆顺序指导工人装箱。但因为有的工人走的快,有的慢,在装车过程中箱的顺序往往就被打乱了一些。但在下一步却能调整过来。③上架。由于每捆书的编号上体现出了在新馆的书架的排数,因此只要在新馆书架的侧板上事先贴上架排号,工人就会根据书捆上的编号直接上架,省去了馆员后期相当大的上架工作量。而且因为一个架上的书捆一般不超过100包,所以在搬运过程中破坏的序号也能简单调整过来。④搬运其他物品。在搬迁前已经将所有需要报废的物品统一由我校设备处运走。其余物品包括计算机、机柜、打印机、文件柜、阅览台等约3000余个。所有的电子设备由技术部统一清点标注出处和用途。所有箱子、柜子、抽屉必须清空并锁好、捆好,各类物品均由部门负责人装纸箱并写清楚装箱内容。记录本部门纸箱个数。听从指挥,统一搬运。图书馆的百万册图书、3000多组书架、近200台电脑、1000多把椅子和各种办公家具设备5000余件就这样在10天的时间完成了从旧馆到新馆的搬运。

图书馆搬迁既是一项繁琐沉重的工作,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搬迁既能对馆内资源进行摸底式清点,更能为全体馆员参与图书馆建设,了解图书馆全面业务提供宝贵的机会,是图书馆发展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刘慧,唐中军.图书馆搬迁工作经验谈[J].中国科技信息,2010,(07):158-159,162.

[2]焦玲霞.浅谈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8):21-22.

[3]吴玉玲.浅谈图书馆搬迁中的人员配置与管理机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104-105.

样本书范文第6篇

一、全面开架借阅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

1.实行书库全面开架,有利于提高图书的借阅效率。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坐在家里“漫游图书馆”己成为不争的现实,上网还是上图书馆读者有足够的权力进行选择。作为图书资源,如果图书馆还依据传统的闭架管理为主的方式进行工作,那么一定会导致借阅效率低下,图书闲置。目前作为馆藏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应该开展图书的开架查阅、借阅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查阅、选择、借阅图书。

2.提高藏书的利用率。衡量一个图书馆办得如何,不只是看它收藏了多少图书,主要是看它有多少图书被利用、流通。实行开架服务,读者可以浏览群书,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吸取知识,扩大视野。某些书籍在闭架借阅时,常年压架无人问津,而在开架借阅后可变为读者十分需要的资料被利用起来。

3.节省读者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开架借阅服务节省了读者查阅目录的时间,减少了借阅的盲目性,同时让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接近读者,了解读者阅读需求、阅读倾向、阅读效果。开架服务有利于管理人员向读者开展咨询与辅导,促进管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如何提高全面开架借阅服务质量

1.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书库开架借阅,管理人员很重要。

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深层次服务,将服务做好。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首先,要开展好新生入馆参观教育工作。教育内容主要是: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学校的财富和资产。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要大力倡导公德意识,反对偷书;图书是供大家使用的,要保护好图书,方便他人利用;要介绍图书馆的相关制度,如借阅制度等;要指导读者如何选书,如何办理借还手续等等。其次,以宣传栏、图书馆网页等为基础,开展多种途径的爱护图书的宣传活动,调动读者爱护图书的积极性,加强读者文献保护意识。

3.熟悉馆藏设置,引导读者及时找到所需图书。高职院校读者由于受教学和科研影响,在借书的种类、册数、时间上有集中性和规律性。图书馆外借室工作人员要了解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状况,平时多看图书,了解图书大致内容,在读者借阅集中时能向读者推荐同类或同学科图书。能够把新书及时上架,旧书及时归架,把乱架的图书准确整理好,从而熟悉藏书结构及布局,这样才能引导读者以最快速度找到图书。

4.强化现代技能,力求为读者服务。目前的图书馆服务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书借还或面对面的读者服务及咨询,而是利用新的技术设备和图书馆管理软件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所以计算机的操作、图书馆管理软件应该成为图书馆馆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除此以外,还要掌握电子资源相关现代检索工具,并且具备对它们进行协调管理的能力。

三、开架服务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对于样本书、孤本书可以开架阅览,但不允许外借。对于重要的书籍,如史料、孤本、有重大收藏价值的图书的阅览可以另外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样本书范文第7篇

诚信——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品质和成才的必备素质

诚信是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了的洗礼和升华,诚信教育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根基,悠长的历史渊源,培养了一大批倡导诚信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为和做着。民族乃礼仪之邦,从来重信守诺,是最讲“诚信”的民族。关于“诚信”问题,孔子曾讲“民无信不立”,孟子曾说“朋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

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在的伦理道德观念中,“诚信”的核心是强调忠诚,主要包涵朋友的信义、爱人的忠贞、君臣的忠实等。孔子把教育的定位于培养“士”,亦即君子,且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此。孔子君子的标准有“信”和“守信”,他曾郑重地说:“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信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可见,君子的道德标准,欲成君子不可“无信”。

诚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承诺、,诚信一诺千金。信用是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人综合素质的指标,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指的是人的资信记录,是指人的任的能力,简单的道德人品问题。人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会走向,人生将会亮丽多姿。反之,处处背离信用的人,经常食言,久而久之他定会失去周围人的支持和信任,会抑郁、志,其人生必将黯淡无光。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将难有之地,更谈不上的人生价值,建设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诚信民族和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民族是不讲信用的民族,那么民族只能是可怜的生物群落。主席“以德治国”,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十六大报告中着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人们在遵守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可见讲诚信,是个人的事,关乎民族进步、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大学生——诚信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的,在举国上下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在全国各族学习十六大精神的,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已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爱国学习、厚德成才,以诚信为处世做人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日常生活入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塑造了大学生的诚信新形象。,也清醒地看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某些仍不成熟、不,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仍不理想,问题和弊端,亟待探讨解决。

(一)助学贷款考验大学生诚信

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优秀代表,是的栋梁和希望。帮助经济的大学生学业,健康成长成才,推行贴息的助学贷款政策。多数大学生诚实守信,还贷,这使自信的看到,大学生是最有前途的群体,银行潜在的优质客户。但也有大学生却不按时还款,甚至逃避还款,不利。为:片面理解助学贷款政策,将的支持误解为免费的午餐;个人诚信素质低劣,“就不想还钱,能不还就不还”;个人花销大,家庭和个人又无资金来源,想还又还不起;四是侥幸心理,就业不固定,又无担保人,“出了地边不怕见官”,银行很难找到,拖一天算一天。

殊不知,诚信是当今时代个人社会的要求,是做人、处事之本。享受助贷款的大学生是在用的诚信作担保,条件成熟时或者毕业后应当偿还贷款。如今助学贷款已大学生跨入社会的份信用记录,一名大学生,应该: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二)高校图书馆考验大学生诚信

样本书范文第8篇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来说,在同一服务区内便捷地获取全方位的、系统的学科信息资源和服务,无疑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目前,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流程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创建一站式学科信息服务体系,是各学科不断深化和细化的需要,必将开创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新局面。

[关键词]学科信息服务;流程再造;服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1,G2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4-0036-04

多年来,学科馆员制度以及全开放的一体化和大流通服务管理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变革的亮点。一体化和大流通是近几年创新的信息服务管理新模式,目前处在尝试实施的阶段,还没有被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高校图书馆特别是著名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并不断完善,但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建设和服务的机制及体制还没有完全创建起来。图书馆机构设置功能重叠、沟通不畅、重藏轻用的落后观念仍然普遍存在。读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流程繁复,加大了信息利用的成本,高校图书馆的高投入与低效益形成巨大的反差。

学科馆员制度的确立是学科化服务的前提条件。根据张群和修薇薇等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调查,2007年、2008年开展学科化服务的院校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30 %和76.85 %。笔者调研了先后排在武书连制作的2007—2010中国高校排行榜前50名的高校,除了中央音乐学院等7所高校图书馆外,其余47所高校图书馆均已开展学科化服务,所占的百分比为87%。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开展学科化服务,但是,由于其信息体系运行机制缺乏活力,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在建立和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基础上,要开创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新局面,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1]

1 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流程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读者服务工作的中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树立读者导向观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读者导向是指图书馆的一切信息服务工作都要奉行“以读者为中心”的行为准则。考量一个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就要看其为读者提供的文献信息在内容和专业上与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是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否能最大限度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和效用,大幅度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益。[2]

为了图书馆事业能得到长足、良性的发展,图书馆界应该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流程和服务管理模式。在服务理念上,必须实现由“重藏轻用”向“读者为本、利用至上”的转变;在服务流程上,必须改变传统图书馆人为割裂同一类别、同一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分散馆藏、借阅分离、读者分级,信息利用成本高、效用差,人浮于事、僵化教条的格局;在服务管理模式上进行彻底的变革,实现从“条块分割”“层层关卡”“费时费力”向“全开放、一站式、一体化”的转变。在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力求无限接近“零缺陷”,尽力实现读者使用率以及图书馆服务效益、办馆效益的最大化,向最终实现“零亏率”的理想目标不断迈进。

1.1 “省力定律”决定了读者获取信息服务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美国哲学家乔治?金斯利?齐普夫在其所著的《人的行为与省力定律》一书中提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这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一条带根本性的普遍规律。”这就是著名的“省力定律”。信息用户在获取所需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时通常表现出以最小的努力去获取最大收益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使用户在选择信息线索时,表现出舍远求近、弃繁求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省力定律”决定了读者的愿景:图书馆的机构设置越简单易用,获取信息服务的流程就越流畅。这样可高效便捷地获取全方位、系统的学科化信息资源和服务。学科馆员能在同一服务区内为他们提供一站式的学科化服务,以大幅降低信息利用的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用,毋庸置疑是他们最大的愿望。[3] 

1.2 传统的机构设置、服务流程和典藏分配模式不利于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开展

高校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属性或倾向性,而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却分散在流通书库、参考阅览室、工具书库、样本书库、教师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阅览室里。这人为割裂和分散了同一学科(或分类)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文献信息的需求和供给脱节的现象,使读者在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利用同一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时会遇到诸多障碍和不便。把同一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分散典藏和提供服务的管理模式与高校读者的需求不相匹配,因此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阻碍了读者服务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