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校园跟岗

一、学院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注重课程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容。笔者学院于2012年在电子工程系开设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每年招生80人。专业发展紧跟东莞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对接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标准,重点培养符合智能楼宇、智能工厂和大型社区智能设备维护和管理需要的建筑智能化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学科多、应用技术广和产品繁杂,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很高。学院为此专业建设了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组态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等电子工程系各专业共享的基础实验实训室。专业实训室的规划建设获得学院全面支持,建筑智能化综合实训室获2014年中央财政第四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资助160万,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训室获2013年东莞市财政资助263万。专业实训室实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独立性、联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系统应用,满足实践教学、职业训导、应用开发、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需求。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师结构合理,“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适中,专任教师有6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兼职教师有3人,具有智能楼宇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7人、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2人,皆获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考评资格。

虽然专业的各项教学条件能满足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需求,但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仅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不够,达不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校外跟岗实习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批掌握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不再欢迎没有掌握专业关键技能的实习生或技术不熟练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满足校外跟岗实习企业的要求,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与岗位相适应,让学生顺利地开展校外跟岗实习以及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笔者学院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在校园跟岗工作的新课程,在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建设与实践

1.校园资源整合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也受地域和资源等的限制,与专业对口并能全面让学生体现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岗位的企业并不多,能够接收非毕业班的学生以低门槛的要求进行有偿报酬跟岗实习的企业更加少之又少。幸运的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g与校园内日常工作和生活联系紧密,而笔者学院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信息化院校,具有面积大、类型多、智能化水平高的特点,涉及建筑、电气自动控制、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方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的应用比比皆是。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的优势,通过优化整合学校资源,拓宽实践条件的建设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多方联合组建成利益共同体,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园内搭建工学结合的学习平台,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2.课程设置

校园跟岗课程侧重共性职业技能,理论以够用为度,要求学生在校内相关部门跟岗,跟岗的部门包括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保卫处、实训中心、电子工程系等。学生在第二个学期进行分组分岗位,在第三个学期开展课程(见表1),工作任务包括建筑、电气、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检测、维护和管理(见表2)。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按时间上岗工作,共需完成52学时,实现上岗即上课、上课即上岗。任课老师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组成,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为所在部门的职员,主要负责工作任务的规划和分配,以及按工作时间对学生进行考勤。专业老师主要负责按学生的工作时间表进行检查监督,与学生交流、总结。课程考核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考核者即修满此门课程的学分。

3.课程实践

校园跟岗课程融合了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校内相关部门分时间分任务进行跟岗。在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由于学生不具备电工上岗证,不能安排现场作业,主要负责全校建筑的水电运行监测与控制以及建筑失修情况记录、协助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图绘制、招投标文件管理、现场施工检查等。在教育技术中心,学生主要负责全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固定电话等的维护和管理,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保卫处,学生主要负责全校的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校园广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协助校园安保人员调取录像资料,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实训中心和电子工程系,学生主要负责实训室和实训耗材管理,对基本的实训设备故障进行检修等。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专业老师、跟岗部门指导老师三方共同完成校园跟岗课程检查登记表,如表3所示,重点记录工作过程中相应专业问题、学生及部门反馈的问题等,对一些典型的现场问题附上照片和相关过程记录资料。要求学生针对实习情况填写相应专业问题的认识和收获,老师及时批阅。专业老师在这些过程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建筑智能化校园跟岗指导书》,指导书分三个部分:熟悉环境、融入岗位,熟悉业务、提升技能,熟悉岗位、探索经管,为课程提供指导、规范、借鉴参考,让学生互动沟通。

校园跟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的,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中所分配的工作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基本工作技能。专业老师全程指导学生的校园跟岗过程,帮助学生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使知识系统获编排更新,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专业老师全面深入指导,学生在不同岗位会遇到不同困难,师生共同总结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处理问题的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获得提升。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获得提高,而且在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可持续发展上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校园跟岗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习能力目标明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课程的建设时间较短,在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方面还不完善。能力较强的学生对重复性劳动容易感到厌倦,需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指导方法,如拟以技术方向分为若干模块,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解决岗位定选、岗位轮换机制和各跟岗部门的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第一部分,集中培训。

在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跟岗学习5周,我们一共集中培训了5天,集中参加了校内的培训讲座3次。3月26日是我们来到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集中培训的第一天,上午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李新发教授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政策发展趋势的讲座,下午由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书记张兴会书记给我们讲了关于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和培养。听了这两个讲座,让我了解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出台的各种职教政策、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定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各种管理模式,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管理理念,学习到了发达教育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4月2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张书记继续给我们做了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张书记结合本校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实践来讲,通过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把政治思想教育融入课堂,以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做到三全育人的效果。4月8日上午,我们听了郭本善教授讲的职业院校高校管理核心要素的讲座。这个讲座让我触动很大,郭老师已是75岁的高龄,但是我在他身上没看到岁月留下的痕迹,我只看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对管理的执着和探究,这些都是我们青年一代值得学习的精神。下午由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陈宽教授讲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介绍及教学模式创新及教法,这个讲座让我了解了德国双元制的体制,也感受了德国的教育体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职业教育任道而重远,我们还需不断学习。4月17日和4月24日,由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牛云陞教授给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关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和微课慕课的制作运用,这两天的学习,也深深的触动着我,牛教授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还不断的在做精品课程,不断的做微课和慕课,研究各种信息化体制,学习各种信息化软件,而且还学到了极致,出了很多门精品课程,也成了信息化专家,牛教授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他这种对学术的执着和追求值得我们学习。牛教授讲授的内容,对我们也很有用,教我们怎么制作精品课程,怎么制作微课和慕课,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这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4月20日,上午由中德大学软通学院的董老师给我们做了关于全国技能大赛的赛项设计、开发及指导,下午我们去天津商务学院参观了全国技能大赛博物馆,这一天的学习,我们也收获着,首先作为全国技能大赛的承办校之一,董教授系统给我们讲解了国赛和市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告诉我们所有的比赛都是公平的,我们还有幸看到了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赛项培训的具体计划和步骤,这些东西对我们后期指导技能大赛有很大的帮助。虽然集中学习只有短短的5天,但是这5天的内容都安排得很好,涵盖了不同的领域,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部分,二级学院跟岗学习。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 置换脱产 培训模式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就是从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遴选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和优质幼儿园接受脱产研修培训,且高等院校等比选派学前教育专业高年级优秀师范生,对口到被置换教师所在幼儿园顶岗实习。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全面总结国培计划幼儿园置换脱产研修教师培训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切实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体提高幼教质量,我们对“国培计划(2012)”云南丽江师专培训点的农村幼儿园置换脱产研修学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

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参与丽江师专培训点的云南省农村幼儿园置换脱产研修学员92人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被试。

2.研究方法

(1)问卷法。研究主要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培训专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期望等项目,一共24道题目。

(2)文献法。在收集已有研究和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问卷项目。在研究结果分析及需求判断时,参阅了有关文献,在比较同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肯的结论。

3.研究实施

初步编制问卷,在统计分析、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问卷,最后实施测试。问卷测试安排在集中培训的汇报总结阶段,在培训间隙,以直接发放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问卷回收率100%。数据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数据结果及情况分析

(一)参训幼儿教师基本情况

我们从性别、民族、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等六个方面了解参与问卷调查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参训教师中女性87名,占94.6%,男性5名,仅占5.4%。性别比例失调,女性数量远远多于男性数量。从民族分布看,一共涉及11个民族,人数居一、二、三、四位的分别是汉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和怒族(并列第四),汉族与少数民族各占50%,体现出云南农村幼儿教师民族多样性特征。年龄在20~35岁的教师占到72.2%,可以看出在农村幼儿园中青年教师是主要力量,年龄结构年轻化。从教龄上看,43.5%的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这部分幼儿教师是处于新手向熟练教师转变和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幼儿教育专业态度、信念及专业知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教龄在6~l5年的幼儿教师占34.7%,正处于专业发展稳定成熟期,具有长足的空间和发展潜力。从职称结构看,大多数教师都在小教二级和小教一级,分别为33.7%和26.1%,两个级别的占了59.8%,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未定级人员,13人,占14.1%。从学历方面看,大多数教师的学历都在专科及以上,占78.2%,但仍有21.8%的教师高中、中专学历,有待于学历提高。

(二)培训内容

从培训内容专题与学员的专业发展的匹配程度看,学员既关注专业理论知识,如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和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130人次,占21.60%,也关注专业能力及自我教育,如幼儿保健、急救、护理和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维护方面,144人次,占23.9%。

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整体评价,优评占到42.4%,且优秀和良好的评价率达98.9%,无差评。就具体培训内容而言,学员对培训内容满足需要、实用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而,对于培训课堂的讨论方面却不容乐观,仅有15.2%的优评,还有2.2%的差评。第一阶段集中大班面授,人数多,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课堂讨论很难有效开展。

(三)培训团队

培训专家团队成员既有省内外高校学科专家,更有一批幼儿园一线园长、优秀骨干教师,为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及课程资源。学员对培训团队的整体满意度高,达到96.7%。但在对学员的需要水平的了解、培训目标的清晰性、针对性方面,关注不同学员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对学员的问题和作业进行反馈、评价客观合理等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四)培训形式

培训遵循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学习―观摩研讨―跟岗实践―汇报交流―总结反思―返岗实践―成果展示。在具体的培训形式方面,学员倾向于选择示范公开课观摩,以及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与专家互动的方式,见表1。

(五)培训组织

集中培训阶段主要采取“领导小组”下的首席专家制、班主任负责制,并配备教学管理、生活后勤管理团队,承担参训学员集中培训期间的教学、学习、生活、学籍等管理工作。跟岗实践阶段,采用“双导师制”及“双管理制”,并通过学员实践手册、指导记录表、反馈记录表等做好实践过程监控。从问卷分析来看,学员对培训组织的优评和良好占到91.9%,见表2。

(六)培训期望

1.培训形式。学员期望多采用实地考察、观摩和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与专家互动的方式进行培训,这两种培训形式占六种形式的45.8%,见表3。

2.培训内容。学员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范例与课例、教学示范与研讨活动、幼儿园跟岗实践等内容的期望值比较高,占了培训内容60.8%,见表4。在培训内容的设计、选择方面,应关注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内容以及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内容。

3.培训时间、时段。有94.6%的学员认为,培训时间长度为10天或者30天较好,见表5;75%的学员认为,培训时段安排在学期中或寒暑假是比较好的,见表6。

4.培训团队。一线骨干教师、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和高校学科专家是学员相对满意的培训团队结构,占了63.5%,见表7。

四、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讨论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农村幼儿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多,但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另一方面,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普遍紧缺,目前农村在岗幼教师资多数为中小学转岗教师,学历基本达标,但实际专业素质偏低,骨干教师缺乏,教育观念滞后,教改意识不强,更缺乏竞争意识,工作无紧迫感。再者,教师参与的在职培训机会少,形式单一,培训时间偏短,培训内容主要是幼教理论和幼教政策法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滞后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构建以提高师德理念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有效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成为现实需要。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就较好地适应了当前农村幼教师资培养实际需求。

(一)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培训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应从注重教育理论、知识、方法的培训,转向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教育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培训,合理构建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为核心、贯穿学员为本、终身学习、自我教育为主的培训理念体系。

(二)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培训成功的关键性导向因素,培训目标设置应遵循培训学员的“最近发展区”与现实需求,以全面提高保教水平与专业能力为宗旨,采取综合式培训,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素质以及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保教工作的能力,在园本培训和教研中发挥示范作用。具体目标:(1)深化对职业的理解与幼儿发展的认识,提高“师德为先”的实践品质,转变教育理念;(2)系统提升职业素质以及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保教工作的能力;(3)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专业引领、辐射影响的作用,真正实现“种子”教师的培养。

(三)培训需求判断

培训需求判断是任何培训的先期工作,是培训目标确定,培训计划设计、实施,培训开展,培训评估的必要内容。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法等方法获得其需求。

(四)培训团队组建

培训团队是实施有效培训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培训顺利开展,目标达成的决定性因素。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研修脱产项目的培训团队成员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高校学科专家为主,同时还应有教育学专家、政策课标制订专家、教研员等。具体任务分工方面,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以技能操作、实践指导等为主,其他专家以理念培养、理论建构等为主。

(五)培训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载体,培训课程以培训模块为形式,培训模块最后通过培训专题来实现。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课程模块可以由多个专题构成,如可以选择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与实践、《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等多个专题。专业知识有幼儿发展知识、保育知识和通识知识三个课程模块,分别由若干个专题构成。专业能力的课程模块可以由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反思、家园合作、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七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下又有若干个专题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模块下的各专题,要把《‘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内容专题与供学员按需自选的专题有机组合。

(六)培训形式

培训是要达到理念养成、理论知识获取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理念、理论知识方面主要采用大班集中讲授,讨论互动等形式,打破培训者的“独白”式,走向“对话”的培训形式,共享培训的话语权,真正实现以培训对象为本的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与培训基地合作,采用跟岗实践的形式,并选择优秀幼儿教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旨在通过“带教”“带学”“带研”,让学员在观察、体验、践行和反思中实现“做中训”,提高学员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加强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向优秀幼儿园、优秀幼儿教师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为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打好基础。跟踪培训由学员自主地进行各项教学技能的训练,导师通过电话、网络、实地指导等形式提供专业指导,促进学员内化受训内容。

(七)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通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培训评估:运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培训对象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通过笔试、情景模拟活动等形式了解培训对象对理念、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内化情况,这是培训评估的主要内容;运用360度测评的方式获取培训对象在实际工作中的理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贯彻、运用变化;培训项目给培训对象所在岗位的绩效带来的变化或提升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设定及达成,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团队组建,培训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提升,最终促进培训内涵建设。以上培训模式的构建,其中合理的课程设置、优秀的培训团队和有效的组织管理是最为重要的。总之,提供“高品质、易操作、可选择”的培训课程和资源,脚踏实地地让接受培训的、现在和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真正“有所得”。

参考文献: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双师型教师;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C-0057-03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启动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简称国培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养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为推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实践工作,2005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受教育部委托,以购买岗位和服务的方式分年度组织全省35岁以下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参加为期6个月的实践,通过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技能培训、上岗操作、参与技术开发等形式,探索建立教师企业实践的“师带徒”研训模式。

2013年起,江阴市人民医院和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合作承担了国家中等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江阴市人民医院作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承担了17所医学院校每年约450人的见习、实习、住院医师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的任务。作为国培项目实践基地,江阴市人民医院与对口学校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共同制定实践方案,确定实践内容,研发实践标准,组织实践教学,实施实践管理,评价实践效果。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有四个半月时间在医院进行顶岗实践,一个半月在护理职业学院进行课程学习,最后半个月集中完成相关课题任务和汇报总结。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江阴市人民医院精心组织,完善方案,不断改进过程管理和实践指导,已经完成的前两期项目均获得由江苏省中职师培中心评比的优秀项目。参加实践的教师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而且深入医院一线,了解行业和职业文化,提升了综合职业素养,为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职教师资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

(一)项目组织管理

2013年,江阴市人民医院承担了来自无锡卫校、连云港卫校、南通体臣卫校等8所院校护理和检验专业的青年骨干教师四个半月的临床实践。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副院长、科教科、护理部等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项目管理组。为了各位学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时间,项目组负责学员、学校、基地等各方面的各种协调工作,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模式。

(二)遴选导师和制定实践方案

在参训教师进入医院跟岗实践前,实践基地江阴市人民医院,和对口院校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预先制定了每个学员的个性化培训方案。首先,参训教师的送培学校先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需要制定实践任务书,包括实践科室、实践项目、实践目标及具体要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作为国培项目对口支持学校,为每个学员精心设计了实践研修所需重点关注的课程教学课题。在此基础上,每次实践项目开班前,江阴市人民医院和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组织导师、参训教师及送培学校等多方面的协调会,面对面沟通讨论学员的个性化培训方案,最终形成科学务实的实践研训目标。

江阴市人民医院根据实践任务书及课程教学课题等内容要求,结合医院实际为参训教师选配导师及带教老师。在导师遴选方面,由医院项目管理组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参加过省级或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长或负责教学的副主任作为导师,主要负责临床实践的带教工作,并且根据相关要求在课程教学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协助生活安排。

江阴市人民医院项目管理组按照培训方案,将参训教师安排到四个临床科室,每个科室一个月,导师所在科室一个半月,让参训教师跟随带教老师进行顶岗实践,非导师科室的带教老师也对学员在科室内的临床实践设定培训目标。导师除了负责自己的科室带教以外,还要负责与参训教师在其他轮转的科室进行临床实践的协调和沟通。跟岗实践要求参训教师除了每日的护理工作外,还要参加科室的护理查房、医疗查房、病例讨论、手术观摩、科室业务学习、院级培训讲座、科研沙龙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培训。

(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培训管理及后勤保障对参训教师跟岗实践的成效有重要影响。医院项目管理组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参训学员在愉悦心情下学习、生活,为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提供了条件和保障。项目管理组注重细节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准。为了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安心无忧的培训环境,医院努力创造良好的住宿条件,并贴心地为参训教师探亲提供便利。同时,医院还组织参训教师参与医院开展的丰富多彩文化活动,让学员学得扎实、生活愉悦。

二、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主要成效

(一)参训教师方面

参训教师通过跟岗实践,了解当前临床上的工作现状,更加明晰书本和实践的差距,为日后教学实训、实习指导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准备,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互动过程,促使职业学校教师始终保持与临床实践最紧密的接触,不断深化对教学实践改革的反思,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尽快地适应未来职业夯实基础。

(二)带教导师方面

医院医护人员参与带教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国培项目对医院带教导师而言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参训教师在医院实践期间结合临床实践,参与了相关课题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并结合科室内业务开设小讲座,促进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成果生成和经验分享,为医院科研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的部分人员创造很好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学习交流。带教导师通过学术沙龙、头脑风暴、座谈研讨等形式指导参训教师课程教学设计,有效促进了医院临床资源和经验向教学和育人环节转化。

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重要经验

(一)设计合理培训方案,提高参训教师积极性

和其他专业相比,江阴市人民医院承担的国培项目在设计之初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短六个月期间,不仅要求学员在临床实践技能上有所提高,而且还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和科研工作,并将这些要求渗透到培训方案的各环节,促使参训教师用心积累临床病例、资料,为课程开发及科研工作积累素材。

(二)探索理实一体化实践研训模式

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在实践基地通过“师带徒”形式进行专业实践,重点提高参训教师的临床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了解最新临床动态,促进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实践基地江阴市人民医院作为公立三级医院,充分发挥教科研职能,建立完善实践指导制度,搭建学习沟通的平台,明确带教导师职责,探索适应“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实一体化实践研训模式。

(三)健全实践研训的综合考核制度

为保证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规范、有序运作,提高培训成效,国家出台了专门管理办法,省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优化培训模式,出台相应管理规范。实践基地江阴市人民医院和对口院校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还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多环节、多方面考核,并对参训教师实施综合性总体考核,实践基地综合评分占60%,对口院校评分占30%,送培学校评分占10%,形成多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着力提高培训成效,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

三年来,江阴市人民医院与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不断完善培训机制,积极探索培训新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培训成果,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展了新渠道。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nd Experience of Vocational Teachers'

Enterprise Practice Project: A Case Study

HOU Jie & GAO Heng & ZHANG Hua & XU Dong

(Scientific Education Section, Jiangyin People's Hospital, Wuxi 214400, Jiangsu Province)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通过跟岗学习,使自己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和拓展了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能将理论、知识、技术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提高自己教学的实效性,促使自己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听湛江师范学院实习教师上研究课之后能促使我积极思考:(1)游戏进入学习语文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会不会出现乏语文非语文的现象呢?(2)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利用游戏等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聆听“课题开题报告”之后,使我初步懂得了,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怎样撰写课题的方案以及开题报告。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大量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使自己自觉地开展学科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特别是聆听了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的王林发教授的讲座:《名师是怎么炼成的》。我体会最深的是造就名师的三个关键是:1、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2、要有自己的教育改革行为研究;3、要。听特级教师、名师谭永焕校长《用思想领导,以情感动——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踏歌起舞》的名师成长的路径与启示讲座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抓住切入点、动情点、训练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倾听了主持人王磊校长的示范课以后,让我领略到名师的风采,感受到名师的魅力,也感受到名师背后的艰辛,还感受到名师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使我懂得要使自己成为优秀的老师,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在同课异构、汇报课及学员互相观课、议课的过程中,促使我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发我积极研讨:如何反思教学过程?如何使我们的课大受学生的欢迎?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并使自已不断地提高观课议课的水平,促使自己不断反思教学,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更让我进一步懂得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并懂得了一节优质课一般要具备如下的标准:

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3.语文训练要扎实。恰当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第6篇

一、工作室“生态高效 适性生长”内涵建设的三重目标

“生态高效”是让教师与学生保持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与学的状态。“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每一位教育人应尽的努力,也是每一名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而@份努力,具体落实到初中英语教学,就是要生态、高效地为自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英语课程,促进他们适性生长。这是工作室的第一重目标。

与此同时,学员教师的“生态高效 适性生长”同等重要,这是工作室的第二重目标。唯有老师的成长,才能有学生的成长。工作室不仅要引导每一名学员教师生态高效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任务,更要致力于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生长之路。

工作室的第三重目标,是在帮助学员教师及其所带学生适性生长的同时,构建生态高效的工作室研修氛围,完成工作室名师孵化、辐射引领的作用,达成工作室的个性、特色生长。这三重目标的达成与否,以及工作室的运作情况,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作室主持人的管理意识与水平。

二、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

之所以要采用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首先是考虑到工作室学员教师的复杂构成。自2012年工作室启动以来,工作室先后培训过44名学员教师,其中,25名为来自全省各地级市的省级骨干教师,3名为汕尾市名教师培养对象,8名为珠海市农村英语骨干跟岗教师,8名为珠海市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学员教师具有不同的教育成长背景:来自全省15个地级市,各市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再有,很难师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些老师积极主动,有些教师则想着来“镀镀金”而已……成员构成的复杂化,增添了教师工作室的管理难度。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就是在工作室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一)管理模式的理论支撑

工作室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的理论支撑来自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见图1】

相对于一般的普通教师,工作室的学员教师在“尊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需求方面,有更强烈的渴望。如何激励这种渴望,化需求为行动的源泉,是工作室在具体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适性管理模式

工作室人员基本上由三种类型的学员教师构成:第一种是没有成长愿望被领导点名被迫加入工作室的;第二种是本身非常优秀,渴望利用好工作室这个平台;第三种是介乎第一与第二种类型的学员教师,他们的成长能到哪里,关键取决于工作室如何对他们进行激励与管理。

针对以上三种学员类型,工作室也对应启动了三种适性的管理模式【见图2、图3与图4】:

管理模式一针对的是第一类被动型的学员教师。这一模式的主要操作方式是通过工作室新教育理念、技术的刺激,激励学员教师的个体需要,形成积极上进的心理动机,并落实到具体的培训行为,最后达成培训目标。

例如,2014年珠海市农村骨干教师跟岗的时候,有一名学员教师年龄较大,对于已经使用多年的PPT等基本教学手段仍毫无概念,校长点名将其送到工作室以后,主持人通过让她直接面对其他学员熟练的操作、跟岗能否顺利结业的多重刺激,激发了她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个体需要,最后,圆满实现跟岗的所有任务。

管理模式二对于上进心强的学员教师特别适用。2012年省级英语骨干教师的跟岗培训中,有一名学员教师特别有上进的需求与愿望,她渴望通过工作室的培训实现其成为学科带头人、名师的理想。主持人及时反馈她一些教育教学上的问题,根据其个性与特点,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不仅在省级骨干教师考核中成为优秀学员,更在2015年成为所在城市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管理模式三则针对需要不断激励、提供目标的第三种学员教师类型而设。对于没有特别明晰目标的学员教师,主持人需要通过观察、沟通,根据其个性,为其设立成长的小目标,让其产生紧张的心理动机,并激励其朝着目标不断付诸行动。

(三)混合式研修模式

工作室的混合式研修一是指研修方式的多样化,如面对面研修与网上研修、集中培训与个性诊断辅导等,灵活且丰富;二是指培训载体的形式多样性,如利用博客、微博、微信、Q群、讨论组、公众号平台、手机APP等,拓宽了研修的时空;三是指工作室成员构成的“混合”:44名跟岗教师中,最年轻的25岁,最年长的45岁,中间整整20年的年龄差。这样的构成,或许容易产生隔阂,但正是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让工作室生机盎然:年轻的激情,有较新的教学理念;年长的沉稳,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运用在工作室中,着眼于学员教师的成长和工作室本身的特色,极大地发挥了导向作用,促进了学员教师生态高效的适性生长。

三、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在教师工作室的具体运用

(一)教学力的提升

提升学员教师的教学力是工作室培训的第一要务。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模式,为教学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公开课的常态化

工作室把不试讲、不作秀的公开课与常态课、常规课结合在一起,锻炼学员教师寻找课堂教学规律的能力,提升其驾驭课堂的能力,将其从繁重的反复试讲中解放出来,减少其对公开课的恐惧与压力。

2. 引导学员教师教得高效

引导学员教师探究如何高效教学,是提升学员教师教学力的重要途径。

(1)课程与教材的整合,是主要的抓手。通过研讨课、公开课,学员教师们分别提炼了阅读课、语法课、话题课、听说课 、读写综合课、语音课 、写作课、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的课型模式。

(2)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是关键的因素。“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日新月异,学员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手段与工具,将无法与时俱进。所以,从传统的PPT,再到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粤教云、班班通;从教师助手、翼课网、大耳朵英语学习网平台布置听说作业到教师本身的英语专业素养保持与提升;从微课、MOOC与翻转课堂到形成工作室系列的微课课程,引导学员教师从线上到线下,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并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达成教学效益的生态高效。

(3)ρ生的分层要求,是因材施教的开始。引导学员教师从听课笔记 、作业 、听写通过线、重听要求 、考试成绩的期待目标、背默改签的最低底线与不设上限,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3. 构建学法生态系统

教学是由“教”与“学”构成的。但常规的教师培训与学校教学管理,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主持人从新生英语第一课、英语课程系列公约、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细则、游戏(如The wind blows,Cat walk,Music and flowers,Memory challenges,Bomb games等)的运用、学生同伴互助法(如一对一、一帮一、师徒制、小组捆绑制等),再到过程性评价的使用,引导学员教师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构建学生学法的生态系统,让教学更高效,更适性,从而提升学员教师的教学力。

(二)科研力的打造

课题研究意识与课题开展能力、高质量的论文撰写能力是教师科研力的体现,也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但科研力的提升一直是一线教师成长很难突破的“坎”。如何让学员教师在高质量论文写作方面和课题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为提升学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主持人作了主题为《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的讲座,邀请了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周新桥副主任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作专场讲学,并与跟岗教师现场互动,清除了跟岗教师做科研课题的障碍。

工作室还以主持人负责的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强师工程项目“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在教师工作室的运用研究”作为工作室的总课题,细化为十项子课题,由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挑选,做好子课题申报工作。

(三)成长力的奠基

对于学员教师成长力的培养,工作室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1. 水晶的心

从学员教师进入工作室的第一时间开始,主持人就进行了“水晶物语”的分享:水晶代表矜持、珍贵,不管他人在与不在、爱与不爱,水晶都在那里,熠熠生辉,一颗恒久远。工作室以此激励学员:作为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名教师,更要有一颗水晶的心,更要保持梦想的初心。每一种教学经历,都是水晶球上的一个切面。丰富多彩的教学体验,将构成水晶无数个“闪光点”。而水晶熠熠生辉的精彩度,就取决于这些“闪光点”。

在工作室研修过程中,主持人邀请有“水晶品质”的业内大咖与学员教师分享专业成长的道路:珠海八中雷英校长、特级教师孙新、特级教师鲍当洪、正高级老师李万涛等人,让大家都感受到了“水晶的心”的魅力。

研修结束的总结会上,工作室为学员准备水晶镇纸作为纪念,进一步强化学员教师“水晶的心”:教学需要发现,需要创造,更需要享受;每一种教学经历,都将成就“水晶”上的一个“闪光点”。

2. 二次成长

主持人从一开始就培养学员教师“二次成长”的意识,让其明白区别于新教师的第一次成长,二次成长是成为名师的必要心路历程,激励学员教师从一开始就观察工作室主持人、同伴教师的培训态度、做事风格、教学特质、适应能力等等,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效借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加以运用,实现二次成长。

3. 成长规划

针对学员教师多为骨干教师,虽已有一定的教学积累,但却不知道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瓶颈情况,工作室开展了学员教师成长规划研讨沙龙。沙龙上,每一位教师都谈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师都给同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终每位教师都形成了未来三年的《成长规划书》。

4. 读书沙龙

为引领学员教师读书,获得精神层面的滋养,工作室除了赠书、举行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还举办了主题为《与书牵手: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的专题读书报告会,引发全体工作室成员重新审视阅读对于教师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性。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三支队伍”;培训;打造;卓越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6-0040-02

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始终把人才工程作为教育的“一号工程”,紧紧围绕“长安区振兴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提升“三支队伍”素质为抓手,创新培训模式,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精心设计培训项目,精心组织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素质。

一、与北京对接,名校长带路导入先进管理理念

长安区教育局率先聘请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和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担当主持人组建“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辐射作用,推进我区校长队伍领导力的提升。2014年10月26日~10月31日组织“李烈工作室”校长研修员(共计13人)赴北京跟岗培训一周,并于11月5日座谈交流学习体会,制定下阶段抓落实计划,12所学校要进行联合教研,先从一年级课堂行为习惯抓起,互相观摩,共同提高。11月2日~6日组织“林卫民工作室”校长研修员(共计16人)赴北京跟岗培训4天。“李烈工作室”通过云平台转播培训我区骨干教师1200人次,中层干部600人次。某校长研修员说,我们在名校长工作室,经历了专家的理念引领、集团学校的实践浸润、管理工作、行政会议的思想凝练及经验分享,提升了我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

二、以培训为契机,名家专业引领助推专业发展

组织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全员远程培训项目;聘请国培专家、省培专家和本土专家相结合,对新入编教师、新一年级任课教师及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讲座和实践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8月20日 聘请了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核心成员龚雄飞,作了题为“学本式课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的讲座。8月21日聘请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迟希新,作了题为“当下师德建设的挑战与应对”的讲座。

三、挖掘本土资源,名师带动加快课程改革

为充分发挥我区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选取全区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名师、特级教师担当主持人,成立了12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名师工作室”中约有12名研修员,每位研修员至少是校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是出人才,出经验。出人才就是出名师,出经验,就是通过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形成这个队伍中培养高端人才的经验。“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为造就未来长安区基础教育领军团队打下了扎实基础。

2014年9月27日~10月1日,师训科和教研室联合组织12位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赴厦门参加全国第六届名师工作室论坛, 10月9日召开了座谈会,大家畅谈本次学习收获及下一步工作室的打算。三次高端培训,12个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学习热情极高,收获很大。短短几个月,各工作室主持人在边学习边实践中发挥了带动辐射作用,多数研修员老师通过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学习,教育教学能力在逐步提高,最可贵的是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挖掘了潜能。

四、组织“校长俱乐部”,提高校长和管理干部整体素质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第8篇

一、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会计岗位的多样性以及实习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状况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时,首先选择的实习单位性质不一,有的去制造业,有的去商品流通企业,还有的去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其次实习的岗位大多跟会计相关,但也存在着差异,比如有出纳、材料会计、库管员、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助理等岗位。(三)实习指导松散化。由于存在实习单位分散、学生数量较多、实习岗位多样等特点,导致管理存在松散化,学校不能深入到全部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平时只能依靠实习单位的人员进行管理,容易产生脱离于学校管理之外的感觉。所以,学校务必增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强化过程监督和指导。

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院按照“实习前动员,实习中督导,实习后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抓好顶岗实习的每一步,确保学生在顶岗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实现就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一)实习前动员1、严密规划。在实习前,一定做好严密规划,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目的、方式、进度、内容、岗位、管理、实习报告或实习手册的填写以及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多项内容。从教育过程来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虽然教育行为没有发生在学校,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它更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不能以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不用再管其他了。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更是要将行为和思想指导渗透到学生顶岗实习的细节之中。2、做好动员。做好规划之后,要提前进行学生顶岗实动员,吹响实习的号角,宣传动员主要包括:一是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二是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三是顶岗实习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动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实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3、寻岗定岗。顶岗实习能否落实到位,关键是要找到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首先,充分利用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他们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联系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寻岗、定岗,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实习岗位。确定岗位后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台账,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把好实习的第一关。(二)实习中督导。学生的实习单位、岗位确定后,真正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企业和学生必须三方联动,进行过程督导和管理,把好实习的第二关。1、学校过程督导。学校层面,务必做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实习指导教师,实施“全过程指导、无缝式对接”,要求学生做到“每周有日志、每月有汇报,结束有报告”。由于实习学生比较分散,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进行实时指导,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1)每周日志。实习日志记录着学生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实习体会与收获,每周至少要求学生写1~2篇实习日志,随时记录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实习日志,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2)每月阶段性汇报。一个月结束后,学生应该对整个月的实习做一个阶段性的汇报,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情况,或者倾诉工作中的苦恼与欢乐,有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去分享实习的收获。(3)实习报告。实习全部结束,每位同学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实习报告包括个人实习计划、实习单位简介、实习过程、收获与体会、实习单位评语等内容,作为顶岗实习的重要档案进行留存。2、实习单位实战指导。实习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起到了直接指导的作用,学生的实习情况应全部在实习单位的掌控之中。从考勤、职业道德、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实践技能、专业指导等多方面要求学生,将学生视同单位员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进行管理,严要求、强管理。3、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本人作为顶岗实习的主体,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学会自我管理。必须遵守安全管理规定,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经常保持与学校的联系,按要求汇报实习情况;经常关注网上公布的与毕业生有关的信息。(三)实习后考核。顶岗实习的考核分为学校考核和企业考核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考核,占总成绩的60%,考核内容、评分标准、成绩全部由企业完成;第二部分为实习指导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40%。实习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日志、阶段汇报及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指导人员的评语、实习效果等对学生实习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实习成绩。

作者:张永欣 白玉翠 高国云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