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用户论文

数字化用户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82-04[作者简介]罗静(1976―),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贵州省图书馆网络数字服务中心副研究馆员。

近10年来我国政府对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日趋完善,大有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金投入的收效以及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

一、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欠缺、服务滞后

1.资源建设方面

在资源建设方面,商业数字资源占有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的较高份额,公共数字图书馆自建资源欠缺且建设质量不高。下表列出了部分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情况,包括购买的商业数字资源和自建数字资源,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受到数据商的限制,大多数公共数字图书馆购买的商业数字资源基本相同,重复购买现象十分普遍。自建数字资源多以地方特色为主,但基本都限制在馆内局域网内使用,且建库质量和标准并不统一。而且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的平台也缺乏开放性和互联性,导致数字资源建设专业化程度不高、利用率低、高水平数据库少、内容结构不合理等状况。

此外,目前各公共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大部分来自商业数据库,如:同方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龙源期刊占据了全国中文电子期刊市场90%以上的份额;超星、方正阿帕比、书生、中文在线四大电子书出版商也占据了全国中文电子书市场90%以上的份额。这种高度集成化的海量数字资源使得公共数字图书馆在数字文献来源方面对出版厂商的依赖度大大提高。公共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也更多地受到来自出版商的影响和制约,最常见的是在数字资源访问上受到流量、并发数和IP限制。

2.服务方面

在服务方面,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滞后。数字图书馆是海量的数字资源仓库,由于资源类型不同、来源不同、数据库异构等问题使得各类资源难以统一展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的资源检索服务往往需要通过多个平台入口才得以实现检索。此外,导航系统的不完善、个性化服务、主动服务和推送服务的不深入等也增加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难度。各地公共数字图书馆主要数字资源列表

上海数字图书馆浙江网络图书馆重庆数字图书馆贵州数字图书馆主要商业数字资源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Cnki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龙源电子期博看电子期刊博看电子期刊龙源电子期Apabi中文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Netlibrary外文电子图书*金图国际外文数字资源库*外研社外语资源库*无主要自建特色资源上海年华*民国报纸*重庆地方数据库*贵州辅县志全文库*抗战图片库*浙江家谱总目提要*重庆抗战*民国图书全文库*晚清和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民国期刊*民国文献数据库*民国期刊全文库*上图讲座视频数据库*地方志联合目录*重图讲座视频数据库*贵州农民画数据库注:带*号表示局域网内使用(二)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率低

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也大大制约了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目前各公共数字图书馆除购买商业数据库以外,自建资源多以地方特色数据库为主,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适合大众阅读的综合性数字资源相对较少,是导致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就目前来说,公共数字图书馆普遍采用基于馆内(含成员馆)局域网的数字文献服务模式和馆外持借书证登录的数字文献服务模式,这使得大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只能通过馆内局域网,或即便是通过互联网也只限定被公共图书馆的有效读者所利用。这无形中增加了读者的使用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极大地抵消了数字化文献资源所具有的高效、快捷的优势,迫使相当一部分读者放弃利用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转而从互联网上寻求替代性资源。此外,公共数字图书馆缺乏宣传,导致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因而没法使用。

(三)公共数字图书馆之间缺乏整体协调与共建共享

近年来各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如火如荼,但各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规范,且由于区域间图书馆分属部门不同,导致各馆之间处于分割建设状态,无法互联互访。此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之间也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无法形成数字资源的整体优势,数字资源被困在围墙之内,没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四)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尚未实现

新媒体服务在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中处于起步阶段,例如:在数字电视服务方面,国家图书馆与北京歌华有线合作推出数字电视服务。在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国内大多数开展的服务仍然只有SMS。即使开展WAP服务的也主要是常规服务,即馆藏目录检索、读者借阅信息查询等内容,包括国家图书馆的“掌上国图”,也只实现了特色资源检索服务。

(五)公共数字图书馆未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

在我国,互联网上公众想要获取信息资源,查阅资料,大多数人都选择直接在百度、谷歌中进行搜索,相对这些成熟的网站来说,数字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但是在公众意识里尚未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且门户网站上复杂的身份认证系统、没有方便快捷的检索通道等都是导致用户流失的原因。

二、完善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扩展渠道提高公共数字图书馆使用率

1.不断丰富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

公共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专业数字图书馆和行业数字图书馆,其用户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所以公共数字图书馆上的数字资源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补充和丰富,除了专业性资源外,还应增加适合大众阅读的综合性、娱乐性数字资源,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它。

2.尽量简化用户检索入口

数字图书馆是海量的数字资源仓库,由于资源类型不同、来源不同、数据库异构等问题使得各类资源难以统一展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的资源检索服务往往需要通过多个平台入口才得以实现检索,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难度。公共数字图书馆应该尽量简化各类资源的进入通道,方便用户登录,简化使用流程,从而提高利用率。

3.完善导航系统、个性化服务和参考咨询等服务

完善的导航系统可以指导用户方便快捷地使用馆内资源,良好的个性化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可以减低普通用户的使用难度。比如:用户通过参考咨询系统提交咨询主题,后台参考咨询员会在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各个数据库中查找与该主题相关的各类型资源,通过在线或邮箱等方式将所查询到的资源推送给用户,从而为用户节约大量的时间,为用户带来增值服务,吸引用户关注数字图书馆。

4.加强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宣传

公共数字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机构,已建成的公共数字图书馆若不加强宣传,让用户了解它、使用它,便失去了建设的意义,浪费了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因此,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正面宣传,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的方式,让用户了解其拥有的资源以及可以实现的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用户使用。

在这个问题上贵州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为了使广大公众进一步了解使用贵州省数字图书馆,调动全省公众参与健康上网、理性用网的热情,贵州数字图书馆自建成后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先后从以下方面进行宣传:(1)借助省内各大媒体,通过报刊、网站、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宣传;(2)多次走进两会向参会代表和委员提供数字化服务;(3)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基层、走进农村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宣传贵州数字图书馆;(4)举办全省公共图书馆馆员技术培训班,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将贵州数字图书馆在全省推广;(5)在全省范围内依托贵州数字图书馆平台举办各种征文比赛;(6)与贵州省科协合作,举办“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培训、竞赛等各种方式,将贵州数字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展示给公众。贵州数字图书馆自2009年9月28日开通,截止到2014年底,网站累计访问量已突破9000万人次,主要数字资源的使用率在全国公共数字图书馆中名列前茅。

5.借鉴成功大型网站的建设经验

可以借鉴例如百度等网站的成功经验,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以及分类。公共数字图书馆不仅要为用户提供单纯的电子书和电子期刊等资源的使用,还应成为一套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这需要对搜索引擎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建设,完善搜索功能、扩展搜索内容,真正让公共数字图书馆成为公共信息服务的中心和枢纽。

(二)提升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能力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1.统一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实现共建共享

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是海量、异构的数字资源库,数字资源建设标准的统一尤为重要。例如:近几年国家图书馆面向全国组织的数字资源征集和联建项目,出台了相关的《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征集数据标准规范》《推广工程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地方文献项目建设规范》等,为各地元数据、民国文献、地方文献等数字资源加工提供了依据并已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可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图书馆界、信息产业界等参与制定符合我国数字资源特征并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的相关标准、协议和规范。

2.面向公众建立综合性数字资源库群

公共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从全局出发,做好统筹规划,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建设合理的并能提供高效利用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立足图书馆,形成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性数字资源库群。如:可建立学术研究基础资源库、立法决策服务资源库、少年儿童优秀资源库等适合大众各层面的专题信息资源库群。

3.实行资源登记制度避免重复建设

建立面向全国的数字资源开放登记制度,搭建全局性的数字资源图谱,为数字资源的开放检索、整合、评估和开发等深度建设提供元数据基础。如:构建“国家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实行资源登记管理维护制度,采用规范化描述和登记系统,全面梳理各类型中外文数字资源的权属及其让渡情况,对离散式分布的数字资源进行集中揭示和有效管理,优化元数据与对象数据的合理关联,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发展的数字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基础平台。

4.拓展服务能力实现数字资源利用最大化

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除了要加强自身的个性化服务、导航服务、咨询服务建设以外,还必须增强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宏观调控能力。可采取相关国家部委、出版发行商与科研单位联合的方式,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商业数据资源与数字图书馆自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与义务,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特别应该通过各级政府加强对商业数字资源开放程度的政策调适,让公共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效地突破IP限制、并发限制及流量限制,真正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所利用。

(三)加强区域性合作搭建公共数字图书馆网络

1.加强行业合作推进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

国内各公共数字图书馆应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比如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图书馆联盟、技术协会、学会等方式联合起来,进行资源互补和技术攻关研究。利用联盟的方式争取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上的支持和信息产业界的相助,实现宏观调控。通过跨行业的技术协作,了解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先进技术和经验,为建设符合本土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公共数字图书馆奠定基础。

2.增强公共数字图书馆区域性联动

通过地理位置上相邻的省或市建立区域数字图书馆联盟,降低各成员馆投入成本,实现区域内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例如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联合创建的“深圳文献港”就是区域性联合的较好尝试。此外,贵州数字图书馆在贵州省IP地址范围内面向全省公众开放,也是区域内数字图书馆联盟建立的成功探索。区域性联动可以创新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竞争力,在消除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数字鸿沟等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大量无序知识,如不对其进行整合和创新,很难被用户有效利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知识服务”研究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国内外学者、机构纷纷对知识服务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在开展知识服务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知识服务体系成为知识服务工作成效的瓶颈,它不仅使得各服务机构之间因为没有一个普遍意义的体系作为参考而难以沟通和协作,更在无形中削弱了知识服务效果,影响了知识服务的效率。

一、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针对人们的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的过程。它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的高级阶段,是基于知识基础,为其他产业或个人提供智力支持、智力服务的高增值的服务。

1.知识服务的特点

知识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它以知识的搜索、组织、分析、重组能力为基础,其特点和优势在于:

(1)知识服务是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为用户量身定做知识需求的服务,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其服务过程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服务方式上多样化及多元化。

(2)知识服务是一项增值性的服务。所谓 “增值”,即是结要合服务反馈信息及用户特征,而不局限于信息的简单罗列和堆砌。对原有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和加工处理,产生新的知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3)知识服务是知识的智能化开发服务。知识服务采用智能化手段挖掘蕴藏于显性信息中的隐性知识;用先进知识技术和只能技术实现服务各个流程尤其是内容加工和开发的智能化;以简单的用户操作接口提供对大量多媒体数据的高性能、个性化、主动化、多样化的检索及信息推送服务。

2.知识服务的内涵

(1)知识服务从用户实际的信息需求和所处的信息环境出发,遵循用户的信息获取途径来组织服务的流程。

(2)知识服务核心在于知识创新过程,在显性知识的加工中融入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共享,将显、隐性知识集成,形成了智力型的知识产品

(3)知识服务强调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共同参与,关注的重点从信息本身扩展的服务过程,是一个“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二、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知识服务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全面提高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教与学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才是教育信息化目标实现之所在。教育部“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建设‘中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支撑服务体系’。”从国内外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来看,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已成为时代的趋势。

知识服务是基于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知识服务要求按照专业领域实施服务,其特点主要是在专业信息内容方面,用户希望能够获得针对性更强、专业性更高、更省钱、更方便地基于专业内容的服务,做到对用户问题和用户环境的准确把握、及时跟踪、提高服务质量。知识服务强调针对用户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协助用户开发个人化信息资源系统,为用户建立个人主页的系统界面和超级链接,为用户个人搜集、组织、定制个人需要的信息资源,以满足多元化用户的信息需求。

知识服务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知识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快捷、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将是知识服务的主导。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通讯设施和技术,广泛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组织,充分体现知识服务的时效性、快捷性和准确性。

在对知识服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础上,我们对它的表述应该是:以各种网络(Internet、广播网、卫星网、有线、移动网等)为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在资源整合的标准体系和资源服务质量监控的基础上,通过服务中心提供内容服务,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机制,通过整合、集成、应用和服务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符合需求知识的综合服务系统。知识服务体系的构成结构如图所示。

知识服务体系的构成结构可以概括为: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监管,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实施连锁管理模式,共享教育和教学资源,通过不同的学习中心,最后达到学分互认。也即:由国家行政部门负责监管,服务运营商负责运营(符合市场机制),学校、企业和个人共同进行资源建设(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通过国家攻关、企业参与技术支持,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标准制定,网络提供者负责接入服务,最后的终端用户是学习者。该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分别为:

1.数字化学习管理中心

以连锁、加盟为主要运营方式的学习服务模式。围绕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提供网络学习环境、资源接受与发放、招生咨询、为办学机构开展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考试管理服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等。

2.质量监管

包括教学质量的数字化监管与评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估与认证;数字化学习超市的监管与评估;学分存储与学分转移监管;毕业、学位等相关证书的认证管理;考试监管和公共信息服务。

3.运营

包括知识整合与配送(注册、存储、检索、管理、推送和);学习支持服务(学习、交流、答疑、评价、考试);学习过程管理(招生、注册、学分、学习过程跟踪服务);收费与运营(收费、内部质量监控)和知识服务运营流程等。

知识服务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开拓努力,形成系统化的服务模式。在技术上,重点攻克知识整合与集成、知识应用与服务支撑技术,进行知识服务示范典型应用,形成知识服务产业,为用户提供开放、及时、准确、 便捷、主动、智能、无处不在、低成本的知识服务。

三、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知识服务体系的应用

大力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和应用服务,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知识服务体系,将是知识服务在教育上的主要应用,包括建立公共的现代教育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和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开放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知识服务体系等。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知识服务体系应用比较典型的是国内的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和国外的OKI计划。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是一个全面支持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共享、增值应用、增值服务、运营管理,以及网络出版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软件平台。OKI(Open Knowledge Initiative)开放知识行动计划的目的在于设计和开发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以解决各高校现有的软件系统的底层机构和功能接口不一致,从而导致应用软件共享困难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实施有效的知识服务,达到全球知识资源共享,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系统的组织和利用,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知识服务体系的最终发展目标是通过集成各种网络教育技术平台,整合各种异构教育资源,集成数字教育服务的业务流程,逐步建立国家知识服务体系,建立知识服务体系支撑下的终生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庆芳.知识服务的特点及运营模式.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9): 63~64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3篇

热词:微信公众平台 教辅出版 营销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在亿级微信用户基础上新增加的一个功能模块,个人或者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创建一个微信的公众账号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向特定群体定期推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全媒体内容,个人实现一对多的沟通与互动,企业可以更好地提供与提升服务。尤其是对企业商家来说,它可以通过申请微信公众账号,对微信会员开展微推送、微活动、微分享等,建立起一种线上线下的微信活动营销网络。

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如何快速地找到目标读者群,并在目标读者群中进行快速有效的信息传播,是其做图书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而微信公众平台这种点对点的交流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点,正好实现了出版机构的这种营销诉求。因此,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已经在出版机构大众图书的推广与营销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笔者认为,由于教辅图书口碑传播作用巨大,教辅图书受众群体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教辅图书季节性很强等原因,微信公众平台这种新媒体工具可以应用于教辅出版、营销与服务的全流程中,并且可以为出版机构在目前庞大而竞争异常激烈的教辅市场中开创一种全新的教辅出版与营销模式。那么,作为教辅出版机构,应该如何应用好微信公众平台呢?或者应该处理好哪些问题呢?本文笔者从营销、内容(或服务)、维护等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微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可以让教辅图书出版机构迅速而有效地细分市场、精确找到目标读者群(主要是中小学生),这无疑为它们在营销方面提供了巨大的便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不同地区的教辅读者群进行分组,出版机构既可以有效地整合既有的资源,同时又可以通过与读者之间有针对性的互动,快速、经济地获取读者的意见与反馈,为进一步挖掘潜在的读者,以及提高教辅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的品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是,在这一点上,出版机构可能会碰到与其他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商家同样的问题,即微信公众账号与个人用户之间黏合度非常低,无论是自媒体还是品牌微信公众账号,它们的图文、音视频等打开率越来越低,很多信息抵达不了用户的打开界面,任其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平台渐渐被个人微信用户遗弃。那么,如何找到并让目标读者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就是教辅出版机构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指出,微信公众账号与个人用户之间是一种弱关系,要引导个人用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的时候,这个临界点一定要是弱关系的点,才能获得用户的关注,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去刻意强调推销产品,而是去告诉用户这个号能够给用户提供哪些服务。尤其是对于教辅图书的主要受众中小学生而言,由于成长期中的叛逆性以及由于学业负担太重而形成的对于教辅图书的自然反感,如果教辅出版机构以自身品牌教辅产品为平台微信号或广告词,或者在微信推送中主要是以营销自身品牌教辅内容为主,那么这样的平台要么是很难获得中小学生的关注,要么会在应用过程中慢慢流失用户,甚至被用户遗弃。

因此,笔者认为,教辅出版机构要应用好微信公众平台,首先应该转变营销思维,从过去的营销产品转变为营销服务,可以通过提供增值、免费甚至有趣的内容或者服务(比如名校试卷、名师课堂、在线答疑、文娱活动信息等),让用户觉得从平台上实实在在获得了额外的学习收获或者资讯服务,从而愿意持续关注平台,这无疑会对增强平台的流量,吸纳更多的目标读者并保持一定的活跃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继而,在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教辅出版机构再顺势推销自身的品牌教辅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次,微信公众平台相对于传统教辅图书的散发宣传单、书讯等宣传推广模式,显然是更经济快捷、更有针对性的营销平台。教辅出版机构可以将自己的品牌教辅或者新研发上市的教辅品种的出版信息、名家推介、购买渠道、内容样章等内容,制作成精美的专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主动推送给针对性较强的个人用户,并可在平台上与用户开展交流与互动,适时高效地解决用户在购买、使用教辅等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微信在熟人圈中交互传播的特点,还可使教辅图书通过用户的口碑相传来提高知名度和销售量,这种“软广告”显然比传统宣传模式更有渗透力,往往可以发挥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过,目前教辅图书市场品种众多,同质化严重,那么,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要怎么样在瀚如烟海的教辅图书品牌中脱颖而出,取得广大师生以及家长的认可,这同样是摆在教辅出版机构面前的一大问题。目前,传统出版商和数字出版商的共识是,不论文字的载体和形式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出版“内容为王”的内核并未发生改变,读者在任何时候关注的核心依然都是内容。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在包罗万象、鱼龙混杂的内容资讯海洋中,找到可用适用的信息,考验着编辑的职业敏感性。笔者认为,一个具有职业敏感性的编辑应该具备为读者挖掘、培育、提供有价值、有帮助的内容的能力,把信息关键点、核心内容抽茧剥丝分离出来,简洁明快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就内容(服务)方面而言,笔者认为,教辅出版机构就是要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接口,为个人用户提供以品牌教辅为基础的内容增值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一方面是为教辅图书中普遍反映的重点、难点提供答疑解惑、要点解析、难点突破等专题,设置快捷操作与查询,便于读者便捷地找到自己的需求,对于一些需要音视频、PPT课件的内容,出版机构可以在平台上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个人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连接的形式引导读者访问相关的资源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将教辅图书碎片化为不同的板块或者专题,甚至可以将几种教辅的内容重新分拆组合提供给读者,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教学需求的师生或者家长可以各取所需,满足他们对教辅内容的定制化需求。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人员可以定期向用户推送一些新题型、新题材的考题或者试卷,或者通过交流挖掘用户的需求点后,再借用微信公众平台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智能地向个人用户推送相关的精确教学辅导资料,进一步强化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信任度。

最后,众所周知,数字出版对图书出版机构提出了划时代的挑战,教辅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以及提供的内容(服务)只是走出了教辅数字化的第一步,而后期持续的维护与更新才是更为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教辅出版机构应该安排具备一定互联网技术的专门人员负责平台的日常维护与更新,及时与用户交流、沟通,尽量解答用户的疑问;同时,应该根据企业微信号的特点,把握信息推送的频率、内容与时间,充分利用企业微信号提供的便捷资源和技术服务,将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教辅资料或者信息,以最简明扼要、最恰当的媒体形式推送给用户。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4篇

一、LAC的成立

2002年,为使加拿大公民能够拥有更广泛、更便捷的方式来获取本国历史和文化的文献遗产,2003年5月8日,加拿大遗产部部长莎拉?卡普向加拿大下议院提交了由加拿大国家档案馆馆长伊恩?威尔逊和加拿大国家图书馆馆长罗克?卡里联合署名的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合并为LAC的议案。同年秋审批局正式予以批准,并于2004年5月21日经国家立法通过后创建。同时,与之配套的《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法》也相应产生。

LAC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合并的、且具有国际地位的、动态的、现代化的国家级知识机构。它的建立集中了原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原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服务和专门人才资源,并与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LAC的创建为图书和档案工作引进了新的思路。它将印刷和非印刷的文件材料一律视为加拿大的文献遗产,并对这些文献遗产进行统一保管,目的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丰富宝贵的财富,从而使加拿大政府的记忆得以延续,同时也使政府的权力和结构更集中,使政府对信息的统一管理,以及保管和宣传的合作与沟通。[2] LAC的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为了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存加拿大的文献遗产;成为所有人将获取持久知识的来源,为自由民主的加拿大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做贡献;促进加拿大各个社区团体之间的合作,共同致力于获取、保存和传播知识;成为加拿大政府及其机构的持续记忆器。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LAC

LAC创建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加拿大政府为加拿大公民服务的承诺,担负着“为了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存加拿大的文献遗产”的重任。LAC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始终把利用者放在首位,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每一个利用者都能充分享受到加拿大图书档案馆的人文关怀。

(一)从用户立场出发,服务人性化

LAC视利用者为上帝,从用户立场为出发点开展和调整工作。为了方便利用者能在下班后查阅档案,除特藏阅览室的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除国定假日)上午8:30至下午5:00以外,其他阅览室例如;文本文件阅览室、控制文件阅览室、声像文件阅览室、缩微胶片阅览室以及加拿大家谱中心每天(包括周末)从上午8:00开放至晚11:00。[3]为了节约用户的时间和精力,LAC规定用户只需简单登记注册一张有效期为一年的“利用卡”便可利用馆内资源。显然,相比于用户进馆利用开放档案必须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的我国,LAC的这个政策更得民心。为了方便用户支付所需要的费用和储存贵重物品,LAC在其底层大厅设有ATM机以及带锁的箱子和衣帽间。为方便利用者之间的交流,LAC则专门为利用者开设了会谈室,甚至在大楼里还设有咖啡厅。这些举措使LAC不仅成为利用者的利用服务中心,而且使之真正成为利用者休闲放松的好场所。为了方便有障碍的用户,LAC启动了“图书馆公平准入计划”,努力为加拿大印本阅读障碍人士创造持续、公平的图书馆访问条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残障人士的活动,LAC还专门设计了残障人士通道、电梯、轮椅、可调节桌椅和大屏幕电脑,等等。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从用户的立场出发,考虑用户需求,LAC是不可能采用这些人性化的服务方式的。

(二)多种方式丰富馆藏,谋求服务范围最大化

丰富、完整的馆藏是图书馆和档案馆提供优质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LAC由加拿大图书馆和加拿大档案馆合并而成,拥有着数量可观的传统文献资料。与此同时,随着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LAC在数字馆藏发展上也投入了很大力量,于2006年批准通过了相应的数字馆藏发展政策,以促进加拿大数字文献遗产的收藏、保存、传播和利用。这些数字遗产包括在软盘、光盘等物理载体上发表的或在互联网上在线出版的数字出版物,数字接收或记录在物理载体上的数字记录,单独收集的网站或作为互联网上选定网域中广泛收集的一部分网站,数字化复制LAC馆藏中传统形式资料的数字资料以及将LAC馆藏中过时技术格式资料转换为数字格式的数字资料等。LAC目前拥有数字馆藏包括多达3.18万兆字节的电子形式的信息,超过2.6万种的书籍和期刊可以进行在线访问,超过7.1万小时的影片,超过27万小时的视频和录音以及19世纪50年代以来拍摄的超过2.13万张照片,还拥有超过4.5万份的数字论文,3万多份出版物和数以百万计的文件。[4]此外,为进一步丰富馆藏,拓展服务渠道,以求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对馆藏的访问与利用,LAC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寻求各种合作关系。譬如,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用户对图书的需求,LAC参与加拿大首都地区公共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互惠借阅协议,通过资源共享、相互利用,延伸本馆藏书,弥补了其藏书不足。无论是继续努力收集馆内传统文献资料,还是加强数字馆藏建设,亦或是谋求外界合作,LAC正在不断地扩充和发展它的馆藏,为利用者提供更生动、更全面的加拿大多元化的社会和各个时代的成就。

(三)研究用户需求,变革服务方式和内容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服务部门只有对社会的需求充分了解,才能根据变化了的需求来制定和修订已有的服务方式和策略,“对症下药”使用户满意。LAC非常重视用户调研,并开发了用户调研工具如Query Managrment Sys? tem,创建了“服务顾问委员会”[5],为了达到令用户满意的目标,甚至争取超越读者的期望,LAC密切关注用户的各类需求,比如用户的潜在需求、现实需求、共性需求以及个性需求,研究统计用户类型、用户数量等变化。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LAC改变了其服务传递方式和业务模式及重新思考设计业务流程。例如,LAC在用户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推式服务”,即利用馆藏资源主动推出一些服务项目,像学习中心、宗谱中心、加拿大民主论坛等。另外,LAC还通过对其网站的使用情况及资源、服务的检索情况进行统计、定性及定量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加拿大公民的档案信息需求。比如,2012年2月,LAC统计发现,LAC网站每月约有50万人次的点击量,而其档案馆服务中心每月接待量却仅约2000名访问者。LAC对这一现象研究之后总结出二者访问量之所以有如此明显的差距,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咨询者迅速增加,现场访问量正在缓慢而稳定地减少。对此,LAC及时转变服务模式,从现场方式转向自助方式,集中强化以虚拟方式获取馆藏档案的服务。此外,LAC还从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设备与环境、人员素质等层面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衡量其服务水平,明确其馆内用户的层次类别、知识结构、各群体数量和比例、利用档案的频率和方式,了解其需求和期望,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及时或超前实行变革,强化用户满意的连续性。同时LAC也十分关注用户的否定、批评意见,并且设有完整的投诉机制,由此改进服务质量、改善形象。

三、LAC“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我国档案馆事业发展的启示

档案馆是向社会各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专门机构,确保用户满意是档案馆利用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档案馆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更是促进档案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LAC“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的贯彻,非常值得我国档案馆学习借鉴。为此,我国档案馆事业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丰富馆藏资源

档案资源是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国家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6]用户进馆利用档案,是以查询信息,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能否找到自己所需信息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综合化特征。因此,档案馆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注重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行。图书、档案、情报本质属性都是知识信息,其服务对象、发展模式均属文献与信息的范畴,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同宗同源,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的紧密联系,实现三者一体化管理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LAC是加拿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信息资源的巨大需求,在图书、档案一体化的趋势下将加拿大图书馆和加拿大档案馆合并创建,它将印刷和非印刷的文件材料一律视为加拿大的文献遗产,并对这些文献遗产进行统一保管。同时,它也与其他档案馆和图书馆紧密合作,实现了LAC馆藏资源的最大化整合,为加拿大人提供了数量可观的信息资源。我国档案馆事业也要与其他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合作,根据国情试行图情档一体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需求。

(二)打破档案馆行政依附,加强档案利用服务

在各项档案工作中,档案的提供利用服务工作是实现档案工作价值的主要方式。因此,强化档案利用在整个档案事业中的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加拿大图书档案馆法》将LAC定义为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内阁档案的管理机构,是为加拿大人及其他需要利用档案的人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机构。由此可见,LAC完全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而存在,并未涉及行政职能。然而在我国,由于档案事业体制改革,造成档案馆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工作重心向行政管理倾斜,进而导致档案馆的行政化意识被不断强化,作为事业单位的服务意识却被逐渐淡化。要解决我国档案机构服务意识,最重要的是打破档案馆的行政依附性,将档案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来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并通过法律明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档案馆的服务意识。

(三)构建档案馆与用户良性互动,发挥用户对档案馆服务工作的作用

档案馆的服务工作除了需要档案馆、档案工作者参与外,用户也承担着重要角色。作为档案服务的对象,用户是档案信息运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使得档案资源取得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在于用户能否把档案利用好,如果用户对档案信息接受不好,那么档案馆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会有实际的意义。另外,用户对档案馆服务的评价,可能在用户间传递,进而影响到其他用户获得信息途径的选择,给档案馆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档案馆了解用户需求、用户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LAC通过开展用户调研、用户反馈等用户研究措施,及时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满足用户需求,我国档案馆也应该在这方面努力。不过,档案馆服务工作中的档案资源利用的反馈工作必须需要用户的配合才能够完成。为了让档案馆更好的开展工作,档案馆有必要宣传与用户互动交流的必要性,引导用户将自己利用的结果反馈给档案馆,以便于档案馆的调研人员根据反馈的信息,研究分析社会对档案需求状况、利用动态,掌握“市场需求”,掌握用户心理,从而更好的开发档案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5篇

【Abstract】Through the powerful function of mine electric parameter automatic measurement, the management method is extended. It has achieved good economic benefits and application results in the aspect of power saving,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quipment power supply safety and so on, and summed up a wealth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P键词】计量系统;功能;节电管理

【Keywords】 metering system;function;power sav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J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15-02

1 背景

随着煤矿生产地区的不断延伸,矿井电力等能耗逐渐增加,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处理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管理需要,对煤矿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煤矿计量各种能耗和电力信息多以纸质记录为主,用电信息管理依据只能以纸质记录为基础而且,数据单一,对数据无法系统处理。由于企业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数据的数量和规模日益扩大,逐渐显露出难以复制、存档、查找、综合各种相关报表材料等问题,例如,纸张不易保存,易受潮、污染、发霉,字迹不清晰,搜索数据时需要翻阅大量记录文档,不仅时间长,而且效率低,复制成本高,数据不易综合利用,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对这些纸质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而且经常出错,而现有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状况。

2 矿用电参数自动计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2.1 矿用隔爆型多路电参数计量显示箱

计量显示箱作为各变电所的数据采集设备,主要由嵌入式工控机、多路电参数采集模块(电度计量模块)、高精度电流传感器(安装于被测设备内部)、工业级开关电源等组成。系统自带的“KBDX-2模块检测软件”作为运行平台,操作简便。

计量显示箱担负着电量数据采集,就地集中显示的重要任务,数据信号最终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与上位机联网可实现远程抄表。

2.2 高精度电参数采集模块

KBDX-2模块是专门针对煤矿供电设备特点开发的一款智能型三相电参数综合采集模块,结合当今先进的智能电测计量技术,根据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特点,进行了多项结构、功能改进及优化:专门针对煤矿1140(660)V供电网络设计,其输入三相电压可直接挂接在三相动力线路上(无须任何PT或电压等级变换),且1140V或660V两种电压等级自动适应(不需任何设置或切换)、三相电流(0~1000A)。如图1 KBDX-2三相电参数采集模块安装示意图所示。

过载能力:1.4倍量程输入可正确测量;瞬间(

3 数字化用电管理可行性分析

3.1 系统结构

辛安矿井下有一个单独的环网,具有高带宽,高可靠性的特点,本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矿井工业环网,把煤矿各变电所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等电参数采集到数据服务器中,并实现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统一存储到历史数据库中。

电参数自动计量系统以矿井工业环网为基础传递信息,提高了矿井环网的利用,使环网更加集成化,多元化,矿内网任何一台客户端只要安装工业组态软件ForceControl 6.1(力控),就能观测到系统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为管理者提供用电、节电管理的理论依据。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ForceControl 6.1(力控)还为不同管理者提供不同的管理权限。

3.2 普通权限

普通权限中的电度查看功能,为一般用户提供了能够随时查询具体的用电单元各项电能参数,界面主要显示为每个设备的用电量、设备编号、设备名称、采集器状态等信息。直接点击每个“电表模块”图标即可查看该供电表模块内部详细电参数信息。

通过图2可见该界面主要实现对相应设备电量数据查询,在画面右侧“时间选择”栏内选择需要查询的起-止时间段,点击“查询”按钮即可查看该时段内电表读数及电量结算数据,“用电量”=截止时间读数-起始时间读数。管理者可以通过该功能考核现场人员对相关节电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该功能还能有效的查询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从而能够得出设备的利用率,已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功率因数较低的用电设备,采取措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 节电管理实践

矿用电参数自动计量系统投入运行后,有效解决了电量考核的问题,电能考核组每月月底将各泵房水泵运转记录收集到一起,对照系统中“电度查看功能”对井下各泵房水泵各个时段的运行情况进行核对,进行峰谷对比,分析泵房司机是否按规定执行泵房开停泵制度,分析报告,及整改措施反馈至科务会,由科务会安排措施落实,电能考核组再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进行闭合管理,如图3所示。

该系统能实时对井下泵房用电情况进行计量,显示峰谷比例情况,有利于该矿对泵房负荷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掌握,运用科学的手段查找和堵塞漏洞,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6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scale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rea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ccompanied by national research fund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continues to increase,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university'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management. Since 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annual research activities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papers, the results of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data, results of patents, research projects, bonuses and other incentives need to maintain classify and organize work, rely on traditional manual classification holding or by means of Excel and other office software It w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category management.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ools, methods, unable to cope with the huge amount of data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which requires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duced large amounts of data have to rely on the computer as the co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to achieve. So college teaching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widely used,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 specific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hereby extended to the National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experience.

关键词: 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Key word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design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86-03

0 引言

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是教育科研改革项目顺利进行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传统的教育科研项目管理方面还非常落后,还仅仅停留在以word、excel等为核心的单一文档管理的阶段,无法满足高校教育科研项目日益庞大的巨量信息处理需求,因此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变的越来越繁重, 效率确是越来越低下, 信息数据的准确率也变的越来越差。显然, 倚赖传统的手工分类保持或者借助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类管理变的越来越困难。

传统的管理手段、方法无力应对越来越繁杂庞大的数据量,这就要求教育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必须依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因此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过程管理问题。

1 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目的

用现行的相互孤立、相对分散的文件夹管理方式对这类繁杂、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查询与管理,显得十分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管理需求。为此,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开发一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地实现教研对学校有关教务活动的管理和服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的目的。于是高校教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被提到了日程上来。教研管理系统可以作为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方便学校对于教师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由于本系统面向对象是教师,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不一,所以本系统实现的功能并不繁琐,操作容易,且对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以实现高校教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目的,同时可以作为以后进行功能拓展的基础,用来明确用户需求,使开发过程变得有序、合理。

高校教研管理的目的就是优化教研环境和资源配置,使教研成本最小而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教研实力和竞争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追求教研效率和效益是教研管理最高目的。本系统就是用计算机操作来实现对高校教研的管理,为了高校更好的维护各项教研管理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

2 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要求。在需求分析工作中,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现有环境的特征,正确定义目标软件的特性。因此,需求分析工作是对应用问题及其环境进行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

2.1 功能需求

本软件系统需要实现分部门授权管理项目的目标,要求能够完成信息输入、编辑、打印等基本功能,实现项目信息的外部批量导入;具备友好的界面显示功能,能够分别按类别和级别以树结构组织项目,对应树结构当前项,在基本信息栏显示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信息、项目所在单位、项目经费、项目状态、项目成果等内容;提供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能够实现以立项时间、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等多条件下的综合查询;具有历次划拨经费情况统计及教研工作量计算等功能。

2.2 非功能需求

①相关不可恢复操作发生时应有明确的提示,要求确认,待用户确认后再操作。

②操作简单,界面直观。

3 教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3.1 系统管理模式

本项目管理系统采用多级别、多部门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为规范管理,各部门使用权限不同,依托局域网,教务处、研究所等多部门各司其职,实现多布点操作,协同管理。教务处、研究所对所辖项目可进行添加、编辑、统计、打印、导出等操作。此外,教务处作为教研项目规划组秘书处,拥有更高级别的系统权限,可对所有项目进行查看、统计、打印以及对教研工作量进行统计和计算等特殊权限。系统管理模式见图1。

3.2 系统功能结构

根据需求分析,系统功能主要划分为3大模块,即基础数据功能模块、项目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和查询统计功能模块。基础数据功能模块主要由项目类别、项目级别、人力资源、折算标准等小模块组成;项目信息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管理、参研人员管理、经费管理、工作量管理等功能;查询统计功能模块包括基本信息查询统计、经费信息查询统计、工作量查询统计。各模块之间的结构和关系如图2所示。

①基础数据功能模块。基础数据功能模块主要用于项目类别、项目级别、折算标准、人力资源等基础信息的维护,为项目信息管理功能模块提供基本信息支持。

②项目信息管理功能模块。项目信息管理作为系统的重要功能,以项目立项为起点,以项目基本信息、经费信息、参研人员信息、教研工作量计算及附加信息等基本动态数据为主要构成要素,通过查询统计功能实现项目全程管理。如前所述,系统包括四大功能模块,各模块主要功能见图3所示。

③查询统计功能模块。项目管理的全面信息获取最终要靠查询统计功能模块来完成。查询统计管理囊括了项目基本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经费信息以及教研工作量等 各方面详尽信息的查询统计,具有单条件查询、多条件逻辑组合查询两种方式。

3.3 系统运行流程

系统依托于校园局域网,数据维护与操作设置在客户端完成,数据库负责数据完整性验证和存储。借鉴windows的权限管理方式,结合北京联合大学教研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系统以“部门”为权限设置单元,给不同的“用户”分配“部门”,使不同的用户只能操作具有“部门”权限的项目。同时对 “部门”权限分成了“不可访问”、“只读”、“读写”3个级别,用于细化用户对“部门”的操作权限。系统用户权限明确,运行流程科学、简单,安全性好。如图4所示。

4 运行环境配置

4.1 运行环境

内存:512MB以上;CPU:英特尔酷睿2以上;硬盘空间:200MB以上;内存:DDR2、2G或以上;网卡:标准通讯网卡;标准鼠标、键盘等;操作系统:WindowsXP及以上版本;通讯等的配置:能与其它进行数据交互的网络环境。

4.2 可用性

管理员只需经过1~2小时的培训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教师无需经过培训就可直接登录操作。数据是从洛阳理工学院主系统数据库中导入的,无需教师再自行注册。

4.3 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针对需要保护的数据如:教师信息、管理员信息等进行加密处理。对于商业间谍行为、欺骗、黑客行为的处理:我们是采用的是校内网,不与外网连接,可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电脑病毒方面需要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

4.4 可靠性

可连续使用小时数为72小时,由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平均故障时间90天。平均修复时间1工作日以内。最高错误率5bugs/KLOC。

4.5 性能

事物的响应时间最高5s,平均响应时间应在3s以内。

4.6 可支持性

该系统是采用c#语言编写,同时也用到了Javascript的脚本语言。对于变量的命名采取直译的方式,如对于教师姓名变量用Tname进行命名。利用微软自带的类库,对该系统的类进行设计与开发。维护访问权由管理员承担。

4.7 设计约束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其它软件:Microsoft Office、SQL-Server 2005,需要技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编程。

5 应用效果

河北农业大学高校教育教学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于 2014 年 9 月开始试运行,已经完成了河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素材库建设专项教研项目、第九批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等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完成了第六批“重点建设课程”的结题验收工作,基本上经过了一个完整周期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流程,系统符合用户设计要求,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用、方便可靠的特点,实现了预期的系统模块功能,减少了教育教学项目管理中的重复性工作,使管理工作更加信息化和规范化,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相对于原先传统模式大幅减少专职工作人员5名,只增加1名维护保养人员。申报时间由原先的30天左右降低到现在的3天左右。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而准确的信息。该系统的应用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决策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 结束语

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资源,减少了教学管理部门和各个学院的重复工作,提高了教学项目管理的效率,为实现高校数字化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系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统一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信息管理平台,为学校的教学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并能有效地避免项目的重复申报和审核,实现了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信息的互通共享。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随着今后更多的管理和业务功能的开发及运用,能够方便地与高校其它系统对接,从而实现真正的、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王骏飞,李孝东.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6(05).

[2]王骏飞,李孝东,付明,曹景萍.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6(04).

[3]王骏飞,王亚辉,付明,曹景萍.浅谈高校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策略[J].经济师,2015(09).

[4]王骏飞.高校质量工程管理效能提升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6(18).

[5]潘琼,陈英德,黄桢.基于网络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6]郑业鲁,黄木梁,陈琴苓,李俊生,闫慧勇,赫新洲,冯海灵.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科技管理研究,2005(05).

[7]孙帅.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内江科技,2009(02).

[8]田君,王建平,吕建友.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6(01).

[9]郑业鲁,黄木梁,陈琴苓,李俊生,闫慧勇,赫新洲,冯海灵.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科技管理研究,2005(05).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Web2.0 社会性网络 网络用户 社会语义 信息交互 信息自组织

[分类号]G350

随着以强调用户社会联系的Web2.0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用户及其之间的有效联系业已成为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网络用户的有效社会性联系是基于Web2.0社会网络信息生成的关键因素,对其群体行为特征和规律的研究尤显必要。

根据的哲学观点,社会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0页)。显然,在社会联系中,基于一定生产力水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性形成的基本条件。在某种程度上,网络社会也概莫能外地体现出这种因不同“生产力”水平而产生的不同“交互作用”的现象,并由此明显地形成了不同的网络阶段。因此,其所产生的网络“社会”结果的基本元素应包括:特定的用户群、特定的网络行为及其特定的交互方式。就Web2.0而言,做为“反映客观事物联系的基本概念本质”的“社会性”的基本“范畴”,它相应地包括网络用户、网络用户的行为及其交互方式。而网络中不同的“交互”技术及其方式则是产生不同网络形态的直接诱因。而Web1.0与Web2.0的本质区别则明显地是由于“网络用户之间的交互功能”,即Web1.0环境的网络用户仅是作为信息接受者单向地获取信息,而Web2.0环境的网络用户则通过与其他用户的有效联系,融信息接受者与提供者于一身地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又提供了信息的双向过程。因此,强化用户间的有效联系也是Web1.0与Web2.0的明显区别。再者,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Web2.0用户的社会及有效联系的方式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学术性网站与交友类网站的用户交互行为及特征就因其物理空间交互深度的特性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同样,网络用户利用网络目的等个体差异也会造成社会的差异。如根据2008年日本《信息媒体白皮书》调查结果,“融入社会”的Web2.0网络的应用占网络应用的5.6%,而博客等的实施不是被动而是双向利用。可见,“交互”已成为社会性网络用户的鲜明特色。

显而易见,Web1.0与Web2.0网络用户社会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其单向地通过浏览器静态地获取信息与交互地通过网站动态地交流与创建信息;而Web2,Q的信息交流则主要是通过用户发现新内容,或通过新内容而联系用户的模式。后者的社会性网络本质乃为传统人际社会的网络映射。其诱因可分为传统人际网络交流的需要在虚拟空间延续的内在动力和“社会性软件”应运而生的外在压力合力的结果。

1 “仿生学”群体行为研究的热点认识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特质、功能、能量转换、信息控制等各种优异的特征,并把它们应用到技术系统,改善已有的技术工程设备,并创造出新工艺过程、建筑构型、自动化装置等技术系统的综合性科学。在现代仿生学思想和方法的启迪下,探索动物种群的特征和规律,为人类行为服务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如综合性学术期刊英国Nature杂志就曾经较高频率地登载了动物及人类群体行为规律研究的相关系列论文。这些研究为探讨人类群体行为,特别是信息行为的规律及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认知视角。

1.1基于个体“社会联系”的群体行为

“社会联系”是动物“物以类聚”的基础,也是反映其群体特征的个体行为得以释放并相互产生影响的动因。无疑,其行为结构乃是“群体中的个体既相互生成社会联系而又深受其所生成社会联系的影响”。这种个体与群体的互动联系的本质体现了“复杂适应系统”的自适应特征,即:群体中的个体以社会环境为背景来调整其交互方式;而一致的社会交互也使群体如同一个具有传感装置的自组织系统。显然,这种群体行为为解读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规律及应用提供了借鉴。目前许多网站中用于“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数据挖掘技术就是针对其“从海量用户信息行为数据中发现有意义的行为及规律”,并将规律主动地折射到表征其群体特征的潜在用户上。例如,颇具代表性的“社会导航”就明显地体现出这一基于个体“社会联系”的群体行为的本质特征。源于亚马逊网站――“社会导航”的广泛应用,为用户有效地获取关联性信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亦由此升华为网站信息构建的“用户、内容、背景(社会联系)”三者交集的核心理念,并成为网站面向用户信息服务的关键定位和具体体现。

1.2基于“平等”激励合作的心理动机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交流”是人类“物质”需求满足后的基本“精神”需求。通过研究认为:人类进行交流的逻辑起点在于对“平等”理念的追求,“平等”已成为激励合作的互惠互利并维持其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其合作结果也是经济学视角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成因,即如果社会成员均做出积极贡献,则其“社会福利”将得到最大化。无疑,追求“平等主义”乃是网络信息交流的极大魅力,也是社会性网络“草根用户”数量日益激增的根本原因。显然,基于“平等”理念的“社会联系”也是网络用户走向“社会交互”的内在基础。如Web2.0网络的应用之所以占网络应用的5.6%,就在于网络空间中追求平等的“去权威化”的对等交流模式,也由此激活了用户交流的潜能和放大了信息的关联程度,并相应地带来了网络信息的过度“离散效应”,从而为“社会语义信息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内在动力。

总之,上述“仿生学”意义上用户行为的相关认识旨在以群体行为为切入点,揭示出决定社会性网络特点的相关基础性因素、所产生的结果、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 网络用户信息社会交互行为的分析

自从计算机出现以来,作为计算机使用者的用户角色及与其工具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向纵深化发展,明显的目标定位乃是不断提升交互的形态与程度,并逐渐体现出“媒介即内容”的结果。从交互形式来看,也历经了从人机交互(HCI)――人信息交互(HII)――社会交互(SI)的发展动态。交互形式的演进及其动力因素,如图1所示:

就“社会网络”未来发展的社会交互而言,它是指传统环境下某一组织机构成员之间的联系,既指某一组织机构或某一社会活动范围内成员间的非正式网络,或某一组织机构针对特定社会活动的非正式联系,

亦或某一群体内日常有意义活动的人际交往和联系。显然,该概念所意指的空间和范围业已展延到数字化的网络空间。总结了传统社会传播理论中“社会交互”的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结构维”是指机构或人群中非个体结构的联系,它强调了社会系统的特性;“关系维”则强调根据个人交往历史而形成的人际交往,它立足于因信任、友谊和尊敬基础上的人际关系;“认知维”突出了因观点、意见的志同道合而形成的“人以群分”。上述物理空间的社会交互的认知特性同样也折射到了数字化的网络空间中,即基于Web2.0社会网络的交互形态也反映出来了。特别是“关系维”和“认知维”,社会交互反映出了基于个体行为的群体行为特征。正如同人――信息交互不再涉及机器及媒介一样,社会交互也不过多地考虑形成人际联系的媒介及内容,以突出人际联系。总之,透过交互形式的演进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内容间纵向的有效关联和用户横向的有机联系及其结合与互动,是交互形式动态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并最终导致“社会语义信息系统”的形成,如图2所示:

无疑,“社会语义信息系统”将整合各自发展的“社会网路”和“语义网络”,其功能将深度地实现以内容联系用户,以用户放大内容的聚合效果,昭示了社会网络、语义网络内在一体化而形成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必然走向。

就基于Web2.0的社会网络用户群体行为而言,其特征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交互性、创建性。然而,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中的网络用户群的社会亦存有一定的差异。Web2.0的网络用户大体可以分为交友型、创新性和猎奇型,其社会亦具有一定的区别。交友型主要是通过加强联系人或好友,建立用户与用户之间联系的形式;创建型主要是通过个体根据用户或内容联系而创造新内容的形式;猎奇型主要是通过感兴趣的内容而分享信息内容的形式。交友型和猎奇型反映出社会网络交友的群体行为特征;创建型则明显地体现出学术圈子中基于共享思想碰撞的、创新的群体行为特征,即用户创造内容(UGC)。

3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社会性网络信息的生成机理分析

“自组织”理论是指自然界自发形成的宏观有序现象。它在某种情况下,是对比利时著名化学家普利高津“耗散结构原理”理论的“系统通过与外界输入负熵流以达到系统有序和平衡状态”的补充,并成为复杂性系统的特征。显然,社会性网络信息的生成机理本质上体现了这一“自组织”现象。即随着时间的持续,其内部状态的无序性总是自发地减少,有序性总是自发地增加。在社会网络信息的生成结构中也体现出较为强烈“信息自组织”现象,它是指作为信息系统组成要素的信息,由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其他要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而形成特定结构、功能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信息、自我走向有序化和优化的过程。如以Web2.0网络应用中的“标签”(tag,特别是社会标签)和“民间分类”(folkxonomy)为例,它们是以所流行热点话题为导向的,由用户自发所形成的网络信息关键词性质的“标识”。尽管这种“跟着感觉走”的信息表示方式尚无法完全本质性地表征信息的特定内容,但所生成信息的过程却体现出强烈的“约定俗成”和“积非成是”的社会语言现象规律。可见,网络用户之间的信息行为还是以社会联系为纽带的“圈泳现象”。再者,“闪客”和“播客”的信息生成模式也是信息自组织的结构。它是由“人――信息――人”的循环放大的有机过程,似这种“人――信息”交互(HI!)的过程明显地体现出了网络用户之间认知互动的循环过程,即信息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信息、自我走向有序化和优化的过程。

因此,从信息“自组织”的视角来看,Web2.0提供一个由用户广泛参与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平台,而其网络内容的产生则有赖于用户之间的有效协同。

4 基于“社会提示”的社会导航分析

既然社会网络用户的行为是彼此相互参考,其过程则是以一定的“社会提示”来提升群体的智能。研究表明:通过导入社会提示(social cues),动物群体中的个体可以获得反映其群体应对环境的高效的应变能力。该理论可为社会网络的理解以及信息导航的理念及技术开发提供极为重要的理论支撑。

“社会导航”本质乃是通过基于个体行为的基础数据的内容挖掘探究所隐含的反映群体特征的规律,并将这一群体特征的规律以“社会提示”,即“社会导航”的方式引导其他网络用户,以最大化地提升群体用户智慧具有“传导效应”的交互过程。抽象地形成“人一信息交互”(HII)的“社会导航”形成过程,如图3所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亚玛逊网站(省略)图书推荐模式,再到中文的豆瓣网站(省略)读者群的构建,现在这种旨在提高“集体智慧”网络导航模式的应用有了极大的推广,如除了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推介外,各种专业数据库也大量地运用这一基于“社会提示”的内容聚类方法。此外,它也可发散地用于解决某些复杂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笔者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呈组关联的诸多社会问题,并将其运用到体现“社会系统工程”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站建设上,以有利于标本兼治地解决某些社会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基于个体的用户信息行为规律研究及其应用价值挖掘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开发出有效的信息服务方式,从而实现信息服务的新定位――“信息即服务”(Information as a Serv-ice)。

5 面向交互的社会性网络信息离散现象再思考

社会性网络的信息自身所形成的自组织结构是其信息生成必然的逻辑过程,这一过程也带来了利弊俱现的结果,即在便利用户信息交互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信息资源过度离散的现象。

“离散现象”是指由于信息交互过程的加剧而导致的网络信息内容与初始信息之间相关性的渐行渐远,特别是不同认知结构的用户对同一表象主题特征理解的主观性与相对性,以及网络信息内容标志过程中追求“时尚”的特色,均显著地对社会网络信息资源的过度离散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信息计量学中著名的布拉福德定律在此仍然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根据布拉福德定律的“离散现象”,可做出如下的“替代”:将网络中的标签(tag)近似地替代传统的期刊,将网络中相关信息内容近似地替代传统的相关载文量,则同样可以发现网络中所体现出的“核心区、相关区和无关区”标签内容的现象,而其中的偏态结果则更为强烈。笔者于2009年11月2日搜索了著名视频网站(WWW.省略),以“实拍北方各地今秋以来最大范围降雪”为初始视频,找到了最为相关的9个初始视频,并分别以其所标注的相关标签(大雪、天津、河北)为链接,获得了如表1所示的检索结果:

根据表1的统计,即便与初始视频最为本质相关的标签,其所包含的与初始信息的相关信息比例也是极低的,内容的过度离散可见一斑。既然目前社会网络导致相关信息分布的过度离散,加强内容间的本质关联已十分必要,语义的整合已成为社会网络信息资源组织过程中刻不容缓的目标。此外,加强与具有“相同社会特质”网络用户的社会联系也是抑制这种过度离散现象的有效方法。因此,前面所论及的“社会语义信息系统”的建设无疑已成社会网络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用户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

高中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学生在课后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形式进行的,最后再由老师指导进行专门的测试,保证学生对于新知识能全面的掌握。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备课工作,这时图书馆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图书馆可以为教师提供非常全面的信息服务保障,同时为学生课下学习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1.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方式

1.1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

以人文本是以尊重人的个性、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要求为核心,让领导、管理员以及服务对象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管理理念。无论图书馆的工作怎样进行,其目的都是为了给科研提供资料;为读者提供信息;为教学等提供学习场地。并且人的服务直接决定了图书馆工作的好坏,所有机械化的工作模式以及对人的个性化的忽略都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只有明确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要,使读者更加的尊重图书管理人员,而图书管理人员也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1.2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创新。图书馆中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要针对的是读者的需要开展的,其标准时依靠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来评判的。因此,图书管理员要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图书馆的发展所需。其中,阅览、咨询等部门与读者接触较多,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尽量用自己的热情来感人读者,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而且要摒弃以前等客上门的工作现状,要市场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将读者吸引进来。在管理理念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后,还要尽量在服务设施上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图书馆的服务应该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的服务。随着电子图书与网络数据库的发展,为提高图书馆收藏方面的广度,网络计算机的引进是必然的。

1.3以人为本进行图书馆的管理

人类自身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的管理可以为读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极大程度的调动管理人员的服务积极性,最大程度的体现图书馆的作用。因此,在图书管理人员培养时,从行为举止到仪容情态都要严格进行规定,并且要让管理人员自觉地按照规定进行服务。无论规定内容如何,都要体现出图书馆的特色。

2.建立图书馆管理工作激励体制

2.1政策奖励

只有拥有一批对工作充满热情并且精通其工作内容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因此,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中的业务能手以及骨干人员要减少对他们的约束,让他们按照经验自由发挥,鼓励他们自己进行服务形式的创新。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调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定期组织专业的进修,评判各种职称等,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的工作。

2.2感情奖励

图书馆的领导还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情感投资,在安排管理工作时,要根据管理人员的兴趣爱好以及技能掌握情况综合安排工作,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增加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新引力。

2.3奖惩激励

因为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积极地管理员进行奖励,让其保持积极性;对于表现不好的管理员进行相应的惩罚,督促其工作积极性。

2.4参与激励

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管理是一种类似于民主的表现,允许工作人员对于管理工作和决策中出现失误时,给予图书馆领导进行相应的批评建议。并且赋予工作人员相应的决策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管理质量,还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要让其树立主人翁意识,以馆为家的工作态度。鼓励其积极地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提倡民主制度,体现图书馆馆员的地位,调动工作积极性。

2.5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指的就是综合实际情况,给每一个图书馆馆员都制定与其相适合的目标,让馆员在工作时有一个方向和比照。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制定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依据各部门的不同情况进行分解,最后分配到每个人身上。体现图书馆馆员的自身价值,让其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

3.具有针对性的收藏图书

3.1针对教师的需要收藏图书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学校有必要为教师提供一个便于查找教学资料的信息平台,所以工种图书馆应当设立教师专区,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料保障。对于学校中的一些老资格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不乏参与课本教材等书籍编写的人员,其论文著作等书籍都是对教师非常有帮助的资料,学校要尤为注意对这些资料的收藏。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以及学术前沿的事实性资料也要选择性的收藏。教师在教学方面所需要的资料文献等一般目标都比较明确,因此在对于收藏整理时,要根据教学模块进行严格的分类整理,让教师在查找资料时更方便更快捷。

3.2根据学生的需要收藏图书

高中生对于学习资料等书籍文献的需求一般呈现阶段性和综合性的规律。首先是阶段性,其阶段性主要是根据学期的不同阶段形成的。在开学初期,很多课程开始学生对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足,因此需要大量的资料来弥补,因此这一时期参考资料的需求最大。在整个学期的中期学生大多都需要专业性的文献资料。而期末时期,为了迎接考试参考资料的借阅又会出现一个高峰。在放假前因为没有学习的压力,学生借阅图书所涉及的范围也变得广泛起来。综合性主要是从专业知识学习、扩宽知识层面以及社会影响三方面来说的。其中专业知识指的是专业前沿的技术理论等知识的学习;扩宽知识层面指的是扩宽人文知识,打好文化基础这时需要的是具有极大影响的国内外名著;社会影响指的是如今的就业形势等信息。因此要根据不同阶段针对学生的需求量进行图书的管理,避免忙乱无需的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 白忠兵.如何提高高中学校图书管理服务水平[J].数字化用户,2013,15(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