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小明”喜欢在刚上班时关注金融、证券的行情;在中午休息时,玩网页游戏;晚上回家后上社交网站和视频网站。平时,随性了就会逛逛网上商城。对于网民“小明”的这些判断,并不是空穴来风。普通网民的行踪和喜好,通过网宿CDN监测所抓取的大量数据,就能形成一套精准体现网民行为、喜好的分析报告

根据网宿的数据分析,人们大多喜欢在刚上班时关注金融、证券的行情;中午休息时,网页游戏则更受欢迎;下午股市、证券等网站的交易时间结束前,这类网站会再度集中“迎客”;下班后,社交类网站和视频网站才是大多网民最爱去的地方。而7×24小时开业的网上商城已经渐渐成为网民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都会有人想要“逛逛街”。

北京人最爱SNS

该报告显示,SNS(社交网络)的访问高峰出现在20:00;网页游戏白天的访问高峰期出现在12:00,晚上的高峰期出现在19:00;视频网站的访问高峰出现在21:00;政府和企业网站访问集中在工作时间;招聘类网站网民访问峰值出现在工作日10:00~11:00;财经类网站的访问最高峰出现在上午9:00、下午13:00~14:00以及晚上21:00,而电子商务网站的访问时间整体比较平稳,没有明显峰值。

网宿的报告还显示,人口和经济发达程度对网民地理分布比例有重要影响,人口多、经济越发达地区网民访问比例越高,反之则比较低。2011 年第一季度, 对于SNS(社交网络),来自北京、江苏、山东的网民访问频率最高;广东、山东、河北的网民则更钟爱网页游戏;对电子商务类网站的访问量,广东、上海、北京最高;对视频类网站的访问量,广东、浙江、江苏排在前三位;访问政府、企业类网站的时候,来自广东、北京和江苏三省的访问量名列前三。

Symbian依旧是老大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9月14日,360企业安全集团的态势感知与安全运营平台(NGSOC)在多家银行、政府、企业客户的见证下。360网神董事长兼CEO齐向东介绍,NGSOC是一款以大数据安全分析能力为基础、以威胁情报为驱动的新一代产品。它将会成为新的安全智慧的核心,给企业与机构的安全管理运营提供了新的“大脑”与智慧协同的平台。

大数据加速安全产品协同化

现代战争需要协同陆、海、空各个兵种联合的力量才能有机会取得胜利,我们已经看不到依靠单一兵种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例子。网络攻击如今就像置身于现代战争一样,不能只依靠终端或者防火墙等单一产品来防范和发现各类威胁和攻击了。

齐向东表示,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日益频繁的,新的和更高级的网络攻击。在提出了数据驱动安全理念后,360在今年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又提出了协同联动的安全理念。希望能够实现不同的安全设备之间的协同联动,来提升应对网络威胁的防护能力。

为了构建这样一个协同安全产品,360在2016年先后了新一代的威胁感知系统(360天眼)、新一代的终端安全系统(360天擎)、新一代智慧防火墙(360天堤)。现在只缺一个情报枢纽,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协同响应,贯穿监测与防护整个体系,来达到智慧安全的协同,这就是今天的360态势感知与安全运营平台,也叫NGSOC。

根据Gartner的2016年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在产品功能方面,国际SIEM厂商都在加入威胁情报、异常检测、行为监测、用户行为分析功能。领先的SIEM厂商则在将其产品与大数据平台进行整合。这说明结合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威胁情报支持将是SOC产品的未来方向。

齐向东介绍, NGSOC自身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360创新性地将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用在NGSOC中,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实时挖掘和分析。对海量日志进行数据分析,是确保360态势感知和安全运营平台有异常行为发现的能力,使得平台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发现各种潜在威胁和攻击,并及时响应和处置。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把实时的挖掘分析、告警、响应和处置联动起来的一套系统。

其次,态势感知和安全运营可视化分析技术,可以将企业内外部安全态势进行直观的呈现。在一个平台上既可以感知到企业外网即外部世界的安全态势,同时又能够可视化直观地展示企业内部即现在所面临的安全态势,NGSOC都能快速定位和处置并拓展分析,从而可以保障企业业务系统的顺利进行。

同时,360态势感知与安全运营平台对传统SOC的革新与丰富,基本上是符合、甚至是引领业界方向的。

智能、可视化的平台

作为一家从互联网起家的安全公司,360一直具有浓厚的互联网基因。360态势感知与安全运营平台也是360核心优势技术集中的一个产品,除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之外,另外一个就是可视化技术。据了解,360在三年之前就开始接触可视化技术,并参加了当时全球最大的一个竞赛项目,竞赛的目的就是将真实的数据拿过来进行可视化分析,看看它到底能给安全带来哪些帮助和作用。

360企业安全集团总裁吴云坤表示,“可视化分析的作用是这样,数据评比有时候是杂乱无章的,通过不同的眼睛和视觉,呈现出来的所谓的异常,包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可视化可以让人通过肉眼的方式找到。” 可视化分析技术将企业内外部安全态势进行直观的呈现,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内的安全状况,甚至对行业、地域的安全态势进行对比;而对于安全运维人员,以资产和人为视角出发的安全管理,丰富的安全运维与服务工具,也会帮助提升日常的安全管理运维效率。

目前可视化技术已经在国内很多行业进行了应用,一些高校和竞赛中也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通过可视化技术(不仅仅是数据,还有图片等等信息),还可以实现溯源分析,甚至在一些特殊机构中可以进行间谍行为分析。

“可视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是紧密关联的,也是研究数据的一种方法”。360企业安全集团副总裁韩永刚表示,“通过数据加图片的方式,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比如一个人在酒吧晚上12点没有动,早上6点出去了,这个人估计是喝醉了。当用图像表现的时候可以显示出其中意义,如果只有表格的话你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有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描述出来,才能知道背后发生的事情。”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人机结合的多元采集

无人机视频采集。无人机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便捷性和阔的视野,并可以实现远程视频直播,是对地面采集的有力补充。

车载移动图像采集。利用机动车(主要是汽车)机动性强的特点,加装车载移动视频装置,主要应用于区域范围大、受干扰因素多的区域问题采集。

无线图像专项采集。无线图像专项采集是利用2G/3G/4G、微波等通信技术智能视频分析、延时抓拍等技术将现场图像实(定)时回传到控制室。

“互联网+采集”模式兴起

城管APP应用兴起,市民五动增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浙兴起,各地城管部门积极应变,先后开通了微博、微信的官方频道,还有一些城市开发了自己的APP。如杭州城管的“贴心城管”。

“云+端”服务模式,政府更专注于服务。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政府将可以不再需要直接建设技术复杂、维护困难、建设成本高的应用系统(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直接使用云端软件,将系统中的数据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而这一切(云、软件、数据等)都可以来自一家专业的信息服务公司。

大数据的应用成为精准采集的支柱

多维信息采集是城管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多维信息采集将引入智能视频、自动传感、RFID等物联网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自动感知、智能采集,实现对城市状态数据、城市运行数据、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的采集。

多维信息采集在大数据应用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实时感知城市容貌,结合多维电子地图,可清晰看到街景实景,展现容貌状态评估内容、状态量化评价和状态分析报告。全面掌握容貌动态,通过对一段时间的城市运行数据分析,建立城市容貌评价统计表、容貌评价变化趋势、城市问题占比、主要问题发生分布图等,展现城市特定时间状态评价和状态报告。科学评估管理绩效,通过数据定期衡量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自动生成管理成效综合评估报告。

精准信息采集让城市管理更智慧。精准采集内容包括城市运行数据和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整全。大数据应用将利用采集到的信息建设数据科学管理和分析挖掘应用。大数据应用将整合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资源,建立数据应用服务,建设信息智能感知、数据智能分析、业务智能协同为一体的信息平台。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是指网络信息工作的部门或人员在特定时期或者在特定的事件中对公众在互联网上发表的言论和意见进行监视、收集、分析、整理及预测的行为,这些言论被称为网络舆情。

当前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平台主要是基于信息采集、整合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对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并由相关部门形成舆情工作报告、舆情信息简报等,为舆论引导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

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呈现的新特点,促使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这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网络舆论信息格局发生变化,舆情分析质量亟待提高。据人民网权威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在2016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向社会各层面渗透,网络舆论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网民结构与社会人口结构趋同,网民产生代际更新导致网络流行议题和文化热点发生转换,微博、微信平台化,专业自媒体步入兴盛等。在这样的变局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有些部门的舆情信息收集工作仍然停留在报刊、门户网站、BBS、微博等开源信息的收集阶段,并未将新闻客户端、微信、直播等平台打通,难以保证舆情信息分析的全面性以及舆情热度指标的准确性。《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还对近五年来参与当年最具网络关注度的20个舆情热点事件讨论的320万微博用户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关注新闻事件和聚焦热点话题的网民发生了代际交替,在性别方面,女性的比例明显上升;在地域上,三、四线城市用户增长迅猛。受众层面发生的这些变化,也将在舆情监测工作中体现出来。然而在目前的舆情监测工作中,相关信息部门的舆情信息报送在内容上只是就事论事、停留在现象层面,对受众的成分、热点事件的社会背景以及事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形式上,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报送还停留在工作动态报告或者事件日志等形式的报送上。这样就造成了网络舆情信息的价值作用降低、服务能力减弱的问题。

热点事件话语体系不可控,舆情预警能力亟待增强。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热点公共突发事件,可以发现,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社交平台上,公众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了一些全新特征,如舆论主体的匿名性、参与渠道的多元化、生成议题的自发性、交流观点的无界性、汇集意见的实时性、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等。这些特征与舆论话语体系在传统媒体的呈现完全不同,网络舆论热点事件话语体系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强。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自媒体呈现出来的话语体系最为庞杂。许多舆情信息不仅包含结构化数据,还涉及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若对其准确性、真实性逐一核查,既耗费人力又耗费时间。就内容而言,较多负面、虚假舆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单纯以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搜索容易产生误判、遗漏。话语体系的不可控性增加了舆情监测工作的难度,这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敏感性以及较强的网络操作技能。但是目前大多数舆情监测工作部门的信息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的训练,舆情信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就舆情监测平台系统来说,对于舆情信息的跟踪分析灵敏度较低,在有些热点事件的处理上没有按照公共突发事件的分类标准进行准确的分级,从而导致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判断力体现不出其应有的情报价值,预警能力也随之削弱。

舆情监测的技术体系落后,人机不协调问题亟待解决。网络舆论的实时性及其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网络舆情监测必须迅速、及时,但很多单位部门的舆情监测平台的方法技术体系滞后,部分单位采用了网络监控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等方式进行网络舆情监测,而有些单位为了节省舆情监测设备的成本,甚至将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依托于人工网页搜索及浏览的“人工盯梢”方式上,这成为监测工作的一大阻碍,监测工作出现疏忽错判也在所难免。排除资金、人力等客观因素,现阶段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中技术方法体系的不足主要归因于“人机不协调”。机器与人工的协同分工模式不成熟、机器的辅助力量不够,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在预测监测体系中分析情感、预测走势、检查效果等方面应用还稍显粗浅、机械,而在需要人工进行的高级维度分析、提出应对策略等层面,机器的应用又显得粗糙以及同质化。

人工智能为网络舆情监测带来的三大变革

网络舆情监测要适应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要求,就必须顺势而为,积极进行变革,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体系的变革、网络舆情监测研究范式的变革以及网络舆情监测管理思维的变革三个方面。

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体系的变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舆情是为了更好地对舆情进行分析研判,通过直观、简明的方式描述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进一步推导信息传播主体的态度倾向性、情绪感染性以及初衷、意图等,从而预测网络舆情信息的发展趋势。

如果说在“小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还可以依托于“人工盯梢”的方式来完成,那么在“大数据”环境下,当数据的量级达到了EB甚至ZB级别后,以人工监测来把握舆情脉络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那些隐含在网络舆情信息中的观点、态度及情绪的表达,更难以从泛滥成灾的信息碎片中被真正发掘出来。加之海量信息的不共享所带来的“信息盲区”,更使得舆情信息分析不够严谨,易偏离实际,而这些问题都需要依托搭建智能化的网络舆情监管平台来解决。在平台上可以通过三种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研判相结合,再借助如眼动仪、脑电仪等受众检验仪器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综合化分析。三种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一是Web挖掘技术,该技术把互联网与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起来,对网络上结构化数据如文字言论,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如视音频、图像等信息进行采集,完成信息前期处理的第一步;二是语义识别技术,该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对语句中的关键词进行词义推断处理以及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从而将复杂信息简单化,这是对采集的信息数据做进一步识别推断的过程;三是TFDF信息聚类技术,该技术主要提升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分类速度,使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处理更加及时,反应更加灵敏,提高采取措施的时效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将有利于对信息进行挖掘、采集、分类、整理,从而找寻出最核心的关键性数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运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网络舆情的性质、发展趋势进行正确描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网络舆情监测研究范式的变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其研究产生了颇为深刻的影响,舆情监测的研究范式从多角度发生了转向。

第一,舆情监测工作视角的转向: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受众的角色首先发生了转向,由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的参与者和传播者。这一转向给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受众是单纯的信息接收方时,网络信息的可控性强,舆情监测工作形式单一,把关相对容易。而受众角色发生变化以后,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加,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把关难度增加,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也从单一转向多元化,还需要对信息进行疏导、研判处理。

第二,研究视角的转向:从内容研究转向“内容+关系”研究。传统的网络舆情信息研究最重视的是受众借助网络进行的话语表达,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内容层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这一单向视角将发生转变,潜藏在内容层面背后的网络受众心理、行为、动机、诉求等多方面因素都将被关注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舆情信息的研究视角将透过内容层面深入到关系层面,转向对网络受众社会心理描绘、社会关系呈现、社会话语表达等多维度的研究。

第三,研究重点的转向:由舆情监测转向舆情预测。当前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主要通过对当下网络舆情的动态信息进行随机采样来收集、整理、分析,更多的是关注已经发生的事件在过去及当下的动向,对未来的发展预测难以兼顾。而借助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及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网络舆情的性质、发展趋势进行正确描述,再结合大数据分析处理整群数据来实现预测功能。比如,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通过关注用户搜索中的“流感”关键词来预测实际流感发生的时间,往往可以提前两三个周对流感的爆发进行预报及预防。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思维的变革。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出现之前,相关舆情监测部门的管理者往往由一人或几人的小团队组成,在监测信息数据量级不大的情况下,这种小作坊式单打独斗、面面俱到的舆情监控管理思维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种小作坊式的舆情监测体系面临瓦解。当前,商业化运营的软件监测团队多达几百家,这些监测软件服务商通过开发相应的舆情监测软件为政府部门、企业主体以及科研院所提供服务,进行简单的舆情信息数据采集及分类处理工作。在数据开源的情况下,这些软件服务商的竞争逐渐由粗放型、低层次化向数据处理的优化、人机互动、机器算法的精进等层面转变。

在以上变化的基础上,舆情监测的管理思维也必须转向,组建一支人员分工明确、高度聚合集约的舆情分析团队势在必行。舆情管理的思维变革依托于人工智能监控系统改变团队的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通过智能化的舆情监测系统代替低效的人工操作,其专业性要求颇高,而最佳处理模式就是专业化团队加人工智能技术。按照这样的管理思维,未来舆情监测团队的分工将更加明确,行业内部集约聚合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有机化程度也将逐步增强。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目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主要还是传统的书本灌输式教学模式,重视法学知识、法条讲解,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法学思维的培养。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很难快速融入司法实践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有学校教学理念陈旧、教师思维转变慢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模式,局限了教师自身的能力拓展。虽然各法学院校也在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课程,如开展模拟法庭、旁听法院庭审、邀请法官律师等实务界人士进课堂、学生进法院实习等。但一般这些实务环节所占的教学比重并不大。教师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然,现在法学教学中,教师比过去更重视引用大量案例来教学,但案例往往是为了辅助说明法律理论和法条的。有些案例是将现实问题简单化,以便说明法学理论。案例教学往往是教学中的辅助和配角。而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往往也只是被动吸收知识,很难从个别的案例中窥探出法律事务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如何补齐实践教学的短板?我院组建了专门的法学教学改革团队。结合目前实务界的新动向,尝试利用法律的互联网大数据对海量案例进行整理分析,从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培养学生处理实务问题的能力和复杂问题的技巧。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但大量的经验往往要求时间的积累,甚至终身的学习和实践。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为当代法学人提供了捷径。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正式实施。该司法解释明确,最高法在互联网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统一公布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时间进度由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并报最高法备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生效判决截至到2016年8月24日,已经有20302860篇,每天还在以上万的数量增长。大量的裁判文书为法律人提供大量一手实务资料,也为法学的实践教学和研究带来了福音。过去法学教学中依靠最高院的少量典型案例研究可转变为从整体上对各种类型的案例进行分类整理,理论界可以通过大量案例进行真正整体性的实证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去弥补接触实务不足的短板,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研究案例,进行大数据分析,探讨各种类型案例在实务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和增强实践能力。

 

在具体操作方面,我院引导学生在学期毕业论文环节中,撰写法律大数据分析报告。例如有同学撰写《辽阳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例大数据分析》实证分析论文。在分析了辽阳市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上百篇民间借贷纠纷案例裁判文书后,总结出辽阳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例主要的争议焦点,大多集中在借贷关系是否成立问题、利息计算问题、担保人责任问题等。法院认定的重点环节和不同做法。例如有关认定借贷关系是否成立。有的法官只要债权人提供借条就可认定成立,有的法官不仅要求原告提供借条还要银行转账凭证。有的法官除了借条和转账凭证还要其他证据证明双方的确是借贷关系而非其他法律关系。通过实务案例分析,学生能感受到实践中的案例远比课本中的复杂,争议的焦点往往不是法律规定,更多的可能是法律空白和事实认定,法官审判思维和举证规则的运用往往对案件判决起到了决定作用。同时通过某种类型案例的深入挖掘可以感受到实务判决中的难点和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难操作性,为立法决策提供更切实际的建议。

 

虽然我国目前公开的法律相关信息不够完备,仅有的生效裁判文书也很难完整直观的反应案件的全貌。但通过现有的信息,我们也可收集到远比课本知识多得多的海量信息。特别是法律空白点和法官可自由裁量的内容,以及当事人证据收集问题,本身是实务中研究重点,但因为带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过去课堂上很难讲解。但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掌握实务中当事人和法官的通行做法。大量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务中微妙的细节,预测相关类型案例的裁判走向。

 

利用互联网数据进行法律研究和教学,在法学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我院也处于初期尝试阶段。但可以预见到,未来这种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和研究一定会大行其道,对当前法学教育改革发生重大影响。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营销;电子烟

中图分类号:F274

电子烟,作为比较特殊的一种产品,区别于传统卷烟,又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电子烟产品特殊性的局限,决定了电子烟的市场推广几乎要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络推广渠道。

1 天猫旗舰店筹备

(1)品牌策划。线上销售的电子烟产品与线下的产品在品牌上要有所区分,要单独注册,同时申请TM商标使用权;(2)注册域名。注册电子烟官方网站、移动网站等域名,可以注册多个域名,避免将来出现域名雷同,保护好自己的域名知识产权;(3)条码注册。条码注册要经过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国家条码中心认证。要及时进行产品的条码注册,保证产品上市前的产品质量检测工作;(4)通用网址注册。电子烟在国内尚无明确的身份定位和公开宣传,市场的关注度、成熟度不高。因此,电子烟实体店覆盖率较低,网购是主要的销售方式。积极注册电子烟通用网址,提前进行布局,占据有利资源;(5)企业支付宝实名验证。企业支付宝需要绑定对公账号,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合理使用能提供给客户更多可选择的空间,目的是将第三方平台的客户引到电子烟官方网站上来;(6)样品定制。为了保障市场价格的平衡,避免电子烟与传统香烟的相互牵制,线上产品与线下产品作了区分,要研制出新的足够的电子烟产品,投放市场吸引消费者;(7)包装设计。在新品牌诞生后,外包装要经过设计人员重新设计和定位,主要针对不同档次的消费群体,分出系列,让产品在销售平台上看起来品种繁多、琳琅满目。

2 电子烟官方网站建设策划

2.1 官网核心管理系统

(1)运营监控:监控网站运营时长、域名状况、流量分析;(2)可视化管理:所见即所得快速修改指定网站内容,即时添加指定内容、即时快速编辑指定内容、即时为指定内容进行展示排序;(3)内容管理:添加/维护内容页面、页面内容管理;(4)商品管理:添加/维护产品、产品分权限浏览、产品展示排序、添加/维护产品类别(支持多级分类)、相关产品推荐、产品评论、添加/维护营销分类、添加/维护产品品牌、产品属性模板设置、产品系列规格设置、产品标记设置;(5)资讯管理:添加/维护资讯、支持分权限浏览、推荐、置顶、拖拽排序、抓取新闻、添加/维护资讯类别(支持多级分类)、资讯批量导入/导出/转移;(6)留言管理:自定义留言类别、留言信息审核、留言回复;(7)搜索优化设置:网站地图提交、网站登录入口提交、搜索引擎优化设置(页面标题设置、页面关键词设置、页面描述设置);(8)流量统计分析:流量分析:实时访客,访问流量趋势;产品分析:产品排行、品类排行;访客分析:访客地区、访客访问次数、停留时间、访问深度、客户端数据分析;来源推广效果分析:搜索引擎数据分析、关键词数据分析推介网站、外部链接数据分析、广告效果分析;官网页面分析:页面排行、站内搜索关键词分析;统计设置:下载/打印分析报告、订阅邮件设置、IP地址黑名单设置;(9)官网会员管理:添加/维护会员、会员批量导入/导出、会员分组管理、会员级别管理。会员积分管理等;(10)官网图片管理:图片库管理:添加/维护图片、图片库多视图管理、图片(批量)添加水印设置、图片(批量)转移。电子图册管理:添加/维护图册内容、添加/维护图册类别、电子图册多视图管理;(11)官网信息设置:网站基本设置、管理员权限设置、网站栏目设置;(12)友情链接管理:添加/维护友情链接、链接分组管理;(13)短信/邮件业务提醒:对访客:会员注册、资格审核通过、密码修改、找回密码、留言被回复;对管理员:有新会员注册、留言、简历以短信与邮件提醒。

2.2 移动客户端核心系统

(1)手机客户端:提供企业自有品牌客户端;独有企业品牌客户端标识、品牌欢迎页;通过客户端实时访问企业的最新信息及地图定位;(2)内容管理:添加/维护内容页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企业信息;(3)产品管理:添加/维护产品信息、设置展示排序;添加/维护产品分类(支持多级分类);管理产品评论、维护产品橱窗和产品品牌、设置产品标记;(4)资讯管理:添加/维护资讯内容,可置顶显示、添加/维护资讯分类(支持多级分类)、可批量转移资讯;(5)广告管理:添加/维护广告。通过广告管理,可以实现Banner动画图片进行添加和维护;(6)图片管理:添加/维护图片、图片处理、 图片转移。可批量对图片进行添加、删除、转移;(7)一键电话:访客使用时,可快捷拨打企业电话,即时与企业主动联系;(8)一键留言:访客使用时,可快捷对企业进行留言。企业通过电脑访问网站后台,对留言信息进行审核和回复;(9)一键询价:访客使用时,浏览企业产品时,可进行快捷询价。企业通过电脑访问后台,对询价单进行处理;(10)一键分享:访客使用时,可将当前访问内容快捷分享到其它平台,如微博、空间等;(11)一键地图:访客可快捷查看企业位置(仅中文语言版提供地图功能且为中国地图,台湾省内除外);(12)短信营销:企业最新消息,可通过短信营销让客户周知(操作界面为中文,限发国内手机用户);(13)二维码营销:后台自动生成二维码,方便访客随时随地扫描二维码,访问到企业移动官网;(14)业务提醒:有新留言或询价信息时,将会及时以短信或邮件的方式提醒至企业管理员。

3 电商平台推广方案

(1)电子邮件推广。通过腾讯邮件把做好的网页作为邮件内容群发出去,页面美观,更容易吸引用户点击链接到网店;(2)微信公共平台推广。微信逐步取代QQ,成为当下最主要的聊天交友平台之一,因此开通微信平台绑定手机电子烟官网势在必行;(3)淘宝等网页链接推广。在店铺装修那些互相添加彼此的网店链接地址,这样不花任何费用,就可以将淘宝等第三方平台的客户引入到电子烟官网,增加官网的浏览人气,达到双赢效果;(4)软文推广。在淘宝论坛以悬念式和新闻式发帖,通过发帖留下网店链接,不需任何费用就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推广;(5)问答推广。在店铺首页做一个问卷调查超链接,链接到店铺论坛的常见问题帖子,客户可以找到常见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在帖子下面回复提问;(6)APP推广。在30万个知名小游戏的底端或者侧面不限时的弹出电子烟的广告,通过视觉传播影响人的思维,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7)百度推广。

目前百度主流的推广方式有两种:关键词推广和网盟推广:

(1)关键词推广。这是一种计费推广。搜索关键词后,按照每次出价高低进行推广排序。推广免费,每次点击按照推广前后竞价差值收取费用,因此每次点击的费用也是不均等的,随着企业竞价金额而定;(2)网盟推广。这种推广是在百度后台抓取网民一天中搜索过的关键词而推荐出同类产品的浮动广告窗口,在签约的30万个网站上免费推广。

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而且日新月异。只有充分重视互联网营销对电子烟产品销售的重要作用,不断地关注和利用好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产品和经验,才能做好电子烟产品的网络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

美国将大数据比成“新型石油”,石油会枯竭,但数据中蕴含的大量资源却越来越丰富。大数据绝非就是数据大的概念,而是数据的快速增长带来的质的变化,日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如今的商业世界,已经变成了漂浮在数据海洋上的巨轮。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通信行业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一、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已不再是随机样本的精确性选取,而是全体数据的混杂性分析。大量、快速和多样性的数据对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数量大

大数据的数据量非常庞大,这主要体现在数据存储量和计算量上。为了对全量数据进行整体展现,用PB(1千个T)、EB(1百万个T)或ZB(10亿个T)来衡量的大数据进行存储和计算,与我们几个GB或几个TB为单位来存储的数据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二)速度快

一方面,是指数据的更新和增长的速度空前高涨;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数据存储、传输等处理速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多样性

一是表现在数据结构的多样性。网络日志、社交媒体、互联网搜索、手机通话记录及部分传感器安装在火车、汽车和飞机上,每个传感器都增加了数据的多样性。二是表现在数据来源和用途上。如交通智能化分析平台数据源来自路网摄像头/传感器、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以及省际客运、旅游、化危运输、停车、租车等运输行业,还有问卷调查和GIS数据。三是数据信息存储、处理的多样化。原始数据层面,多样性是不因意志转移的事实,数据产生的密度不同,处理代价不同,必须准备好多种采集和存储手段,保留这种多样性。

二、大数据的作用与意义

大数据产业被普遍认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之后的IT第五次产业革命,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成长为一个战略支柱产业。随着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从海量数据中被发掘出来,将会产生许多新的商业形态、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服务模式。到2015年,预计大数据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IT岗位,为中国带来1万个技术职位。比如,对金融业来说,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开掘,可发展高端的金融服务业,便于银行的风险监控,也可实现对不同群体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一)强化国家安全,提高公共决策的预见性和响应性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谁拥有数据,谁能用好数据,谁就将占得先机,取得优势。在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与行业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激增,其中包含着巨大的财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如今,美国网络监控上至卫星,下至海底光缆、地下光缆,从固定电话到网络通信,内容已非常全面。

单就棱镜计划而言,其每天可从威瑞森公司搜集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以及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其中,“棱镜”每天监控的法国数据达200万个,监控的德国电话通话达上千万个,网络通信记录达1000万个,窃听频率高达5亿次。棱镜事件对全球影响深远。一方面,美国无界限的监控行为受到涉事各国的强烈谴责;另一方面,其布局完善的监控体系,也为各国自身的网络安全体系提供了一些借鉴作用。

从美国系列监控具体内容可见,掌握大数据优势既是建设新型网络战模式、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夺取世界控制权、话语权的重要前提。

(二)应用大数据的企业呈现出明显竞争优势

目前大数据处理已在金融、物流、医疗、电力、零售业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沃尔玛的研究员通过对消费者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男性顾客会在购买尿布的同时,购买啤酒来犒赏自己”的顾客消费偏好信息。最终,沃尔玛的“啤酒+尿布”捆绑式销售取得了两种商品的销售双赢。

有过“淘宝网”购物体验的人都知道,只要你在“淘宝网”浏览或购买过相关物品,“淘宝网”就会有相关记录并及时将优惠信息发送到顾客手机以激发其购买欲望。一些淘宝商家开通新浪微博,这不仅仅为了推销产品,也有利于拓展客户数据信息。将每位客户的即时海量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应用,就是新兴大数据产业的一部分。

“大数据”正在对贸易、经济和其他领域造成影响,越来越多的决策基于数据解析做出,而不是像以前更多地凭借经验和直觉。数据成为越来越有用的资源,美国有以获取、聚合和加工数据赢利的公司。中国处于全球化进程中,在开发利用“大数据”的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例如在临床医学方面的应用,中国拥有56个民族、1.5亿的人口,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临床信息量。如果对这些临床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不但能大大提高临床的水平,更能为预防医学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人自觉不自觉就会处于各种网络之中,同时很难逃脱一些合法或非法的“偷窥”者通过“窃取”你的行为信息,除非你拒绝手机、拒绝网络、拒绝信用卡、拒绝在公众场合露面,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如根据你上传的照片和日志,就与位置、工作、爱好、行程等信息有了很强的关联性,根据这些行为信息,商家为你制订适合你的服务,政府根据你的行为信息将你贴上某种标签,甚至有些不怀好意者根据这些信息对你或你的亲人进行有意的伤害……

三、大数据对通信业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话音业务日益萎缩,对网络的带宽需求进一步增强,接入网和骨干网进一步提速。运营商的网络每天正在产生巨大的信息量,以内蒙电信举例,整个呼和浩特市每小时有100万次移动电话呼叫,每天数据访问量有10TB-40TB的,每天互联网点击量数以亿计。这些数据均产生在运营商的管道里,电信运营商的管道里包含的这些巨大的信息量,从大数据角度来看这就是一座数据金矿。

作为网络的经营者,运营商掌握着用户最为全面的信息。如果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利用,将给运营商带来显著的价值。电信和互联网是大数据最有作为的两个细分市场。通信行业在大数据产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走在前面,理应抓住机遇,持续推进大数据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更好地实现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市场的整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与合作,推动互联网产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大发展。

(一)提高运营商的客户洞察

什么是洞察能力?西班牙品牌ZARA每一件销售出去的商品都有自己的销售身份证(包括售价、部门、时段、客户),透过全球资讯网络,对每天卖出的110万件衣服的这些数据进行自动化程序分析,分析出顾客的行为模式和消费喜好,作为未来产品生产的决策依据,让ZARA最短3天就可以推出一款新品,一年可以推出1.2万款新品,正是大数据分析所带来的“洞察能力”让ZARA引领了快速时尚风潮。

通信运营商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整合各种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对客户形象进行刻画,以寻找目标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产品组合,提升客户价值。全面了解客户信息,通过各种分析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业务推荐。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环节有效应用客户数据,通过对用户的喜好、习惯等数据的分析,判断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感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

(二)改变运营商的业务构架

大数据产生以前,通信企业进行数据分析的数据基本来源于BSS系统和CRM系统。BSS系统关注的更多是营销类数据,相比BSS系统来说,运营商网络侧产生的数据蕴含了更大的价值。运营商要做大数据,必须将BSS和OSS侧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全网数据。然而,要实现BSS域和OSS域的数据融合,运营商却遇到了挑战。电信运营商不会轻易改变IT基础设施架构,但运营商会由以往以“业务”为导向,向以“数据”为导向转变。

传统的运营商分析基本采用BSS数据进行,往往忽略或很少采用OSS数据。其实运营商网络侧数据OSS很关键,例如运营商的用户离网率居高不下,采用网络BSS数据来评估,评估结果却很乐观,用户满意度高,交费及时,几乎无投诉率,评估结果与现实情况大相径庭。通过对Oss侧的信令数据进行综合评估。信令数据显示发现很多用户经常打不通电话,或者频繁发生掉线,下载内容速度慢、耗时长,用户感知非常差,这也是导致大批用户离网的主要原因。例如,BSS系统要分析微信、米聊、QQ等业务对传统电信业务影响究竟有多大,并制定了正确的市场决策,因BSS系统关注的更多是营销类数据,必须结合网络数据OSS。

(三)改变运营商的盈利格局

运营商的管道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主要是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信令信息以及网管和日志三类信息。这些数据是正是有待运营商挖掘的大数据“金矿”。运营商利用用户的位置信息,对某个时段和某个地点的用户流量和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洞察结果可为零售商在新店设计和选址、商品促销方式等提供决策支撑,从而帮助零售商更好地洞察客户需求,提升营销业绩。通过对用户位置信息和指令信息的历史数据和当前信息分析建模可以服务于公共服务业,指挥交通、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

电信运营商针对行业信息化服务提供手机终端、通信管道、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用户的价值体现得网络化、自动化水平较低。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用户及用户对于信息的智能化的要求逐步强烈,运营商需要将大数据技术整合到行业信息化方案中,帮助用户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更好地进行决策,提升客户信息化服务的价值。

电信运营商在这些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分析报告。这将是运营商新的盈利点,也将是运营商未来发展的蓝海。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互联网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国内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发展现状;弊端;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174-02

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工程的发展,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提高了对互联网的要求,互联网的服务增加相应的内部管理难度也在增加。环境造就新事物的产生,随即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应势而生。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什么?它给国内的互联网产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问题以及面对相应的问题又怎样的解决方案提议?

1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定义

1.1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定义和由来

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一种增值服务业务,它是对网站提供高水准的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ASP服务,它的发展适应着互联网的发展。它是互联网业内部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

IDC架构示意图

互联网数据中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鲜词,但在大型主机时代就模糊有了它的称谓。也许互联网数据中心在当时的价值就是为了管理,专业化提供大型主机维护的管理。其次就是运营成本得到了降低。在互联网已经遍布全球的今天,IDC的出现可谓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因为迄今为止,众所周知的ICP,企业及媒体,乃至于大家都熟悉的网站,IDC因其规模、质量和安全的无与伦比,包揽了以上的众多业务,毫无疑问的成为了龙头老大。可以给互联网数据中心这样的定位:入驻企业及商户联盟实施价值链的平台;电子商务安全运行的基础设施;入驻企业、商家抑或网站服务器托管的场地。正因为如此,“数码大厦”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当之无愧的称号。

其实,IDC从本质上说就是在一个高速的网络平台里高速访问网络的中心。它具有安全的环境、稳定的局域网络和万兆速率的接入宽带,管理细致化、明确化,服务实际化、整合化的服务平台。建立在这个平台根源之上,IDC服务商为企业和各个网络客户提供最基本的网络服务和增值服务。 在整个ASP模式运营中,IDC所扮演的角色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结论上来看都是比较一致的,即从一定意义上讲,IDC服务商本身也是一种ASP企业。但是从ASP产业链组成的角度上去分析,ASP模式的理论性基础又离不开IDC和线路运营商。可以这么说,没有IDC,就没有ASP服务商提供的多功能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出现。从这点上看,也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IDC就是ASP服务供应商的一个特例提供商。 但是,ASP模式的市场前景却集万千宠爱一身。互联网实验室预测,到2005年,中国国内ASP市场总体市场规模为1315.6亿元人民币。其中,硬件领域内市场占总体分额的43.3%,约为570亿元人民币,信息服务领域规模为598亿元人民币,占45.4%,应用软件市场总额为45亿元人民币。 毋庸置疑,IDC是美利坚的产物,IDC是互联网内容供货商对于高速运行网络的迫切需要。甚至可以这么定义,互联网数据中心是网络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集服务和网络于一体的复合型概念,它提供的是一种高端数据传输(骨干网、接入网)服务,提供高速运行的数据传输平台。IDC从好的方面来说,从英文的角度上看,也就是典型的IDC模型;从资本市场来看IDC,没有其他的。所以从这面角度来讲IDC类似于中国传统电信的中心机房改造。从IDC负面来看,IDC似乎仅仅是互联网应用过程中一个非常短暂的过渡产品,即它按照现在传统定义的IDC模型,不见得有什么生命力。在传统的电信跟不上新的互联网应用时,也许IDC只是一个应急产物。

2 国内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及其表现出来的弊端和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