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产化工论文

林产化工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林产化工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1篇

高档喷墨打印纸涂布种颜料的使用

阳离子聚合物对树脂沉积的控制作用

回用白水用作纸机喷淋水可降低能耗

瑞典开发出新型草酸降解酶

竹浆和稻草浆的黑液除硅技术

优化工艺降低纸机真空度需求

美国纤维素乙醇转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关于征集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的通知

美国生物质燃料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及读者竞猜即将揭晓

欧洲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乙醇的生产、使用现状及展望

2011中国国际造纸和装备博览会暨全国纸张订货交易会在桂林召开

ArboraNano利用木材生物质材料开发高性能产品

废热回收——清洁技术的新浪潮

加拿大林产工业显示复苏迹象

福伊特造纸在中国的发展

2020年中东地区的纸张消费量将达到2900万t

'2011(第六届)中国国际造纸化学品展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中国造纸》2011年度“玖龙纸业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正在进行

带臭氧漂段的TCF漂白技术

细菌在纸厂废水净化生物硫循环中的作用

心材比例对亮果桉硫酸盐浆性能的影响

运用生物酶和白腐菌的针叶木生物机械法制浆

氧脱木素过程中添加剂对提高木素去除率的影响

酶处理对漂白硫酸盐蓝桉浆打浆性能的影响

改性无机粒子用作脱墨助剂

2010年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读者竞猜活动通知

日本造纸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

王子制纸富冈工厂N1纸机的操作经验

美国造纸工业及其能源结构概况

日本特种纸概况

加拿大造纸工业有望在2011年扭亏为盈

Heimbach公司新增靴式压榨带系列产品

Rottneros公司将退出南非纸厂项目

加拿大Kadant公司收购筛筒供应商和相关脱水设备生产线

Technidyne公司获得FPInnovations大胶黏物测定技术授权

泰国SCG纸业宣布投资22亿泰铢对Phoenix工厂进行生产改造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苗木;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众所周知,园林苗圃生产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园林苗木是城市绿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苗生产是园林绿化的首要工作。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生态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海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刺激、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迅速膨胀。海南省自然条件好,加上种植绿化苗木土地利用率高、经营风险低、经济收入可观,绿化苗木种植业早已起步,绿化苗木种植业已初具规模,种植和管护技术都相当成熟,我省苗木产业正处于健康、快速的大发展阶段。但是,通过热发展中的冷思考后认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下文结合海南儋州园林苗木产业发展情况对儋州市园林苗木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可供大家交流。

1.儋州市园林苗木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儋州市地处海南岛西北部,四季无分明,日照长,平均温度26℃,雨量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园林苗木。我市园林苗木产业起步于80年代初期,当时苗圃总面积不超过300亩,主要集中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内。以种植一些大王棕等绿化苗木和兰花生产为主,其主要以科研为目的。经过三十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市园林苗木生产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根据调查,目前我市园林苗圃共有65处,总面积8000亩,主要种植道路绿化的乔灌木和绿化工程用袋苗、荫生植物、盆花、切花、切叶、草皮等。其中,1000亩以上苗圃有2处,500亩以上苗圃有5处,100亩以上苗圃有10处,50—100亩有15处,50亩以下的有23处,主要分布在那大镇周围。(如: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南丰镇、东成镇、和庆镇、兰洋镇,)等地方,成为海南一个重要的园林苗木研究、生产、销售基地。

2.儋州市园林苗木产业存在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我市园林苗木产业发展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与广东、福建、浙江一带苗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综合性苗圃多,专业性苗圃少。

全市苗木生产基地综合性苗圃多,专业性苗圃少,不管苗圃种植面积大小,大部分进行综合性生产,苗木品种一应俱全,各苗圃生产的苗木品种大同小异,总是生产一些常规的绿化工程用苗。生产的品种多数量少,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除了几家专业生产切花、切叶的苗圃外,全都进行综合性苗木生产。原材料比较容易找到,成本地比较低,生产速度快的的苗木。

2.2.苗圃生产管理粗放,苗木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绿化工程档次不断提高,对绿化苗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许多苗圃经营者是新手,大多数不懂苗圃学,对树种的生态特征不甚了解,他们只注重种植的数量和品种的选择,而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对苗圃地选择不当,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苗木,有的选择不当,在沙土和土壤上栽常绿树种,起苗时不能带土坨,有的栽植密度过大,苗木生长空间太小,加上肥水管理不及时,生长失调,迫使苗木出圃率低,有的不能及时有效的整形、修剪及病虫害的防治,使苗木干、形长势不良,另外,由于受土地承包期限短,用地性质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影响,一些花木企业不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简陋,手段落后,管理粗放,也是形成苗木质量差的原因

2.3.大规格苗木少,小规格苗木多。

由于大规格苗木市场需求量大,苗木生长周长等,形成大规格苗木缺乏的主要原因,但我市许多苗木经营者,对市场的判断力差,意识淡薄,没有做好苗木生产近、中、远期的生产计划,在品种选择上盲目跟风,另外大规格苗木生产资金投入大,生产用地多。许多苗木经营者不愿意生产,导致一定时期内小规格苗木增多,大规格苗木少的局面。

2.4.常规苗木多,奇、特、优的品种少,没有主流产品。

我市园林苗木生产的品种比较滞后,大部分苗圃生产跟着广东走,没有自己的特色主打产品。90年代末起,我市园林管理处组织一个科研小组,在园林苗木新品种的科研和开发应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对海南本土的一些特色野生品种进行驯化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野生灌木:五狗花、山棯、假鹰爪、野牡丹;乔木:母生,高枝杜英、孔雀豆等进行驯化栽培,发现这些苗木适应性强,容易栽培,抗病虫害强,养护管理费低等优点,值得在海南园林推广应用于,但由于我市政府在苗木科研资金少,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许多中、小型苗圃在奇、特、优品种的种栽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苗圃生产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2.5关于绿化苗木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

基于我省古树名木、珍贵树木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这几年我们对绿化树木、苗木运销管理确实存在过严过紧的问题,无形中对人工种植的商品绿化树木苗木运销产生一定影响。

2.6 关于棕榈科植物调运出省问题。

近年来,我省棕榈科植物遭受椰心叶甲害虫侵害严重,为了便于疫情防控,政府将全省划为疫区,同时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严禁棕榈科植物进出疫区,省政府同时批准林业主管部门在港口、码头设立检疫检查点,对进出疫区的棕榈科植物进行严格检查。经过多年的防治,椰心叶甲虫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棕榈科植物经过严格检疫和除害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后是可以运销出省的。

3.儋州市园林苗木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目前,我市的园林苗木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生产规模品种数、质量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市城建设的需求,只要充分利用和发展现有优越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社会发展机遇,我市园林苗木发展可望迈出更大的步伐。

3.1.城市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园林苗木消费逐年增长,特别是国内外市场潜力非常大,每年广东省从海南省调出大量的园林苗木,即使发挥了当前所有生产面积的潜力,仍然无法满足广东省市场需求。

3.2.优越的气候条件。

我市地处海南岛西北部,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不分明,年均气温度26℃左右,日照长,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天然温室”美称。很适合发展种植园林苗木及各种热带花卉。

3.3.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

我市土地租金非常低,前几年,坡地每亩每年地租金为500—800元,目前,由于橡胶价格不断提升,纸浆林的大面积栽植,使土地租金价格有所提高,但每亩每年租金不超过1500元。另外,还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每月工资在2000左右,这给我市园林苗木生产提供有利的条件。

4.儋州市园林苗木产业发展的对策

4.1.政府重视、扶持,民间组织。

园林苗木生产要快速发展,首先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将苗木生产当全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在用地规划,资金政策上的扶持,税金上的减免,以及在苗木新品种研究开发应用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科研单位对奇、特、优品种的研究开发应用工作。苗圃经营自发组织一个行业协会,通过协会规范行业制度,引导生产,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服务,沟通信息,避免盲目生产。

4.2.建设苗木生产基地,集产、供、销为一体。

目前,我市园林苗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经营者还是各自为政,生产经营地点较为分散,不利于苗木的流通。我市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出面在那大镇至东成镇公路两旁规划出10000亩地,作为我市园林苗木生产基地,市政府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有实力的大型苗木生产企业.经营者充分利用有利的地位置做好近、中、远期的苗木生产计划,研究开发一些优良苗木品种,把本土的奇、特、优品种进行规模化生产,壮大自已的产业。使它成为我市园林苗木产生的绿色长廊,集产、供、销为一体。这段路连西线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是我市窗口通道。一旦形成规模,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

4.3.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

园林苗木生产,可以采取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园林苗木产业,园林产企业和农户相互合作,充分利用农村有余的空地和多余的劳动力,发展园林苗木种植,企业给农户提供树苗,由农户自主种植,公司负责给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后期的苗木收购,代销工作,带动周边农民参与苗木生产,形成公司加农户的格局。

4.4.建立一个花木批发市场,促进园林生产。

许多园林产业发达地区,都有花木批发市场,有效地促进花木产品的流通,目前,我市园林已发展到一定程度,急需在市区周围建立一个面积约为1000亩的花木批发市场,把全市的经营者集中在一个地方,把所有园林产品样本展示出来,为商家提供卖买的平台,便于统一管理,互相沟通,形成市场促生产,生产促销售的良性循环。

5.结语

海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足的光、热和降水,满足了植物生长的多方面需要。随着全国各地生态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绿化苗木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缺口不断加大。园林花木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相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在广大园林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园林苗木产业,将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我市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我市将成为海南省西部重要的苗木生产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定如.《华南园林绿化乡土树种探讨》.《广东园林》.2009.03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保护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的周期很长,使得部分企业不能保证自主经营的模式,并且也不能实现自负盈亏的效果,比如林业企业。目前林业企业的现状是需要实施技术创新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其长期处于研发处于停滞阶段,需要开发的设备需要更换,购置和重组需要的经费数量非常巨大,所以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并且,创新技术的实验需要时间,其周期相对长,受自然条件影响明显,试制容易造成很大的失误,一旦失败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由于林业企业分布区域分散、规模不大的特点,所筹集的资金很有限,并且行政区的划分林业区域具有不同的土壤和气候等天然原因,使得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进行存在障碍,适用范围局限。项目风险大,银行不愿意在这些项目上投款。完全改成市场化形式的筹集资金的可能性不大。

1林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林业是一项绿化事业,具有较大的生态、社会效益,林业企业从其可能从事的任何生物技术性基础研究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与其生态、社会效益相比,都是无足轻重的。在生态、社会效益的补偿机制还未真正贯彻落实的时候,其技术创新所获得的利润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2林业企业技术创新分类的政策

支持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主要包括林业基础理论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对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变化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有着较强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而对林业企业而言,经济效益却较低,在生态、社会效益的补偿机制还未真正贯彻落实的时候,这些研究却缺少激励作用,除非有游离于企业之外且成本较低的技术创新资金(如政府补贴)注入。否则,林业企业对这些基础性研究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应用性研究是指林业实用技术、商品林攻关技术等对林业企业具有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减少运营成本、扩大市场容量、取得较大利润的技术研究。政府对这两类的研究应起怎样的支持?不论哪一类研究,政府的支持都应放在诱导林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上。而政府诱导林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的具体措施,就是对技术创新的林业企业进行资助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3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

全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4%,低于其他行业。这不仅是由林业周期长的特点和长期以来国家在林业政策方面的偏差造成的,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林业科研管理体制所造成的。科研与推广缺少必然的联系,因为经费投入就给到鉴定,合同指标就定到鉴定。拥有林业科研项目经费的政府主管部门的项目立项及其立项评价、经费预算管理等,还是停留在鉴定阶段,还没有彻底地涉及到项目的推广应用阶段,那么技术创新人员还是追求成果的项目数量、发表的论文数及科研成果奖项。由于林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大,生态、社会效益长期得不到补偿,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林业技术创新的经费还要政府支持。技术创新既是一种技术行为,也是一种科研成果转化的经济行为,“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政府不重视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技术创新体系就是一个不完整体系。再者,政府部门科研经费的无偿使用,也是阻碍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4林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散

支持技术创新风险是指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项目的难度以及创新主体综合创新能力的制约,所导致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中止、报废、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经济技术指标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一过程包括从创新构思的产生到创新实现,直至创新成果投放市场及改进创新成果的一系列活动及其逻辑关系。具体地说,技术创新过程是新产品的营销或新工艺的首次商业应用所涉及的技术、工程、设计、制造、管理和商业活动等风险。当然,可以把风险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如分为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决策风险、政策风险等。不管技术创新的客体风险和技术创新过程风险,还是其他什么类型的风险,最终都要落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上。包括林业企业、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人员或其他出资职工和提供林业技术创新项目资金的政府部门。

4.1由于林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巨大生态、社会效益,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从资金投入上分散技术创新风险。

4.2促使林业企业技术创新保险制度的形成。由于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意对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保险,政府应出台有关的政策措施,鼓励保险公司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保险。

4.3对“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个人、企业的所得部分应免征所得税。同时,真正贯彻落实现行税法中关于技术创新得的税收优惠政策。

4.4为了加强林业企业与林业企业之间、林业企业与林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间的技术供求联络,政府应在技术需求、技术供给之间搭建信息桥梁,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创新设备、新产品市场前景等信息,以减少技术交易成本。

5做好林业知识产权和技术产权保护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4篇

走实训基地产业化发展之路,依据专业优势、师资团队水平、学院资源和历史积淀等元素的特点,丽水职院进行了有益和必须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按“四大板块”理念“引领产业,科技致富;融入产业,美化生活;孵化产业,开发创新;支撑产业,服务‘三农’”来建设基地。1.引领产业,科技致富食用菌产业是丽水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丽水职院园艺专业食用菌教研室师资一流、投身产业,对整个产业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以食用菌基地为载体创办公司、组建研究所,提升基地实力和影响力,培养培训食用菌产业技术人才,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助推菌农致富。创办丽水市瑞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凝练内力。公司与北京房山食用菌协会、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基地———连云港灌云食用菌园区、鄂尔多斯青海木业食用菌基地等10多家机构和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和技术指导。与丽水鼎宏农林公司合作开发的牛樟芝栽培项目已启动,与丽水东吴樟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着力于开发食用菌科技产品,灵芝孢子粉、香菇等产品供不应求。微生物研究所致力于食用菌实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已开发出具国内领先技术的中温灭菌剂、食用菌大棚黑白膜、根艺灵芝。开发了具国家专利的菌棒透气钉、食用菌菌棒接种机等产品。与国家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等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单位联合研发利用杨树下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研究取得成功,并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丽水职院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浙江省突贡专家陈俏彪研究员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香菇生产技术规范》(GB26587-2011),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国家科技部食用菌浙江培训基地落户丽水职院,为食用菌人才队伍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平台,促进了食用菌技术的普及、创新和推广,助推食用菌产业的高速发展。基地常年开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培养食用菌产业一线技术骨干;师资团队经常深入企业、走进农家,为菇农释疑解惑,为生产问诊把脉,助推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致富一方百姓。与职业高中合作建成联合学院———庆元食用菌学院。培养地方产业亟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融入产业,美化生活以相关专业为依托,建设校内实体,成为学生校内实训的重要基地。基地承接项目,提升学生真实情境下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丽水职院阳林绿化工程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服务美丽家园。公司主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室内绿化租摆、花木生产、盆景制作与销售等业务。近年来共计承接完成了丽水经济开发区绿化工程、丽水市花园路绿化工程、丽水市职业中学新校区绿化和中心区景观工程、丽水移动分公司整体绿化工程、市检察院绿化工程、市财政局绿化工程等10多个绿化工程项目,取得了丽水市行政中心、市建设局、工商银行、泰隆银行、宝马4S店等6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室内绿化租摆;承担了丽水市花园路、卢镗街、方正电机、市国土局、白云生态林场等10多个单位的草花种植和养护业务。丽水职院四维规划建筑设计公司主动出击,努力作为,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承担了森林城镇规划、村庄绿化规划设计、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50多项,承担了城镇规划、村庄规划项目100多项,为非洲利比里亚国首都蒙罗维亚一个居民安置小区、一所学校等项目提供了设计服务,承担了援疆村庄规划项目10项。项目的承接为师生专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新农村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应邀参加了“浙江省园林工程施工规范编制委员会”。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工程研究所、杭州大通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编制《浙江省园林工程施工规范》,为浙江的园林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也大大提升了丽水职院在园林行业及园林教育界的影响力。3.孵化产业,开发创新针对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学院支持学生创业、教学团队科研攻关,攻克技术难关,开发新型产品。支持学生创业,创办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园艺0908班学生温从发对苔藓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展苔藓小品、苔藓景观、苔藓地毯及苔藓主题园研发的探索与实践,在父亲支持下,注资100万元,创办了苔藓科技专业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由在校高职生创办的、注资过百万的实体公司。2012年,其网店在淘宝网苔藓工艺品类业务排名一直处在领先地位,业务量高居榜首。创新发展林下经济是丽水林区将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苔鲜林下种植与生俱来,是助推林农增收的生态模式,更能彰显养生丽水的生态品质。公司掌握了大灰藓、大羽藓、细疣小金发藓等40多种苔藓的栽培技术,开发出苔藓盆景、苔藓球、苔藓瓶园、苔藓饰品等多种苔藓园艺产品。目前,正在与区域特色优势产品如龙泉青瓷、青田石雕融合渗透,开发高品位的苔藓园艺产品,将丽水苔藓产业做大做强。集成蓝莓生产技术,成为区域蓝莓产业技术推广的示范。蓝莓鲜果因其保健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随着蓝莓在我国引种驯化成功,丽水也掀起了“蓝莓热”。潘芝梅教授带领的园艺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反复试验,获得了蓝莓生产的丽水参数,建成蓝莓生产示范园,成为丽水蓝莓产业的窗口。在企业主的邀请下,团队成员深入松阳、遂昌、龙泉等地传授蓝莓生产技术,指导果农从事蓝莓生产,为丽水蓝莓产业的崛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支撑产业,服务“三农”依托名特优果园、鸟巢大棚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练就本领、强化技能,围绕地方主导产业,主动介入,服务“三农”。挽救改造中华名果云和雪梨,致富一方百姓。云和雪梨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以个大、皮薄、味甜、松脆可口成为浙江省三大名梨之一,曾被誉为梨中珍品,尔后,一度濒临淘汰衰败。丽水职院以潘芝梅教授为负责人的省级教学团队———园艺技术教学团队,立足区域传统果业,以丽水职院校外基地,为依托,转型云和雪梨产业研究,成功破解技术难题,挽救和改造了云和雪梨,使得云和雪梨起死回生,致富一方百姓。潘教授主持的项目《云和雪梨高效栽培技术和产业化研究》获丽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她还走进中央电视台在绿色时空报道《多穿“衣服”的雪梨更值钱》中接受专题采访。此案例也被麦可思研究院、上海教科院收入《2012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学院连续三年应邀参加红提产业发展论坛,为红提产业提升献计献策。胡德华、朱向秋、潘芝梅、佘德松四位教授分别被二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聘为生产、销售顾问,为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储藏与保鲜、有机生产、病虫草害防治问诊把脉。团队发挥科研优势,践行“心中有‘三农’、术业有专攻、身上有泥巴、农民有口碑”的理念,在科技、智力、人脉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服务立足丽水林区,学院积极开展林业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每年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油茶苗嫁接技术服务,以项目形式参加产业服务工作,在林权信息化、食用菌产业化、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园林绿化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形式

1.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结对乡村,助推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丽水职院先后选派9位教师到景宁县、龙泉市、缙云县、松阳县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他们注重在实地调研中理清工作思路,在不断学习中宣传落实政策,在服务为民中力求工作实效,在主动融入中排解农户纠纷,在搞好民主监督中加强制度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率先示范,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新农村建设尽心尽力,深受广大农户好评。2.派驻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攻克农业技术难题近年来,丽水职院先后选派20多人到青田县、景宁县、松阳县担任科技特派员。《畲药种质资源保护》、《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青田山区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布鲁诺”猕猴桃病虫害防治》、《青田红柚示范基地建设与栽培技术推广》、《茶与括楼立体高效种植技术应用与推广》、《畲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等30多项科技扶贫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他们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创新等各种形式,服务三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产业的发展。3.派驻产业联络员,走进田间地头,破解生态农业难题丽水职院组建服务“三农”教授团队、产业服务团队,与龙泉市屏南镇、遂昌县北界镇在高山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生产、农产品营销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把培养人才、服务产业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送技术、送服务、送文化到产业一线,在大地上写论文,在农户家留成果,走出了一条“校农共建”的新路子。4.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亟需的产业技术专门人才丽水职院牵头组建的丽水职教集团已建成丽水旅游养生学院、丽威IT学院等新型自由体学院,培养实用性人才,服务地方产业。与丽水市农办联合创办了丽水市农民学院,开通丽水市农民学院网站,在线、即时接受农户咨询。创办丽水市青年就业创业学院培训实用人才。开展了“服务创业感动丽商”系列活动,千里送教,情暖丽商,先后赴昆明市、西安市等市举办丽水籍超市经营创业人才培训班,数百名在外创业的丽商获得培训。5.创建省级高职园林园艺师资培训基地,构建起了以学院为辐射源的合作服务平台丽水职院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工作,构建起了以学院为辐射源,与政府、企业、农村、校(所)四方携手的合作服务平台。2012年浙江省高职园林园艺师资培训基地落户我院,该基地首先是高职教育实际训练实施的场所,同时又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师资培训的实施,有效促进同行在专业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方面的互动交流、双赢合作,并借助这个平台提升学院在行业中的地位,扩大影响力。6.成立各类研究所,为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开展专项研究丽水职院成立了丽水微生物研究所、丽水苔藓植物研究所、丽水园林研究院、丽水山地经济研究所、丽水林业资源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处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丽水产业经济研究所等10所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研究所,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和核心产品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实践工作,为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范式。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成效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产业人才需求实训基地产业化让教师有了更多的企业经历(经验),开始用产业化、市场化的视野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有的高职教育思想进行纠偏。因此,丽水职院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重新明确了农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校内基地完成典型实训项目,在校内基地(校办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在校外基地完成真实项目,在合作企业中融入真实项目,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产业人才需求,服务岗位及专业核心能力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园艺专业为园艺行业培养具有园艺产品生产、贮运加工和营销管理岗位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园林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园林审美情趣,掌握园林植物识别与配置技艺、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园林工程预结算与招投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园林工程实践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岗位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紧贴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确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检验与质量管理两大岗位群,为绿色食品行业的生产、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产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提升了学院办学实力、提高了学院社会声誉、练就了学生过硬的专业本领,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近三年来,在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学院农林类专业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签约率每年都在90%以上。上海伊利爱贝食品有限公司、丽水丽人木业集团等企业每年都来学院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0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专业奖学金。2.产学研合作教育水平与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依托职教集团,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对接区域龙头企业、地方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庆元食用菌学院和旅游养生学院等新型自由体学院,创新了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办学的体制。增设技能鉴定所(站),拓展鉴定功能,职业技能鉴定5000多人次。探索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制度建设。拓宽成人学历教育面,提高社会认可度,成教年培训7000人次。3.产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农林类专业积极对接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服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为社会、行业、企业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明显提高。各专业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和技术骨干,以下企业、挂职锻炼、派驻农村指导员等各种形式开展技术服务,服务三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助推行业产业发展,显著提升了服务社会能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省级行业标准1项、地方规章4项、企业标准1项,在行业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学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丽水职业教育集团已成功入选2012年《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化办学十大案例。4.实训条件明显改善,示范辐射作用显著充分利用企业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新模式,建了开放式、具有农林特色的“专业—基地—农户”产学合作专业教学平台,设立了校企共建、教师入股、农户应用等平台建设机制;以平台为载体,开展了“校内学技能、基地练技能、农户用技能”的链式教学,形成了开放式合作育人格局,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

对实训基地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氢能是21世纪解决化石能源危机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绿色能源。实现氢能的利用,氢的储运是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综述了氢气制备技术和储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制氢与储氢技术的关键问题。最后对进一步的研究进展进行展望,提出了可供研究的课题方向。

0 引言

资源减少、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策,寻找洁净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已经迫在眉睫。氢能以其热值高、无污染、来源丰富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称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的、储量非常丰富而且高效的含能体能源。

作为能源,氢能具有无可比拟的潜在开发价值:氢是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元素,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储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在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氢能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用氢代替煤和石油,不需对现有的技术装备作重大的改造,现在的内燃机稍加改装即可使用。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所以,研究利用氢能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1、2、3、4]。

1国内外氢能发展状况

2003年11月19-2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欧米尼·西海姆大酒店举行“国际氢能经济合作伙伴组织”[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Hydrogen Economy( IPHE)]成立大会,共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冰岛、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和欧盟的政府代表团及工商业界代表数百人出席会议。IPHE是一种新的氢能国际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将支持未来的氢能和电动汽车技术,建设一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世界范围的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分配和使用设施的大系统。氢能作为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困境的新能源而成为各国大力研究的对象。

氢能广泛应用的关键,在于研制出成本低的制氢技术。目前,氢能利用技术开发已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启动,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美国已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以氢为燃料的汽车,可将60%-80%的氢能转换成动能,其能量转换率比普通内燃机高一倍。1989年,美国太平洋能源公司发明了能大量生产廉价氢燃料的新技术。可用于水分解的一种化学催化剂。用这种方法分解出来的氢成本很低,因而成为世界上最便宜的燃料[1-3,6]。

欧盟(EU)也加紧对氢能的开发利用。在2002-2006年欧盟第6个框架研究计划中,对氢能和燃料电池研究的投资为2,500万-3,000万欧元,比上一个框架计划提高了1倍。北欧国家2005年成立了“北欧能源研究机构”,通过生物制氢系统分析,提高生物生产氢能力。2005年7月,德国宝马( BMW)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氢燃料汽车,充分利用了氢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和可产生强大动力的两大优点。该车时速最高可达226 km/h,行驶极限可达400 km/h。日本研究氢能比较早,目前燃料电池是日本氢能的主要发展方向。日本政府为促进氢能实用化和普及,进一步完善了汽车燃料供给制,全国各地建造了不少“加氢站”,现在已有近百辆燃料电池车已经取得牌照上路,计划到2030年将发展到1500万辆[1-6]。

对我国来说,能源建设战略是国民经济发展之重点战略,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可采储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世界储量的11.6% ,2.6% ,0.9%。人均煤炭为世界平均值的1/ 2,石油仅为1/ 10左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寻找新的洁净能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储氢技术发展状况 2. 1 氢气的制备技术进展 2.1.1 目前制氢的主要方法

现代工业能制取的方法很多。如表1所示。

表1 获取氢气的方法

( table.1 methods of acquire hydrogen)

序号

1

轻金属与酸碱反应

2Na+2H2O—2NaOH +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天然气分解制氢

CH4+H2O—CO+3H2

3

水煤气法制氢

H2O+C—CO+H2

4

电解水制氢

5

热化学循环分解水法

纯水的分解温度要高达4000℃以上,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就是在降低这一温度的条件下促使水分解,生产氢气和氧气。

但是没有真正可以规模生产,实现现实社会生产力的方法。代替常规能源的制氢工艺并不成熟,也没有很好的成功实例。当代工业的制氢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 从含烃的化石燃料中制氢。这是过去以及现在采用最多的方法。用蒸汽和煤作原料的基本反应过程为:

C + H2O CO+ H2

(1)

用蒸汽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基本反应过程:

CH4 + H2O CO+ 3H2

(2)

上述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所需的热量可以从煤或天然气的部分燃烧中获得,也可利用外部热源[5]。现在氢的制取大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但是天然气和煤炭都是宝贵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其储量有限,用它们来制氢显然摆脱不了人们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电解水制氢。这种方法是基于如下的可逆反应:

2H2O 2H2+ O2

(3)

分解水所需要的能量由外加电能提供。为了提高制氢效率,电解通常在高压下进行,采用的压力多为3-5MPa。目前电解效率约为50%-70%[5]。由于电解水的效率不高目前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利用常规能源生产电能来大规模的电解水制氢显然也是不合算的。

(3) 热化学制氢。这种方法是通过外加高温使水起化学分解反应来获取氢气。到目前为止虽有多种热化学制氢方法,但总效率都不高,仅为20%-50%,而且还有许多工艺问题需要解决。依靠这种方法来大规模制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1.2 生物制氢

(1) 微生物制氢。利用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酶催化反应可制得氢气。近年来,已查明在常温常压下以含氢元素物质包括植物淀粉、纤维素、糖等有机物和水进行生物酶催化反应来制得氢气的微生物可分为5类:异养型厌氧菌、固氮菌、光合厌氧细菌、蓝细胞和真核藻类。其中蓝细胞和真核藻类产氢所利用的氢源是水;异养型厌氧菌、固氮菌、光合厌氧细菌所利用的氢源是有机物。按氢能转化的能量来源来分,异养型厌氧菌,固氮菌依靠分解有机物产生ATP来产氢;而真核藻类、蓝细胞、光合厌氧细菌则能通光合作用将太能转化为氢能[6]。近年来发现有30种化能异养菌可以发酵糖类、醇类、有机酸等产生氢气,其中有些细菌产氢气能力较强,发酵1g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约0.5L的氢气,葡萄糖总利用率达65%以上;而天然产氢的光合细菌据报道也有十几种之多,其中也有些细菌产氢气能力较强。

日本北里大学研究人员以各种生活垃圾,如剩菜肉骨等经处理后作为生产氢的原料,借助3种微生物[6],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和麦芽糖假丝酵母(Candida maltose)在36oC混和发酵废弃有机物48小时,平均产氢量为15,145 mL。这3种菌有协同产氢效应,即产气肠杆菌起主导作用,而另2种菌起协同作用,使代谢产物不易积累,为彼此创造生存环境。由此可见,选择混和菌制氢,利用其互补性,创造互为有利的生态条件,是一条可取的微生物制氢途径。但是,对产氢细胞,不论是游离细胞或是固定化细胞,发酵生产氢所需的复杂的生态条件因素不可忽视。

(2) 光合细菌利用有机废水和活性污泥制氢。2000年1月,我国以厌氧活性污泥和有机质废水为生产原料的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中试研究验证,该项研究在国内外首创并实现了中试规模连续非固定化菌种长期持续生物制氢技术,并实现了中试规模连续流长期持续产氢[8]。是生物制氢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成果国际领先。该技术突破了生物制氢技术必须采用纯菌种和固定技术的局限,开创了利用非固定化菌种生产氢气的新途径。试验表明,在一个容积为50 m3的容器中,含糖或植物纤维的废水发酵后,每天能产生280 m3左右的氢气,纯度达99%以上,产氢能力大大加强,氢气产率比国外同类的实验研究水平高10倍,生产成本约为目前采用的电解水法制氢成本的1/2。这一开创性成果利用淀粉厂,食品厂等含高碳水化合物的工厂废水发酵制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国外,采用活力强的产气夹膜杆菌,在容积为10L的发酵器中,经8h发酵作用后,产氢气约45 L,最大产氢气速度为18-23 L/h;泰国的Watan-abed在曼谷分离的Rhodobacter Sphaeroides B6以乳酸为底物,1g干菌体产氢能力62.5mL /h,转化率达68. 8 %。 [7-9]。

(3)生物质制氢。生物质包括高等植物,农作物及秸秆,藻类及水生植物等。利用生物质制氢是指用某种化学或物理方式把生物质转化成氢气的过程。降低生物制氢成本的有效方法是应用廉价的原料,常用的有富含有机物的有机废水,城市垃圾等。利用生物质制氢同样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改善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9]。

通过陆地和海洋中的光合作用每年地球上所产生物量中约含3×1021 J的能量,是全世界人类每年消耗量的10倍。就纤维素类生物质而言,我国农村可供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达5亿至6亿吨。相当于2亿多吨标准煤。林产加工废料约为300多万吨。此外还有1万吨左右的甘蔗渣。这些生物质资源中,有16%-38%是作为垃圾处理的,其余部分的利用也多处于低级水平,如造成环境污染的随意焚烧、采用热效率仅约为1%的直接燃烧方法等。

开发生物质制氢技术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很好途径,生物质制氢包括两种方法:

= 1 \* GB3 ①生物转化制氢法:以秸秆为例,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复杂的方式连接形成,这3种物质的基本成分都是小分子糖类。但由于天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十分复杂,难以降解,因而很难被微生物所利用。发酵方式采用压力脉动固态发酵法,能够充分利用原料且大大降低废水排放量,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为生物质制氢技术开辟了新途径。

= 2 \* GB3 ②生物质气化法:将生物质通过热化学转化方式转化为高品位的气体燃气或合成气,产品气主要是H2 、CO、少量CO2、水和烃。相对来说,生物质气化技术已比较完善,但存在着制取成本高,气体净化难,副产物多污染环境等缺点,还有待工艺的进一步改进。

从国内外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看,虽然利用生物产氢目前尚处于研究探索或小规模试产阶段,离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尚有不小距离。但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现了利用生物生产清洁燃料氢气的广阔前景。在探索利用生物生产氢气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寻找产氢气能力高的各种微生物,深入研究生物产氢的原理和条件,完成天然菌种的人工训化,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大规模生产装置系统,推进生物制氢工业化革命的到来[7-9]。

2. 2 氢气的储备技术进展 2.2.1 金属及其氧化物系列储氢材料

储氢技术是氢能利用走向实用化、规模化的关键。金属储氢材料通常由一种吸氢元素或与氢有很强亲和力的元素和另一种吸氢量小或根本不吸氢的元素共同组成。

镁系合金有很高的储氢密度,但放氢温度高,吸放氢速度慢,因此研究镁系合金在储氢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可能是解决氢能规模储运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金属Mg表面催化改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近年来,有人利用射频喷溅方法制备了Pd包覆的纳米结构的多层Mg薄膜,并对储氢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00oC, 0.1M Pa氢气压力条件下,氢的吸附量约为5wt% ,薄膜在100oC真空的条件下释放出全部的氢。2006年,Au[14]报道了四氢呋喃处理的镁的氢化-脱氢性质,并且考察了样品的电力能态、晶格结构和微观形貌。研究表明四氢呋喃处理的镁在100oC, 3.5M Pa条件下吸附了6.3w t%的氢,同时四氢吠喃的处理改善了镁吸附-脱附氢的动力学,在623 K具有较理想的反应速率[5,11,12]。

转贴于

Fe3O4与Fe的可逆氧化还原是储氢和放氢的反应模板。氢以金属铁的形式储存起来,然后与H2O反应释放,具体过程如方程式所示[15] Fe3O4 + 4H2 3 Fe + 4H2O

(4)

3 Fe + 4H2O Fe3O4 + H2

(5)

通常的四氧化三铁粉末由于较低的表面积,在低于400oC时不能有效地与H2或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Wang[15]等人研究了钢铁公司的含铁烟气灰尘FeOx,实验证明改进的FeOx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化学储氢并能直接为PEFC提供纯氢。FeO x的改进是通过浸渍法将Cr,Al, Zn, Mo,Mo-Al, Mo-Ti, Mo-Zn, Mo-Cr,Mo-Ni,Mo-Cu等离子作为添加剂加入,在提高H2的产生速率和氧化还原循环稳定性方面,Mo是最有效的元素,它以2FeO.MoO2合成物的形式存在。

2.2.2 氢配位-化学氢化物储氢材料

LiBH4由于具有非常高的储氢量,成为储氢体系最有吸引力的候选材料,理论上通过反应(6)可以脱附13. 5 wt%的氢。

LiBH4 SHAPE \* MERGEFORMAT

LiH + B + 3/2H2 (6)

由于LiBH4脱附氢的焓变约为-70 kJ/mol,实际应用过于稳定。不能有效、可逆吸附-脱附氢。因此,改变LiBH4的热力学稳定性,降低脱氢温度(低于100 0C)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2006年,有报道用LiBH4 +0.2MgCl2+0. 1TiCl3材料作为稳定剂来降低脱氢温度,改善吸附-脱附的可逆性很有效,在60oC脱附5 w t%的氢。目前在60oC和70 bar条件下可以吸附4.5 w t%的氢 [16]。

四方晶体结构的NaAlH4,是另一种有前途的储氢材料。NaAlH4的储氢量约为5 . 6 w t% , NaAlH4的脱氢过程是根据下面的化学反应(7)、 (8)进行的:

3NaAlH4 NaAlH6 + 2Al + 3H2 (7)

Na3AlH6 3NaH + Al + 3/2H2 (8)

2.2.3 碳系列储氢材料

对碳系列储氢材料的研究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大家知道,由于碳的多孔结构和碳原子对气体分子的特殊吸引作用,碳对几乎所有的气体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吸附作用。所以把它作为一种储氢材料来研究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目前对碳系列储氢材料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石墨、活性碳、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等方面,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之所以成为一种热门的储氢材料,一是它们的储氢量大,一般也达到10wt%,有的甚至达到60wt%以上。但此前曾有科学工作者对此进行检验,却以失败告终,然其储氢量比储氢合金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纳米碳在储氢方面已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清华大学碳纳米材料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经处理后表现出显著储氢性能的碳纳米管,它有望作为新的清洁能源成为氢能电池的制造材料。该研究小组的科技人员对定向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储氢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这种碳纳米管具有许多全新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尤其是将它混以铜粉后表现出的很高的储氢性能。他们将碳纳米管制成电极,进行随流充放电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混铜粉定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的储氢量是石墨电极的10倍,是非定向电极的13倍,比电容量高达1,625mAh/s,对应储氢量为5.7%(质量分数),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储氢性能。已经接近美国能源部对车用储氢技术制定的标准对储氢材料的重量和储氢密度的要求[11、12]。

目前用于储氢研究的无机材料有10种以上,除了以上介绍的,还有金属硫化物储氢材料储、金属-C-H体系、金属-N-H体系储氢材料、碳基储氢材料和氨基硼烷、氮化硼纳米管、碳化硅纳米管等。在研究过程中,纳米技术、掺杂催化技术以及氧化还原理论的应用,使材料的储氢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缩短了与应用要求的距离。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对于无机储氢材料,多组分材料的储氢研究是较好的研究方向,因为很难找到一种物质既有较大的储氢量(大于6 W t% ),在低温(低于100℃)下又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质,同时还兼具能够反复吸氢-脱氢的循环稳定性。因此对照世界能源署或美国能源部的标准,进一步开发多组分复合材料,同时研究该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及其与氢气的分了反应动力学,对拓展储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2—16]。

3 结 语

国际能源界预测,21世纪人类社会将告别化石能源,进入氢能经济时代。纵观世界能源发展战略,专家们认为,氢将在2050年前取代石油而成为主要能源,人类将进入完全的氢经济社会。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量持续上涨,能源战略储备严重低下,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明显影响,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已经成为遏制我国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瓶颈。率先全面启动氢经济是我国取得长期战略优势的关键。因此,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清洁高效的氢能源也许是我国抢先进入氢经济,摆脱百年来科技和战略落后,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清洁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道路,以氢能经济为主的工业经济模式将在可期的未来,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革。氢能研究的舞台是广阔的,研究开发氢能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我国生物制氢技术世界领先[J]. 深冷技术 , 2000,(02)

[2] 刘江华, 方新湘, 周华. 我国氢能源开发与生物制氢研究现状[J].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S1)

[3] 尤希凤, 郭新勇. 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河南化工 , 2003,(10)

[4] 新世纪的新能源[J]. 今日电子 , 2007,(06)

[5] 刘江华. 氢能源-未来的绿色能源[J]. 新疆石油科技 , 2007,(01)

[6] 朱核光.生物产氢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环境生物学报2002, 8 (1):98-104

[7] 席德力.清洁生产[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136-137

[8] 新世纪的新能源[J]. 今日电子 , 2007,(06)

[9] 牛松森等.发展新能源的新趋势:开发煤层气[J].山东环境,2002, (2):20-25

[10] 土恒秀,李莉,李晋鲁等.一种新型制氢技术[J].化工进展,2001, (7):12-15

[11] 潘健民, 魏运洋, 李永峰, 徐菁利. 氢能的重要性和制氢方法浅析[J]. 环境保护 , 2008,(18)

[12] 氢能:新型的含能体能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2008,(11)

[13] Otsuka K,Takenaka S.Storage and supply of pure hydrogen mediated by the redox of iron oxides. [J ] Jpn Pet Inst, 2004, 47(6):377-386

[14] Au M. The influence of tetrahydrofuran treatment on storage properties of the magnesium. [J] Mater Sci, 2006, 41: 5976 -5980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分析,阐明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解构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企业自身的行为选择、市场环境的培育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出福建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

1、信息制造业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

近年来,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07年,福建省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总收入超过2612亿元,完成增加值830亿元。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2亿元,增长14.5%,实现销售收入1930亿元,增长11.6%,实现工业增加值370亿元。软件产业完成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220亿元,增长41%。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业的产业集群依然以信息制造为主:计算机及其外设产业集群产值684.9亿元,占全行业48%;手机产业集群产值105.5亿元,占全行业7.4%;数字视听产业集群产值151.3亿元,占全行业10.6%。这三大产业集群生产总值占行业总产值的66%。

2、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趋势显现

福厦沿海五个设区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97%,其中福州、厦门两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85%,福州、厦门两市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的96%。目前已形成了福州、厦门两大信息产业增长极,并开始沿高速公路干线向山区辐射延伸,2007年全省9个设区市增长较快的有三明、南平、龙岩,分别达到45.1%、38%、30.7%;福州、厦门、漳州3个产值超百亿元的设区市增长分别为8.2%、6.3%、3.3%。以福州、厦门为重点的福厦沿海作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其效应与作用日趋凸显,福厦沿海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聚集带。

3、信息产品品牌建设效果显著,竞争力有所提升

品牌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法宝。截至目前,福建省已有9项产品入选“中国名牌产品”,同时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蒸汽电熨斗,漳州万利达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电磁炉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2007年度“国家免检”产品。厦华电子第三次蝉联中国电子商会评测的年度“中国十佳平板电视”榜首,稳居平板电视市场一线龙头品牌。厦华、夏新、飞毛腿、万利达4个品牌入选首批300家“全国重点保护品牌”名单,福通士达公司与厦门大学化学系等单位合作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光LED灯用YAG荧光粉,整体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著名品牌的标准;宏发电子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工控继电器、家用电器继电器、信号继电器、车载继电器等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和国防工业高尖端技术领域,成为全球继电器行业的重要厂商。这些品牌将享受国家品牌战略规划、品牌价值评估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4、信息产品运用广泛,有效拉动产业增长

目前福建省已有78.5%的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和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和数据收集,开展初步的电子商务活动,提高资金周转率达15%以上。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76.5%的企业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办公,提高工作效率高过3-8倍,全省4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了信息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节约能耗达20%以上,35%以上的轻工、化工、建材、制药、冶金、筛煤、林产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平均提高20%以上,同时降低消耗、改善了劳动环境;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促进全省传统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改变运营模式,实现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总体发展滞后,总力竞争力不足

福建省90%以上的企业为小企业,目前福建信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不到40亿元,约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0.5%,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产业投入不足、企业研发力量弱,又缺乏新的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项目的支撑,自主知识产品比例仅占10%左右。目前福建省信息产品制造业虽然总量居全国第八,但是与居前三位的北京、广东、上海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仅是北京的16%、广东的23%,相比差距明显。软件业尽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滞后,低于全国10%左右的平均水平。

2、综合配套能力弱,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强有力的产业集群的支撑

新型元器件发展滞后于整机发展,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产品依赖国外省外供给,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仪器和材料基本依赖进口。目前虽然拥有戴尔、冠捷、厦华、夏新、联想移动、中华映管、松下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但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除显示器外均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如戴尔计算机的大多数零部件福建省都没有生产,联想移动、夏新的手机配件多从深圳等地采购,福建省产品所需的液晶显示屏大部分靠进口,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产值大、成本高、利润低的不利状况,总体竞争力不足。信息产品制造业虽已初步形成包括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移动通信产品等在内的23条产业链,但除CRT显示器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外,其余产品尚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省内配套率低于三分之一。关键元器件发展滞后,核心元器件不能就地配套,产业链关键环节缺乏,削弱了产业凝聚力。

3、资金缺乏,对外资企业的依附性强,自主创新不足

从资本来源上来看,福建省信息产业对外资的依附性强,如福州显示器及计算机外设产业集群的所属企业大部分都是外商投资企业,尤其几个龙头企业更是外商绝对控股。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由于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尤其是缺乏能承担系统分析、高端设计、熟悉国际软件项目运作的项目带头人,以及既熟悉软件技术又懂行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缺乏加之企业技术投入的不足,造成自主创新不足,产品基本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下游环节。

三、加强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

1、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提升福建信息产业整体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的职能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的定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建也应在全国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和规划框架下,找准福建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按照“建设一带,增强两极,对接融合”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信息产业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强福建承接海峡东岸以及两个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辐射能力,促进沿海与山区的产业对接与融合,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峡东岸以及两个三角洲信息产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提升福建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有效整合企业价值链,调整企业的选择行为,完善产业集群的支撑体系

整合企业价值链。保留企业自身价值链上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分割、转出将对竞争力影响不大的部分,吸收、合并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部分,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有效整合,使企业转为经营最具相关性的几种产品和业务,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内部的范围经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同时以现有的产品和市场为中心,实施相关产品的联合生主。一方面考虑同种产品的规格多样化和同类产品的品种多样化的特点,向左右横向扩展经营范围。另一方面对企业现有产品和业务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对与现有产品和业务纵向具有很强相关性的多元化生产的产品,实施纵向一体化,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

3、拓展融资的渠道,鼓励金融企业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发行债券或增发股票、配股;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买“壳”上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利用证券市场资金规模,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为信誉和市场前景较好的电子信息业提供融资和担保,解决集群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刘志迎、周春花:高技术产业聚集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4).

[3]王少华、汪佳蕾:浙江省企业集群成长的创新模式[J].中国农村经济,2002(8).

林产化工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投资环境;成本;税收;货物通关;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33

1 福建省自贸区建设的概况

1.1 福建省自贸区建设发展现状

福建省自贸区建设有序推进,其所取得成果已然是受到充分的肯定。福建自贸区采取“一区三片”模式,结合了自身的区域特色和整体发展的优势、并且在选择性地复制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已成功的推广了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模式、试行分送集报货物“集中申报、分段担保”模式,福建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试运行等全国首创创新举措。自贸区在企业营商、货物通关、贸易金融等领域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2 福建省自贸区建设发展优势

福建省自贸区的投资环境良好,加之福建已然成为最具有竞争力和成长性的自贸区之一。福建省自贸区已经设立外商的投资企业有48681家。有接近全世界500强的企业在福建自贸区投资兴业。福建省自贸区的交通设施发达,福建有得天独厚的大型海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现代空港的交通体系,可以与各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周边的各个国家相连接。福建省自贸区的产业配套齐备,福建连接着珠江、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发达区域。福建省自贸区的产业环境配套,福建省现在有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纺织、林产等优势产业。

1.3 福建省自贸区建设发展前景

基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来推动福建自贸区建设的趋势已然是日益显著。与之对台优惠政策不断地实施,并结合福建自身的特点,深化对台经济合作,将助推闽台之间投资、贸易、资金往来的便利化进程。此外,作为国务院确认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将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与此同时,坚持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自贸区建设理念,这将为推动福建政府职能的转变,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自贸区营商环境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

2 福建省自贸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税收改革有待提高

福建省自贸试验区实行了一系列简化审批制度,但其背后蕴藏着一定的税收风险。现在自贸区海外购物单次免税额度是2000元,一年最多可以消费20000万,只要有超出,那么就要实行全额征收,并非征收所超出的部分。这样一来势必会缩减人们购买海外商品的热情。

2.2 自贸区负面清单有待完善

自贸区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受限范围直接地影响了进出口商品的通关效率,对未列入《负面清单》的货物即可实施一体化通关机制、实施出口直放。因而,对于自贸区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上需要实现更大的突破。

2.3 福建自贸区海关监管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

海关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海关通关效率不高。海关对一般进出口贸易的货物采取的是先缴税后放行的措施。关于企业申报、货物征税、货物查验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若是有大量货物进出口的情况,则会影响口岸通过效率,从而形成了“口岸瓶颈”。

2.4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不断地开创新模式

福建省自贸区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现状有待改善。在其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低通关率环节、电子支付渠道具有局限性等问题。企业之所以更倾向选择进入跨境电商领域,其实不单纯因为免税,而且还因为效率。比如很多产品按照一般贸易形式进来,需要办理相关许可和认证的时间较长,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只要产品符合跨境电商相关规定,就可以进出。从而能让企业更省时、提高了通关效率。

2.5 短期套利具有风险

这是由于短期资本快进快出流动的特点造成的。潜在的泡沫经济经常就是由于汇率的波动扰乱了国内的金融市场,这又是因为自由的金融手段导致了大流量的资本流动。同时,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而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或将资金从新市场重会发达国家。当某国市场金融监管不到位、资金流量突然飙升时,容易加剧证券市场的波动、产生泡沫经济、冲击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2.6 资本账户的开放性不足

目前Y本账户开放程度有限。现在已经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为境外企业和个人开立新台币账户,允许在自贸区内允许开放新台币账户,银行间可用新台币进行交易。福建自贸区作为对台发展的试验田,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还不够自由,这不仅限制了自贸区的发展,更加阻碍了自贸区周围地区的发展。

3 福建省自贸区建设途径与对策

3.1 利用网络对自贸区税收风险管理

运用网络来分析风险以及来进行风险防控,将企业可能涉及的税收风险控制在安全以内,能够做到实时发现错误,让企业不会粗心漏报、少报、错报。利用网络对自贸区税收进行风险管理,让一系列的税收过程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对自贸区进行税收。

3.2 创新海关监管模式

建立多地自贸区海关协作机制,实施“自动审放、重点复核”的监管制度,能使企业申报自动验放率达到70%以上。实施与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间结转、自行运输”制度,可降低30%物流成本,作业时效提高一倍。

3.3 推广跨境电子商务首创新举措

“前店后仓”的监管模式对跨境电商产品进行进口通关、通检流程的优化,更大程度地提高了企业通关、通检效率、降低了企业进口成本。进出境邮件采用“移动式”的通关模式、建立一体化监管制度。

3.4 简化海关程序及出入境手续

通过推广“一站式服务”和“单一窗口通关制度”减少报关报检数据的重复录入,提高货物通关效率。对固体废物报关单实施集中审批模式,不仅节约行政成本,而且缩短了通关时间。

3.5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做有秩序、有计划的自贸区开发计划,遵循“先试先行”原则,由点及面的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并且做好对异常资金流入的检测、预警、控制计划,将风险降到最低。充分发挥自贸区的资金缓冲优势,并建立自贸区内外相应的配套政策,防止“双标”的出现,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

4 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自贸区创新建设成果的实地调研,进而研究影响福建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对福建省自贸区的发展状况和推动自贸区通关便利化的相关措施提出相应建议,从而推动福建省货物的快速通关,提高通关效率及节省企业运营成本,并对自贸区金融服务业提出改善措施,这将对福建省自贸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乔丽.福建自贸区的特色定位及发展思路初探――基于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总结[J].福州党校学报,2015,(4).

[2]雷心恬.“海丝”视角下福建省自贸区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13).

[3]史轩亚,陈丽霞,朱斌.福州市自贸区发展方向选择研究[J].海峡科学,2015,(05).

[4]孙蕾,王芳.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