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倡导网络云技术环境下教学研究新方式,发展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同伴互助实现教育智慧创新的能力,促进大众教研与精英教研并行发展,开创教师发展新局面。

倡导创新教学方式,创作符合“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设计,培养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设计、评价、反思、完善教学设计和可视化陈述等方法,提升网络环境下教师综合素养,打造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优秀教师。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细则说明

1.赛项内容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分别设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个组别。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信息技术等六门学科,初中组与高中组均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地理、信息技术等八门学科。各组别均设“学校类”和“跨校类”两个类别。

(1)初赛

参赛团队自选课题,协作完成并提交信息化教学设计电子稿。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上传到组委会指定地址。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决赛的团队名单,并在NOC活动官网公布。

(2)决赛

决赛采取现场比赛方式。设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和可视化陈述四个阶段。

2.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

根据赛场公布的竞赛题完成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将制作的课件、专题网站,以及使用的工具软件打包上传。

(2)教学评价

循环评价兄弟教学团队创作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评价教学环节上(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方面),要求提炼其优点,指出其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3)反思与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在评价兄弟参赛团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反思本团队原信息化教学设计,修改完善原有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课件修改等)。

(4)陈述与答辩

陈述:采用可视化方式,参赛选手应充分展示利用可视化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实效的能力和教学综合素质。

答辩:评委根据参赛团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或陈述情况提出问题,指定主陈述选手之外的另外两名选手分别回答问题。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报名组织

1.参赛对象

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教师。每个团队组织三名同学科教师参赛。

2.赛事组织

报名方式:参赛选手须通过NOC活动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初赛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当地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学校类参赛团队须以学校为单位报名,跨校类参赛团队由参赛成员所在学校联合报名,均需提交初赛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图。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材料实验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起到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改要求对材料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改革材料实验课程教学的方法,包括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改革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探索能力;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关键词】

材料实验;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属于土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概述性的特点,计算与理论推导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1]。为了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概述性工程材料知识,包括防水材料、金属材料、砂浆材料及胶凝材料等的专业术语、基本概念等,则需要应用实验课程对理论性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一、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目前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耗时较长,且难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可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对此,可以采用塔式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灌输式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基础设计、对比分析及后期处理教学环节中逐步了解材料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方法及巩固实验课程中学习到的工程材料知识。在实验课程的基础设计环节,应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各小组根据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前需要求学生上交设计方案,待教师审批后才能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材料实验,可以将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实验,这对于实验教学参与度的提升有重要意义[2]。在实验教学的对比分析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相同批次的材料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验难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的后期处理环节,教师需要及时公布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总结实验成果与改进不足。例如,在对胶凝材料基本性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标号不同的水泥,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随后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说明及方案完成相关实验,包括胶砂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用水量及细度实验等。在完成实验后,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记录对胶凝材料特性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以持续提升科研能力。

二、改革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探索能力

单项实验教学设计不利于优化课程中的材料实验性质,造成实验性质以验证性材料实验为主,研究性材料实验及综合类材料实验较少。对此,要注意积极改革实验教学的设计形式,应用多方案设计形式实验取代单一方案设计形式实验,以便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提升探索能力。例如,在进行钢筋实验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拉伸实验属于钢筋材料检测中的重要实验,进行拉伸实验后可以了解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在应用传统教学设计开展实验时仅需要采用一种钢筋,这就会导致实验过程缺乏一定的比对性,也难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塑性钢筋、冷轧钢筋、冷拔钢丝及高强钢丝之间的性质差异。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八种不同的钢筋让学生同时开展实验,对不同种类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进行分析,以便可以全面了解不同钢筋塑性性质及应用范围等[3]。再如,可以采用矿物组成实验、掺量实验、养护条件实验、水泥细度实验等方法检测水泥实际强度。此外,在改革实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实验方向,以便可以通过采用具有系统化特征的实验教学设计全面分析材料性质的影响因素。例如,在对混凝土的性质实验进行教学时,可以同时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设计,包括粉煤灰的活性与激发剂的关系,水泥性质及养护温度的关系,水泥性质与早强剂、缓凝剂之间的关系等,并在实验中选择多种早强剂或缓凝剂,如硝酸铵、三乙醇胺、硫酸钠、水杨酸、柠檬酸及酒石酸等。

三、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由于实验课程针对了多种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实验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验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应注意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对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便可以使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得以优化,从而确保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将混凝土强度实验、和易性实验与砂石实验结合在一起,同时增加配合比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在改革实验体系后,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再如,针对工程管理类专业,可在沥青软化点、延度及针入度实验中增加混合料性质检测实验内容,包括车辙实验、马歇尔实验、物理指标的测定实验及材料制备实验等。对于城市规划及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可在墙体材料强度等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实验的基础上增设陶瓷砖容重试验、表观密度实验、显气孔率实验、吸水率及外观质量实验[4]。此外,在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实验。例如,在进行周期较长、涉及环节较多的混凝土强度、性质实验时,可以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次数、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验课程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及提升质量验证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并保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则应注意了解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法,以期全面改善材料实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俊,程华,应卫勇.Internet环境下符合工程理念的在线工程实验设计及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171-176.

[2]窦德宇,柳春燕,杨丽芬,方向.利用公共实验平台开设《生物分离工程》选修课的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11):73.

[3]韩延成,杜艳青.基于课堂、实验、科研项目、真实工程的多元水力学实践教学模式研[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164-165.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学生为中心 项目化教学 分层教学

一、引言

由这几年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因为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移动网络发达,手机上网方便,网上内容丰富,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置之不理,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教师的上课积极性不高。高职教学受到了严重考验,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是高职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课堂教学从原来由老师制定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课堂教学强调为解决学生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项目化教学、分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二、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结合项目化教学

1.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的理论研究

“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强调学生先学后教,课前通过网络平台、移动互联网等平台,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这期间,可能会遇到困难,老师不仅提供教学视频,还在线辅导,避免学生出现困难,失去兴趣。课堂中,老师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把知识融入项目中,通过项目的实施,学习知识,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体系结构的理论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由于高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学习主动差,课前不预习,对项目不了解,理论知识学习不够,老师布置的项目,学生无从着手,老师又不得不补充一些项目的基础知识,占用了项目化教学的很多时间,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很难真正实施项目化教学。

2.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的设计

(1)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前:选取好的项目,布置任务,包括项目的技术要求,具体的子任务,项目达到的各项参数要求等;制作项目预备的理论知识的PPT和视频,视频尽量短少,5-10分钟一段视频;项目的其他有产资料;把这些资料放在网上供学生课前自学。课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PPT形式作简短汇报,讲解项目设计情况,以及学习心得和体会,讲解疑难点,碰到问题,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就问题充分讨论、交流,以此落实理论知识点,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教师在一体化教室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做中学,学中做。课堂教学以实践为主,以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而不是以教师认为的重点作为教学重点,以学生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堂教学。课后:教师答疑和在线交流,解答学生问题。

(2)学生设计。课前: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学习视频,课件,查阅资料,提出有创新思想的设计方案,通过仿真实践,把存在的问题带到课堂中。课间: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设计方案,通过实践,动手,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课后:把这次课的设计方案和实践的情写实进践报告。

三、分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对专业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失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比较自觉学习的学生,“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课中多多交流,加强实践,创新项目,完整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计划实施,实践检验,项目的总结,项目实践报告。对于一般学生,“翻转课堂”做到课前学习一部分内容,课间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交流、讨论,发挥项目的基本功能,对照项目实施过程,书写实践报告。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课前可能不学习的情况,课堂上强调实践教学,让这部分学生动手完成项目,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及时指导,让这部分学生慢慢形成学习兴趣,逐渐过渡,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结语

优化高职课堂教学,在原来的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翻转课堂”,与项目化教学相结合,避免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堂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学生为问题为主线,讨论式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针对“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在高职院校实施中的问题,提出分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总之,创新高职课堂教学,充分根据学生特点,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1]马祥兴.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析.教育与职业.2011(32).

[2]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3]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魔灯(Moodle)平台 教师培训 角色划分 结构功能

21世纪,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应用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其中,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整个e-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教师的技术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有关研究指出[1]:教师培训方面的不足是实现信息技术整合到学校课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教师通常缺乏把技术整合到标准化课程中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策略。针对信息化时代教师培训发展的紧迫性,我们必须依托网络环境,寻求和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培训的新思路。

一、魔灯(Moodle)平台简介

计算机技术和学习理论的逐渐演变推动了学习管理系统的蓬勃发展。学习管理系统是指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课件设计、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设与开发等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学习环境。Moodle(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作为一种全球化的共享开源学习管理系统[2],经过研究、比较、分析和使用,比较适用于中国广大的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也适用于教育培训和校本研修。它在世界各地普及发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6月,已有185个国家,27502个网站使用,并支持75种语言。

1.Moodle的交互性。

迈克・穆尔(M.Moore,1983)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中谈到[3],如果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可以缩短远程学习中师生之间的“交互距离”。当然这种距离不是指物理距离,而是指心理距离。也就是说在远程学习中,如果师生之间交互频繁,学生的请求和询问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学生就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学习效率和效果也会得到提高。他认为交互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学习者―内容交互,学习者―教师交互,学习者―学习者交互。

由于魔灯平台自身的低技术门槛[4],教师和学生很容易掌握使用该平台。平台可以建构一个人际互动环境,教师可以对学习者进行个别化指导,或学习者向教师进行咨询,也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讨论交流,同时还支持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

这种人际交流互动是一种思维的流动,平台将思想互联,互动中各种想法聚集,产生碰撞,较易产生创新的观点。同时,人际间的充分互动促成情感交流,它对于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加快归属感的形成都很重要,能鼓励学习者维持学习动机,关心每一个学生,可以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个团体。

2.Moodle的功能性。

可以从Moodle的三大主要用户来论述Moodle所具备的功能[5],这三大类主要用户分别是平台管理员、教师、学生。

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中,同其它任何一个系统一样,管理员负责整个Moodle平台的管理工作,因此拥有最高的编辑、管理权限。管理员可以添加将要开设的课程,添加用户,分配与取消用户权限,备份与恢复站点资源,查看登录Moodle平台的各类用户所参与的活动,进行Moodle站点各类参数的修改,负责Moodle站点的升级等。

教师是Moodle站点中很重要的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负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Moodle站点为开设课程的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功能。Moodle上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申请、开设课程、组织教学活动、上传学习资源、与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开展讨论、在线答疑、拥有自己的博客、WIKI、组织课程考试(Moodle为用户提供了很多种考试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考试形式),教师还可以根据将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进行Moodle模块的不同搭配,修改所开设课程的各项参数,以适合课程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Moodle的使用很简单。学生选课后,可以参与教师组织的课程活动,查看、学习、下载课程资源,浏览最近的活动通知、新闻,参与课程讨论,向教师提问,参加学科考试等。参与Moodle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在站点上修改个人信息。学生登录后,可以看到开设课程的是哪位教师,都有哪些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等信息,学生可以上传教师要求完成的作业,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各类学习资源到学习平台。

二、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角色划分

基于Moodle平台的在线教师培训系统突破了“培训者―受训教师”的传统培训模式,采取了一套“网络课程创设者―互助教师―受训教师”的在线教师培训模式。所以互助教师环节成为培训系统的关键所在,肩负着拓展网络规模,将掌握的培训知识惠及受训教师的重任,充分挖掘了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主观能动性。

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建设方案是,将平台使用者的角色划分为平台管理员、网络课程创设者、互助教师、受训教师4种角色。

1.平台管理员。

IT专业人员,在线教师培训平台的创设者,负责整个平台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平台定期更新和升级。

2.网络课程创设者。

主要由中小学课程教学专家、教育学专家和教育技术学专家组成,具备设计、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的能力,是网络课程的搭建者和维护者。

网络课程创设者,其主要的权限是创建、修改和管理网络课程,其所创建的网络课程用于培训互助教师,使其具备为受训教师辅导备课、辅导授课、辅导改进的教学能力,尤其是针对受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3.互助教师。

各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IT应用技能和网络知识,在培训中已经完全掌握了平台的各种功能应用,可以独立完成平台网络课程的学习和学习任务。接受网络课程学习后,可以根据平台指导,自主地建立自己的互助教师工作室,在工作室中添加、修改和管理对受训教师的教学辅导,评价受训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

互助教师在整个培训实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以网络课程为载体,通过学习,互助教师掌握为其受训教师提供教学指导的基本能力,包括辅导备课、授课及通过听课与评课辅导教学的改进,以及在指导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动机激发能力等。

4.受训教师。

中小学普通在校教师,具备一定的IT应用能力和网络知识,可以独立浏览和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受训教师根据自己教授课程的年级、学科和自身的兴趣,选择进入由互助教师开设的相应的互助工作室,在互助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受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来积累教学经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受训教师是系统的第三个用户角色,同时也是平台的最庞大的用户群,其基本的权限包括两部分,一是进入互助工作室浏览互助信息,参与主题讨论,上传教案资源和求助信息;二是在平台上创建自己的博客和点评他人的博客。

三、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功能结构

根据以上的教师培训平台角色划分和教师培训需求,可大致建立平台的基本功能结构(如图1)。

1.网络课程创设者新建课程。

(1)网络课程创建者在平台上新建网络课程,包括添加课程资源和添加课程活动。

(2)添加课程资源中的上传、新建和修改资源主要是辅导骨干教师的相关教学案例。

(3)课程活动中的添加主题讨论是按照年级、学科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讨论组。

(4)课程活动中的添加上传作品,是依照网络课程的要求,在骨干教师结束网络课程的学习后,将自己的相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案例上传。

(5)添加互助工作室是将权限交予互助教师,使其可以建立自己的互助工作室,并对可添加到互助工作室中的活动、资源进行配置。

(6)添加WIKI功能主要是为骨干教师开设共笔平台,由互助教师来合写相关记录或文档。

(7)添加投票功能目的是在线收集骨干教师的在线学习反馈。

2.网络课程创设者修改、管理课程。

网络课程创建者进入课程后,对课程进行修改和管理,修改和管理课程的资源和活动。

3.互助教师参与培训课程。

(1)互助教师参与网络课程的学习,可以浏览课程内容和平台上的课程资源。

(2)互助教师在学习网络课程的过程中,可以上传自己的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案例,由平台的专家组来给与评价与改进,同时可以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

(3)WIKI共笔模块中,受训教师可以浏览WIKI内容、添加内容和点评内容。

(4)互助工作室是互助教师的主要工作区,互助教师在互助工作室中为普通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在培训过程中,互助教师需要创建其互助工作室,包括在互助工作室添加互助资源、修改互助资源和添加互助活动。

(5)添加互助资源是由互助教师在工作室添加培训内容。

(6)修改互助资源涉及添加主题讨论、添加文件共享、添加在线会议、添加离线通知。

(7)添加助教活动是组织受训教师开展交流活动,比如上传学习后的学习心得,还有由受训教师设计的教学文案。

4.互助教师管理互助工作室。

(1)互助教师需要在互助工作室中添加预加受训教师成为工作室的成员,为工作室的成员提供辅导和帮助。

(2)互助教师还需要对添加的成员进行分组,以小组活动的方式组织教研活动。

(3)互助教师为互助工作室配置助教工具。

5.受训教师进入互助工作室。

受训教师进入互助工作室,登陆互助教师的工作室接受指导与培训,可以浏览互助教师上传的助教资源、参与主题讨论、上传自己的教案资源和求助信息。在主题讨论中,互助教师扮演着指挥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受训教师上传的教案资源,互助教师会给予分析与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应受训教师的求助信息,提供帮助。

四、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发展前景

良好的学习管理系统,是由合适的支持平台与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构成。由于Moodle平台适合于多种教学学习环境,并具有完备的功能性、交互性和易操作性,因此在教师在线培训系统中必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黎加厚.Moodle课件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詹青龙,顾小清.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3]张秀梅,丁新.迈克・穆尔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4]骆莎,黎加厚.以魔灯(Moodle)为媒连接课内外学习――基于魔灯的学习管理系统交互设计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7.2.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仓储作业;信息化;教学设计

[DOI]10.13939/ki.zgsc.2015.11.157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迅速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成为网络信息时代最显著的教育变革,它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深刻的改革。2012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政策和指引明确了未来方向,同时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很好地进行整合,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

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的学与教设计。

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

3.1 借助物流管理教学资源平台

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的物流管理教学资源平台能为教师提供每一门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各种互动资源、各种素材、测验内容、教学评价等等,既可以满足教师日常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学习内容、课后复习、拓展学习内容等多个专栏。资源平台使用非常方便,学生可以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查询、预习、复习、测验;教师也可以随时查看每个学生花费了多少时间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上交到资源平台的作业(有的是查找图片、有的是方案设计、有的是操作流程的视频资料等),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遇到的难题,以便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

3.2 充分利用“未来课堂”的教学环境

改变传统讲台、黑板、教科书的教室环境,充分利用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未来课堂”的教学环境。未来课堂有着许多先进的设备,比如云计算及平台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智能中控技术、视音频采集技术、远程互动技术等。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分屏显示,同时展示更多资料,通过实时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用电子感应笔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板书,随时保存,方便教师课后整理、打包,循环使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后,在互联网上继续进行知识的拓展。丰富的课程资源甚至还能帮助教师实现课堂翻转。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和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而将课堂时间用于充分的互动讨论。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际的课堂学习,也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参与在线课程、交流等。环境舒适满足各种教与学的需要。

3.3 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真实的实训场地有效结合

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仓储配送中心是依据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流程设计的,分为立体库作业区、拆零拣选作业区、复核包装作业区和叉车库作业区四个区域,拥有现代化的仓储配送软、硬件设备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其中包括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输送与分拣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系统、条码信息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PS/GIS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说现在物流企业中运用的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仓储配送中心都能找到。学生在实训中心,通过完成具体、真实的工作任务,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都能达到仓储企业的上岗要求。现代化的实训中心配备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比如学生可以在实训区里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同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专业课程教学互动,满足物流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这个过程分四个部分完成。

4.1 布置任务

笔者利用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物流管理资源平台,登录主页之后进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库备货作业,然后布置今天的工作任务:“2014年2月26日,商务1号库收到家乐福、酷8及联合利华三家客户的货物出库任务,要分别完成三个客户有关货物20箱五月花卷筒纸,20箱乐百氏引用矿泉水,3个小熊学数学第三阶段书籍,5个小熊学数学第二阶段书籍,6个小熊学数学第一阶段书籍,2瓶屈臣氏蒸馏水等货物的出库备货作业。”同时提出任务的要求:“请同学们以仓管员的身份,依据出库备货的管理原则,利用手持终端等相应设备将需要出库的货物进行下架,并搬运到出库备货区,完成出库备货的操作”。

4.2 分析任务

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红队和蓝队,都代表商务1号库的工作人员。要求学生分组之后,每个组结合资源平台所给的学习资料制定作业方案,并将方案上传至资源管理平台,同时各小组派代表上台陈述小组的方案,并互相点评。然后笔者将4个电子学习资料提示给学生,这些学习资料分别是出库备货概述、拣货作业方式、认识出库单、出库备货流程。这些资料有的是文字形式,有的是图表形式,有的是视频形式,有的是Flas等形式,他们都可以在资源平台上随时打开进行学习。此时,学生一边查阅学习资料,一边讨论分析工作任务,并在任务单上进行作业方案的初步设计。学生组内商讨之后达成一致,将方案通过网络上传到资源平台。笔者就可以在资源平台上看到红队和蓝队制定的工作方案,通过大屏幕可以进行播放。笔者看到他们还将本组各个成员按照工作岗位进行了分工。学生此时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要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组的设计方案。当每组学生陈述完自己的设计方案之后,其他小组同学也都给予了相应的修改意见,同学们再一次完善自己组的方案设计,就等着到仓储配送中心实训场所进行验证了。

4.3 完成任务

红、蓝队分别到仓储配送中心实训场所,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验证本组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分配工作任务,自主地进行学习讨论。遇到难题时,他们会停下来集思广益商讨一下,然后找到一个好的办法后,大家又开始继续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完成任务阶段,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地位,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的职教理念,也使学生更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加强团队合作以及保证货物安全的意识,也实现了情感目标。最后,学生都非常满意自己出色地完成了出库备货作业的工作任务。

4.4 总结评价

在评价环节中,学生也是自己进行设计,他们认为两个组中相同岗位角色的学生应该是一组,一个学生进行操作,另一个学生进行拍照评价。如红队的仓管员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评价的同学就应该是蓝队的仓管员,因为相同的工作岗位职责应该是一样的,评定标准也应该是一样的,这样的评价严谨、操作规范性好。果然,效果不错。同时,教学资源平台还提供了一个评估量化表,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在点评时,评价组的学生到台前,一边展示从iPad上拍下来操作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图片或视频,一边向全班学生讲解同学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被评价的学生看到自己有失误的地方也都表示认可。学生感到用iPad能非常及时进行反馈,效果非常好。这一过程中,评价的目的不是要找出学生操作流程的失误,而是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出库备货作业的管理原则,能更加规范操作手持终端、搬运车等相应设备,达到企业岗位要求。

5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

5.1 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与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效果完全不同,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做示范,学生进行模仿,而是给学生以明确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学习者独立、主动、自由地探索、发现。这样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有社会交往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5.2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堂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搜集学习资料,自主分析、思考,共享资源,自主学习,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到教学资源平台,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答疑解惑,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同时,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视、听、感官需求,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5.3 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这堂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分析思考,动手搜集、查阅资料,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把握。同时,还做到了将所学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顺利地完成了各组的工作任务。这堂课真正做到了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5.4 实现了对工作过程客观的评价

从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借助iPad的拍照和录制视频的功能,各个评价组的学生清晰地记录了被评价组中每个学生操作时的动作、协作学习互相交流的画面。学生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能够自觉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实现了对工作过程客观地进行评价,加强了学生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和对设施、设备规范操作的意识。

6 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6.1 成功的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情境,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学习轻松,发现问题能主动相互讨论,创新思维活跃。学生学习轻松。借助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配合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和互动性强的网上讨论功能,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比较容易。学生经过自己多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学习模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活动的体验中,进行自主分析,自主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6.2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成为网络信息时代最显著的教育变革,教育的信息化不但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很好地整合,才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师要转变思想,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应用的优势,改变过去习惯的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为教学服务;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这种意识将带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开发能力,教师能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软件来处理教学内容,具备各种演示、制作能力,为学生制作各种教学资源,还能够实现与学生的信息化互动;第四,教师还要有很强的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能对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利用反馈的结果来修正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

6.3 信息化教学对学校的师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应不断加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师资培训,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使得教师们在信息化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皮连生.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新闻摄影 网站 设计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学习网站概述

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个别化自学、面授辅导、音像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协作式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在网络学习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为自己的学习需求服务。

目前,学习网站和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缺乏对高效率的学习平台、资源库的建设;(2)缺乏运用信息工具及网络功能的能力;(3)缺乏主动获取与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4)缺乏与他人交流、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网站的本质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的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将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它强调通过学习者主体性的探索、研究、协作来取得问题解决,从而让学习者了解、体验科学探索过程,提高学习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

学习网站应具有以下特点:

1 专题性: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一特定的内容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相关学习资源,它强调的是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个知识系列的资源呈现和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将涉及面无限的扩大。

2 综合性:向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但这些资料并不是孤立的,而需要相互支撑,共同为某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即具有综合性的,同时还要给学习者适当提供协作学习的交流工具。

3 开放性:学习者在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对象或项目的设计时,让学习者自己收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的结果呈现给大家,供大家来讨论、评价这一最终结论的正确性。

4 实践性:学习者可以在网站中尝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二、新闻摄影学习网站的设计

(一)新闻摄影学习网站的设计

我们尽量避免一般中小型学习网站中的网络资源较分散、关联性不强。网站的技术实力不够导致了网站资源和设计的功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艺术设计粗糙;大型学习网站虽技术实力强劲。但他们为了追求网站的流量而只注重资源的横向延展,对资源的纵向延展却不够细致等弊端。这些都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网站的吸引力。

1 网站内容的选定

根据课程的内容与特点,网站应有理论、实践、技术、艺术方面的内容。

2 网站的整体设计

学习网站应该具备:首先是专业,学习网站不能是各种学习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追求资源的有效融合以最大的发挥其功效;二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不能是简单的网页展示,网页间要有良好的关联和逻辑性;三是交互性好:即当我们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找到有途径供我们与专家、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请教的途径,迅速的获得对问题的解决;四是丰富的学习资源,防止因为资源的匮乏而挫伤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五是网站艺术性强:即要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在本网站中设计了八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在线测试、作品欣赏、站内资源、在线答疑、摄影论坛和摄影博客,以实现相关学习资源的展示和合理地教学设计,并就本站的建站技术方案和美工设计请教了相关专业人士。

3 网站模块的功能设计

本网站中的各功能模块能有机地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全程的信息和资源支持。一开始。学习者可以参照“学习目标”,选择章节或专题开展摄影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作品欣赏”。展开实例模拟的学习;对于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学习者可以选择进行在线的“自我测试”,并能及时获得测试的反馈结果;而网站中的“在线答疑”、“摄影论坛”和“摄影博客”三大模块与“在线预约”模块的有机结合能很好的实现师生、学习者与学习者间的交流、互动。网页头的Flash导航设计能很好的实现网站的导航,使浏览者不至于迷失在网站中。能随时回到网站的主界面和在主界面时快速的进入学习模块。进入学习页面开展学习。

网站设计中尽可能的实现为不同学习者提供多样的互动交流方式:有疑惑,但不能明确界定问题时,可以考虑通过“在线预约”栏目预约专家(教师)到“在线答疑”栏目;在有明确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进入“摄影论坛”栏目,通过这里的主题帖和大家的跟帖讨论。从而对问题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当我们有了学习经验和心得时,就可以考虑进入“摄影博客”栏目,在这里记下我们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这样就能方便的供我们学习工作之余随时随地的查阅,也能和大家分享我们的学习成果,并可以交流和讨论我们的学习成果等。

为了能将本网站应用到校园网和因特网,我们采用了可扩展的数据库。以方便我们根据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扩充、升级。在校园网和因特网内主要是提供大家一个协作学习的平台。师生、生生交流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在校园网内主要是教师讲解疑问;而在因特网中除了教师外,还将招募职业摄影师和一些学习者来共同主持各学习模块的交流和内容、资源的更新。在网络环境中为实现全方位、适时、多边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借助网络环境,专家与学习者、专家与专家、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除了可以进行有限的情景交流外。还可以实现全方位、适时的、多边互动的教学,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组织形式。

(二)《新闻摄影学》学习网站的开发

1 数据库技术介绍

本网站采用了ACCESS+ASP的技术方案,WIN2000+I-IS5.0或以上平台。网站的技术特色是ACCESS数据库技术的使用和Cookies对读者信息的控制。Access应用程序不需要数据库设计者具有高深的专业程序设计水平。任何非专业的用户都可以用它来创建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数据库使用标准的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作为它的数据库语言。从而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通用性。使其成为一个功能强大而且易于使用的桌面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 资料收集

在开始本网站的具体设计开发工作前,应收集了大量的与摄影知识、技巧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总结和实践作品。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归类和整理,使之符合我们网站设计中对资料的需求需要。按照学习型网站设计的具体要求搜集网站所需素材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

和优秀课件。

3 系统设计

主要包括界面风格设计、导航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等,这些设计是网站开发的基础。界面风格设计需确定网站的整体色调、网站的LOGO设计方案等,在这部分设计中要能给学习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学习者乐学其中。导航设计明确、简单、栏目完整清晰,这样学习者在浏览网站时,可以轻松地在网站内寻找、浏览自己需要的资源,也可以方便地应用网站的相关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交流。在摄影技术学习网站的导航设计中采用了动画导航方式,将网站各栏目呈现在动画中,使整个网站导航简单、明了、易用。在数据库设计时主要考虑网页的动态生成效率。在摄影技术学习网站中采用了ACCESS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系统能非常方便的扩充为SQL数据库,且访问数据、查找数据的速度快。在编码实现上,前台运用Dreamweaver+ASP开发静、动态网页和程序,以保证本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效率。

(三)《新闻摄影学》学习网站实际运行

1 技术测试

网站制作完成后,首先进行技术测试,以证明BBS、Blog、测试、实践活动等栏目是否能正常读取数据库,按照预先设计显示网页。各个链接是否能正常链接。以及更加细微的工作。如网页上的标点、文字的错误等。

2 教学应用

由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试用过程中,提出不当之处和修改意见,由学习者在网站的试运行学习活动后,提出学习感受和意见。综合考虑各种意见之后,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然后再次进行相应的测试和修改,以尽可能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这里讲的意见包括技术性意见和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的意见。教学设计和交互功能两方面的意见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两方面的设计是当前学习网站中的弱点,也是我们本次探索的重点、难点。

三、网站的改进、完善工作

学习网站需要不断充实、逐步完善。如对网站的在线测试栏目的改进:理想的在线测试应能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阶段。由学习者在相应的学习内容和难度的题库内自主选择适量题目进行测试。目前的测试题库不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动态调整题目难度。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7篇

 

一、前言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英语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已有很多所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英语教学,目的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目前基于网络的外语学习(IBLL, Internet based Language Leaning)越来越成为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领域。IBLL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调度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促进互动,达到“在线—课下—课上”的良性循环,提高交互性。

 

长期以来口语教学面临着交流背景缺失,对话缺少实时语境支持的难题。尤其在司法职业院校的警务口语授课中,面对着执法、警务、狱监、司法等多重特定场景下的口语对话内容,单纯的课上教学模式于缺乏场景支持,效果并不显著。而网络化教学手段的引入,补充了课上交流的局限,通过网络,利用线上交流的实时性,引导学生之间口语进行相互交流,促进学习兴趣。

 

二、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剖析

 

高职院校培养职业目标导向需求定位明确,对英语口语教学提出很高的要求,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学生英语基础和水平能力的差异性显著

 

高职业院校由于学生入学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差异性造成了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大多学员的基础和调节教学节奏,造成的结果是削足适履,累屋重架,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效果。

 

第二,特色化的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的难度

 

高职类院校的外语教学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目前的司法专业英语口语教材为例,涵盖了司法用语、狱监常用词汇、人权、司法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对目前处于学习阶段的学员来说理解深度不够,造成了对于司法专业英语口语学习兴趣不浓厚。

 

第三,学生对英语口语水平能力需求的差异性

 

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的差异性是由于需求的内在牵引而形成,虽然通过制定严格的考试规章来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纪律性,但终究是舍本逐末,过度的依赖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并未能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解决英语口语教学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渡。

 

对于口语教学来说,缺少必要的环境氛围支持是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外语语言驾驭能力不足缺乏动力是主观方面的意识上的不足。对高职院校的口语教学要从上述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解决必须先从教学设计上予以突破。

 

三、司法警务英语口语网络化教学设计改革探索

 

目前,在我院开展警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司法警务英语中的口语环节涉及到警务交流、海关边检、警务查询、电话调查、应警、社区警务等环节,口语教学需要实现场景设计、实时对话、重构回放等功能达到教学效果。单一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及时达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尝试采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创造有效的交流对话场景,同时通过及时记录、回放、总结、重入,并对口语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及时地分析和干预。进一步达到在线学习的教学效果。

 

3.1 警务英语口语网络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以下环节:

 

第一步,分析场景,设计脚本事件。网络化的优势是便于设计场景,并且可以随机选择事件,利用猝发性来提高学生口语交流中的反应能力。

 

第二步,在线的网络化交流,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为一发多收的广播、一对一的对话、多发多收的随机交流、人机对话的智能应答等模式。教师作为网络教学中的导演,在网络交流处于幕后,有利于创造公平、开放性的环境。存储视频、音频、文本的,记录交流的过程,

 

第三步,课上点评。在课上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对网络交流内容进行点评。利用回放工具匿名回放,对于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以提示。

 

第四步,进行课下的重新交流。通过网络交流引导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和改进口语对话中的不足。

 

3.2 警务英语教学设计要注重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虽然网络化的最大优势体现在交流的实时性和场景重构性,但也发现网络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缺点。首先是必须预先对其进行培训,掌握相关的工具;其次,在网络上,学生也有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的一些活动,包括聊天、视频等情况的出现,需约束以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更要注重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网络化教学是在脚本驱动下配置进行的,必须设置必要的场景、事件、剧情来实现教学目的,需要配合课堂的面对面教学的口语环境交流加以引导。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讲授必要的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和控制学习过程,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在线学习的丰富资源对学习任务进行讨论交流、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最初的学习目标。

 

四、结语

 

总体而言,网络化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而且网络化作为大的潮流和趋势,堵不如疏。实现网络化手段需要必要的资源的投入与保障,对内容脚本设计等都要更加充分的认识和准备。网络化教学将沟通课上与课下,在线、离线、面对面的交流环节互动对口语教学将提供更多的帮助,更加丰富的素材支持,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支持。为我院在探索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上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作者简介: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研究

1引言

网上学习和网络课程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但是网络课程的教学还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课程通过率低,也给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障碍。2017年初,我校启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项目,开设包含本专科专业共14个,目的是培养职业性、应用型的人才。所有专业的课程实行全网教学,在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运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开展《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网上教学值得进一步研究。

2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基本情况

2.1课程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常见电路问题作简单的分析和判断。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电工技术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等内容,电子技术主要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放、门电路与组合电路以及时序电路等内容[2]。课程内容多、逻辑性强、学习难度大。

2.2教学平台

2013年,在安徽省教育厅的规划和支持下,我校着手建设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目的是整合优质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使资源能够实现共享,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为省内乃至全国高校以及学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网上教学的开展依托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

2.3学生情况

2018年春季学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选课人数共472人。为了更全面地做好网上教学支持服务,本课程在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上了调查问卷,面向所有选课学生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问卷调查。调查形成了如下共性结论:(1)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考试,取得课程学分;(2)无法参与面授辅导,但具备网上学习条件,大部分学生每周都能抽出时间进行网上学习;(3)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4)学习时间较少,对课程重点把握不住;(5)基础较差、缺少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低;(6)担心有问题不知道如何反馈,不能及时解决。

3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教学思想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特点,尽量选取能够应用、实用的课程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网上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其次,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习资源的选择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都需要在平台中课程设计页面的指引下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为了让学生在比较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准确把握重点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课程页面尽量做到简洁、直观,学习任务清晰,学习重点明确。另外,对于全网授课,教师和学生没有面对面的交流,要畅通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渠道,确保学生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最后,在开课时间段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服务。做好以上几点才能保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网上学习任务、通过考试、取得学分。

4电工电子技术网上教学实践

单一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建设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的重点任务。微课制作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网上课程视频一般在40分钟以上,时长过长,重点内容不清晰,学习者容易疲倦,并且一般来说这些视频都比较偏理论性,难以满足成人学习职业性、应用型的需求[4]。笔者在制作视频资源时,总体把握课程内容,选取比较实用的部分,制作40讲微课,基本覆盖课程重点内容。每讲微课5到10分钟,知识点完整独立。笔者还制作了相应的文本辅导作为微课视频的补充材料,以文字的形式展示课程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下载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少不了题目的练习,根据微课知识点,笔者有针对性地建设了丰富的课程题库资源,用于学生的平时作业以及终结性考试。继续教育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单一,缺少求知欲,所以要实现教学目标,就不能一味地堆砌教学资源,使用传统的简单的教学设计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关于网上课程页面的设计,首先,在课程页面的首要位置放置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方案等课程信息,就本课程学什么、怎么学、学习要求、学习资源、教学安排为学生导航。然后将学习内容按模块划分,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在每一个模块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即可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识,获得相应的平时成绩分数。让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和任务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效率[5]。传统的面授辅导,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学生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习。网络课程中的微课、文本材料和作业习题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反复学习,更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作为下一步教学的参考依据。笔者针对每一个模块单元设置了一次作业,题目从相应的题库中随机抽取,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业可以无限次来做,记录最高得分,提交后网上自动批阅,作业成绩一目了然。另外,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学生学习进度统计,教师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度等情况,方便快捷,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领者。因此,教师发挥的作用绝不只是提供学习资源,更多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的答疑解惑。大部分网络课程缺少师生互动交流,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造成很大的障碍。学期初,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温馨提示,详细说明了如何获得平时成绩,参加期末考试的条件,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如何向老师提问。让学生在进入课程的第一时间就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外在课程主页面专门增加了教学互动专区,通过师生互动平台,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5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教学效果

2018春季学期课程考试时间是7月12号,笔者在7月2号对学生上线参与网上学习情况进行了相关数据统计。该课程的成绩配比为平时成绩50分,最终考试成绩50分,其中平时成绩的50分含网上学习行为30分,在线作业20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截止到考试前10天,86%的学生学习进度完成率达90%以上,82%的学生完成了4次平时作业,85%的学生平时成绩能够“及格”,达到30分以上,只有15%的学生平时成绩30分以下,原因是因为没有完成平时作业,作业没有得分。结合最终考试成绩,课程通过率达89.5%,与开放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相比,课程通过率较高,并且学生网上学习频率高,大多数学生每周都能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并且反映学习较为轻松。这些统计结果证明课程模块设置比较合理、课程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题库难度设置合理、教学设计科学,比较能够吸引学生。

6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想

(1)练习题讲解设置不够,视频中的习题还比较少。准备以后在文本资源这块增加一些练习题。(2)师生互动不够,教学互动区学生提问较少。可能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以后要加强这方面对学生的引导,形成更高频次的师生互动。(3)平台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区,笔者认为学生在同时学习一门课时,是可以互相学习的,有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取得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其他同学。(4)平台上不能按教学点进行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能进行改进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督促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