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引导礼仪

引导礼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引导礼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导礼仪范文第1篇

礼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素养,而礼仪行为养成的黄金时期则是幼儿时期。所以,幼儿园在担负幼儿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着眼于礼仪训练,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幼儿教师更应通过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借助隐性环境,促进幼儿文明礼仪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一所好的幼儿园,更应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强调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小草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在走廊、楼梯、围墙、门厅等位置的内容设计上,尽可能渗透一些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张贴文明礼仪的照片或用卡通图片张贴“请讲普通话”“上下楼梯向右行”等提示性语句,也许幼儿不认识这些字,但是通过卡通图片的设计,采用幼儿熟悉的画面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中学到文明礼仪知识,学会辨别对错和是非,为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而班级的环境创设,则需要结合幼儿实际,在活动室、盥洗室、寝室等幼儿经常接触的地方,布置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卡通图片,如在饮水的地方张贴“请排队”的图片,在堆放玩具的地方张贴“请及时整理好玩具”的图片,等等。

二、借助教学活动,形成幼儿文明礼仪认知

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阵地。从幼儿教材来看,大多是通过卡通或者绘画方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对此教师应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幼儿知晓文明礼仪知识,懂得在类似场合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教师还可通过文明礼仪读本或者相应的游戏,将礼仪知识贯穿其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各种教学形式,将文明礼仪知识贯穿于每一个角落,这就需要做到:(1)抓好晨间接待,即每日安排一名幼儿与教师一起在教室门口迎接幼儿。(2)抓好区角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活动提高合作、协商能力。(3)抓好重点节日,利用“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

在系列互动过程中,除了通过榜样力量引导外,还需要借助外在力量进行督促、提醒和检查,在无形之中推促幼儿对礼仪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借助主题活动,渗透幼儿文明礼仪行为

幼儿天性活泼,对鲜艳、感性的内容感兴趣,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游戏和活动就成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文明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让其过程多样化,以便真正达到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只有让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各种主题活动中,才能顺其自然地推促幼儿真正了解礼仪教育的内涵。

例如,针对《弟子规》的教学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幼儿诵读。在幼儿初读几遍之后,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孝顺父母的视频,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同时开展“孝顺父母,从点滴细节做起”这一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对父母说一声“谢谢”,给父母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还可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这些小细节让父母感受幼儿的成长。另外,对于其他文明礼仪,如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教师也可以充分结合主题活动渗透给幼儿。

四、借助游戏活动,矫正幼儿不良礼仪行为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率。通过游戏,教师可以适当渗透文明礼仪的教育,而且还能对幼儿具体礼仪行为进行反馈,以便在游戏过程中纠正错误行为,为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奠定基础。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制定相应的规则,但由于游戏的不可预测性,往往会有意外发生,如幼儿之间碰撞、争吵,甚至会出现动手打架的行为。对此,教师需要客观审视这些行为,而不是怒斥或惩罚。幼儿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教师要利用这些错误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知道遇到类似事件应该怎么处理。

例如,在“黑猫警长”的游戏活动中,扮演“黑猫警长”的幼儿在抓“歹徒”的过程中用力过猛,引发争执,甚至出现扭打的行为。这时教师应告诉“歹徒”,“警长”不是故意的,要学会谅解别人,而不是抓住不放;同时也告诉“警长”,做游戏时要小心,万一碰了别人,要及时学会道歉……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两名幼儿都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一定要改正。

五、借助一日活动,巩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靠平时说教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日活动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巩固,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条件反射,而且能为良好的礼仪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例如,早上入园时,要求幼儿使用入园礼仪,鼓励幼儿与父母用礼貌用语道别。在盥洗的时候,教师在一旁轻轻引导幼儿说儿歌:“洗小手,勿拥挤……”教师起头后,幼儿就会跟着说下去,原来没有排队的幼儿都自觉排队,没有关水龙头的幼儿,则自觉拧紧水龙头,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午睡时间,可以说是一天中最“混乱”的时间,有的幼儿随意扔鞋子,有的幼儿上下乱窜,有的幼儿大声喧闹……一般情况都是教师大声喊几句,然后训斥几名幼儿,才有可能控制这种混乱的局面,让幼儿睡觉。后来,教师结合《三字经》改编成“睡觉三字经”,午睡时,教师轻声起头:“不蒙头,不趴睡……”幼儿也慢慢地跟着教师吟诵儿歌,他们在儿歌中渐渐停止打闹,慢慢睡着了。

六、借助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甚至由于家园配合不到位,还会出现“5+2=0”的现象。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家园联系,尽可能与家长多沟通,以便形成“统一战线”,帮助幼儿巩固文明礼仪行为。

引导礼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礼仪教育;策略

幼儿礼仪教育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提要,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总体素质的提升;礼仪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个人礼仪形象是我们自尊、自爱、自立之本。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礼仪行为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家庭,幼儿园进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幼儿园是基础教育机构,如何培养幼儿从小就成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园在幼儿日常生活和常规管理中,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的策略上作了如下几方面的实践尝试:

一、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老师是孩子们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拷贝着老师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老师不仅仅是实施者、教授者,更应该是学习者和实践者。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礼仪不只是外在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内在的履行,品德也是决定礼仪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让老师成为礼仪的垂范,修炼内在的功底。

因此,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并且要求老师仪表方面端庄大方,不穿高跟鞋和时髦拖鞋、不披肩散发、不穿奇装异服。在行为上,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语言文明礼貌,幼儿招呼要回礼,不拿幼儿当出气筒,教育要得当正面。待幼儿真诚有爱心。对同事彼此谦让、彼此尊重、宽容大度,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成长。

二、重视环境创设,营造礼仪氛围

为了加强教师、家长、幼儿的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深入到一日生活中,使礼仪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针对幼儿特点开展各种礼仪区角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借助物质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礼仪的习得在时间与空间上得以延续,脱离了纯粹的教与学的单一模式。老师将幼儿在一日常规中表现最棒的进行积分并反馈到栏目上,有效引导孩子行为习惯规范。幼儿园对环境进行了精心布置和主题化营造,不仅凸现了幼儿园的个性和品位,而且也成为了幼儿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

三、礼仪课程化,在幼儿一日常规中体现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化、生活化,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教学计划,每周两次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我们在教学中深入故事、儿歌,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让幼儿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使孩子们知道了哪些是礼仪,礼仪都有哪些行为。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生活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出现一些不爱护公物、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四、引导家长群体,巩固礼仪习惯

引导礼仪范文第3篇

一、丰富家长的礼仪教育知识

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往往会很大程度受到教师的监督与约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都比较好。然而,不少孩子一回到家就都忘了这些规范,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冒出。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懂得正确引导,甚至缺乏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知识,那么这不仅不利于家园合作的展开,而且会消解幼儿园内的教育成效。因此,首先很有必要丰富家长们的礼仪教育知识,不仅要让家长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作出良好的表率,家长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引导与教育方式,要知道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家庭内的礼仪教育也发挥效用,这也是促进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的基础所在。

家长首先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礼仪教育知识,可以多展开一些必要的学习。例如,为孩子学习礼仪订阅的礼仪教材里面的礼仪须知、感悟礼仪和亲子课堂内容,家长要必读。在这里家长找到了教育孩子的锦囊妙计,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实践证明:家长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关系到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这充分给我们揭示了家长对于孩子所起到的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家长才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够给孩子形成良好的表率与榜样,这也是一种最为直观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所在。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家园合作活动

幼儿园应当多举办各种家园共建的合作活动,这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力的渗透礼仪教育的平台,这也是深化家园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幼儿园可以结合各种传统节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进来,这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家长、孩子三方面间的交流沟通,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家园合作的平台,将会让礼仪教育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此外,幼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课外活动,让孩子在家中完成。活动任务中可以很好地融入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这同样是一种很灵活的家园合作的方式,这也是巩固孩子对于文明礼仪认知的一个过程。

例如,可以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带领幼儿参加劳动,开展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六一”儿童节开展制作贺卡送同伴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关心同伴的教育;九月十日教师节开展尊敬教师、关心教师的教育;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九九重阳节之际学习节日礼仪,同时开展孝心敬长辈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贺卡送给长辈,对长辈说一句感恩的话,帮助长辈做家务事,如端茶、抬凳子、捶背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活动形式,不仅能深化孩子们对于各种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知,这个过程也是借助家庭平台来检验孩子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成果的一个过程,这对于加深孩子的文明礼仪意识将会很有帮助。

三、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点滴中

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点滴中同样是在家园平台下展开礼仪教育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幼儿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以及幼儿园生活中,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与细节有良好的把握,并且针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予他们有价值的引导,这将会很好地帮助幼儿自身的礼仪行为的构建,并且能够逐渐建立他们的思想意识。因此,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家长和幼师要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并且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点滴中。这样才能够给予他们更为深入的引导,并且督促幼儿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幼师要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凡事缺乏坚持性,要坚持礼仪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训练礼貌行为,巩固其礼仪习惯。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需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使礼仪教育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老师要和家长形成密切联系,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进餐、如厕、午睡、喝水、盥洗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只有加强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在家庭与幼儿园这两个平台中都深化对于幼儿的引导与督促,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家园合作基础上的礼仪教育。

引导礼仪范文第4篇

一、礼仪教育系统化的内涵界定

个体礼仪的形成与发展伴随人成长的一生,不单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任务,伴随之的礼仪教育也由此必然要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礼仪教育的这种长期性特征对学校礼仪教育的系统化提出了现实要求。

一方面,礼仪教育系统化是提升礼仪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内在需要。追求实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礼仪教育的题中之义。礼仪教育实效的追求可以从多个维度加以把握,而礼仪教育是否实现系统化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h。礼仪教育系统化之所以有助于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实效性的提升,是因为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可以克服礼仪教育实施中盲目化的问题和碎片化的弊端,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的协作衔接,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礼仪教育系统化也是贯彻落实有关政策的现实需要。我国具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党和国家基于现实考量,不但高度重视中小学礼仪教育,更对其系统化建设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引导与支持。如2010年教育部就明确制定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因此,增强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无疑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现实需要。

本文中的礼仪教育系统化,指的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安排中小学各学段礼仪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等,以完成各个学段礼仪教育目标任务的过程与结果。第一,礼仪教育系统化是一种理想性的目标追寻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动性的目标追寻过程。对于礼仪教育而言,其系统化首先就是对自身整体结构进行合目的性理想改造和合规律性现实建构的实践过程,其目标就是保障礼仪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可以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目标状态,从而实现礼仪教育系统整体功能增值和最佳化。因此,作为过程存在的礼仪教育系统化具有永续递进的性质取向。第二,礼仪教育系统化也是一种结果状态。礼仪教育系统化除了是一种建构过程外,还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在这种语境下的礼仪教育系统化,体现为系统结构的整体优化与和谐有序,是作为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过程的目标实现,是礼仪教育构建的最佳状态。礼仪教育系统优化状态的存续需要一定的条件,时空背景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都会诱使这种最优化状态发生变化。因此,礼仪教育系统化状态事实上也体现为一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性质取向。

二、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构建系统化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广大教育者也在实践中为之付出了诸多努力,但客观而言,直到目前,中小学礼仪教育在系统化衔接协作实践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没有得以很好地解决。

1.礼仪教育实施零散化

礼仪教育具有科学性。这种科学性首先要求中小学礼仪教育要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基础上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然而,从实践而言,虽然《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并初步构建了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但由于这些目标内容体系更多为原则性要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礼仪教育在事实上恰恰在实施中欠缺对科学性的应有考量,“缺乏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内容的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1]这直接造成现有教育呈现出以运动式为特征的零散化、碎片化状态。其突出特点就是教育实施者往往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自身经验或所谓“上级指示”“领导意见”来组织实施礼仪教育,而甚少去思考教育实施的科学组织和系统规划问题。这就直接造成了礼仪教育科学性的缺失以及盲目性、主观随意性和零散性等问题的出现。由于欠缺科学依据考量而造成的系统化不足、科学性丧失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礼仪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实效性的提升,因而值得我们警醒。

2.礼仪教育实施割裂化

整体性是礼仪教育的应然本意。礼仪教育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应该根据系统论原则,从整体上建构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乃至路径实施体系,以保证整个教育过程的完整性。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因为缺乏整体性的科学意识,现行中小学礼仪教育并没有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而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割裂缺失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性不够突出,“重知轻行”问题突出。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既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般原则,也是文明礼仪教育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中小学礼仪教育却恰恰存在着“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道德知识的传授多,而具体的操作技能少,扎实的行为训练缺。尽管知为行之基,没有知则没有行,但行更为知之本。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止步于礼仪知识的传递,而没有扎实的礼仪实践训练,那么礼仪教育的目标将难以达成,其实效性更无从谈起。二是礼仪教育路径载体的完整性不足。尽管《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中小学礼仪教育路径载体做了规定,明确要求礼仪教育实施路径要体现立体化的特征,但目前中小学礼仪教育的主要渠道却依然较多地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依赖于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方式,呈现出了较为严重的单一化问题。由于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组织实施形式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因而往往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预期的教育实效。

3.礼仪教育实施无序化

作为一个层次衔接的系统过程,学校礼仪教育需要不同学段的协同协作,单一学段不足以承担起这个重任。这就要求中小学各学段的礼仪教育要从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品德规律为依据,将礼仪教育按照科学的阶段顺序进行分解和排列,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前后相继的教育序列。然而,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为礼仪教育序列化做出了不懈努力,但遗憾的是,在教育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目前因序列化不足而导致的礼仪教育简单重复现象还是有所显现。这种因序列化不足而造成的简单重复不但显现于不同的学段之间,同时也体现在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礼仪教育的简单重复、不讲层次划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很容易给人以“空大套”的感觉,使得学生不仅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还为后续的教育定下了消极的基调。来自于学生“年年搞教育,年年不换样”的感慨就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注解。当前,礼仪教育因无序所引发的简单重复现象,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礼仪教育序列化不足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

三、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的着力点

对于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其目的不仅在于要准确梳理现有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实践中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反思、批判与超越。我们认为,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工程,可以从如下四个向度着力。

1.构建系统化的内容体系

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设是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尽管从过程结构视角入手,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应该包含各个组成要素的系统化,如教育目标的系统化建设、教育方法的系统化建设、教育载体的系统化建设,等等,但这依然不能动摇教育内容系统化建设在其中的关键地位。之所以教育内容系统化建设是礼仪教育系统化的关键所在,这主要是由教育内容的地位和价值所决定的。因为,作为教育过程结构系统中的“血液”,教育内容既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互动的中介”,[2]还是教育工作方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科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就会没有方向,当然就更谈不上实际效果。因此,礼仪教育的系统化首先要实现对教育内容系统化的追寻。礼仪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设不但要弄清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总体上需要进行哪些方面内容的教育,更要关注这些内容在对象发展不同阶段的呈现次序及呈现方式。归根到底,礼仪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建构就是要在遵循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品德发展实际和满足学生现实需要上做文章。

2.打造立体化的实施体系

礼仪教育实施体系应由单一到复合,形成课堂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化体系。一是紧紧依靠课堂教育主渠道。课堂教育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系统性,因而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首先必须紧紧依靠课堂教育主渠道。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已在德育课程中设置了文明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一批中小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尝试开设了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必修课程中礼仪教育的分散性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碎片化,以课程为载体的礼仪教育实施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夯实专业课程礼仪教育渗透的同时,可以考虑以必修或选修的方式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通过政策引导、课程规范等方式强化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二是搭建综合性实践活动体系。实践性是礼仪教育的应然之义和必然要求。真正的礼仪要被学生所掌握,必须结合礼仪实践活动来强化。因此,打造立体化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除了要设立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之外,还应在坚持知行统一原则的基础上搭建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体系,以形成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协同实施、相互配合的礼仪教育实施格局。

3.配备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礼仪教育的良性开展离不开礼仪教育主体的承载与运作,礼仪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礼仪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过程。礼仪教育主体的作用决定于其自身的观念和水平,对于礼仪教育的组织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教育者自身特定的意识与素质就成为了礼仪教育能否科学构建和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礼仪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切实保证礼仪教育系统化的科学构建、全面落实和有效开展。然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中小学礼仪教育严重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这对于礼仪教育的良性开展和系统建设无疑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打造系统化的礼仪教育体系,需要在礼仪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下功夫。为此,一方面可以考虑在专门礼仪教育课程建设基础上,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人才担任礼仪教育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相关培训,在提升既有师资队伍素质上着眼。

4.健全评价性引导体系

评价具有监督和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标准的引导,可以为践指明方向,引导实践者实践。但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得学校礼仪教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来引导教育的系统协作问题,致使不同学段的礼仪教育往往存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弊端,并由此引发了礼仪教育系统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搞好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建设工作,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以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功能和导向功能,引导学校与教师重视礼仪教育,贯彻落实礼仪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引导体系,既要求搭建一个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多维化评价指标体系,保障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要求建立多主体、多类型的评价系统,实现自我评价与他者评价、管理评价与专家评价的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李涛.中小学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5.

引导礼仪范文第5篇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文明礼仪具体可分为三大块内容,即学校礼仪(包括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同学间礼仪、集会礼仪、校内公共场所礼仪等)、家庭礼仪(包括尊长谦让礼仪、会客礼仪、在家行为举止礼仪等)、社会礼仪(包括“三让”,即对老弱病残者行走让路、乘车让座、即购物让先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礼仪等)。

二、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途径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与否,均表现于人与人的交往中,对小学生来讲,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在与老师、同学、家人、亲戚朋友以及社会的交往活动中,来引导强化训练他们规范的文明礼仪习惯。(1)在校,结合少先队主题队会、班会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来进行;(2)在家,增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培训家长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定期调查学生在家的表现来稳固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3)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树立文明礼仪学生标兵,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感悟文明礼仪在社会往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内化文明礼仪行为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方法

1、从细从实,点滴抓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量的积累才能引发质的飞跃。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将日常诸如随手捡拾垃圾、上下楼梯轻声漫步靠右行、见到老师行队礼问好、帮助有各种困难的学生、上学衣帽整齐、敬佩红领巾、站路队快齐静等行为细化为《礼仪常规》,要求学生记诵并时时作为检查自己文明礼仪行为的准则,来督促、强化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自我调节行为能力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规范而稳定的行为方式,来升华内在的行为倾向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引导礼仪范文第6篇

(一)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中国人就注重人文伦理的培养,并制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教师和家长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帮助幼儿改掉“小王子、小公主”的蛮横脾气,引导他们学习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与人的交往中,谦恭有礼、落落大方。如有客人到家,幼儿应礼貌问好,主动让座;在幼儿园,有同伴过生日,幼儿应表示祝贺,并送给同伴一件温馨的小礼物,等等。

(二)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服饰仪表礼仪、语言谈吐礼仪、行为举止礼仪。服饰仪表礼仪要求幼儿衣服要整洁平整,不穿奇装异服,头发、脸、手要干净,不要给人脏兮兮、邋里邋遢的感觉。语言谈吐礼仪要求幼儿说话要态度诚恳,不造作不浮夸;见到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并注意措辞,多用敬语、礼貌用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人的语言谈吐对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行为举止礼仪要求幼儿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手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不要一会儿碰碰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一会儿抠鼻子,一会儿掏耳朵;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玩耍、追逐打闹,在公交车上要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三)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课堂礼仪和讲座演出礼仪等。课堂礼仪要求幼儿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遵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与同伴协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讲座演出礼仪要求幼儿在听讲座、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窃窃私语,不乱扔垃圾,要精神饱满,积极与场上演讲者、演员交流互动,要尊重他人的劳动,适时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等。

二、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每天活动最多的地方是家和幼儿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和家长应从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入手,引导幼儿认识到哪些是规范的行为,哪些是不规范的行为,对他们规范的行为加以鼓励、强化,而对于不规范的行为,帮助他们摒弃、改正。幼儿在幼儿园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对此,幼儿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应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在幼儿进餐时,要依次入座,不大声喧哗,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不能挑食、偏食,桌面要保持整洁,吃完后要擦嘴、漱口,并自觉收拾餐具等。

(二)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在游戏中往往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融入礼仪规范的游戏,让幼儿参与进来,使他们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照镜子”的游戏让幼儿玩:A洗手,B也洗手;A玩玩具,B也玩同样的玩具。A对B说:“你为什么学我?”B对A说:“你为什么学我?”A恼怒,B也恼怒。此时教师出场,对A和B进行调解。教师对A说:“你试着对B微笑看看。”A对B微笑,B对A也微笑。A装出哭的样子,B也装出哭的样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初步理解到: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我对别人不好,别人就会对我不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谦让,有礼貌,这样对方才会对他们做出谦让、有礼貌的反馈。

(三)在集体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每天下午组织开展“国学堂”活动,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并结合相关的视频节目,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等。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争做文明礼仪使者”活动,在教授幼儿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举止的基础上,在整个幼儿园中开展竞赛,评选文明礼仪使者。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幼儿讲礼貌话、做文明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在不断的强化中,达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目的。

(四)在特殊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引导礼仪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礼仪课程;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48-02

中国的礼仪教育是由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创的。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至此,“礼治”成为了思想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被确立了下来,对于后世教育体系的延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仪教育具有社会历史性,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内容上有所变化,但是,礼仪的内涵并没有发生变化。礼学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按照自身的规律演化着,并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礼仪文化被世界瞩目,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要树立大国形象,就首先要在礼仪上成为世界的典范。那么,将礼仪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深入探讨礼仪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礼仪的界定

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关于“礼”和“礼仪”的概念界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却被通用,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于“礼”和“礼仪”的理解总是会相互混淆。人类具有社会性,那么为了维护社会关系,在行为上就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约束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尊重。因此,在人类的道德行为上,礼是最高的准则。纵观中国历史,礼在中国对于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伦理道德规范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礼仪则是“礼”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化表达模式,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制定的各种礼节和仪式,甚至于言谈举止以及民族风俗等也被划归到礼仪的当中。在社交活动中,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所施行的礼节。如果从民族风俗的角度来研究,一种理解在一个民族延续下来,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仪式。可见,从礼仪中可以体现人的修养,也是人的道德行为准则。礼仪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礼仪是道德思想的外化,将内在的道德通过外在的行为表达出来。

(二)开设礼仪课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德育效果。思想政治教学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礼仪教育则可以加强校风建设,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实施礼仪教育,可以建立起校园和谐关系,德育教育则会净化校园空气,以杜绝校园中的不文明、不守礼的现象。

2.礼仪教育可以通过德育教育来实现。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课程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具有优良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德育教育方面,如果在校园中形成一个素质教育氛围,将利益教育融入其中,就能够实现明显的教育效果。礼仪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内在的道德素养的形成,而且还能够确保学生养成礼仪行为习惯,成为了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的载体。礼仪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从而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礼仪可以促进学生高标准审美趣味的形成,从而塑造了良好的个人形象。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其他的社会环境中,礼仪习惯的形成,都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提升。

(三)礼仪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礼仪课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功能。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建立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引导和启发,能够将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上来。实施礼仪课程教育,就是要将其导向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待人接物要谦逊有礼,言谈举止要落落大方,懂得尊重他人。也就是说,礼仪课程注重的是行为上要符合道德规范,为思想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所谓“以礼引德”,通过礼仪的引导,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能够提高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的判断力。

2.礼仪教育是德育养成的途径。礼仪教育可以保证学生在为人处事上具备一定的修养。礼仪是道德教育的先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以礼仪教育为先,从这个角度展开德育教育,以使受教育的学生成为高尚的人、纯洁的人。

3.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思想道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素养,而礼仪具有载体的功能,使内在的思想道德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在我们看来,道德属于人的精神素养,如果仅仅采取说教的方式,不但缺乏说服力,而且抽象、晦涩、难懂,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礼仪教育作为载体,做到育德于礼,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礼仪课程的有机结合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注重思想观念的灌输,或者是注重原理性解剖,将抽象的理论进行讲解,从知识层面加以解释,导致了学生宛如在听知识理论课,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熟记于心,却无法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中将礼仪引入其中,可以使原本抽象的课程更为形象生动。尤其是在理论讲解上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的教化。礼仪是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就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以礼仪教育得以实现。礼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就要遵守各项礼仪,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了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就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通过礼仪的实行表达出来,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以理性认识的方式来理解,通过感性的认识来不断地丰富。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还要引导学生收集自己生活中的相关材料,让抽象的理论知识落到实处。

(二)将礼仪课程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学生的内涵

礼仪教育涵盖面很广,从音容笑貌到言谈举止,从穿衣打扮到为人处事,关乎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礼仪的各项元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与思想内涵的一门课程,与利益教育相得益彰。将思想政治理论通过礼仪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生活中,使抽象的理论以礼仪的方式表达出来,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更为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礼仪教育更贴近实际,是因为礼仪是按照行为规范来做,与抽象的理论相比较,礼仪是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实施教育。将礼仪规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外在气质,也可以培养内在的思想政治修养,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自身素质是内在的实力,外在的气质则可以形成强大的“磁场”,当一名学生的精神素养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质。

(三)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中,礼仪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学生实施传统的利益教育,在于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引导学生产生自我约束能力,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华民俗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融入利益教育,让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对不良社会思潮的抵抗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否有成效,与礼仪教育引入其中的探索存在着直接的关系。礼仪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社会的历史继承性,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中,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推进了礼仪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林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引入礼仪文化教育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1).

[2]李正军,文春风.教师礼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9(02).

[3]侯伟,贾龙,秦拓.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4]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08.

[5]刘海波.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引导礼仪范文第8篇

一、礼仪从微笑开始,实施礼仪新开端

作为一所以礼仪为特色的幼儿园,如何来体现幼儿园浓浓的、温文尔雅的礼仪文化呢?亲切的微笑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于是,我们以“礼仪从微笑开始”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组织了专题讲座,请每一位教师站在教师的角度,谈谈对于微笑的认识和感悟;教师们收集了许多关于微笑的小故事,在年级组中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礼仪从微笑开始”的倡议书,向孩子、家长、教师提出了积极参与活动的倡议,也提出了相应的礼仪要求;每班设计了自己的礼仪宣言,并隆重举行了首届“仁和礼仪节”。通过一系列活动,多方位传达着我园“育人为本,‘仁和’为先”的礼仪教育内涵和宗旨。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认识礼仪、实践礼仪、拓展礼仪,让微笑成为每个人脸上最美的妆容,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礼仪成为大家生活中自然流露的行为自觉,“仁者爱人、满园和畅”的校园文化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礼仪因生活多彩,生成礼仪新课程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从一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生活教育。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孩子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了解生活对人的要求变化。

每一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生命色彩,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就是从对周围生活的发现和感受中开始的。因此,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热点,积极生成新的活动主题,以丰富我园礼仪教育课程。如:结合“三八”妇女节,中班年级组开展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主题活动。通过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体会日常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同时也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又如: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小班年级生成了“父爱如山,真情永恒”的主题活动,通过儿歌、歌曲、舞蹈等活动,帮助孩子理解感受那深情的父爱。而根据大班孩子的成长需要,生成了“爱护地球妈妈、争做绿色天使”、“心中有爱、快乐成长”主题活动、“放飞梦想、快乐飞翔”毕业典礼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的生活,鼓励孩子正确表达心中的爱和感恩,用文明和礼仪把孩子引向多彩的生活,也让我园的礼仪教育课程因生活而更加精彩。

三、礼仪随行动体验,拓展礼仪新途径

孩子作为一个小小的社会人,他们的生活空间、教育空间应该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儿童福利院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他们希望能去看看福利院的孩子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希望能和那里的孩子成为朋友。于是,我们结合助残日,设计了“微笑关爱,幸福同行”的爱心行动,通过一些爱心行动给那些特殊的孩子送去微笑和温暖,帮助他们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也让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和孩子们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一次次的爱心行动,让我们的孩子体验到了奉献带来的快乐,也懂得了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都有能力把美好传递给他人。这份爱的能力将在这里生根、发芽、蔓延!

四、礼仪在环境中传递,形成礼仪新导向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思想,也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努力创设了“仁爱绘本馆”、“仁美创意坊”、“和慧沙水屋”、“和乐建构室”、“和合发现室”、“童话剧场”、“亲子阅读区”等功能性活动区域,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规则,引导孩子在规则的指导下参与丰富的幼儿园活动,养成安静、爱惜、协商、物归原处等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园所的走廊、活动室的每一个空间和角落里,都有礼仪教育的规则与暗示。我们努力营造优美的礼仪教育环境,让环境成为孩子们的另一位老师,促使孩子在参与幼儿园生活中自觉形成文明的礼仪规范。如:提出了“微笑墙和倡议书”;标示了“今天你微笑了吗”、“轻轻说,慢慢走”、“转角请慢行”等提示语;学习了“早上好”、“谦让”、“上下楼梯”、“学会倾听”等礼仪儿歌,以及《猴子捞月》、《小动物找家》等蕴含团结互助精神的童话故事。教师们更是充分运用主题墙、评比栏、自然角、游戏区角等,蕴含丰富的礼仪行为引导和暗示,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有效地营造和彰显我园“关爱、礼让、和谐”的育人环境,也让我园环境能更好地为课程实施服务。我园的礼仪文化,在家长、教师、孩子的行为自觉中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