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管理论文

经管理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经管理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经济学教育,改革,思考

 

知识经济的到来,势必会引发我国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转变。结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符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人才的基本要求。现在,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有必要将经济学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中。

相对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经济学教育明显显得滞后,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深化,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克服对经济学教育急功近利的倾向,才能建立高质量、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一、经济学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的深化,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现代经济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西方国家在经济学教育方面拥有完备的体系,但我国根本不可能也不允许完全照搬过来。于是,建立一个怎样的经济学体系教育管理论文,怎样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经济学体系,也就成为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经济学教育要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要把经济学与社会实际联系到一起,例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三农”问题等。经济学教育教学必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动往往会引起经济理论的革命。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散,西方主流经济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将何去何从?我国的经济学需要借鉴和吸取哪些经验教训?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我们该如何调整才能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经济学的建设和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经济学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1. 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体制存在不足

很多人说,我国学者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为了研究而进行的研究、是一种围着政府转的研究怎么写论文。暂且不论这种言论有失偏颇的地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的科研氛围相对浮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科研立项的申请审批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职称评定制度。这种制度下,很多人会为了追求项目数量而失去潜心研究的耐心。

在我国,应试教育是一大特色,这就使得我国经济学教学课程设置、考核评价不全是围绕提高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在这种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往往并不会深入理解经济学知识,因为只靠死记硬背也一样可以考高分,这样就算学了经济学,也不会灵活应用。

2. 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首先是教材问题。经济学以其特殊地位在高等教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所有的经管类学科都会以经济学为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十几年前编制的陈旧教材,缺乏时代前沿气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经济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系学生相比,我国学生一学期所学的课程内容和难度远远超过他们,但是学习课程的时间却只有他们的一半,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学生的普遍反映是:经济学学不会、没意思,更没有实用价值,于是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课。而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以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和开展研究。

再次教育管理论文,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我国经济学教学主要是“填鸭式”的方法,这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积极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结果就是学生只记住了一些概念或公式。当学生走向社会,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无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三、改革高校经济学教育的思考

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也研究经济主体选择行为。然而,经济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进行经济学教育改革,不应该将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经济学人才作为最终目标,而是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让学生拥有思辨意识、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体系

经济学教育教学要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理论。现代经济学教育起源于西方,西方经济学也一直被认为是主流经济学。然而我们在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将它本土化、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经济学中的原理体系,而是理解它的解决方法与主体思想,然后再来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经验也算是比较丰富的,从完全照?崴樟模式走了不少弯路,到后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经验教训都说明,经济学教育体系的建立∪不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不行,否则就不可能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但是学习借鉴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否则我们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被动落后?

同时,我国的经济学教育教学还要走向国际化。中国的经济学要走向世界,世界各国的经济学也要进入中国,我们要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别国的先进的经验教育管理论文,吸取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发展自己。所以,国际化不是要放弃自我,而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凝练出中国经济理论体系.形成与西方经济学相媲美的理论。

2. 亟需改进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材方面,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经济学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偏于理论阐述、与现实联系度较低,可读性不高。因此,尽快组织新的经济学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新的教材除必要的理论和概念外,还应该包括课程实验、案例分析和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怎么写论文。欧美的经济学教材较为生动、系统,案例多,知识更新快,能够及时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加以完善。我国已经有很多出版社翻译和出版了一系列国外优秀的财经教材,我们可以以这些优秀教材为基础,加入我国近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将我们国家的经济实例逐渐融入到教材中,以形成适合我国高校使用的教材。

其次,经济学教育亟需更新教育理念。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人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的知识,因此要重视各个人文学科分支的知识储备和信息交流,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流与碰撞,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来克服当前经济学教育中的弊端。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我们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转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以便毕业后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增加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际实现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将基本理论学习和热点问题讨论结合起来,加强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教育管理论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知识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教学评价机制

我国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一般是用期末试卷来进行的,但是测试学生是否理解经济学知识、是否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分析能力,这种单一的考核手段显然是不全面的。我们可以综合平时考核成绩、研讨成绩等,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论文写作等活动的考核。这样不光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灵活应用掌握知识的能力等。我们希望建立起来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利于教会学生怎样思考经济学问题,培养他们基本的经济学逻辑思维,使学生有能力分析一些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经济学问题。

4. 重视提高专业教师能力

一门学科的体系再健全、教育教学方法再先进、机制再合理都需要第一线的老师付诸实现。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就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教师,提倡教学相长,而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方面,需要鼓励老师积极的参加一些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的讨论会、相关培训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学生评议、教师间评议、专家评议等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就是需要一些经济政策和物质鼓励的激励措施,同时建立严格的约束制度、竞争机制,以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这些都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景维民,周立群.新形势下经济学课程设置思路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6—19.

[2]侯俊华,汤作华.美国的经济学本科教育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启示[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0一163.

[3]谢家训.中国教育经济学正经历着“科学革命”——简析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进程-[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

[4]郑敏.浅析在经济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7):101—103.

[5]胡若痴.我国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发展与教学改革[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5):70-75.

[6]闵玉立.经济学与教育发展面临的热点分析[J].时代教育,2011,(2):27.

经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慕课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模式 

1.引言 

2013年以来,慕课在国内迅速兴起,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各大重点高校更是积极加入MOOCs阵营,纷纷建设自己的慕课课程,在慕课平台上面向全球开课。例如,由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慕课平台推出了涵盖计算机、经管创业、理学、工程、文学、历史、艺术、外语等多个领域的500多门慕课课程,为各类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包括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育网开放教育平台ewant等。这些平台上的慕课课程与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相比较,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更紧密,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系列性突破,这种由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和考试相互交织的网络教学过程(霍红,刘妍,2014:43)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使与强调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相比,慕课也明显地传递着优质、开放、创新、自主的内核精神,实现了人们不断追求理想教育的心愿。这一系列的突破为教学一线教师提供了崭新的教学设计思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困境。 

2.慕课课程的特点 

慕课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译,本意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以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的课程为例,典型的慕课课程一般包括10分钟左右的讲课微视频课件、课程信息介绍、作业练习、师生互动论坛和课程wiki等模块,主要以视频为主,设计精炼,逻辑严密,完整呈现出以一条主线串联起来的碎片化的内容、练习、讨论、反馈。 

分析其中的教学思路,慕课呈现出下列特点: 

(1)信息化。慕课的产生、发展到推广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极大地依赖着大数据时代的便利。第一,在前期的授课内容选择中,课程的制作团队需要分析大量数据,对目标对象的知识点需求进行细致评估,精选课程内容,为提高后期推广过程中学习者的兴趣并维持听课率、结业率提供保障。第二,慕课以课程重点为主线整合的视音频和网络信息化资源体现了时代感和丰富性,摆脱了纸质教材内容陈旧的窘境。第三,慕课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依赖各种网络平台,学习者在选课的慕课平台上注册、登录,按照进度每周跟进学习内容,参与论坛讨论,完成并提交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成为慕课课程推送的主战场。 

(2)开放性。慕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场合和教学反馈等要素都具有灵活性。根据Coursera(美国三大慕课平台之一)的数据显示,2014年在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达到65万人(李治,孙书平,2015:15),越来越多的求知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这些充分显示出慕课课程在学习者人数上的无限可能,实现课程推送的效率最大化。这是一个偌大的课程自选超市,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学习者的选课需求,且课程数量仍在增加中(马武林,胡加圣,2014:49)。慕课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庞大的学习人群,主要归功于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是自主安排的。无论身处何地,只需要一台电脑(或智能手机)和网络连接,就可以享受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一流课程。另外,学习中的疑问、收获和想法都可以借助课程的讨论平台公开与其余选课者进行讨论。慕课课程的开放性适应了时展的步伐,获得了学习者的认可。 

(3)专题化和碎片化融合。浏览“学堂在线”的课程名称,除了传统的学术课程(如心理学概论、微积分、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等),还有更丰富的专题类课程,例如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不朽的艺术之走进大师与经典、细读张爱玲、葡萄酒的世界——从葡萄到美酒、慕课问道、生活英语听说等。这些专题类的课程整合发挥了大学校园的选修课优点,迎合了学习者的兴趣,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深受欢迎,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高达几千甚至上万人。另外,通过对比、总结,慕课的设计是将特定教学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小知识点,以此提炼并编辑形成若干模块的教学内容。这种碎片化教学资源的安排,相对减轻了学习者由于时间和精力分散造成的学习压力,选课者可以利用学习或工作间隙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同时,这一特点充分发挥了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数字产品的优势,选课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投入学习。 

(4)社交化和参与式的教与学。随着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学生身处即时在线的社交时代。同时,学生习惯于基于网络的日常活动,如网上购物、网上观影、网上阅读、网上评论、网上写作等,这些活动都已成为生活的常态(陈坚林,2015:3-8)。慕课所采取的社交化参与式的设计,正是迎合了这种趋势,即时在线的网络传输、互动频繁的社交网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互动,促使以往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主动探究式、师生互动转换。 

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分析近年的高职招生,形势严峻。2010年至2015年的高考报名人数持续6年下降,由2010年的52.7万人降至2015年的39.29万人。据最新统计,江苏省共有36.04万人报名参加2016年高考,较上年同期减少3.25万人。在保障本科院校(包括本科院校的本三民办学院)高考录取率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招生雪上加霜。为了确保完成既定的招生指标,各高职院采取了下调高考录取分数线和参与单独招生的方式,以期在招生大战中占得先机。 

这种招生形势下录取的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较以往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反映到公共英语学习上的变化相当突出:首先,英语的学习基础薄弱。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上参差不齐,65%左右的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上表现薄弱,由此惯性地表现出英语学习主动性严重缺失。其次,高职学生在学习中更易受功利性目的驱使。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的挤压下,公共英语的学习逐渐被学生边缘化,相应的学习时间和效率无法保障。最后,推行多年的高职课程改革中公共英语的课时被大幅削减,教师对学生缺少持续性的督促和训练,课堂和课后教学内容的巩固与衔接亟待加强。分析高职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中的表现,其投入和效果堪忧。公共英语教学在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岌岌可危,面临教学课时锐减、教学对象消极、教学资源过时等一系列难题,由此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不断改革适应新形势。4.“慕课”思维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处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认清当前困境,在“慕课”思维的影响下适时改进教学模式,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学生兴趣,推送碎片化视音频材料,提高课外巩固效率。为此,教师可以尝试下列措施。 

第一,建立专门的课程学习群,为教学资料的上传和下载提供固定平台。这也是课堂的延展,成为师生间互动交流的空间。目前,各种智能手机和电脑产品成为学生的必备用品,采用学生熟悉的聊天软件建立学习和讨论平台,拉近师生间的联系,保持并延续课堂教学的学习情绪。 

第二,针对学生基础薄弱,但课时又被削减的现状,教师可以把一些需要强化的内容分解成重点模块,制作成简短的PPT视频或讲解音频,通过 “学习群”共享给学生下载并收看资料,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有限的课时已无法满足同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学生的课外时间是一条重要途径。同时,目前学生的课外活动安排丰富,学习时间相对零碎。“慕课”课程教学内容碎片化的特点正好契合了这一特点,教师在整合课外补充资源时必须严格控制好单个模块的时长,学生能够见缝插针地学习,实现效率为先。否则时间上造成的压力将大大削弱学习动机和效率,适得其反。 

第三,以教学重点为主线整合信息化资源。身处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多样的资源反而造成选择的困扰。其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指导和引导,能够以教学内容为参照,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兴趣。 

5.结语 

本文探讨的“慕课”体现了信息化、开放性、碎片化和社交化的教学思维,这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与学的反思。面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诸多不利因素,教师要适时地积极投入到改革中,利用慕课传递的开放、创新的思维,丰富教学资源,强化教学效果,引领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霍红,刘妍.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4:43-45. 

[2]李治,孙书平.国内大学慕课发展现状调查及图书馆嵌入慕课的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5-18. 

[3]马武林,胡加圣.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J].外语电话教学,2014:48-54.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档案管理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4]陈坚林.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言教学研究[J].外语电话教学,2015:3-8. 

[5]学堂在线.http://xuetangx.com. 

[6]中国大学慕课.http://icourse163.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