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汉语论文

小学汉语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汉语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汉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泰国;华文民校;汉语教育;汉语教学;汉语热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62-04

[作者简介]刘惠(1971―),女,辽宁本溪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贺月婷(1987―),女,广西龙胜人,硕士,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府甘平埠侨南学校汉语教师。

前言

在全球“汉语热”的背景下,泰国是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汉语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2005年,泰国教育部考虑到汉语教育对泰国各方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制订了《促进汉语教学,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的五年计划,将推广汉语教学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同时,教育部还制订了泰国公立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从政策上保障汉语教学的顺利推进。2006年,泰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泰国东北部的孔敬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之后的几年里,泰国先后成立了孔子学院13所,孔子课堂11所,成为亚洲拥有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与泰国在汉语教育事业上的合作。自2003年以来,中国国家汉办先后派出11批、近65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前往泰国任教,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截至2012年5月,由中国国家汉办派出,现在泰国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多达1200余人。但泰国教育部仍表示本国汉语教师供不应求,希望中国国家汉办能加大派遣力度,增派5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争取2013年在泰国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达到1700名。

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虽然20世纪90年代之后,泰国不少公立学校、国际学校、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都争相开设汉语课程,但华文教育的主要阵营仍然集中在各所华文民校。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初,全暹罗(泰国旧称)已有华文民校99间。泰国按行政区划分为中部、南部、北部、东北部、东部五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开设若干所具有区域特色的华文民校。泰国东北部的华文民校大多建于20世纪40年代,侨南学校(Kiawnum School)即是其中之一。侨南学校从最初的纯汉语教学发展到现在的“三语”(泰语、汉语和英语)教学,从最初的几十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1700多名学生,从只有1名汉语教师发展到如今有12名汉语教师,其间经过坎坷的办学历程,从侧面反映出汉语教学在泰国华文民校的艰难发展及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泰国东北部华文民校的共同特点。因此,选择侨南学校作为研究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便于将来与其他区域的华文民校作对比研究,通过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泰国汉语教育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研究泰国汉语教育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层出不穷。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归纳,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地阐述泰国整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汉语教育现状。这类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泰国北部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现状及质量控制研究》(郝琳琳,2011)、《泰国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王宇轩,2008)、《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尉万传,2007)、《泰国南部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严钰,2007)、《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泰〕黄汉坤,2005)。另一类是以泰国某个具体的地区或学校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泰国的汉语教学现状。这类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泰国乌汶大学汉语教学现状与思考》(〔泰〕曾金枝,2011)、《泰国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泰国庄他武里府他迈中学为例》(范亮,2011)、《泰国汉语本土教师培训的实证研究――以曼谷市教育局汉语教师培训为例》(朱华,等,2010)。

由此可见,自2005年泰国实行《促进汉语教学,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的五年计划,开始大力推广汉语教学以来,研究泰国汉语教学的著述日渐丰富,基本涵盖了汉语教学发展策略、汉语本体知识、汉语教学法、汉语教学课堂管理、汉语教材等各个方面。但是,泰国东北部相较于其他区域而言,地理位置偏远,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汉语教学发展缓慢,研究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文献也相对匮乏。为提高泰国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有必要对泰国东北部的华文教育发展史进行梳理,分析、思考当地华文民校的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积极、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一、四色菊府及乌吞蓬披赛县的汉语教学概况

位于泰国东北部的四色菊府,北接泰国乌汶府、黎府、益梭通府,南邻柬埔寨,东连乌汶府,西毗素辇府,总面积约为8840平方公里,距首都曼谷约571公里。泰国东北部土壤贫瘠,降水稀少,农业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89.1%,是泰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在泰国《地区开发第五个发展规划》中,东北部的城市发展被划分为六个等次,四色菊府位列第三等,下属的乌吞蓬披赛县(UthumphonPhisai)则被列为农村开发部分,由此可见,四色菊府的经济发展状况处于低等水平。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四色菊府的汉语教育发展缓慢,远不及附近的乌汶府、呵叻府、孔敬府这些一、二等城市的教育水平。四色菊府共有小学185所,中学23所,所有学校都开设中文课,但均同韩语、日语等并列为选修课;四色菊府有3所大学,分别为Chalermkanchana university、SisaketCampus和四色菊皇家大学,后两所大学设有中文专业。

乌吞蓬披赛县为四色菊府下属的22个县之一,共有小学48所,中小学(包括小学和初中)13所。这61所学校中只有3所开设中文课,分别是:Kiawnum School(侨南学校)、Nondang Nonmuang School和Fapha School。侨南学校是这3所学校中唯一的华文民校,是由本地侨商成立的教育慈善机构,受政府教育部资助。

泰国现存在汉语教学规模和水平的区域性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经济等原因造成的。但如何改善泰国东北部这一相对落后地区的华文民校的汉语教学状况,促进东北部各地区汉语教学均衡发展,需要汉语教育界人士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进行自觉独立的思考。

二、侨南学校及其汉语教学现状

(一)侨南学校概况

侨南学校位于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府乌吞蓬披赛县甘平埠,原名“培新学校”,1947年重建并更名为“侨南学校”。该校是本地侨商为让子弟能够接受华文教育而集资建立的“教育慈善机构”,也是泰国教育部资助的华文民校。2004年,该校学生人数还不足200人;到2006年,上升至400人左右;到2008年上升至接近800人。几乎每两年,学生人数就增加一倍(见图1)。截至2013年,学校共有教师72人,其中中文教师12人;学生1717人,其中幼儿园417人,小学909人,初中391人。

(二)生源以及师资力量

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附近的农村地区,极个别学生来自四色菊府。有95%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其中,少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少部分学生患有先天性疾病。政府若不提供义务教育,这些家庭基本无力供其子弟上学。学校现有华裔学生人数少于5人,学生入学前的汉语水平几乎为零基础。在侨南学校成立之初,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华侨资助,学校所有课程均使用汉语授课,并且教授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科目,是名副其实的华文学校。现侨南学校受泰国政府教育部资助,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泰国文化教育为主导,实行泰语、汉语和英语并行的“三语”教育,汉语已丧失原有的主体地位。尽管中文仍然是学校的必修科目,但实质上并不影响学生升学。

侨南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开设中文课,由中文教师任教。以前由于学生人数太少,对中文教师的需求并不大,执教教师多为泰国本土的汉语教师;但随着侨南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校对中文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2007年,学校聘请中国潮汕人士郑卫强先生为中文校长,以加强学校的汉语教学管理工作。同年,中国国家汉办派遣1名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下文简称“汉办教师”)前来支教,开启了侨南学校汉语教学的新面貌。此后,侨南学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从未间断,汉办教师在中文教师队伍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见图2)。

由上图可见,侨南学校中文师资的中坚力量是汉办教师和泰国本土汉语教师,侨办教师则是近两年才开始加入的新生力量。本土教师的数量呈现出逐年稳定增长的势头,汉办教师总数增加,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侨南学校汉语教师人数在2012年达到新高,这从侧面反应学校汉语教师的需求逐年扩大。据了解,侨南学校在2013年将有2名汉办教师离任,学校决定再申请增加侨办教师1名。预计2013年侨南学校将有本土汉语教师4名,汉办留任教师2名,侨办教师4名。

(三)汉语课程设置情况

侨南学校汉语课程的设置每年会随着师资力量和学生人数的变化而调整。校董会的原意是要保证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周上5节汉语课,但由于学生人数和汉语教师人数不断变化,除小学一、二年级能保证每周5节汉语课之外,其他年级目前基本稳定在每周3节,小学和初中每节课50分钟,幼儿园每节课40分钟。由于学校汉语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明确的分类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标准,汉语课程的教授长年处于衔接不良的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螺旋渐进式体系。

(四)教材使用情况

多年来,侨南学校汉语教材的选用全凭教师根据个人的意愿和喜好自行选择。迄今为止,由中国国家汉办赠送以及汉办教师自购的教材有:中国国家汉办规划教材《体验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乐园》《开开汉语》《成长汉语》,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乘风汉语》,商务印书馆的《世界少儿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这些教材均为汉泰对照版。侨南学校历届汉语教师较常用的教材有:《体验汉语》《开开汉语》《汉语乐园》《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

侨南学校虽然拥有的教材种类多样,但是种类繁杂,缺乏针对性,而且大部分教材数量不足,无法保证学生人手一本,只能作为参考教材。2008年,侨南学校中文教研室拟定全校汉语教学统一使用汉办教材《体验汉语》新版。《体验汉语》是一套注重听说能力的教材,配有汉字部件教学,课堂练习部分生动有趣,较受学生欢迎。但因为侨南学校购书数量不足及其他各种原因,目前为止仍无法真正做到统一使用《体验汉语》,教师们依旧各自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教材,或者使用自编教材,导致学生长期处于上课“无本可依”的状态。

(五)中国文化活动与交流情况

侨南学校极少正式开展专题性的中文活动,唯一一次大型中文活动在2010年举行。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张志宏邀请了八九个在曼谷的台湾中文教师来校,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文夏令营活动,以集体授课的形式为主,辅以中文游戏和问答,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以往汉办教师和侨办教师很少单独开展中文活动,他们一般只在泰国的节日活动(例如儿童节)来临之际,跟随全校的泰国文化活动开展一些小型活动,如展板展示、游戏互动等。而在2013年新春佳节之际,全体中文教师(12人)组织策划了侨南学校历史上第一台由中国教师主办的春节联欢汇演。整台汇演由中文教师和所教授的学生联袂出演,共有12个节目,包括歌舞、太极、书画、饮食、走秀等多种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全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今后学校举办中国文化活动开了个好头。

此外,侨南学校每年都会有少数人参加个体文化交流活动。例如:2011年国务院侨办文化司主办、泰国华文教师工会协办的“海外华校校董、校长访华”活动,在六十二周年国庆之际,邀请本校17位教师到中国北京、山东等地进行文化考察,参观教育学院,听取文化讲座。再如:由侨办组织赞助的中国“寻根之旅”,自开办以来,基本每年都会分配一至两个名额给侨南学校的学生。参加这个活动需要24000铢的费用,一般由学校出资12000铢,学生自费12000铢,只有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六)中文竞赛的参加和举办情况

2009年正式开办的“东北部华文民校中文学术比赛”,每年举行一届,从未中断。这个比赛主要包括演讲、讲故事、唱歌、舞蹈、抄写、朗读等项目。每次比赛,东北部各所华文民校都会积极参与,侨南学校也不例外。此外,侨南学校参与得较多的汉语比赛还有:四色菊府皇家大学中文知识竞赛、曼谷中华会馆中小学生汉语比赛、曼谷全国学科竞赛等。但是根据历年的赛事纪录,侨南学校参加次数和获奖次数最多的是每年由东北部各类学校承办的“东北部华文民校中文学术比赛”,学校在这个比赛中获得的奖项约占获奖记录的90%;而且就参赛获奖者的名单来看,参赛者一般都有固定的人选,这些人通常每年都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种中文比赛,直至毕业离校。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侨南学校只承办过一些区内的小型比赛,相当于区内的选拔赛,尚无实力承办大型的中文比赛。

小学汉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牧区;小学语文;兴趣

一、引言

农牧区的学生因为第一母语是藏语,所以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字、词汇和基本的写作,这些对藏族小学生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在藏族农牧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是重点也是难点。

现在的藏族农牧区的语文教师资源十分紧缺,据资料记载,从八十年代开始基本上没有怎么分配过藏语文教师,虽然原有的老教师都恪尽职守、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他们的基础也相对薄弱些,再加上本地的口音、方言较重,所以对藏语文教学工作和双语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之因为藏族农牧区地理环境的问题和生活条件受到限制,有很多有条件的教师都不爱待在这里,更造成了教师资源的缺乏和师资力量的薄弱,这就对我们开展汉语教学设置了障碍。

在如何抓好藏族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上,本人作为一名藏族小学汉语教师,有一些自己的拙见,希望可以为藏族农牧地区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二、如何培养藏族农牧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相反,如果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那样的课堂也是很乏味的,一点生气也没有。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能让学生从心底去愿意学习语文这门课,提高平日学习的效率,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首先让学生知道语文这门课的重要性,并从心底去喜欢这门学科。由于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学生在他们懂事的时候就是一直生活在一种藏语的语言环境中的。在平常的沟通与交往中,使用的大多也是藏语。但是藏语也有许多种类的方言,所以彼此间的交流也会有障碍。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就是大部分的学生在对汉语的理解与运用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是随着地区的发展,青藏铁路的陆续通车,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用到汉语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所以汉语言可以作为藏区人们同外界联系的纽带,是最实用的交际工具。所以,对于藏族农牧区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教师要搞好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用汉语沟通的场合一般只局限于课堂上,这就造成了语言环境的一定缺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抓好课堂上的时间,要搞好教学互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小学生大多处于心智不太成熟的阶段,他们十分看重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就是他们眼中的神。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去看,让他们变成我们的朋友,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才不会产生距离,才能保证学习过程是轻松、愉悦、和谐的、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开口讲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学生只有愿意和你交流,你的课堂才算成功了一半。这一点在小学汉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在汉语课堂上是鸦雀无声的话,那么就算你讲得再精彩、再生动有趣也是你一个人的“精彩”。只有学生和你交流,说出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那样,你才做到了教学互动。

每个学生都是天使,他们都是我们的宝贝。所以我们要从心底去尊重他们,哪怕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也要认可并且鼓励他们。藏族牧区的孩子因为对汉语言比较生疏,所以他们的表达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强。有时他们心里所想的,等到要表达的时候可能不太准确或者不知该如何表达。这个时候,我们作为教师的,要给予他们最真实的帮助,给予他们以指导,让他们从心底去觉得,只要他们自己肯努力学习,肯去改变的话,那么他们一定会取得进步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教师就不再唱独角戏了,学生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知识。

3.利用多种方法激发藏族农牧区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在过去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主体。教师只知道一味的灌输要讲的知识点,也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和接受了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开发。所以我认为要摆脱这样的窠臼,首先是教师在上每一堂课前都要设计好一段精彩的导语,一段精彩的导语是讲好一节课的关键,因为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还会带着老师导语中提到的问题去学习这节课的相关知识,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文本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包罗万象。所以这也就在间接的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多补充课外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教授的课堂知识几年如一日,知识没有更新的话,那样学生会容易厌倦,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的知识构造去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我们应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天赋,在语言学习中抛弃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自己画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师在基本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讲到难以理解的语法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汉藏两种不同语言的互相比较,激发热爱自己母语的藏族学生更有兴趣地去接受汉语知识,让他们从心底去爱汉语,如同他们热爱自己的母语一样。当然,如果在平时的讲解过程中,联系一下他们熟知的藏族文学作品、藏族的历史知识,他们的兴趣会更大的。

三、总结

21世纪,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汉语文的教学刻不容缓。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培养更多的汉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以更好的投身到汉语教育事业中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找到门径,并主动培养学生,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对于汉语言的兴趣,增添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得将来,藏族农牧区的汉语文教学将是别有一番天地的!(山南地区琼结县拉玉乡第一小学 ;;琼结856800)

参考文献

[1] 何荣.作文教学: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109~112

[2] 李维.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性.1999年.

[3] 张雪.谈小学语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10(3).

[4] 吕昌菊.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期刊论文].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9).

小学汉语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个人方面

1.通过此次实验我的教育行为发生了很大转变

如:原来的传统教学,有不少弊端,体现不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实验让我改变了这种模式,加强了学生听说训练、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形成、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还让我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2.我的教育科研意识有所提高

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的教育观念慢慢地改变了,并落实到了教学行为上。如: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教学课堂模式,提倡了课前自学、注重了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演说、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还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解疑、谈体会,从而培养了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

在开展教研教改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回顾总结、反思、写体会、写阶段性总结、写论文,开展了观摩课、研讨课等,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如教研教改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原深处是我家》、公开课《妈妈的爱》、《翠鸟》、论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动起来》获市民族教育科研优秀论文的一等奖,获区级民族教育科研优秀论文的二等奖。

二、学生方面

1.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明显的提高

学生要主动站起来进行语言表达,先要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不断培养学生开口大声说话。所以,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表现机会。如:①利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插图,激发了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如:教学《藏北草原》一课,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再让学生说出或唱出第一感觉。学生纷纷举手说道“草原真美呀!”“草原宽广呀!”“这是绿色的海洋”等,竟有一名同学唱起了《陪你一起看草原》这首歌,以此表达了他的心声。②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口语训练,为学生的交际提供了平台。每节课由三名同学轮流上讲台,背些积累的好词佳句、诗歌、讲故事、背《日记起步》中的优秀日记、背《小学生优秀作文》中的作品、讲身边的趣闻乐事等。③立足课堂,让课堂也成为了五彩缤纷的交际世界。因此,我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汉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教学《寓言两则》时,我安排了一个这样的环节。巧妙地提出:“如果你在集市上,遇见了郑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话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志军同学说:“你真固执,现在你就脱下鞋子,试一试吧!试好了就买下喽!”苏日古格同学说:“你别那么教条了,现在回去取量好的尺码,真是浪费时间,给你!这是我的一根头发丝,当场就量下你的脚吧,这还不行吗?”精彩的回答,又一次得到了赞许的目光。

2.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学生的质疑,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在训练学生时,即使学生们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提出的想法、见解和设计方案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也不会轻易地否定了之。因为孩子们的这种创新精神也是可贵的。比如教学《一束鲜花》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锻炼了阅读能力,其次重点采用了合作、探究、讨论、质疑、解疑的方式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质疑的环节,学生纷纷提出α、“我”开始时怎样对待母亲的生日的?b、是什么事让“我”改变了态度?亲自给母亲送花呢?c、从课文的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母亲想儿子了呢?d、知道了小男孩的母亲去世的那一刹那,“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等等。

3.让学生体会到了感情朗读的魅力。

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引读、表演读等等。但是,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训练中,我首先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以技助读。如:①语调。让学生知道了朗读时句子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说话的腔调。如何去把握等。②重音。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重音,怎样读好重音,并在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找出重音,进行了训练。③停顿。朗读中的停顿,指的是句子当中、句子之间、层次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问题。④语气。首先让学生懂得了陈述、感叹、疑问等句式朗读时所表达的各种语气和感情。

从整个实验过程来看,学生从不懂汉语到能听懂汉语,从不会说到能说流利的汉语,能用汉语思考、讨论、质疑,达到会写句子、会写一段话,学生有了一定的汉语水平,为继续学习汉语打下了基础,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很多不足,需要在我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改进。因为“生活无处不课堂”,让我们处处做个有心人吧!

小学汉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质量;应用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从学生一方的思维特点入手,将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主体,保障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对教育教学的需要不断增加,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运用。

1情境教学法引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必要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其实用性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特别明确,再加上这一专业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机会非常少。这样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也同样会受到相关专业的挑战,可以说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情境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通过教学情境的运用,学生还可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的综合能力。

2汉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更是一门人文学科。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是也有一些与文言文内容相类似的教学内容,对这一部分的探索性相对比较欠缺,而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全面提升,再加上文言文本身内容枯燥难懂,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多种教学情境来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冲击和共鸣,保证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教学体验。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学生就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共同作用,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进一步注重汉语言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提升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积累量,这样汉语言文学自身的魅力才能展现。再加上学生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真实魅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汉语言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较强的人文教育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不管是教学的理念还是教学手段都相对比较单一,这也就容易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教学吃力、学生接触力差等现象,一旦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学生一方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进程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教学困境,在情境教学法中,汉语言文学教师会引入科学的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更加轻松、真实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极大的激发出来,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提升,这才是情境教学法引入的主要目的。

3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3.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怀学生上,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适当改变教学模式,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2运用实物来展示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事物都是用眼睛去看的,还有的是结合眼睛和语言来描绘某个场景,在面对教材中出现的事物,单单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有可能会对事物感到陌生。这种方式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事物,但是当情境教学法引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建一个实物演示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教材中的语言含义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一般在实物演示环节,如果没有找到实物,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仿制品进行代替,有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实物特征。

3.3运用语言描绘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口头描述进行的,有时教师还会通过语言表达教育内容,这种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但是因为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它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和语法,才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真正提升。

4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育教学领域,一定要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其中,运用实物、语言描绘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谷建军.专业教材与职业教材的互补———汉语言文学教材实践变革[C]//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2010.

[2]任心慧.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探讨[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0.

[3]刘淑梅.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4]阮金生.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5]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C]//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6]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C]//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7]绥化学院精品课程写作综合材料[C]//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2004.

[8]石国勐.浅析“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C]//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999.

小学汉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王船山;说文广义;综述

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1-0024-04 《说文广义》(以下简称《广义》)是王船山研究《说文》的学术专著,集中反映了其语言文字学思想。全书收字以《说文》为范围,三卷共731字,另有解说时所涉及的形、音、义相关字961个[1]。编排体例是“一以《集韵》为序,始于东,终于甲。每部一从平、上、去、入四声次第为序”。[2]每字先列《说文》本义,再解释从本义转为其他义,释义时特别注重阐明文字的正确书写和纠正流俗字书的注音错误。 《广义》著于清康熙二十年(1682),刊刻于清同治二年(1863),是王船山晚年的著作。据光绪十八年《湘潭县志》卷十《艺文志》记载:“湖南言《尔雅》、《说文》者,本朝首推衡阳王夫之。” [3]由此可见,王船山“言《说文》”之《广义》的影响之大。然而,迄今为止,历时三百多年,《广义》虽经多次传抄翻刻,却一直未曾引起世人的重视,研究汉语史的人也很少提及。 为了推动《广义》研究深入发展,本文拟从文字、多义字读音、词义训释、虚字、哲学思想和版本等角度综述《广义》研究成果。

(一)文字观

《广义》强调文字的正确书写和运用,反对古人和时人的书法之弊。其依据的准则是六书,如果字的形体结构无法体现本义,或者与其引申义无任何关联,这样的字多被称作“与六书无关”、“迷真”、“不典”、“非”、“尤谬”、“荒谬可哂有如此者”、“非是”等等。《广义》所体现的文字观,主要是指对文字形体变化的看法和对假借、通假的区分。童第德首先对《广义》中汉字字形在不同时期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他列举王船山批评府吏、工书者减省文字笔画的实例,对王氏批评经籍中不讲六书之弊进行辨证分析,指出《广义》中关于传写经典者“省误”和“口授之讹”部分,其实并不是误字,而是假借字[4]。王术加注意到王船山极端重视正确用字,《广义》中多处指明某字本不成文,某义应写作某字,某字的写法与六书不合等,通过分析归纳出字形讹变的主要原因:历代经典口耳相传,老师口授,学生笔记,所以有误字;书法艺术家,为了字形的貌美,用同音字代替;平民百姓和官府普通办事人员,图快捷简便,随意简化或用同音字代替;村塾蒙师文化水平不高,混乱造字;技术家不懂字义,有时乱写[5]。他详细罗列了导致汉字形体变易的外部因素,而方平权则认为汉语发生词形变易的内部原因是词义变化,同时流俗也会引起词形变易[6]。假借为六书之一,王船山对此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发例》“有义无字,借它字以通之曰借”,此处的“借”就是指“假借”,即某词没有本字,而用与这个词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的现象。梅季认为《广义》全面论及了汉字假借现象,区分了造字之借与用字之借,指出王船山对借字说阐述得如此系统清楚,是有清以来的第一家,对今天我们整理、阅读、理解、研究古籍仍具有启发意义[7]。

(二)注音说

对一字多音问题,王船山有自己精辟的见解,他认为“一字而发为数音,原起于训诂之师,欲学者辨同字异指、为体为用之别,而恐其遗忘,乃以笔圈破,令作别音,而纪其义之殊”,反对不必要的一字多音,主张“凡一字之体用能所,义相通而音不必异”[8]。《广义》的注音说,王术加研究最为深入。他首先归纳了王船山所提及的一字多音现象产生的缘由,指出“注疏家为区别字的不同的义项而注别音”、“塾师传授经典时多事”、“受方言影响”、“字形传写混同”和“文化水平低的人对某些字不同读音的习惯”是产生多音字的主要原因[9]。随后,他又就《广义》中处理一字多音问题的原则进行专门探讨,将其概括为四点:反对以体用分四声,反对无别义而有别音,方言不可取,“地从主人”不可取,并结合现代汉语实际,讨论了简化多义字的多音问题[10]。彭巧燕则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逐一分析评价。她说多音字让受众极其困惑,其规范问题也是语言文字工作者争论的热点,王船山的注音观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在汉字读音规范方面值得借鉴[11]。

(三)词义训释

童第德曾为中华书局点校金陵书局本《广义》,就“说文广义”的书名进行过专门说明,“船山的《说文广义》,是先列《说文》本义,再列从本义转为某一义,或转为若干义,以广《说文》所未备,其命名之意盖如此”。[12]因此,从《说文》本义出发,详列假借、引申诸义,其间说明词义演变的理据和判断文字书写的正误,是全书最能体现王船山语言学思想,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揭示《广义》词义训释特点和规律就成为研究重点。

1.词义引申

《广义》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研究词义的引申,廖以厚、黄建荣肯定了王船山的首倡之功。因为,这与以往经传注释者和训诂家对词义引申的关注不同,它们基本上都是随文释义,是在上下文中对某一个词义的考察,而《广义》首次以系统研究词义引申的专书出现,无疑显得非常难得[13]。他们还归纳出《广义》分析词义引申的特点,共三个:注重字(词)义引申理据的分析,注意词义引申规律的把握,联系词义蕴含的文化背景、民俗知识解说字义的引申。词义引申理据分析是揭示引申的性质和方向,从而沟通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就如用一根红线,将不同意义串联在一起。方平权介绍了《广义》在这方面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一是扣住本义说引申义,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扣住本义分析词义演变理据时提出了由“体”到“用”的词义引申新类型[14]。他认为王船山首次把“体用”这对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引入到汉语词义演变的分析,并对如何运用体用关系说解词义进行了举例说明。在词义范围内说,体即名词,用即动词、形容词。对于词义之间体用关系的认识,是王船山对汉语词义理论的贡献[15]。廖以厚、黄建荣认为王船山虽未能总结出词义引申规律,但从其解说词义的实践可以看出,他对引申规律有内在的把握。他们从中概括出同状引申、同所引申和因果引申三类大的规律[16]。李建清对《广义》含有术语“借为”字条的词义引申进行了考察,归纳出其中的引申类型有:个别与一般,具体与抽象,实虚引申、因果引申、动静引申、体用引申、相似引申、正反引申、转移引申。他细致地梳理了《广义》词义引申规律,用事实印证了《广义》是一种汉语词义学著作的判断[17]。

词义的发展演变与一个民族当时的文化和生产力有密切联系。王船山在释义时就常联系特定的民俗文化。方平权抓住《广义》释义这个特点,举例说明其中有些词义解说反映了特定的生产力与生活水平,以及阴阳学说、女性歧视和谦让等文化特质[18]。廖以厚、黄建荣则认为王船山博学多识,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此作为背景解说字义,更能深入浅出地揭示字义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民俗知识[19]。

2.训诂术语

《广义》的主旨在于广《说文》之本义和阐明文字的正确书写,王船山关注的是每个字的形体能否体现本义和引申义、假借义,以及如何说明它们之间联系,从而忽视了训释词义所用术语的界定和规范。《广义》存在大量训诂术语,如“借为”、“通”、“谓”、“转”、“某与某同意(义)”等,它们既可以用于说明字际关系,也可以用于说明词义发展演变,功能多变,不容易理解。因此考察《广义》的训诂术语的功能和含义,对理解其中的词义训释和王船山的观点有重要意义。李建清以《广义》训诂术语“借为”作为研究切入点,对书中使用“借为”的字例进行全面考察,结果发现“借为”在《广义》中既具有文字假借功能,又具有词义引申功能,是一个多功能,性质模糊的术语[20]。“借为”在《广义》中运用颇为频繁,共出现460次,其极易与平常所说“假借”混淆,因此,分析“借为”的功能,考察它的性质,是学习和研究《广义》不可缺少的步骤。熊靓则认为《广义》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分析和归纳同义词的工作,因此,对其释义时标示“某与某同意(义)”、“某与某意(义)近”、“某与某通,亦某也”、“某与某义相通用”等处的字(词)是否为同义词进行验证,分辨出了《广义》“义同”、“义近”、“义通”类术语系联的字(词)哪些是同义词,哪些是非同义词,哪些是古今字、异体字[21]。

3.语源

王船山解释字义往往联系语源。王术加首先提及《广义》训释独特之处就是探索声符兼表字义的作用。他认为《广义》里有大量从声符求字义的实例,船山实际接受“右文说”的观点,有时对声符的表义作用看得比表音作用还重要。因此,《广义》分析形声字,从不采用“从某,某声”的表述方式,而总是说“从某,从某”,几乎把所有的形声字都作会意字看待,只有三五处指明某一声符的谐声作用[22]。何泽翰提到《说文》所释水部之字,大部分都是以水名为本训,而《广义》在解释水名时已意识到语源的探索。他主张《广义》所探索的这些水名的语源虽未必尽当,但其针砭许氏之失则极中肯,且其追溯语源的论点,我们今日并不能违背[23]。王船山联系声符说义,并谓“水名亦必有取义”的依据,方平权进行了简要地揭示。他说,基础语词声音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但基础语词对后起语词存在一种类推作用,结合文字形体来说,汉语的形声字中有不少声符表音以外还存在表意作用,这种声符具有兼表音义功能的字词,就是由基础语词类推而形成的[24]。

(四)虚字说

《广义》并不是纯粹的虚字研究专著,但所涉及的虚字多达几十个,而且还较集中地分析和概括了虚字字义及用法,因此研究王船山虚字说对评价其在语法研究史的地位有重要意义。梅季高度评价王船山承前人观点对虚字所进行“前无古人,清无来者”的分析。他认为王氏在当时历史背景之下能从语法、修辞角度系统论述了叹词及表惊叹的语气助词的性能,提出代词说、连词说、助词说、副词说、和复音虚词说,确实比较深入和全面。廖以厚、黄建荣也特别指出,《广义》解释虚字存在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是注重分析虚字由实义变虚义的演变过程;其二是注重分析虚字在实际运用中的声气特征[25]。针对这两大特点,彭巧燕联系中国传统词法研究的虚字阐释形态,结合《广义》实例,提出语言声气的积淀和语词的实义虚化是汉语虚词形成体系的两条主要途径,并认为王船山在传统词法学上的贡献不亚于刘淇、袁仁林等[26]。

(五)哲学思想

王船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解释文字的同时,常常贯彻着在哲学上批判唯心主义的进步观点。梅季提出《广义》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论述语言文字现象,具有科学性。他称赞王船山“宁令阙其所不知,不敢导之入迷”的求实精神,以及其既能承《说文》要旨,又能匡正补充的不菲薄、不盲从的正确学术态度[27]。同时,也提到《广义》中体现了王氏很多民主思想,富有战斗精神。童第德认为王船山是一位爱国者,也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广义》中坚持斥佛、老为邪妄虚无的观点,并时常流露出民族主义思想[28]。

(六)版本及其他

杨坚简要梳理了《广义》版本源流:《广义》最早见于乾隆二十八年《清泉县・艺文志》,居于经部;嘉庆二十五年《衡阳县志》卷三《典籍》将其列于子部;道光二十二年,守遗经书屋本《船山遗书》卷首所列的《船山著述目录》中列有“《说文广义》三卷”,但又不知什么原因,其中竟然没有收录《说文广义》;同治年间,刻印金陵本《船山遗书》,由船山七世孙王世熊“举家藏邮寄帷幄”,其中就有《广义》。杨氏指出,岳麓书社《船山全书》本《广义》是以金陵本为底本,取太平洋本之异文以资参校。另外,梅季认为《广义》在释义时存在片面性、沿袭《说文》之讹、牵强附会三个方面的不足[29]。贾宗普(1994)从“雅、容、意、章、旨”等字说解中展开,说明《广义》中亦有王船山的诗学观点,而不局限于《姜斋诗话》[30]。

王船山《广义》研究经过几十年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从学术研究发展和深化的角度来看,仍有许多方面存在不足:

(一)局限于介绍和评价

《广义》是王船山小学思想的主要体现,包含着文字、音韵、训诂等各方面的丰富内容。从《广义》中搜集部分材料,然后凝练出王船山的文字、词义等主张,最后介绍给大家,这对推介《广义》这部著作和了解王船山语言文字思想无疑是具有促进作用。但如果仅限于此,我们的研究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介绍的方式和内容相似,论证观点所使用的材料雷同,对《广义》的评价也是大同小异。因此,《广义》的研究需要新的视角,需要超越介绍层面,向深度推进。

(二)缺乏系统性

这是指语言研究的角度。由于专注《广义》的介绍,研究者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某一方面(词义、字形的演变等)进行详尽的归纳和系统的研究。《广义》对词义的训释和字形正误的讨论,都有自己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字与字之间相互照应,内部具有系统性。以王船山的形义观为例,他判断某字书写是否正确,根据的是该字形能否体现《说文》本义;字(词)义发展演变后的准确解释,依据的是与字形密切联系的本义。因此,《广义》形义相统一的观点贯彻始终,以形索义也是其主要训诂方法。

(三)缺乏历史观点

《广义》产生于清代初年,前有上千年的字书传统,后是鼎盛的乾嘉小学。如何分析王船山的观点、怎样评价《广义》在汉语史的地位是一项复杂工作。如果我们的研究不参照相关研究成果,不顾及其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就直接得出结论,这既缺乏历史观点,也不符合客观实际。例如,《说文》研究由来已久,对每个字的解释,特别是引申和假借义的说解,不是王船山的创造。因此我们研究《广义》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对具体某一方面(如词义引申)进行历时地研究和考察。只有这样,方能发现这些字(词)经过长时间演变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有哪些规律,《广义》在《说文》研究中有哪些贡献。

参考文献:

[1][13][16][19][25]廖以厚、黄建荣:《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343-346页。

[2][8]王夫之:《说文广义・发例》,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55页。

[3]杨坚:《说文广义》编校后记,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414页。

[4][12][28]童第德:《〈说文广义〉点校说明》,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406-409页。

[5][9][22]王术加:《略论〈说文广义〉》,《船山学报》1984年第2期,第110-112页。

[6][14][15][18][24]方平权:《王夫之〈说文广义〉在汉语词义研究理论上的贡献》,《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10-16页。

[7][27]梅季:《〈说文广义〉试评》,《船山学报》1984年第2期,第106-107页。

[10]王术加:《王船山关于一字多音的见解对我们的启发》,《船山学报》1986年第2期,第70-71页。

[11][26]彭巧燕:《王船山语言文字学思想研究述评》,《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15-18页。

[20]李建清:《〈说文广义〉“借为”研究》,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论文,2008年5月,第39页。

[21]熊靓:《王夫之〈说文广义〉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年5月,第21-34页。

小学汉语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我国双语现象;优势;少数民族语;方言的发展;外语教学弊病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136-002

一、我国目前存在的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Bilingualism)是指在一个语言社区内,在日常生活的各种不同的场合,人们普遍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口头表达或交流思想。双语现象大多出现在多民族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所以双语现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我国双语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55个少数民族使用70多种语言,双语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

目前,双语教学成为我国教育的重点之一。我国的双语教育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主要是汉语普通话教育和英语教育同时展开,教育条件稍好一些的地方,双语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还有一些地区,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开设除英语以外的如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第二语言教学,提高了双语教学的多样性。

广义的双语应当包括通用语和方言的并存现象,即某一地区的人可以同时掌握通用语和方言。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人可以基本无障碍地使用通用语和方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双语现象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汉语――少数民族语;汉语――外语;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少数民族语;少数民族语――方言;方言――方言。本文主要讨论前三种双语现象。

我国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言的接触之外,还包括政治、教育的力量。主要体现在:

1.民族接触和交往形成的双语现象。在我国,少数民族在和汉族接触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沟通的障碍,很多少数民族开始自觉学习汉语和汉文化。例如清时期的满族,大多数满人都会说汉语和满语,就形成了双语现象。随着民族的接触日益加深,满人逐渐都用汉语,最终导致满语的消亡。

2.由教育导致的双语现象。在我国,外语教育贯穿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并一直要持续到高中甚至大学。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接受过教育的少数民族在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又能运用汉语交流。在方言地区,学校教育基本上都采用普通话教学。

3.官方通过法律条文和行政手段形成的双语现象。我国一直提倡推广普通话,并通过法律条文将汉语普通话提高到国家通用语的地位。这样在我国广大的方言地区,在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中,也通行普通话,能够同时说普通话和方言的人在我国也十分普遍。

二、我国双语现象的优势

我国的双语现象历史悠久且比较复杂,但是双语现象却在推动我国的发展和保持语言的多样性等方面显示出它的优势。

1.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增强国家凝聚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使用的语言及都存在很大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通用语言制,使全国文化层面上的语言做到了统一,从而在民族间的交流中语言不存在障碍,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发展,也有利于各族人民形成统一意识和爱国精神,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凝聚力。

2.有利于保持我国语言的丰富和多样性。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实行通用语言制和民族语言双语制相结合的语言制度。在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采取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时掌握汉语和本民族语言。这样就使得少数民族语言得以保留和传承,丰富了我国的语言,使语言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有利于研究我国的语言发展。我国方言众多,且分布广泛,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关系复杂。方言可以看作是古代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发展演变的结果。通过对方言的研究,能推知古代汉语的发展脉络,也能了解到同一时期汉语在不同地域的演变过程。曾有学者推测,现在的粤方言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音韵的遗留。尽管这个推论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是方言确实可以看作语言发展的活化石。我国实行通用语言制,而不是抑制打压方言,给了方言较宽松的生存环境,利于方言的保留、传播。

三、汉语影响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发展

在我国的语言环境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相比,属于强势语言。在学校教育中,存在忽视民族语文的倾向。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少数民族儿童从小就进入汉语学校,接受汉语教育,与汉族人接触,汉语水平相当高。相反,母语只停留在口头表达阶段,听说能力较强,读写能力很差。由于汉语的强势和民族语文教育的忽视,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传承,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读写能力的培养做得很不够。这样,汉语和少数民族语的共存平衡正在被打破,两种语言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发展态势,少数民族语言在汉语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被人们忽视而走向衰退。

我国的方言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全国推广普通话,人们使用方言的范围不断缩小,仅限于家庭或方言使用者的周边范围。在广大的公共场合,全部使用普通话。由于教育的力量,方言的世代传承受到影响,方言越来越向普通话靠拢,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征逐渐消失,只是语音上保留得完整一些。例如普通话的“下雨”,赣方言说“落ěr”,现在操赣方言的年轻人几乎不这么说,而说“落雨”。推广普通话并不是消灭方言,但是方言却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不断被同化,于是学术界才出现了“抢救方言”的呼声。

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起始时间提早到小学甚至幼儿园。语言教育从小抓起无可厚非,而且根据国外语言教育的发展来看,双语教育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的发展和国际交流。新加坡、印度、欧洲等国的实践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我国实行外语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际运行操作却存在大量问题,造成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虽然教学中一直强调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但实际上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教学中只注重读写而不注重听说,于是中国学生的英语大部分是“哑巴英语”。不论什么类型的升学考试,不论文科理科,考试科目都有外语。于是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能力,而变成应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考高分。学生获得的外语能力不是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做题技巧。汉语和英语相比,英语处于强势。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偏废其中的一种语言来学习另一种语言。在中小学语言学习中,学生花费的学汉语的时间常常少于学习外语的时间,而外语能力的获得并没有和学习投入成正比。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无法自由流畅地表达,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沟通仍然存在语言障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在我国现阶段,很多外语教师不具备外语教学能力,也缺乏语言学知识,专业素质达不到外语教学要求。教学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很多地区缺乏外语教学必要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师生比例失衡,造成授课效果差等等。考核标准单一,将考试这种考核手段当作考核目的。第二,语言环境的限制。我国很多地区都不具备汉语――外语的双语环境,外语环境仅限于课堂。在课堂之外造就的第二语言环境也十分有限,从而限制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小学汉语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词汇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ailand Children's Learning

Strategy of Chinese Vocabulary

LI Liping

(Four Brothers Kindergarten and Karma Kindergarten 10240)

Abstract Vocabulary teaching in clas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s on learning Chinese and it's also important to increase teaching quality.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class vocabulary teaching are spoon-feeding, out-of-date, examination-oriented, studying-weariness and teachers' low teaching ability. To completely change the situat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For example: simplifying explanation, combining teacher's assistance and student's exercise; enhancing teaching facilities; encouraging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train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finding students' potentials; improving class efficiency and lessening learning burden.

Key words vocabulary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sure

目前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大部分是成人,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儿童汉语学习的问题。成人已经发展起成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等,还有一套成熟的母语系统,而儿童的智力、认知能力,甚至母语能力正处于发展之中。

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研究中,至今还很少有研究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本研究致力于从教学的角度对泰国儿童的汉语教学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1 泰国少儿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相应的对策

少儿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汉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已有许多学者针对少儿汉语进行研究,经过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泰国词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拟就这些问题作分析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教于前辈及同行。

1.1 少儿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泰国一些学校的汉语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以下影响甚至阻碍当前汉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些主要问题,概括如下:(1)教学方法采用填鸭式。(2)教学手段陈旧。(3)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应试,而非培养交际能力。(4)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5)学生普遍产生了厌学情绪。

1.2 原因分析

上述少儿汉语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3)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任务过重。(4)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1.3 措施与对策

采取相应措施,克服中学汉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全面提高少儿汉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应从教学方法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文字解剖分析法。将汉字的部首名称、形状、例字加以解剖分析如下:

①可能性(显性): “谁、说、话、吃、喝”跟语言、嘴巴有关的一定有言字部、口字部。跟树木有关的“桌、椅、床、森、林”一定有木字部。字部等等。

②不可能性(隐性):“次、准”、“ 华、直、真、乾”、“制、别、刚”等等。都不能教学生说跟什么有关那么直接好记。所以要利用部首的形状像什么来教学生记的方法。

(2)文字拼图法:教学生如何玩文字拼图游戏,将分解的部首、部件拼成字,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词语拼图法:教学生将所记得的字拼凑成词汇并加以运用。

(4)接龙连词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5)词语颠倒法:现代汉语绝大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也就是双音节词。如果把这两个字前后颠倒一下,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新词,例如国王――王国。

(6)通过游戏教词法: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这种天性我们不能压抑,只能加以引导。游戏便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也是孩子们偏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吧!

针对少儿认知的这些特点,我们的教学原则是按照年龄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改进学习策略,用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乐趣教学强化学习动机。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效果如下:①构建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我想练”;“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积极刻苦学习,使学生不感到词汇学习是一种痛苦和负担。②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能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③多次实验课表明,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

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实验步骤和检验结果

2.1 实验目的

验证自己多年在儿童词汇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是否有效,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对词汇教学策略方面作些有益的尝试。

2.2 被试

实验班包括20名学生,其中10人汉语水平达到中级(相当于大陆小学二年级的程度),10人汉语水平偏低。水平高组平均年龄为12岁(范围:),水平低组平均年龄为8岁。

控制班也包括20 名学生,汉语水平高的10名,水平低的学生10名,来自ASSUMPTION COLLEGE BANGKOK学校。他们的平均年龄分别为:8岁、12岁。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都是每周学习两个小时中文。

2.3 实验过程

整个教学实验过程分为前测、教学实施和后测三部分。现分别描述如下:

2.3.1 前测

为保证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起点相同,我们在教学实验之前进行了一个词汇测验。初级学生给15个泰语词汇,中级学生给25个泰语词汇。要求他们把汉语的意思写下来。实验班初级的平均成绩为49.7,控制班的平均成绩为51.8,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成绩差异不显著,中级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49.4,控制班的平均成绩为45.6,两组学生词汇成绩的差异不显著。

2.3.2 词汇教学实验

(1)教学材料。实验组和控制组一样,采用目前泰国多数私立小学所用的课本,书名为《中文》。(2)实验组的教学方法。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真实情景中的操作与应用上;有效率的学习,必须建立在认知结构上的分解整合与重新组织上。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情景为主题。(3)控制组的教学方法。如上文所述,控制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填鸭式”、“陈旧式”、“应试式”、“厌教式”、“厌学式”这就是传统的字词教学。

3 教学实验带来的启示――关于实验结果的讨论

四个月的教学实验,其表面意义只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而其深层意义则是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升华,教育目的的深化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笔者认为,这一实验过程可作为泰国少儿华文教育实践的初步探讨以求索。同时,也为整个少儿汉语教学事业带来理性的思考和启迪。

新旧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让孩子在快乐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开启健康的心智。要让儿童学好第二语言,就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方法,进入新的教学方法。新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少儿兴趣教学法”分为直观教学法、参予教学法、竞赛教学法。

4 结束语

成功的教学不仅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且更在于教师能否启迪并帮助学生使知识内化从而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从语言的交际性来看,运用是学习的目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运用的过程,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对词汇的认识和理解,词汇也在运用中得到储存和记忆。

参考文献

[1] 李润新主编,彭俊副主编.世界少儿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小学汉语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 综合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76-02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英语教育界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理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设置相应的真实、互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从而掌握目的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是一个重点,而在初级汉语的教学中,综合课又是课时量最大的主干课。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能否与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结合及其怎样结合。

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中实施两人简单任务小组活动,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初级汉语综合课比较适合的结合方式。

1 初级汉语综合课需要改良

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传统的语言结构讲练为主的教学模式(Presentation-Based Approach)。Skehan(1998:93)曾把这种模式概括为三个P,即Presentation, Practice和Production。首先是教师讲解语法结构(Presentation),然后是学生根据语法结构进行机械的模仿性操练(Practice),最后是学生运用语法结构进行表达(Production)。

应该说,这一教学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实际教学中,第三个教学环节(Production)往往没有完全展开,有的甚至完全被忽略跳过。这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初级阶段的语法结构教学密度比较大,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张,进行完前面的两个环节之后,往往几乎没有剩余的时间。但更重的原因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和教师缺乏设计这样练习的意识和技巧,在教材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或者是设计的练习比较生硬、空泛,激发不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也感到难以组织,于是,索性弃用。

可以说,在我们的综合课的教学中,对语法结构的操练很大部分都是机械模仿性的,这就造成了课堂气氛比较死板、沉闷,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复述或替换性的朗读。更大的弊端是,学生在进行机械的模仿性操练中,虽然说出了正确的句子,看起来掌握了所学习的语法结构,而实际上一旦让他们用语言去交流,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时,仍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语法结构。

2 两人任务小组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设置相应的真实、互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从而掌握目的语。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交际性任务的设计,所设计的任务自然、真实,能激发学生主动地使用所学过的语法结构进行交际性的言语交流。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多样的形式和设计方式对于我们设计交际性的语言练习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思路设计相应的交际性语言练习,这正好可以弥补目前综合课Production环节的不足。

通观西方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的任务,由于其设计理念是以任务为纲,所设计的任务大都操作时间较长,占用较多的课时。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综合课作为主干课,承担着语法的教学以及听说读写各技能的综合训练,其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张。鉴于综合课教学的实际,我们必须简化任务难度,设计能在5―10分钟完成的简单任务,围绕每一课的语法结构设计交际性的简单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的真实性作为设计任务的原则,与此不同的是,这种简单任务设计的根本原则是以特定语法结构的使用为根本原则,即,任务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特定的语法结构。根据特定的汉语语法结构的语用功能,很多语法结构可以被设计到任务中去。如,具有某种操作过程的活动频繁地使用“把”字句,如,使用自动取款机取钱,做菜等活动的描述需要大量地使用“把”字句,如“先把卡放进去,再把密码输进去……”“先把油倒进去,等油热了,再把葱姜放进去……”因此,我们就可以据此来设计任务,如,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把”字句向别人介绍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取钱,如何做一道菜。

再如,在描述人的穿着的时候,会需要大量地使用“V着”句型,我们可以安排给学生这样的任务:两个学生一组,学生甲看好班里的某个人,学生乙通过询问这个人的穿着来猜出是谁。两个学生在问答中,必然要大量地使用“V着”的语法结构,如“他上身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他戴着眼镜吗?”等等。

在设计任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使用语法结构的限定性,使任务具有更确切的目标以外,还应该考虑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尽量设计学生熟悉和符合生活实际的任务,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的这种任务实际上与Skehan(1998:125)提出的“中间型”任务(intermediate position tasks)基本一致。则既重视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也强调要通过任务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照顾到语言形式的练习,以增加中介语发展的机会。

与简化任务相适应,同时也为了让任务活动更有效,我们还要缩小小组的规模。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大都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往往是要把班里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安排给小组特定的任务,让学生与小组成员的语言交际中完成任务。小组的规模可大可小,少则两三人,多则七八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很多任务比较复杂,往往需要三人以上的小组完成。

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多人小组往往会出现“搭车”(free-rider)现象,即小组成员中的某些学生很少发言,甚至是无所事事。特别是那些语言水平相对较差,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往往只是作为一个倾听者,或者注意力游离于小组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责任的扩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因为在小组的交际对话中,对于发言者的对话要求,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回应,那些不愿发言的学生自然就采取了回避,把发言权交给了别人,而如果小组中有的成员有着极强的表达欲望,往往小组活动就成了“一言堂”,造成了学生在小组中的交际机会不平等。

要解决这种现象,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小组的规模,小组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也就越大。我们比较倾向于采用“两人小组”(pair work),这与任务的简单化相适应,更重要的是,在两人小组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两种角色――发言者和回应者,而且两个人的角色是互相对应的。一个学生作为发言者表述的时候,另外一个学生就成为必然的回应者,这样,两个人对言语交际都承担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注意力必须集中到对话中。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在初级汉语综合课中实施两人简单任务小组活动,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初级汉语综合课比较适合的结合方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是任务教学实践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5]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7]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8]Num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9]Numan,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