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精神文明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由软到硬的运行机制首先,领导要有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意识;二是建立工作制度,诸如定期研究、报告分析等等;三是建立约束制度,要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精神文明建设约束软化的问题。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多头管理实质上无人管理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建立健全目标机制。目标体系可分解成四个主要方面,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全面提高职工文明素质;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大力提高单位的文明程度;以推动经济建设为目标,不断增强精神文明的促进功能;以创造一流工作、成就一流事业为目标,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并且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目标责任制。为了从总体上保证目标的实施,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应像经济建设那样有一个总体规划。

建立健全投入机制。牢固树立各级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责任观念;树立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要职工全体参与、多方面支持的观念。建立投入机制,一是要从规划上得到保证,使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要完善并落实经济政策,建立有利于宣传思想、企业文化、科技部门建设发展的保障机制。三是要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运行机制,要有载体、阵地、有活动空间、有人员、有精力、有责任部门。

建立健全网络计划。精神文明建设日益趋向一种大宣传、大文化、大政治、大教育的发展态势。为此,要形成以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为龙头,以各部门、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为基础,党政各部门、各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重视基层组织机构的建设,诸如单位政工机构的建设,班组建设、职工小家的建设等。同时,必须抓好宣传文化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管理工作队伍、专门人才队伍的建设。版权所有

树立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到实的指导思想要注意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上级的精神变为本单位的政策办法,把人家的经验融入自身优势之中。

从单纯强调依靠政工部门力量转到协助各职能部门力量结合起来抓。要立足于自身的努力,更要注重“借助外脑”、“延长手臂”、搞“统一战线”,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把思想意识与语言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抓。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意识与看得见摸得着的语言行为结合起来,透过语言行为反观思想意识,通过规范语言行为达到影响思想意识的效果。

全文阅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推进专业文化建设

摘要: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专业文化建设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因此近来年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突显其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功能。本文就语文教学活动在推进和强化专业文化建设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及其具体实施方法作一些阐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专业文化建设、项目教学

一、在语文教学中推进专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是专业文化的基础因素,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是专业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文化既是专业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又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会对接的一个重要体现和结晶,是对一个专业的高度概括。它通过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成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声誉的提高以及特色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底蕴所在。近年来,优化育人环境、打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专业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实现这一点,要以人为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专业文化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而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着道德、价值观、美学等,为构建兼具人文气息和专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开拓了空间。语文教学在专业文化内部起着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它渗透了并仍在渗透着专业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促进着校园专业文化的发展。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有利保证和积极引导,专业文化的建设将举步维艰。

2、专业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因素,是语文教学的横向拓展。

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突显其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实行专业化教学,在保证各专业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务必要使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辐射至不同的专业,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相沟通衔接。我们不难想象,没有了结合校园文化和专业建设的专业文化的有效辅助,语文教学专业化、有效化和最优化将会是极其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专业文化在外部作用于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起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外部手段之一。由此可见,专业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因素,是语文教学的横向拓展;语文教学是专业文化的基础因素,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是专业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互辅互进的关系。

二、在语文教学中推进专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全文阅读

百花园中闻玫瑰飘香

摘 要: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本文针对学科特点,主要谈一下如何发挥语文学科在促进校园和谐文明中的作用。具体阐述如下: 一,发挥语文学科在促进校园和谐文明建设中的人文作用; 二,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建设和谐校园所需要的道德情怀;三,语文教学可培养建设和谐校园所需要的十大精神;四,语文教学在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中的终极意义。

通过以上四点的阐述,可以明白只要每一位语文老师能够正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语文学科一定会成为学校教育这一百花园中飘香的玫瑰,香远益清。

关键词:语文教学 和谐 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214-01

历史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离不开“和谐”二字,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目标,而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学校,就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艰巨的任务。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校园教育氛围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中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践行的教育目标。我们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

在此,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主要谈一下如何发挥语文学科在促进校园和谐文明中的作用。

首先,发挥语文学科在促进校园和谐文明建设中的人文作用。

客观上讲,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学的历史,是美的历史,也是人文的历史。而一种人文的开始,就是和谐的开始,是文明的发端。而语文课文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可以奏响黄钟大吕,歌郁郁乎文哉,颂巍巍乎禹舜;它可以看见“三曹”和“七贤”,在刀光剑影中磨砺着将军本色,在竹林里啸聚着名士追求;可以伫立于天远风清的草堂,在心头拂过百年的孤独,千年的沧桑;可以懂得才子们为什么因无涯的霜林和无涯的离别沉醉。当然,通过语文学习,我们可以深味中华民族是一卷诉尽先秦理性、屈子浪漫、魏晋风度、李唐畅想、宋元意境、明清感伤、现代忧患和当代倾诉的华章。通过语文的学习,将我们的生命凝成命运的一瞥,养我们的浩然正气,诵我们时代的和谐心声。

全文阅读

大学语文教材本质与价值追求探究

大学语文教材本质与价值追求探究

――基于消防院校《大学语文》教材运用价值释析

云南昆明消防指挥学校 周洪波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消防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现已成为推动当前适应现实消防需求消防教育培养对象发展重要价值显性载体。基于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运用价值释析,反思大学语文教材本质与价值追求诉求,探究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本质,挖掘教材建设价值实现,架构培养对象所需教材建设基本思路。

关键词:消防院校 大学语文 教材建设 价值略论

目前全国高校所用或统编的《大学语文》教材,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和人文性凸聚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攀沿依托。以昆明消防指挥学校《大学语文》教材为例,经过多年探索,大学语文课程从内在品性探究有其独有特色性质、潜在目标定位和人文追求价值,在教材本质价值体现消防指挥人才人本精神追求,课程目标定位体现培养对象人格精神塑造,在教材建设终极价值体现个体全面发展,现已成为推动现代消防人才素质教育培养生力军,面对培养对象需要教材教学现实,如何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编出适应现实消防实战需求集开放性与多元化、高质量与人文化的大学语文教学教材,突出消防院校教育时代特征,挖掘教材本质与价值追求模式,对于推动院校大学语文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一、现行课程教材建设运用价值分析

大学语文教育价值是逐渐被揭示和被明确过程,也是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提高过程,推动现代消防指挥人才人文素养、写作能力和责任使命等需求素养。

全文阅读

浅论新环境下英语文化建设

摘要:英语文化是学校文明进程的积淀。树立学校形象少不了英语文化,教育形象的延续更离不开英语文化,塑造学校品牌必须灌注学校英语文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改革的深入,建设英语文化是学校在新世纪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建设高品位的英语文化,要充分发挥校长在英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英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英语文化的硬件设施和优化文化环境,最终才能形成学校英语的办学特色,实现用英语的文化品牌构建21世纪的新型学校。

关键词:英语文化;校长;学校师生;高品位;硬件设施;文化环境

文化是一种文明进程的积淀,英语文化是学校文明进程的积淀。英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共识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改革的深入,建设英语文化是学校在新世纪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一所学校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目前的情况却令人有些失望,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的原因微妙而又复杂。其一是学校忽视了英语文化建设的巨大而又潜在作用;其二是学校曲解了英语文化或隐含或提示的深邃意义;其三是学校容忍了英语文化建设中的趋同学步事实。

英语文化作为一种期望,一种无声的要求,或者说是一种境界,原则上应该成为学校工作上的方向与指导。如何才能建设高品位的英语文化,最终体现学校最具特色、最明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学校精神,笔者作为课程改革的管理者和参予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要充分发挥校长在英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可以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对自己的学校做出全局性的、长远的考虑,并将这种考虑以学校发展目标的形式描绘出来,然后利用自己和领导班子的榜样作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力推动学校目标的实现。

全文阅读

道路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论文

近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进步。道路运输行业也面临着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新举措,是道路运输事业今后能否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就以上这些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适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舆论氛围,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不断强化的社会环境和充分施展才能的大舞台。

精神文明建设涵盖面广,包括文化建设、政治思想、道德建设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贯彻“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务求实效”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常抓常新,突出创建特色,丰富创建内涵。

按照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及《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精神,省运管局制定了《__道路运输系统“十二五”精神文明创建规划》,为了将部、厅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传递至全行业,实现上下联动的机制,省运管局连续几年举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训班,要求各地市运管部门、局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和文明办主任参加,邀请省文明办、省厅文明办的领导讲解相关内容。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行业惯例工作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客观需要,在强化行业管理过程中,卓有成效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规范行业外在形象。近年,省运管局逐步推行行业形象统一战略,提出统一规范服装,统一执法车辆标识,统一执法公示栏,统一挂牌执勤,统一执法行为规范的“五统一”。在此基础上,注重用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来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重点推进了基层单位文化场所建设。各地运管部门积极加强阅览室、陈列室、活动室、健身房等文化场所建设,逐步改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有条件的单位还建立了荣誉陈列馆、展示馆等,充分展示道路运输行业建设与发展的成就。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规范行业外在形象,寓行业价值观和行业理念于外在形象之中,达到了美化工作生活环境,建立行业标识体系,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目的。

二是提高运管人员综合素质。组织运管战线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编写《运管人员职业道德》、《道路旅客运输司乘人员职业道德》、《道路汽车客运站站务人员职业道德》等相关培训教材,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组织有关业务专家到企业、运管机构开展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巡讲;每年举办运政执法、客运管理、货运管理、安全管理等岗位培训班,切实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加强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建设,召开全省范围内的企业座谈会、运管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推进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形成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全文阅读

德育视角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语文教育

摘 要: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语文教育的支柱;语文教育能够促进整个校园精神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整合语文教育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德育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关键词: 校园精神文化 语文教育 德育

“校园精神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信守的精神品格、理想价值、道德风气等意识形态”[1]。校园精神文化渗透在师生的思想意识中,不着痕迹地支配师生的行为习惯。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校园精神文化背景中,是特定校园精神文化实践的产物。既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语文教育都立足于校园这个大背景中,都在德育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它们又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语文教育的支柱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造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支柱。那么,从德育的角度看,校园精神文化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有哪些呢?

(一)影响语文教育的德育目标

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每一所学校文化精神往往体现为教学主体的价值意向,引领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从而决定语文教学的活动与行为。

(二)影响德育教学环境

全文阅读

英语教学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文化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完善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因此,建设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美誉度的关键所在。然而大学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整个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更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这其中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因有三:

(一)、在中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覆盖面最广、课时安排最多,师资力量最庞大。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这一特点,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能很容易借助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只要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教书与育人的结合,中国更多的大学生就会真正受益于大学英语教学,他们在大学英语课上不但可以培养语言技能、学习语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文化意识、提高人文修养。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不能仅靠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更要依靠像大学英语这些具有很强人文属性的大学课堂来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大学英语课上,通过西方文化的学习,学生更加了解了华盛顿、维多利亚女王、列夫•托尔斯泰、霍金、比尔•盖茨等西方名人;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生更加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西方文化的真正魅力所在。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

(二)、大学英语本身是一门人文属性很强社会学科。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学英语看似一门语言技能型的社会科学,但实际上它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因为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内核。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和智慧,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善于挖掘人文内涵,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此外,在中国由于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文科出身,此外他们接受的英语专业教育也是以开设文科性的课程为主,因此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师资大多是文科出身,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这样一来,如果能实现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正确引导,这不但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更好的施展才华而且有利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大学英语课上,英语教师既要抓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抓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因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就是要用共同的团体意识、价值理念、理想追求等鼓舞、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

“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等院校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服务于这一目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达成的共识就是:“语言教学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参与国际交流,即所谓的‘全球性思维’。”毋庸置疑,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而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又离不开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校园英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英语文化营造的好,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全球化、抱负更加远大。因此,只有量大面广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参与才有可能建设起具有良好英语文化氛围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国际化的环境才有可能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

全文阅读

校园文化是成就学校教育品牌的基石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校园文化的定位。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教育场”,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有人认为,“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校长应善于在教育实践中把校园文化逐步积淀下来,成为一种教育影响力,一种孕育着巨大潜力的教育资源”。在我看来,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成就一所学校教育品牌的基石。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品牌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陶冶人,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激励人,以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鞭策人。经过一年多的用心经营和精心打造,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发展氛围,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办学品位的自我提升。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学校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

塑造高尚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赋予学校生命的活力,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我校坚持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手抓,在不断完善校园自然环境的同时,努力挖掘校园的人文元素,促进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整合与和谐发展,打造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营造“草木劝学,墙壁说话”的育人效果,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1.明确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文化

我校按照“明确管理目标、加强工作责任、注重过程督导、保障工作实效”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积极引导全体教师认真落实“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两个常规方面主要做法有:明确目标,盯紧过程,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从而细化工作环节,强化过程监督,使常规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加扎实到位。

2.营造氛围浓郁的标语文化

校园标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而又相对稳定的教育因素和文化现象。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提升师生的人格魅力和生命价值。我校重视标语文化的育人功能,把营造标语文化氛围与建设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文化有机融合,各教室、办公室、楼梯口、栏杆上以及在校园的每一处醒目位置,都标示了读书名言警句、安全提示、文明提醒,让师生时刻与名人对话,感受校园书香。学校还重视警示标语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集体智慧,征集了各种警示标语,与文化标语相得益彰。如,各班给领养的小树建立温馨提示:“爱心孕育生命”“绿是生命、绿是希望”“我们一起长大”“喜欢我、爱护我”的环保口号;给校园的花盆建立监督卫士,竖起“美,从这里流淌”“我的美牵系在你的手上”等文明警示语;结合我校情况及特色提出了“运动着,你真美;学习着,你真棒;实践着,你真行”,营造“健康、学习、活动”的浓厚氛围。

全文阅读

论场所精神下的室内设计

摘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独到的审美观念,是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产生场所精神的理论依据。室内环境的意境美是场所精神诸要素的延伸与拓展,由于“意境”与空间、环境、氛围等元素紧密相关,而这些元素也是我们设计师非常关心的内容,所以研究意境理论、探讨其在室内环境场所精神中的意义也成为许多设计师和建筑学者关注的热点。因此,若想在室内设计中使室内环境的场所精神得以复归,设计师需深切把握场所中人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场所精神 室内设计 体现要素 体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67―02

一 关于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是诺伯舒兹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场所这个环境术语,意味着由自然和人造环境组成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以一定的方式聚集了人们生活世界所需要的事物,这些事物的相互构成方式又反过来决定了场所的特征,场所不同于纯物质的形体,更重要的是其蕴涵着精神上的意义。场所精神类似于我们生命的灵魂,它使灵与肉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符合生命秩序与物质世界秩序的有机的关系。对于人来说,场所精神使其获得认同感与存在感,这种认同感与存在感是深深地根植于复杂而神秘的人性的,因而场所精神直接与深层的人类心理结构、意识形态、人格结构相关联。

室内环境作为人们接触频率最高,所处时间最长的人造环境,在当今这个被物化的社会里,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异化了,丧失了其原本所具有的场所精神,丧失了其与人的生命的内在联系,失却了它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和历史积淀,即除了科技理性所带来的物质丰收与技术张扬的光彩外壳外,已淡化了对于生活的含义,对于人本身以及对于生命的理解。

现代室内空间的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特定的气氛和意境,却早已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在室内空间意境的创造中,从空间环境到艺术作品的装饰两个视觉设计阶段或方面,运用空间形态、比例、环境色彩、光线、肌理以及室内陈设等室内环境的诸种元素综合形成一种无声的语言环境,表达出特有的意境和情调,并从中折射出与自然环境中所不具有的人文意趣,这种“人文意趣”就是我们所要创造的室内空间的意境,它能使人产生联想,思索内涵,并体现出其中的艺术魅力。

二 室内场所精神体现的要素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