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医生述职报告

基层医生述职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秘书写材料快速构思四种方法

文字秘书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已经确定了主旨、选定了材料后,就要考虑按照怎样一种思路、层次来组织材料、排布结构,即如何快速成文的问题,这就是构思。构思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一般说来,只有经过比较成熟的构思,才能较快地完成写作任务。快速构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时空顺序式

时空顺序式构思法是指按事物(事件)发展的时空顺序进行构思的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

(1)时序式构思

即按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来构思,也就是以时间的推移顺序来构思。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捋出事件的主线,然后围绕这条主线,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运用此种方法,构思快,费时少,文章层次清楚自然。时序式构思主要适用于记叙文撰写前的构思。

(2)空序式构思

即按事件发展的空间顺序来构思,也就是随着事件在空间(地点)不断发生转换的角度来构思。此种方法适用于对记叙文、发言综述、材料综述、会议简报等文体撰写的构思和写作。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把握好观察点和立足点的转换,只要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也就能较快地把握问题的主旨和拟稿主线,从而快速地完成构思和写作。

2条块分述式

全文阅读

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及其干预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以某市医疗卫生单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这对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一定的有益作用。

【关键词】 基层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药品是用来预防、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1]。但药品也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面——药品不良反应。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

为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但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尤其是新药在上市前不可能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大量事实说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十分重要,因为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观察与汇总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参数、基数规模的档案,对于有关机构综合分析这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2]。

2 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调查研究

2.1 调查方法 高校药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查阅当地相关 文献 资料,到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并以该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2 调查结果 某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一个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有市人民 医院 及其市级专科医院共6家。此外,乡镇及街道定点医疗卫生机构12所。

全文阅读

议药品不良反应监督报告

摘要本文以某市医疗卫生单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这对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一定的有益作用。

关键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药品是用来预防、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但药品也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面——药品不良反应。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

为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但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尤其是新药在上市前不可能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大量事实说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十分重要,因为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观察与汇总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参数、基数规模的档案,对于有关机构综合分析这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2、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调查研究

2.1调查方法高校药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查阅当地相关资料,到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并以该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2调查结果某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一个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有市人民及其市级专科医院共6家。此外,乡镇及街道定点医疗卫生机构12所。

全文阅读

基层药品不良反应调研论文

【摘要】本文以某市医疗卫生单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这对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一定的有益作用。

【关键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药品是用来预防、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但药品也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面——药品不良反应。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

为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但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尤其是新药在上市前不可能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大量事实说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十分重要,因为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观察与汇总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参数、基数规模的档案,对于有关机构综合分析这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二、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调查研究

2.1调查方法高校药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查阅当地相关文献资料,到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并以该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2调查结果某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一个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有市人民医院及其市级专科医院共6家。此外,乡镇及街道定点医疗卫生机构12所。

全文阅读

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是患者安全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践中,该制度的运行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拟对我国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办法。

关键词:主动报告 医疗不良事件 对策

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在参考美国JCAHO(美国医疗行业协会)制定的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版的患者安全目标,随后即在全国卫生系统中全面推广。作为八条患者安全目标中的重要一条,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工作在全国各大医院开始推广,各医院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一方面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但是,在该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医院、科室、临床医师层面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拟对我国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办法。

一、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的基本概况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1]。

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通过及时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风险,定期分析原因,交流对应措施等活动,提供了分享病人安全信息的机会,尤其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的[2]。

在我国的大多数医院,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的基本流程一般是:在临床一线医师发现了医疗不良事件之后,应立即向其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及时向科室主任进行汇报,科室主任应于当天向医务处报告,如为重大医疗不良事件则医务处应于24小时内向分管院长报告。不良事件报告途径一般有:一是当面的口头报告;二是直接电话报告;三是书面文字报告;四是网络直报(通过医院内网的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平台等进行报告)。

二、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市政办医疗机构监管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局相关科室:

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健全对医疗机构的长效监管机制,现就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突出监管工作重点

(一)对未取得或已被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依法予以取缔。

(二)加大对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惩治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等行为。

(三)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超出诊疗科目行医、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出租科室”、“空挂科目”、“外包科室”等违规行为。

(四)对医护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注册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伪造医师资格证书骗取执业注册的违法行为。

(五)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活动整治,依法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等行为。

全文阅读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一、引言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公益组织,其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有其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这些价值无法通过规模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来反映。要全面反映公立医院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和履行的社会责任,需要搭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体系和披露机制。由于公立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所滋生的问题也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建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委托是社会资源要素分工协作的结果,其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专业分工、规模效益及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发挥资源要素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将伴随产生委托问题。委托理论是研究现代企业行为的重要视角,特别是在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企业中。我国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建立,为全体公民提供社会公共医疗服务的机构,其产权归属全体人民所有。然而,全体人民是一个虚拟的概念,难以履行出资人职责,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代为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并由政府委托医院管理层开展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这就形成了全体人民、政府和医院管理层三者的委托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全体人民作为初级委托人享有医院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同时也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政府部门作为授权代表代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任命医院管理层作为人负责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并监督人行为,促进医院管理层履行相关社会公共义务,为全体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由于国有资产产权的模糊性和公立医院的社会属性,导致公立医院的委托关系并不像市场经济中两权分离模式下的企业行为,其模式更多地体现出行政任命和行政的特征。出资人的监督职责受到政府层级形态的影响,使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呈现分散和多头管理的局面。如果政府内部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势必影响人的经营决策,制约我国公立医院发展。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竞争力每况愈下,缺乏对医院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有效评估,医院服务质量未能得到有效监督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与委托人不明确和所有者职能分散有关。这样的委托格局导致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处于无序状态,难以对公立医院管理层形成有效约束。

二、视角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披露

(一)委托人多头管理的现行模式导致监督责任不明 虽然我国公立医院由国家出资建立,但国家无法作为具体的人格代表,只能委托政府相关部门担当出资人角色。不同政府部门分管的领域不同,导致公立医院往往受到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且不同部门的职责范围不清也带来了管理职能的交叉与混乱。政府部门的行政层级划分导致国家作为公立医院的出资人监管职责分散到各个政府部门,形成了多头委托监督管理的局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监管的模式。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委托人无法全面了解医院的经营收益情况,对人是否有效履行了社会公共义务缺乏有效地监督。

(二)片面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利于公立医院社会公共职能的实现 受利润动机的支配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公立医院管理层从发展壮大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更多考虑个人及员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对公立医院社会公共职能的关注,导致其服务质量备受诟病。这与政府对其的考核激励机制有重要关系。长期以来,主管部门往往通过经济效益等财务指标来考核医院管理层,通过医院能否实现跨越式增长来衡量管理层的决策水平,这种片面的考核监督机制激励了公立医院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医院应当履行的公益性社会责任。缺乏对公立医院社会公共职能履行情况的监督是导致公立医院偏离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

(三)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未得到有效监督 政府作为委托人在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上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指标,更应当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作为重要关注点。实际生活中,政府在监督管理制度中所提及的社会责任目标往往是纲领性制度,缺乏具体有效的测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公立医院是否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以及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等都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定量指标,从而形成判断结论。政府监管部门往往缺少这一关键步骤,导致医院缺少履行社会公共责任的动力。

要想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激励考核机制,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建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缓解公立医院中的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公立医院承担社会功能、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提高医院信息的透明度,减少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委托人更有效地监督和考核医院管理层履行责任的情况,促进人站在更全面的角度思考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实现医院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公立医院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矛盾,还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竞争力。相比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的竞争优势体现在技术水平和品牌优势上,医院向外披露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更好地展示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品牌价值,培养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问题构建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

全文阅读

大部制改革思路解读

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大部制改革下一步将有何新动向?

在十报告中,有一句总括性表述:“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据此前曾参与十报告建议性课题研究的专家透露,其中有关“改革布局”的诸多阐述,实际上已经暗含对未来大部制改革的思路。

大部制新端倪

今年初,国家行政学院即开始着手一项内部的重点课题研究,核心内容是就十报告中的“改革布局”提出建议参考。

作为隶属国务院的一个智囊机构,国家行政学院一直将解决“行政职能的碎片化”作为研究领域。其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相关课题,自2008年国务院机构调整以来,备受各界舆论关注。

参与上述十报告改革建议研究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红秀,是研究行政改革问题的专家。他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们年初提出的某些建议,与十报告中提及的许多改革论述相仿。“当然,报告的表述权威且更加规范”。

时红秀发现,如果对报告中的某些表述作进一步引申,则可能瞥见大部制改革下一步的某些端倪。

全文阅读

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的现状及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区属两家医院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200张传染病报告卡片及2000份门诊日志进行检查核对。结果 两家医院三年的传染病报告卡合格率为92.5%,门诊日志合格率为79% ,合格率偏低。结论 ①加大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②加强基层医疗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③规范门诊日志与住院登记簿的填写方法;④有效利用网络质保的优势,降低漏报率。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报告质量;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816.9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54-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工作,自2004年4月1日起,我国传染病病情报告实现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在疫情直报工作的不同环节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报告中仍存在漏报与迟报[1],病情报告管理存在的监督不到位情况,医疗机构在疫情报告环节的不合理现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染病的报告质量[2]。为了加强本地区的传染病报告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日常的传染病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作了分析调查,并提出了今后传染病监督管理的重点及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了区属两家医院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传染病报告卡片200张,门诊日志2000份。

1.2 方法 监督人员与医院的专职疫情报告员一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诊断标准,对200张传染病报告卡逐一进行检查核对,完全符合要求的185张,门诊日志项目登记齐全、符合要求的1580份。

2 结果

全文阅读

2004―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流行状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出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发病率10.50/10万;发病集中在0~9岁年龄组和35~44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1:0.66。结论: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诊疗过程中的不安全注射行为等医源性传播有关,反映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过程的不规范行为广泛存在,对基层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安全监督特别是不安全注射行为的监管刻不容缓。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分析; 涡阳县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途径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丙肝感染率约为3%,约1.7亿人感染丙肝病毒,每年新发丙肝病例约为3.5万例[1]。丙肝在我县历年均有病例报告。近年来,病例报告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解全县丙肝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丙肝流行,现将2004-2013年涡阳县丙肝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丙肝病例数据来源于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监测系统报告的本地丙肝病例。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检测系统人口基本情况统计报表,用中位数代替人口总数,为147.5349万。

1.2 方法 统计分析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做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4-2013年,全县累计网络报告丙肝421例,年均发病率为2.84/10万,略低于全国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2]。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10.50/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的比率由2004年0.10%上升到2011年的5.28%,见表1。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