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礼仪感悟

家庭礼仪感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明礼崇德 文博气华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中国文化说到底就一个字―礼。“礼”是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准则。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春华小学围绕“做知书达礼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以“礼”为抓手,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的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让学生在践行的过程中不断体悟,改变气质,涵养德性,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教校园文化。

春华之根―五大主题

“以文立身,以礼约人”,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有效的教化模式。礼可导德,礼教的最终目的是沉淀内在的道德素养。在礼教的过程中,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炼出孝、礼、勤、诚、耻五大主题。目的是让学校的孩子懂礼仪、知孝道、守诚信、比勤奋、知廉耻,构建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在此基础上,学校设计了“春华阳光少年成长计划”,构建“阳光宝贝―阳光天使―阳光少年”的低中高系列评价机制。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五小标兵”的评选活动,其标准为在家做孝顺父母、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小标兵”,在学校做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护公物、遵守秩序的“小卫士”,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勤奋自立的“小主人”。把教育具体化为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独处时的行为要求,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养成良好的美德和行为习惯。

春华之仪―六礼仪式

“夫礼,始於冠,本於婚,重於丧祭,和於乡射,此礼之大体也。”《礼记》中的这句话,点出“礼”的时间感。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都需要相应的“礼仪”,通过某种仪式来感悟人生,接受人文熏陶,涵养德性。这是中国文化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因此,学校将传统礼仪时代化,确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六礼”仪式。

学校按年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实施“六礼”(开笔礼、入队礼、岗位礼、十岁礼、义工礼、成童礼)仪式。每一种礼也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有固定的仪式和程序。其意义在于用“礼”修正学生的言行。这些礼分别是:

“开笔礼”。“开笔礼”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启蒙学习仪式。这种庄重的仪式让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感受到入学是一件大事。激励学生们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学习。

全文阅读

学校德育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一、真诚面对文明礼仪教育遭遇的尴尬

结合学校所在镇实情分析,学生上述种种不文明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教育的弱化或无力。大多数新市民家庭中,家长疲于工作,无暇去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而本地学生家庭,普遍把学生交给爷爷奶奶看管,“隔代亲”及老年人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容易使学生养成任性自我、随性自私的性格。二是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园外,经常会看到一些成年人的不文明行为:有些家长送学生上学时无视近在一步之外的垃圾桶,将早餐包装袋随手丢弃;随意闯红灯;乱扔烟头果壳;随地吐痰,甚至有人在花坛小便……一方面学校天天教育学生要做文明人,另一方面学生眼中日日能见校园外的不文明现象。这不仅使学生陷入一种认知的困惑,也使学校德育陷入一种教育无力的尴尬。然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不能因为田里长了杂草就荒废了种植的庄稼,只有虔诚地面对这块“德育田地”,精心培育、管理,才能使庄稼茁壮生长,使杂草无容身之地。

二、找准文明礼仪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学生对做个文明人认知的尴尬,即是内心的困惑,什么行为才是文明的行为?相信学生在见到不文明行为时,幼小的心灵会有困惑,会有此一问。困惑起,若不明辨则困惑深,则是非不明或误“非”为“是”;若及时助之明辨“是”与“非”,则解开纠结,心清意正,明辨事理,知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这恰恰可以作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突破口——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知晓文明礼仪是什么,哪些行为是我们不能做的。而“八礼四仪”教育,有目标、有内容、有达成度和评价体系,对德育工作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教育有血有肉,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完善机制,为文明礼仪教育保驾护航

1.制订实施计划。

以“八礼四仪”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先期落实走好路、吃好饭、说好话,扎实推进“五小行动”系列活动,明确文明礼仪,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2.开发校本教材。

全文阅读

生命教育春风劲,学校盛开德育花

摘 要:在新形势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烦恼,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予以引导,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

我校的德育工作突出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建设,积极探索了在新形势下我校德育的方法、途径,整合少先队、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功能,在教育过程中保障学生的自由,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一、生命教育融入课程中,使德育体现有序性和整合性

1.生命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无论是工具的、人文的,还是自然的都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内容可以挖掘。在各学科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都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尽量挖掘学科资源,并且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实施。

(1)低年级采用情趣式活动模式,其活动流程是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参与游戏生活再现,感悟明理同伴交流,升华情感。

(2)中年级采用体验式的活动模式,其流程为构建情境,激感营造氛围,亲身体验理论指导,领悟感知互动交流,学以致用。

全文阅读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策略研究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学生礼仪习惯的培养。

如今学校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过程中,学生文明礼仪培养已经成为了重要学校重要教育内容。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在一些前期的礼仪习惯培养中,虽然在学科中已加强了礼仪教育的渗透,但是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因而我立足学生本位开展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策略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校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对养成学生文明习惯、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以此辐射家庭,带动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需要学校礼仪习惯的培养。

学生家长文化学历低下,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学校地处城郊结合地,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粗言秽语,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还有些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家庭教育的严重失衡对学校培养文明礼仪习惯有强烈需求。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文明礼仪的策略

(一)开发学生文明礼仪读本

首先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编写了《礼仪校本课程读本》,低、中、高年级各一册,每册都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为:知识篇、经典篇、感悟篇、体验篇,知识篇内容按低中高的序列分别为:校园生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社会生活礼仪,让孩子在学习校园礼仪的基础上,延伸至学习家庭礼仪,集会礼仪,场所礼仪等,使之形成一定的礼仪素养;经典篇中引入了论语中的小故事,比如:《敬孝之礼》《处事之礼》《励志之礼》《君子之礼》等,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理。感悟篇中,通过生活中中外小故事,让孩子去领悟故事中多蕴含的礼仪素养。在体验篇中引入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元素,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活动设计入手,例如重阳节,让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了感恩系列活动,他们有的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唱歌,讲故事,幷送上自己设计的节日卡,表示慰问;有的给自己的爷爷奶奶送去温情的祝福;有的给周围的邻居奶奶做好事,义务打扫卫生......把所学的礼仪融进生活中,礼仪素养真正地内化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化为了这充满情意的行动中。整个读本知识连贯,融会贯通,系统介绍礼仪知识,具有丰富性、可读性、可视性和故事性。使学生在快乐中,从小树立文明意识,成为有德性、会学习,会合作,身心健康的小公民。

全文阅读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论文

一、运用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理解

1.巧用儿歌渗透礼仪

例如,儿歌《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激发孩子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做的关心长辈的事情。

2.利用歌曲宣扬礼仪

大班上学期所学的《礼貌歌》是让幼儿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3.运用故事感悟礼仪

中班下学期学的《萤火虫找朋友》说的是交朋友要看清他的长处,不要只看短处,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二、运用趣味益智游戏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

全文阅读

“礼”是香道的魂

仲夏的海口,热浪滚滚,大同南路上的中香学堂,静雅和美。学堂上,一场香道比赛正在进行,10个学员穿着统一的汉服,两两一组,端坐于香案前,专注地完成着“平炉取香”的仪式过程,填香灰、烧炭、压灰、放云母片……经过几轮评比之后,最后来自江苏的卞女士获得了“平炉圣手”的荣誉。

这场精彩的比赛其实是中香学堂的一次香道课程,一期初级香道研习课程为期虽只有短短6天,但培训内容却安排得丰富而全面,不仅包含焚香方法与技巧,香道礼仪与表演技艺,佩香、熏香、药香的和香方法等操作性课程,也有香料与香品品鉴,香道文化修养以及香事会所经营等知识性内容。

与“志野流”切磋500年家学

潜心香道十余载的许庭赫是这间学堂的创始人和授课老师。2012年5月,在中国莞香集散地――东莞市寮步镇上演的一场中日香道文化交流会上,许庭赫作为“中华香事”传承人与日本“志野流”21代家元(日语中意为掌门人或继承人)峰谷宗同场PK。

在古琴大师邵天泽的弦乐配合下,一袭汉式布衫的许庭赫在台上表演了中国香事文化中的祈福仪式。一招一式,缓缓有序,禅香飘渺、琴音悠扬,到场的嘉宾无不痴醉、心悦。许庭赫的表演庄重、神圣又隽逸,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与韵味,令日本友人对中国香文化刮目相看,此次交流被香界盛赞为中华香事文化近百年来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许庭赫的香道表演,是有魂的,这个魂就是中华传统礼仪。”著名香文化专家石德义如此评价道。他说:“中国的香事文化因为历史原因而中断了一百多年,很多传统礼仪、道规都泯没于烟尘中了。如今,要恢复中华香事文化,就得找回中华香事的根与本。”

溯源中国香文化,可以发现,古人用香最早就源起于祭礼,“它邀天集灵,祀先供圣,是敬天畏人的体现,又是一种礼的表述。”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香正是传统礼乐文化的一种表征。无论是汉代之前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玄学盛行则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还是唐宋的宫廷礼制用香与文人闲逸品香并举……中国人的用香始终都是讲求礼仪与道规的。

将传统香文化中的礼仪与道规挖掘出来,用香道表演的形式传播与传承,这是许庭赫钻研香学的方向与目的。“很多人认为香道是日本人的,但日本现在流行的香道形式,其实是借鉴了唐宋时期隔火熏香的方式方法。”许庭赫认为,中式香道与日式香道的最大不同还是在于文化内涵上的区别,中式香道整个过程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委婉、含蓄,是一个天人合一的过程。

全文阅读

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践浅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21-02

文明礼仪教育历来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了学校德育工作和文明礼仪教育新内涵和新要求,也给学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活力。

一、真诚面对文明礼仪教育遭遇的尴尬

剖析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现状,无论是学校德育工作者还是班主任老师,都有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较好成果,但是校园内仍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学生践踏草坪,摘花折枝;在食堂用餐时边吃饭边说话;吃完课间餐随手乱扔牛奶袋或点心包装袋;用脚踢着垃圾玩;放学后买零食,乱扔瓜皮果壳……

结合学校所在镇实情分析,学生上述种种不文明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教育的弱化或无力。大多数新市民家庭中,家长疲于工作,无暇去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而本地学生家庭,普遍把学生交给爷爷奶奶看管,“隔代亲”及老年人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容易使学生养成任性自我、随性自私的性格。二是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园外,经常会看到一些成年人的不文明行为:有些家长送学生上学时无视近在一步之外的垃圾桶,将早餐包装袋随手丢弃;随意闯红灯;乱扔烟头果壳;随地吐痰,甚至有人在花坛小便……

一方面学校天天教育学生要做文明人,另一方面学生眼中日日能见校园外的不文明现象。这不仅使学生陷入一种认知的困惑,也使学校德育陷入一种教育无力的尴尬。

然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不能因为田里长了杂草就荒废了种植的庄稼,只有虔诚地面对这块“德育田地”,精心培育、管理,才能使庄稼茁壮生长,使杂草无容身之地。

全文阅读

浅析礼仪教育与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摘要:礼仪教育可以塑造高职生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完善自身形象、提升职业素质,促进高职生成人成才。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的礼仪教育需遵循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礼仪知识与礼仪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实习实训中加强职业礼仪教育、建设礼仪教育的综合评价系统是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职生;职业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24-03

高职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还应渗透诸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即从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回归全面发展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是指高职生通过校企文化的熏陶与技能教育以及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1]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思想觉悟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2]礼仪教育通过良好个人形象的塑造,得体的言谈举止的养成,各种社交礼仪的了解,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形成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礼仪教育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可以塑造高职生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完善自身形象、提升职业素质。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自古就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礼仪教育的核心是以修身为基础的,它能够帮助学生约束自我,尊重他人,自觉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完成职业岗位职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人文素质、道德法规素质、审美情感素质、就业创业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团体协作素质、争优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内涵丰富。高职生要经过全面深刻地领会其内涵实质、形成职业素质需经过感悟的过程。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特别是职业礼仪教育,让高职生在礼仪文化生活中获得感悟,使他们熟悉行业规范,明确本专业的职业道德,懂得礼让、谦恭,尊重他人、和谐共处,就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更好地实现人生角色的转换,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逐步具备在社会和企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一、立足于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的礼仪教育原则

(一)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

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具体的礼仪规范,而是在于礼仪背后所表达的伦理道德精神,在于礼仪背后所蕴涵的平等、谦逊、理性、尊重、真挚等道德精神。因此,实施礼仪文化教育可以把伦理道德要求落实到礼仪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将礼仪教育与一定的道德规范相结合,充分运用礼仪教育的伦理道德功能,从仪容仪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上规范学生。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礼仪常识的同时,从日常细节入手,按照“礼”的精神做符合伦理道德的事,使礼仪成为他们乐意接受的习惯、自觉遵循的规范和努力追求的修养。

全文阅读

“礼仪育人”德育特色的实践探索

[摘要]我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世代相袭的交际礼仪传统文化形成了我国人民的习俗观念,也规范着中国人的举止言行。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学校教育更应该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把懂礼貌、有礼仪、讲文明作为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追求。为此,青岛德县路小学确立“礼仪育人”的德育特色,开发礼仪校本课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确立礼仪校本课程的结构框架,建立礼仪校本课程管理体系,实施礼仪校本课程教材建设,形成了礼仪课堂融入生活、礼仪行为践行生活、礼仪环境美化生活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德育;礼仪课程;青岛德县路小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6-0080-03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的习俗观念,也规范着中国人的举止言行。然而,当代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个性、能力很强,但却在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以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许多方面有所缺失。多年来,学校德育内容更多的是说教,而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的行为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又是小学德育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更应该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把懂礼貌、有礼仪、讲文明作为当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追求。据此,青岛德县路小学以“培养与世界同步的现代中国人”为办学宗旨,开发礼仪校本课程,从礼仪行为养成出发实施礼仪教育,形成“礼仪育人”的德育特色。

一、礼仪课程,源于生活

在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青岛德县路小学将礼仪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实施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立足学生成长特点,以小学生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和成长中的礼仪需要为基础,以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和形成优质的礼仪生活环境为宗旨,整合社会约定俗成的中华传统礼仪准则和当代儿童成长中的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礼仪素质”的专项生活培养。它开启了礼仪专题生活教育,并与其他课程中的礼仪教育资源相融合,积淀了学校礼仪管理及礼仪活动的人文基础。

全文阅读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人类文明离不开礼仪,礼仪不只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象,更是一个人德行修养、学识气度、内在心灵美与丑的展现。而当下:由于众多家庭对孩子的“众星捧月”,由于开放性转型期社会发展阶段,诸多不文明因素的无孔不入,由于过分的物质追求和名利引导偏向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尊重与和谐,多了偏执与狂妄,耳濡目染,影响到了孩子们。尤其是有一半时间在家的小学生,就更显出文明礼仪教养的严重缺失:一些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语言粗俗,举止不雅,校外和校内不一样,家里和学校判若两个人。因此,对小学生加强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刻不容缓。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文明礼仪具体可分为三大块内容,即学校礼仪(包括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同学间礼仪、集会礼仪、校内公共场所礼仪等)、家庭礼仪(包括尊长谦让礼仪、会客礼仪、在家行为举止礼仪等)、社会礼仪(包括“三让”,即对老弱病残者行走让路、乘车让座、即购物让先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礼仪等)。

二、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途径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与否,均表现于人与人的交往中,对小学生来讲,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在与老师、同学、家人、亲戚朋友以及社会的交往活动中,来引导强化训练他们规范的文明礼仪习惯。(1)在校,结合少先队主题队会、班会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来进行;(2)在家,增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培训家长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定期调查学生在家的表现来稳固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3)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树立文明礼仪学生标兵,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感悟文明礼仪在社会往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内化文明礼仪行为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方法

1、从细从实,点滴抓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量的积累才能引发质的飞跃。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将日常诸如随手捡拾垃圾、上下楼梯轻声漫步靠右行、见到老师行队礼问好、帮助有各种困难的学生、上学衣帽整齐、敬佩红领巾、站路队快齐静等行为细化为《礼仪常规》,要求学生记诵并时时作为检查自己文明礼仪行为的准则,来督促、强化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自我调节行为能力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规范而稳定的行为方式,来升华内在的行为倾向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2、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身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矫正不良习惯,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规范的礼仪标准贯穿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始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校要将教师的文明礼仪修养纳入岗位考核管理,结合所带学生的礼仪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评定,是否争创“文明班级”应是恒定的重要尺度。教师应自觉提高“国学”修养,将其精粹作为修师德、铸师魂的文化底蕴,以做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为己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懂礼仪、知廉耻、具备优良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