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庭教育音乐教育论文

一、音乐考级的现状

在音乐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儿童音乐考级被看为儿童学习音乐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得到许多家长的重视,但有些人盲目的追随考级,这对音乐学习者带来很多不利之处,阻碍儿童的音乐学习,引人思索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当前我国音乐考级的发展来看,考级对于提升少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起到了帮助,这方面的好处是可以看到的。但是由于音乐考级的飞速发展,导致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一个较高的音乐等级证书,为了考级而考级,未免也给儿童增加了很多的压力。而且在具体音乐考级的过程中,由于我国音乐考级在实际组织、实施及管理过程中确实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也难免会给家庭音乐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

来看当前我国的家庭音乐教育。应该说家庭音乐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让儿童去进行一些音乐艺术方面的熏陶。应该说,在当前的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方面是十分舍得进行投资的。这也是当前家庭音乐教育能够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在看到我国家庭音乐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由于家长过度重视对音乐考级的要求,而忽视了家庭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也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家庭音乐教育理念的错误倾向首先是从家长的教育理念方面来看。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很容易导致儿童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家长错误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功利心方面。家长不管孩子自身的素质,或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音乐,看到别人孩子在学,自己就不管不问的硬强加给学生一项任务。

(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不少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往往采用的是强制的方式强制儿童去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这种以强制为主的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往往很容易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音乐知识学习产生厌恶。所以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是影响家庭音乐教育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次有些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盲目的采用诱导式的方式进行家庭音乐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给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盲目的采用诱导式音乐教育,让幼儿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从而让家庭音乐教育失去了其本质的目的。

三、正确看待家庭音乐教育

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明确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从而让儿童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到快乐学习的乐趣。而当前不少家长曲解了家庭音乐教育的目标,而将家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定位在音乐考级上。因此这种观念上的错误导致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不利于家庭音乐教育活动的和谐、顺畅发展。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让儿童在家庭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吸纳音乐知识,实现自身良好音乐素质的培养。

全文阅读

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特征探索

作者:杨国杰单位:太原大学教育学院

什么是“素质”无可量化,难以指陈,它是时代、阶级、文化和家庭教育等在一个人、一代人身上的总和。要说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素质教育。那样细致入微的素质教育,再好的大学也教不了,比不了,代替不了。它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基础。再从教育内容来看,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绝对负责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处处体现了爱的教育,孩子就是从这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爱,培养了仁慈之心。它的反馈就是感恩之心和孝道。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百善的源头,可以叫做“元道德”,它是一个人道德形成的源头。爱的扩展和孝道的扩展,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和爱自然。《礼记》中说:“立爱自孝始”就是这个意思,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爱,那是很难叫他去爱他人、爱祖国的。从这里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是下一代道德人格成长、发展的源头。再从0岁-8岁儿童智能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也是这样。研究者证明:在生命前四年中,你会发展出大约50%的学习能力,在8岁前又会发展出另外的30%。英国心理学家托尼说过:“婴儿出生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3岁或4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布鲁姆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最初几年里惊人地发展迅猛,然后逐渐减轻。一般来说,5岁前会达到其发展身高的一半。男孩子在3岁前达到其发展身高的54%,3岁-12岁间又发展32%,最后的14%,在18岁前完成。男女孩在4岁前都可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定智力的50%,4岁-8岁间发展另外30%,最后20%,在8岁-17岁完成。从这些资料看,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特别是生命最初的6年是处在家庭教育当中,我们是培育他茁壮的成长,还是去磨灭了天才?不能不让我们家长深思。从以上的考察,不难得出家庭教育既有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又有人的品德和能力形成的根源性特点。为此,作为下一代第一任教师的母亲、父亲,要重视这一关键时期的素质教育为孩子人生奠基。

要认识家教对素质教育的不可代替性,走出那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是无能为力”的误区,真正认识家教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把它抓起来。要重视爱的教育、孝道的教育、感恩的教育等源头教育。从源头上使下一代奠定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着摇篮的手。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将持续孩子的一生。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他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钱学森在很小的时候,就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从小种下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的种子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钱学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美国方面为他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多年后,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家族家教的功能仍可以从钱学森家族的事迹得到证明。钱家大约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仅无锡钱家便出了十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仲韩、钱临照、钱临希、钱逸泰以及江南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近代人才井喷,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基础性的伟大功勋。

身教性特征

身教性特征是指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多的以教育者的身教示范为主的教育,即在言传身教中以身教为主,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意思。不仅如此,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体现出身教性,家庭教育的教材也是父母本身的行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等成为一本大书,父母生命之书,供孩子模仿、解读。如果说,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而家庭教育则是身教育人。为什么家庭教育具有身教性?因为孩子一生下,便在父母呵护培养之下。孩子模仿力很强,有强烈的模仿心理,通过模仿父母双亲的行为在不断成长,家长的榜样就是无声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主要是打铃上课,打开教材开讲,而更多的是身教,用身体力行带出来的。教学内容则是家长的行为、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等,即双亲生命这本“生命大书”。家庭教育说到根本上,便是孩子不断受益父母、体验父母和认识父母的过程。孩子是长时间读着父母这本“生命大书”而长大的。他们透过这本书理解与感悟世界。对孩子最大、最丰富的帮助莫过于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都写好我们自身的这本生命大书,这样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个“源”。学校的教师,可以调换班任教,而在家庭中,一经形成两代关系后,就不可以选择了。不论孩子是好是坏,家长都得当他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水平不论是高是低,孩子都得是他们的“学生”。在这当中孩子成长的趋势,起主导作用的是父母的身教熏陶渐染,这无论你意识到与否,他都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家庭教育对于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这是列宁夫人克鲁帕卡娅一句名言。家庭教育首先需要匡正与完善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家长自身。与孩子相伴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理解生命、感悟生命,不断走向人性的丰富与完美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生命理想。生命理想构建的核心指标主要应为:价值、灵魂、意识、尊严、丰富、诗意、宽广、美……父母有无生命的理想对孩子影响至深,因为这将决定着孩子在什么时候才可以探触到人类精神的天空,这将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我们日常会见到一些孩子做事漫不经心和萎靡不振,要从根本上究其原因,常常与他是否有生命理想相关。找不到活着的目标,你又要求孩子如何努力,那是徒劳的。一个孩子在一条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是与生命理想密切相关的。有了理想,并且肯于锲而不舍地去努力,这对一个人的成功何其重要。而家长于此方的“呈现”,会伴随孩子的成长,时时写入孩子的心魂中。默默“写就的”,家庭教育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其深刻与持久,远远胜过后来通过语言告诉的。前边曾提到钱学森的无锡钱家人才“井喷”的事迹。其中常见钱氏家族的杰出父子档,更足以证明这一事实。在钱家父子档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其中不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大家(钱穆),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钱玄同)和科学巨匠(钱三强)。为此众多俊才兼出一门,它的核心力量、生命理想正是如钱氏家训中的这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老舍在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的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它充分说明了身教的生命教育。老舍的母亲是一位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勤劳持家,自立自强。老舍热情、好客、待人诚挚、诚恳,这些性格是母亲的影响给予的。可见,父母是子女天然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孩子的一生。愿天下的父母都做好孩子一生的教师!

实践性特征

家庭教育特别是婴幼儿、童年的教育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它不像学校教育多半是间接经验的知识的学习那样,而是以直接经验亲自实践为主的学习。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具有实践性?因为孩子一落地,身体、感官都处于原始状态,在母亲哺乳抚育下从呀呀学语到学坐、学爬、学立和学走等生命成长学习都必须是孩子亲历,在爬行中学爬行,在语言中学语言,是实践性的学习。在童年无论是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学习,及对人生提高生命质量的学习,即生命成长的教育,也都需孩子亲历求知、实践的过程。不是模拟、旁观,而是亲临其境的实践。家庭教育学的多半是孩子学会生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命的提升直接经验,都必须亲历和实践。所以说,家庭教育塑造人,学校教育提高人。《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不力行,但学文;涨浮华,成何人。”这句话说的是假如我们不去实践,那么即使你有满腹经纶,对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多长些浮华而已。《弟子规》就是强调要做、要实践。从一言一行、一粥一饭做起,从一件衣服怎么放、一个杯子怎么执做起。家庭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寓教育与实践中”。应该围绕孩子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问题,让孩子亲历,不是模拟、旁观,而是亲临其境,自我学会生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提升生命。保证孩子的实践,保证使孩子尽可能早地获得他所需要的活动,尽可能使孩子身体自由,手自由,脚自由,能够四处爬动、攀行。让他犯自己的错,然后从错误与尝试中学习。幼儿就是借助于实践活动而学习。他借助爬行的活动学习爬行,借助走路的活动学习走路,借助说话而学习说话。如果他的经验是新的,那么活动会使他头脑里多一条途径;如果他在重复原有的经验,那么他也是加强并拓展他已有的本领,养成良好习惯,受益一生。进入大脑的途径有五条,即五个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同时也发展了各种器官和身心。

全文阅读

家庭教育素质教育论文

一、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中,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庭长辈,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婴儿开始便可以模仿别人的表情动作和行为举止,最先影响他们的就是父母,又由于亲情血缘关系,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特别强烈,加上孩子又有较强的模仿欲望,所以家长在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可能终身影响孩子,例如说话风格、动作行为、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即使孩子长大以后,家长的积极向上方面也可能成为引领孩子进步的动力。家庭环境是第一个“课堂”,是素质教育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对素质教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势必会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无论是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等,如果这些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孩子们会有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家庭生活愉快,可以增进全家人的身心健康,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以及性格习惯的形成都有积极作用。家庭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它不像学校教育一样有固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地点,其主要方式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育内容往往是家长无意的或者习惯的一个动作或者语言,这些行为、语言等等就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孩子的意识之中。在素质教育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或者不便直接传播的,例如兴趣爱好。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长重考试轻德育

1.应试教育在观念上占主导地位“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形成了陈旧的人才观,把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使分数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基础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想更高层次的发展,就必须进入更高的教育阶段,例如普通高等教育。从2014年高考情况来看,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长27万人,达到939万人。我国人口众多,即使多数院校都在不断扩招,普通高等教育还是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

2.教育观的片面性现在的家长大部分都重智力轻德育,重技巧轻能力。家长对于孩子成长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学习成绩问题,简单认为只要孩子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其他方面,例如:是否尊老爱幼、是否明礼诚信等等这些就都已经处于次要地位。学校里都有乱划课桌、污损图书、考试作弊、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有的甚至多次出现了未成年学生暴力事件。家长过分重视智力,除了在课堂的学习之外,还让孩子在课外不断练习,压力增大,片面地教育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

(二)家长素质和方法落后

1.家长本身行为素质落后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家长们的道德品行和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将自己不好的方面如拜金主义等等全部展现在孩子面前。例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管红绿灯,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而是采取翻栏杆、横穿马路的简便方式。孩子善于学习,模仿,他们没有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在无形之中将这些不好的方面也教授给了孩子,阻碍了孩子高尚的道德的形成。

全文阅读

义务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一、家庭教育投入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积极作用

义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保障,即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的来源结构一般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这三大主体对教育的投资。其中,个人对教育的支出,即家庭教育投入。家庭教育投入是指一个家庭为使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教育和接受好的教育而支出的费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即家庭对教育成本负担的份额明显增大,这对解决我国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与教育经费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家庭教育投资虽然在整个教育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小,但这些支出在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及满足不同家庭子女的差异化需求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提高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福利是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基本工资和学校发的各种福利津贴及由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获得的额外利益。[3]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影响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情绪,与其他行业人员工资收入的反差致使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许多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足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教学质量存在正相关性。目前我国实施绩效工资政策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由于政府教育投资限额,学校可灵活支配的教育事业费不足,使得教师工资相对而言仍比较低,于此需要拓宽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家庭教育投入作为教育投资的主体之一,在缓解学校经费不足方面有助于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进而有利于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2.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

教育投资的客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亦千差万别,于此其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需要家庭教育投入来满足,比如选择重点校需要缴纳较多的择校费以及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学校教育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家庭需要对子女受教育进行额外的投资。另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每一个个体的天赋秉性都是不一样的,接受教育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别,此时家庭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小孩进行额外的投资,有助于其跟上学校教学的进度,从而对义务教育质量整体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校不可能为了少数孩子某些方面的爱好进行单独教育,这样家庭通过投资可以弥补学校这方面的不足,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投入偏差对义务教育质量的消极影响

伴随着教育扩招出现的“学历热”现象,驱使家庭对子女教育过度投资,使得家庭教育投入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不同收入家庭之间教育投入的差距拉大、家庭教育投入结构失衡以及不同收入家庭之间的盲目攀比等等,使得教育不公平与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更加突出。

全文阅读

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一、我国当前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缺乏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还不被作为独立的个体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权威型家长和家长制的作风受到了推崇,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父母或是家长的想法来对儿童进行教育,以此来达到高教育的目标,这也使孩子成为家长意愿的替代品、孩子体现的是家长的自身愿望、孩子教育的结构成为了家长强制出的产品,这也是最为传统的亲子观。就现在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的和谐、民主、平等的亲子观念也逐渐形成。虽然传统的家长制家庭教育观念也逐渐的消失了,当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平等、和谐的亲子观念,但是很多幼儿家长的儿童观尚不完善,认为儿童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二)幼儿家长对有些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到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普遍运用的教育方法是灌输式、教育目标也不是子女的实际想法,教育的内容也重智轻德,对于这些来说,现代的教育观将教育非万能论作为基础,对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原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间的作用更加的重视,在对教育方法、教育任务、教育目标进行设立的过程中,也更加的突出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健康发展为本这些理念。出了幼儿在教育观形成的时期所能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之外,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观,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全面性认识不深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互为基础。儿童观必须要在对儿童的本质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遵循以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将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有效地促进为原则作为基础来形成的。儿童发展观要将儿童观作为基础,还必须要满足三个要求:第一,对儿童的发展主体性尊重并且承认;第二,对儿童的发展潜能尊重并承认;第三,对儿童的发展差异性尊重并承认。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受到一些错误儿童观的影响,儿童发展观就容易变为以家长的愿望为基础,以家长的意愿为主体。

二、对我国当前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有效的改善

全文阅读

隐性德育家庭教育论文

一、家庭教育隐性因素的作用及现状

家庭,是生命个体最先接触到的成长环境。针对单个人来讲,家庭的影响几乎可以伴其一生。家庭中的德育多数情况下是以隐性方式而存在。它并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现成模式。它的整个过程很大程度上隐匿于生活的琐碎细节当中:父母的言行、子女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以及“餐桌文化”等。个体成长过程中实际接收到铸成思想观念的讯号,多数并不是家长过多有意而为的教诲,更多的是他们自己成长时因循着自身的感觉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模仿。皮亚杰说:“暗示和模仿是最有力量的。”成长个体对家人言行的模仿,尤其是成年以前的模仿几乎构筑了他们整个道德大厦的轮廓。这种现象类似于生理学上的遗传,可以看作是人类“德性遗传”的具体化。家庭生活对儿童方方面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因为血缘关系的特殊性,这种影响渗透到个体内心,由内而外发挥作用。所以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可以说带有先天的“遗传性”。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家庭德育教育不容乐观。社会的变革让人们在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思想转变不经意的会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得最为真实和深刻。社会风气往往是家庭教育的指向,当下道德失范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家庭教育也因此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甚至有悖常理的现象。有学者就指出现在家庭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家长重言教轻身教、忽视子女需求、忽视子女潜能开发、家庭教育环境封闭等。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家庭教育已经沿着“实利主义”的方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家庭教育是比学校教育更带有实利主义性质的教育,它带有相当程度的强制性。”“自然,父母很关心自己的小孩,但这种关心往往是对儿童未来命运的关心,而不是儿童当下的感受,家长更加关心儿童的前途,比如成年后的工作类别和工作收入。”“家长作为成年人所感受的生活压力越大,他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命运就越关心,就越强制自己的孩子更快更充分的满足当前社会对一个成人的要求,而不得不牺牲孩子当下的幸福。”所以针对目前这种状况,有必要对家庭中具有品德隐性影响的主要因素做一番讨论和研究,使得家庭隐性德育理论体系更为系统和完备。

二、家庭教育中隐性德育的重要因素

(一)物质环境

个体所处的物质环境对其自身发展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物质环境除了能给个体提供足够的生理需求供给,在其精神成长尤其是品德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亦是举足轻重。家庭物质环境与家庭经济结构息息相关,也可以说不同的家庭经济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物质环境。家庭经济结构是指家庭经济来源、家庭向社会获取消费品的方式,经济支配方式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经济生活方式等。很显然家庭经济的优越能为个体的良好成长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经济状况好的家庭,成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这对一个在各方面都需要“营养”的成长个体而言是良好的外在环境。所以家庭经济条件的状况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可视的“衣、食、住、行”上,而且对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在精神生活上也完全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而且父母的理解和关爱与经济收入几乎是呈正相关的趋势。陈鹤琴先生认为,家庭教育应向儿童提供一个游戏、艺术、阅读的环境。因为整洁雅致的环境与脏乱无序的环境相比,总能让身处其中的人更加快乐健康,而且好的环境对促成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自信,并富有远见和抱负。家庭环境中诸多因素都与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经济状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家庭偏好,如:家长的言行举止、“餐桌话题”的内容、家庭交往人群的种类以及社区环境的好坏等等。因此,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风格,每个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也都带有其家庭风格的烙印。注重身体健康的家庭,其孩子就非常讲究饮食的品质;注重外在形象的家庭,其孩子对言行举止以及服饰穿戴就格外留心;注重精神享受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则更愿意在文化领域进行消费等。家庭生活的“文化”风格,对耳濡目染的成长个体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这种深刻影响极有可能会伴其一生,不仅会成为他们自己的内在行为规定,而且也会成为他们审视外在事物的主观依据。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对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具有助推作用。

(二)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家庭成员表现出来的。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综合“教材”或无书“典籍”,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根深蒂固的先导作用,对全体家庭成员起感染、约束、控制和同化作用,直接左右他们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总体来讲,家风是一种类文化的传承,而这种传承又极大的体现了精神传承的内隐性、长期性、深刻性。所以,家风侧重的不是父母外显地要求孩子们怎么做,即主动教育。这并不是说完全抹杀主动教育,而是指家风的传承体现在父母通过自己长期的自我行动来潜在地对孩子施加影响。与外在的直观教育相比较而言,这种影响和对象(孩子)之间有明显的被动性,显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受影响个体对这个影响的消化吸收。不过,就事实而言,家长的主动教育与其名副其实的外在行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会强化这个影响,身体力行往往收获的效果最大。对于模仿能力极强的成长个体而言,对实际行动的模仿要易于对口头说教的理解。所以,家长的行为举止会在无形中渗透到子女心中,并深刻地影响着孩子言行举止。家风的遗传性持久且强大,纵横的双向影响能波及到很多人。国外曾有研究者对此做过调查研究:美国康乃狄克州爱德华家族,讲究道德注重修养的家风,使得其家族在长达200年的时间里,八代人没有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同一时期,纽约州朱安家族,由于家风败坏,八代人中出现了300多乞丐,400多人因酗酒死亡,63人被判徒刑,七人被判死刑。由此可见,家风的传承性不容小觑,其恶劣影响可以波及到几代人。家风作为一种类文化传承,其沿袭的方式大致是家长主动的教育以及自身言行的潜在影响。主动的教育多体现为灌输性和强制性,而后者则不同,它往往更能激起成长个体效仿的意愿,就产生的效果而言,无处不在的潜在影响实效更佳。所以良好的家风的传承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一方,更多的也在考验施教的长辈能否做到言行一致,能否把自身塑造成良好的榜样。就内容而言,家风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所依照的理论价值体系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也在舍弃陈旧的内容,不停地被加入新的元素。所以良好的家风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在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它的与时俱进是它发展改良的动力,同时也让它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三)家庭教养方式

全文阅读

温公家范家庭教育论文

一、为人父母的教育之道

《温公家范》认为为人父母必须要懂得教育之道,才能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为人父者要教子有方,父慈子孝,不可过分溺爱子女,防止儿女走上骄奢淫逸的道路,这是教育的根本,即“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但是自古爱子而不知教,养不教、父之过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孝不慈,其罪均也”。所以如果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当教之使成人”,如果“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忘”,那就不是爱自己的子女。书中用一些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教子经典来阐述古代家长制教育的传统思想,如用孔子教育儿子的“过庭礼训”事例,说明儒家教育的根本之道。一日,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说:“子亦有异闻乎?”孔鲤回答说:“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曾子的解释是:君子疼爱自己的孩子不能表现出来,也不能随随便便使唤孩子或者强迫命令他们,要教育他们懂得“遵之以道”,即“心虽爱之不形于外。常以严庄莅之,不以辞色悦之也。不遵之以道,是弃之也。然强之,或伤恩,故以日月渐摩之也。”书中又列举了曾子教子的典故,一日,曾子的妻子要外出,她的儿子哭闹起来,妻子就哄儿子说“勿啼,吾归,为尔杀豚”,曾子回家听说后,立刻给他儿子杀了猪,曾子这么做的原因是要从小教育儿子诚信,遵之以道,讲求礼仪,不可撒谎欺骗他人。为人母者教育子女必须做到严格、教子有方。古人有言:“慈母多败子。”《温公家范》中认为做母亲的“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母亲过于慈爱、过分溺爱孩子会导致“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这些并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身为一个母亲要“训导有母仪法度、秉性仁爱”,所以母仪和法度是为人母者必须具备的品行。书中列举了历史上经典的母亲教育孩子的事例,如孟母三迁、汉丞相瞿方之母织履资方游学、李景让之母鞭挞其子等等。笔者认为书中提到的隋朝大理寺卿陈善果的母亲,在教育儿子方面是最有母仪法度和仁爱之心的。例如每次陈善果处理政事,善果之母都会在屏风后面德胡床上观察善果处理事务的能力,如果善果处理事务不公平,随意发怒,他的母亲就会回到堂中“蒙袂而泣,终日不食”,直到善果伏于床前不敢起身,善果的母亲才起身教训他说:“我不是对你发脾气,而是感到惭愧,你的父亲是忠勤之士,为官清廉,没有私心,以身殉国,我希望你能够继承你父亲的遗愿。但是你从小丧父,我又守寡,有慈无威,让你不懂得礼训教诲,怎么能继承你父亲的忠臣之业呢,你现在世袭了土地和官位,是你自己得来的吗?你不好好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对内损坏家风,或失去官爵,对外愧对天子的法律,以取辜戾,我即使死了,又有何面目到地下见家里的祖先。”这个事例说明了陈善果之母以母性的威严、礼训的教导以及要遵守社会法度和道德的教诲让作为儿子的陈善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正体现了“训导有母仪法度”,教育子女“遵之以道”。而且这位母亲秉性纯良,勤俭持家,虽然儿子已经封侯开国,位居三品,仍然每日都纺纱织布到很晚,表现了传统中国妇女的美德。当善果劝说母亲不必如此辛苦时,母亲的回答是:“丝枲纺绩,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及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她认为纺纱织布是作为女人应守的本分,不可因为富贵先达而丢弃。这是中国古代妇女对传统道德最基本的理解,说明这位母亲“秉性仁爱”。此外,在母性教育中,还强调为人母者应对儿女进行“孝义”教育。书中写道:“然则为人母者,非徒鞠育其身使不罹水火,又当养其德使不入于邪恶,乃可谓之慈矣。”也就是说所谓慈母的真正意义是当面对生死大义关头,要教育子女孝义当先,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书中举例,唐相李义府专横,侍御史王义方欲奏弹之,先白其母曰:“义方为御史,视奸臣不纠则不忠,纠之则身危而忧及于亲,为不孝;二者不能自决,奈何?”母曰:“昔王陵之母杀身以成子之名,汝能尽忠以事君,吾死不恨。”司马光做出的解释是:“此非不爱其子,惟恐其子为善之不终也。忠孝不能两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又如王经追随魏高贵乡公将讨司马文王,失败被捕,王经辞母,母颜色不变,笑而应曰:“人谁不死,但恐不得死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这些母亲用行为告诉她们的儿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为了正义、为了公道,只有舍生取义才是真正的敬孝父母。

二、为人子女的孝敬之道

为人子女者应遵守“孝道”,以“孝”作为子女道德评判的标准,这是《温公家范》的又一主要家庭教育思想。书中引用《孝经》中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温公家范》对孝的理解和解释是深刻的,孝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父母供养,它有着更深层的含义。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书中用曾子养父亲曾皙的故事,很好地阐释了什么是孝道。曾子是著名的儒学思想家,也是《孝经》一书的作者。儒学经典《孟子》一书记载:“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后,曾子的儿子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表所与,问有余,曰亡也。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这说明事亲者当学曾子,因为曾子才是真正的敬孝父母,履行孝道,而曾子的儿子只是单单地供养父母。书中还列举了《二十四孝》中的许多故事来说明遵守孝道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说明孝的意义时,用了《孝经》的作者曾子的对孝的解释,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君子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曾子又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备,灾及其亲,敢不敬乎。”从居处、事君、为官、朋友、战斗这五方面将孝的含义扩展和深化。作为子女要对父母尽孝,平时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伤害父母赐予我们的身体。“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其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但是到了舍身为仁、杀身取义的时候,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当父母有危难之时,更要挺身而出,以死来报效父母。“孝子奉父母之遗体,平居一毫不敢伤也;及其徇仁蹈义,虽赴汤火无所辞,况救亲于危难乎!古以死徇其亲者多矣”。另外,《温公家范》还要求做女儿的要守礼。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身为女子要遵守的礼仪德行。书中引用曹大家《女戒》中的解释:“今之君子徒知训其男,检其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教乎?”“凡人,不学则不知礼义。不知礼义,则善恶是非之所在皆莫之识也。于是乎有身为暴乱而不自知其非也,祸辱将及而不知其危也。然则为人,皆不可以不学,岂男女之有异哉?是故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读《孝经》、《论语》及《诗》、《礼》,略通大义。其女功,则不过桑麻织绩、制衣裳、为酒食而已。至于刺绣华巧,管弦歌诗,皆非女子所宜习也。古之贤女无不好学,左图右史,以自儆戒。”即做女儿的必须要守妇道,做女工,讲求礼仪,熟读经书,才符合中国对女子传统道德的要求。而所谓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是《女戒》中说的:“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斋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之大德,而不可乏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四、结语《温公家范》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本文从中国古代家庭的传统治家之道、为人父母的教育之道、为人子女的孝敬之道等方面对书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和道德伦理纲常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论述了传统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中讲求的礼义、孝忠、贞顺等观点。这些观点代表了儒家教育的传统和精华,对研究古代传统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冯佼敏 单位:新余学院

全文阅读

语文素养家庭教育论文

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学校、家庭和社会语文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学校教育,而漠视家庭教育,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文从家庭语文环境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的影响、家庭语文教育的误区、家庭语文教育的指导策略三方面来论述。

著名的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已意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却常常苦于不得其门而入。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健康有益语文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仅学习语言会出现障碍,而且在获取新知识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测。那么,作为孩子学习语言的初始环境和启蒙老师,家庭文化氛围以及家长的举措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家庭语文环境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的深远影响

家庭语文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家庭的各种文化设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语文教育的“硬件”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各种书籍报刊已经成为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获取语文知识的宝藏,使一代又一代家庭成员从中受到滋养。有的家庭还精心构筑书房、购置文房四宝、名家字帖或字画,营造馥郁芬芳的书香气息。时至今日,许多家庭已经拥有了收录机、电视机、家庭影院、电脑等现代传媒,这对培养子女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无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家庭也都加大了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开始购置电脑并进而上网,这就从物质上大大改善了家庭文化氛围,为子女学习和运用语文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而精神方面则主要表现为父母和祖辈的文化积淀、道德情操、语文素养以及对于文化艺术的相互熏染。父母精神方面所拥有的“软件”及其家庭光荣背景,必然会成为影响子女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但遗憾的是,目前家庭语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人们对家庭语文教育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果我们只注重“物质”建设,从而忽视了精神熏陶,就有可能导致孩子语文能力的畸形发展。

二、家庭语文教育的几个误区

家庭语文教育固然重要,可如果不讲究策略和方法,不从一个家庭和子女的实际出发,一味好高骛远,就极有可能误入歧途而不自知,给语文学习埋下隐患。

(1)、盲从型:一些父母多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比较重视孩子的外语学习,认为这对子女将来升学、就业、出国深造均不无裨益,无形中形成了对母语学习的轻视,误以为语文可以无师自通,因而采取放任自流、得过且过的态度,不清楚母语的主体地位和对母语的深刻影响,这实在有点舍本逐末,大可不必效尤。

全文阅读

家庭德育教育管理论文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从我们对目前3000名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家长对此是不明确的。家长们在孩子学习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最使他高兴的事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最忧愁的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教育的重心完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无形中把家庭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孩子终日苦苦的拴在学习上。这种家庭教育学校化的趋势,将会使孩子厌学,并习惯在学习上依赖家长,对孩子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也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当然要关心,要督促,放任自流是不对的,但包办代替以至当作唯一的任务则更加不对。家长不能只重孩子的学习,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家庭教育的任务是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要使学生既学会做人又能成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在教育子女“做人”上下功夫。如果这个基础打得牢靠,那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容易多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人的三个主要方面。学校教育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对少年儿童及年轻一代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教育。因此,它处于造就人才的主体地位;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它可以为人才塑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场所;家庭教育则是同孩子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重要的基础,在孩子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对他将来都有着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八岁看老”,就是指幼儿期留下的烙印,将会影响人的终身。所以说,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从家庭教育发展的历史渊源看,古今中外,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经验不乏其例,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司马光的《家范》和颜之椎的《颜氏家训》等。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洛克、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等均阐述过资产阶级家庭教育的理论。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社会的要求也必然会反映到家庭教育中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总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和一定阶层的要求,它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当然家庭教育的具体任务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例如:我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家庭,主要是家长专制,其教育任务和内容是使子女从小形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相应的行为规范,“唯命是从”是子女的本份,绝对服从家长命令是天经地义的,稍有异议则斥为大逆不道,动辄施以家法。《红楼梦》里贾母的宝贝孙子宝玉也不例外。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如欧洲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教育家洛克认为:“务使敬畏父母之心变得很自然,他们的心里要肯服从,没有一点点勉强”。有的教育家则认为,“把一切过失和困难全部归到儿童身上,而认为父母毫无责任,这是错误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比我国封建社会的家长专制式的家庭教育是有明显进步的。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家长和孩子既是家庭成员,又是社会的一分子。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便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孩子降生人世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长,接触面也日益扩大。在父母的影响下,渐渐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个性社会化的过程。孩子的处世态度、思想观念、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如何,总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因此,家庭环境中全部因素,包括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家庭成员结构和成员之间的关系,乃至家庭氛围等等均在孩子出生之日起,就不断地、潜移默化地、深刻地影响孩子,夸美纽斯说过:“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既全以儿童时期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培养,能应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

对孩子进行早期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对其一身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因为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手段的话,他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从小形成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积极的个性特征,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为他们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人们常讲:“先做人,后成才”,如果做不好人,也成不了才。一个无德之才,对社会是不可能做出什么贡献的,相反,损失性更大。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情况,下面谈谈教育孩子“做人”的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道德意识的发展,既掌握道德信念;2、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即把所掌握的道德信念,在一定的场合付诸行动的能力。孩子在幼儿时期,在成年人的影响下,开始有一些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萌芽表现,他们能具体评价某些简单的行为是“好”或“坏”,有时会用“点头”或“摇头”的动作来表示某些行为“好”、“坏”的评价。它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但还没有形成道德意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会用这些判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但这种调节还是不稳定地、易变化的,家长应从孩子幼时起,通过家庭的日常生活,逐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如:诚恳、正直、忠实、谦让、有礼貌、公平和集体主义等等,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社会物质生产的不丰富,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之间产生的矛盾,将会较长期的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并存,使人们的思想变得极为复杂。在当前国家需要安定、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人们齐心协力提高生产、发展经济。而人的素质又是最根本的。家庭为国家培养人才,首要是在思想品德方面打好基础,使孩子学会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应重视社会公德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作为构成社会细胞的每个家庭是有责任的。家庭与社会两者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如果每个家庭都重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那么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变好的。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大为重要。

第二,培养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

全文阅读

中师生家庭教育论文

一、我校中师生家庭教育与自测健康调查与研究结果

(一)我校中师生家庭教育调查与研究

中师生家庭教育是指中师生家庭中各影响因素对中师生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本课题中,课题组成员主要从家庭成员离散情况、父母亲文化程度、教养方式、上网教育、青春期教育这些影响因素展开调查,由于家庭中的教育因素多种多样,难以详尽,本课题还研究了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综合性指标——家庭功能,以体现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综合情况。1.我校中师生家庭教育人口统计学资料调查结果(1)家庭成员离散情况调查一般情况下,父母亲与子女之间亲情互动需要适当的距离,若子女与父母亲距离适当,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问题协商,若距离太远,情感沟通、解决问题等家庭功能就不能较好的实施,所以,父母亲与子女的距离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之一。我校中师生这一家庭因素调查结果为:父母双方都在家的占总人数的54%,父母双方中一方在家,另一方出去打工的家庭占20%,双方都出去打工的家庭占26%。(2)父母亲文化程度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体现个体的认知意识,认知影响个体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决定了父母亲的教育意识、教育行为。我校中师生在这方面的调查结果如(图1)(3)父母亲教养方式国内将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溺爱型,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影响不同。我校中师生父母亲教养方式统计如下(见表一):(4)上网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网络,网络利用得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网络利用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上网内容和上网时间是影响个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校中师生的家长是否关注他们孩子的上网情况?调查如下:关注孩子上网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46%,不关注孩子上网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54%。(5)青春期教育我校中师生处于十五、十六岁至二十岁左右这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迅速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加强该时期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我校关注青春期教育和不关注青春期教育的家庭调查情况如下:关注的家庭占53%,不关注的家庭占47%。2.我校中师生家庭功能调查与研究结果家庭功能是指家庭成员在完成家庭任务各个环节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家庭的基本功能表现在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同时家庭作为一个系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来实现这些基本功能,如满足个体的物质需要、心理需要、社会性需要,促进家庭成员的发展,家庭功能是衡量家庭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课题组人员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对被试施测,然后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根据表1的结果来看,本样本在各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5955、2.5025、2.5741、2.5524、2.6429、2.5699、2.5868。从该量表的评分标准来看,1分代表健康,4分代表不健康。由此可见,中师生的家庭功能健康状况处于中等略微偏下水平,其中,沟通这一维度得分2.5025,处于中等水平,比其他维度健康。调查说明中师生普遍存在家庭功能的健康不良现状。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功能健康状况极其不良的中师生值得相关老师密切关注。

(二)中师生自测健康调查与研究

中师生健康成长是指中师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符合年龄特征并且积极发展。该课题运用自测健康量表对被试施测,旨在了解我校中师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表现。根据表2的结果来看,本样本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各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分别是7.9983、6.3285、6.6681。从该量表的评分标准来看,0分代表不健康,10分代表健康。由此可见,中师生的自测健康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生理健康这一维度得分7.9983,处于健康水平,并且标准差不大,说明个体差异性不大,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维度虽得分不如生理健康得分,但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这两个维度的标准差较大,提示,中师生个体差异明显,对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得分较低的学生,值得相关人员关注。

(三)中师生家庭功能与自测健康相关分析

家庭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成员信息沟通的情况、角色完成情况、情感融洽情况、行为控制情况这六个方面体现了一个家庭的家庭功能健康情况。这些方面与个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相关情况,是本课题关注的另一个重点,运用SPSS13.0统计如下:根据表3的结果来看,本样本家庭功能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等因素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等均有较显著相关,说明这些因素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影响较大。调查研究表明,我校中师生家庭功能水平略微中等偏下,自测健康中,身体健康水平较好,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水平略微中等偏上,相关性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均有较显著相关。至于为什么家庭功能水平略微中等偏下而自测健康水平略微中等偏上,可能学校教育在其中起了积极作用。

二、我校中师生家庭教育情况分析及给出的建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