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实习个人小结

教育实习个人小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教育班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这是不寻常的一个多月,因为期间有尝试,有拼搏,有坚持,有失落……更有收获。实习也像一面镜子,从它,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果把实习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那么我觉得很有必要好好总结我实习当中的收获和不足。因为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借鉴作用的,能够促进我更快地提升自己,向一名真正的教师靠拢。

先谈谈我的收获

一、自信心增强了,胆量变大了。

这次实习,我除了正式备3节语文课,另加一堂主题班会课之外,还去代了十多节其它类型的课。只有四年级没有去上过,其它年级都上过了,涉及英语、品德、音乐、美术、体育。通过这样真刀真枪地上课,我的信心强了,胆量大了,去到班里都能够比较镇定和自然地上课,觉得自己有几分像老师了。

二、熟悉了备课和上课的各个环节,掌握了一些教学技巧。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写教学设计、请教指导老师、说课、试讲等环节,我熟悉了教学的基本步骤。而从课后和指导老师、同学的交流以及自我反思,我懂得了备课不仅要备自己的课,还要备学生的课。就是说,备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这样上能否使学生感兴趣”“这样他们是否接受得了”。

这次上课实践让我懂得要想课上得下去,首先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做保障。而要让一班小学生认真地安静地听你上课,那么老师必须把课上得精彩,上得有激情。因此,我个人还有下面三点小体会。

1、上课前,老师必须吃透课文,熟悉教学设计。然后通过说课使自己对要上的课思路清晰,这点很关键。只有思路清晰才能确保教学过程流畅。

全文阅读

教育实习个人小结

转眼间,我在南安国光中学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工作已经结束了。本来,我的心是忐忑不安的,一直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工作,但是指导老师的悉心教诲,学生的热情支持,除去了我不安的心情,也使我在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上都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动力。当然,实习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但在解决的过程中,也同时让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今后踏入真正的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我分两大块内容谈谈我的实习情况:

一、教学工作

我这次实习的对象是南安国光中学高一年(2)班的学生,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高一数学新教材。该教材对课程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同时相对初中数学较为直观、形象、易于掌握的特点来说,高中数学增加了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符号、技巧性的推理和论证,而且每堂课传授的内容较多,因此学生刚上高中,可能一时难以适应。所以,如何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好所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所教学的具体内容是第二章函数的第一部分,函数是高中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模块,学生能否学好这一知识点对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函数的概念极其抽象,如何引入,如何讲解,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一新概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且由于是新教材,它将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对换节次,这更是具备了一定的挑战性。幸好,在正式上课之前的两个星期,我认真听课,做听课记录,尽可能听多个资历较深的老师的课,仔细研究他们讲课的流程、方式等,汲取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如何安排课程进度,如何才能更好的处理一些知识点的传接,了解课堂上的一些授课技巧,比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此基础上,我广泛查阅了各类相关资料,包括教师用书,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研究性刊物,论文等。有疑问的地方,虚心想指导老师请教,然后对所要讲授的新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写了详细的教案,并且在我们队当中进行多次的试讲、修改,以确保正式上课的万无一失。并在每次正式教学完毕后,听取老师与队友指出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班主任工作

除了教学工作,实习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模块就是实习班主任工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书”,更要懂得“育人”。班主任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很繁琐的。每天早上7:00,我准时到达班级检查卫生以及出勤情况,然后督促他们早读,每天上午及下午的第二节上课前5分钟是眼保健操,还有上午第二节后的课间操,我都到场督操。同时,我也利用这些时间与学生聊聊,尽可能快速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因为要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要善于在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活动的真实表现,能透过学生的外部行为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每周三下午第三节是卫生大扫除,这是促进我与学生交流的好机会,同时也是我提高组织能力的机会,如何分配工作,让学生自觉地、高效率的完成任务,绝不是一个“凶”字可以解决的。劳动的时候,我并不是只站在一旁指挥,而是参与进去,学生看到都会很自觉的将自己份内的事做好,速度快而且质量高。我们这次实习刚好碰上60周年校庆,故学校将校运动会提前举行。为期两天的校运会,我配合班主任,安排好运动员的后勤工作,拉拉队,宣传组等工作,并不时的给运动员打气,消除紧张心理,发挥良好水平,通过这次校运会,班级同学又进一步加深了解,更进一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校运会过后我还针对这次校运会的情况开展了一次以“班级责任感”为主题的班会,为了避免冷场,我并没有一开始就给出主题,而是以讲述的方式,给出了一个例子,使学生对此例给出自己的看法,再慢慢引导到本班的情况。实习班主任,使我认识到了做好一个班主任不只是自习的时候,下下班,通知一些事情就够了,还要时时为学生着想,事事从学生出发,对学生的各方面,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心理等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引导,处理事情的时候还要讲究技巧,尽可能避免伤到学生。要做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确实不容易。

实习工作已经结束,虽然时间不长,虽然这里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这都将是我的美好回忆,是我的宝贵经验。

全文阅读

数学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数学教育见习是发展数学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育见习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它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提高数学教育见习的有效性,必须正确分析数学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学教育见习;师范生;有效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想发展优质的教育,就必须培养优秀的教师,而教育实践是培养优秀教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育部于2011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1],其中包含《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文件明确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为此,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中,将教育实践与体验和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设置为并列的三个目标领域,要求教师职前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数学师范专业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是指师范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中小学校,实地观察、体验、感受中小学的教学实际[3],其任务主要是观摩教育教学,参与部分活动,可以协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学生课业辅导、家校联系等,而不直接从事教学活动[4]。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接触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实习和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师范院校数学教育见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减弱了教育见习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下面分析目前数学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数学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师范院校对数学教育见习重视不够,安排不合理。一些师范院校由于不了解教育见习的重要性,故对教育见习不太重视,这种不重视是导致教育见习课程效率低下最重要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师范院校数学师范专业本科课程中教育见习应有4次,分别安排在4个学期,共占4个学分。但实际上,一些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有1—2次见习,还有一些师范院校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要求4次见习,在真正执行时却严重缩水:(1)根本没有去中小学见习,只是安排听了一场报告,或者看了一个教学视频,或者师范生之间开展模拟课堂、小组讨论等活动。(2)虽然去了中小学见习,但是见习时间严重不足,见习质量不高。

2.数学教育见习目标不明确,内容不详细。一些师范院校对教育见习缺乏了解又不太重视,因此没有明确的教育见习目标,只给出类似“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趋势”,“理解教育学、心理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实际应用”这样比较空泛的话,更没有明确4次教育见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目标不明确势必导致内容不详细,所以内容也是泛泛而谈,例如“到中小学校参观、访问、听课”,“到中小学校观摩教学并进行课堂评议”,等等。教育见习的目标如此不明确、内容不详细,效果当然是低下的。

3.数学教育见习场所不足。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课程一般为大班上课,每班60人甚至更多,而数学教育见习不同。中小学的课室一般都较小,因此去每个中小学班级见习听课的师范生人数不能太多,一般就是10人左右。如此,一个师范班就要分成6个小组,一个小组去一个学校见习,这样每个小组一般每天可以听不少于4节数学课,还可以再听其他学科的课。假设一所师范院校有3个师范班,那么就要分成18个见习小组,这需要很多的见习学校。现在,一些中小学校其实并不欢迎学生去见习,(1)觉得会扰乱他们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学生分心;(2)觉得安排见习生会给他们增添额外的工作量;(3)以往的见习过程中常出现见习生不守纪律、组织混乱等不愉快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找合适的见习场所就更难了。

4.数学教育见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有待加强。上文中提到数学教育见习需要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每个组去一所学校见习,这就需要很多的见习指导教师。一些师范院校没有选择合适的教育见习指导教师,也没有给教育见习指导教师规定明确的任务,更没有折算合理的工作量,因此导致了如下问题:(1)有些指导教师本身对数学教育教学就不太了解,甚至有些指导教师由辅导员来担任,这势必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效果。(2)见习之前指导教师未向师范生说明见习的目标和内容,更没有给出方法指导,所以师范生往往不知道做什么、怎样做。(3)指导教师去见习学校的时间太少,有些只去半天,甚至不去,根本不可能全面了解师范生见习的情况。(4)见习听完课后,指导教师未能组织、指导师范生进行评议,使师范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反思进步的机会。5.数学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不完善。数学教育见习前期缺乏必要的准备,中期缺乏充分的指导和监督,这导致了后期不可能有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目前,教育见习常见的评价方式就是见习结束后让学生写一份见习报告,然后见习指导教师根据见习报告给出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既缺乏公平性,又缺乏激励性。

全文阅读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近况初探

1教育实习模式现状

1.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习模式

把集中、分散模式两者相结合,组织实施教育实习并按照学生的实习需求的模式,就称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习模式。具体而言,学校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有实习去向的学生进行分散实习,对未联系到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集中实习。这种教育实习模式能够弥补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的不足,做到按照学生的特点和意愿安排实习活动,有较好的针对性,此外,它还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结合了起来,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但它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两极化明显。

1.2分段实习模式

分段实习模式就是学校不集中实习时间,而将学生的教育实习分插于各个学期之间,从而做到边教边学,如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采用的就是这种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边学边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阶段均受时间限制,实习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深刻地体会到体育教学的实质等。

1.3分段与集中相结合实习模式

分段与集中相结合实习模式就是将分段模式和集中模式相结合,通常情况下,高校会在实习前的少量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师授课观摩活动,并通过评课、模拟教学等方式,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前了解体育课程教学与组织过程的实质、规律等,然后再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但也有一些弊端,如需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

1.4顶岗实习模式

全文阅读

改革教学模式为农村小学培养合格师资

【摘要】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对教师职业精神、知识结构及课程意识的诉求日益显著,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2+1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实践等方面实现了与农村小学师资需求的多重契合。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学模式 师资建设 职前培养

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是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快速发展对小学教师的角色、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以及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初等教育专业,如何使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小学教学的需要,不再走"未上岗,先培训"的老路,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方面进行了 "2+1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

1农村师资培养的特点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因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地域差异,农村师资职前培养具有自身的诸多特点。

1.1对职业精神的渴求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工作环境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教师的待遇比较低,从而导致小学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城镇小学相比较,在农村的师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精神问题便凸显出来。

1.2对全科型教师的诉求

全文阅读

美、英、法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摘 要: 我国教育实习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不小的差距。借鉴国外教育实习经验,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习制度,促进我国高校教师教育实习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美、英、法三国教师教育实习模式得到启示,提出我国的教育实习应落实到具体明确的目标,延长时间,充实内容,实施多元化与模块化的实习形式和综合化与规范化的实习管理评估体系。

关键词: 美、英、法教育实习模式 共同特点 比较与借鉴 教育实习改革

一、三国教育实习模式概述

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均已建起了比较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

1.美国模式――交互与自省型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与附近地区的公立中小学联合创办了一种教师入职培训的临床教学基地,弥补了以往过分注重学术性带来的教育实践方面的不足[1]。各层次学校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大学能及时获得基础教育实践中发展和需要的反馈,给大学教学注入新活力;而大学也给中小学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促进他们加快专业发展。例如,1987年德州的三一大学与附近的四所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具体操作是:由大学教师和专家型中学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培养实习生;实习生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作为教学助手辅助、观察、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参与教研活动;每周有一天独立承担所在班级的管理和学科教学工作;每周返校一次进行实习讨论和小结。这一模式使学生有机会全面具体地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内涵,并且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反思自己的教与学,通过实践验证、再现和改进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模式。

2.英国模式――重负荷教学训练模式

英国是3+1教育实习模式的起源地,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要经过一年的教师就职训练,方能进入教师行业。在这一年中,除了要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和所任教学科的教学法课程外,学生必须参加为期24周的教育调查和教学实习。[1]除教育实习外,各年级的教育见习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长达20周以上。低年级学生每周半天到中小学见习,了解中小学实际,熟悉和积累教师职业技能,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则强化“重负荷教学训练的特点”,需要承担指导教师工作量的1/3,以获得足够的教学实践经验。该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教育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对于把学生培养成胜任的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它体现了对教学实践经验的高度重视,缩短了师范生的职业适应期。

全文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见习模式初探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职责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责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终生体育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为以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如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这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各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了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现在的专业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见习和实习,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专业见习的安排上很多高校的做法是与中小学合作,将他们作为实训基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基地观摩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做好听课记录,做好听课交流,通过观摩教学过程学习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特色、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教学技能。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见习了解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并对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我校在初期的专业见习时也采用的是这种方法,但在运用过程发现这种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去见习,见习的时间受到限制;其次,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由于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听课效果做认真指导,学生获得的直接帮助较少。

针对以上做法的局限性,我校在近几年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总结了一套较为实用的见习模式,即校内见习阶段和校外见习阶段相结合的两段式见习模式,这种形式将校内的体育教育资源和校外的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有效的结合,从而能更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见习效果,应该说我校的校内见习是常规教育见习的有效补充。

一、校内见习阶段

(一)见习时间:一年级下学期

(二)见习任务:主要观摩学习体育课程的结构、设计、内容、方法的使用,学会分析体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三)见习目的:学生刚进入学校的第一学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学校、专业,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到第二学期学生对专业、专业知识、专业教师有一定初步认识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定若干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教师作为见习指导教师,通过一个学期的校内见习,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课堂教学的多方面内容有直观的了解,为后面开展的校外见习实习做准备。

(四)见习内容

全文阅读

基于培养目标定位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改革研究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现状,分析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联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校内实习策略。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校内实习 培养目标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基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都应围绕这一定位进行,以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融入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然而,事实上体育教育专业的校内实习环节并没有很好地与基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而是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本文旨在指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内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以供同行在开展学生校内实习工作时作为参考。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校内实习现状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时间为两个月左右,实习内容以体育讲师基本功训练为主,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说课、写教案及试讲四个环节。

1.1队列队形练习。

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队列队形练习的难点在于对口令的正确把握。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由指导教师带领,首先进行集体练习,之后分组逐个进行练习。口令通常由实习教师根据中小学教师上课的需要提供相对常用的口令,学生要在保证口令正确的情况下逐渐训练喊口令时声音的抑扬顿挫及轻重缓急。

1.2说课。

全文阅读

合作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对合作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对合作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可能性、必要性进行分析,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合作教学 异质分组 体育教学

合作教学法是目前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异质分组,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教学法主要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援去学习,通过异质分组、集体评价,充分展开组间竞争,提高学生协作竞争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习机会更为平等,学习动机更为强烈。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被称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一、 合作教学法的基本原理、目的及过程

合作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任务结构、酬偿结构和权威结构。任务结构主要是指在班级体系中施教者利用一种学习方式或组合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例如利用听、讲、自学、讨论作业或观赏视听媒介来学习,在同质性团体或在异质性团体之中来进行学习,也就是合作教学在任务结构方面是利用小组合作采用各种不同方式的学习活动来进行学习的。酬偿结构指运用何种方式来增强行为的结果,如利用评分成绩、教师奖励等有形无形的奖罚方式。这也表明了人际关系之间酬偿的互依性。合作教学是合作的酬偿结构,因为一个同学的成功同时也帮助别人的成功,合作教学利用此一证性增强结构来激发与维持学习活动。权威结构指在班级社会体系中由何人负责,如何运用何种方式控制学习活动和行为活动。在合作教学中要利用个人的内发动机和同伴的激励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努力学习,这与传统教学法单有老师个人以及奖惩和给分方式来控制学生的学习及各种行为来表现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合作教学法最初是以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为基础,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到团队的荣辱。合作教学法是通过异质分组将学生按好、中、差不同层次进行搭配组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相互独立,在组间展开学习、比赛和评价。在一个小组中只有每一位同学都有很好的表现,所在小组才能得到肯定和好的评价,同学之间存在一种荣辱与共的意识,促使同学间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提高,在创造集体荣誉的过程中互相学习。

二、合作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全文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评价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教育见习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教育见习评价具有导向、诊断、鉴定与促进科学化管理的多重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现有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革教育见习评价,能有效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进其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育见习;教育见习评价改革;改革收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33-02

教育见习是教师职业实践性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师范生通过观察、接触、体验等形式感受充满生机的小学校园生活,观察充满冲突的课堂教学情境,体验充满挑战的教师职业生活,使师范生真正理解教师职业内涵和职业要求,掌握教学实践性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在师范生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本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见习属于实践环节,分别在第三和第五学期开设。见习时间为一个周,见习方式是学生进入小学,深入课堂观摩教学的同时向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并在见习活动结束后进行考评。通常的考评方式是见习学校的教师给出评语,带队的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见习心得体会及见习手册的填写情况给出具体的等级评价。然而,根据笔者多次指导教育见习的效果来看,学生的这种教育见习方式并未达到见习目的,多数学生的见习都流于形式。通过实际的观察、记录以及反思,笔者认为,教育见习评价在整个见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教育见习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学生只希望自己的见习成绩能及格,致使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因为课堂上并未专心听课,见习手册和见习心得体会也大多是抄袭别人的。所以,针对教育见习评价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小范围的改革,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见习任务,达到见习目的。

一、目前教育见习评价的弊端

(一)教育见习评价的主体单一

传统教育见习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带队教师及见习学校指导教师。以2013级小学教育专业文科二班学生为例,该班共有55人,分为11各组,每组5人,共五个组长,分别对应见习学校――江南小学11个班。由于带队指导教师负责的学生较多,因而见习手册上的评价主要是带队老师的印象,或者是简单地根据学生的考勤打分,而由于见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并不能时刻和见习生在一起,因而他们的评价也大多来源于自己的第一印象。同时,对于见习学校来说,每次接纳的见习生较多,所以见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并不能完全进行一对一指导,这样就造成了有些学生在见习中投机取巧,并未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同时,这种单向的评价也不利于带队教师和见习学校指导能力的提高。

(二)教育见习评价的内容简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