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及其之间的关系

摘 要 对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模糊不清,导致我们在撰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张冠李戴、大而化之甚至无所适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造成教学任务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无序。所以,对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概念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解释和辨析,有助于教育教学行为的更好完成。

关键词 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教育目标及相关概念辨析

通过比较《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以及《教育学辞海》等多家看法,归纳其一致之处,教育方针就是由国家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其依据是政治、经济的需要,为的是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等同于狭义的培养目标,即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或培养标准;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即教育想要大大的结果。三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1 三者的区别

教育目的比较抽象,实际上是理论术语,不由国家或政党来规定,而要由理论界探讨以求共识,因而具有不可操作性。

教育方针高度概括,是工作术语,由国家和政党规定,体现国家和政党的意识,直接面向教育实践、面向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但无直接的衡量指标。

全文阅读

目标教育的魅力

摘要: 本文从职专生目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着手,结合实践教育过程深入探究全方位开展职专生目标教育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 目标教育;措施;实验个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85-02

0 引言

目标教育是指个人、组织及其内部在一定时间内应达到的状态,即努力奋斗的方向和要达到的具体指标而进行的教育手段。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没有目标就没有力量,没有目标就没有集体的团结与合作。

1 当前职专生目标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大部分职专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心态浮躁、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的问题。对他们开展目标教育,帮助其设定学习目标,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风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健康成长。

2 如何全方位加强职专生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的措施)

全文阅读

教育目标会计教育改革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内容体系、报告方式、工作语言等各方面必然要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成为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会计的计量手段、会计信息的传播方式等各方面必然向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两大经济背景的变化必然会对会计教育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会计教育的技术手段、会计教育的专业培养层次以及会计教育的教育资源等方面。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技术手段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技术手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会计教育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学的技术手段主要是“粉笔加黑板”,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会计教学的技术手段向着无纸化、无笔化和无尘化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将成为会计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将取代传统的以手工凭证为基础的实验室教学,财务软件、真实案例将成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方法。另外,英语作为经济全球化下一种通用的工作语言,其推广工作将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英语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即双语教学在非英语国家将需要被大力推进,并将在会计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专业培养层次的影响

会计教育目前的基本教育体系是中专(或技校)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这种不同层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后往往按照学历高低的不同而进入到不同的工作领域。然而这种教育体系从结构上看虽然比较完整,但无论哪个层级的教育目标都过多地强调了技能训练和专门人才等。而未来的会计教育专业层次的区别不应仅仅在技术难度的高低上来区分不同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设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如,会计的本科教育不要过早地划分专业化教育,而应更多地侧重于对经济学知识和商科知识的知识体系构建;专科与硕士阶段可以重视专业性的职业会计教育;博士阶段要重视理论分析的教育,不应该鼓励博士生参加任何专业教育的考试。同时,网络教育和会计专业硕士的教育应该发展成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三)经济环境对教育资源的影响

原有工业经济环境背景下会计教育的资源,往往局限于依据会计准则或制度编制的“制度解释”性质的教科书,但新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的要求是要给会计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兼具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的教学素材。同时,教育资源的改善还应包括会计专业的教科书、教案、参考书籍以及办公室、教室、图书馆设备以及网络环境等的改善。

全文阅读

体育教学目标论

摘 要:体育教学目标是承接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的中介要素,探讨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内涵、划分与具体编写等问题,将有助于深化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提高各层次目标的衔接性、编写具体目标的的科学性。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外延、划分与编写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1)体育教学目标包含了体育教学设计的“预设目标”与体育教学结果的“达成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2)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层次为学段教学目标——水平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或模块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3)运动技能目标是本位目标,其他目标皆由此展开;4)构建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ABCCD编写模式:A——教学对象;B行为、C条件、C集体、D标准。

关键词:体育教学;目标;概念;划分;编写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096-06

Study on the Objectiv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O Wei-de1,LIU Zhong-wu2,LI Qi-di1

(1.School Sports Institut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China;2.1nst.of P.E.,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0,Heilongjiang China)

全文阅读

教育目标中学教育论文

一、具体细化的中学教育目标确定的设想

首先,应在国家总的教育目标前提下,要从人的一生成长中基础的因素与影响成长的最重要的要素中去确定。对比一般的人与成功人士,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最能起最基本作用的,能影响人一生的要素中去挖掘本质与最有用的要素,一般来说,主要有四项: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学习勤奋,发展科学。

1.身心健康是一个自然人生存并立足社会的最基本的前提

这一点很好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对此都有许多体会。因为,没有身心健康,就不会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就会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也许还会成为一个家庭的灾难。这方面有许多案例。比如有些大学生甚至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心智不成熟,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常常发生矛盾,甚至做出过激行为,造成人身伤害,且付出血的代价。有些智商高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不好,在校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毕业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甚至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乐趣。所以,身心健康是我们教育目标追求的最基本的前提。

2.习惯良好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学校所学的具体的知识都忘记后剩下的东西。那么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只有是在学校教育中所形成的良好习惯。美国《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通过对500多名成功人士研究后指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具有良好的性格、习惯的人是任重而道远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将会决定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美国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性格,让孩子自强;我们要把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我们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而且良好的习惯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来完善一个人的良好性格。

3.学习勤奋,其中的关键词是“勤奋”

学习的最后结果如何,是由许多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来决定的,如个人的兴趣、先天的接受能力和后天的学习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生活环境等等。在诸多因素中,有的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有的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的,其中个人的努力就是勤奋。因为,勤奋是一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而更多的情况下,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来说,态度决定一切。

全文阅读

体育教育美育目标构建

摘要:本文就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功能与依据、框架与运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有关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的具体设想,强调了美育的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体育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才为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配合德育、智育、美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才和接班人。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体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的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发展(德、智、体)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貌似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来看,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实施,正是为了使人类“在变易绝对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关于美育的体育中的功能已不乏其研究,归纳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功能:

1、培养身体美

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现,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技美的规律进行的,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就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美的沃土,美的矿源”。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用十分热情的诗句赞美过人体古铜色的皮肤和坚实的肌肉。

2、培养精神美

全文阅读

学前教育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对接思考

摘 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开展切合当地情况并且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的教育计划”;本质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在幼儿园引入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对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对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对提高保教质量提升幼儿园社会满意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61-02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和地球资源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为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开展切合当地情况并且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的教育计划”;本质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在幼儿园引入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对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对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对提高保教质量提升幼儿园社会满意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幼小教育目标的共通性,决定坚持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2005年至2014年)》列出了人权、和平与人类安全、性别平等、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理解、健康艾滋病毒/艾滋病、政府管理、自然资源(水、能源、农业、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农村发展、可持续城市化、防灾减灾、消除贫困、企业公民责任与问责制度、市场经济等15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并将这些问题具体划分为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四个领域。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国民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实际情况,我国专家们以四个领域为框架,提出了具体目标。笔者把这些目标和幼儿园教育领域目标对照,并将相关领域目标罗列如下:

从上表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领域目标与幼儿园的各大领域目标有着很强的共通性,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对接,会让幼儿园从领域目标入手,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和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危机、挑战和自身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加快幼儿园的自我更新和完善。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对接的途径策略

全文阅读

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从横向上看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个性

(一)启迪教育智慧智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是一个人的“理智、明智、能力和艺术的统一”,是人类开拓新领域,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智慧在不同职业领域中展示着它在本领域中所具有的力量与独特魅力,是本领域人才机智、灵敏处理问题的重要条件。因此,不同类型教育培养不同人才的教学目标,包含着对本领域人才智慧的启迪。如,在法律教育中,培养思辨、逻辑能力强、洞察力敏锐深刻、反应敏捷的律师,需要不断地启迪学习者的法律智慧;在商业教育中,只有不断地启发学习者的商业智慧,才能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大潮中机智、灵敏地把握商机、了解需求、获得成功;而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工作在充满可能性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因而需要教师以自身独特的教育智慧面对教学情境。教育智慧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素质,“是教育主体的教育境界,它……包括教育理智、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教育艺术、教育机智等诸要素,是教育感性与教育知性、教育理性与教育悟性的统一。”教育智慧“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取得教育成功活的灵魂,是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应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广大教师拥有教育智慧,就会以师生最少的时间、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二)传授教师专业知识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职业者凭借各自职业领域所需知识,推动人类自身与社会向前发展。律师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处理案件,医生利用医学知识救治病人,教师凭借教学所需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育人之才,等等。教师专业知识是其教学活动得以发生,并顺利进展的中介与条件,是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必需的知识储备。教师专业知识由三部分构成: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虽然是教师教育教学与其他类型教育教学的共同内容,具有促进学习者自身素质及其专业素质提高的作用,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这两类知识为培养教师人才服务,包含着师范性内容;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工具与基本条件,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独有内容,其自身体现着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的个性。

(三)培养教师专业能力不同职业对专业能力要求不同,体现着本专业的独特性。如,工程师的专业能力是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医生的专业能力是根据病情作出准确诊断并施以治疗方案的能力,而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顺利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并保证其效果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活动预期完成的保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职业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可将其概括为三大类:“一是指向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二是指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激励学生能力等;三是指向教育影响充分发挥的教育教学设计、操作及监控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教师的专业能力渗透和体现在教师活动的方方面面:课前、课中、课后,课内、课外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保证其教学发挥最大效能的决定性因素,是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从纵向上看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个性

我们一般把儿童到青年期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小学教育(儿童期)、初中教育(少年期)、高中教育(青年期),也可把后二者统称为中学教育。这三个阶段的学生处于不同年龄段,其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之间差异更大。根据这一特点,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决定了教师教育需培养适合各阶段教育的教师,即分别培养小学教师、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因此,教师教育划分为小学教师教育、初中教师教育与高中教师教育,后二者也可称为中学教师教育。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的教学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体现在教学目标方面,在师范性共性的基础上又各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小学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个性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为以后各方面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时期的教育称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教育对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对中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其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突出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小学生从家庭步入学校,由于其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情绪、情感不稳定等心理特征,每个人都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这要求教师更多地以更大的爱心与热情关心、了解学生与尊重学生。否则,就会出现失落感、孤独感、不安全感,厌恶学校生活等不良心理。这不仅影响他们正常学习,而且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

目标教学和素质教育

【摘 要】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改变为素质教育后,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而目标教学就是适应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目标教学通过“揭标――达标――补标”等教学过程,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自学水平,培养其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目标教学;能力;创新

当应试教育培养出的“才子”在经济大潮中逐渐被“高分低能”定义以后,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过程中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身素质教育,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其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目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摸索总结,我觉得“目标教学”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揭标――达标――测标――补标”。下面就每个环节中所体现的素质教育略作粗浅的分析。

一、揭标

在每节课开始,教师用提问、检测、设置悬念等形式以旧引新,揭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明确应该掌握的内容,掌握的程度,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热情,使其认真钻研本节内容,这是达到教学目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棱柱的概念”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观察:观察三棱镜、方砖、螺杆头部等实物,要求学生找出这些几何体的共同特点。其次归纳:上述几何体都是由若干个平面所围成,而面与面之间有交线。因此,从线和面两个角度去概括,1.面:有两个互相平行,而其余各面为四边形。2.线:每相邻的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至此引入棱柱的概念。紧接着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明确棱的概念;2.明确棱柱的分类和分类的标准;3.理解和掌握棱柱的有关性质;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观察等能力。

二、达标

全文阅读

大学的教育目标

我经过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综观世界各国大学教育的经验,把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世界文化胸怀和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这样,大学教育就有了生动的灵魂,充满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激动人心的人生探索和职业探索。对于追求真理,作为以继承文明与发展新思想为使命的大学首先要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具有世界文化胸怀的人。世界文化胸怀是指站在东西方文化相整合的角度,具有“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的胸怀。大学的校园文化应给予学生们丰富的生命体验,让学生们过一种真正的精神文化生活。高雅文化的陶冶是教育的本质,无论是知识作为一种文化,还是生活作为一种文化,其教育的功能都只在于陶冶。学校的一切,都可以被看作是文化,因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精神的训练与精神的陶冶。人要过一种优美而高尚的生活,就需要内心有丰厚的人文修养。在大学里,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最为激动人心的课程是艺术、哲学与科学相结合的课程。在我看来,健全而又美好的人生是以人文精神为中心而展开的生命历程,大学教育的重心不在技艺而在精神。大学首先要通过人文学科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们进行一种精神和气质的训练,让学生们的内心充满一种高贵的人文底蕴与审美精神:艺术是从感性形式与审美价值的角度把握世界的学问;哲学是从高度概括性与普遍适用性的角度把握世界的学问;科学是从实验化、逻辑化、模型化与定量化的角度把握世界的学问。就构成人的精神世界来说,科学并不是全圆,正如艺术、哲学不是全圆,而仅仅是全圆的一个弧面。只有艺术、哲学和科学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体,才是一个全圆。而这个全圆就是健全理性与完整人性的象征。

世界文化胸怀是一种对人的心灵空间的全面拓展,这种全面拓展应从学生的心灵活动开始,重心是个人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感受,以及从这种文化体验和精神感受中获得的快乐和意义。在大学这个充满各种梦想的好高骛远的理想主义的阶段,让生命渗透着一种强烈的美感吧,沐浴着艺术、哲学与科学的美感沉潜到人类精神的最底层,是多么优美而崇高的享受啊。高雅的艺术、哲学与科学有着海洋底层的性格和气质,尽管海面上波涛汹涌,可海水深处总是宁静的,静穆的,安详的。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培养艺术的感觉,艺术的感觉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的修养,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对美好形式与美好色彩的激情。观察一下吧,凡是审美修养高的人,他(她)的言和行往往都有一种超越性。康德讲:美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美的超越精神永远引领我们超越现实而指向未来。在我看来,唯有超越,人才可能浪漫;唯有超越,人才显得天真可爱;唯有超越,人生才值得一过。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一直倡导要用“人生的艺术化”这种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这里,人生的艺术化从何开始呢?我认为人生的艺术化应从培养一个人的艺术的感觉开始,这就需要我们至少掌握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摄影等)来走向生活。艺术的感觉是个体生命展开的精神基础,如果人生没有这一精神基础,个体生命实际上就只是人的符号,而缺少人的内涵。西方人说: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会失去一半的生命,如果再不懂文学就会失去另一半的生命。我却说:一个人如果不懂艺术,他只是在求生存,只有学会了用艺术语言来表达情感,能够享受人类的艺术语言,他才算是真正地进入了生活。

其次,大学生还需要培养哲学思辨的头脑:培养哲学思辩的头脑主要是通过系统阅读《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以及《中西哲学名著选读》来实现。这是每个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训练。在我看来,哲学对个体人生的核心意义是,为我们的内心世界灌注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并享受孤独的精神气质,铸造我们一种“仰望星空与俯察大地”的高贵感。哲学思辩的头脑就是智慧的头脑,因为哲学本身就是智慧的同义词。哲学思想是思想的至高点、是时代精神的先锋,哲学教会我们不是片面地思考而是整体地思考,教会我们安静下来回归内心的精神生活,让我们学会沉思与冥想,学会静观与玄览,学会与天地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受过较长时间哲学熏陶并深爱哲学的人会从内心深处升发出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摧枯拉朽的气势与一往无前的批判精神。真正的哲学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什么是哲学?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宏观思考问题的智慧与激情,是对思维着的事物所作的形而上的考察,是系统化与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德国诗人海涅曾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轻视闭门苦思的哲学家,因为他们可以产生出雷霆万钧的力量。”马克思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文明活的灵魂。”根据我的感受,一个人要挤身于强者之林,就不能没有哲学思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19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M 劳厄在《我的物理学道路》一书中说了一段激动人心的话:“我从来就没有听过哲学课,但是我对康德哲学却很花了一番功夫,作了深入研究。开始的时候,我读了库诺・费舍尔的哲学史,后来我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钻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以及他的其它一些论著,主要是伦理学著作。我对康德哲学的热情发端于中学时代,奥托・B是我的启蒙老师。不过我认为只有进了大学我才开始成熟到理解哲学。哲学从根本上改造了我的生命存在,从此以后,甚至物理学的内在价值也在于为哲学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手段。我的看法是,整个科学都必须把哲学视为它们共同的中心,并围绕着它来运转。科学的内在目标乃是为哲学做出贡献。这样,也只有这样,面临科学日益专业化,我们才能保有科学文化的统一性。倘若没有这种统一性,整个文化就会崩溃。”这真是一段真知灼见和鼓舞人心的自白。

最后,大学生还需要培养科学的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证精神就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与行动能力,需要我们学会用实验化、逻辑化、模型化与定量化的科学思维方式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使我们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实验化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运用观察、实验等感性方法以获取数据的思维方式;逻辑化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通过概念、判断与推理来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主要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判断与推理等思维形式;模型化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建立模型的思维方式,模型是一种以简单的图形、符号、实体等表示一个真实系统的简化形式,模型是为了化繁为简,便于对真实系统进行分析、说明、控制和试验而建立的,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核心环节;定量化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计算,以及用数量来表达关系与结果的思维方式。

有了“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思辩、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我们就有了充分享受人生的基础。人生是多面而相互和谐的整体。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艺术作品。艺术是情趣的活动,哲学是智慧的活动,科学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所谓享受人生也就是享受情趣丰富的人生、享受探索智慧的人生以及享受解决问题的人生。有艺术感觉的人是体验丰富和情感极其饱满的人,他(她)能通过“音乐、文学、美术”去体验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各种各样的优美与崇高、粗俗与高雅、保守与反叛,激情与浪漫,他(她)能通过一株草、一棵树感受四季的变化和宇宙的存在,他(她)能从平淡的一首诗、一支歌曲中感受人类真挚的情感;有哲学思辨的人是善于思考和思想博大精深的人,他能通过思辩,从混顿和杂乱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他能享受世界思想名著并与世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放大了认知、扩展了思维,从而思想变得像大海般的宁静与深沉;有科学实证的人是善于分析与勇于实践的人,他的生活始终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尝试着用实验化、逻辑化、模型化与定量化的科学思维方式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因善于解决问题而找到成功的感觉。现在,在大学这个充满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人生阶段,让我们“学会诗意地栖居”并出自内心地欣赏生命吧,正像一首诗写道:欣赏生命吧,让我们的心有一个沉静的时候,笑看生命中那些愉美的瞬间,体味那种无以名状的感动。在秋夜,静听秋虫的低吟;在冬晨,欢呼漫天的飞雪;在夏天,为几只知了而童心大发;在春天,为整个世界被唤醒而鼓舞。生命给了我们清新的早晨和怡人的黄昏,生命给了我们激荡的音乐和忧伤的诗歌,甚至,生命给了我们一个雨季,让我们怀想那个打着油纸伞,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生命给了我们许多,生命是值得珍惜和欣赏的呀。欣赏生命吧,这实际上是欣赏我们灿烂多姿的自己。人生多美好,聪明的人总是能够把握住每个人生的机会。一路走,慢慢欣赏啊……

其次,对于追求真理,作为继承文明与发展新思想为使命的大学,还需要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是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具有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这里,对大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就突显为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为创造性核心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与一个国家生命活力的象征,是社会朝气蓬勃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大学教育充满对个体潜能的充分激发与创造性素质的全面培养,我认为主要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造首先要培养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一种“逍遥游”的人生境界;一种澄明、敞亮、与万物为友与天地为一的阔大心胸;一种体验“道”的内在感觉;一种道法自然的本真生命状态;一种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工作的内在动力与内在素质。人格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大致可分为功利人格、审美人格与创造性人格三种类型。功利人格追求的是物质利益第一、精神利益第二;审美人格追求的是精神利益第一、物质利益第二。审美人格可以走向创造,功利人格也可以走向创造,但是,功利人格立足的是求生存而创造,以满足自己生理的需要与安全的需要为主,审美人格立足的是求发展而创造,以满足自己审美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主,其创造的层次及其创造的数量与质量都会远远高于功利人格的创造。因此,由审美人格到创造性人格再到创造性的精神向物质的转化,这是开发人类创造潜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由此可见,大学要尽可能通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系统训练来激活学生们的创造意识,让学生们的“身、心、灵”都沉潜到创造的感觉中,并深深体会到创造的种种乐趣。生命唯有创造才有欢乐;创造需要强烈的性格与强烈的生命;创造是什么?创造就是把自我意识灌注到世界中去的一种情感冲动,是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就是生命的再生,不论是精神方面的或肉体方面的,创造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日月争辉,与神明同寿;创造就是消灭死,就是永生,就是不朽……一个真正的创造者,一生都要与精神同行去极积而勤劳地开拓着自己的理想世界;创造者比其他人更加需要精神,关心精神,重视精神,精神就是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自我意识就是纯粹精神和绝对精神;创造必须要达到纯粹精神与绝对精神的高度,才能创作出有个性、有思想、有生命力的作品。作为一个追求卓越的创造者,与纯粹精神同行并抱持“真理至上”与“学术至上”的内心信念,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情,他不但要有“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一种能把创新的感觉推到极致的内在生命的爆发力,有一颗简单的心、洁净的灵魂与宁静的心态,而且还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品格,是为真理、为理想、为信仰而创造。创造者必须要与审美精神同行并修炼出一种纯粹精神与绝对精神,然后才能走向有生命力的创造。

第二,参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实践。一要有兴趣,二要有能力,这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兴趣是一种选择,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实践,实践,再实践,这就是培养能力的秘诀。这里,培养创造性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自我确定研究课题或跟随导师确定的研究课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实践。在科研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研究人员的素质主要有:审美人格与全面的知识;问题意识;彻底投入实践的生命体验,以及由此生发出的见解与创造性的学术洞见。为此,我们需要注重以下三大研究素质的培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