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观看影片永远的焦裕禄学习工作汇报

据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观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的通知》要求,我办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永远的焦裕禄》,并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焦裕禄同志为标杆、为镜子,学习先进、查找不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改进作风,深入扎实推进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现将讨论交流情况汇报如下:

一、集中组织观影活动。

6月21日下午,县扶移办为了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成效,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32人开展了学习焦裕禄精神观影讨论活动。在观影活动中,一个个撼动人心的场景、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事迹,令大家深深地沉浸其中,表情凝重,肃静无声,从思想和心灵中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二、开展专题讨论交流。

观影结束后,我办认真召开学习焦裕禄精神讨论交流会,与会人员就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什么、我向焦裕禄学什么、如何做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进行了认真的发言交流,并结合工作实际谈了各自的看法。全体党员干部发自内心地畅谈观后的心得体会,从不同侧面表达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纷纷表示要用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指导工作、要求自身,立足岗位践行焦裕禄精神。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让大家再一次重温了焦裕禄同志当年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把握改进作风的重点,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好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就是要让党员干部重温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那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内涵,概括为“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真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在要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三、结合实际落实到位。

全文阅读

焦裕禄生前在兰考留存的四张珍贵照片

要把镜头对准群众

1962年12月6日,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的刘俊生第一次见到了焦裕禄。

这天,兰考县正在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晚间,县委在会议室召开小范围的讨论会。主持会议的县领导说,上级派来了新书记焦裕禄同志,请焦书记和大家见见面。焦裕禄站起来说,我刚到兰考,不熟悉情况,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天我就不讲话了,听大家汇报。刘俊生这时才发现坐在会场不起眼位置上的焦裕禄。他的个子较高,人长得很精神,身上穿着一件旧中山装,极为普通。刘俊生回忆说:“从言谈举止上看,焦书记很朴素,很务实。”这是他对焦裕禄的第一印象。第二天,正式上任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在县委三级干部会议上讲话说:“对于灾区的住房、烧柴、疾病等问题,都要随时注意解决,对牛屋普遍进行―次检查。修补破房,堵塞风洞,增加保温设备。”

1963年9月的一天,焦裕禄叫上刘俊生,一起到城关公社老韩陵大队检查生产。此前,刘俊生在《兰考报》当过摄影记者,后来《兰考报》停刊后,刘俊生被调到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成了一名专职新闻干事。那时,兰考县委有一台德国进口的照相机,这台当时比较先进的反光双镜头相棚配给刘俊生专用。此后,刘俊生多次跟随焦裕禄下农村调研,每次走时,焦裕禄都会说:“带着你的照相机”。当刘俊生把镜头对准焦裕禄时,却总是被他制止。一次,焦裕禄又带着刘俊生下去工作。他们一块到城关公社许贡庄生产队的秋田里,焦裕禄把自行车一放就去参加劳动了。刘俊生刚拿起相机准备给焦裕禄照一张照片,焦裕禄立刻摆摆手严肃地说:“不要给我照,要照,就去给群众照!”焦裕禄经常对刘俊生说,你要把镜头对准群众。“你记不记得有一次咱们去阎楼大队,当时群众正在翻淤泥,你刚把相机举起来,就有群众喊:‘加油干啊,县里来给咱照相了。’群众看见你给他们拍照,干活的劲头就更大了”。后来,刘俊生遵照焦裕禄的教诲,拍了3000多张与群众有关的照片。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的照片,大部分出自他手。

偷拍焦裕禄劳动场景

焦裕禄与老韩陵大队渊源颇深。他来到兰考第四天,便骑着自行车来到老韩陵大队。他挨门挨户地到群众家中走访,嘘寒问暖,还住进老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拜他为师,与他彻夜长谈,请教治理“三害”的办法。1962年,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期。仅上半年,兰考县就有168天大旱,风沙打死了20万亩麦苗;下半年的时候,兰考地区又大雨倾盆,30万亩秋作物被淹,10万亩庄稼枯死。兰考县全年秋粮亩产仅有43斤。大灾之下,全县群众人均每天仅有7两红薯干糊口,外出逃荒、要饭的人占全县人口的80%。面对如此状况,肖位芬不安地对焦裕禄说:“焦书记,这么大的事儿,我是个大老粗,能拿个啥主意。”焦裕禄说:“改变兰考面貌,人人都有份,您年纪大,有生产经验。我今天就是来学习请教的。”肖位芬想了想说,俺们这里有句俗语叫“要想富,种桐树”。咱这里风沙大,种泡桐树,能挡风、压沙。泡桐树喜沙壤,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儿。焦裕禄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主意好!”后来,老韩陵大队成为泡桐栽种试验点。

1963年3月13日,焦裕禄从外地调了―批花生种子运到兰考。县委决定给老韩陵大队5000斤,焦裕禄亲自组织群众剥花生。播种时,焦裕禄又和群众―起点播。之后,焦裕禄经常到这里除草、治虫、查看花生的长势。

刘俊生决定,这次下来检查除了把镜头对准群众外,一定要为焦裕禄拍几张照片。

全文阅读

深学要触及灵魂

学习焦裕禄精神怎么学

――党员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在提出的“深学、细照、笃行”上下功夫,并将“深学、细照、笃行”融为一体

说,“深学,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一点一滴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字一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言论,重点把焦裕禄精神学习好、领会透,不能大而化之,粗看都知道,细问不明白,没有触及灵魂”。

怎么学习才能触及灵魂?要从把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三方面着手。

学习内容要“精、准、实”

深学焦裕禄精神要在甄选学习内容上下工夫,确保学习内容“精、准、实”,以深刻把握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实质。

要深学讲话精神,领会精准解读。2009年4月和2014年3月,先后两次考察兰考,均就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焦裕禄精神作出了精准解读,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要深学系列经典作品,把握理论结晶。新华社1966年发表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王冀邢导演的电影《焦裕禄》、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焦裕禄》等作品,是对焦裕禄精神的经典再现,是我们学习的经典教材。

全文阅读

浅谈在青少年中弘扬裕禄精神的紧迫性和途径

浅谈在青少年中弘扬裕禄精神的紧迫性和途径

作为一名80年后的时代青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机关干部,作为一名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年轻会员,虽然我早就知道焦裕禄是自己的故乡人,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一直以来我对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了解不多,甚至是很少。可当我实实在在深入了解焦裕禄的事迹,用心体会到他的精神实质后,不知不觉中就深深被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感染和鼓舞!确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然而当我在社会调查中了解到很多青少年都跟我以前一样,对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只停留在一知半解上,根本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传承和弘扬了。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反思后,我迫切的感到作为裕禄故乡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把裕禄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青少年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那么我们所丢失的不仅仅是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更可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

众所周知,上世纪60年代,随着同志"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题词的发表和著名新闻记者穆青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发表,人民好书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焦裕禄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裕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成为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我区作为焦裕禄同志的故乡,更是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潮,在裕禄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涌现出了一批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和学习标兵,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山城博山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精神实质的裕禄精神,无疑是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值得而且应该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当是世世代代传承和弘扬的思想道德精髓,无论社会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焦裕禄精神都不应该被摒弃,都应当加以传承和弘扬,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时代的光彩,继续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加强裕禄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弘扬是确保裕禄精神之树常青的关键所在。

其一、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现在,时间跨度已达四十余年,如今的青少年大都是在学习焦裕禄精神热潮之后出生的,由于种种历史和社会原因,加之我们之前做的宣传工作力度、广度不够,焦裕禄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弘扬力度显然不够,诚然现在青少年中大多还是知道焦裕禄名字的,但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并不了解或根本不知道焦裕禄的事迹。众所周知,一种先进精神是从众多感人的事迹中提炼升华出来的思想精髓,只有仔细了解了一个人的感人事迹,才会被他的精神所折服,才会更深刻的领会他的精神实质,才能真正起到先进精神启发人、鼓舞人的效果,如果不了解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只是表面的去学习他的精神,那么也就无法领会他的精神实质,也就根本起不到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该加强裕禄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和弘扬,使他们既能深受教育,获得鼓舞,增加干事创业的信心,战胜苦难的决心,奉献社会的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山城贡献力量,又能使裕禄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其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无疑使我们的物质文明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日益提高。但欧风美雨、商品经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财富,也为腐朽思想的泛滥提供了温床。青少年身处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由于其自身的意志力、判断力、道德修养还不够成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很容易被各种不正当利益所诱惑,卷入到物欲横流的漩涡中难以自拔,走向堕落甚至犯罪,因此,要使广大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取向,就更需要用先进的文化和优秀的精神品质去加以教育和引导,加强裕禄精神在他们当中的传承和弘扬,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大有裨益。同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许多青少年平时对互联网等社会媒介过度依赖,长期下去不仅容易助长他们的懒散之风,更削减了他们亲身接触社会加强社会实践的机会和能力。焦裕禄走访群众调查研究,顶风冒雪治理风沙的实践精神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同样及其重要。

加强裕禄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弘扬的途径:

全文阅读

奉献于共和国抽水蓄能事业

山东泰山抽水蓄能电站是山东电网安全运行的“保护神”。她们将“善小”融入企业精益化管理,将卓越绩效融入追求目标,将依法治企融入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将“三行三自”意识,融入培养员工队伍作风,多年的实践磨砺锻炼出了一支文化武装起来的队伍,建成的电站获得了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制定的系列标准成为全国同行业规范,从兰考移植到公司的焦桐,旺盛着焦裕禄精神,指引着员工的信仰,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山东泰山抽水蓄能电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泰山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三级企业,隶属于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投运的抽水蓄能电站,泰山抽水蓄能电站共安装四台25万千瓦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担负着山东电网的调频调相、削峰填谷和事故备用功能,在保障山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中发挥着突出作用,在节能环保、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一直以来,泰山公司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全体干部员工始终怀着“管好电站,奉献于共和国抽水蓄能事业”的美好愿景,以争创“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为目标,在企业文化、关爱职工、历史传承、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落实“四个融入” 推动文化传播

泰山公司坚持以统一为基础,以卓越为目标,把人作为国家电网企业文化传播落地的主体,引导广大员工建立共同的思想认识和统一的价值取向,把企业文化融入中心工作、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员工行为等各方面,有效促进了国网卓越的企业文化在基层、班组、一线的落地生根,实现了管理与文化的融合,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践行“善小”实践,融入中心工作。公司不仅注重“善小”在员工道德行为上的体现,更注重在企业精益化管理上的实践。将“善小”文化融入企业精益化管理要求,不吝惜对员工任何点滴进步的表扬、激励,不放过对员工工作中任何问题的批评指正,不漏过对任何设备“不安全、不文明、不方便”之处的细节创新与改造治理,不浪费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寸导线。编制《善小成果册》,总结善小实践,激励员工争取积小成大的进步。坚持精雕细刻,秉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倡导高标准、严要求对待组织、策划、实施机组检修、设备改造治理的工作作风。推进民主管理,定期收集员工合理化建议,促进员工心系企业、让人企合一的愿景成为现实。

实施卓越绩效,融入企业管理。公司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融入日常管理中,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将价值链理论、价值观方法论、绩效管理理论、ISO9000标准体系、国学思想、党的十精神等管理理论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以领导、战略、顾客市场为动力,以资源配置为保证,以管理程序为依据,以过程管控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保障,通过测量、分析、改进,达到卓越绩效结果,让卓越企业文化得以落地。

坚持依法治企,融入制度建设。制度是保障企业规范运作的重要手段。公司坚持依法从严治企,为提升全员法治思维,定期组织宪法、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学习教育。开展对国网通用制度的集中培训,逐项解读制度标准,深入宣贯通用制度;梳理国家电网公司层级通用制度、新源公司层级管理手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补充编制执行手册,用制度固化管理流程,使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三级一体化”制度体系落地。编制党群工作“译码本”,应用微平台打造“微课堂”,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进行通俗化解读,方便操作应用。

全文阅读

一定要对老百姓好

3月24日,松柏苍翠、春暖花开,阳光柔和地洒在兰考县的焦裕禄纪念园,清新、肃穆。人们纷至沓来,步子迈得很轻很轻。

人群中有一队学习考察组,被焦裕禄干部学院吴佩佩、李荟等老师评价为是一个“贴心而来、充满朝气的集体”。他们是贵州省委专门组织前来深学、细照、笃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的15名县委书记和5名乡镇党委书记。

群众思念焦书记

焦裕禄纪念馆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群雕像,显示着焦裕禄与群众一起手执劳动工具奋勇向前、迎难而上的姿态。

大家瞻仰陵墓、观看图片、听取讲解、学习感悟,走走停停,一丝不苟。谁也没有注意到雕塑前,什么时候来了一对白发夫妇,老大爷激动地大把揉着眼眶鼻梁,泪水止不住在指缝间滑落,老太太在一旁扶住颤颤巍巍的大爷,坐在了雕像前的长凳上。

这一幕被正在园内参观学习的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和凤冈县委书记覃儒方瞧见。二人赶忙走上前去,蹲下来,紧握着老人的手,关切地问:“老人家,您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这一问,老人更是泣不成声。老大娘赶紧说:“谢谢!不需要帮忙。老头子就是看着他,心里觉着难受!”说完她指了指焦裕禄的雕像,是地道的兰考口音。

老大爷衣着朴素,戴着50年前焦裕禄戴的那种帽子,也不知道洗了多少遍,蓝色褪尽,已经发白。

全文阅读

致敬,“焦桐”新华社记者

清晨。豫东兰考县笼罩在蒙蒙薄雾中。

50岁的高向月迎着寒风走出家门,赶到村口的一棵泡桐树下,挥动手中的扫帚清理树下的枯枝落叶。陆陆续续,十几位村民和乡镇干部加入清扫队伍。

地面扫清了,人们还在树下静默。“几十年了,经常有人自发来清理,给树培土、浇水。”高向月说,“今天的日子特殊些,来看的人会更多。”

这是一棵普通的泡桐树,在兰考城关乡朱庄村村口,生长了48年零9个月;这又是一棵种在兰考人心上的树,栽树人――时任县委书记焦裕禄逝世后,在当地称作“焦桐”。

49年前的今天,在兰考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焦裕禄到任兰考。因为焦裕禄的到来,兰考开始了一段新的历史。因为泡桐在兰考扎根,这片土地有了新的面貌。

焦裕禄在兰考留下珍贵的四张照片,两张是和泡桐在一起。“焦裕禄”一“泡桐”一“兰考”,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传说。

遍布兰考1000多平方公里的泡桐树,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编织出一幅清晰的剪影。

以“桐树之根”构筑绿色屏障

全文阅读

科技局开展三大工程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集中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活动方案〉的通知》及推进“三大工程”相关实施方案的要求,县科技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周密计划,结合实际,及时开展了“连心工程”、“强基工程”、“模范工程”三大活动,现就我局推进“三大工程”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连心”工程

为进一步深化“三送”工作,实施“连心”工程,我局6名党员干部从着眼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入基层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其中局班子成员及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的两个小分队,先后分别到“三送”联系点南坑乡南坑村、中叶村,重点解决民生问题、问题、发展难题等。

在活动中,党员干部重点宣讲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两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果。同时,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提高基层干部按法律、按政策办事的水平,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重点围绕危旧土坯房改造、道路硬化、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垃圾处理、农村社保、就医就学、矛盾纠纷、学生安全、留守儿童、困难老人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并逐一梳理,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并现场落实好帮扶资金及责任人。

经统计,此次活动共解决矛盾纠纷2件,办民生实事17件,新征求到的意见数5条,活动覆盖的农户数100余户,除“三送”规定帮扶之外,本次活动再追加扶助资金1万元,累计扶助资金3万元。通过这次活动,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基层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模范”工程

为深入推进“模范”工程,进一步弘扬焦裕禄、龚全珍的先进事迹,不断凝聚以先进模范引领党员干部、以党员干部引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我局积极开展“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龚全珍式好干部”活动,在局机关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活动:

1.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组织全全体党员干部观看《焦裕禄》、《永远是春天》、《郭明义》、《雷锋》等四部影片,按照“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作为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的具体参照和生动教材,自觉做到坚守理想和情怀、莫负责任和担当、牢记民心与民生、永葆气节与风骨。

全文阅读

“用散文笔法写新闻”

【摘要】新闻通讯是新闻中的巨制,创作难度较大。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通讯作品,成为新闻学界和业界研究和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穆青尝试、提倡的散文笔法在通讯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人物通讯写作上。此种散文笔法的运用在其新闻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可见一斑。

【关键词】穆青 散文笔法 新闻通讯

中国新闻文本写作是不断发展、完善、变化的。从最早的古文体例到后来形成的新华体,都是应时而起,为时而作,与时俱进的。在新闻文本写作中,穆青的“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尝试、成功和倡导,在中国新闻界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其新闻通讯代表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对其散文笔法进行解析,以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和启发。

1963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开始提倡“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他说: “现在,有的同志在尝试着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我个人是赞成这种尝试的。”“比如可以不一定写导语;也可以不一定要有新闻根据;可以夹叙夹议,既有形象的细节描写,又允许有简短的议论和记者的感受;在选择角度的时候,既可以从领导角度来写,也可以从群众角度来写。突破那些不合理的束缚以后,那一套令人生厌的新闻语言也可能随之改变了。”

1964年12月份,新华社为了摸清河南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采风。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并深为震撼,马上向穆青汇报。此前,1964年11月《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已发表过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写的焦裕禄的人物通讯。穆青还是觉得有重新采访、重写的必要,并于1965年12月17日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和干部中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在耗时一年又两个多月采访、座谈、写稿、改稿,七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作为穆青最重要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材料的真实感人。没有焦裕禄的真人真事和真情真意的这些客观事迹存在,无论穆青等人有什么神来之笔都写不出如此之文。但是,同样的人、事,穆青等人写的人物通讯就非同一般了。下面试就其文按照散文笔法的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榜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思想红线”

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这就是所谓的“神不散 ”,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全文阅读

李雪健:只要活着就是美丽的

2012年4月24日,李雪健在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荣获“2011年度电影杰出贡献者”奖;2012年4月26日,又凭借《杨善洲》获得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囊括梅花奖、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华表奖等的演员。2012年5月1日,李雪健做客北京电视台《全景对话》节目,首度开口讲述自己艰难的演艺道路和11年抗癌历程。

A.从跑龙套到演“焦裕禄”,让他声名远播,华夏闻名

1954年2月20日,一个漫天飘雪的日子,李雪健生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一个小镇上,父母给他取名叫李雪见。他从小体弱多病,父母便给他改名叫“雪健”,希望他能健康地生活下去。1973年入伍后,李雪健成为二炮业余文艺宣传队的队员,后来,凭借出色的表演才华考上了空政话剧团,正式成为一名演员。

李雪健一开始在剧团里只能跑龙套,演一些没有台词的小角色,20多岁的他,因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扮演而声名远播,因此夺得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让李雪健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良好表现赢得了团里一位女演员的芳心。她叫于海丹,皮肤白皙,相貌端庄,是团里的大美人。于海丹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比李雪健小3岁,却比李雪健早两年走上银幕。

1982年,团里拍摄电视剧《夏天的经历》,于海丹担任女主角,李雪健是配角,两人有时要配戏。拍摄期间,李雪健处处关心于海丹,生怕这位美丽女孩受到委屈。没戏的时候,两人就聚到一起聊天。

1983年春节,李雪健没回老家,于海丹给他送来电影票,让他用看电影来打发时间。李雪健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向她表达了爱意。

1983年8月1日,两个年轻人在亲友的祝福声中幸福地结合了。1985年,儿子李亘出生了。为了让丈夫一心一意拍好戏,于海丹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李雪健第一次上电视,是在天津电视台拍摄的《生者与死者》剧中,扮演一位潇洒的青年,这是他演过的唯一的浪漫角色,由于播出时间在中午,收视率不高,几乎没人知道他扮演的这个荧屏形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