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能手事迹材料

教学能手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教学能手事迹材料

把一腔热血奉献在三尺讲台

__,女,__县城关中学英语一级教师,市、县英语学科兼职教研员,省、市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曾获市、县级“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称号,三次被聘为县级教学能手大赛评委,连续三年教学质量优秀受县政府表彰,多次被评为__县“先进个人”、“优秀教研组长”。近年来,致力于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教研成果连获省、市、县大奖,多篇论文在《__素质教育》、《__县教育科研》、《新课程实践》上发表。

治学箴言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教学主张 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方法新颖,充分展示英语学科特色;要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采用兴趣教学;对学生辅导应分层次定目标,循循善诱。

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感情饱满、引人入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教学效果好。

教学成果

20__年,被评为“__县教学能手”,获商洛市英语学科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

20__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商洛市教学能手”,制作的课件《What Do You Want To Do》在20__年商洛市基础教育多媒体类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

全文阅读

优秀教师事迹征集通知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乡镇中小学、幼儿园:

为庆祝全国第二十个教师节,展现我县专业发展成绩卓著的教师事迹,特别是长期为农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智慧的广大乡村教师事迹,扩大优秀师资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师德和专业水平,经研究,决定开展年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1、年度优秀教师风采展,征集对象包括:**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师德楷模、省春蚕奖和省绿叶奖,市名师、市名校长、市模范班主任,市优秀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市园丁奖、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市德育课优秀教师和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荣誉的教师。

2、年度优秀教师事迹展,征集对象包括:**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师德楷模、省春蚕奖等荣誉的教师。此外,各学区、直属学校可另推荐1-2名长期扎根农村、山区,事迹感人的优秀乡村教师(不一定要获得荣誉)。

3、优秀支教教师手记展,征集对象包括:2005、**、**年支教对象。

二、材料要求

1、年度优秀教师风采展,要求分两段,第一段按照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最后学历、职称、工作单位、现任主要职务、任教学科、**年获取主要荣誉的顺序进行撰写,第二段撰写主要荣誉和成就。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需配1张清晰度高的工作或生活照片(照片背后要署上名字、联系电话及所在学校名称)。

全文阅读

尽职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美德是一种从内而产生出的力量,当一个人心中充满着对世界的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时间与万物的珍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美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尽职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借鉴!

尽职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一】

曾xx,女,汉族,少先队员, 2006年5月13日生于xx市,现年10周岁,xx市xx学校小学部4(6)班学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曾xx,在父母眼里,她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同学眼里,她是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在邻居眼里,她是个懂事孝顺的少年。她的成长过程,是邻里教育孩子的典范,是周围孩子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被编成一个个故事在孩子们中间流传,是老人们茶余饭后说服教育孩子的经典话题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一、 言传身教是美德积累的基础

曾xx生活在一个言传身教的家庭环境中,从幼年到童年,在长辈们的感召下,无形中学会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知恩感恩、敢于担当、爱护环境、团结同学的良好品德。家庭环境是她养成美德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她培养美德的根基,自身习惯促成美德贯穿她生活的全部。

幼儿时期,看到路边丢弃的废纸、包装袋,曾xx会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内,这一良好的习惯从幼儿园到上小学一直保持着。在xx学校学习期间,以纯洁心灵、志存高远、德才兼备为座佑铭,自己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监督着身边的同学,时常提醒乱丢垃圾的学生及时把垃圾放入垃圾箱内,提醒住校学生洗净手上的灰迹,主动擦净教室的玻璃窗户,看到乱跑的同学,曾xx会及时提醒注意安全,别撞伤了同学。虽然有些同学不理解,曾xx一直坚持,用自己的行动感化身边的同学养成生活学习的好习惯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讲话致辞。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她所在的班级经常被评为xx标兵班。

二、 自觉行为是美德的真实表现

全文阅读

初中议论文的写作教学谈

议论文一直是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一个难点。中学生之所以面对着作文题目就头脑发呆、发胀,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写作上,对学生的写作准备工作则做的很少,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事物认识肤浅、片面,而且对事例和道理论据又不能得心放手,随意调遣,因此,学生写出来的议论文往往内容空洞、干瘪,没有说服力。所以,我们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指导议论文的写作。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三个方着手,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的。

一、以教材范文为例,让学生学会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手以教材为例,吃透教材,指导学生会按议论文的基本模式进行写作。我首先挑选内容简单,结构又富有代表性的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以此文教会学生议论文结构的基本形式:(1)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阐述,得出论点。(2)分析问题,通过道理和事例对论点进论证。(3)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随后又以其他课文加以巩固、扩展。几篇课文下来,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模式已基本掌握。

二、积累名人警句,介绍名人事迹,学会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论点。

议论文要有极强的说服力,少不了真实的、典型的论据,这一点,学生在写作中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苍白无力。针对这一点,我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零花钱,买一些课外书籍、杂志,在班上成立图书角,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这样,学生花最少的钱,能读到最多的课外书,积累了一大批名言警句、名人事迹。

教师利用每周下午的读报时间,给学生读一些报纸、杂志上的好文章、好句子,学生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活动课时间,把教师、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汇集,分析各位名人名言、名人事迹中包含的哲理,并把这些进行归类整理,为议论文的说理提供充足的素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富五车岂一日之功”,由于坚持不懈地积累材料,少者积累名言70~80条,多者达几百条,古今中外名人事迹积累40~50例,因此,学生每次写议论文,大都能旁征侧引,论据有力。

三、举行辩论会,激发好奇心,激起写作兴趣。

议论文的基本套路掌握了,论证的材料熟悉了,正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此,我不失时机地举行辩论会,每月利用一节语文课组织辩论会:首先由同学们提供争执很大的焦点问题,然后共同确定。之后,学生按所持观点自然分成两大“阵容”,昔日情同手足的同桌成了“势不两立”的对头,双方“唇枪舌战”,各不相让。通过举行辩论会,调动学生写作议论文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写作兴趣。

全文阅读

如何做好档案文件材料收集工作

【摘 要】收集、整理档案文件材料并完整、准确、系统的保证档案材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如何;学校档案材料

学校档案材料形成于教学、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大量的文件材料。但是教学等活动本身就是各部门、各系统以及个人分散进行的,因而这些文件材料也就具有分散性、被动性、游离性和自然,人为消失性。档案就是在这些文件材料处于相当分散、游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要求,经过收集、整理,最终使之排列有序而成的。简而言之,档案的形成是这些分散的、游离的文件材料趋于集中汇合而成为档案,收集工作则是首要的一环,要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只有将文件收集齐全才能实现。

蕴藏在人们科研、生产和党政管理以及其它各种活动过程中的有些文件材料,在流动趋向上具有两重性。它作用于人们各种活动本身,它的流动趋向具有能动性,因为事件的本身要求某一材料必须完成它的全部流动过程,方可终止。而作用于档案材料,即流向档案馆的趋向,则往往缺乏必然性,颇具被动性。也正由于这种情况,使大量可能构成档案的文件材料具有自然的或人为的消失性。对于如何做好文件的收集呢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学校档案荼的重要性,做好宣传意义重大。在一般人的习惯里,一提档案,就是人事档案,国家档案,历史档案,而对于我们自己亲手为社会主义创业所产生的档案却不以为然。殊不知,历史是人创造的,昨天对于今天就是历史,前人的足迹对我们是历史,而我们今天的足迹对于后人来说也是历史,所以要大力宣传,我们一定要珍惜创造的历史,使一切留有历史足迹的材料及时、完整、妥善地交给档案管理部门。

第二,是要加强档案业务培训,建立一支具有吃苦耐劳、甘为档案事业献身的专业档案工作队伍。文件材料的齐全与否,乃至整个档案作的成败,最终决定于专业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和献身精神。要设法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文件材料流向制度。这种制度既不能因及时收集归档材料而影响历史事件本身的进程,又要使文件材料不会自然或人为地消失。只有形成一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文件材料归档的被动性,才能使其能动、必然地流向档案管理部门。

第三,档案工作的领导部门校档案室应根据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为产生文件材料的各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制定出大纲,其内容应包括收集内容范围、要求和办法等,就像教学大纲一样,依据大纲收集材料就有针对性,不至于盲目行事。

第四,档案工作人员要发挥主动性,尤其档案管理者都是直接置身于文件材料的产生地,如果档案员采取被动的守室待送办法,送什么收什么,送多少收多少,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想收集到完整齐全的文件材料是困难的,因为现在人们的档案意识尚未普遍加强,不少人对档案工作的意义还缺乏认识,甚至一些领导亦然。有些同志办完一件事,随手将文件材料往抽屉或包里一塞,等到你收集时,它已不知去向,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只有靠档案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档案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克服重重困难,障碍,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尽量参加到一些能形成这些材料的活动中去,了解活动的过程,随时注意收集材料。

全文阅读

浅谈书籍装帧用材的迹象论原理

摘 要:作为视觉艺术的书籍装帧设计,在现代俨然已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符号,随着它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支持和指导,绘画迹象论不仅仅圈定在绘画领域,迹象论作为一种新的学科和理论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迹象论为理论基础,突破传统的书籍装帧视角,在迹象论的视野下去重新探索和认识现代的书籍装帧用材与设计,挖掘出更多的书籍形式,把书籍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提高大众对书籍装帧设计的认识。

关键词:迹象论;书籍装帧材料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134-02

一、书籍与文化主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以及商家的销售方式都在日益更新、不断改进,书籍装帧的各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印刷的技术也在进步,这些都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的书籍设计追求的是对传统书籍装帧的突破,它早已不是只注重封面设计和简单的内页设计了,更提倡造型与神态完美结合,要符合日益发展和提高的审美要求和人们的心理要求,共同创造出形神兼备,具有内涵和保存价值的书籍。总结过往的书籍装帧设计,包含的设计元素有很多,(印纸优劣,开本大小,墨色好坏,版式规格,字体的风格版画插图是否精细等等)。近年来的吕敬人,宁成春等人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为书籍设计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不懈的努力,推动了书籍设计的进步,书籍的整体设计概念越来越强,设计师们不断引进新的观念开拓新的设计思路。在注重书籍功能的同时更体现设计美感,也更关注书籍的纸材工艺之美。

二、书籍装帧中的迹象

在许多新的理论和观念当中,绘画迹象论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和指示。钟孺乾认为,绘画的基本元素是迹象,迹+象+x=画,然而迹象论并不局限于绘画艺术,迹象论亦可以解释整个视觉艺术。因此,作为视觉艺术的书籍装帧也少不了对迹象论的内涵解读及其体现。

“迹”是指艺术家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痕迹,即以工具作用于材料留下的踪痕。“象”则指艺术作品的色彩与形象。即“落笔成迹,因迹生象”。杉浦康平认为书籍有五感即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而吕敬人则认为书籍有其形态即形―为造型;态―为神态。书籍装帧设计的迹象大约就是书籍从内容到形式,从外表形象到内心灵魂的塑造,形成统一才是完整的书籍装帧设计。我想书籍的“迹”大概包含了书籍的纸张材料、印刷工艺、板式编排、字体、插图、色彩,肌理,质感等。“象”则包含了书籍的形状、开本、装订工艺等。

全文阅读

论警察类高职院校《文件检验》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摘要:《文件检验》作为刑事技术类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与实践部门保持一致,实现高职教学的实用性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引入计算机技术,运用图像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生动性。

关键词:文件检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53-01

0 引言

《文件检验》课是警察类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刑事技术类课程。现代社会,计算机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在刑事技术领域发挥着愈来愈加重要的作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在文件检验领域内的应用也在不断加深,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文件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重新审视《文件检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文件检验》课教师的责任,本文以自己的一些体会来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同行的思考。

1 文件检验课程内容的重新审视

1.1 从职业教育层次的角度看文件检验课的内容安排 《文件检验》课属于刑事科学技术课程,体系庞杂,涉及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了笔迹检验、印刷文件检验、印章印文检验、文件制成时间检验以及特殊的污损、变造文件检验等等。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学习层次,另一个方面要根据当前文件检验实践,教给学生实践一线应用最多的东西。警察类高职院校大多属于大专层次,作为职业教育,在贯彻“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方针和理念下,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要求学生学习的东西以够用为原则,满足工作的基本需要,这就要求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紧密切合实践一线的需求,与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一致,而非理论体系的完整与深入。

1.2 从实践部门的实际状况看文件检验课的内容安排 笔者曾到作为实践部门的西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在调研中发现西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案件中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属于文件检验,而文件检验中最多的仍然是笔迹检验,笔迹检验案件占据了文件检验案件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而笔迹检验案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签名笔迹检验,其次,引起纠纷比较多的还有印章印文的鉴定,占据了文书检验案件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作为实践部门的司法鉴定中心的案件,绝大多数是文件检验的案件,而文件检验最多的仍是笔迹检验。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高考作文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88-01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教师一直要求学生多阅读,特别是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但是高中学生课业重、时间紧,难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在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来构思高考作文。

一、教材中人物及其事迹的应用

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都可以当做高考作文素材。语文教材里所选的文章都是文学的精华,因此在构思高考作文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引申和挖掘这些文章中的精华。

在高中课文中出现很多人物,如司马迁、陶渊明、鲁迅、史铁生等,他们都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思想高度是我们所敬仰的,他们的事迹是可歌可泣的。我们要学生掌握他们的生平事迹,概括他们的人生思想,然后把他们的人生事迹和思想融入到我们的高考作文当中。例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期待成长》,我们可以引用勾践期待成长为一代帝王而卧薪尝胆的努力,可以引用鲁迅期待国家成长而产生的“彷徨”“呐喊”进入作文。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回到原点》,可以引用司马迁、陶渊明、鲁迅、史铁生等人都是为了回到人生“真、善、美”的原点而孜孜不倦地奋斗。2011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拒绝平庸》,平时授课时,就可以告知学生,几乎所有的历史名人都是拒绝平庸的典范。历史名人对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材料亦可用于2011年高考重庆卷作文《情有独钟》。在平时作文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作者和文中出现的名人事迹进行归纳总结,关注名家对名人的评价。

二、教材中诗歌的运用

全文阅读

贴近生活重在运用 试题灵活考查能力

教材中都有,都是同学们学过的、熟悉的。这一细节给笔者一个最真切的感受是这些命题离课本近了,与教材“亲”了。现在很多地方的语文试题都在有意无意地回归教材、回归课本,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也预示着未来高考试题命题的一种新趋势。高考具有强大的导向性,高考命题(尤其是阅读材料)不来源于课本,直接导致了学生不注重读课本,老师不重视教课本,教材被弱化,经典课文受冷遇。因此,高考试题命题材料回归教材、选自教材,是对这种现象的有力反拨和矫正。命题材料回归课本,对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鞭策。新课程中多种教材并行,无论选哪种版本,经典课文都要认真地品读涵泳,吸收精神滋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才能提升语文的品位。

[解题指导]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考试时要想正确、快速地解答这样的试题,就要明确什么是颁奖词及颁奖词的特点。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颁奖词所适用的情形是:在颁奖典礼上,它是作为某种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缺少了这个环节,活动的策划就不是很完美,活动过程就显得不是很完整。这种宣读颁奖词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颁奖词的特点:一是情感性。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二是深刻性。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三是简洁性。颁奖词非常精炼简洁,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四是系列性。在颁奖典礼上,授奖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因此,这类文稿的写作往往是一个系列。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具体人物对象的事迹不同,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做到因人定论、因事定调,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清楚了什么是颁奖词及其特点之后,下面我们再来谈一下颁奖词的写法。

一是大处写意,勾勒人物事迹。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在这里,引申为一种叙事方法,是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在新闻传媒非常发达的时代,人物事迹点到为止,人们自然心领神会。例如“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魏青刚的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这段文字对魏青刚下海救人的事迹介绍,就是简洁的“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至于具体的过程,没有详细交代,但是英雄的侠义之举如在眉睫之前。这种大笔写意的手法,笔法简洁、描人绘物非常传神,显得气势宏大、撼人心魄。

二是重在挖掘,表现人物的精神。我们知道,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意味。例如“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徐本禹的颁奖词:“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这段文字对徐本禹的精神与责任感提炼得很到位。“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徐本禹以自己的行动让我们感动,这种感动缘自于我们对他人格精神的钦敬。物质上不富有的他,以其义举获得了全社会的尊重,这比物质上的财富更有价值。这句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他“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他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因而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徐本禹崇高的品质、闪光的心灵、忘我的人生境界。

三是灵活表达,叙、议、抒有机融合。颁奖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要求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水融,自然成趣。例如“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邰丽华的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节目“千手观音”的表演堪称“绝美的舞蹈”,以邰丽华为代表的演员,将生命之美演绎得让人惊叹。这段颁奖词将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在一起,浑然天成。

四是语言简约,自然流畅富有音韵美。我们发现,无论是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还是年度经济人物,还是年度法制人物等等,他们的颁奖词语言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往往字字珠玑、意蕴丰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要求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如“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的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这段话不长,算上标点才六十个字,但它却一气呵成,从上至下,犹如一叶轻舟,在人还没回过神来之时,已过万重山,把赞美之情,景仰之感传染给了任何一个人。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格式,前后连贯,浑然一体;颁奖词中每句的押韵押得都很到位,如“理”“体”“替”“变”“坚”这些字,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全文阅读

以《曲线运动》实验改进为例谈教材实验的二次开发お

围绕新课改理念,物理教材对很多教学内容作出大幅度的调整,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改进.笔者在教学过程发现,有些教材所设计的实验效果并不好,因此,物理教师要开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实际做出改进.以下笔者以《曲线运动》一节的实验改进为例谈谈自己的相关认识和思考.

《曲线运动》出现在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必修2的第五章第一节.这一节内容,有两项探究任务要进行:(1)探究物体进行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的确定;(2)探究物体进行曲线运动的条件.针对这两项探究内容,教材对应安排了两组实验,基本装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这两组实验的器材很容易获得,操作也非常简便.但是笔者观摩了多节围绕该课题开设的公开课,教材实验开展的结果差强人意.这也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怎样来对实验进行改进呢?

1 对第一组实验的改进

教材第一组实验的不足:该实验的最大问题是实验结果不够直观,小球在管道中进行曲线运动,撤去后一部分管道,小球沿轨迹切线方向飞出,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小球从切线飞出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学生根本来不及把握这一瞬间,更不要说去分析出射速度方向和轨迹的关系.

改进思路分析:本实验的改进方向在于,操作过程中如何让小球的运动轨迹能呈现出来?笔者认为,在原有器材不大做改动的前提下,可以让小球涂抹上一些墨水后来进行实验,不就可以让滚动的小球在纸上留下印记吗?具体操作时,笔者还发现这样一些细节:(1)不能先将墨水涂抹在小球上再实验,因为这样墨水全部会消耗在小球位于管道内部的滚动过程,出来时已经留不下痕迹了,所以可以在管道出口处涂上适当的墨水,使得小球在其上经过时,能粘上一些,然后自然就会在出射后留下印记;(2)小球的材料要注意选择,不能选用有着光亮镀膜的小球,因为它不容易和墨水发生浸润现象,沾不上墨水,可以选用一些亲水性材质的小球来完成实验.

实验器材 PVC塑料管一根(将其弯折成图1的形状,后半截(图示AB段)锯断后,仍用胶布和前端固定在一起);白纸一张(用于记录运动轨迹);小球一个(曲线运动的发生载体);滴管或者棉签一根(在管口涂抹墨水之用);墨水一瓶(也可以选用粘稠度更高的墨汁,它更容易附着在小球表面);小型倾斜轨道一架(用于提供小球运动的初速度);记号笔一支.

实验过程:整个实验在实物展台上进行,通过投影可以让学生看到演示的整个过程.基本步骤如下:

①将PVC弯管放在白纸上,倾斜轨道架设在PVC弯管的端口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