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资格实施工作总结

教师资格实施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管理

摘要: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是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10年来,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和对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提供了实践和理论支持。因此,应尽早建立独立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设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机制。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一、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要求他们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补充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建设一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要实现上述培训目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作保障。但是目前,在我国充当继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些兼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或高等教育教师资格。从理论上讲,他们的知识占有量是可以满足培训工作需求的;但实际上,继续教育是一种不同于高等学历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教育形式,学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获得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去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注重的是每个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有所提高;但从近两年的培训实际效果看,培训工作的总体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部分培训教师或者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动态及信息匮乏;或教非所用,教学内容不切合中小学的实际,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求。继续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个“新”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实施继续教育的师资是一支高层次的、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观念的教师队伍。毫无疑问,当前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新知识、新观点,很少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学习。因此,继续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支专门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学员的高期望值与师资水平的相对低下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决继续教育的师资质量和数量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成败的最根本性的大事,因此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实现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教师准入的门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不讲条件,指令性分配任务、教师良莠不齐的状况,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还可以排除那些不胜任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其次,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继续教育,使有志于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科研人员、学者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途径来获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壮大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力量。与此同时,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可以促进教育系统人员的合理流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事继续教育事业。二、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可能性1.实践基础1993颁布的《教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同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开始部署教师资格过渡工作。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026万余人获得教师资格,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积累了经验。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自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2001年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保证教师资格制度的稳步、规范、顺利实施,依据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精神,2001年教育部陆续颁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等首次认定教师资格的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对教师资格证书的法律效用、主要内容、证书格式、证书补换发、证书编号、管理责任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从实践上来讲,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有利于把住教师队伍“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培养制度;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为学校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因此,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提供了实践支持。

2.理论依据许多研究者认为,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有的教师在高等学校里是优秀的教师,但在继续教育领域内有可能难以胜任工作。培训院校中的教师,不同于一般师范院校中的教师,他们既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要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分析、总结,必要时还要亲自讲授中小学课程,发挥出“师范”的作用。从目前状况看,许多国家都要求培训机构中的各科教师继续参加培训,通过教育理论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训,到中小学开展调研、教研活动,参加培训课题的教材编写或研究工作,最终形成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如在德国,师资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必须要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并要在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在理论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还要经过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正式担任教师工作。如果工作不胜任,同样可以被辞退。但在我国,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继续教育的任务一般是分配给一定的师范院校或进修学校;这些教育机构,都是根据自身现有条件,把具体教学任务分配给个人,不管能否胜任工作,没有一个监督的机制,随意性很大,这样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就在所难免。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以便从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各类申请者当中选拔能胜任继续教育的合格人才,以保证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建议1.建立独立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内一项战略任务,所以说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继续教育师资质量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国家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这个部门可以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构成,来保障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如果培训单位和资格认证机构是一个单位,就很难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如私情、关系等干扰,使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失去公证性,最终影响到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师资培训机构与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成功经验。如英国,向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高等教育学院、开放大学、教师中学、皇家督学团、教育部与教育当局,而教师资格审查权和证书发放权均在教育与技能部。2.设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首先,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要求的具体规定,结合继续教育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来确定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多层次的,也就是针对申报者的具体情况应有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擅长理论的,也可以是擅长教学实践的。其次,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一般教师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如取得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要从事继续教育必须再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可取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这同样适用于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只是他们录用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教师资格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坚持标准,严格把关,这样才能保证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健康进行。另外,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审查学历条件的同时,在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中,应重视对申请者实际能力的考核,重视对申请者思想品德的考察,以及身体条件尤其是心理健康的检查,对学校在编正式任教人员也要结合年度考核测评教育教学能力。3.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机制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一流的培训质量。一般来说,接受继续教育的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和名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他们对继续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除了优化继续教育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外,更重要的是组建一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对象量大面广、学习时间短、流动性大、层次不齐、课程众多、计划灵活、考核办法多样的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必须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机制,对继续教育教师资格的认定对象不应只限制在某些高校或进修学校以及中小学。具体来说,就是鼓励有实践经验或理论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来充实中小学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只要他们能通过规定的考核,就可以发给教师资格证书。这些教师既可以是大学的老师,也可以是中小学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可以是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他们进行考核时,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他们的专长,有的可以侧重理论知识,有的可以侧重实践经验。这样一支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条大锁链上的一环;所有的教师都应团结一致,承担共同义务,去完成中小学继续教育这一重大任务。这支队伍不仅要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而且要熟悉中小学教育,不仅要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而且要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就很难组织好继续教育、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并高质量地完成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

全文阅读

基层供电企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设计

摘要: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地市、县级供电企业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行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对员工队伍的能力素质和岗位适应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全员素质提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为此,福州电业局不断总结师资队伍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分析梳理师资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为全员素质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江梁艳(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工程师。(福建 福州 35000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44-02

2013~2015年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地市、县级企业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行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对员工队伍的能力素质和岗位适应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全面贯彻落实省公司“三定、三考”工作要求,满足我局全员培训和承担部分省公司层面的培训需求,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为此,福州电业局不断总结师资队伍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分析梳理师资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结构

福州局现有一、二、三级兼职教师203人,属于局培训中心管理的一级兼职教师65人,占员工总数的0.6%;其中48人为男教师,17人为女教师,51岁以上4人,46~50岁11人,41~45岁9人,36~40岁13人,31~35岁13人,30岁以下15人,各年龄段分布较为平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5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69.2%;35岁及以下青年兼职教师30人,其中27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占35岁及以下青年兼职教师的90%;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47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72.3%;高级及以上职称或高级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32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49% ;“双师”素质一级兼职教师14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21.5%;具有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16人,占一级兼职教师总数的24.6%。

全文阅读

棉师专家委员会会议四大看点

2010年新年伊始,来自北京市、陕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全国棉花质量检验人员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们,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研讨工作会议。中国纤维检验局总工程师、全国棉花质量检验人员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徐水波主持了会议,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教育职称处处长王笃出席了会议并参加了相关问题的讨论。

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自2000年建立,至今已实施了9年。按照《全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章程》,2009年年初,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第二届全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工作。

第三届全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研讨工作会议的召开意义很多。会议的首要议题:立法、继续教育、完善考试题库建设。

看点1:通过立法,解决我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王笃处长首先对当前棉花质量检验师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出现的有些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质量保证能力前置审查中把关问题、一些单位不按规定配备棉花质量检验师,以及棉花质量检验师的职责、待遇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落实等原因,从客观上讲,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办法与措施。因此,抓紧制定与颁布实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监督管理制度,是确保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得到全面实施的关键与当务之急。

王笃处长还表示: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司、室对制定《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非常重视,中国纤维检验局已将该项目申报为2010年总局一类立法计划,我们将全力支持。

徐水波主任对立法工作非常重视,他强调:规定的建立,是保证棉花质量检验师制度实施的保障。他向参会委员们介绍了《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的起草过程,并对2009年,全国棉师办组织的相关专家总结归纳了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重新起草修改的《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作了详细介绍。

《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的尽早出台,无疑将对棉花质量检验师制度的实施提供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知识更新保障和技术保障。

全文阅读

关于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定的问题与思考

摘 要: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本文作者反思了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定的现状与困惑,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相关思考性建议。

关键词: 农业类高职院校 教师资格认定 问题 思考

自1993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逐步形成了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是使教师的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重要环节。自2001年起我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全面进入实施操作阶段,据统计,截至2009年8月全国共有2169.87万人通过申请取得了教师资格,其中高校教师资格认定人数占总人数的11%左右。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的农业类高职教育,其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提供了合法性基础,有利于把住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但随着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日益显现,我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对当前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存在问题。

部分农业类高职院校对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事部门认为这只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未安排专人负责,常常是职称管理人员或者劳资管理人员兼职做此项工作,导致具体经办人员对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相关政策理解不够充分,不熟悉相应的操作流程,宣传不到位,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流于形式。部分新教师认为反正已经被正式录用了,教师资格的认定只是一种形式,不论条件是否具备,学校早晚都会给予认定。另外,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只是人事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如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测试、普通话测试都需要二级学院(系部)和教务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整个认定工作的圆满完成。

2.缺乏符合农业类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现代农业类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根据市场需求办专业,按照专业进行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培养出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外,还应重点掌握从事农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农业类高职院校中的畜牧兽医、宠物护理、园林园艺等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实习指导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技能对于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而根据现行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教师资格分为七类,即:①幼儿园教师资格;②小学教师资格;③初级中学教师资格;④高级中学教师资格;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⑥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资格;⑦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作为农业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习指导老师目前也是完全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师资格(即第⑦类)认定条件来进行认定的,目前的认定条件中缺乏实践经历、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认定考核标准,完全依据理论课堂讲授标准去评定实习指导老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这与农业类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性、应用型的特点不相符合。部分实习指导老师在取得与专业理论课教师同样的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后纷纷要求转岗,转评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不安心于实习指导工作岗位,导致农业类高职院校实习指导老师队伍的不稳定。

全文阅读

教师教育技术建设项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宗旨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二、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1、在*至*年间,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

2、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将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资格认证、职务晋升等相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动力机制。

(二)任务

全文阅读

教育厅办园形式革新方案

为推进《北戴河区学前教育三年(2011—2013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实现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推行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区决定在全区推行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创新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方法,促进全区学前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因地制宜、互助共建、交流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创新办园模式,优化办园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

主要目标和任务

多年来,我区以两所省级示范园为龙头,开展了与6所小学附设幼儿园及私立园的结对帮扶和联片教研活动,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我区将联片教研管理升级为集团化管理,充分发挥省、市级示范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探索实施适合我区区情的三支集团化办园模式,其中两支“名园+弱园”学前教育集团,一支“名园+民园”学前教育集团。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园际合作交流和城乡帮扶工作机制,实现以优质资源拉动全区学前教育快速、均衡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互动、横向辐射、纵向贯通、结对共建、交流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规范化和品牌化为发展目标,探索适合学前教育发展的集团化管理体制。

改革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1、建立集团化办园模式。根据我区幼儿园联片教研、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及学前教育发展实际,成立三支“1+3”模式学前教育集团,即:北戴河学前教育一团,集团总部为北戴河区第一幼儿园(省级示范园),集团成员单位有:西山小学附设幼儿园、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北戴河小海星幼儿园;北戴河学前教育二团,集团总部为北戴河区第二幼儿园(省级示范园),集团成员单位有:育花路小学附设幼儿园、海宁路小学附设幼儿园、海北路小学附设幼儿园;北戴河学前教育三团,集团总部为蔡各庄小学附设幼儿园(市级示范园),集团成员单位有:金海幼儿园、好孩子幼儿园、新大陆幼儿园。三支“1+3”模式学前教育集团囊括了全区12所幼儿园,通过对学前教育机构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探索适合我区区情的集团化办园体制改革方法,进一步落实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办园水平。

2、制定集团内部运行机制。我区在组建学前教育集团时采取了1所省级示范园带动3所薄弱园,即“名园+弱园”,1所市级示范园带动3所民办园,即“名园+民园”的模式。幼儿园集团内实行“共性管理+特色办园”的运作方式,共性管理即统一工作计划、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质量要求等,大力塑造集团文化品牌,带动集团内幼儿园教育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文化建设的整体提升;特色办园即保持集团内各园的特质服务和特色课程,针对各自幼儿条件、教师条件、家长条件、地域条件、工作特点等,确定鲜明的特色方向。

全文阅读

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目的

进一步加强总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各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xx总公司系统各级建筑施工企业及生产性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安全监管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安全监管人员指企业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包括各级企业的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中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

的基本素质与岗位资格

第四条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

全文阅读

中小学教师考核工作意见

为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机制,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教师评价的基本标准,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评价多元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尊重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关注学校、教师个体差异及岗位特点,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

(二)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坚持师德为首、育人为本,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引导教师完成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任务。

(三)多元开放,科学合理。坚持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参与评价机制,力求科学规范、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

(四)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依法实施考核,考核过程公开、透明,考核结果公平、公正;程序严格、操作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全文阅读

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省教育厅关于分配2009年度特岗教师招聘指标执行计划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考试安排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为认真做好我县2009年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招聘工作由××县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县教育局牵头,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作配合。

二、公示报名资格初审的情况

由××县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网站上对××县2009年小学特岗教师招聘报名资格初审的情况进行公示,告知报名者。

三、笔试

1、考务工作和准考证印制、发放由××县小学特岗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

2、笔试工作各环节均严格参照普通高考的各项要求执行。

全文阅读

职教职业资格认证体制分析

一、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注重面向地区经济建设、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政府根据社会发展、行业特点和就业市场需要实行的一种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客观上要求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根据需要和选择通过行业有关的考试、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从而实现培养职业实践能力强、毕业就能顶岗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具有多方面的意义:①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②突出办学特色、促进教学改革;③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所以,应该深入研究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将我国高职教育进一步向前推进。

二、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成果与经验

1.高职教育定位要明确

近些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建筑业、教育界同仁都在探讨高职教育,将高职教育定位于侧重工艺、施工技术,在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或管理人才,这基本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同时认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使之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要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高职教育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已得到社会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肯定。市场调研结果显示: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是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毕业就能顶岗”成为高职毕业生参与社会竞争的优势所在。

2.在高职教育中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即高职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与努力,不但要获得代表合格学历教育的“毕业证书”,而且要获取证明自己在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劳动保障部、人事部《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和人事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人事部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劳动保障部设立操作人员职业资格。显然,以上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就业与高职教育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其中,从业资格证书及主要的操作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一是测量工、试验工、建筑电工等知识技能要求较高的工种;二是混凝土工、砌筑工、钢筋工、抹灰工等用量很大的工种)是特别适合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也鼓励学生通过努力争取多拿,作为工程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执业资格证书层次较高,要求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高职高专学生发展的方向,其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应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内容,学生再经过一定的实践年限能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近些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很多毕业生分配时已获得“双证”或“多证”,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主要举措及效果有:(1)将必须至少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毕业的前提条件之一;(2)通过教学改革,将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3)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与关键岗位考试认证,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更加重视,加深对工作、就业的理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为毕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矛盾与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