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精选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文教师 专业素质 专业发展 途径

随着母语教育全球化时期的到来,语文教师越来越成普遍关注的焦点。语文教师自身的提升将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满足不同学生成长中的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更好地办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本文从教育反思、及时“充电”与“实战演练”三方面的内因,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两方面的外因来研究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发动内因

所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和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语文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素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即语文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持续过程。

1.教育反思

首先,不断地反思自身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立言”[1],而且要教其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独立思考、质疑和评论的现代公民。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指向对学生终极关怀的培养,而不再是指向急功近利的、目光狭隘的应试教育。

其次,不断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当前语文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问题。语文教师理论修养的缺乏直接制约着语文教育的发展。[2]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建立起系统的语文课程观,即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再次,不断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判断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是否得到提升主要是看其语文学科本体知识和能力方面,以及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有机的共同发展。语文教师在高师院校中文系学过的知识与掌握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或落后过时,有的甚至成为其专业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语文教师应反思自己在语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弥补甚至改正。反之,如果一味地满足自身的专业现状,并停滞不前,那是绝对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专业素质的语文教师的。只有在不断反思学习中,及时汲取语文学科深层的养料,语文教师才能形成更为有利于自己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最后,反思自身是否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之余,做到加强“外联”。譬如,以班级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当地的地方文化与民俗的涉猎研究,语文教师跟当下的作家、诗人及书法家进行对话,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

2.及时“充电”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和发展,唯有语文教师做到及时“充电”,完善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才能拥有强大的知识背景和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及时补充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美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等多方位的知识,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拥有深邃的知识储备。

3.“实战演练”

实践出真知,因此语文教师还要经过严格的“实战演练”。教师本着“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理念,从学生真正的需要出发,在原生态的课堂中,将教学反思后所获得的经验、及时充电后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一起深入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展开友好平等的对话,既不迷信权威,又不盲目依赖已有的经验,而是敞开心扉,以好奇和渴望的眼光发现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智慧之花,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这样才能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教师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之后,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

发动内因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是在“反思―更新―巩固―再反思―再更新―再巩固”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修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才更趋于成熟,语文教师才得以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二、借助外因

1.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3]因此,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状态,并不利于语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其目的就在于扩大语文教师的活动范围,开拓认识视野,营造一种促进其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氛围。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由语文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语文学习团体,他们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启发带动,语文教师会做到取长补短、知识共享,不仅在学习知识方面受益匪浅,而且在激发创新灵感方面成绩卓著。语文教师在这种互惠性和互动性的学习共同体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要真正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我们就必须确保其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在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一种瓶颈状态时,一种新型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可以给予其必要的促进。它摈弃了传统评价的弊端,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将可以从教师专业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包括激发专业热情、坚定专业信念、完善专业知识和能力、明确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塑造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促进语文教师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语

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教师。由于语文教师担负着造就自由、自立、自主的现代公民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关注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发动内因和借助外因二者将不失为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仍需继续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有实践意义的可行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或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也谈不上有教育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学历合格率低,专业水准不高,职称结构不合理,教育理念与手段滞后等。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教育科研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注重教师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主体的发展体系;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构建良好的学校内部支持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师范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高素质高中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和发展,至2008年底,专任教师有47512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看,江西省的普通高中教师队伍还不尽如人意。首先,从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学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我们最新统计,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86.6%。在具备合格学历的专任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是为“顺应”国家对教师学历达标的要求,通过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实施的“三沟通”教育而突击完成的,其中“学”非所用者不在少数。另据我们调查发现,有48.6%的教师把教师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仅有9.3%的教师将其作为专业或事业。

本调研.笔者在全省选取了l0个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县市高中学校作为样本.通过座谈和问卷等形式对学校进行现场调查。座谈和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教师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及信息技术情况;教师的学生发展观;教师的课程观及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理念和策略: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采用的认识与实施等,以期深入了解全省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一、调查情况与分析

调查采用座谈、问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查阅有关教师专业发展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归纳和分析处理。在调查中.采取教师自评的方式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共包括30个项目,调查对象为10个样本市、县、区的20所城乡高中教师。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法,共发放问卷1021份,收回980份,其中有效问卷953份,占93.34%。

从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来看,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占教师总数的73.8%;在学历结构方面,城镇高中教师本科率达到91.4%,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研究生和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获得结业证书)重点高中为11.6%;农村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82.5%,硕士研究生学历几乎为零,专科学历比例占l1%,其余为中师学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计算的本、专科学历均包含在职函授或脱产进修等方式获得的学历资格,城镇高中教师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比例不足55%,农村不到15%。

从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来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较小.尤其在农村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更小,大多数教师现有职称为中级和初级,职称结构很不合理。在学科分布方面,英语、语文、数学三个学科教师数量比例最大,配备较齐全,而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并呈均匀分布态势,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数量很少。甚至短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基本上属于零设置状态。另外个别农村高中学校还存在着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现象。教师中94.7%毕业于师范院校或其他学校,均取得高中教师资格证,在教学基本技能和教育理论方面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从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来看,教师自身有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的要求,有自我提高计划的教师占87.5%,在本科学历教师中.39.7%的教师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学历至研究生层次的愿望,47.8%的教师愿意选择短期培训形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者则愿意选择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所有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有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不过希望形式能更加灵活方便,并且不流于形式;69.3%的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也比较满意。但同时表示压力很大。

从教师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来看,教师对自身素养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学历提高上,一部分教师还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寒暑假期的培训,对教材、教法的讨论,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教师问的合作和自我反思,就自己的教学体验撰写论文与其他老师共同分享等等,但以县或学校为组织主体的区域和校本培训过少.远不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在这方面南昌市做得较好.市里和区域间组织的培训达到年平均8.2次.且已常态化;多数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大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上,理论性不强,有明确科研意识的教师不足50%。

从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及信息技术情况来看.城镇高中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呈多元化,但以网络和图书馆为主。农村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参考书获取,较少使用网络和图书馆。被调查教师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方面的能力普遍不高,熟练掌握的比例不足46%,农村教师比例更低,不到30%。城镇高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平均占37%。而农村只占课时的9%,且网络教学条件基本不具备。

从教师的学生发展观、课程观及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理念和策略方面来看,93.3%的教师认为应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把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及学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评价的主要方面,这是对以往学生发展观和评价体系的突破和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理性的养分。但遗憾的是,由于目前学校内外评价机制的滞后和不完善.这种理性的学生观和对学生的评价策略还更多地停留在观念层面。在实践中仍不能很好体现。

从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采用的认识与实践来看.近95%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切为了高考,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加班加点,实施题海战术,新型教学方法如合作、探究等方法几乎不用。但可喜的是已有27.6%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以师生互动、实际操作、情境教学或实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直至问题解决,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另外。农村高中学校教师由于专业意识不强,加上学习环境条件不足,学习或培训机会少,存在部分教师知识水准较低,结构不完整,知识老化,且知识更新比较慢,参加脱产学习和外出课程进修的比例不足10%,教育硕士如凤毛麟角,专业不相符的情况也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底蕴不足.这明显不适应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来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较弱.79.7%的教师仍然靠教学参考书获取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单一.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掌握不够,利用较少;教学方法更新能力不足;反思意识淡薄,反思能力较弱,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有待提高。

从教师的专业情感来看。当前有61.4%的高中教师存在专业情感欠缺。由于高中课程结构、内容、评价、管理等变革大、要求高,教师普遍反映不适应,教学工作繁重,身心疲倦,压力很大.职业倦怠感很强。有l1.4%的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无法适应,失去信心,产生畏惧心理,存在不良情绪,缺乏职业期望和职业成功感。无法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来看,有28-3%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被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不同.既有45~59岁专家型或经验型的老教师,30岁正处于教师职业发展鼎盛期的骨干教师,又有20多岁刚毕业的新手。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外在于教师主体的发展模式.即“外控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身在其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淡薄,自主发展的能力低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空间被剥夺.以至于47.8%的教师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自主性不够,专业信念缺失或不足,64.7%的教师是在被动接受或适应着教育教学的变革而不是主动去迎接,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速度。

二、思考与建议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或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也谈不上教育的全面发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面对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改善自身专业地位的过程,是外部客观环境的支持与教师自身内部的努力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发展表现为两种形式: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具体地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师范生毕业即获得任教资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教学上足以胜任,更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人员。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周期,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内涵是多层次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质量提高的过程。再次,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专业发展首先离不开教师教育制度及教研制度的配合。更为重要的一点,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主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视。最后,教师专业发展既包含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又包含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教师专业是一个内在的包含着无数个体的群体组织,只有首先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1.加强教育科研机制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研究是教师产生新思想、获得支持的最佳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在于教师主体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使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并趋于合理的过程。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高中教师具有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基础和优势.知识结构较为完善,同时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关教学情境的知识,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着最真切的体会.能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解决新问题,实践新理论,总结新经验。进行教育研究,教师不仅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还是克服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建立教师教育科研机制,加强教研组建设,做好校本教师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选派教师外出短期进修、举行各种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师带徒活动、合作学习、课题研讨、网上论坛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施校本培训中也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的形式与内容,以真正达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另外要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消除研究的神秘化,使研究民主化,转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真正使研究成为每一一位教师的职业特征,在教学反思、改进行动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要鼓励和引导教师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在研究中发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在研究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师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主体的发展体系

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对个体观念行为的再加工过程。反思性教学理论认为,反思性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通过审视、反观自身教育实践,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实践合理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思性教学的过程还可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因为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要成为研究者和反思型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做教育教学的主体,而且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客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身的教育观念及实践.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育现象及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身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而且,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改革教师的生活方式,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诚然,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但同时不能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主体性的专业发展。即“内发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离开了教师内在的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这一动力源泉,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学校要建立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推动机制.打造一个“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的服务型教育管理系统,改变现有的封闭性和强制性管理模式,给教师专业发展以自,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使教师的成长由被动性转向自觉性,由个别性转向群体性。因为“人只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才能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可以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提高到自觉的水平。”

3.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

由于高中属非义务教育,政府投入少,很多学校在负债运转.尤其农村高中.设备的添置与更新无法满足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高中学校教学设施建设的投人.加快图书资料、网络设备建设和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对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要提供倾斜性的培训政策.加大区域间的行动性区域培训和校本培训,缩短专业支持的距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数字信息资源匮乏这一问题,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其周边的图书馆或信息服务中心达成协议.进行合作,即由这些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向学校提供各种网络、数字和图书资源。这不仅可以解决学校资金紧张的困难,也可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既可节约社会资源.又可为师生发展提供获取丰富教学资源的平台。另外,可由地方政府牵头,县域内高中学校结对子,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协作体.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发挥各县优质教师资源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

4.构建良好的学校内部支持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基于自身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植根于教师职业的应然需要,学校要注重唤醒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意识,确立教师在学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最终促成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使这一目标真正化为行动,除了靠内驱力以外,还要靠外在机制的保障。一要建立人性化的弹性学校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势必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但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自主性等特点,要求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避免“刚”性.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辅导或疏导工作。避免因高考压力和实施新课程给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带来不良心理或消极情绪。二要改进教师评价制度。传统的评价是评价者对教师的奖惩性的、终结性的、静态的评价,是外在于教师主体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应对传统的评价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实施发展性评价。同时在评价主体上,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自己来评价自身的专业发展情况。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自评、互评,找到问题.明确方向,获得发展的动力。另外,教师评价方案的形成必须结合教师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的实际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形成个性化的教师评价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以及进修需求,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高职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高职体育教育的研究是基于高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主要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师的来源结构和外聘教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既有教师主观的影响因素,又有客观的外部条件的制约。分析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高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如何,在国内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27所高职学院在职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70 份,回收有效问卷235 份,旨在了解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影响因素,分析高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外在途径和内在途径两个方面。外在的途径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机构、教师在职学校、教育模式培训机制。这种途径不是直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而是从宏观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加以调控,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内在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指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自主教学研究、终身教学意识等,它源自于教师自身的需要、以及自身对实践的追求。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及方式目前在学术界没有明确提出。在对重庆市高职学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影响专业发展途径的现状:教学观摩、自学、各种教研活动、培训进修、教学竞赛、以教学促进科研、教学反思、攻读更高学位等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教学观摩和自学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原因可能是第一,通过观摩式的交流和学习,教师更容易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得到直观的经验和认识,更能从教学观摩过程中找寻出问题的来源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此过程中借鉴同行与同事的上课风格来更新本人的教学内容。第二,自学是所有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来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师已经形成了终身教育学习的思想和氛围。相对于其他方式的途径来讲,自学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比较灵活多样。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除了教学,其职称的评定与体育科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以教学促科研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体育教师此类人群中缺少专家型教师的领导,缺少提升教师发展的氛围。

2.高职学院体育教师专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主要受到个人、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学校条件限制;教师的职业理想受到冲击,个人发展动力不足;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抑制了教师内心蕴含的积极进取意识;科研素质和科研工作环境等。学校领导的思维和态度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

(1)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抑制了教师内心的进取意识。选择“学校条件限制”压力的教师达到73.4%,学校条件是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统计的结果来显示,39.9%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有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有32.7%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措施不落实或没有,还有31.0%的体育教师认识模糊。其中衡量办学的主要因素是可支配的经费多少和教学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

(2)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成长的动力要素和驱动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理想受到冲击,造成理想缺失。社会现实使相当一部分教师职业理想和教育教学行为出现了分化,体育教师个人发展动力不足。

(3)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生涯中的“高原现象”使教师出现发展中的停滞。在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原因调查中发现,有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有的认为“各方面素质己很强了”,所以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这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在具有一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中,他们分别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91%和81.3%。

(4)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与训练,很少钻研理论知识,重技术,轻理论。调查中显示体育教师科研发展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观上,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态度存在一定问题,这种习惯与在学校学习体育专业时“重教育,轻研究”等观念无不有一定的联系。大部分体育教师不能坚持撰写论文,即使有写也难于发表。同时,在有写论文的体育教师中绝大部分并不是主动撰写论文,而是因为学校的各种评比与论文挂钩。事实上,体育教师科研水平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起步晚缺乏体育科研方面的机构与指导,缺乏学科带头人,或科研氛围不浓。其次教师其家务事繁杂,教学任务繁重,比赛繁忙也影响到科研的发展。

(5)在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个人因素方面,经济条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工资收入不高的青年教师来说出去培训一次对他们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承担养家育子重担的教师更是这样。

3.结语

(1)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自我成长,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扩大自身的知识范围。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研讨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知识的更新,提高竞技运动科研能力。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从而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对策,提高和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出发点是教师,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能脱离教师所处的具体社会和学校环境来研究其发展。要推动体育教师发展,学校需要建立有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强学术氛围,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一个科学术的体育团队,提高体育教师对工作的兴趣和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科研和学术出版活动,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如建立教师基金或寻求协会、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同时学院应该积极转变职能,从管理转向服务,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待遇,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信心。

(3)体育教师肩负着科学、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艰巨任务,提高全民对学生健康的关注,社会必须意识到树立强身健体的良好社会风尚是体育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使体育教师专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

[1]由文华,张黎;陕西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专业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17-01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素养水平对促进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师普遍存在教师年龄结构小,职称层次低、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教育技术的进步,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也给新建本科院校专业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旨在探索在这种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以及各种途径的有效性。

1 文献回顾

Richads与Nunan在《第二语言教师教育》中概括到,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领域中外语教师教育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少有人问津。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Graves认为教师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应同时进行。Hargreaves&Fullan(1992)对教师发展途径划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途径注重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第二类途径认为教师发展是在与自身对话过程中实现个体发展。Schon(1987)等提出反思性实践,Allright(2003)等提出实践性研究在理论方面对教师自我理解自我成长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第三类途径转向生态学视角。

2 调查设计

2.1 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教师途径选择的倾向性,及各种途径的有效性,为教师有意识的自主发展提供选择依据,从而推进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2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潍坊科技学院专业英语教师。潍坊科技学院原名潍坊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为新建本科院校。学校专业英语教师共计20人。对于他们的基本状况,通过学院人事部门统计如下(截至2013年4月7日)。(见表1)

2.3 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之以访谈法。问卷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各种途径对自己发展帮助程度的选择。第三部分是对所给项目的排序。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回收问卷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

教师访谈有很大随机性,内容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计划,途径选择倾向和原因。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教师职业满意和专业发展的需求程度

教师专业的发展源于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对本职业的满意度能够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在满意度调查中,5人非常满意,13人基本满意,2人对教师职业不满意。大部分教师对教育职业持肯定态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提。在问卷调查中“您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紧迫感程度?”这一问题,5人选择很大,13人选择较大,2人选择一般,各占英语专业教师总数的65%、25%和10%。可见,大部分教师有着专业发展的愿望。

3.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选择倾向

每个教师由于认识、信念知识结构不同,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管理教研组等,选择的发展途径也不相同。调查问卷主中,教师对常用的发展途径选择。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个人专业发展的帮助程度一题中,15人表示帮助很大,5人表示有一定的帮助,可见教学经验对个人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访谈中教师均表示教学经验对教学有很大帮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反思教学,仍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之一。教师发展意味着变革,而卓有成效的变革没有反思是相当困难的(Wallace 1991:54)。问卷显示,14人表示教学反思帮助很大,6人表示有一定帮助。这表明,教师专业发展中,反思重是要途径。今天,想要做好教学,必须从以往的教学中吸取精华。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被看做首选途径。教师培训是学校促进师发展的重要途径。4人表示帮助很大,12人表示有一定的帮助,3人表示帮助很小。这表明培训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由于不能全面考虑教师的个体情况,效果不如经验积累和反思明显。

3.3 影响英语专业教师专业发展途径选择的外在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上不尽相同,除了受信念、个性和知识结构等内在因素影响,还有许多外在因素。在“您感觉影响自己专业发展途径选择的因素来源”这一问题中,有15人选择外在因素,比例为75%。在问卷中,教师将影响自己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排序,11人把学校管理及评价机制放在首位,6人将教研室组放在首位,2人认为教育部门影响最大。从调查结果看,新建高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要建立正规有序的管理,营造积极的氛围,注重教研室组的建设,形成帮扶机制和发展的梯队。

4 结论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师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空间,广大教师发展欲望强烈。但在专业发展途径选择中,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以经验积累和反思为主要途径。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和沟通。学校组织的培训,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效果一般,需要学校在组织过程中,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从而真正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学校要形成健康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以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研室组,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机制,提供交流机会。

参考文献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基本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23-02

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全国师范类院校重视教师教育专业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度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得到强化;随着社会重视学历、资历,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大等现象的出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一度出现滑坡的现象。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中都提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重庆乃至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热潮。

一、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意义

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而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又是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所以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是做好实践育人的首要工作,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基础性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大,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的出现,实践教学成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也被弱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要求高校加强实践育人的工作,同时也体现出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工作的必要性。

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内容

200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要求从业者“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通知中还指出“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通用技能应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和教育技术能力”五部分;对于教师教育艺体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实践能力还包括:音乐演奏技能、舞蹈表演技能、美术创作技能、体育竞技与示范等基本能力。

三、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途径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在大学期间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同时交叉进行。其中校内培养途径主要有课程培养、“导师制”指导、技能训练和比赛、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学生在校内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实践活动等来达到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目的;校外培养途径主要是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践)和毕业实习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

(一)校内培养途径

1、课程培养途径

课程培养是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重庆文理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其中基本实践能力开设的课程有:教师口语、书写基础、写作(含应用文写作)、班队工作与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基础性实践能力的课程开设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开设课时都在60课时左右,与基本实践能力五大部分相关的课程学分超过了该专业总学分的四分之一。通过课程培养途径,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践能力,在教师职业活动中更好的辅助教育教学工作。

2、导师制培养途径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在对本科生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选聘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导师们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的教育制度[1]。导师制能够把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有效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更好地突显导师制的育人功能。

3、技能训练培养途径

教师教育专业技能是基本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文理学院对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要求以班为单位集中上早、晚自习,除规范大学生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有一目的就是加强大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实施方案,安排技能“小先生”集中早晚自习时间授课,学生充分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开展训练,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

4、技能比赛培养途径

重庆文理学院从班到二级学院再到学校都有结合专业要求开展的技能比赛,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师教育专业采取“以赛促训”原则,把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中的“赛”和“训”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制定出详细的技能训练计划表。

5、学生社团培养途径

学生社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团体,是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力量。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以10个学生社团为平台,把教师教育专业基本实践能力化分成了:听、说、读、写、看、思、做、研八个方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突出”。10个学生社团涵盖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不同方面;社团创办的主旨以提高学生在相关教师教育专业基本实践能力方面的素质,每个学生社团都有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以比赛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学生在校内外获得的奖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出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社团这种培养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校外培养途径

1、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培养途径

在重庆文理学院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项目要达到10学分要求,具体的认定办法参照《重庆文理学院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进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实行项目推动制,主要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技人文素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从业技能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认定学分,内容包含了思想道德方面、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各类科技学术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方面。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培养途径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

2、认知实习培养途径

认知实习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从而使之了解专业的价值观、态度、理论及工作技巧与应用[3]。重庆文理学院教师教育专业都要求学生在大学第一、二学期到中小学中去,开展为期两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合格者记2学分。观摩主要课程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了解班队活动的开展情况,多方感受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以增加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

3、专业实习培养途径

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实践)就是学生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后,利用正常的学习期间,到中小学校见习,目的在于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重庆文理学院教师教育专业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第四至第六学期开展,时间在2-3个周,合格者记2-3学分;由具体专业课程老师安排时间和内容,统一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去实践,实践后组织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查找各自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修正和弥补。只有把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的能力。

4、毕业实习培养途径

总书记在全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四学生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阶段,同时他们又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重庆文理学院加大了教师教育专业毕业实习的时间,用大四年级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做好毕业实习,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实习时间,努力实践专业基本知识,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的能力,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毕业实习时间的延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能更好地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基本实践能力。

四、结语

本文把握教育发展阶段的特性,把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作为指导思想。从强化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教师教育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内容、校内和校外的培养途径等方面,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探析,以期能为高校在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育人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安吾.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的比较研究[J].湘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30-132.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6篇

>> 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论慕课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不同评价主体视角下的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新媒体视野下的传统媒体发展策略 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基于新媒体视野下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新媒体视野下的群众工作 新专业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在院校合作视野下实施绩效工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叙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试论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文化视野下的新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思考 新媒体视野下儿童书画艺术教育媒体交互产品发展研究 新媒体视野下电视媒体发展创新思路 默会知识视野下民族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探究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

[4] 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动力、挑战和趋势.北京开放大学专题研究报告[R].2012(3).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7篇

>> 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能力的培养 论现代信息技术下教师的能力要求 TPACK框架下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之路 论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发展展望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问题的实证调研及对策分析 反思性监控: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就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能力发展研究 论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微课”应用途径 用“微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论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问题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6-27].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3]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任友群,詹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4-262.

[4]詹艺,任友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8(4):80.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8篇

Zhang Wei;Wang Xiaoyan;Dou Tao; Liu Gang; Guo Hongxi

(永城职业学院,永城 476600)

(Yongcheng Training College,Yongcheng 476600,China)

摘要: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双师型”教师结构队伍建设的严峻现实和问题,提出以校企合作为核心“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养途径与模式。

Abstract: Building a high quality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s an effective way tha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forms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also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harsh reality and problems of present "double qualifiedteachers" structure team construction,effective training methods and pattern which tak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the core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was put forward.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培养途径与模式 校企合作

Key words: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training method and patter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61-01

0引言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要求,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一职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1]。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更多地偏重于实践性教学,职业院校教师不论是年轻还是年长,都应具有“双师”素质和能力。[2]

1“双师型”教师结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立足于市场,结合地方的支柱产业或经济特色,面向生产一线,以强调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理论教学服从于实践教学的模式,将知识教育、能力训练、素质修养等方面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和岗位的需要。这正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教师提出了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熟练地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双师型”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双师型”队伍建设严峻现实及原因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与内涵中》明确指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合格的比例是50%,而优秀的比例则为70%[3]。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特别是与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如何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初见雏形,但在其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中,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来源结构问题、培养培训问题、职务资格问题、兼职教师问题以及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问题等方面,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

3“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与模式

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探讨寻求切实有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乃当务之急。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强化转变观念、教师培训、建立创业机制、技能大赛、产学研、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加以努力。

3.1 主要培养途径与模式针对各校不同情况,“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也有所区别,但总体上主要由以下途径:①对现有教师加强职业培训,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②学校自主进行和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师资培训,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④安排教师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⑤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高校、国外进修培训;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优化教师结构;⑦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4]。为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多样化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以下八个方面: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生成模式;校企嫁接模式;高校培养模式;院校合作模式;区域合作模式;国际交流模式;综合培训模式[5]。

3.2 校企合作培养途径与模式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解决最有效的途径:采用“走下去”和“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在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中的主要优势是: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采用有以下途径:①教师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在合作企业担任实训指导教师;②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选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③支持专业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兼职;④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⑤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工作。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大量实例表明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在企业环境中得到了锻炼,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得到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说明在校企合作教育环境中采取措施加快“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切实可行的。

4.2 建议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应注意:①需要选择行业技术和管理领先的合作企业,使教师处于先进的培养环境,以便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②教师队伍要实现动态的管理;③要建立健全激发教师知识拓展、获取“双师”资格的奖励机制。校企合作是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一条捷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对于其他有效的途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2].cn.

[3]王旭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语文教师 专业素质 专业发展 途径

随着母语教育全球化时期的到来,语文教师越来越成普遍关注的焦点。语文教师自身的提升将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满足不同学生成长中的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更好地办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本文从教育反思、及时“充电”与“实战演练”三方面的内因,以及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两方面的外因来研究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发动内因

所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和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语文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素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即语文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持续过程。

1.教育反思

首先,不断地反思自身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立言”[1],而且要教其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独立思考、质疑和评论的现代公民。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指向对学生终极关怀的培养,而不再是指向急功近利的、目光狭隘的应试教育。

其次,不断反思自身是否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当前语文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理论修养问题。语文教师理论修养的缺乏直接制约着语文教育的发展。[2]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建立起系统的语文课程观,即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再次,不断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判断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是否得到提升主要是看其语文学科本体知识和能力方面,以及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有机的共同发展。语文教师在高师院校中文系学过的知识与掌握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或落后过时,有的甚至成为其专业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语文教师应反思自己在语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弥补甚至改正。反之,如果一味地满足自身的专业现状,并停滞不前,那是绝对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专业素质的语文教师的。只有在不断反思学习中,及时汲取语文学科深层的养料,语文教师才能形成更为有利于自己教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最后,反思自身是否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之余,做到加强“外联”。譬如,以班级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当地的地方文化与民俗的涉猎研究,语文教师跟当下的作家、诗人及书法家进行对话,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

2.及时“充电”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和发展,唯有语文教师做到及时“充电”,完善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才能拥有强大的知识背景和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及时补充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美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等多方位的知识,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拥有深邃的知识储备。

3.“实战演练”

实践出真知,因此语文教师还要经过严格的“实战演练”。教师本着“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理念,从学生真正的需要出发,在原生态的课堂中,将教学反思后所获得的经验、及时充电后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一起深入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展开友好平等的对话,既不迷信权威,又不盲目依赖已有的经验,而是敞开心扉,以好奇和渴望的眼光发现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智慧之花,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这样才能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教师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本质之后,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

发动内因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是在“反思—更新—巩固—再反思—再更新—再巩固”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修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才更趋于成熟,语文教师才得以从一个层次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二、借助外因

1.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

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3]因此,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状态,并不利于语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其目的就在于扩大语文教师的活动范围,开拓认识视野,营造一种促进其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氛围。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由语文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语文学习团体,他们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启发带动,语文教师会做到取长补短、知识共享,不仅在学习知识方面受益匪浅,而且在激发创新灵感方面成绩卓著。语文教师在这种互惠性和互动性的学习共同体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要真正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我们就必须确保其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在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一种瓶颈状态时,一种新型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可以给予其必要的促进。它摈弃了传统评价的弊端,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将可以从教师专业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包括激发专业热情、坚定专业信念、完善专业知识和能力、明确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塑造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可见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促进语文教师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语

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教师。由于语文教师担负着造就自由、自立、自主的现代公民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关注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发动内因和借助外因二者将不失为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仍需继续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有实践意义的可行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58-0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已进入一个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关键转型期,这一转型期是一个要求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展开的重要变革时期。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重头戏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在从“学校模式”向“校企合作模式”转变的关键改革过程之中,而这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如要顺利达成最初的设计意愿,最终还是要通过中职学校教师们的实践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所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而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外在表征的“双师型”教师则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些人员既能当教师,又能当师傅;既有学历证书,又有技能证书;既是学科教学引领人,又是技术研发的带头人。早在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就首次提出了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延续到今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界关于“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讨论仍十分激烈。这一讨论伴随着研究者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日益增多,所形成的共识也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更深层次的、更富有挑战性的诸如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等值得广大学者们进一步探究与商榷的问题。

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概括地说就是教师都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职业经历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希望在自己的专业生涯中顺利成长和发展,从而制定自己专业成长发展之职业计划的实施过程。就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特点而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之理想路径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建构。

以文化为导向,展开师德教育

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紧扣文化导向这一主旋律,以教师文化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师德教育等途径的不断拓展,努力搭建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平台。

加快教师文化建设进程 教师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的教师群体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中不断汲取社会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营养,经过积淀、整合和提炼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是教师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教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奋进。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通过加快教师文化建设,注重体现教师“双师型”特色等途径,努力形成实践型和创新型的教师文化。具体而言,要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效果等为宗旨,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等渠道,努力把文化建设深入渗透到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设进程之中,最终有效推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强化教师师德建设观念 师德是每一位教师身为人师的灵魂,也是社会伦理道德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专业技能不仅是每一位称职的教师应具备的支撑技能,而且还是职业技术学校每一位合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而言,这两者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正因为如此,在中职学校师德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方面,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倾斜性激励机制,要通过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等的不断制定与完善等渠道来优化各种激励机制,最终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从自发到自觉地进行师德修养;二是要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之道德风范进行科学合理的反馈评价,要通过科学评价标准的不断建构等途径来努力保障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师德建设工作科学合理而有序地展开。

以理论为牵引,促成知识更新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知识则是理论建构的有机构成要素。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以理论建设为牵引,不断通过加快教师之知识更新频率等途径,切实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

提升教师理论修养水平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师资既有数量上不足,更存在质量上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不少青年教师刚从高等院校毕业不久,所习得的知识宽度较狭窄,所掌握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较肤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更谈不上有深入的研究。再加上他们在企业厂矿等单位工作一线呆的时间不是很长,甚至有的根本没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故导致他们在实践操作方面的策略性经验较少,结果难以达到当前职业技术学校所要求的综合能力标准。不仅如此,虽然有些职业技术学校的中(老)年教师来源于生产现场、技术和管理岗位,并且还具备在教学和实际操作岗位上的实践知识,但由于受知识老化等问题的困扰,所掌握的知识远远达不到技术更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各中职学校可通过成人专升本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师资班、对口专业学历提高班等途径来提升本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最终借此提升各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专业口径广度和专业知识幅度。为有效保障这一培养目标的达成,不仅要求各职业技术学校的年轻教师要努力通过专业实操等途径来切实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更要求各职业技术学校的中老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有利于他们更新知识深度、广度和频度的学习活动,借以帮助他们在对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充分了解和自如运用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以便及时掌握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等信息在企业生产一线和市场运作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拓宽教师理论修养渠道 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水平。其一,要端正态度,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要在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类型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史为切入点,认真整理和仔细分析建国以来各种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以制度变迁理论为逻辑起点,在科学厘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由此树立起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进而为自己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奠定好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其二,要深入基层,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准。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要不断通过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科技进厂等途径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从而使自己能紧跟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流程和实践操作动态,最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动手实操能力。其三,要依托项目,切实提升教学指导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要勇于通过项目任务的达成等形式,以专业典型作品的产出为途径,不断把理论追求与实践验证结合起来,借以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操守知识面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自己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理论所追求的教学相长之夙愿。其四,要优化教学手段,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工具和手段不仅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适切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将知识传播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融合起来,借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鉴于这一事实,我们不妨要求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不断通过自学、业余培训等方式来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并通过在课堂上不断运用等途径来切实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双赢为目的,实施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和学校的积极配合,故校企双方应以双赢为目的,不断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努力构建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通畅之道。

深化校企合作程度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各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它关注的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育。正因为如此,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突显实践性教学之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策略性教学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一较高要求的提出则必然会引起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素质结构的变化。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素质结构变化的要求,校企合作这一培养模式就应势而出。因为这一模式既可以为各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又可以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提供适合的实践场所,从而确保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不仅如此,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企业生产实践过程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而让自己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及时更新自己的生产工艺水平和技术操作流程,借以掌握新的企业生产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并最终通过项目达成、问题解决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进而真正成为职业技术学校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在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程度等方式,努力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完善校企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方式的多元化是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校企合作方式的完善程度就成为影响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方式。具体而言,首先要让职业技术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在深刻认识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自觉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结构要求之标准,以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增强自己进行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其次,要创设一切机会和条件,使职业技术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不断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工作,借以通过调查研究、专项探讨等渠道,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在有效掌握最新专业技术和管理规范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借以不断把行业和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知识引入课堂,最终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和企业工厂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再次,要活化职业技术教育的用人机制,要通过从行业、企业聘请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兼职教师、返聘一些确有一技之长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充当职业技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选送职业技术学校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专项培训等途径来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后,要通过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进行实习实训类的培训和开展互相切磋技艺类的交流等途径来切实提高职业技术学校课堂教学效果。

以学校为基石,拓展校本培训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特有的发展环境。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考虑到其专业自身所具有的职业性等特征,其专业化发展进程更离不开学校这一特有的发展环境。为此,应以学校为基石,通过深化校本培训等途径,切实推进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健全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我国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内外建立了一些具有企业文化特征和企业工作氛围的诸如校办工厂、实习农场、畅通驾校等集教学实践、科学研发、产业开发、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这些规模宏大、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设施利用率高的实验实训基地给各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如此,国家也在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有益尝试,如北京工贸技师学院(服装设计电器维修)、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制冷机械设备维修)、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磨具制造计算机应用)等大批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基地的建设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这些实验实训基地与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不断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使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基本覆盖应用型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从而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具体而言,一是要对各职业技术学校符合学历要求但缺少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技术类的校本培训;二是要对从企业聘请的员工进行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校本培训;三是要对各职业技术学校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类的校本培训教育。借以提升他们的“双师”素质,最终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优化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 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等途径,不断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具体而言,一是要坚决执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校内淘汰机制,并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对各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具备“双师”素质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针对性淘汰,对具有“双师”素质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专门性的培育,进而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二是要依据“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外聘竞争机制,为各职业技术学校培育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学缘迥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借以保障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以发展为导向,修订评价标准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而言,发展更是他们的永恒追求。为此,在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通过不断修订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标准等途径,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健全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观 合理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是正确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首先应逐渐打破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之间的界限,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借以形成一整套对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考核和合理评价的实施方案,进而鼓励、鞭策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其次,要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标准化及评聘制度完善化的评价体系,并以此来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借以充分实现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完善职业技术学校“双师”教师评价标准 为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首先要通过在评价标准建设中突出教师的核心能力等途径来明确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借以建立以能力导向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其次要通过在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上侧重双证、双职称之顶层设计的渠道来细化“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借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基于这两点考虑,对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可通过国家立法等形式来增强其权威性与执行力。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它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立足岗位、持续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故我们应积极通过以文化为导向、展开师德教育,以理论为牵引、促成知识更新,以双赢为目的、实施校企合作,以学校为基石、拓展校本培训,以发展为导向、修订评价标准等途径,努力营造一种重知识、重技能的良好发展氛围,借以切实推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最终造就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娴熟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从而有效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玉苗,孙志河,柳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