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学习论文

教师学习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学习论文:新课改教师的学习综述

本文作者:丁峙工作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回民中学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古人也曾训诫我们:“板凳要坐十年冷,学问不做半点空”。在当今喧嚣、浮躁的社会,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坚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神圣的精神家园。因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他们行为的示范者,引领者。新课改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而教师就要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更直接:“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教师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不断学习、充电,提高和完善自己,记住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是落实新课程,实施新课改的需要。同志曾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这个论断一语破的,十分中肯,而又千真万确。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师必须广泛学习,更新和扩展知识,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适应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王充曾告诫我们“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在新课改下提倡开放式课堂教学,学生思维活跃,激情飞扬,无论教师课前多么完美的预设,在课堂上都有可能面临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挑战,学生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能仅仅靠所谓的“教学机智”来处理,需要教师的真才实学;更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诚实的“不知道”来解决,需要教师的博学多才。要实现课程改革,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和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12)》,都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实,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如今,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实践教育家的持续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是教师从职业型教师、事业型教师到专业化教师的发展过程,是从教书匠、教师到专家的发展变化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全文阅读

教师课堂学习管理论文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

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说目前我们大家最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不放心的分析,或不断的问,或让学生你提一个问题,他提一个问题,然后逐一解决,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断层,即思维一会儿集中在听、析上,一会儿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无法将教师的思维转化为自己连续顺畅的思维,以至于造成给学生一篇文章,让他们自学,结果是学生会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该从哪儿做起?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久而久之,会形成教师的知识权威(而事实上,这种权威是不称其为权威的)和学生离开教师后的不胜任感。

课堂上太多人为的方框,限定学生思维的发散,滋长学生投师所好,仅仅寻求标准答案的学习倾向,酿就了教师讲解潇洒自如,学生学练机械拘谨,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整堂课充斥了教师那“口若悬河”的讲和“风流倜傥”的演,课堂成了教师自我炫耀的舞台,学生只是教师的一种点缀、一把工具、一件装饰品!鲁迅先生有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借用一下:如此下去,真是“长此以往,课将不课,生将不生,师将不师,人将不人……”

还是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救救孩子!

怎么办?

──—把时间留出来,把空间让出来,给学生去使用,让孩子们去支配,让他们去自由发展,去自我完善。他们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能力,我相信!我也坚信!

能行吗?

能行!

全文阅读

教师学习能力分析论文

首先要制定目标,近期目标:

(1)教师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2)逐步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

远期目标:把教师转变为学习者研究者,实现学习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有了目标,大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树立教师教育活动反思的意识。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善于剖析自身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鼓励教师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体验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乐趣,做到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个新自我,天天都有新收获。

(2)全面开展反思活动。

a.实践中反思。教师不要总是期望于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尤其是公开教学,有的教师害怕教学过程与备课有偏差,就像演教案戏一样去上课,这样,有很多生成的好机会都被错过,应该鼓励教师不怕出现问题,而是要在教育行动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增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进行审视和调整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

全文阅读

教师职前学习变革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微型课程,是为满足师范生学习需要,在教师教育课程领域内,以相对独立的主题整合起来并通过小学时实施的系列课程组织形式。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微型课程的开发,能够增强师范生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性、反思性,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职前学习的变革。

论文关键词:微型课程教师教育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在教师教育政策、认可标准、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变革,我国教师教育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其中,综合性大学承担教师培养任务是教师教育转型的一种重要体制,使得我国教师教育在招生对象、培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满足了高层次教师培养的需要。

然而,与此同时,师范院校的合并、更名与调整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综合性大学师范性弱化、实践课程弱化,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专业学习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学者分析了国外教师专业发展观念的变化——从实体思维范式逐渐转变为实践思维范式。这种转变包括:在教师发展目标上,从关注客观知识转向重视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师发展内容上,从纯粹理性到关注教师的情感之维;在教师发展资源上,从外部资源到重视教师的个人生活;在教师的发展场所上,从忽视到关注教师的工作现场。2008年,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上,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建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本文旨在探索转型期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倡导微型课程,增强师范生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性、反思性,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职前学习的变革。

微型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有学科视角和信息技术视角两种理解。另一种界定是,微型课程又称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单元专题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既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又可以及时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既有主题又能体现学科课程的特点。它不是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逻辑体系来划分的,而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以及主体社会活动的经验、教师能力、社会发展的现状需求来编订的,也称为专题。

从学时角度看,我国教育学家将小于30学时的课程称为微型课程。以大学课程的学分来看,可以将l学分(相当于18学时左右)或低于1学分的课程作为微型课程。本文所指教师教育微型课程,是为满足师范生学习需要,在教师教育课程领域内,以相对独立的主题整合起来并通过小学时实施的课程组织形式。

一、教师教育微型课程开发构想

(一)从课程功能的全面性看,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还难以直面师范生完整能力的培养,微型课程能弥补新任教师能力所需

全文阅读

教师普通话学习论文

一、教师普通话学习的特点

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也呼唤教育与时俱进。教育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必然要求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特殊性使得教师教育无法一次性完成,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成长。普通话的学习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等文件后,全国各省市加大推普力度,加快推普进度,举办推普培训班,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尤其是对在职教师,由此而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学历与水平倒挂的现象: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师生;大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不如幼儿教师。为什么学历高的不如学历低的,学得多的不如学得少的,难道是他们的学习条件差,语音天赋低吗?调查发现,这与各地各级学校重视的程度和个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语言环境、社会背景、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语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策略等个人差异;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测试机制以及教师的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教学态度与方法等客观因素。但近年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或过于焦虑会阻碍语言输入到达学习者的内部学习机制,从而影响语言的习得。

就普通话学习而言,影响教师学习的情感主要是对普通话学习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动机是影响学习的直接动因,它从整体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兴趣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精神体验,从微观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构建”。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近10年,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较深入的了解。就教师来说,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是生存需要:国家语委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教学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乙等水平。普通话等级证直接关系着教师的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职称评定等等。为了过级而学习,是教师中的多数。他们把普通话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一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年纪大的教师)甚至感到是一种痛苦。但为了“生存”,负担也得承担,痛苦也得忍受。虽然在普通话的学习中也有乐趣,但面对浓重的方音、别扭的发音方法,乐趣总是断断续续,稍纵即逝。为了“生存”冲力十足,“生存”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习普通话的动力就较快衰退。二是发展需要:这类教师以普通话基础较好的教师为多,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更多的发展机会。负担感、痛苦感减轻。学习中的乐趣增多,学习动力比较持久。三是成就需要:这类教师把普通话作为增进人际交流和提高自身素养的工具。他们对普通话学习没有了负担感,更多的是一种乐趣。他们积极利用一切机会来主动学习普通话,主动与他人交流,自觉地担负起普通话宣传推广的责任。

不同的动机,不同的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二、普通话教学的策略

1.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全文阅读

地理教师学习培训论文

摘要:面对新课标,针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较低的现状,需要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习惯入手。本文分析和强调地理教师如何对学生课前、课时、课后、复习和考试方面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习学习习惯教师培养

针对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不高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的实现之间的明显矛盾,学生很有必要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而学习地理能力的提高,学生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学生自己一个人的事,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很有必要帮助学生。那么,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习惯方面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地理教师对学生课前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1.鼓励──预习课文

预习可以让学生上课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很好的接受新知识。地理内容有些比较抽象,学生不好接受,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提高接受效果。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教师开始应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且落实,以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布置预习课文的作业,明确要求将预习的提纲写到笔记本上;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其预习的情况。教师针对预习的结果,给予指导,并将预习结果不错的学生给予表扬,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可让预习结果比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讲一讲课,可提高他的预习兴趣,也让他自己发现预习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会促进其它学生预习的热情。这样要求时间长了的话,学生就会自己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并主动去预习课文,养成良好的习惯。

地理教师自己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就掌握的知识不必细讲,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存在问题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必要性,不会打击他们的预习积极性。

2.要求──课前几分钟的利用

全文阅读

高师院校学生实习教学小学教育论文

一、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中的问题

作为高等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一名具有多年实习教学指导经历的教师,通过对实习教学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全文阅读

“双师型”教师语文学习提升文学修养的论述

摘要: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和职能都相应地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师在做好专业性知识的进修和教育工作之外,其文学修养也被看做是衡量“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文学修养主要依赖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是从师德方面对教师人格进行熏陶,本文将从语文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双师型”教师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提升文学修养的主要途径,并阐明语文学习对 “双师型”教师文学修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语文学 双师型 文学修养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进修和文学修养建设对于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从语文学科之中探索提升教师文学修养的途径,对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和师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创新研究。本文将在语文学的视角下从“双师型”教师和文学修养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语文学科对于“双师型”教师文学修养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双师型”教师在语文学习中提升文学修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人才最早是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所提出的“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师资”的教师培养目标中产生的。为了顺应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深入的趋势,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教育研究者们指出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既非技术型人才,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既可以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一体化职教师资”。对这种人才的鉴定主要靠“双证书”的标准,即既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工种的技术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不仅可以在坚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丰富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师语言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专业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顺应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 语文学视角下“双师型”教师的文学修养解读

对于“双师型”的教师而言,文学修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文学修养是教师课堂魅力的添加剂,教师的文学修养的高低会影响到其在课堂上的表现,文学修养高的老师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言谈举止上更愿意接受教师本人,从而更加愿意学习课堂上的知识。所以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需要“双师型”教师具备良好的语文文学修养,那么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一)语言修养。根据“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想在课堂上将专业知识精彩地呈现给学生,主要源于教师自身语言的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副好口才。教师在课堂上专业性的和生硬的语言知识讲解只会让学生感觉呆板和粗糙,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不能领略专业知识的神秘和特殊性。由此可知,如果教师的语言都打动不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学生又怎么去感受课堂去学习专业知识呢?

全文阅读

英语教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策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方位展开,自主学习被引进了课堂教学中。本文将探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应对这种自主学习,结合其自身特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积极地接受外界信息,并在自身原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消化、整理、吸收,从而改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揭示了学习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必然性的一面,强调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1。按照这一理论的观点,学生是吸收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信息的被动输入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重新调整教材、教师和学生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一种主动学习、自主选择(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时间、进度等)和自我评价的自主学习体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主学习呢?Holec认为“自主”是一种担负起自己学习责任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其特征是:学习者自己确立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估自己的语言能力等2。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并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自主评价、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换而言之,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策略,是在一种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意识、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

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生源相对复杂,包括高中毕业生、中专及技校毕业生等。由于地域不同,学生所在教学环境和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词汇量不足,能主动使用的词汇则更少,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只会延续高中的机械学习方式。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连贯性很强,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内容本来应该是在相当程度和能力教育水平上的延续,但现实情况离此则有一定差距,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这种情况又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自觉学习欲望不高,连带影响了整个学习环境,造成了恶性循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也很少利用课外时间抓住各种机会来学习和运用英语,达不到一个英语专业学生应有的水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感受,这与教学改革很不相符。2004年年初,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因此,高职英语专业教育者应有意识、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文阅读

论探究式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师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学习方法上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即改变过去总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记的“零思考”状态,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知识的领悟来源于兴趣的激发,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这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教师首先应该实现角色的转换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为教学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起什么作用,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探究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化;在关注学科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科间的联系及懂得科研;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心学生的终生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和完善自己。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一“演”到底,学生一“看”到终,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演员”而改任现在的“导演”。那怎么才能做好一个“导演”的角色呢?

(一)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情感或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很关键的。

探究式学习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极大的冲击,促进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总之,教师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要转变观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语文探究性学习考虑到实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胜任“导演”这一角色,做一名好“导演”。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