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幸福感心得体会

教师幸福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境界

媒体关注民众幸福感,把同一支话筒拿来问不同的人,结果是幸福的人们各有各的幸福。如果把话筒拿来问教师,幸福的教师也会各有各的幸福。倘若果真问出“教师普遍觉得不幸福”的结果的话,教师们必定各有各的不幸福。但民众幸福感还不就是教师幸福感,教育是一项事业,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的幸福感是与教育息息相关的事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只有从教育的角度或维度来看这个问题,才能实在地讨论教师幸福或者不幸福。

1

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不同教师的职业理解、职业修养、职业需要不相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对它提供的支持与保障也不相同,教师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就会不同,他们在职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就会千差万别。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是感受到了职业幸福,如果情感体验消极,就会“觉得不幸福”。不同教师的幸福感不同,“觉得不幸福”也会不同,所以笼统地讨论教师、讨论教师的幸福感、讨论教师“觉得不幸福”,其实没有多少实在意义。

试想,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如果获得高职称,会有什么样的幸福感?有些薄弱学校的教师因为学生成绩排名总“薄弱”,他评不上高职称,是否会觉得不幸福?那个因为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要办“名校同学校友会”,就“大热天里顿时感到冰寒彻骨”的教师,他觉得不幸福又是为什么?如果“教师普遍觉得不幸福”是个真命题,那么说些给教师幸福、让教师快乐之类自欺欺人的话就没有意义,幸福和快乐从来就不是个谁给或谁让的问题,向教师提供心理帮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无济于事,心理调适解决不了不幸福的问题。何况觉得不幸福也未必就是坏事,它或许还是教师的一种觉悟,是他觉悟到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所以值得研究的是,教师的幸福感缘何而生?教师们为什么普遍觉得不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可能是一种境界,处在不同境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幸福感。如果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来分析,他在职业生活中的幸福感是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获得的?是生理的安全的需要?还是人格尊重?审美抑或自我实现?这就能分析出不同的境界。如果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层次来分析,他在职业生活中的幸福感是在哪个层次上获得的?是遵守规范?还是拷问良心?抑或体验幸福?也能分析出不同的境界。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学识、职业专业学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这样的角度或维度来分析,可能更多地联系到教育的问题,也能更实在地解释教师的幸福或者不幸福。

2

要求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加强师德规范教育,这无疑是必需的。但规范是他设的,未必能自主,遵守是被动的未必能主动,局限于外部规定性和约束性的要求,道德就会缺乏内部环境的自觉性。所以在“遵守”的境界,师德规范很容易被异化成教条,人们为这些规范制定的奖罚标准或评价指标,也很容易为人的德性的不确定性所困扰。人们很难判断一个教师究竟是遵守师德规范的模范,还是德性高尚?毕竟如忠诚事业、热爱学生、以身立教这类规范只是教师德性修养的基础,整日唠叨这些基础的教条,可能感受不到多少职业幸福。

说“教师是世界上需要知识最多的职业”、“没有哪样知识是教师不需要的”,这不是什么规范,它却能让教师们孜孜不倦地学习跨学科的学问、学科专业的学问。但在教师学问不幸被唯学历的规范替代的情况下,它们就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替代了,甚至哪所学校的学历都成了衡量教师学问的依据。这就滋生了一种符号化的学历教育,这种教育把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价值消解了,把教师职业学问的可持续发展异化了,教师获得更高级学位的欣慰,就让人隐约地感受到,他的幸福与学问无缘。教师如果不以有学问来体验幸福,学生又以何体验幸福?教师和学生被裹挟在考高分、择名校、奔名牌的漩流里,对学问和学识却冷漠和厌倦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有学问有学识的教师还会有幸福感吗?

全文阅读

浅谈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目前,很多老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既是教育事业的必需,也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本文从关注教师自我和当下的幸福去发掘幸福的内涵,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以教师对幸福的追求为终极目标之一的正确的教师幸福观。

教师 以人为本 幸福观

幸福观是人们对自身所具备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一种肯定的情感体验,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社会为每个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条件。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必需,也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使人成长为自由、全面、健康的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一起幸福起来。

一、深刻理解身为教师的幸福

理解幸福既是拥有幸福的基础,又是拥有幸福的前提。幸福是什么?是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佛家的“涅”,还是苏格拉底的“美德”、柏拉图的“和谐”、亚里士多德的“至善”,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讨过幸福。概括起来,对幸福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外界标准界定幸福;二是以内在情绪体验为标准界定幸福;三是以个体的主观判断为标准界定幸福。由此可见,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到持续快乐体验。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三乐”中的一“乐”。教师幸福是以教师为职业的人凭借自己的心性能力在教育生涯中积极创造和享用幸福资源,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生存状态。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幸福是知足常乐善于感恩的淡然心境;幸福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幸福是师生之情重于母子之情、父子之情;幸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幸福是知识渊博情趣雅致的精神富足;幸福是自己不断获得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乐趣。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幸福的内涵,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教师最为持久的幸福。

二、正确定位身为教师的幸福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教师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科学定位身为教师的幸福,一是要坚持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我们要反对那种轻视、甚至否定物质需要的幸福观。凡是正当的、合理的物质需要,都应得到尊重。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应当追求一种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又超越物欲的持久的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是初级的、短暂的,精神幸福才是深刻的、持久的。二是坚持个人幸福与家庭幸福、社会整体幸福的和谐统一。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个人幸福和学生的幸福乃至社会整体幸福息息相关。只有为社会谋求幸福,才是最高意义的幸福。教师要勇敢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追求幸福。三要坚持眼前幸福与长远幸福的和谐统一。教师劳动凝结在学生身上的人格和学业上的影响,有其长远性和无限性,并将随着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代代相传。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学会将眼前幸福拓宽和拉长,直至延伸到未来。四是坚持幸福的目标与实现幸福手段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将学习、劳动和创新作为获得幸福的主要手段和源泉,将实现幸福视为自己学习、劳动和创新的结晶。

三、细心感受身为教师的幸福

全文阅读

论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

幸福是人生追寻的永恒主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让人幸福地生活。教育中的幸福不仅包括学生的幸福,而且应该包括教师的幸福。然而由于各个教师的职业观都不同,他们对教师职业的幸福体验也各不相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感到“单调乏味、厌烦疲倦”,也有的教师感到“充实快乐、幸福无比”。教师是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引导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会有学生“幸福地学”。因此,教师“幸福地教”在教育活动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概念界定

(一)幸福

幸福是一个多元而模糊的概念。“单是罗马尼禄时代就有200多种关于幸福的相互矛盾的定义”。[1]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是这样解释的: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2]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幸福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心理学界认为“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3]对个体而言,幸福感与个人的价值观及人生追求密切相关。有的人因为生活宽裕而感到幸福,有的人因为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感到幸福,有的人因为事业的成功、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感到幸福。一般来说,幸福是自我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愉悦的感受。

(二)教师幸福

一般观点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是指教师本人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责任感和满足感,并能为实现个人的教书育人价值而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状态或体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由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快乐愉悦体验。[4]教师要获得幸福,首先需要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愿意付出,乐于付出,其付出本身也正是一种幸福。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使学生得到了成长,而自身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个人价值得到了实现,这时教师就会从教师职业中体验到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教师幸福的来源

教师的生活是忙碌而琐碎、单调而平凡的。教师日复一日重复着“备课、上课、坐班、批改作业”等工作,还要承担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社会、家长的重托等压力,要忍受学生的淘气带来的烦恼。那么教师要如何从如此繁重、琐碎的工作中寻找幸福呢?教师职业幸福的来源在哪里呢?

全文阅读

对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的思考

摘要: 当下不少教师充满了职业倦怠,很少感受到幸福。原因诸多,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以外的因素。本文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探讨教师远离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旨在不仅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而且深化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理解,为收获幸福奠定基础。

关键词: 教师职业幸福感原因建议

英国教育家Elizabeth Holmes在《教师的幸福感》一书中指出,幸福感(Well-being)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它要求身心之间的和谐,意味着生活中各个维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适感。那么教师的幸福感是什么?陈艳华指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专家学者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幸福进行诠释,因而对教师幸福感的内涵界说也不尽相同。在当下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氛围中,幸福为何与许多教师无缘呢?这就成了我们关心、思考、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探析

影响教师收获幸福的因素颇多,在研究这些影响教师收获幸福因素的研究中,许多心理学工作者采用了自然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方法:量化分析。不可否认,得到的相应结果,对我们认识幸福与收获幸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笔者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在相同的环境中,不同人的幸福感也可能不同,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却有共同的幸福体验。因此,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探讨问题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1.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许多教师缺乏对幸福的正确认识与感悟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的确,这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取决于每个人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一种理性的认识,通过个体的反思与感悟得以提炼与升华。幸福观与个体的认知取向息息相关,而个体的认知取向受个体的生活实践制约。回答什么是“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生活实践,而且需要有一颗敏锐的洞察之心,时刻对人生的阅历加以反思、提炼,获得感悟。幸福是对生活的感悟,它高于感知,是理性的思考与认识。幸福是一种高级情感,它是人们对工作、生活、家庭、学生、学校这些生活的组成元素的同一认识与完美整合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幸福更是一个过程,个体自身、他人、社会与自然是这个过程发生发展的土壤,四者之间的矛盾是这个过程的动力源泉,个体在处理四者矛盾的实践与反思过程中,幸福观念由模糊到清晰再到形成。与此同时,个体的人格也逐渐完善,从而走向和谐。这正是教师达成心境平衡,收获幸福所必需的。

2.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许多教师缺乏积极的体验

全文阅读

浅谈当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来源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我们认为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在从事教育这个职业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角色体验,包括能够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感受到职业尊严和成就感,在教育工作中能持续获得实现职业理想的满足与欣喜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职业幸福有什么意义

建构和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1.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全文阅读

论教师道德对教师幸福的影响①

摘 要:教师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的幸福感不但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幸福还关系着学生的幸福。现代文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只有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高才能给国家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缘故。教师幸福的根本来源是教师道德,教师道德对教师幸福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们的总体是趋向一致的。本文将通过对教师幸福感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来阐述教师道德对教师幸福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 教师幸福 教师道德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33-01

要想明确教师道德对教师幸福的影响,首先要明白教师幸福感的制约因素具体有哪些?明白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才能更加清晰地明白教师道德对教师幸福的影响,从根本上明白教师道德才是教师幸福的源泉。

1 教师幸福感的制约因素

根据调查发现教师成为了最不和谐的三大职业之首,另外的两个分别是医生护士和编辑记者。教师普遍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很容易焦虑和疲惫,并且报酬也偏低,缺少幸福。工作很忙无疑是所有基础教育上的老师共同面临的问题,老师的工作时间平均在10个小时左右,在每周法定的工作时间为40个小时,但是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大大超出了这个法定的时间。由于教师的幸福感不高,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潜在的危机,我们也应该反思如何让教师更具有幸福感,而教师的幸福感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1.1 内部原因

(1)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全文阅读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本文源于作者在2006年广渠门中学教师论坛上的讲话――编者注)最近,我校在开展“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指数”的论坛活动中,在教职工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研讨、辩论、访谈等。在对教师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第一,教师“幸福感指数”与年龄有关。中老年教师的“幸福感指数”普遍高于中青年教师。

中老年教职工的心态是知足常乐。他们说得好:“工作30年了,前10年,月工资是40元,想吃点红果酱都要计划很长时间;中间10年,月工资是400元,家里开销要三思而行;现在月工资是4000元,消费上心想事成。”与同龄人比,他们感到很知足,认为是这份工作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与快乐。

这说明生命的愉悦和幸福与价值感相关,同样的生命历程如果价值得不到体现,就不会有幸福感。

当然,中老年教职工也有困惑:财富在不断增加,但是幸福感却在不断下降;拥有的越来越多,但快乐感越来越少;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有人说,他老人家那个时代多好,家里穷得丁当响,但心情特别好;现在家里啥都有,就是心情不好。但中老年教师毕竟经历丰富,在与已往生活的比较中,能感受到幸福,也能紧紧抓住眼前的幸福。

在老教师眼中,现在的青年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拥有了前人不可企及的物质条件。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教师并没有很强烈的幸福感。我们分析了原因,感到青年教师虽然有更多的追求和梦想,但没有珍惜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生在这样一个幸福的环境中,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的真谛,那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第二,教职工的“幸福感指数”是动态的。学校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管理,引领教师提高把握幸福的能力,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

1,送给教师感受幸福的“钥匙”。通过优秀教师事迹学习、演讲、读教育名著、交流教育随笔等方式,提高教师感受幸福的能力,使他们拥有幸福的心态――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心态,一种没有嫉妒和抱怨的心态。

全文阅读

做幸福的老师

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所以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习,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所以,实施幸福教育,教师必须做幸福的教师。

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幸福这个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1000个人有1000个幸福的目标和愿望,相信很难有一个统一答案。有的人视拥有财富为幸福,有的人视生活安稳为幸福,有的人觉得事业有成为幸福,也有的人觉得家庭和睦为幸福。没钱不一定不幸福,有钱未必真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幸福就是一种满足。人生来就是不懈追求幸福的,人生更深层次的目标,就是追求幸福。对于老师来说,幸福就是学生喜欢你,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学生在心里认可你。能够成为被学生认可的教师,一定是幸福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起得最早的人是我,归得最迟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活得最苦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教师生命状态的低下令人心颤。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教育本身应是快乐的,知识的获得、想象的拓展、兴趣的探究、思维的活跃,其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快乐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快乐的教育,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幸福,则哪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的幸福绝不是靠分数、金钱、待遇叠加的,幸福的教师应该是清醒的乐观者及浪漫的现实者。

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一、做幸福的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

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在体验,它使人的活动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动力。一个教育者,体味到了做教师工作的幸福,从教育工作中感受到幸福,那么他就理解和体味到教育的本质,就掌握解决教育问题和教育学生的钥匙,工作就有无穷的动力,就不会觉得教育的辛苦是牺牲而是享受;相反,一个教育者,如果没有体味到做教师工作的幸福,没有从教育工作中感受到幸福,那么他就还没有进入教育的大门,他的工作就缺乏永恒的力量,他的奉献必然隐含着索取。没有幸福感觉的教师,他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技巧不过是没有灵魂、机械的、模式化的操作知识而已。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一个教师,体味到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拥有平常心,抛开日常教学的疲惫和无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工作就会有起色,教学就会有成效,就会从中获得享受,获得快乐,得到幸福。

二、做幸福的教师,要积极创造性地实施幸福教育

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以创造为灵魂。创造能实现自我,也就能给人幸福的主观感受。教育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即教师、教材、学生,教师的幸福感受就来源于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角色)与自己(自我)的创造性融合。

全文阅读

孔子师德观对成就教师幸福的启示

摘要:教师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凭借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心性状态,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一种主体感觉满意的状态。教师幸福主要是一种精神幸福,需要通过教师的德性修养来实现,而孔子的思想在德性基础、修养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成就教师幸福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教师幸福;师德修养;孔子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128

教师的幸福备受关注,因为教育是师生生命间的一种活动,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生命体,只关注学生的生命是不够的,只关心学生的幸福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对教师生命和幸福的本真关照,学生的生命和幸福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当教师幸福时,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一、教师幸福及其特征

1.对教师幸福的理解

冯建军教授认为,教师的幸福包括教师作为一般人、职业人和教育主体三方面内容的完整幸福。在此,他把职业人与教育主体进行了区分。而本文中教师幸福包括教师作为一般人的幸福和作为教育职业人的幸福两方面,我们不能忽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幸福,但在此,我们重点强调教师作为职业人的幸福。而教师幸福主要指教师在从事教育这一职业时作为教育主体的幸福,是一种教育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凭借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心性状态,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一种主体感觉满意的状态。

2.教师幸福的特征

全文阅读

搭建幼儿教师幸福成长的平台

【摘要】 幼儿教师的幸福会影响到孩子的幸福、家庭的幸福,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借用文化管理的理念,系统分析了幼儿园如何从内因角度,即通过内化幼儿教师做人做事的理念、修炼师德素养、提升专业水平等,深化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如何从外因角度保障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即通过树立尊重人性和劳动的风气,以及不断强化主流文化,净化校园文化氛围等,来维护幼儿教师的自尊心和职业价值感。

【关键词】 幼儿教师幸福感;文化管理;职业价值;主流文化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行为。人类很早就开始探讨关于“幸福”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生活逐渐优越,人们越来越感觉幸福远非在物质上获得满足这么简单。就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幸福是一家人最大的愿望,而孩子幸福就涉及到教育问题,谈到教育就会想到“幼儿教师”——承载教育使命的奋斗者。一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会带给一群孩子幸福,会影响众多家庭的幸福。因此,当今社会幼儿教师幸福感的问题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肩负教育使命的教育机构——幼儿园,不仅要培育幸福的孩子,还要培养幸福的幼儿教师。那么,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呢?

一、内化做人理念,注重师德修炼

幸福做为一种主观感受,内在因素是先决条件。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下,一位师德高尚、受人敬仰的幼儿教师相比一位没有做人原则、不注重师德修炼的幼儿教师,其幸福指数要高,幸福感要强,这是毋庸置疑的。自古至今,师德修炼一直是幼儿教师追求职业幸福感的必经之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如果幼儿园文化不强调师风建设,幼儿教师本人不注重师德修炼,幼儿教师很容易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迷失,幸福感指数必会直线下降。

“先做人后做事”,即文化管理首先强调“做人”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体会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修炼高尚的师风师德 [1]。 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从塑造和谐的内心世界开始,为每位幼儿教师幸福感的形成埋下了一粒健康的种子。

1.人际关系与幸福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幼儿教师幸福的因素之一。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集合就构成了社会。所以人际关系与幸福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台湾学者陈钰萍认为,幸福感包括主观幸福感和幸福行为表现两部分,在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主观幸福感之后又提出了“幸福行为表现”的概念。她认为幸福行为表现包括物质满足、事业成就、自主性和人际关系四方面内容[2]。某幼儿教师毕业后工资并不比她的同学们高,可是脸上却时时洋溢着幸福。当她的同学们因工作不满而频频更换时,她却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相对于同学们对自己前途的迷茫与在工作中的懈怠,她却拥有清晰的未来规划与充实的工作内容、温馨的工作环境。这里无论是新幼儿教师还是老幼儿教师都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包容,以诚相待,这种对人际和谐塑造的重视,无形中就给这里的每个人提供了一种幸福的人际环境,也为每个人提供了无限的成长空间。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