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精选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实践能力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2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普遍不足,而下企业实践锻炼,则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 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和问题

1.1 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下,作为高职院校,应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准确把握自身定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但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更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相应地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而言,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而职后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也使得他们在教学上“扬长避短”,不得不偏重于理论传授。从总体上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1.2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结构性缺失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应不低于50%,实践性教学也应占50%,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比例尚未达到这一要求,加之受到事业单位编制等相关制度的制约,高职院校难以从有关企事业单位引进富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工作,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较大困难。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不少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比例偏低。

1.3 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存在制度障碍

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但不少学校在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方面的制度设计比较空泛,配套政策不细,保障措施不力,不能有效解决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实际问题,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缺乏有效途径,也使教师对提升实践能力有心无力,裹足不前。

2 下企业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做法――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从企业聘用教师力度,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等,有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些措施中,教师下企业实践是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最佳渠道,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2014年以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360计划”,即:从2014年起至2016年,组织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每年暑期到企业或工程管理单位挂职、顶岗及见习,3年不少于60人,后期实现专业教师全覆盖。“360计划”实施两年来,已安排60多名教师轮流到企业锻炼,有力提升了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精心谋划,周密制定实施方案。学校为加强下企业锻炼教师管理,制订了《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360计划”管理办法》,规定“ 360计划”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由相关系部具体组织实施。系部的职责主要是做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人员选派、单位联系及协议签订、日常指导、总结考核、经验交流等工作,并负责建立教师实践锻炼专项档案,保证资料完备可查。各系部要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以“楚天技能名师”、职教集团、实习实训基地等为依托,作好总体规划,每年6月制定年度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方案报学院审批后实施。

为了保障下企业教师的生活需要,学院还明确了下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的待遇,规定市外的按照差旅费开支规定报销一次往返交通费。在企业、单位锻炼期间,凭考勤表每人每天发放入企补助150元。在企业、单位锻炼期间,住宿由所在系部与相关单位协商解决,原则上在所在企业、单位提供的临时住房住宿,实在无法解决的,也可就近在宾馆住宿。

二是明确纪律,集中开展动员培训。系部制定的年度下企业实践方案经学院批准后,各系部召集下企业教师,集中开展动员培训,进行思想纪律教育、安全教育等。学院规定,教师下企业期间要明确工作岗位及工作职责,虚心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认真填写工作日志,由企业进行考勤,并及时收集技术资料。同时,明确了下企业工作纪律,不定期对教师下企业情况进行抽查。抽查不在岗的,脱岗一次,扣除本期实践锻炼入企补助的20%,脱岗二次,扣除本期实践锻炼入企补助的50%,脱岗三次以上,直接终止实践锻炼,不发实践锻炼入企补助和报销任何费用。教师确因有事、病请假一天以上的,须经企业、系部同意报人事处备案后,方能生效。

三是严格管理,全程掌握入企动态。学校人事处专门建立了下企业锻炼QQ群,便于教师及时交流情况,了解工作动态。学院和系部组成联合小组,不定期深入相关企业,对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情况进行抽查。暑假期间,入企教师有的在工程施工现场,参与施工管理、质量监理;有的在电厂,跟班熟悉生产流程,参与技术改造;有的考察当地水利工程,完成技术考察报告;有的在生产车间与工人一同安装接线,到现场参与设备调试,经历了不同岗位的专业训练。

四是总结考核,广泛开展汇报交流。教师实践锻炼结束之后,下企业实践教师及时进行了总结,系部进行了考核,建立了教师实践锻炼专项档案。各系部先后分别举办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汇报交流会,下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均在各自所属系部进行交流汇报。汇报会上,入企教师简介了各自所下企业的概况、实践工作岗位等内容,展示了收集的规程规范、技术图纸及劳动生产成果,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也深入分析了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同时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三方共赢,实践锻炼成效显著。教师下企业锻炼工作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师、学校和企业三赢。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对于教师而言,通过锻炼,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最新的行业规范、工艺、设备、技术,更新了知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把这些来自第一线的资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讲课有了“货”, 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底气,不少老师了解了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能力的新要求,调整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科研能力和行业影响。对于学校而言,下企业锻炼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双师素质比例快速提高,不少下企业教师及时把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入教学中,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课堂讲授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有的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明显增多。对于企业而言,下企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开展职工培训,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为企业解决难题,受到企业欢迎,不少教师与企业建立了长期而紧密的联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 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的启示

3.1 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实践意识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着眼职业教育的现代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下企业锻炼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摸准企业发展脉搏,探索其发展趋势,掌握实践技能。高职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下企业实践是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技能的必经之路,是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重要举措,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实现形式,从而树立强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

3.2 作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

首先,要改革现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在职称评审上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如湖北省将高职院校与本科教师职称分开,并重新制定了评审条件,明确规定教师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必须有相应的下企业实践经历,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革新等实践创新能力纳入评审条件。其次,学校要制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规划,对教师下企业作出制度安排。学校应该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特别是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加强组织协调指导,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三是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学院要将下企业锻炼情况作为系部考核和教师业务考核的指标,给予下企业教师的必要的经济待遇保障,及时解决下企业教师的现实困难,为教师下企业打造良好工作平台。

3.3 加强过程管理,注重总结交流

相对于学校教学工作而言,企业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文化都相差很大,W校要加强对教师下企业的过程管理,经常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保证下企业的实际效果。要及时开展总结交流,通过教师交流自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开阔教师视野,引发教师共鸣,提高教师对下企业锻炼的认识。

3.4 深化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

以教师下企业为契机和纽带,可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学校可以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也可以从企业选聘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做兼职教师。教师通过下企业,在向企业学习的同时,可以随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新形势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是一本书,企业也是一个“实验室”,教师下企业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同时,把企业遇到的问题用于教学、科研,形成下企业与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2] 王素艳.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育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2).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实践锻炼

一、问题提出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实训和实习的环节教学”,明确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青年专业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操作技能。

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良好途径。黑龙江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从目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状况来看,各部门在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中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因此,结合我院的发展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具有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需深入了解学院专业教师的现状,建议和意见,推动高职教育的更好发展,是我们当前学院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

二、问卷与调查样本分析

为了弄清本课题问题背后的原因,沉入了解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现状,本课题组根据相关资料,结合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调查对象以畜牧兽医专任教师为主,均采用无记名方式为主进行填写。本次调查随机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8份,数据结果可以作为科学分析的可靠依据。

调查内容一: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基本情况

主要调查专业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最高学历和来校途径。统计情况如下:

在调查对象中,性别分部很均衡,专业教师中多数为中青年教师,4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有占总人数的647.47%,教龄15年以上的占总人数32.93%,硕士学历和初中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对象,是学院目前专任教师的主力军。

调查内容二:专业教师对企业实践锻炼的认知情况

你认为阻碍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从以上3个表看“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参加企业进修”和“下企业实践锻炼”是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动力,大部分教师认为“参加技术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是更新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

在以上问卷调查中,我们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薄弱,与企业联系不密切。2、校校企合作薄弱,缺乏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依托平台,教师不知道如何联系企业,学不到专业技能。 3、专业技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时间短,与教学时间冲突。4、专业教师重学历教育,轻实践技能提升。5、参与进修和企业培训度不高。

三、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几点建议

从调查看,专业教师希望了解专业新动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希望相关企业提供平台,接受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因此,学院应该结合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实际现状,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做好校企合作,制定相关的企业培训计划和目标,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技能实践培训。通过企业锻炼,熟悉本专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服务技术要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样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操作能力。把专业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出能讲会教,动手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为了更好的是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 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改善激励政策,保证专业教师能真正去企业锻炼,提高专业技能。

2、调整教师授课任务,多给青年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和到企业锻炼的机会。

4、联系相关企业,提供兄弟院校参观机会,多开展技能实践培训。

5、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企业、全国性的论坛及学术交流。

6、拓宽知识面,多参加组织科研培训。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能理论结合实践,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郑秀英,周志刚,郑秀春.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差距策略[J].中国大学教育,2010(4)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practice in enterprise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level, and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is not enough,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and enterprises are not so enthusiastic.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mode, expand the forms of teachers practice in enterprises, to realize all benefits of school, enterprise and teacher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practice in enterprise in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rough practice in enterprise.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实践;校企合作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enterprise practic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47-02

0 引言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拥有一支符合职教特征、教学要求和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既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1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意义

1.1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不仅能够了解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同时还能够了解自己所属的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通过深入企业一线,将课程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生产技术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在企业所了解到的企业的聘用人才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培养标准;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1.2 感受企业文化,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 职业院校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活动,能够了解到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相关岗位的职责、操作规范、企业的用人标准等企业文化的内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个人文化素养,同时在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发现问题,为教科研工作积累素材,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1.3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高职学院的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从大学校门直接进入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基本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比较薄弱,更谈不上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施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因此,职业学院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有计划的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活动。职业院校的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不仅能将课程内容贴近工作岗位,更新原有的理论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实践技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更鲜活的资源。可以说教师企业实践是职业院校进行“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1.4 资源共享,深化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资源共享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可以深刻的感受企业文化,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从企业实际工作中获取实践经验,为教科研工作积累更多资源,也可以在企业的制度设计、企业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建议。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能够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交流,形成学校与企业资源多元共享、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2 教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个职业院校都比较重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只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和健全的激励机制,使得专业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教师出于职称晋升的需要或迫于学院的压力才进行企业实践活动,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师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寒暑假期到企业实践,最多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刚熟悉和适应了企业的环境,还没有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要离开企业了。其次,如果不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或学院硬性的规定,这项活动跟教师自身利益没有太大的关系,使得许多教师不愿意去企业实践,即使去了企业,也只是去企业看一看,没有真正静下心进行顶岗实践,不从事具体的工作,自然没有收获,了解的也只是企业表面的东西,甚至打着企业实践的幌子,去做其他的事情。最后,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长期待在学校,社交圈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自己也觉得没有能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而不愿意到企业。实践结束后,往往由企业出个证明,盖个公章而已。通过对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后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填写的实践日志中每天的工作内容几乎完全雷同,从教师提交的实践总结及相关论文中看不出教师企业实践的痕迹。

2.2 企业实践制度体系不完善 虽然许多职业院校都制定了有关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制度,但只是通过制度来制约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没有健全完善的过程监督机制,甚至是为了贯彻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而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企业实践的内容、形式、实践的企业都由教师自己决定,实践的效果自然难以得到保障。学校只是要求教师个人提出申请,学校批准后,教师自己去企业实践,在企业实践结束后,由企业出个证明,盖个公章,提交一份企业实践总结,期间的各项费用都由教师自己承担。通过对教师企业实践活动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填写的工作日志中每天的工作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从企业实践总结中也看不出教师在企业真正干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同时,教师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大多处于管理的真空状态,企业和学校都不会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否按时上下班,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和效率,都依靠教师自觉自愿,在实际的企业实践工作中,教师的工作表现并不是很好。

2.3 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不够 大部分企业都是教师自己动用关系联系到的,也有的是系部帮忙联系,合适的实践企业难找。据一些教师反映,自己在企业实践,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也接触不到企业核心的生产技术,时间过长企业反而会觉得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进度,长此以往,教师个人对于企业实践的态度也会变得消极,不利于企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大部分企业也不太愿意安排教师的实践工作,将接纳教师实践视为负担,即使是勉强接受的企业也多是因为老师的个人面子,特别是短期的实践。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教师到企业实践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对实践教师没有要求,不会安排具体工作岗位,也不希望教师参与企业的活动。

3 完善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对策

职业院校的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协商,因为它涉及到诸多问题:如观念问题、制度问题、时间的问题,还有统筹规划问题、监督管理问题等等的主观意愿和客观的条件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每一项工作都牵动着每一个利益主体,因此,需要多方的积极配合来实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目标。

3.1 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 要提高教师到企业实践积极性,职业院校就必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根本途径,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做,要在时间和经费上对实践教师进行支持,要舍得投入。

3.2 制定和完善企业实践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实践制度,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工作成效作为教师的年度工作考核、职称评定等工作的重要指标。教师到企业实践之前,要事先制订一个较为科学的企业实践计划,内容包括企业实践的目的、准备承担的工作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让教师带着任务和问题到企业,要有具体的工作岗位,能够承担和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实际的企业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将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的整合,理论联系实践,还要了解专业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各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在素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3.3 加强过程管理 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活动,除计划之外,必须要有本人亲自填写企业实践记录,实践记录的内容包括实践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遇到的问题、感悟、收获等方面。学院要将教师实践记录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考核的标准之一,计算工作量。由学院安排专人到企业z查教师是否从事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工作、上下班时间、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等。并与企业核实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践教师所记录的出勤、工作质量、积极主动性等方面的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

3.4 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还取决于学校是否能够与企业建立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之间的合作共赢。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真正为企业解决诸如管理、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认证、员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教师既然来到企业进行实践,就必须要认同企业文化,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服务意识,保质保量的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在工作中实现价值。企业方面应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强化人才意识,支持和服务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效果

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发挥教师流动中心“多元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功能,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出台了一项鼓励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规定各系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脱产到企业进行整学期的挂职锻炼,除基本工资外,按行政坐班人员计算课酬。要求实践的教师每周五下午到学院人事处汇报下周的工作计划和本周的工作总结,提交挂职锻炼日志。会计系选派何玉玲老师到宁夏用友公司进行了4个月的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践,教师本人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2016年何玉玲老师获得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信息化教学三等奖。总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剑,李宇红.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问题和促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4):49-52.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专业教师 任务驱动法 企业顶岗实践 实施

1.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现状分析

1.1调查内容

主要对江苏颐海药业、江苏康宝药业、连云港康缘药业、扬子江药业等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以访谈的形式与车间主任、生产部部长和人力资源部部长等企业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咨询与交流。访谈的内容主要针对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可行性、合作条件、合作方式、学校的教学改革及培养目标、企业对高职人才的技能要求、企业能够提供的条件、企业对学校的要求、合作企业必备的条件、专业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践的必备基础等关键问题,本着互惠双赢的基本理念进行坦诚交流与友好协商。

1.2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调研和访问,了解了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层面:缺少政策的支持,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学校层面:一是学校和企业缺乏沟通;二是学校对到企业顶岗实践教师的管理不到位,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教师层面:一是教师下企业积极性不够高;二是实践不能顶岗;三是某些教师自己的态度不端正。

评价层面:顶岗实践的评价缺乏科学性,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未形成科学的办法。

针对上述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现状,为确保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在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加强对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监督和管理。

2.任务驱动法

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是带着问题、任务去企业实践的,在企业中围绕任务展开顶岗实践,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考核和总结顶岗实践过程。

2.1任务驱动法实施步骤

2.1.1专业选择。可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获知需要进企业实践教师的专业,安排的进修专业应以教师的需求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安排新兴专业、强调动手操作的专业、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专业为主、为先。

2.1.2企业选择。专业确立后,开始选择实践企业,应主要选择在当地行业中代表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联系的企业实践基地,并争取将其建设成长久性的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2.1.3制定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在与企业沟通好实践的时间、人员、地点后,制定该地区(学校)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的专业名称、参与的学校数量、教师人数、起止时间、实践任务、考核办法,等等。

2.1.4信息公布。将制定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通知相应学校或在网上公布,教师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提交申请。

2.1.5确定任务。统计教师提交的申请,依据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分布、需求等综合情况统筹安排,确定实践人选和任务。

2.1.6监督管理。实践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目的和纪律;实践过程中,派专人全程监督企业实践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2.1.7总结评价。教师进企业实践后,要求教师对进企业实践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对完成任务的教师进行奖励,为组织好下一轮的进企业实践提供参考。

2.2任务驱动法的特点

2.2.1目标明确化。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水平,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与合作企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合作教育建立纽带。

教师根据企业实践的具体任务,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为自己到企业顶岗实践的任务,带着任务去企业顶岗实践,就会明确自己要干什么,顶岗实践的目标明确,提高了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针对性。

2.2.2管理人文化。教师进企业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由于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导致的专业种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均不相同,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提高的能力有所差异。在总结平时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制订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带着问题、任务去企业实践,而实践的任务由教师自己亲自选择,所有任务来源于教学实践,贴合教师需求。在企业实践中必将认真对待,积极行动,自觉地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服从企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和管理,遇到实际问题也会主动地请教指导老师,因为在规定实践时间内,如果完不成自己的任务,就会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这就时时提醒实践教师,必须完成自己的企业顶岗实践任务。这样,学校和企业管理起来就会大大人性化,也将大大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性。

2.2.3考核科学化。顶岗实践是综合训练教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进一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保证教学效果和实习质量,应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才有利于促进规范管理,保证顶岗实践质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尤其是专业技能评价体系。

对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考核,除了一些必要的表格填写、企业考核之外,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企业实践的任务完成情况,从企业实践回来之后,每一位教师应向学校管理部门汇报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由自评、教师评、校领导评相结合,其中,自评占30%,教师评占30%,校领导评占40%,总评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对应的分数分别为90、80、70、60分,60分以下判为不及格。实践总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相应的报酬,应重新申请参加下一届教师企业顶岗实践。

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深入企业一线,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充分了解企业,亲身体会企业的真实需求,受益匪浅,使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真正做到目标明确化、管理人文化、考核科学化,从而确保了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俊英.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丛培柱.专业教师顶岗实习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0,(30):181-182.

[3]谭绍华,雷道学,吴刚.重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情况调查报告[J].职教创新,2010,(2):85-87.

[4]蒋华,钟桃英.职业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8,(2):57-58.

[5]王.高职教师顶岗实习锻炼的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2009,(7):103-104.

[6]周晓红,李春光.浅谈高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10,(4):163.

[7]张艳英.顶岗实习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7-39.

[8]王珊珊.浅谈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顶岗实习[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6-17.

[9]李秀疆.为职业而教――顶岗实习的感悟[J].交通职业教育,2010,(1):53-54.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能;需求;企业实践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内日益得到重视,尤其随着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电子制造产业飞速发展,这呼唤更多高技能人才走进企业,这对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我们电子应用专业为主的学校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我们中职院校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中职院校教师看清形势、与时俱进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应亲临企业现场学习,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学生

当前大部分从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缺乏亲临企业实际生产、真正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实际需求的机会,不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对理论知识、教学思路、德育教学、实训实验等教学问题缺少明确的指导思想,这样就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对学生某些知识技能进行针对性训练,因此如何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作者通过走访调研大连市一些大中型企业,了解到当今电子制造业大体上需求三类人才:一类是高端产品的研发人才,对于大连市的一些外资企业,80%以上的研发人员都是来自于企业所属国家。这一点,日资企业尤为明显,例如罗姆电子(大连)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95%都是日本人。另一类是企业车间的中层管理人才,这些人员要求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多半是有两年以上企业管理相关经验的,这类工作实质就是通过对生产线上操作员的管理来保证正常生产。企业需要这类人员具有敬业精神,做此类管理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很繁琐,需要管理者注意每一个细节,保证产品生产的合格率。第三类就是企业一线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他们大多是中职学校的实习生、毕业生,主要负责生产线上设备的操作或是某个生产流程模块的手工操作。拿大连东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部门的一条SMT生产线来说,它的基本生产流程是丝印、贴片、一次外观检测、再流焊、在线测试、二次外观检测,流程中丝印、贴片、再流焊、在线测试都需要操作员会操作相关设备,外观检测需要操作员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测试。

根据走访调研的一手材料以及中职院校学生的层次与素质,我们得出结论,第三类人才正是我们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那么,衡量一个中职毕业生是否具备了企业要求的技能的标准是什么呢?在企业走访调研中得到的回馈是:“企业需求的中职毕业生需要具备下面三种能力,第一,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不必太深。但动手能力一定要强,会使用基本的仪器仪表;第二,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定要好,有诚信、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第三,一定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抗挫折性,要珍惜就业机会。”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多从事生产或维护等动手操作方面的工作,极少有学生从事科研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这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识到的问题。因此宏观上讲,我们电子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高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强的学生。结合我们专业来讲,应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能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切忌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的过高,要求他们成为科研者和高级管理者都是不现实的想法。

二、实施“做中学、做中教”亟需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总理在一次与教师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职业教育要实现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做中教,要迎合企业实际需求,跟上时代步伐。”温总理给我们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要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做到“做中学、做中教”? 要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企业中提高实践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教学改革的成败不取决于教师理论水平,而是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企业实践对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提高,深化教学改革都将有积极意义。80%以上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职业学校任教,没有去过企业实习或工作,那么,他在教学过程中就只知道培养学生技能,但不知道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技能。如果教师参与过企业实践,就会引导学生重点学会哪些技能,知道如何培养学生技能。

在企业实践中,教师能感受到企业文化,学会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和一些操作技能并真正了解企业需求,才能知道要让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把在书上学到的东西化作经验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做到“做中教”。同时也间接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教师通过在企业的亲历实习,体会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思路,寻找自身能力差距,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积极改革,抛弃旧的过时的课程,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企业培养实用的人才。

教学中,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第一位,把专业理论知识精炼化、简略化,减少理论课的分量,理论课在实训室里进行,在操作中讲解理论,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验证理论。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相长,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既能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做中学、做中教”,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也是摆在所有中职学校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做好教师企业实践工作,首先要明确实践目的,而后分工合作,带着任务有针对性的下厂实践。确立实践项目时要做好几个结合:一是企业实践要与企业工程项目、科研项目相结合;二是企业实践要与教学改革、教学方案的制定、教材开发等方面相结合;三是企业实践要与实训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相结合;四是将企业实践与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校企合作结合,与学生培养模式相结合,做好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工作,切实提高企业实践的实效性。做到通过企业实践,加强教师实践技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学改革与企业、市场对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促成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应该在教育体制深入深层次改革的今天,在职业教育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的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贯彻温总理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组织广大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需求,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积极深入调研学习,共同努力,努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是推行“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教师”、“师父”“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找准企业与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期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满足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素质、技术、技能的要求。

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困惑

(一)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够

现行校企合作仅仅限于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及教材选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及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教师参观、学习、挂挂牌子等,合作面较窄,校企深度合作不够。

(二)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不力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培训义务和有关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小型的民营企业。我国在《关于人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中只提到“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没有相关的对企业激励及优惠的政策[1]。企业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国家的事情,与企业无关。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定了配套的教师到企业锻炼的现代学徒制机制,但这些政策、制度是为了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的考核、评估指标。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可发展的激励教师到企业锻炼,能够保障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效果、目标得以实现的接地气的机制。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确定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一栏,常常是一个专业主岗,几个辅岗和若干个岗位群,即培养的是具有“普遍性”岗位需求人员,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却是为了追求利益需要招收的人才能够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其岗位的侧重职能不言而喻,即“针对性”、“专业性”。不同企业的技术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培养的期限不同,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什么成为教师和企业师父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操作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教于学生。

二、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建议

(一)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

1.教师企业挂职。专业教师脱离学校现有的教学岗位,到企

业顶岗工作,向一线技术能手学习专业技术,提高操作能力,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心得,与企业技术能手一起编写实践教学的实习实训方案、教材等。教师有了相关企业工作的经验,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教材的开发等有了一线的数据、资料的支撑。

2.教师假期学习。教师寒暑假到企业学习,可跟随一个师傅专项学习,也可在多个专项领域全面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的内容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学习行业技术,接受行业的新理念。这种培训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参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教师的行业理念和实践技能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带学生顶岗实习时参加企业锻炼。教师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跟着企业师傅学习操作规程、操作方法、操作技能、技巧,或者自己也和学生一样参加顶岗锻炼,以此提高专业技能技巧,接触一线的专业知识,前沿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的新思想。

(二)用多种方法促进教师企业锻炼

1.有明确的目标。在企业锻炼前,明确教师企业锻炼的意义和目标,要求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对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等资料的收集,并有考核指标体系。对科研的教师要提出将教师对专业设计的想法和创新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以此提高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研室主任要提出熟悉并掌握企业的各种工种及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以便于制定合乎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之,要有明确的到企业锻炼的目标。

2.有正规合适的企业。供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应该是正规的、比较大型的、发展较好的与教师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企业选择可以采取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自己联系,也可以从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中选择。

3.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成立实践锻炼的组织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可操作的管理体系及制度。有明确的企业锻炼的教师任务、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及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实践的积极性,让教师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制度。同时,学校要与企业加强交流,让企业对教师的锻炼给予重视。

(三)从多个方面评估教师企业锻炼

1.岗位任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岗位应与课程基本对口才能学以致用,岗位契合度与岗位层次则是评价教师岗位任务的。岗位契合度是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岗位与所任课程的对口程度。岗位层次是教师到企业工作岗位上从事哪个层次的工作。评价要从教师下企业锻炼前,专业研究室、系、人事处等相关部门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对教师本人提出的下企业锻炼目标、计划、进度,预期取得的效果以及企业规模、发展前景及企业代表性等进行审核,评价其是否与教师所在专业及所担任的课程的匹配度。

2.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师到企业锻炼是为了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是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提高。职业技能是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是否达到或超出企业要求。这两方面的考核,学校可设评估考核工作委员会,根据企业地点,划区域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可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教师教学水平是否提高、是否完成与企业锻炼相关的课题、论文或者校企联合编写教材等进行评估考核。企业可根据教师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进度与质量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

3.下企业锻炼的材料。教师到企业锻炼的过程中,要填写企业工作日志,撰写企业工作总结。对教师而言,撰写工作日子和总结是一个总结反思过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企业工作成果,对学校而言,企业工作日志和总结所包含的信息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原始依据。在考核的方式上,考核小组在审核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资料的时,可根据材料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由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答辩。依据资料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作为一个在学校从事多年实践教学的实践者、见证者,我认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固然重要,学校和企业能否达成“双赢”模式才是核心,“企业见不到利润,学校劳民伤财,再多的政策也没有意义[2]。”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需要学校、企业多方面的配合,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深度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的推进。

参考文献: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 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新(1977- ),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25-02

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于2011年被列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和深度合作,不断探索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行业支撑,必须制订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阶段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回归工程本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而一般高校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虽已将企业实践过程纳入,但仍侧重于学校阶段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的传授培养,企业实习和工学结合只是流于形式。目前部分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仍存在政策不健全、理念陈旧、企业参与乏力、合作内容空泛、教学管理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着共同发展,因而合作过程中双方在目标利益、思想理念、体制权属等方面存在差异。二是学校教学安排与企业人才需求时间不同步。学校的教学安排有严格的计划性,时间安排环环相扣,而企业生产和人才需要是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效益来决定。三是校企双方在获得利益方面不对等。企业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的机会,校方受益明显,而学校在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经验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灵活性使得企业人才需求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企业与学院合作的积极性。四是合作企业不能胜任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合作流于形式,影响教学质量。部分高校仅是为了完成学生培养的教学任务,随便选择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不考虑企业资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仅安排时间较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学生难于真正融入企业当中去,只能依靠学校老师的现场指导,因此企业不能胜任学生实践教学的任务。

二、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明确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注重学理、亲近业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以工程实践基地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机械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行业支撑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构建“观念创新是先导,培养方案是核心,课程建设是基础,实践环节是重点,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的基本思路,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各项内容建设。

(二)改革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总体目标来制定的,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要求的高技能工程应用型人才。

按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突出企业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获取知识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的特色鲜明的“学校主导、企业参与‘订单式’联合培养合作机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方案实施层面的基本任务包括:以回归工程教育本真为基础,明确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按照目标要求组织制定校企双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建立校企人才培养组织机构,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定期总结培养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法,完善培养方案。

(三)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工程技术教育是企业教学阶段的主线,而课程体系是主要载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构建机械类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着力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技能相结合,完善系列选学课程模块体系。采取现场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实践学习部分分为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六个层次。按照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需要达到的工程能力要求,选择机械工程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学习阶段提供场地和条件;同时,聘请实践教学基地一定数量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提供全面指导。累计企业学习实践时间不少于40周(1年),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企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四)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教学团队

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及机械类专业人才特点,教师除了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成为企业和高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的连接体,将企业生产、管理服务、技术开发、文化内涵等信息与知识吸收消化,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一批一专多能、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系统理论、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中青年师资,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企业导师团队,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有计划地派遣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访问和学习,特别是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通过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尽快实现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二是引进高水平专兼职企业教师,加强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技术储备强,集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为一体的,能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的优秀教学团队。三是创新工程型教师的选聘制度和任用标准,形成校内专业教育、企业实践锻炼的指导合力,保证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受聘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校内授课教师,必须有不少于五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每年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机械相关项目开发、在机械行业挂职等)经历。担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任务的企业教师,应为在企业一线工作5年以上,具有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丰富工程经验,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教师按三个层次选聘:第一层次是主要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的“企业实习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第二层次是拥有较为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授课教师”,一般是具备本科学历的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中高层领导,主要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授课;第三层次是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导师”,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级工程师或企业中高层领导担任,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的掌控能力,主要指导学生开展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究。四是深化奖励制度改革,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的待遇。

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是一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而校企合作培养教育的关键是工程实践,要求高校从封闭的校内培养走向开放式的校企合作培养。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与以往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新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突出了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突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追踪和瞄准机械工程方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依托相关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以社会需求为主,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基础理论扎实,专长明显,富有创新意识的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实践与工程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两年厚基础教育、一年双导师制的机械工程专业教育和一年工程实践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大一与大二学生进行两年学科基础教育,各学科建立导师组开展学业规划与指导;进入大三后,学生选择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一年机械工程方向专业理论学习和一年的实践课程、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学习,完成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学习任务。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企业成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主角,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考核、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水平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卓越计划校企合作模式以坚持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企业通过合作,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各环节,可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量身定做的人才。学校利用企业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互惠外,校企在产品研发、科研项目、技术改进等方面也可进行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双方事业的可持续快速方展。

四、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是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构建以工程教育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承担卓越计划实施的高校,应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环境,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总结成果积累经验,探索出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庆堂.深化校企合作 突显办学特色[J].实验室科学,2011(6).

[2]胡庆贤.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7).

[3]梁利东.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

[4]李松柏.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企业实践阶段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8篇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File 200611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views of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to the corporate practice system"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corporate practice, aiming at raising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eacher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Through practice of years, some colleges’ teachers’ level has been improved in a certain degree, but it also encountered a variety of issues, which affect the practice effect in the corporate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effects, we should response positively.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实践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ers;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50-01

1提高学校认识意识,重视教师企业实践

大学之大,不在于搂有多高,校园有多大,而在于“大师”,也就是各行业的学科专家,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的高职教育,也是同样的。一所高职院校的好坏更取决该校“大师”数量的多少,也只有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因此,职业院校应将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发动机”。纵观国外的职教强国发展道路,可以清晰的发现,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对于其促进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强调学生技能发展的基础上,应首先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这也紧密的关系到了院校的发展,学校应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作为全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职业院校领导应制定各项的校内政策,鼓励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由于学校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一般都只能在寒暑假进行企业实践,而进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师们普遍感到疲惫,且企业的工作环境远不如学校舒适,因此部分教师就产生了畏惧性的心理,这就需要学校进行积极性的引导,在经济上、物质上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上、入党上,予以优先的考虑,以此来激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在对教师进行物质、经济鼓励的同时也应加强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管理工作,学校不能因为教师进入了企业,就放之不管不顾,应该加强其考勤工作,保证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时间,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直来那个考核,在实践结束以后,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其评价考核,学校根据教师在企业的实践表现,对其进行奖惩,达到对教师的刺激作用。

企业作为教师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因素,应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不能只重视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对教师的实践具有较大的抵触性心理,认为教师的到来,耽误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也有企业把教师当做是累赘,到了企业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安排,通常只是安排一些简单的参观活动,不允许进入生产线进行动手操作,还有些企业,安排某一名工作人员,充当“师傅”,进行指导,而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进行经济考核,“师傅”往往由于经济原因,往往疏于对教师的指导,造成了在企业实践的教师普遍感到了学无用武之地,在企业实践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其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与实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样也会最终影响到企业由于无法在学校招到合适的专业技能人才,导致企业无法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应建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努力在教师企业实践中更好的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来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为教师制定符合切身实际的实践内容,以达到教师实践的愿望和目的。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期间,应该与企业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并对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协调。

2关注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更好的完成实践任务,首先就需要确定实践的内容和目标。去什么样的企业实践,实践什么内容,这是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实践的内容需要由企业、学校、教师三方共同商定。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那么学校就应把握住这一原则,为实践的教师选择合适的企业,合适的内容进行企业实践:企业则根据学校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为来企业实践的教师尽可能的提供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结合企业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自身优势,为教师的实践制定更加紧贴实际的内容,以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来说,则需要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和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制定出最适合自身的实践内容,这样实践的针对性就会越来越强。解决了以往实践中没有针对性,导致教师们学非所用,实践的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实践效果也就自然不佳。

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后,实践教师也应和学校教学一样,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毕竟再好的内容如果不按照计划执行,也是白费的。教师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实践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细节。

注重总结,提升实效性。教师在企业实践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反思,把企业中的新知识、新科技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开拓视野,紧跟时展的潮流,将企业生产中的真实生产加工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还需总结在企业实践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次更好的实践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3采用多种企业实践形式,提升实践效果

为了解决教师无法很好的在企业实践的问题,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线的生产工人,到学校为教师们集中授课培训,进行生产的实例讲解,这样可以使教师们在短时间内疚做到技能有长足的增长,这样目的性强,目标也相对单一,效果也自然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代工生产;教学方法

G712

一、校企合作“代工生产”教学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重要方式,是职业学校为为了实现与企业人才培养接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采取的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法,达到企业与学校共赢的目的,其实质是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设备和资金等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

“代工生产”是近年来北部湾地区兴起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它的做法是企业把整个生产车间设在学校里,学校提供所有的人力资源,企业收购所有的合格产品并支付合理的报酬。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代工生产”,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生产实践过程也就成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学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体验进行理论的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

二、校企合作”代工生产”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没有形成。职业学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部分职业学校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对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甚远,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达到企业用人要求。

校企合作“代工生产”中,学生生产效率低,在操作中易出现废品,增加了原材料费用;难以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影响了企业声誉,;企业需安排专人管理,这给企业增加了管理成本。如果学生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医疗费或抚恤金等。

三、基于校企合作“代工生产”有效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教学准备

1.物资准备 学校应根据不同实践教学类型配备指导教师,生产基地根据学校提出的教学要求,做好实践教学场地、内容和时间安排。同时把实践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不得多于8人,并选出小组组长,以便教师指导和管理。任课教师应结合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教学计划,编写具有较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和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指导书目,印发实习报告、任务书、日志、考勤表。

2.思想准备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车间规章制度、组织纪律及生产要求。教师可采用视听教学方法,把企业的宣传资料和厂艺规程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也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把曾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及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优异而被企业录用的典型案例向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可以采用视听教学法,播放既定生产车间的生产录像,或把某个车间工艺过程做出动画,使学生融入交互式学习环境,变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或者采用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前教师把企业某个生产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分组独立的完成,经过教师批改和企业实践检验。还可以采用讨论教学,通过预先设定一个题目,督促学生预先查阅资料,使学生带着问题到生产车间,增加实践教学的目的性。

(二)基本教学

1.教学模式 以四步教学法为主。四步法是指实践教学以“学生看着教师做,学生做给教师看,教师监护学生做,学生独立自主做”的四个步骤进行。“学生看着教师做”要求学生进入车间后,实训教师集中操作演示,边操作边讲解,要求学生领会生产各项工艺参数和生产注意事项。“学生做给教师看”,是学生在实训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逐步动手操作,这一阶段需要严格要求学生,操作不熟练的学生不允许进入下一环节;“教师监护学生做”是学生掌握了该工序的操作技术,在教师监护下完成操作;“学生独立自己做”是学生完全掌握该工序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达到该项工序操作手的熟练程度。而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轮换岗位,使学生全面掌握一条生产线的全部工艺技术。教师实践教学以多种教学方式并用。例如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进行巡回教学辅导;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共性问题采用示范法集中指导;对实践教学中的重点应加强提问,启发学生根据课堂知识和现场观察进行思考解答,加上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教学检查 首先,加大对学生的监督力度。实行量化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出勤和日常表现的考核。实行每日检查日记制度,根据实习日记所反馈的疑难点,及时了解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实行每周总结会议,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对阶段性学习查缺补漏,提出改进措施。其次,是全面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由学习表现、实验报告和岗位技能三部分组成。学习表现主要从出勤率及工作态度组成,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则由指定实训教师检查打分,检查任务书完成情况,判断是否学生真实的记录或是抄u他人。这一部分占总成绩的30%。岗位技能考核可以在车间的某个工段进行,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或者可采用出题面试的方法,让学生现场抽题作答。这一部分占总分的40%。

(三)教学总结

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明确企业的生产技术是否先进,产品结构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还可以作为基地供后续学生实习,了解学校与基地的合作形式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深化合作层次,加大建设力度等。同时,教师还需对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进行反思,对实践教学中优势和不足进行总结。通过教师座谈会的方式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祥根.中职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浅谈[J].实训实验,2011(9).

[2]陆丽红.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教师下企业实践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江苏省;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情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3-0039-08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都对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倾注很大的热情,制定了一系列加强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政策规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及其若干具体要求。《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提出,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从2011年到2015年组织遴选2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促进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一些地方和学校已经制定、实施推动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办法或规定。江苏省教育厅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高度重视推进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工作。

政策执行是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1]。作为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事关政策目标的实现。以江苏省为例,课题组调查研究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情况,有利于准确把握江苏省执行中职学校落实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现状与问题,为江苏省和教育部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内容:政策执行认知,即了解相关政策规定程度、教师重视企业实践程度和学校重视企业实践程度;政策执行预期,即教师企业实践收获预期、教师企业实践目标预期、对企业提供支持的预期;政策执行准备,即学校是否制定相关政策、学校主要派遣哪些教师、学校是否安排教师实践、教师企业实践时间安排、由谁决定教师实践企业、教师对企业的具体要求、学校选择企业有无要求、由谁制定教师实践计划;政策执行组织,即企业安排教师实践态度、学校组织教师实践形式;政策执行监督,即学校监督管理教师形式、学校考评教师实践举措、教育主管部门检查监督;政策执行激励,即对教师职称评审的影响、对教师企业实践的奖惩、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举措、教师企业实践经费补贴、教师企业实践经费来源;政策执行效果,即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效果、对教师企业实践的评价;校企合作形式等问题,据此设计调查问卷与开展深度访谈。

(二)调查对象

鉴于江苏各地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本次问卷调查覆盖范围包括:苏南,即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苏中,即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即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其中,苏南地区6所学校为武进职业教育中心、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苏中地区9所学校为南通旅游中等专业学校、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启东中等专业学校、如皋中等专业学校、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如东中等专业学校、邗江中等专业学校、靖江中等职业学校;苏北地区11所学校为盐城阜宁高等师范学校、淮安金湖中等专业学校、盐城建湖中等专业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泗洪中等专业学校、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宿城区中等专业学校、宿豫区中等专业学校、沭阳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宿迁市中等专业学校。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教师都曾参加过企业实践,共计413人。

课题组相关人员先后走访靖江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灌云中等专业学校、扬州生活科技学校、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海安中等专业学校、建湖中等专业学校、盐城高级职业学校、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宿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宿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徐州邳州中等专业学校、武进中等专业学校、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泰兴中等专业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7所中职学校,与30余位中职学校领导和专业教师深度访谈。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课题组编制调查问卷与设计访谈提纲,通过小范围试调查反复修订、完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2014年7月至10月,课题组开展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根据选项录入问卷,选项为1则输入1,选项为2则输入2,选项为3则输入3,依次类推。采用SPSS11.5 统计。

二、调查结果

(一)政策执行认知

1.了解相关政策规定程度

如表2、表3所示,在了解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规定问题上,23.5%教师“完全了解”,48.7%教师“了解较多”,48.7%教师“了解较少”,只有6人表示“不了解”。结果表明,对相关政策的宣传比较到位,教师普遍了解相关政策规定。根据均值和标准差,男性教师、苏中地区教师相对更了解相关规定,苏北地区教师、女性教师、本科及以下学历教师的认识差异相对更大。

2.教师重视企业实践程度

在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重要性问题上,48.7%教师觉得“非常重要”,49.6%教师觉得“重要”,只有7人表示“不重要”。结果表明,教师几乎都意识到参加企业实践非常重要。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中和苏北地区教师、男教师相对更为重视参加企业实践,苏南地区教师、本科及以下学历教师的认识差异相对更大。

3.学校重视企业实践程度

在学校是否重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问题上,30.5%教师觉得“非常重视”,62.2%教师觉得“重视”,7.3%教师表示“不重视”。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非常重视”或“重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中地区学校相对更为重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苏中地区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男性教师对此问题的认识较为稳定。

(二)政策执行预期

1.教师企业实践收获预期

在教师要从企业实践中学习什么问题上,选择“学习新技术,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提升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巩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了解企业文化、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3.2%、82.1%、77.7%、74.8%、72.6%、71.7%。结果表明,职业学校教师对企业实践持多元期待,不仅希望学习到新技术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希望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提升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巩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了解企业文化。

2.教师企业实践目标预期

在对接受教师实践的企业的要求问题上,选择“完成学校安排的企业实践任务,为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职称晋级之用”“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数比例分别为62.0%、75.1%、72.9%、77.5%、68.8%。结果表明,教师认为企业实践的预期目标是综合性的,首先是希望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内容;其次是希望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是完成学校安排的企业实践任务,为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职称晋级之用。

3.对企业提供支持的预期

如表10所示,在企业支持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举措问题上,选择“专业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培训经费”“提供项目”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5.0%、80.1%、43.6%、57.4%。结果表明,教师首先希望得到企业专业技术支持,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才是希望企业提供项目和培训经费。

(三)政策执行准备

1.学校是否制定相关制度

在学校是否已经制定专门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问题上,80.6%教师认为“已经制定”,4.4%教师觉得“没有制定”,15.0%教师表示“不了解”。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已经制定专门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极少数学校没有制定。结合访谈了解,大多数学校往往流于形式,套用教育厅政策文件制定相关规定,可行性不强,一些没有制定相关制度的学校依据教育厅政策文件执行。

2.学校主要派遣哪些教师

在主要派遣哪类教师到企业实践问题(多项选择)上,选择“专业课教师”“基础理论课教师”“德育课教师”“实习实训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8.1%、16.2%、6.3%、74.3%、15.3%。结果表明,专业课教师和大部分实习实训课教师是参加企业实践的主体,少数基础理论课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也参加企业实践,德育课教师去参加企业实践只占极少数。

3.学校是否安排教师实践

在学校每个学年是否都会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问题上,91.0%的教师认为学校每个学年都会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9.0%的教师则认为不会。结合访谈了解,由于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等原因,每年真正去企业实践的教师比例很低,时间不长,而且流于形式,要么以学生实习带队教师的名义,要么走马观花、出具证明应付。

4.教师企业实践时间安排

在教师企业实践的时间安排问题上,选择“暑假”“寒假”“正常教学期间”“全脱产培训期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9.6%、30.3%、27.1%、23.2%。结果表明,约计90%的教师企业实践被安排在暑假,少数教师是在“寒假”“正常教学期间”“全脱产培训期间”参加企业实践。这与访谈结果是一致的。根据访谈发现,中职教师每年真正能参加企业实践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少中职教师年平均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天时间参加企业实践。这是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突出问题。

5.由谁决定教师实践企业

在由谁来决定教师企业实践的具体企业问题上,16.7%教师认为由教师本人决定,33.4%教师认为由学校领导决定,49.9%教师认为既可以由教师决定也可以由学校决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去实践的具体企业,约计三成多由学校决定。

6.教师对企业的具体要求

在对接受教师实践的企业的要求问题上,选择“资源共享”“提供经验丰富的技师予以指导”“提供真实的项目及真实的工作”“共同承担培训经费”“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能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反馈信息”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4.1%、80.4%、72.4%、33.7%、51.8%、31.0%、53.0%。结果表明,教师最希望企业能提供经验丰富的技师指导教师企业实践,大部分教师希望企业能实现资源共享并提供真实的项目及真实的工作,约计半数教师希望企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能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少数教师希望企业能共同承担培训经费、企业职工培训基础较好。

7.学校选择企业有无要求

在学校对教师实践的企业是否有明确要求问题上,59.3%教师认为已经制定明确规定,40.4%教师认为没有明确规定。

8.由谁制定教师实践计划

在谁来制定教师企业实践的相关计划与内容问题(单项选择)上,按照百分比,选择由校方制定,由企业制定,教师自主制定,校方与企业共同协商,学校、企业、教师共同协商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计划与内容的比例分别占12.3%、14.0%、16.7%、29.5%、27.4%。结果表明,由学校、企业、教师共同协商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计划与内容的不到三成,由校方与企业共同协商制定的约计三成,其余则是分别由校方或企业或教师单独制定。

(四)政策执行组织

1.企业安排教师实践态度

如表19、20所示,在企业安排教师企业实践的态度问题上,42.9%教师认为企业接纳教师实践的热情不高,没有安排合适的岗位和指导师傅;44.1%教师认为企业接纳教师实践的热情较高,安排较为合适的岗位和指导师傅;13.1%教师认为企业接纳教师实践的热情很高,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合适岗位和师傅,认真指导。结果表明,企业对安排教师实践的态度总体不乐观,只有极少数教师对企业接纳教师实践感到满意,四成多教师认为企业接纳教师实践的热情不高,没有安排合适的岗位和指导师傅,其余介于两者态度之间。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南地区教师、男性教师和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对企业热情不高的感受更为深刻;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对此的认识更为稳定。

2.学校组织教师实践形式

在学校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教师企业实践问题上,选择“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7.0%、68.8%、62.7%、39.5%。结果表明,教师不能深度参与企业实践,按照比例从高到低,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依次是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只有约计四成教师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

(五)政策执行监督

1.学校监督管理教师形式

如表22、23所示,在监督管理教师企业实践途径问题上,任由教师自己安排、学校基本不予以监管的占27.8%,校企交流频繁、校领导定期去企业看望实践教师占36.3%;定期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间接了解教师实践情况的占35.1%。结果表明,对教师企业实践监督管理总体不乐观,只有三成多的学校做得比较好,校企交流频繁,校领导定期去企业看望实践教师。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南地区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自由度更大,苏北地区教师、女性教师对此的认识更为稳定。

2.学校考评教师实践举措

如表24、25所示,在考评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形式问题上,25.4%教师认为没有考评,有相关文件、图章证明即可;50.8%教师认为根据学校相关考评考核制度;23.2%教师认为视教师在企业完成项目的效果而定。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访谈,对教师企业实践考评基本上流于形式,即便五成多教师认为根据学校相关考评考核制度考评,但是这种制度往往未能得到严格执行。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南地区教师企业实践考评更为松散,苏北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差异更大,苏中地区相对稳定。

3.教育主管部门检查监督

如表26、27所示,在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定期来校检查监督教师企业实践工作问题上,46.5%教师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几乎不管,53.5%教师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定期来检查。结合访谈了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时也会来学校检查,但是主要是查阅相关材料,教育主管部门检查监督力度非常薄弱。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中地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检查监督力度要大一些,苏北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六)政策执行激励

1.对教师职称评审的影响

如表28、29所示,在教师企业实践经历是否影响教师职称评审问题上,84.5%教师认为企业实践经历会影响教师职称评审,15.5%教师认为企业实践经历不会影响教师职称评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把教师企业实践经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北地区教师企业实践对教师职称评审影响要小一些,苏南地区较为稳定。

2.对教师企业实践的奖惩

如表30、31所示,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好坏是否奖惩问题上,37.0%教师认为有奖惩措施,63.0%教师认为没有奖惩措施。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南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相对不重视对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奖惩,而且差异较小。

3.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举措

在主要采取哪些举措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问题上,选择“授予荣誉称号”“给予个人奖励补贴”“将实践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升的重要指标”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7.7%、22.5%、81.4%。结果表明,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是把企业实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升的重要指标,只有少数学校通过给予个人奖励补贴、授予荣誉称号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

4.教师企业实践经费补贴

如表33、34所示,在是否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发放相关补贴问题上,29.8%教师认为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发放相关补贴,70.2%教师认为没有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发放相关补贴。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北地区对教师企业实践发放相关补贴做得更好,苏南地区则相对较为稳定。

5.教师企业实践经费来源

如表35所示,在教师企业实践的经费来源问题上,选择“政府拨款资助”“设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专项经费”“争取行业企业的项目经费支持”“鼓励社会及个人捐资”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4.5%、40.7%、34.4%、8.5%。结果表明,教师企业实践的经费来源以政府拨款资助和设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专项经费为主,少数教师争取行业企业的项目经费支持。

(七)政策执行效果

1.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效果

如表36、37所示,在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是否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有效果问题上,根据总体百分比分析,选择“流于形式,不起什么作用”“有点作用,但不是很明显”“作用大”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0.4%、56.4%、33.2%。结果表明,只有三成多的教师认为参加企业实践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大,大部分教师认为效果不大或不起作用。佛朝晖博士曾通过调查得出校长们对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认可率达到91%的结论[2]。这一结论存在误导公众的嫌疑。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苏北地区教师觉得参加企业实践的作用更大一些,苏南地区教师对此的认识差异较小。

2.对教师企业实践的评价

在评价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问题上,选择“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合作内容”“紧密合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视专业而定,有些专业难求企业合作”“教师企业实践只是借助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作为带队教师顺便参观学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3.7%、48.2%、58.6%、30.0%。结果表明,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总体不理想,尽管有近五成教师认可教师企业实践工作,但是存在一些专业难求企业合作、作为学生定岗实习带队教师顺便参观学习、流于形式等问题突出。

(八)校企合作形式

在学校与企业合作形式问题上,选择“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为学校提供先进设施设备”“与学校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咨询”“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企业为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暂时没有建立任何合作关系”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88.9%、76.5%、58.8%、47.7%、60.5%、42.6%、21.3%、26.4%、22.0%、34.9%、23.2%、43.8%、4.4%。结果表明,教师企业实践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重要校企合作形式。

三、结果讨论

考察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根据调查结果,总体来说,教师企业实践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重要校企合作形式,对相关政策的宣传比较到位,教师几乎都能意识到中职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并对企业实践抱持较高期待,中职学校开始重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结果同样表明,当前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效能很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总体不理想,企业实践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效果有限。这既暴露出政策本身不完善的问题,又反映出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

(一)促进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促进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是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效能很低的首要原因。迄今尚无完整的、规范中职教师企业实践行为的政策法规,相关规定主要散落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文件中。相关政策规定主要体现宏观层面的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和职业学校未能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相关政策规定主要是由教育部门制定的,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属性与职业学校实际;相关政策规定的约束力不强,不仅对行业企业缺乏约束力,而且对教育部门与职业学校的约束力同样不强。因此,使得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企业选择、形式、时间安排、计划制定、日常管理、监督等都不能尽如人意,企业态度消极,学校敷衍了事。

(二)企业参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动力不足

企业参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动力严重不足。而企业参与不力已经成为制约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如前所述,只有极少数教师对企业接纳教师实践感到满意,四成多教师认为企业接纳教师实践的热情不高,企业未能安排合适的岗位和指导师傅;教师企业实践流于形式,主要的企业实践形式是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企业对接受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态度消极,未能深度参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未能体现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预期目标要求。这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效能,而且严重伤害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存在的价值。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参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推动企业参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政策制度供给不足。企业与学校是两种具有不同目标追求的社会组织,企业是追求利润的市场经济主体,职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公益性组织。幻想依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能解决企业参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动力不足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推动企业参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完善与此相关的政策制度。

(三)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配套的条件不成熟

除政策本身不完善与企业参与不力外,相关的配套条件不成熟同样制约着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如前所述,时间上,尽管绝大多数学校每学年都会安排教师企业实践,然而由于各地中职学校编制普遍紧张、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原因,使得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时间极为有限;因为同样的原因,绝大多数教师必须牺牲本该用于备课、学习与休息的暑假时间去参加企业实践。资金上,尽管政府已经向学校划拨相关经费,但是支持教师企业实践的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发放相关补贴。经费不足不仅使得原本收入有限的教师不堪重负,而且严重挫伤教师企业实践的积极性。没有把教师奖惩、年底评优及其职务的聘任、考核、晋升与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严格挂钩,相关制度不完善,使得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成为“软任务”,不能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相关的配套条件不成熟,是影响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

(四)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很不健全

监督机制是确保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重要制度保障,对提升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表明,一些中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监督的重要性并已经采取举措加强监督管理,但是不管是职业学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未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学校对参加企业实践教师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主要停留在校领导定期去企业看望实践教师以及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间接了解;一些学校对教师企业实践有考评环节,但是并未遵循严格的考评制度;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对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非常薄弱,这进一步助长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执行中的形式主义。

参 考 文 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59.

[2]佛朝晖.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政策执行的现状与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4-48.

Abstract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s practice poli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Jiangsu province surrounding the cognition, prediction, preparation, organization, monitoring, inspiration, effects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shows that, the policy and legal system of enhancing enterprise’s practic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n’t perfect; enterprises’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ng in the practic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n’t high; the matching conditions are not mature; and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 is opti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