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工作任务

教师工作任务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于BAG法的教学设计师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摘 要] BAG法也称为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方法。文章运用BAG 法整体分析教学设计师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与要求,归纳提出七项教学设计师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IBSTPI(2001)提出的教学设计师能力行为标准,详细描述了完成每项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能力,为后续教学设计师培养方案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关键词] BAG法; 教学设计师; 工学结合一体化; 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周元春(1979—),女,湖南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E-mail:。

一、引 言

教学设计师作为一种新职业与行业日益得到关注,近年来有关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角色、工作范畴、工作能力及要求、培养目标与方案等方面均有研究。美国国际培训、绩效和教学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ard of Standards for Training,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于2001年提出23项教学设计能力标准,为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要求提供了理论参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学设计师面临的任务是整体的,需要的是教学设计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何将在校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优化课程设置,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设计与开发理念,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即BAG法)对教学设计师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为高校教学设计师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界定

全文阅读

高校教师工作价值观与任务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 工作价值观 任务绩效 个体特征

摘要:以浙江省8所高校356名专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依据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教师工作价值观与任务绩效间的关系,得出了教师的个体特征在工作价值观和任务绩效上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工作价值观对其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力的结论,提出了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引言

高校教帅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工作职责,他们的知识层次、智力水平都较高,大都思想活跃,崇尚科学,富于婵钾,彳『较强的自主意识,既是一个自我引导、勇于创新的人,义是一个目标明确、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我幽离等教育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在价值、行为:献身于学校的程度,增强他们与学校问的心契约,值得各方关注的问题。从组织与行为的角度刈岛校敦师的__[作价值观绩效方面进行研究,这对于f饺人/资源管理理念、激励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思路

作价fft观址个人价值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r个人在工作卜的…般性态度,即个人埘工作所持有的信念或偏好,如Kalleberg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个人由工作卡}I关的活动rf,所希获得的事物。Pryor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个人在职务上的喜欢或偏好,而并非是道德上所认为的好或应该做的事。Elizur从工作带给人们的结果将工作价值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工作结果的形态层次,二是任务绩效层次。Nord等人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人们所期望,觉得应该能籍此达成工作实现的最终状态。

Ravlian&Meligino提出工作价值观是对各种工作行为方式,特别是为社会所接受的偏爱程度。Dose认为工作价值观是关于工作或工作环境的评估标准,由个人辨别什么是“正确的”或评估偏好的重要性。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对于职业选择、工作绩效、工作满意感等相关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有许多研究强调了工作价值观的激励作用,如Vernon&Lindsey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一个激励因子,French&Kahn描述了工作价值观具有通过强调物、行为或事件中的某些状态来激励目标指向行为的能力,Shye则认为工作价值观与激励是既相关又有区别的,激励指向更广,=作价值观则更为特定。广义的工作绩效指各目标主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在特定组织中的多样化行为特征和由此导致的结果。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绩效是员工的激励、能力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激励取决于员工个人的需求结构、个性、价值观、态度等特点,能力指员工的工作技巧和水平,环境则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外部因素。Borman&Motowidle根据Campbell的框架将工作绩效区分为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任务绩效主要与职务活动有关,是现职人员执行对组织技术核心具有贡献度活动的效果;关系绩效也有学者称为公民行为绩效,它是指自愿执行非正式的任务活动,协助并与他人相互合作以完成任务活动。有些实证研究表明.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是两种不同的绩效,并能够被区分,如Conway采用多质一多评价者法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对作为独立成分的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的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支持将这两者作为独立成分,其他如Arvey&Murphy、VanScotter&Motowidlo以及国内的王辉等人也都证实了这一观点。根据任务绩效的涵义,本研究认为高校教师任务绩效的考核指标应来自其工作职务活动,其内容应与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相一致。

根据Locke&Henne的研究,个人的工作价值观会影响其工作意愿或目标,进而影响其努力程度与工作表现(绩效)。国内学者王重鸣也指出,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工作态度和行为(绩效)。本研究旨在对高校教师工作价值观与任务绩效间的关系作实证探讨。

全文阅读

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师资能力构建的探讨

摘 要:实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技工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最终归宿。当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取代学科体系下的理论知识为导向的课程,已逐步成为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师能力培养进行探讨,与同行分享成功经验。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师资能力 师资培养

当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取代学科体系下的理论知识为导向的课程,已逐步成为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课程改革不是最终目的,改革后的课程如何有效实施于教学,进而达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即实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才是技工院校进行这场课程革命的最终归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开发需要优化教师原有的教学教研能力结构,同时要组织实施好一堂精彩的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这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就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师胜任能力做以下几点探讨。

一、教师应具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能力

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能力,教师首先要明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清楚认识课程开发的目的。新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课程,而是更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及个人职业素养养成等构成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通常采用的是“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方式,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的是学生的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从进行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开始,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广泛细致的工作岗位调研,同时抓住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任教师、兼课教师和学校的毕业生,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本专业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参照职业标准,确立课程框架,制定课程方案。再根据课程方案,开发建设每门课程的课程资源。

再次,教师应具有个人专业知识技能与课程组织编写的融合能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体系是按照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的课程体系,是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而设计的教学活动课程。对课程开发者的能力要求是跨界的,既要熟悉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又要熟悉教学的工作流程。换言之,即将企业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把专业内容的教学按企业工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形成适合学生“学”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即为工作任务。这种能力的融合要求教师既能在企业具有组织团队、独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又有整合教学资源、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既有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又有教学设计规划的能力。

二、教师应具有教学组织实施的能力

全文阅读

浙江省中小学中专教师审定要求

1、大中专毕业生(指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电大等成人教育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符合任职条件,可根据岗位需要首次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体规定如下:

(1)小学教师的具体条件:

中师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可确定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两年,可确定为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2)初中教师的具体条件:

大专毕业,见习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可确定为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可确定为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3)高中(中专)教师的具体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可确定为中学二级教师或助理讲师职务任职资格;硕士学位获得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可确定为中级职务(中学一级或中专讲师,下同)任职资格;取得双学士学位和研究生班毕业人员,在取得最后一个学位或毕业后,可聘任为助理级职务,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的,可根据岗位需要参加中级职务的评聘。

2、函授五大毕业生(包括业大、自考、夜大、函大、电大等)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即对于部分先参加工作后取得合格学历的人员,其毕业前后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与毕业专业对口(含相近),方可按以下原则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全文阅读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越来越重视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而不是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为市场提供合适的人才,所以,必须努力提高课堂上学生们的工作能力,这时就需要运用任务教学法来教育学生。本文主要介绍任务教学方法的优点,以及任务教学方法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教学方法;高职计算机课堂;优点;应用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中,我们渐渐意识到运用任务教学法来教育学生的必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挠,导致任务教学法只是一个口号,无法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1.任务教学法有什么优点

正如我们所知,计算机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我们希望通过课堂的教育,让学生们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便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中,但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只有应用任务教学法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目标。

1.1应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目标的完成率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在任务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更重视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使得教师和同学都为完成任务付出努力,逐渐提高教学目标的完成率。

1.2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全文阅读

教师职务聘任制中职务晋升的非学术因素分析

摘要:高校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因此,在教师职务岗位聘任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规范非学术行为,消除不正当行为,科学设置岗位,严格聘任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同行专家学术评议的主导作用,加强过程监督和教师权益的保障工作,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师职务晋升 非学术因素

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工作已是高校年度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职务晋升直接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在教师晋升聘任过程中,学术以外的原因也不断成为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教师职务聘任中的非学术因素

1.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制的行为特征

高校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制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与合理配置相结合的新型用人机制。以往的教师职称评定是指依照有关教师的申请,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由高校组织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评审,对符合一定学术水平要求的教师授予一定职称,主要考察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是以学术行为基础的评价行为。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制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国家、地区规定的各级教师职务合理结构比例,通过按需设岗、择优聘用、竞争上岗、考核评估、合同管理等程序,通过各级各类岗位聘任程序上岗,不仅要考察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岗位需要,是学术行为与行政行为相并行的岗位聘任行为。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高级岗位结构比例矛盾突出的问题。地方高校教师高级职务占教师定编总数一般为40-60%,在很多高校的专业技术岗位中,高级岗位总比例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上级规定的比例控制目标,一些传统学院的优势学科,教师队伍中高级结构比例普遍偏高,有的已经超过规定比例的10%甚至20%以上,而一些新兴学科、基础学科、文科、艺术、体育等学科的高级结构比例偏低,但现有人员学术能力又相对较低,很难晋升。经过全员聘任以后,高级岗位余量很少,新进教师的晋升空间非常有限,高级岗位晋升的竞争日趋激烈,非学术因素将可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不可忽视。

2.非学术行为的内容和特点

全文阅读

中职机械制造工艺任务单导学研究

一、任务单导学概念及作用

所谓任务单导学,是将任务单作为教学主线,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中职一些学科教学中。研究表明,将任务单导学应用到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首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专业的重要课程,对知识掌握得扎实与否会给学生就业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探讨有效教学方法,尤其应将任务单导学应用到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实践中。研究表明,任务单导学教学目标明确,教师与学生角色分工清晰,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重点与难点,树立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任务单导学将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以任务形式呈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无形之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教师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具体的任务导学内容,部分需要学生共同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如此便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符合当今企业用人要求,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单导学的应用策略

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中职学生理解、判断能力等均有待加强,因此,教师采用任务单导学教学时,应在充分考虑中职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策略,确保任务单导学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1.确保导入任务的合理性

影响任务单导学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任务合理与否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保导入任务的合理性。一方面,认真研究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目标及内容,结合课时安排,从中职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导入任务精细设计。另一方面,设计导入任务时,应在把握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导入任务的难易程度,确保导入的任务能够被多数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解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内容时,部分学生理解感觉较为吃力,此时教师应在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设计合理的导入任务,要求学生计算复杂程度不同的工艺尺寸链。导入的任务难度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既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又不能过于简单,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为拓宽学生视野,针对不同工艺尺寸链,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求解,并对计算结果运用公差加以演算,确保学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准确把握任务导入时机

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实践中,利用任务单教学时,教师应准确把握任务导入时机。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后,可采用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后导入设计好的任务,鼓励学生努力思考,积极完成任务,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外,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在讲解测量内容时,教师为学生介绍测量知识及应注意事项后,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出来,非常想动手进行测量操作。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将事先准备好的量规、量块及机械部件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机械部件测量,以加深学生对量规、量块等理解,为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表明,利用任务单导学教学方法,把握准确的任务导入时间,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

全文阅读

浅谈怎样搞好教务主任工作

[摘要]:浅谈教务主任工作。

关键词:教务主任

教务主任在学校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决策参谋者和组织实施者,是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纽带;只有增强角色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履行教务主任的职责。现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谈几点教务主任工作的体会:

一、当好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

教务主任是联系校领导和教师的中间环节,起中介作用,具体说来要当好四种角色:

1、参谋角色。教务主任是在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助手,教务主任应为校长提供有关教学工作的各方面的情况,作为校长制订计划、领导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务主任还应为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和校长关于教学工作的指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出主意、想办法、订措施。在贯彻落实教学工作决策方面起中介作用,是协助者。首先,要接受校长发出的工作指令,并传输给教研组加以贯彻执行,其次反馈信息传递给校长,以调整、强化工作指令。再次,抓好教研组长队伍建设,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经验交流、参观访问等途径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重视发挥他们在教研教改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2、调度角色。教务主任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安排教师工作,合理调配各班、组师资力量,安排教学活动,使各项工作互相配合,进度相宜。

3、服务角色。教务主任要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时间上为教学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做到一切为教学服务。

全文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3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68-03

【关键词】 职业;紧张症;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保健服务

开展对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由于我国在职业紧张研究方面起步较晚[2-3],系统性研究还不完善,而且这些研究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该研究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职业应激源、紧张反应各个具体层面、反映应付策略对个体和组织紧张度的影响,为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因素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区3所高中、8所初中、4所小学有1 a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教师83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学校类别分为高中组(241名)、初中组(393名)和小学组(196名)。

1.2 研究内容 (1)基本情况,含性别、年龄、学历、教龄;婚姻状况和家庭收入情况;职业满意度、是否班主任;生活、饮食规律,体育锻炼情况等。(2)行为类型,采用A型性格量表(TABP)[4]测试行为类型,该问卷包含60个题目,分为时间紧迫感(TH)、竞争性(CH)、测谎(L)3个部分。TH共有25个项目,显示时间匆忙感、时间紧迫感和做事快节奏等特点;CH共有25个项目,显示竞争性、缺乏耐性和无端敌意情绪等特征;L共有10个题目,为测谎题,当L≥7时,该份试卷视为无效。行为类型判别标准[5]:A型为TH+CH>28;B型为TH+CH

全文阅读

任务驱动法在小组工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核心课程——小组工作,对授课方式和效果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着重分析了“任务驱动法”引入小组工作的必要性和必备要素,同时,以小组工作模式教学内容为例,对如何具体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模式;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教学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面对当今“90后”学生群体,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或者说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笔者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课程的特征,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研究,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核心课程——小组工作,对授课方式和效果进行了积极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用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核心课程——小组工作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升课程品质。

任务驱动法用于小组工作课程的必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方法在群体处境中的应用,是群体与社会工作方法的结合体。其基本特征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群体的组织动员和群体活动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中,作为核心课程的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最直接的服务方法之一。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具体阐述任务驱动法用于小组工作课程的必要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