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班管论文

教师班管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教师班主任班级管理论文

一、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音乐课的地位

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一直以来,音乐课因为没有被纳入升学考试范围,而被当做“副课”,校方如此,家长也如此,临近期末考试时常出现音乐课被语文数学等“主课”抢占的情景,学校和家长不断给学生传递音乐课“无关紧要”的信息,学生慢慢明白音乐课是一门“副课”,艺体教师经常处于尴尬的位置。我深深地记得从教第二年,在一所公办学校里教学一年级音乐学科,当时音乐课是在音乐教室里进行的,于是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穿戴鞋套携带音乐课本上音乐课。当我发现A班有一个小男孩没有带音乐课本时,就问他什么原因没有带课本,小男孩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妈妈说了音乐课不重要,所以不需要带音乐课本。如果一个中学生甚至一个小学高年段的孩子这么回答我,我想我是会生气的,抛开音乐课重要与否不论,至少这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没有考虑老师的感受。然而当这个对所有事物尚处在接受阶段的一年级孩子给我这么一个答案时,我却不知道该做何种反应。课后,我把这个小男孩带到办公室,无非是告诉他音乐课如何如何重要,那些音乐家具有怎样怎样的音乐才能。当时,我还担任着一年级B班的副班主任,自然B班的音乐课也是我上,我与正班主任(语文教师)互相配合管理班级,期间我把音乐独特的魅力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一开始就给了学生语文、音乐课同样重要的印象,所以B班的学生从学习到生活是很信任我的,虽然也有忘记带书、忘穿鞋套的情况,但是没有出现过类似A班小男孩的案例,整个班课堂纪律很好,课堂气氛活跃,与老师互动率高。后来,我思考导致前者现象的原因,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在同一条阵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忽略引导学生平衡地看待每一科。这当然只是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片面现象,据了解,教育部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从2015年开始艺术教育课程将正式纳入小升初考试范围;苏州地区,音乐舞蹈将纳入中考范围;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主打“艺体特色”的义务阶段学校。各项政策表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以文件口号在推进,各大省、市、地区,各个中小学更以行动在大力落实。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音乐课的地位,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正确价值观,对音乐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二、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在事物的全面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音乐教师担任班主任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程因为没有被列为升学考试科目,导致被孤立,音乐教师要当好班主任,不仅要把音乐课上好,更要体现自身综合素质及教育管理水平。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要淡化教育活动中知识传递过程,让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进行得更顺畅,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表现为得过且过,最直接的表现为知识的灌输而不是情感互动,有的中学生甚至不愿意开口唱歌,更别谈审美了。多数教师想着反正不考试,上得好与不好又有什么关系。作为班主任,音乐课堂乱糟糟,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心理,直接影响学生对待音乐课及教师的态度,增加音乐老师管理班级的难度。

三、结语

一只木桶能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其他较长板子的优势作用常常因那块较短板子而被忽略,这是教育过程中著名的“木桶理论”,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某一学科的缺陷将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最弱项往往影响整体形象,个别学生的所作所为常常影响一个班集体的形象,因此,弥补弱势学科,改掉个体性格中的某些致命弱点,不让集体中的任何一员落伍掉队,意义重大。音乐教师要加强音乐学科基本功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班主任入职培训,音乐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当好班主任的决定性条件。

作者:李倩 单位:武汉海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全文阅读

论教师文化与班级管理风格

一、教师文化影响班级管理风格

1. 教师文化影响班级管理观念。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分数成为教师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指标。由于教师的管理过于权威和专断,学生被排斥在管理主体之外,形成了“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班级管理观念。教师是谁?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班级管理主体之一。在教师文化诸多内容中,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是必要的,教师文化影响下的班级管理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观念。

2. 教师文化影响班级管理方式。班级管理方式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教师文化对班级管理方式影响尤为突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班级管理方式僵化,使班级管理呈现浓厚的管理主义色彩——“家长式”、“警察式”、“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方式依然存在。这对班级管理造成不良影响。良好教师文化影响下的班级管理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遇到问题,教师会转变思想,放下所谓的“教师尊严”,心中时刻挂念着学生,在地位平等的条件下与学生互动交流,解决问题;采用开放民主的管理方式,教师给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教师会诚心诚意邀请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坦诚相待,彼此透明……教师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会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班级管理中敢于放手,乐于权力下放。

3. 教师文化影响班级气氛。班级气氛是班集体中所有成员在较长时间的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群体中一种潜在的约束力,它影响班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心理与行为。班级气氛是在全班同学和教师的相互作用中通过班级课内外各种活动逐步发展起来的,班级气氛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作为反映班级心理特征的综合指标,比较恰当地反映出班级的精神状态和基本面貌。而班主任所具有的教师文化特质,则是影响班级气氛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师以身作则,赏罚分明,积极乐观,与学生和谐相处的教师文化影响下,学生定会养成不迟到、不早退、上课时说话先举手征求同意、在教室中不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上课专心听讲、按规定写作业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彼此尊重、和谐相处、乐观向上的班级气氛。

二、塑造良好教师文化,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1. 教师的观念塑造。教师的观念塑造,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的塑造。教师的教育观,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知识爆炸、信息疯狂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不停地为自己补充能量,职业身份要求教师应率先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然后传授给学生。教师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懂得学生的人格是独立的,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之一,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的管理观,则强调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的、系统的、民主的班级管理观。班级管理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做班级的真正主人。

2.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如何,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与教师教育教学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班级管理中追求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变“师道尊严”为“良师益友”。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想学生之所想,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班级管理的热情,调动学生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3. 加强修养,提升个人素质。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与教师个人素质有关,加强修养,提升个人素质是塑造良好教师文化的重要内容。

全文阅读

中专学校体育教师班级管理论文

一、中专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专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在这些学生当中,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自身素质偏低。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的中专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校难管和就业困难”的“四难”现象,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一)学生缺乏积极性

中专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骤变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有比较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在学期初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比较高,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遇到挫折和失败,就会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其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管理效率。

(二)班级管理过程复杂

中专学校不同于普通的中小学教育,具有特殊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专业性强。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知识构成和社会体验程度的不同,使得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往往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班主任需要充分认识到本班级专业的差异性,并且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采取不同的班级管理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

(三)家长与班主任缺乏沟通

目前,大部分家长普遍存在溺爱子女的现象,平时与班主任联系较少,对子女疏于管教,不能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部分家长在班主任家访时表现出不理解和不配合,替学生辩解或者编造谎言欺骗教师。还有的家长对班主任的做事风格不认同,甚至会在学生的面前表现出对班主任的不满意。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家长对班主任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班主任的看法,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

全文阅读

教师班级管理体会分析论文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坚持“一个标准”,即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本毕业论文由,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这些年来,我坚持了一个标准,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扭转了班风。

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必然会对你敬而近之,由此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二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每期我们班的“八分钟自主活动”内容的安排、少先队活动计划以及班级评比标准,都采用征稿的形式,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和执行。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三是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是在各项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

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我班有位同学长期放学不按时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学,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家长商定:放学后由家长亲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过《家长联系簿》由老师签注每天放学离校时间,再由家长签注到家时间,以杜绝他与坏人接触的机会,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他,稍有进步就给于表扬和鼓励。坚持了一学期,该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坚持下面教育和引导。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级学生树立榜样。

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诚长。我班采取多种形式的班队会,针对性的主题会,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制度化的班级周评小结等,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即指少先队中队委、小队委、科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这四套班子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如何,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至关重要。在选举这些干部时,我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次主题班会,每次大型活动都要求班委全部亮相并轮流登台,使每个人都能策划活动、主持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才干,把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形式多样。超级秘书网

全文阅读

科任教师班级管理论文

一、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班级卫生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难题,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刚打扫过的教室,不一会儿地面上就会出现许多碎纸片。对此,笔者虽然多次强调不能在教室里乱扔垃圾,但是学生仍然做不到。有一次,学生们正在做练习题,笔者发现教室地面上有一些小纸片,于是顺手捡起小纸片放进垃圾桶。此后,每当发现教室地面上有碎纸片,笔者都会随手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学生发现了笔者捡碎纸片的行为后,不再乱扔废纸了。笔者还发现,有几个学生还在课桌边用胶带粘了一个“小纸篓”用来放垃圾。对于学生的做法,笔者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并号召其余学生向他们学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实际行动感召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配合科任教师管理学生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经常向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虚心接受科任教师提出的合理建议,争取得到科任教师的配合与支持。同时,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肯定他们的教学,让学生配合科任教师的工作。当科任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及时做好协调工作,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李文(化名)是一个调皮的学生。在一次数学课上,他与同学打闹被数学老师发现了,数学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对于数学老师的批评,李文不但不接受,而且还顶撞老师。气急了的数学老师动手打了李文,委屈的李文在教室里又哭又闹,导致课堂教学无法继续。数学老师只好带他到办公室找笔者处理。看着情绪激动的双方,笔者先请数学老师冷静下来,回教室继续上课,然后向李文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对他说老师动手打人确实不对。待李文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笔者引导他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请他换位思考,假如不是他在课堂上捣乱,老师会不会批评他;假如自己是老师,面对一个不认真听课还顶撞自己的学生该如何处理?最后笔者告诉李文,老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说明老师在关心他,没有放弃他。在与笔者进行交谈之后,李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随后笔者带他来到教室,请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数学老师认错,让全班学生明白犯了错就要及时改正。此时,数学老师也意识到了自己动手打人的错误行为,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李文道歉。课后,笔者找到数学老师,请他不要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还与其探讨管理学生的办法。这样一来,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增进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感情,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总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班主任只有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才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张德俊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金咀小学

全文阅读

小学教师班级管理论文

一、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当今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沟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迫于升学的压力,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对学生生活的情况、心理的变化不闻不问;第二,时代在不停变化,但一些班主任的思维却停滞不前,因而无法理解现在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因此当学生做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他们不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只是一味指责;第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严重的偏心心理,就算交流,他们也只是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交流,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很少会有交流。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班主任要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首先,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建立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机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一种舒畅的心情;其次,教师要注重在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家访工作,借此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并从家长那儿对学生做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地对其进行管理;再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观察了解每位学生,教师既可以通过别的学生的评价来了解,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来了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来建立一个先进的班集体,最后教师要达到一种一站到讲台上往下一看就知道哪个学生心里有事的状态,并且一旦发现学生有不好的状况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态严重化。

二、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班主任要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在班级管理中创造条件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借此来加强班级的管理。例如在开学初就提出班干部会在一个月后通过学生选举的形式产生,这样就促进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按时值日、不迟到早退、好好学习、与学生友好相处;如果每个学生都这样做,那么就极其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要在赞扬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虚荣心,因此,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取得一点成就时教师就要积极进行表扬,通过正强化作用促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加强班级的管理。例如对于一个月中每天都不迟到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一年下来以后看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借此激励作用来使学生不迟到。

三、小结

良好的班级对于学生及学校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班级更是如此,但是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迫不及待,因此班主任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研究学生的心理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总之,小学班级管理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共同努力。

作者:张贺单位: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中心小学校

全文阅读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经验探讨论文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群体。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我深刻意识到,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要有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精神,并且在班级管理中要恰当处理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即严与宽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记得几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我就担任了班主任。那时年轻气盛,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无严无以成班,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然而,结果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班级非但没有“风平风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后来我渐渐明白,自己过分的严使得一部分学生压抑了个性,而其中另一部分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要求反而不去认可和接受了,成了“问题学生”。我认识到一味地严并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还需要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两者应该是密切结合、有机统一的。在班级管理中,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彻体现呢?就此,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班级管理中要突出“严”。“教不严,师之惰”道出了“严”的重要性。我认为“严”要解决的问题是班级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为了保证所有力量集中于此,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当然,所谓“严”要有“格”的限制,这种“严”要求以能鼓舞人,激励人进取为目的,要严中有情、严中有信、严中有章、严中有爱。

1.制定严密的班级管理计划。班级管理计划是指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和谋划。内容可以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可以分析学生情况,可以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框架。计划的制定要符合学校和班级管理的实际。科学、合理、严密的班级管理计划,可以成为班级活动的指南针。

2.班级纪律要严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主任针对学生特点,在班级中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我在班级中从课堂纪律、宿舍纪律、卫生等多方面按照学校的制度进行了规定。并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班委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了量化管理,奖优罚劣,培养学生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自觉地规范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在此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为其它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违纪学生要严肃处理。教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置若罔闻,不及时批评指正的话,会使学生丧失真善美、假恶丑的标准。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一种心理上的刺激和震动,是对其不良意识和错误行为的冲撞,能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促使自己反思既往、中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有效的成功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将一个人引向成功,使他一生受益。学生从班主任的批评声中,如果能领悟出严中有爱,批评自己是为自己好,他也就从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能力。

4.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言教不如身教”,班主任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作用可以说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格力量的引导。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我们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重要的应是管理的尺度和标杆。所以,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过严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做到严中有宽。

全文阅读

关于科任教师如何有效参与班级管理综述

【摘要】从科任教师角度出发,介绍了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并对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和制度探索,科任教师会以更恰当、更科学的方式来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科任教师 班级管理 研究进展

一、班级管理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我国自清末民初成立“训务部”,实行“学监制”以来,依次出现“级任教师制”“指导制”“导师制”等班级管理雏形。在借鉴俄国班主任制基础上我国于1952年始设“班主任”,主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与德育。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在班级管理历史背景中,班主任一直是其唯一主角,而针对科任教师工作的各方面,教育部基本没有做出太大补充,成为教育制度中一大空缺。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实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单一班主任制。即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是直接实施者。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并指出,“管理的缺位”与“服务的越位”早已使班主任沦陷于不堪重负的漩涡中,科任教师却在参与班级管理上常表现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的态度,使“教书”与“育人”严重分离、脱节。

二、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1.群体动力学原理

群体动力学即研究群体对个人影响作用的理论。这一原理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运用上,主要体现在《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一文中,该研究者认为,群体动力学原理对教师教学默契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若教师间能很好地交流合作,教师间共同性的教学特征就很容易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外,群体动力学也为研究教师群体凝聚力强弱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摘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班级管理;管理能力

自制力不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纪律性不强等都是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尤其对经验不够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展开论述。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很多青年小学语文教师刚刚走出校园到学校任教,教师对小学生的特点把握的不够透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对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一)通过入职培训,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入职之前都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入职培训的内容较多,然而有些学校在进行入职培训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教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进行培训,因此,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有效对班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要求在入职培养的过程中,加入班级管理部分的内容,使教师在入职阶段就意识到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认识

全文阅读

论案例教学法在“班级管理学”课中的运用

[摘 要] 本文在概述案例教学内涵及特征基础上,阐述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选择教学案例的方法,并介绍案例教学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班级管理学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201202033)和2012 年山东省教改一般项目“新课改视域下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01-2

班级管理学以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取得其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形式,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很好将教学跟实际结合起来,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讲完以后,学生也就很快忘了所学内容,不能很好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决定了在课程教学中应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法改革,这既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采用典型案例为教学材料,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讨论、启发方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基本的特征。第一,生活情境性。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基本上是选取跟教学主题高度相关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案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能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分析甚至论辩,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主体性。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第三,内容综合性。教学使用的案例比一般的举例内涵更深刻更丰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第四,深刻的启发性。对于选取的案例,一般都没有标准和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性和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五,过程动态性。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得以养成,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得以呈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