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学习计划

建筑学习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特点分析

摘要:本文从我国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入手,阐述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区别,总结出低年级城市规划专业中建筑设计的教学重点,最后以幼儿园建筑设计的教学为例,从区域调研、幼儿园与城市的关系和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65-02

1.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我国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建筑设计仍然是基础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从学科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大都起源于建筑学专业、地理学专业、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其中以工科建筑学专业占的比重最大,约为65%;从城市空间构成要素来看,城市内的建筑是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是人们认知城市、感受城市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从事“物质形态规划”的重要工作对象;从知识构建方面来看,建筑设计是构建城市规划专业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一,对城市规划专业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建筑设计仍然在核心教学课程中占据较大的篇幅。

2.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区别

全文阅读

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建筑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在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学生的背景下,以建筑表现技法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倡导高校教师革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大纲,打造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索一条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新路子。

关键词:建筑专业;表现技法;教学;现状;对策

在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建筑表现技法》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建筑设计》专业课的配课,是为表达建筑设计服务的。较好的表现技法让建筑设计的效果图在视觉上可以更加逼真、震撼,充满说服力,对建筑设计的表达具有推动作用。在设计工作中,较好的表现技法对设计人员也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电脑效果图以其清晰度、仿真性、精细度的种种优点大大冲击了手绘效果图[1],但手绘比电脑作图拥有更快捷、更方便的优点。但在目前的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针对教学计划与进度、教学方法与内容,以及课时量的安排等问题,存在着以下的现状与问题。

一、建筑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一般的综合性院校,技法课的教学计划排课不紧凑,理论课排课较分散。在教学观摩中发现,在只有8次的课堂教学计划中:第一次课程内容为基础认识、第二次为课堂练习,第一次的课堂只是对绘画材料认识完毕,学生对真正的用笔技巧一窍不通的时候,如何进行第二次的课堂练习?这样的安排计划,忽略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实践,需要学生系统学习了关于钢笔和马克笔的运用理论后,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综合性的多种技法练习。

(二)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违背了为建筑设计课程服务的初衷

建筑表现是为建筑设计服务的[2]。大多综合性院校,将《建筑表现技法》与《建筑设计》课程同时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进行,但技法课教学进度晚于建筑设计课程。某高校进度表所示,技法课程第6周还徘徊在对色彩的理论认识中,但设计课程第6周为建筑设计专用周,设计周要求学生用表现技法对自己的建筑设计作业进行排版上色,需对建筑效果图进行钢笔马克笔的运用。这就产生了课程矛盾,技法课还未安排对色彩的学习,建筑设计课程已要求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色彩表现,并进行考核。这就对学生不公平,也违背了“建筑表现技法是为建筑设计课程服务”的初衷。

全文阅读

适应“卓越计划”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基于“卓越计划”,本文以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基点,提出了如何整合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和增进校企联合三方面的经验,为适应“卓越计划”下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卓越计划”、建筑学、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这一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吉林建筑大学为适应我国一系列战略发展需求,结合“卓越计划”,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中,对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及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一系列综合改革。

一、建设目标

“卓越计划”的三大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参照这三大特点,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综合改革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调整完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大力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全文阅读

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育思考

一、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大学建筑系的建筑教育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即“2+2+1”阶段教学模式。具体规划为:第一阶段为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基础阶段,通过“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等课程教学,打好职业建筑师培养的基础,并增加设计方法论等方面的基础专业系列课程。第二阶段为大学三年级、四年级提高阶段,课程教学以建筑专业设计课程为核心,提高整个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第三阶段为五年级知识综合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以设计工作室为教学单元的开放教学模式。

我国五年制建筑学专业教学一般安排第五学年为生产实践时间。国内生产实习的方式有以下三种:一是由学校联系单位,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单项工程或城镇规划、农村住宅设计,由指导教师带队进行;二是由学校与建筑设计院所合作,学生参与建筑设计院所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由建筑设计院所的建筑师指导;三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建筑设计单位进行实习。从近几年建筑学专业生产实习的情况来看,上述三种实习方式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预先设想的效果,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有些实习单位并没有按照制订的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如施工图环节、设计方案投标环节没有安排,实习的重点只是建筑设计方案环节、表现图等绘图。二是实习时间也没有按照制订的教学计划安排。生产实习时间正好与学生考研、择业时间段相重合,有的学生考研复习、找工作占用了实习时间。三是实习单位对于实习的管理缺失,一方面实习生人数、实习时间长短给实习单位造成了一些不便;另一方面实习单位的建筑工程项目安排针对学生实习考虑不周全,使建筑学专业学生实习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建筑学专业“一心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五年制培养方案》,在该方案中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其中,学生毕业后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是对全国同类院校统一的要求。当前,毕业生到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并最终成为职业建筑师的人数比率已开始下降,而从事城建管理、房地产开发、营销、监理工作的非职业建筑师不断增多。现在培养的学生规格过于专门化和单一化,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多种多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为了使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当今社会对这类人才的期望,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重突出重技术和强适应性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工程背景的建筑职业训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专业素质教育,毕业后能直接从事中小型工程的建筑设计;另一方面应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实行“强适应性”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建“一心两翼”的课程体系就是将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作为编织课程体系的主轴线,通过它将相关课程结合成为整体,总体上形成以“建筑设计”为核心、以历史人文类课程群和建筑技术类课程群为两翼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本科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功能空间、绘图基本功、美学教育等基本素质训练外,还要安排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节能、房地产管理等辅助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而在必修课程教学中,应将以功能空间组合训练为主线的单一教学体系,拓展到以建造、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为主线的复合型教学体系。“一心两翼”的课程体系探讨将建筑技术、建筑经济、建筑管理、建筑法规与规范等多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切入设计课程教学之中的课程设置方法;调整人文素质、美学修养课程平台和建筑技术类课程平台的关系;加强工程背景的建筑职业训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专业素质教育,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体系将四年制建筑学专业课程分为四大块:一是由数学、哲学、计算机技术、画法几何及外语等课程构成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群;二是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类型化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构成的核心课程群;三是由中外建筑历史、美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外文化比较学、美术等人文学科构成的人文素质与美学修养课程群;四是由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结构、建筑环境行为学、建筑节能技术等课程构成的建筑技术类课程群。这样就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建筑设计”为核心、以历史人文类课程群和建筑技术类课程群为两翼的课程体系。

全文阅读

浅析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实习教学;负责制

论文摘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践,阐明了建筑规划专业中古建筑浏绘的重要性,分析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了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双导师负责制、断浏绘技术的引进、实习教学中建立实习基地和高年级负责制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考核方法。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2000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全文阅读

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政府加大了对校园建设的投入,同时对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理念出发,探讨了学校建筑功能的空间类型及设计策略,并对校园建筑规划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为今后的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园规划,学校建筑,设计,理念,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our country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 the government increased the campus construction of the invest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school building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This article from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 of school building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the school building space type and design strategy for campus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the campus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with the school building design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school buildings, design, concep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G4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理念

1.整体设计理念

整体设计理念将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视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将校园建设中的各个要素归纳成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体现了一种规划、建筑及景观之间整体性的设计思路。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创作理念上坚持系统的整体性。以系统化的整体观进行创作设计,在校园的园林和建筑设计方面充分应用系统化的理念,采用多层次的绿化和建筑体系构建系统化的校园环境。第二,在建设过程中为保证建筑之间的多样性引入整体设计理念,并制定相关的设计准则。如设计校园建筑空间时,为保证各个空间的整体性及人在各建筑活动上的连续性,会侧重于使用者在各个空间的活动行为以及所体验到的空间氛围。

全文阅读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摘 要】结合长沙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调整为契机,以实践教学的特色化为突破,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能力、专方向”的实践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的调整,在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课程的课题实践、实习课程的专题实践三个层次逐步深化实践教学,并形成“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的微观设计特长,以及“社区规划+村庄建设”的基层管理特长。

【关键词】城乡规划;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经济发展至2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城市化进程开始增速减缓,因此城乡规划建设市场变化,城乡规划人才需求量减少;同时在此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类型也开始由增量规划转至存量规划,城乡规划专业的知识重点也需要调整。就业人才需求减少和专业知识重点调整,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面临办学挑战。顺应时代变化,并且形成专业自身特色,才是地方高校的生存之道。

1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特色化教学之路

相较于教育部属重点高校的优势资源,地方院校特别是中西部院校,受限于地方经济财政等原因,资源优势不明显,则更需要突出其专业教学特色化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就业市场和执业初期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指导,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已定,相应的知识点与指导教材也已达到共识,那么基于不同高校不同办学背景条件下的专业建设,唯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形成差异化及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2 以“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强能力、专方向”的实践教学理念

长沙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于2002年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开始四年制招生。2008年由于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城市规划专业划归于土木与建筑学院,同时开始五年制招生。同一学院的相关专业有建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因此依托于建筑学与地理学专业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结合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强能力、专方向”的实践教学理念。

全文阅读

如何学好建筑学

一、心态上的准备

中小学的教育,特别是高中三年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但是大学的教育模式就完全不同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所以学生心态上应该有以下几点准备。

(一)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突然发现对建筑学专业课的学习很不适应,事实是除了极少数拥用专业家庭环境的同学,全国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建筑学新生都在经历着这样的适应过程,此时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放弃可能意味着你在本专业中的被动地位。

那么我们该如何适应建筑学的学习模式呢?答案就是:保持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出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用最快的速度广泛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学习新实物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作风。充分利用大一大二的时间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当然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丰富的文体活动。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任何一个专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建筑学比较起其他工科专业建筑学需要拥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具体的说来,方法上主要的是整体思维和经验积累。整体思维是个比较大的话题,下面再说。经验积累的方法是个基本的方法。因为建筑学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法则,关键靠见多识广(基本上,人生主要是见多识广)。所有建筑的问题,都要依靠大量的阅读和实地调查去获得经验。

(三)长远的人生规划。我们都知道想要成功的做成一件事情,一个目标明确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学专业的学习也不例外。

这个计划关系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有计划的学习可以让你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时光,做到有效利用时间。第二个:有计划的学习可以让你不走弯路。但是,制定计划是需要对本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了国内外的大环境之后还应该了解你自己的兴趣爱好。你究竟准备本科毕业之后直接从事设计工作呢还是准备继续上研究生或者考博士呢?这些人生规划直接关系到你学习的侧重点。

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全文阅读

建筑设计类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 要:《建筑设计5》主要是居住区规划设计,是高年级学生一门重要的设计课程,开设至今,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有效改革,以适应社会所提出的种种需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5,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2年,王澍获得了普利茨克奖对于中国任何一个学建筑的人来说,都是大快人心,迄今为止,王澍可谓建筑学普奖第一人。在这荣耀与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呢?追溯源头,反思教育。

中国的建筑学教育的办学历程对比西方建筑教育来说很短暂,教育模式还不够完善,大都借鉴的国外教育模式。在西方建筑教育模式影响下我国近些年,建筑学专业的开办如雨后春笋,声势壮大,然而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却参差不齐,而建筑学教师、教授们又纷纷“下海”忙于业务,教育成了副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反思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这都是可喜的现象。

一、存在问题

《建筑设计5》是高年级建筑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主要是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这门课从09年开办到至今,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主要集中表现在:

教学模式不够完善

全文阅读

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摘要:城市规划的特点决定了实践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先建筑,后城规”的现状造成了学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时衔接困难。城市规划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应该贯穿于五年制专业教学的始终。本文在分析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实践课程体系;城市规划思维;空间与尺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06-03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国内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一般在33%以上[1]。学生通过广泛的实践,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形成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及专业素养。实践环节贯穿于五年制教学过程中,一般包括基础训练(美术、工程制图、建筑设计等)、专项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设计等)、综合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实践综合(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等)等环节。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创新有力地提高了专业的教学质量,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收获了良好的声誉。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城市规划教学体系的不断更新与进步。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我校城市规划专业五年制教学中,低年级阶段进行专业基础训练,高年级阶段进行专业设计训练(图1)。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期间的“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有美术、徒手画、建筑初步、测量等;大学二年级及大三第一学期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有建筑设计Ⅰ、建筑设计Ⅱ和建筑设计Ⅲ等。第六学期开始“专业设计”,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工程系统、绿地景观系统等专项规划设计,及居住区规划设计、村镇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综合性规划设计。

这一实践课程体系基于建筑学背景,并涵盖了城市规划设计各个层面,内容完整,是国内城市规划专业通常的设置方式。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其中隐含了一定问题,并对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及城市规划能力产生着消极的影响。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城市规划并没有贯穿于五年制的全部教学之中。在低年级基础教育阶段,几乎沿用了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体系,没有把系统的城市规划专业知识融会于其中。具体表现为:其一,在低年级阶段,第四学期之前,学生很少接触到城市规划专业知识的学习,几乎没有认识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不同。只有大学入学的“新生教育”和大学一年级16个学时的理论课《城市规划导论》,对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内容体系进行了很简单的介绍,显然不够充分。所幸我校实行了专业教师作为学生导师的“导师制”,导师在课堂以外针对专业进行指导并布置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其二,大学一年级的“专业技能基础”如美术、测量、工程制图等,几乎没有针对城市规划做专门的训练,学生很难清晰理解这些基础课程对规划专业学习有什么作用。学生没有通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建立起城市不同空间与尺度的概念,没有建立起城市实体空间与抽象数据之间的转化能力,而空间与尺度的概念对于城市规划何其何等重要。其三,建筑设计Ⅰ、Ⅱ、Ⅲ的教学中,主要针对小型建筑如别墅、图书馆、幼儿园等进行设计。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书,对建筑的平、立、剖和形体进行设计,而学生对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学生进入到高年级的第一个规划设计,教学中发现,在给定学生一份规划场地的控规图则时,很大一部分学生竟不知道如何识图!他们在分析老师提供的基础资料进行规划构思时,第一反应是根据用地面积和容积率去推算可能的建筑总面积及人口数。以上三点导致了学生对城市规划知识体系认识的片面,对城市规划专业认识的偏差,以及城市规划系统思维方式的缺乏。这也造成了学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候对宏观的、强调逻辑思维的城市规划专业学习衔接困难。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