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实习转正工作总结

建筑实习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实习转正工作总结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以下是建筑实习转正工作总结,以供参考!

建筑实习转正工作总结1

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建筑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放线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达到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只是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看到的图纸是否能施工。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实习一个月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这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经历,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的构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一番狂风暴雨的。短短一月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会对我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的,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走入社会,第一次走向工作,感觉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的磨砺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开来,真正使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

建筑实习转正工作总结2

全文阅读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建筑建材》是建筑土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知与运用能力。为增强学生对建筑材料性质的理解,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和实例互动教学模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建筑材料;翻转课堂;实例互动教学

1引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土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建筑设计类工作的基本素养,在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时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水泥混凝土到复杂的高分子涂料,每一种材料的特点、使用效果及适用范围都有较大差别,如果强制性记忆,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1]~[2]。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效果不良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加深学生理解建筑材料的应用特性、掌握材料的应用要点和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与改进措施。

2翻转课堂

从传统的“白加黑”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更新换代,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的学习过程是轻松的和主动的,而不是枯燥的和填鸭式的。

2.1翻转课堂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方法改革中快速推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均逐步进入实践阶段。蚌埠二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处于同类学校的前列,并举办全国性的智慧教学交流会议,数字化教学成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3]。“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应当应用于大学教育。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不能因材施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在家在线同步观看教学视频,课下时间相比课上时间充足,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多次观看教学视频,真正做到了根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调整学习速度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布置作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做题,并进行网上提交作业,同样,教师也可以在线批改作业,分析软件可以将作业质量进行统计分析,作业的分析报告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进一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改进微课的制作,知识点的分析等。正真做到了教学与自学的有机统一。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最大程度的接受知识,“翻转课堂”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调节自学的速度,也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全文阅读

PKPM 结构设计软件学习与应用

摘要:由中国建筑科学分析院开发的PKPM系列软件是现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计算软件之一,国内大多数设计院结构设计是经过该软件来完成的,已经成为结构设计人员一定正确掌握熟练应用的基本技能。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往往因为练习和实践不够,造成不少分析差漏,给工程参数和工程质量带来麻烦,本文就PKPM系列软件学习要领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工程设计人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试验练习,逐渐巩固所学内容和用好所学内容。

关键词:PKPM;设计;学习;应用

Abstract: a series of PKPM developed by the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Analysis hospital software is now the most widely used domestic structure calculation software one, most domestic design institute structural design is completed after the software has become a structural designer must correctly grasp the skilledapplication of basic skills. But when in actual applications, ofte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ractice and practice, resulting in a lot of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leakage brought trouble to the engineering parameters and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is article on PKPM Series software learning the essential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sis, intended to illustrate the engineering staff to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constantly test exercises based on learning, and the gradual consolidation of the learning content and make good use of what they learn.Keywords: PKPM; design; learn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J9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PKPM是一套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及概预算、施工软件等于一体的大型建筑工程综合CAD系统,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不断根据专业和实际需要进行取舍,因此没有必要介绍PKPM所有的功能和命令。

一、回顾PKPM课程的学习

1. PKPM课程的针对性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四大课程教学内容是:(1):结构平面计算机帮助设计(PMCAD);(2):框排架计算机帮助设计(PK);(3):结构空间有限元研究设计软件(SAT-8);(4):基础工程计算机帮助设计(JCCAD)。在PKPM实践教学这一阶段,可以以不一样种类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学习应用PMCAD进行结建立模,然后接力SAT-8进行有限元计算,再把上部结构模型数据传到JCCAD进行基础设计,最后采用施工图设计模块对智能化生成的施工图进行后处理并转换为AutoCAD图形进行编辑,从而完成一套工程项目的结构施工图。

全文阅读

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模式在建材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翻转课堂和任务驱动均为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前者主要应用于基础理论课程,而后者在实践课程中更具优势。根据《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教学资源等条件,认为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应用于该课程是可行的。

关键词: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11-02

教育部2015年10月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一线教师进行的改革与创新从未停止,近年来自下而上发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就成为了关注点和热点。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知识类的基础性课程运用更为广泛,但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互相穿插,有较多实验活动开展的课程应用较少,而《建筑材料》正是这样一门课程。本文旨在根据教育部有关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的导向,基于对翻转课堂应用要求的分析,结合建筑材料课程特点,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应用的可行性,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翻转课堂应用及其要求

(一)翻转课堂的应用

自2012年起比较成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并逐渐引入国内,近年来在我国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均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它是一种课下进行知识传递,课上完成知识消化吸收的教学模式。主要特征体现在:教学流程的重新构建;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改变。

全文阅读

建筑CAD课程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摘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建筑cad》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实施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把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技能操作、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融入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CAD、教学模式、信息化

1. 建筑CAD课程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CAD》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建筑CAD》课程中涉及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建筑CAD》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教学形式没有与时俱进。教师以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建筑CAD》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向学生灌输操作命令,学生被动的操作学习,结果导致学生只片面的学习了这个软件的操作命令,无法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起不到实际运用的作用,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二,教学评价单一化。测试、提问、检查作业是教师一贯运用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而此方式对于《建筑CAD》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评价有较大的局限性。

2.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依据与目标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优化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为核心,共建共享,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1]。当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新技艺、新应用也逐渐引导行业主流,这迫使建筑类课程教学不得不进行革命,顺应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学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对教学模式的革新才是关键。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与技术支持,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媒体技术等。有效运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利用数字摄影将《建筑CAD》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展示出来,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制作信息量大、内容充足的教学课件,把勘察、设计、绘图等知识连贯的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真心想学习,真正做到“包学包会,包教包会”。

3.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建筑CAD课程中的运用

《建筑CAD》课程实操性强,实践课占比重大,要提高教学质量在实现实践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的科学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 过程 ,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 、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 [2]。《建筑CAD》课程信息化教学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分散的知识点融为一体,促使学生自主、自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文阅读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过程中建构建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特色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结合我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定位,建筑学专业采取了系列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从应用技术型教学体系的建构、“项目化”教学流程的实践、“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建构、“工作室教学”的实施、评价体系的更新等多方面探讨本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化教学体系建构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建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特色化;教学体系

一、 背景

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高校发展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整体教育质量水平不容乐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为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向分类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目标

截止至2013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358所,独立学院292所,占全部本科院校的55.6%,在校学生人数达50%以上。以独立学院以及新建本科院校作为转型发展战略的试点,对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而建立应用型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以我校为例,在2014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整体转型发展“六年行动计划”》 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总体思路,契合2014年我校获得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的契机,制定转型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红钻也结构等,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地方与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二)应用技术型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

应用技术型教学体系的构件是实现独立学院成功转型的关键,我校的做法是密切围绕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从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出发,以建构我校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教育教学体系为指导思想,把握理论知识“够用”,实践能力“耐用”的原则,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我校的应用技术型教学体系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建构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有理论依据支持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改革,其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增加实习实训课时比重,实践环节比例应占总学分50%以上,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时间累积达到一年以上。二是教学内容模块化,形成以能力(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三是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促使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实际案例教学达到100%。四是评价体系多样化,依据课程类型与特点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习评价由“分数高低”向学习过程体现“能力强弱”的转变。

全文阅读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

摘 要:《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证明,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一体化;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理论;实践;控制电路

收稿日期:2007―09―25

作者简介:李文(1967―),女,汉族,湖南省郴洲市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工程系副教授,工学士,主要从事电工与电子技术及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

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会求知、能做事、易合作、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已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培养现代职业人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依据

全文阅读

建筑学专业地域性特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办学特色、课程设置及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了实施地域性特色建筑教育的必要性,并从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加强教学实践课程、贯穿职业教学理念和调整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将地域性特色教育应用到建筑学专业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学;地域性;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35-02

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巨大的建设规模。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开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十几所,发展到目前的200多所,人才培养数量成倍增长。20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中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相对于二十多所部属院校来说,两百余所省属院校占了开设建筑学专业高校总数的绝大多数,成为建筑学专业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黑龙江省设置建筑学专业的省属院校有9所。2005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成立,作为我国严寒地区的地方所属院校,其办学目标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着力培养地方高素质人才。而中国的建筑行业在经历了粗放式增长之后,正朝着集约式增长转变,这种发展趋势对建筑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域性特色教育研究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学专业实施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必要性

(一)突出办学特点

截止到2012年,新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占到拥有建筑学专业院校总数的60%以上,其中省属院校居多,而全国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的院校却仅有48所[1]。这些省属院校同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资金雄厚、名声在外的“老牌”建筑院校相比,缺少丰厚的专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因此必须通过横向对比,根据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和区位特点,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确定其专业发展战略,并使其与地域环境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就业竞争力、有特色、专业素质高的建筑学毕业生。另外,省属院校的建筑学毕业生在工作选择上往往存在就业地集中化的趋势,即生源来源于周边地区,学生择业时体现出恋乡情结而就地择业。即使部分学生毕业时选择了北上广等大城市,但由于相对的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几年后也会出现人才逃离大都市的现象。因此,地方所属院校应针对地域性,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地域特色,培养适合本区域发展所需的人才,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全文阅读

职业技能考试促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于建筑专业来说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对其技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学生能否良好的掌握该门课程的技能关系到其今后能否顺利就业,所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水平是极为重要的。我们通过对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研究发现,其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阻碍了建筑工程测量的教育与发展,所以,该文就职业技能考试对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能 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89-02

建筑工程测量属于建筑工程类的科目,对于建筑类的职业院校来说该科目是一种基础性的支撑课程,通过社会调查发现,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适应的岗位大多为施工员或者监理员、质检员等,由此可见要适应这些岗位就必须要有较高的建筑工程测量知识和技术,并且不管在工程的哪个阶段都必须要严格并且熟练的进行测量,以此确保工程的质量。为了保证学生未来的就业,我们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测量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练的掌握操作流程、测量规矩以及确保学生上岗的安全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从职业技能考试方面来促进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改革。

1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首先,建筑工程测量改革属于建筑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知识的掌握中对于技术、绘图、测量等的要求非常高,考验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近年来,经济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测量仪器的变革,学生不仅要加强对于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对于仪器的操作能力也要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其次,社会的不断进步下,国家对于教育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来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理念的转变也能更好的培养出建筑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2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策略

建筑工程测量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知识的更新更是考验教育水平能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为了使得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专业技能考试方面入手,以此来推动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施。

全文阅读

室内设计专业生入门设计研讨

1掌握方法

前面已经提到,要在建筑设计起始阶段形成合理的功能流线,这也是进行方案设计时始终围绕的核心。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功能流线设计时比较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采用功能单间作为设计单元,对这些单元进行排列组合。应该说,除了修读建筑设计的学生外,外专业学生在初次接触方案设计时都会犯这样的毛病,也许是因为这种设计手段看似比较直观,但这样做实际是很不科学的。采取单元排列方式进行设计,必然是把功能单间一个一个地进行组合,假设一部分的功能单间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功能流线,但当把其他的功能单间考虑进去后,旧的功能流线就必然被打乱,这样相当于把之前的设计成果进行重新设计(见图2)。可见,功能单间越多,需要重新考虑的次数就越多,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显然是无法让人承受的。建筑设计学科是否有更系统的方法进行高效的设计呢?答案是肯定的。这里先要建立一种正确的理念。无论是学习建筑设计,还是学习室内设计,素描都是必修的课程。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初学者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把画面中其中一部分绘画得很细致,然后再去绘画其他部分,但总觉得后面画的与前面画的无法统一起来,这与采取单元排列方式进行设计其实是犯了同样的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整体出发去完成整个绘画过程,建筑设计也是如此,即从整体出发,先整体后局部。具体来说,做方案时先根据使用者类别对功能流线进行划分,比如餐厅,工作人员形成一条流线:食材进入———食材储存———食品加工及烹调———传菜;顾客形成另一条流线:进入餐厅———用餐———结账。这样就可以先把餐厅划分成两个大的功能区间。显然,两个区间有一个交汇点,就是就餐区,所以两个大区间不能完全独立,他们应该在就餐区进行交汇,这样就在整体设计上避免了流线混乱(见图3)。在此基础上,再对两个大区间按流线顺序进行布局及细化,如果这些大区间里还蕴含了更细的流线,如工作人员流线实际又包括服务员与顾客两条流线,则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层层分解,以此类推。另外,要做到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就不能遗留任何一个细部,例如杂物间、休息室等一些相对次要的单间往往在设计初期被忽略,在方案形成后再试图添加,这同样是致命的,应该在方案形成的过程中一并进行考虑。建筑功能流线设计中所强调的先整体、后局部,是设计专业中普遍存在的设计理念,尽管其表现方式不同,但该理念也必然为室内设计专业所掌握,只要经过适当训练,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能迅速掌握正确的功能流线设计方法。

2积累案例

尽管对于室内设计学生来说,功能流线设计的核心理念并不陌生,但毕竟不同功能的建筑各色各样,如果对于各种建筑的功能区域配备不熟悉,功能流线根本无从谈起。要了解各种建筑的功能区域设置,方案积累是最直接的办法。积累方案一方面可以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于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各种建筑,要进行细心观察,了解其功能流线。除了生活积累外,也可以多看别人的设计,毕竟生活中能接触的建筑类型有限,而且很多功能区间,如商场的办公室、控制室等都是工作人员专用的,日常生活很难接触到,如果通过浏览别人的设计方案,借鉴经验,则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进行方案积累,建议先由简单方案入手,如快餐店、理发店等,再慢慢过渡到幼儿园、旅馆,最后是学校、医院、车站、飞机场等人流密集、流线复杂的建筑。学习时,可以根据建筑功能先自行进行设计布局,即使存在问题也必须坚持把方案完成,最后拿出现有方案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的问题往往印象比较深刻,另外也可以参考别人是如何解决自己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对每个方案所犯错误都必须进行总结,尽量在后续的学习中不要再犯,如果能做到每次方案都比以往的有所提高,相信很快便能把建筑设计做得得心应手。对于自己形成的方案,除了与现有方案进行对比外,也应该多向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师请教,他们往往能发现一些初学者无法发现的问题,比如尺寸标注、建筑规范运用等。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与其他学员通过通讯群或者ABBS等专业论坛进行讨论交流,藉此进行方案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对于室内设计学生来说,方案设计并不陌生,关键是把关注点由氛围营造向功能流线转移,只要多进行方案积累,思路调整得当,很快便能熟练掌握建筑设计的要领。

3尺规作图

与学习室内设计一样,学习建筑设计也离不开尺规作图。尽管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就方案形成过程而言,手绘显然是最合理最高效的手段,毕竟这是把个人设想进行表达与记录的最直接方法。在进行平面布局时,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注点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说,室内设计往往是在现成的建筑平面图中进行功能细化及家具布置,现多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通过调用图块进行。而建筑设计涉及到空间的大小及形状调整,无法采用模块化设计,只能采用手绘形式逐步推敲。可见,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要转向从事建筑设计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尺规作图能力。建筑设计的绘图工具与室内设计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绘图板、丁字尺、三角尺、比例尺等。在草稿上进行了初步设计后,就要把方案绘画在图纸上了。绘画时,可以先采用铅笔画出建筑的中轴线,在门、窗处必须把线条断开,这一步相对简单,关键是把丁字尺紧卡于绘图板的左缘、保证横线间相互平衡。绘画竖线时必须把三角尺紧靠丁字尺绘画,以保证竖线与横线垂直,其关系如图4所示。用铅笔画好轴线后,为了表达墙厚、门、窗以及增加图纸的美观,需要绘画墨线。绘画时,必须从上到下,从右到左按顺序绘画,以免作图工具划过墨线弄脏图纸。由于之前绘画的是轴线(单线),绘画墨线时要画成双线以表达墙的厚度。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就是把门洞、内墙交接等墨线应该断开的部位连接起来,只能采用涂改液或损坏图纸等措施进行补救,造成图纸不美观。针对这种情况,学员练习时大致可以依据以下原则绘画墨线:外墙断开门洞即可,内墙断开门洞及内墙交接处,窗则一律不断,在最后阶段补上窗中间的双线即可。墙体绘画完成后,一般需要布置厕所内部以及绿化,为了提高绘图效率,提升专业素质,一般不建议采用模板,而是通过徒手绘画进行练习,最终获得理想的整体效果。就课程设置来说,大部分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都修读过建筑制图课程,具备尺规作图的基本素质,只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手绘设计能力必定能达到建筑设计的从业要求。

4了解结构

从设计流程上来说,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后续补充,在建筑设计已经完成好结构布置的前提下,室内设计一般不会涉及建筑结构,以保证建筑合理受力,坚固耐用。正因如此,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也很少专门设置建筑结构课程,这为学生转向从事建筑设计增加了一道屏障。由于室内设计只涉及到填充墙的局部改动,所以学员只要懂得如何分辨填充墙、柱、承重墙以及剪力墙就可以了。但如果要进入建筑设计领域,就必须熟悉它们的受力关系与分布原则,懂得如何布置柱子、承重墙、剪力墙等,这要从基本的建筑结构学起。常用的建筑结构大致分为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初学者需要对相关结构的异同有所了解,并能根据所设计的建筑类型选择适当的结构类型,一般来说,低层民用建筑,可以选择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可以选择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如高层商品房、商业楼。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如电视塔、飞机场等,则可以选择钢结构。初学者应阅读一些有关建筑选型的书,加深了解。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与平面布局一起完成的,以最常见的框架结构为例,进行平面布局时,先形成大概的布局草案(见图3),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布置,主要是柱的设置。柱子一般要成行成列,形成柱网。在布置柱网时需要考虑柱子的间距,因为柱子的间距就是梁的跨度,梁的跨度又继而影响梁的高度等,这些问题对室内设计学员都比较陌生,但通过结构设计的学习都能得到解决。虽然建筑结构由专门的结构设计人员负责,但建筑设计人员也要对建筑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设计出在结构上难以实现的方案。再者,如果建筑设计师能够熟悉结构,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可以充分把设计与结构进行结合,让柱子、梁等结构要素与建筑外观充分融合。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建筑结构涉及力学、配根等专业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并不需要深入掌握,只要掌握实际运用即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