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鉴赏论文

建筑鉴赏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艺术论文:国内建筑风格的艺术语言鉴赏

作者:朱文丽单位:陕西财经学院文法学院文学艺术系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和瓦当在西周中晚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达。最具有代表性的瓦当是汉代的瓦当,它极具装饰美感,成为中国古建筑最有代表性的艺术语言。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等,规模宏大壮丽,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瓦当的图形美

汉瓦当图形十分丰富的,有文字图形、动物图形,植物图形、吉祥图形和象征图形。以动物图形最为优秀,除了有代表性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外,还有龙纹、蟾蜍纹、玉兔纹、鹿纹等品种繁多,造型生动,形神兼备。这类题材的瓦当,既是对动物形体的崇拜,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文字图形在汉代汉瓦中占的数量最大,具有突出的地位,内容多吉祥颂德之辞,例如“千秋万岁”、“与天无极”、“万寿无疆”等,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吉祥图形瓦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纹,这种瓦当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云纹。圆心饰以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花瓣纹等。其变化比较多,或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对比;或作同向旋转,富有节奏感。瓦当上饰以云纹,耸立在屋檐,形象的显示了祥云缭绕,瑞气东来。这类图形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具有抽象的美。

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的造型包括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和瓦当上所饰图案的造型。汉代瓦当瓦头一般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更容易表现画面动静关系,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汉瓦当在成熟期的制作是当面和筒瓦的一次成型,通常瓦当的制作主要有几个步骤:制瓦当坯、续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烧。有花纹和文字的瓦当的制作方法,都是先刻出木模,然后用木模在泥胎上压制出图案,将瓦当范放入窑内烧制。因此汉瓦当的造型流畅、朴素浑厚,很少有生硬的刀痕,这种艺术风格与汉代的制陶工艺有一定的联系。

汉代瓦当在图案的造型上,融汇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四神瓦当,它是由四种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一组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代表春、秋、夏、冬四个季节。如图1四神瓦当以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奔放不羁的线条塑造出生动古朴、豪迈奔放的艺术形象。外轮廓线夸张变形,不做细部的描绘,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夸而不饰,饰而不娇。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昂扬向上、天真狂放的气势,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全文阅读

关于《中外建筑鉴赏》课程教学的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贺州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乡村建筑与景观设计教学团队(编号:hzxytd201309)摘要:《中外建筑鉴赏》教学在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作为理论课程,往往在实践性较强的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设计;建筑鉴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外建筑鉴赏》课程是环境设计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艺术鉴赏与剖析能力。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受到学生冷遇。文章通过对《中外建筑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归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与进步。

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中外建筑鉴赏》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通过对各世界著名建筑实例分析与鉴赏,从中汲取古今中外著名建筑的精华,增强学生建筑艺术鉴赏能力,开阔设计思维、提高专业修养等,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外建筑鉴赏》是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进行的专业理论课,但由于入学之初专业方向划分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倾向于强调实际动手的专业实践课,而专业理论课往往受到忽视。在此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对课程相关各方面做出调整,达到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中主要的问题有:第一,学生普遍认为理论课知识对实际设计能力提高不大,以后很少有机会从事建筑方面工作,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建筑相关知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前就会提出“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很多理论课都是没有意义。”等问题,显然他们还没有意识这门课程在环艺设计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第二,教学内容多而广。《中外建筑鉴赏》课程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著名建筑及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建筑流派等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安排里,无论是对于教师授课还是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说,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史类基础知识较弱。而建筑蕴含了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同时记载着关于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所涉及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学生很难在短短几十节课中体会建筑艺术所带来的魅力。面对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成为任课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

3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应通过不断地创新教育模式来顺应时代的需求。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从拓宽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开展:

全文阅读

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学内容拓展

【摘要】高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及时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对现代美术作品的鉴赏,进行东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增加流行美术的鉴赏内容,加强对建筑的鉴赏。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关键词】教学内容;美术鉴赏

目前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设置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参考美术史论而编写的,基本属于20世纪60年代美学理论的框架,在鉴赏美术作品中,容易影响学生全面认识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素质已经逐渐从智力型向审美型过渡,美学思想的传授应该贯穿这门学科的始终,它要与美,特别是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程的设置中,笔者建议应该相应地增加其中的一些讲授内容:

1现代美术作品的鉴赏

现代主义美术是极富创造力和个性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力求不重复前人,不雷同于同时代人,突显自己的个性,从独特的角度来审视和探讨人生,探索新的绘画语言。作品中体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的学生所需要培养的素质。加强现代主义美术鉴赏,必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在鉴赏传统的具象美术作品时,很容易通过画面表现的人物、场景、情节、色彩等元素感受和理解画家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但在以抽象为特征的美术作品中,对抽象画面的象征性、代表性、暗示性和形式美的鉴赏则占有主要地位。形式因素不如具象画面中的内容那样显而易见,那些夸张、变形的形象,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宣泄、韵律的变化,肌理的表现等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个性。欣赏者只有先读懂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了解一些现代美术观念,才能进一步欣赏到画家要表达的艺术境界。高校公共美术鉴赏教育应有意识地从传统的对美术作品的内容的解读上,上升到全方位的引领大学生从美术作品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来鉴赏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现代美术审美素养,进而理解现代美术作品。

2进行东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

对东西方美术作品的具体比较鉴赏,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进入美术文化的学习,但比较的目的是在中外两种美术作品的分析中求同存异,探求它们共同的精神指向。无论何时、无论何种表现形式,优秀的作品总在力图揭示人类共有的问题,昭示人类共同的理想与心愿,反映内在的精神风貌。美术鉴赏不是简单的欣赏、浏览,它必须涉猎到人类文化的诸多领域,美术作品鉴赏的学习,也是对人类不同历史文化的学习。如果上升到这一认知高度,那么我们就可以确立比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人们的鉴赏设立这样一个理念:如果能透过两种形式不同、地域不同的艺术作品看到艺术家们内在思想上的联系,就可以让学生懂得,两种文化的存在都是因为各自的出发点不同而各具其文化意义。

全文阅读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三课之《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教材重点部分是鉴赏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品故宫,通过故宫建筑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方面的介绍,主要反映对皇权至上的体现,使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特征。课本上第二个内容天坛,放到课后拓展,要求学生通过课上学到的鉴赏古代建筑艺术的方法,进而鉴赏天坛。整个课堂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鉴赏的活动中来,形成了很好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得到了鉴赏古代建筑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进而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课后用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赏析、评价故宫建筑,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艺术,艺术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故宫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

教学难点:古代建筑较多的专业术语

教法与学法:

全文阅读

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略新探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高中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就更明显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进行论述,希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虚拟现实技术;专题学习

由于鉴赏课在高中应试教育中不受重视,它的存在没有体现素质教育本质内涵。鉴赏课怎样能引起学生的渴求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深入思考;怎样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当前美术教师急需做到的。下面,笔者就针对如何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展开论述。

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优化鉴赏教学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很多作品我们只能直观的感受它的存在,而对其具体的形象却毫无所知,此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优化鉴赏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作品的存在。例如,在现代建筑的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虚拟建筑软件如Sketch UP等加强学生对建筑过程的认识,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它可以使学生获得较直接的感性认识,减少学生掌握抽象要领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构建虚拟建筑场景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建筑设计作品的优劣,从而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和问题,达到优化建筑设计的目的。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现代建筑鉴赏教学中直观性强,教学生动形象,有沉浸感和临场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物功能的划分、建筑材料的认识、建筑光影效果的体现等,这部分内容我们就可以通过构建虚拟场景来向学生展示,加强学生对设计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或术语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优化鉴赏教学的目的。

二、利用动手操作活动优化鉴赏教学

目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部分最缺乏的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缺乏实践的美术鉴赏只是形式上的鉴赏,而却不能深入其里。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学习。以笔者组织的“中国古典造型训练,结合地域特色”这个专题为例,这个专题联系主要结合中国建筑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其一,首先选取课本中的古典建筑或者构件,先通过图示分析历史成因及美学构成原则,然后进行具体数据和组合方式的技术分析,最后依照数据完成缩放比例的实体模型。其二,对所在地区的传统建筑和地域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和测绘,依照测绘进行分类和整理,根据实际可操作的情况,选取建筑单体或构件制作出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模型工具制作出实体模型或利用计算机建立起虚体模型均可。最后的成果可以加入个人的理解和创造,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实例。在这个课题的训练当中,着重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跳脱传统建筑原型以新的建筑形式体现传统建筑的构图美和意境美。

三、利用学生合作探究优化鉴赏教学

全文阅读

一部赏心悦目的教科书

一本优秀的教科书它首先必须具备科学性、规范性与严谨性,同时还应具备艺术性。因为教科书既是引教一门学科的书籍和引导学生学习这门科学的范本,同时也是教书育人的工具。近些年我国学者继往开来,已出版了不少优秀的教科书,如绿树鲜花铺就了教育的春天。诚然,大多教科书都融汇了科学性、规范性与严谨性,这本是教科书必具的,但要体现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艺术性这四性齐备却有难度。因为艺术性往往为编著者忽略,同时一般出版社也并不推崇,其原因往往认为艺术性与教科书的严肃性相悖。故往往导致“一件好工具难以使用”、“一盘佳肴不好下口”,即便是知识的渴求者也只能“十年寒窗苦读书”,硬着头皮啃这盘苦果了。如果是一盘色、香、味、形俱全的佳肴,自是看之悦目、食之爽口,回之有味。随着时代的进步,读者也希望有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艺术性这四性并具的“色香味形”俱全的现代版教科书,以达到看之悦目、读之朗口、思之有景,捧起书本便会爱不释手。这段文字是笔者读了南开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专家讲课”系列教材、由曹诗图教授编著的《旅游审美概论》一书的第一感受。

《旅游审美概论》是一部赏心悦目的教科书。开卷之前,先从教材封面说起,南开大学出版社编辑别具匠心的封面设计便先引人入胜:“飞马踏燕”眺望“学海之舟”的上部构图,告诉你这是一本关于旅游的教科书;“大树”立于“文海”(由文字组成的涟漪)之上的右部构图寓意旅游的灵魂是文化,只有基于文化的旅游之树方可枝繁叶茂,生命长青;“专家讲课”的朱红印章颇具中国传统文化风韵;封面题记“旅游是审美的散步,审美是旅游的精魂”可谓点睛之笔,使你感受到“诗情画意”的内容扑面而来!

阅读了曹诗图教授《旅游审美概论》之后,感受颇深,获益良多,不敢妄作评论,唯怕挂一漏万,有失偏颇。故用读书心得的方式将该书特点概括之。

一、教材编写方式的先进性

以往的教科书多在科学性、规范性与严谨性上下功夫,故严肃有余、几无活泼已成教科书的通病。曹诗图教授编著的《旅游审美概论》一改以往教科书编写的风格,将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艺术性这“四性”紧密结合并把旅游文化与旅游审美有机地融合于教科书中,这是该教材的先进性之所在。深挖旅游审美的科学与文化内涵,以“审美是旅游的精魂”为宗旨贯穿于全书中;全书各章前有“学习导引”、“学习目的”、“学习重点”,章后有“复习思考题”、“阅读材料”及“案例阅读”等,规范、系统、全面;教材编写遵循“旅游审美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主要旅游景观与文化艺术门类的审美原理与实践――旅游开发、旅游服务(导游、酒店)等审美实践”的逻辑与思路,内容安排层层递进,从自然风光的赏鉴到人文、艺术、社会、旅游服务等领域的审美,红线串珠,一气呵成;教材选材独具慧眼,用材精当。仅以案例和阅读材料而言,如中国古典园林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古典园林大师陈从周先生的大作《说园》,堪称美文;中国传统建筑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北京故宫建筑特色与艺术赏析》一文,颇具代表性;中国书法艺术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著名书法家沈鹏的作品;中国绘画艺术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著名画家范曾和吴冠中的作品;中国传统音乐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民族器乐大师阿炳的作品《二泉映月》;民俗文化与审美鉴赏一章选用文豪沈从文的作品《过节和观灯》的部分内容;旅游服务审美一章中的饭店审美选用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杰作香山饭店,等等,可谓眼界高远,精品荟萃。教材图文并茂,全书精选插图140幅,件件堪称精品,幅幅赏心悦目。文字表达准确、生动、精彩,读之朗朗上口,有脍炙人口之感。该书读来如坐春风,形同“审美散步”,完全是一种愉悦享受,自然能引导学生寓学于乐。曹诗图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340多篇,著书20多部,并多有创新。如先后出版的《社会发展地理学概论》、《长江三峡学概论》、《旅游哲学概论》等都是填补学科空白的力作,不少著作与教材获奖。《旅游审美概论》的出版,又开创了教科书编写方式的新风格,实在可喜可贺。笔者以为,目前像这种优秀的教科书,实在是罕见,其先进价值和启示作用不可低估。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性

此段文字与前者可能有部分重复之嫌,但这里旨在强调教科书的艺术性。整个人类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界的同仁们都认识到科学与艺术互通共融,因此素质教育已是全球的共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要求文理兼容,学文科的应懂点理科,读理科的应学点文科与艺术的东西。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论,人体的左脑(逻辑思维)与右脑(形象思维)应同时开发,这将有利于人的智力充分发挥。以往多数教科书总以科学的严肃性为由,忽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往往把教科书条文化,内容生硬,读之味同嚼蜡,令学习者望而生畏。《旅游审美概论》这部教科书掀开了一窗清风,以艺术的笔调彰显科学的活力。例如作者在鉴赏中国传统建筑时,生动概括各类建筑为:古城建筑――“华夏文明的缩影”、宫廷建筑――“传统建筑的典范”、陵园建筑――“永恒的归宿”、寺庙建筑――“红尘世界的倒影”、石窟建筑――“宗教与艺术的殿堂”、古塔建筑――“装点山河的神笔”、桥梁建筑――“力与美的交融”、民间建筑――“地域环境的镜子”等等,其中文字叙述更是引人入胜,把一件件古枯的东西活现于读者面前,引导读者把中国传统建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建筑审美中统一起来。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科学和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只有两者的会合方可达到顶峰。众所周知20世纪苏美的“星际空间”之争,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前苏联滞后,而1957年前苏联把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空――开创了人类的“星际空间时代”。美国为之汗颜,故在1963年由哈佛大学进行了20多年、花费1亿美元的《零点项目》的研究,其研究结论是: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俄罗斯在文学、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方面均领先于美国,这期间俄罗斯出了大批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单就绘画方面,有人说19世纪如果美国能推出10幅世界名画,那么俄罗斯就能推出100幅。实践证明,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互补互促,共同完成整体思维过程。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极力主张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因此,教科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当是时代新的要求。

三、旅游审美内容的丰厚性

全文阅读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引入多媒体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采用学科知识互渗互阐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能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美术鉴赏 多媒体 创新 实践

高中《美术鉴赏》是以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基础知识、美术文化为主要讲授内容的,和相关技能的介绍,属于理论课。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模式单调呆板,很多美术教师感慨,鉴赏课难,难于上青天。自从有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网络收集各种图片、文本、视频录像等资源进行编辑处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引入多媒体的优势分析

(一)为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

多媒体技术能为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能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映,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绘画的艺术语言是指为形象地揭示绘画的内容而使用的造型手段和艺术手法的总和,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韵律同样丰富多彩,包括形体与结构、透视与空间、明暗与光影、色彩与色调、肌理与质感。所有的精彩与经典都是无法直接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得清楚的,必须通过视觉感官和内心体验来完成鉴赏过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这些精彩与经典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品味绘画的艺术语言。

(二)将听觉艺术引入美术课堂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

(浙江省义乌市第六中学)

摘 要: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提升做好保障性工作。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情境;小组;对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与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注重学生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这样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鉴赏活动的组织给学生搭建自主鉴赏的平台,以确保学生在欣赏和鉴别中掌握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自主的美术鉴赏课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在情境创设中进行鉴赏活动

情境创设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有效方法之一。众所周知,很多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己的个性,所以,在高中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作品创设出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情境与作品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在情境中对作品做出鉴赏,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进而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高效的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学习能力。

例如,在鉴赏《外国古代绘画》中的“拾穗者”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鉴赏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拾穗场景,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动态的情境中亲身感受拾穗者的辛苦,以帮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想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那种忍耐、谦卑和忠诚,之后,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色彩搭配、线条应用以及光源变化等方面进行鉴赏,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而且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鉴赏活动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新的美术课程改革提倡人文性,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培养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人文精神及完善人格。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可以传承国内外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和鉴赏来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鉴赏,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可以在理解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寄予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而且,“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去欣赏作品中的美,也可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生活的种种。

一、从感官上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每一幅画给我们的第一感觉都是来自感官上的,它的美,它的好都是通过眼睛去发现的。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而且,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学生只需在自己看到作品时,将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就可以。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能力,使自己在感受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进而在鉴赏中感受到艺术美的存在。

如在学习“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时,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民间艺术。如:唐山皮影,天津民间彩塑艺术――泥人张,民间剪纸,年画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民间的艺术,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难见到这些艺术,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能理解这些民间艺术中包含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些艺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民族艺术,增强民族情感。一张张图片的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使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对美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自由评论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每个人只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的审美观是得不到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评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共同交流思路的过程中,集思广益,真正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思想,逐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学习“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鉴赏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品故宫,通过故宫建筑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从中了解皇权至上的体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特征。所以,在授课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故宫的全景图,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宫建筑特点的感受。此时有学生对故宫的柱子进行了观察: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故宫柱子上的刻龙,简直是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不难看出,建筑师在这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工夫,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古人的技术竟然如此精湛。还有同学从故宫的格局、彩画、优美的屋顶等方面进行了鉴赏,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让学生对故宫进行了全面的鉴赏,让每个学生在听取他人的鉴赏结论过程中,补充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全文阅读

谈如何把握高中美术鉴赏的人文特点

【摘 要】美术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形象记录。鉴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美术作品,首先要把握美术学科特征,并从人文角度去理解美术作品,巧妙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以帮助中学生品味文化艺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关键词】美的体验;美术学科特征;文化情境;地方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1]美术鉴赏课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对于中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1]

本文以山东美术出版社高一美术鉴赏第9课《中西古典园林》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美术鉴赏课的人文美特点。

一、把握美术学科特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鉴赏课对园林的鉴赏和语文课对此鉴赏有着本质的不同。山东美术出版社高一美术鉴赏课本第九课《中西古典园林》,是对美术中的建筑门类――园林艺术进行鉴赏。建筑艺术对于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具有其他艺术不可取代和比拟的作用。鉴赏中西古典园林,要把握住建筑的美术特点,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以此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审美品位。笔者设计本课中的鉴赏重点为中国的苏州园林与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作对比。鉴赏苏州园林部分,按照三条线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来鉴赏。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