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业化技术

建筑工业化技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建筑业看工业化技术

受访人:沈立众

CCDI(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技术研究部总监、一级注册建筑师

就您了解,目前采用工业化技术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有多少?

工业化技术运用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比如说厂房、桥梁,很多都是用工业化的方式实现的,采取的是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施工方式。我们现在探讨的、以及我们公司参与的都是居住建筑的工业化、产业化。现在就全国来说,真正运用工业化技术的房地产公司还是很少的。许多企业有各种各样的研发方式,但据我所知,真正将工业化技术投入生产实践的,就只有万科。

为什么从事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实践工作的房地产公司这么少呢?

首先是在高房价的压力下,业主对于房屋的质量关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能买到一套合心意的房子已经不错了,而房屋质量只要能够满足国家最低标准,就不影响销售。技术的发展成熟才能带来消费习惯的变化。工业化技术带来的效果,可以用家具行业的演变来说明,比如说以前我们都是请一个木匠到家里来按照自己的需求手工打制家具,但现在很多人选择去厂家订购成品,从手工定制到购买成品,工业化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质量上的标准化,所有的质量经过认证是可控的,一定比普通定制的要稳定。但是目前业主在选择房屋时,在建筑技术方面还没有充分关注,至少不太愿意多花钱来购买更好的技术。

另外,工业化大生产会带来短期的成本提高。所有的标准化工业生产,都需要一定的量的支持。如果全国普遍实行工业化了,那么整个成本就会降下来。只是一个两个楼盘去采用的话,那么相比较现在使用的现场施工模式成本的确要高。这样一来,在使用量跟不上的情况下成本会提高,也导致发展商不敢贸然使用这种技术。

国家是否出台了相应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和检验办法?

全文阅读

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研究

摘要: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是建筑施工的发展方向,建筑企业可以从规范制度制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方案,加强培训提高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能力,狠抓落实促进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实施等方面适应这一趋势。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

随着施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建筑企业内部对施工节约要求的上升,如何对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创新便成为建筑企业关注的课题。特别是,施工过程中新型材料、设备,新型管理方法的不断运用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探讨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要求施工人员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熟练的掌握施工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各种细节非常“精通”,从而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如为保证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原材料可以选用水化热较低类型的水泥、2区中的砂,并利用添加粉煤灰技术来进行技术处理,这种精细化的技术处理方案可以更好的满足施工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求人员在细节上下功夫,即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详细的计算、分析施工的外部环境,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在细节上做好准备,做出安排,从而达到施工要求。同样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例,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稳定的预测、浇筑后温度监测等做出安排,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施工的要求。

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具有其自身的必然性,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当前高层建筑、各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不断增多,这些建筑的施工对技术的要求极高,一旦施工技术粗糙或者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当前建筑市场中较多出现的高层建筑楼板裂缝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技术上精细化处理不够。另一方面,我国消费者对各类建筑的消费期望不断上升,如在商品住宅的精装修房产中,购房者在购房时会通过聘请专业验房人员对住宅质量进行检验,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如墙面空鼓、角线固定不牢、墙面阴角不垂直等会进行关注,并要求施工企业进行整改,这也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更加关注施工技术的精细化。

二、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虽然大量的建筑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但从具体的实践来看,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这种技术精细化管理还面临不小的挑战。

全文阅读

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思考

一、国外典型国家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借鉴

(一)丹麦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并制定了20多个必须采用的模数标准,包括“建筑规则设计模数”、“模数组件的尺寸”、“优先采用的建筑水平向尺寸”、“双跑楼梯的楼梯间”、“厨房构件”等。丹麦推行工业化建筑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丹麦通过模数和模数协调实现构配件的通用化。主要的通用部件有混凝土预制楼板和墙板等主体结构构件。这些部件都适合于3M的设计网格,各部分尺寸是以1M为单位生产的,部件的连接形状(尺寸和连接方式)都符合于“模数协调”标准,因此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之间具有互换性(于萍、陈效逑,2011)。丹麦标准对于模数协调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建筑及建筑产品的尺寸和规格的规定比较多而且比较详细,对于建筑的水平与竖向尺寸、各类构件的尺寸和小型建筑产品的尺寸都有规定,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设计,发展通用体系。

(二)日本早在1969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开展材料、设备、制品标准、结构材料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依靠各有关协会加强住宅产品标准化工作。1971年2月通产省和建设省联合提出“住宅生产和优先尺寸的建议”,对房间、建筑部品、设备等优先尺寸提出建议。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住宅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极大推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纪颖波,2011)。

(三)法国法国的工业化建筑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第一代工业化建筑”,出现过许多“专用建筑体系”,不同体系出自不同厂商,各建筑体系的构件互相不通用。20世纪70年代后过渡为“第二代工业化建筑”,以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1977年成立了构件建筑协会,1978年该协会制订了尺寸协调规则。法国政府在1982年调整了技术政策,提出一套构件目录,只要与某些其它目录协调,并组成一个“构造逻辑系统”即可(孟刚,2005)。

(四)小结可以看出,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在工业化建筑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数协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阶段尽量统一尺寸,做到标准化设计,而部件通用体系强调的是在部件生产阶段尽量统一部件的规格尺寸,做到部件通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设计是生产的基础,标准化设计有助于部件的通用,部件生产是设计的延续,部件通用可以促进标准化设计。各级政府部门在修订和制定标准时应充分借鉴国外标准,尤其是在模数协调和部件通用体系两方面。

二、我国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传统建筑的标准规范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有关工业化建筑的内容,但涉及专业不全,规定分散,不成体系,本文对此按照执行范围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

(一)国家标准表-1中所列标准涉及建筑设计、建筑产品、结构设计和施工验收四方面,其中既有针对工业化建筑而制定的标准,也有针对传统建筑制定而又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针对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大部分颁布较早,已不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建筑的要求,应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进行修订。传统建筑标准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规定不够深入,应进行深化完善。

全文阅读

建筑工业化住宅部分的技术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住宅建设存在问题和实施工业化的必要性,本文分析了工业化住宅建造的关键技术和重点研究内容,结合我国住宅建设现状提出推行住宅工业化实施方案。

关键词: 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设计标准化;工厂化制造;专业化施工

近年来,我国住宅建筑飞速发展,其建造和使用对资源占用和消耗都非常巨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住宅建造周期长、施工质量差、能源及原材料消耗大、产业化程度尤其工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工业化手段来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开发符合产业化发展要求,工厂化、标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节能省地、经济性好的新型工业化住宅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 工业化住宅建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背景

1、立项必要性

我国“十五”以来,对住宅产业化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关键技术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至今没有形成配套的工业化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已建成的示范小区工程多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具有高效环保的工业化节能减排特征。研究实施装配整体式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符合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实施的住宅产业化政策要求,不但可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和装修品质;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我国倡导地 “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

2、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建设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存在许多问题,照搬过去的经验已经不适应现时期我国住宅建设的实际需求。目前开始进行的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和工程试点,主要从性能和功能两方面完善提高工业化住宅的技术经济性。由于多年来我国缺乏工业化住宅的研究积累和工程实践,结构构件和部品的工业化率仍然很低。

全文阅读

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摘要:新型建筑工业化与传统的建造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与信息互联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然而BIM技术的诞生可以提供建筑工业化所需的众多准确、真实的信息。文章对在新型建筑行业采用BIM技术的优点进行了论述,对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新型建筑工业化;BIM技术;建造形式;建筑行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5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11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58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使新型建筑实现高效与节能的工业化的生产形式。为了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将建筑行业与信息化相结合,对BIM等新兴技术予以充分采用。本文对在建筑行业采用BIM技术的优点进行了论述,对处于信息化技术下的建筑工业化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新型建筑工业化中采用BIM技术的意义。

1 在新型建筑行业采用BIM技术的优点

建筑信息模型就简称为BIM,建筑工程项目的每项有关的数据信息就是BIM构建建筑模型的依据,然后借助数字信息将建筑物所具备的确切的信息逼真地虚构出来。运用数字化的形式将一个建设项目的功能性质与物理性质展现出来就是BIM技术,BIM是一个通过对相关实际建设项目信息知识数据进行共享,以便提供真实的数据给此建设项目从建设到拆除全程的所有决断作为根据的过程,在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各自利益的有关方对其各自职责协作的体现与配合都是借助于对BIM中的信息进行更新、插入、修改与提取来实现的。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的时期,BIM技术使得设计各个专业的工作都是通过将同一个模型作为依据来进行的,进而实现三维集成协作设计。对共享的内容进行修改也因三维的冲突检查与显示而实现了更加便捷化,设计各个专业之间的协作也因此而实现了更加的高效和容易。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施工期间,BIM技术不仅能对相关的进度、成本及建筑质量等信息予以同步更新,而且还能使模拟施工得以实现。BIM技术还能便捷地对施工期间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信息,如概预算、工程量清单和各个环节的材料准备等信息予以提供,从而使整体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模拟实现可视化。在将建设项目投入运营使用期间,对相关的建筑性能和使用状况、建筑财务和建筑物已经使用的时间以及建筑物的容量和入住人员等方面的信息,BIM技术都能实现同步地更新并予以提供。

2 新型建筑工业化中采用BIM技术的意义

全文阅读

浅谈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建筑施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建筑施工企业,有施工项目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面对这些困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提高企业效益和施工技术水平,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信息化原因;数字化;网络技术普及;市场导向

引言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检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建筑施工过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也得到加强,并使得建筑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建筑企业得以实现网上竞标、招标,这不但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支出和成本的监控,有利于优化建筑施工过程。

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原因

1.客观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传统的以人工计算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手工描绘工程图纸的设计方案以及单纯的依靠人工体力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以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建筑施工方面,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是市场经济环境对建筑施工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主观原因

全文阅读

绿化技术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可行性

作者:杨彩虹 朱开强 陈晓卫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旧工业建筑的最初设计耐久年限一般为50a以上,具有较强的抗震和结构承载能力,并且旧工业建筑大多是大空间结构,空间便于灵活划分,可以适应各种不同使用者功能转换的需要。旧工业建筑记录着特定的历史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工业文明、工业技术、工业组织、工业文化等都是无法替代的,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产生的深刻影响。曾在此工作过的工人也对其怀有深厚的感情,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也就抹去了城市一部分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了一段历史空白。旧工业建筑所在场地,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中逐步变成了城市中心或者中心周边地区,所以这些旧工业建筑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以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将其改造成居住、商业、办公、娱乐、健身、休闲等性质的民用建筑。

对于建筑节能人们将更多的焦点聚集在民用建筑节能上,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建筑节能规范法规也几乎都是针对民用建筑。由此可以推想,城市中现存的旧工业建筑在节能方面远不能满足其作为民用建筑的使用要求,需要对其进行节能改造。在当今倡导绿色低碳的大趋势下,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应采取绿色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改造,以使在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维护旧工业建筑在城市中的记忆片段。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1)屋面的节能改造。建筑的屋面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8%~10%左右,同样工业建筑也不例外,因此屋面节能改造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不容忽视。当前屋面节能改造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平改坡、屋顶绿化、平屋面加保温层,三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以上几种改造方式的对比,综合考虑,可以采取对旧工业建筑屋面外加轻质高效保温层来改善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利用旧工业建筑单层厂房层高比较高的特点,对其室内进行吊顶处理以形成一个空气夹层,利用空气导热系数小的特点来进行保温隔热。2)墙体的节能改造。多数旧工业建筑的墙体为240mm厚的实心粘土砖墙体,造型简洁,从其在外的红砖以及混凝土的梁柱,可以看到旧工业建筑外墙体没有保温层的作法。仅靠墙体厚度远远不能满足保温隔热的要求,因此,对旧工业建筑的墙体节能改造需要在原有建筑墙体外侧加保温层(EPS板)来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具体作法。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改造之后墙体的传热系数大大降低,热惰性提高了,很好的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3)门窗的节能改造。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最大的部位,旧工业建筑中门窗的材料多为钢框单层玻璃门窗,面积约占建筑护结构面积的30%,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3,其中传热损失1/3。而且在旧工业建筑中为满足车间操作的采光需要和车间内外运输的需要,门窗面积远比普通民用建筑大的多。所以对门窗的节能改造,首先应该减少门窗洞口的面积,前提是满足日照、采光、通风、观景的需要;其次,应提高门窗密闭性,防止空气对流传热,其中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密闭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再者,将门窗换成新型隔热断桥型节能保温门窗如塑钢门窗,可以大大提高现有钢框玻璃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相对来说经济成本也比较低。4)冬季采暖系统的改造。旧工业建筑的采暖方式比较简单,一般的都是在墙壁的内侧安装金属散热器,靠热水或蒸汽锅炉提供热源,通过系统管路和散热设备加热房内空气,通过对流换热方式达到采暖目的。这种采暖方式很难满足大空间对采暖的需要,能耗比较大而且舒适性比较差。对于旧工业厂房的采暖系统改善需要对那些没有采暖系统的简陋厂房增加采暖系统,对于现有散热器对流采暖将其改造成地板辐射采暖,地板辐射采暖采暖面积比较大,热辐射比较均匀,热舒适性比较好。节地改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耕地逐年减少。节约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刻不容缓。对旧工业建筑用地进行改造再利用,也是节约土地资源的一种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

在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也能起到很好的节地效果。将地面绿化转移到屋面墙面上,提高了绿化面积,另外还可以通过绿化对建筑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再者,将绿化与活动场地和停车场结合,设置立体绿化,绿化停车场等,可以提高场地的绿化率,替代大面积绿地的占地。节水改造水资源短缺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更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建筑中的节水主要从减少用水,废水再利用以及充分利用雨水等绿色技术手段方面来考虑,对于旧工业建筑中的节水改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减少用水。节水不能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通过改善原有旧工业厂房中的用水设备,将其设计改装成为节水型卫生器具和设备,达到减少用水的目的。2)废水再利用。对于成规模的旧工业建筑厂区在改造时应整体考虑运用中水系统,将生活废水回收,通过设备的净化,用作冲马桶用水或者绿化用水,达到节水的目的。3)雨水收集利用。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手段将屋面、地面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将其存储于蓄水池供绿化和景观用水。对于非机动车道、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的硬质铺地采用新型透水材料铺装,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改善局部小气候。节材改造节材也是绿色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的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以减少材料的浪费,减少建筑垃圾的输出。其次,在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前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或者是客户人群,以避免盲目改造不符合将来业主的需要,出现再次拆改从而造成的浪费。再者,对于从旧工业建筑中拆卸下的边角料、建筑构件和厂房中原有设备的再利用,也是节约材料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些构件和设备是旧工业建筑的组成部分,也记录着历史的印记,可以将这些构件再利用,作为展品或做成装饰构件摆放在某一空间内,成为记忆留存的提示物。如内蒙古工业大学,在对校区内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建筑系馆时,就将原有厂房拆下来的钢窗框料重新利用,成为室外小品围墙的花格窗料;对原有的设备基础进行保留,上安装一块木板,成为席地的茶桌,或是小憩的座位,或是作品的展台,既将废材加以利用,创造了具有文化气息的氛围,又传达了历史的信息。

将绿色技术应用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投资少,转型大见效快,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土地的充分利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绿色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和学习中不断的探索。

全文阅读

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析,阐述了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程应用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程应用;高职;实训课程体系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高职专业,在2016年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更名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建设行业和企业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水平提供保障,从而为建设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守类型、稳规模、强内涵、调结构、促合作、探贯通、办特色”的办学思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重在培养面向建筑和工程领域,从事智能建筑系统和工业控制相关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设备安装、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管理、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与改造、系统报价和招投标、工程管理、绘图和资料管理、工程监理、产品销售等岗位。

二、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课程内容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多以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且多分散在各门专业课中,容易使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缺乏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从而无法完成系统化的工作。(二)实训教学方法陈旧对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多学科交叉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有些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教学,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学生感到课堂沉闷,从听不懂进而过渡到提不起兴趣,很难理解、掌握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实训课程内容,难以形成工程应用能力。

三、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全文阅读

浅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文化的构建

【摘要】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展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文化的构建的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从人文与建筑工程关系的认知,专业课程文化的认知,专业文化的研究投入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专业课程文化的构建的理念和思路,改革所培养学生的最高境界将是“师”,而不单单是“匠”。一个有富有思想的建工类技术人员。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文化;构建

0.引言

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一般往往呈现出校园人文背景的欠缺性。而这种人文的欠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目前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不论在课程设计、设置、模式,未来课程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间的关系均处在不断改革和探索阶段中。而“课程文化”往往是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与“建筑工程”的关系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指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扩展到建设工程又可以包括路桥、水利等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人文”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那么“人文”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解释就是:人们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风格独特、光辉灿烂的丰厚的建筑文化。人文的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是做什么的,“人”为什么话着,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高等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目前高职的大学教育指导思想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这导致高职教育沦为职业培养场所,直接影响到建筑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回归,人文主义培养在建工类学生中的教育重要性显而易见。这点上,与纯粹人文教育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目前建工类专业课程,由于对人文教育认识较少,甚至一味的盲目追求工学结合,设置上极少甚至不考虑这块,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显得投入不够。

全文阅读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探讨

摘要:工业结构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属于综合决策的问题。在优化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实用、安全、经济和整体效果等因素。本文对工业结构优化技术以及实践应用对工业结构实用程度及整体效果进行改进的方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工业部分结构的空间利用率的优化部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业建筑结构;优化技术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belongs to the comprehensive decision problems. Need factors to consider practical, safe, economy and the overall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optimization. The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overall effect is improved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space are analyzed.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 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所要施工的建筑的表达。对于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规范和标准,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之中也要具备十分扎实的理论知识。近些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在汶川地震中,大量的校舍、民房和厂房出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很大。这就更加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的优化设计,切实保证建筑设计质量和优化。

1 工业结构的人性化特点与优化内容

工业的人性化是体现工业实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自身工作厂房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环境方面,不但要求有工业厂房可以提供场所,同时还要满足工人和生产的需要。这时,以实用性为基础的“人性化”就成为了人们对工业设计追求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现代工业结构设计优化的过程中,现代工业设计就需要以“人性化”这个特点为基础,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工业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人性化工业结构的特点具有这样的几个特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