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精选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材料成本;批量采购;管理;效益

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设成本的匹配关系,是建筑行业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1.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2.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3.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指标性限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4.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5.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

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需方市场的优势,让供货商前来应标,通过竞争体现价格优先。正确、公平的招标采购,的确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对材料的品牌、质量和价格不做充分的了解,如果对供货渠道和环节不进行控制,如果对前期的招标工作准备不够细致,极易给投标人留下投机的空隙,不但不能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并且会给中标后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甚至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制约。

6.最佳经济批量的选择与管理

一项工程的建设,耗资上亿元,长达几年。如果能够随时购入所需要的材料,就不需要原材料的储存,就可减少财务费用,就能盘活建设资金,也就能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难使所有建筑材料都能够达到随时使用随时购买的目的,况且大部分材料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材料,也会因为供货地点的远近,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故障或问题,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停工待料而延长工期。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能够Ⅲ页利地进行,材料的分批采购、计划性地储存也是非常必要的。从材料促销的方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考虑,零星采购,材料的价格较高,批量采购,可能会得到供货单位的优惠;从材料管理费用对材料综合成本的影响考虑,过多的材料库存,会占用较多的采购资金,会增加仓储管理,会增加费用开支。

7.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采购和管理,是建筑工程的核算依据,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造价。完善材料采购和管理的控制体系,加强和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探索和寻找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最佳方法,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筑成本的匹配关系,合理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财务管理工具,就能够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法精,张德光,等. 建筑材料管理条例[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2篇

建筑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最基本单元,其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建筑工程的材料管理具体是对材料的进、出、存三大环节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编制材料计划,采购订货,组织运输,库存保存,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内容。加强材料的管理对建筑企业有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组织好材料供应是保证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的物质保证,其次为了防止供应材料的中断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材料储备,这就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加强材料管理是管好流动资金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材料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产量和工效的保证,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建筑材料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建筑材料的采购问题。建筑材料的采购大多是由项目部完成,但是采购人员很多时候没有做好事前的预算,只有一个模糊的采购意识,没有详细计划,材料采购人员直接根据施工招投标文件、合同以及施工图等对整个项目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行情进行大致的估算,从而导致材料的预算成本较大。甚至有些采购人员勾结材料供应商,材料采购过程暗箱操作,这种现象就难以保证材料的质量,导致施工过程中用到劣质材料,可能造成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人身事故。

(2)材料收验员、管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材料进场验收的时候,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人员把关不严,现场收验人员因为各种因素倦怠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符合等。这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材料的合理化管理。材料管理人员应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素质,专业的系统管理知识,熟悉建材市场,掌握各种材料的综合性能,这样才能灵活的处理材料的进出场任务。

(3)企业材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公司材料管理机制不全,或干脆就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也没有具体的物资管理程序和材料管理办法,这样一来在各个环节就没有具体的条框来约束人和物的行为准则。因此,建筑企业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管理制度对规范管理,节约材料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做好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具体措施

(1)材料采购的规范化。为了解决项目部采购预算模糊的问题,企业应该根据工程预算和材料消耗定额,分析编制出详细的材料采购计划。同时采购人员应该改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拒绝回扣,抓好采购,入库及其使用前的检验环节,防止材料发生质量问题。建议成立纪律监察部,专门检查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舞私作弊、损公肥私。

(2)加大材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各种专业技能进行培训,要求员工掌握包含各种原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储存方法、堆放原则等等基本知识。同时也得加强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材料管理人员。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3篇

建筑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最基本单元,其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建筑工程的材料管理具体是对材料的进、出、存三大环节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编制材料计划,采购订货,组织运输,库存保存,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内容。加强材料的管理对建筑企业有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组织好材料供应是保证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的物质保证,其次为了防止供应材料的中断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材料储备,这就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加强材料管理是管好流动资金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材料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产量和工效的保证,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建筑材料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建筑材料的采购问题。建筑材料的采购大多是由项目部完成,但是采购人员很多时候没有做好事前的预算,只有一个模糊的采购意识,没有详细计划,材料采购人员直接根据施工招投标文件、合同以及施工图等对整个项目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行情进行大致的估算,从而导致材料的预算成本较大。甚至有些采购人员勾结材料供应商,材料采购过程暗箱操作,这种现象就难以保证材料的质量,导致施工过程中用到劣质材料,可能造成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人身事故。

(2)材料收验员、管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材料进场验收的时候,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人员把关不严,现场收验人员因为各种因素倦怠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符合等。这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材料的合理化管理。材料管理人员应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素质,专业的系统管理知识,熟悉建材市场,掌握各种材料的综合性能,这样才能灵活的处理材料的进出场任务。

(3)企业材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公司材料管理机制不全,或干脆就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也没有具体的物资管理程序和材料管理办法,这样一来在各个环节就没有具体的条框来约束人和物的行为准则。因此,建筑企业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管理制度对规范管理,节约材料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做好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具体措施

(1)材料采购的规范化。为了解决项目部采购预算模糊的问题,企业应该根据工程预算和材料消耗定额,分析编制出详细的材料采购计划。同时采购人员应该改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拒绝回扣,抓好采购,入库及其使用前的检验环节,防止材料发生质量问题。建议成立纪律监察部,专门检查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舞私作弊、损公肥私。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近几年来工程事故或灾害现场的观察发现,国内建材市场不规范的现象仍旧普遍存在。由建筑材料品质所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居住安全与社会安定的重要议题。为使建筑材料的品质得到进一步保障,同时也为满足人们对于较高居住生活品质的期望,并唤醒国内建筑业的道德意识,笔者将对建筑材料的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探究。

在当前的形势下,建筑材料的管理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笔者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筑材料在招投标过程中控制不到位

工程的建设成果通常是工程建设单位主管的业绩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的开发承接都是其获利与生存经营的关键,因此,工程的承发包无论对于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也因此常导致一些施工单位,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去取得业务,同时,有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阶段没有对相关材料进行市场调查分析,要求投标的施工单位按图纸进行计算,结果导致各施工单位对材料价格定档报价缺乏比较,不但极大影响了投标的效果,而且为工程结算留下隐患,可能会对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两方的利益造成损害。同时,建筑市场的过度低价中标令市场缺失自身免疫防范能力,是低劣产品容易蒙混过关进入工程现场的深层次原因。

二、建筑材料在进场过程中管理混乱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现场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不能及时纠正,就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防患于未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本原则,而保证建筑材料的采购及使用环节不出差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施工单位应当选择信誉高、品质好、价格合理的建材,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材料进场验收程序,依据设计图纸、相关规范文件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验收和抽检。但是,现在的进场验收和使用的过程管理多数形同虚设,在一些建设工程项目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为控制成本,指定或默许一些劣质的建筑材料在工程中使用,在进场验收和抽检过程中“偷梁换柱”。当然,大部分的不合格建筑材料是由于材料中间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利用假冒产品进行牟利,或生产商盲目授权造成质量不稳定造成的,由于没有严把进场质量关,许多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就流入了工地。

三、建筑材料存放及使用无序化

施工现场堆放的建筑材料应注明“合格”、“不合格”、“在检”、“待检”等产品质量状态,注明该建材生产企业名称、品种规格、进场日期及数量等内容,并以醒目标识标明。并根据建筑材料的特性进行存放,防止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改变。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免人为的造成建筑材料的质量发生变化。由于许多工地没有相关的材料管理人员,或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较低,造成了现场材料堆放混乱,许多未检测合格或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由于没有被区分而被使用,或者由于存放不善造成了材料性质的变化而产生了质量问题。同时,由于管理的无序化,许多材料的使用存在着违规操作的现象。例如,有时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热气腾腾的加气块被用于砌筑;许多商品混凝土被人为掺水而导致塌落度过大;圆盘钢筋在调直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钢筋的直径和力学性能发生较大改变等情况。

四、建筑材料的检测及政府监督不完善

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利用第三方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筑材料优劣掌控的重要环节。而现在个别检测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没能出具客观公正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失真、失控,丧失了“质量篱笆”的功能。还有个别检测人员为了个人利用而放弃了公正公义,检测操作无原则、不规范,是导致劣质建材产品蒙混过关的关键原因。

在建筑材料的管理中,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也是把控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的环节。政府职能部门除了要制定相关的法规、规范标准外,还需对这些法规、规范标准进行监督检查。但是,由于现在的现实情况,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只能以抽巡查为主。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为例,由于监督人员数量有限,抽巡查的频次可能不会满足实际需求,在抽巡查的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监督检查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监督人员通过检查相关的资料和现场实物,按照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而抽检的结果需要另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出具,如果检测单位不能很好的把关,抽检的意义也不复存在。同时,各个职能部门没有很好的交流信息平台以及监督人员的责任感及专业水准不一也是造成监督管理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设立建筑材料国家性法规

设立建筑材料国家性法规,确立以建材国家标准为建材品质要求的依据,以建材检验为执行方式,可以达到建材品质管理的目的。目前,针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以上海市为例,主要依据《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使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规,这些法规主要是对建筑材料的消费者和使用者进行约束,而没有从建筑材料的根源进行约束。设立建筑材料国家性法规,应首先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者进行规范。未经检验合格的建材,均应禁止销售,将劣质建材清理出市场。建材国家标准的制定也要视各种建筑材料的现实需要进行等级划分,以便使建材的生产者依据不同需求生产不同产品。国家标准确立之后,建材业者为达到国家标准,就会改进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改善生产设备,除了可以引导建材品质的提升,同时也可避免生产业者盲目生产。建立建筑材料的国家标准,可以从源头控制建筑材料的品质,而不是单一的对建筑材料的消费者(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约束和处罚。

二、提高建材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施工单位的建材管理人员普遍素质偏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对于建材的管理也处于相对粗放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建筑材料的质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建材从业人员应该加强技术业务学习,掌握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的进场验收、存放及检测等规定,建立完整的建材国家质量检验规范标准档案,并要随时掌握新的规范规章,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减轻或杜绝建筑材料存放和使用无序化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监理对建材的管理作用

监理制度在国内已经发展地相对成熟,监理人员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作用也在逐步凸显。现场监理人员首先应核查进场的材料是否属于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建设工程材料,应做到避免使用本市明令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不使用被总站纳入不良企业名单单位所提供的建材产品。其次,监理人员应熟悉设计文件和建材采购合同的相关要求,验收进场材料产品名称、规格、质量指标等是否与设计要求、合同约定、技术标准相符合,核验数量及外观质量,核查相关证照与包装标志、产品标识、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品种规格、质量等级的一致性。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成本控制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实现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价廉物美的(较好的性价比)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

1材料供应与管理

1.1掌握建材方面有关的法规及有关条文

在我国,政府对大部分建材的采购和使用都有文件规定,其中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根据文件精神,工程项目部要对每天进场的主要物资按规范填写《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需要建立单位签字,交易数量必须覆盖实际使用量。

1.2通过市场调研,认准合格材料

考察调研的范围首先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

察调研的另一个范围是建筑业界。通过对建筑业界的了解,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一般来说,真正质量过硬的材料会得到建筑界的认可,质量低劣的材料会被人唾弃。通过了解建筑业界,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

1.3把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关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其“防伪备案证明”。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要建材应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1.4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施工过程是劳动对象“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材料消耗的过程,称为“牺牲”过程或使用过程。使用过程中材料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检查、保证进场施工材料的质量,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1.4.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作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1.4.2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

1.4.3施工收尾阶段:施工即将结束时,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收尾工程,清理料具。(2)组织多余料具退库。(3)及时拆除临时设备。(4)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5)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及管理效果。2材料价格管理

2.1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掌握市场信息,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价格信息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信息,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2.2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运费支出是构成材料采购费用的重要因素,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而材料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2.3采取合理的采购模式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广泛吸取诸多建设单位,对于采购供应模式,我们总结了如下三点内容:

(1)施工用主要材料由甲乙双方共同采购,其材料质量由甲乙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

(2)材料的价格主要由业主方依据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业主方主要以招标的方式确定材料价格,也可以直接走进市场,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3)工程结算时,材料价格以实购价(含运杂费)为基础,采取加权平均法的方式计算。少数由承建方自行采购的辅材则执行信息价。

这样做使供货、保管、使用一体化,减少甲乙双方的扯皮情况;业主方可以降低部分材料价格,降低工程造价;当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供应模式。

3材料存放发放管理

材料购回至使用是有一定时间差的。在这段时间内,应加强材料存放管理,不能因保管不善而降低使用寿命。主要应注意两点:

(1)专门库房,妥善存放。建筑材料应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否则,会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应避免潮湿、雨淋。钢材(及制作成品)堆放在潮湿的地方或被雨淋,会很快被氧化锈蚀,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冲淋了,那根本是不能使用的。

(2)标识清楚,分类存放。一个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一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几十个品种,又有圆钢和带肋之别;水泥有标号高低之不同,又有带R与不带R、硅酸盐、矿渣、立窑、悬窑之别,建筑物的不同浇灌部位,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外对于材料的发放,不论是项经部、分公司还是项目部仓库物资的发放,都要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核算、严格实行限额/定额领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须由项目施工人员开签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栏目要求填写,不可缺项。对贵重和用量较大的物品,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凭领料小票分多次发放。对易破损的物品,材料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在凭证上签字认可。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is to save the project cost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also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do well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achieve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earnings i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ctivities.

Key words: building materials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 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保本微利”成了普遍现象。如果按照以前粗放的施工方法,企业基本上无经济效益可言。所以,在保证工程质量、如期完工的前提下,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人们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建筑业企业的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由于在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总是迫于竞争缘故,导致压价、让利等情况,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不力也是重要的因素,比如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材料使用不合理,浪费现象屡禁不止等。

2、建筑材料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2.1建筑企业施工中材料管理的现状

由于建筑材料费占工程直接费的70%左右,因此,要降低工程成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搞好材料管理。目前材料管理的问题主要有:(1)采购管理不规范,性价比低;(2)使用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对材料的性能、计量单位、换算方法、用途不熟悉;(3)现场材料堆放混乱,余料不能充分使用;(4)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不高,手段落后。

2.2 针对材料管理现状应采取的整治措施

2.2.1 重视材料的采购,以最佳方式采购材料,购买性价比高的材料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首先对于常规用料,采取集中采购、集中发放,由用料部门统一、直接领取,减少中间环节,杜绝多花钱。对大宗材料应集中采购和管理。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变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领导应下决心花大力气,在企业成立材料供应中心,统一负责全公司的主要材料的集中管理与采购供应,集中资金优势,发挥专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市场调查,实地采购方式收集各种材料的信息,保存各种信息记录。编制必要的材料采购、材料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明确有关部门、岗位的职责,明确与材料采购相关的工作步骤,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按规定执行。优选采购人员,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责任心强、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购人员,也可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目前市场上同样产品的价格相差悬殊,供货渠道和环节繁多,除零售价、批发价、到货价、季节价、出厂价等外还有折扣比率。采购人员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同时,应货比三家、价比三家,反复比价格、比质量、比运距,才能购得质优价廉的材料,从根本上起到控制工程成本的作用。

第二说下周转材料和机械设备,对周转材料和机械设备是购买还是租赁,也要反复比较核算。对已有的周转材料要合理使用,可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周转材料的合理使用,一、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减少模板等周转料的总投入量,应用发挥其周转使用效率,这样占用模板等周转料少了,周转料摊销费自然就减低了,二、控制好工期,做到不拖延工期、合理提前工期,尽量降低周转料的占用时间,充分提高周转使用率,三、做好周转材料的保管、保养工作,及时除锈、防锈,通过延长周转次数达到减低摊销费的目的。

第三,要合理设计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材料设备进场后要妥善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堆放保管,避免二次搬运和损耗浪费,杜绝盗窃漏洞。

第四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材料规格,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2.2.2 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首先要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材料进场后材料管理人员应严格检查生产厂家的资质、营业执照、材料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材料检测报告、使用说明书等,并及时通知现场监理及试验员对材料进行抽检,材料进库前,仓库管理员除按上述要求进行记录、验证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做好防护措施,并按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进货日期等打上标识。对出库的原材料也要登记,并详细记录材料使用的部位,做到使用的可追溯性,为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发生误用,还应将其标识复制随同材料一起发放。由于材料成本是项目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故进、出库还应记账,真正做到账账相符,并及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及时掌握项目的材料成本构成。

其次要加强材料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掌握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认知能力。

2.2.3 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坚持执行验数量、验规格、验品种、验质量的“四验”制度。重点实施材料使用监督制度,材料管理应对材料使用进行监督,做到工完、料净、场清,建立监督记录。

材料消耗成本一般要占工程造价的60%以上,因此,应该对材料消耗成本进行价值分析。而材料消耗成本控制的源头在于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优化项目设计,降低材料消耗成本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尽管施工阶段对材料消耗成本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增加新的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这也是工程决算超预算的原因之一。因此,工程项目部应严格执行施工用料计划,尽量减少浪费,从而降低材料消耗成本。由于工程材料的节超与职工经济收入挂钩不是很明显,现场施工人员节约用料意识不强,造成大量工程材料的浪费。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宣传教育,让员工了解实施工程材料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执行节奖超罚制度,使节约工程材料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在对材料进行功能分析时,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采取实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不降低项目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高价材料的使用量,选用廉价料或代用料,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并重视科技进步与科技开发,利用科技开发成果消化材料价格上涨和项目材料消耗对成本的影响。在材料消耗成本的价值分析中,项目部应着重从降低材料消耗成本入手,充分利用市场和网络优势,减少材料的购进成本,应用价值工程原理科学地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利用量本利方法分析工程量、成本、利润的关系,以利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对材料消耗成本进行控制。此外,还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如ABC分类管理法,合理储备材料,对材料实行统一配料,集中加工,提高材料利用的价值,建立材料费的调整与索赔制度,保证材料消耗成本目标的实现。

另外,现在的国有建筑企业,一般只有工地管理人员是本公司的员工,面对一些小型工器具的损坏(如小推车把手损坏或爆胎),只能将其弃之一边,等用到时只能租赁或购买,增加了成本费用,建议一个项目部应有几个长期的零工,不仅可以对小型工器具进行维修,在有零活急需时也可解燃眉之急。

2.2.4 工程管理信息化、成本管理即时化

众所周知,工地建筑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繁多,而一般工程的施工现场材料员的设置也只是那么一两个,要想使建筑材料的进出库及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材料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材料管理是一个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无论从思想认识上,还是在专业推广中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建筑企业对信息化及应用认识不足;(2)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3)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改造滞后,企业管理与流程再造不匹配;(4)人才匮乏,制度落后,建筑领域不同岗位观念差异及材料管理员年龄偏大化等。

建筑企业的材料管理能够实现计算机管理,就可大大减轻材料管理人员的劳动。成本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大的科技创新空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建筑工程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终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接受程度。由于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不具备新业务流程所需要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给全面推行信息管理带来不小的难度。通常,每个部门里越忙的人,越要参加信息系统的建设,这是一个矛盾。因此,在信息化建设前,根据本企业员工知识水平和素质状况,对员工进行信息化知识强化培训,使其充分了解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方能从根本上克服推行信息化的最大障碍。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改善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面对国际竞争,无论我们怎么分析有关利弊得失和对策,一个不争的事实――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信息技术的实施,将会给建筑工程管理企业提供一个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工具。企业应努力结合自身情况,研究怎样运用这个工具来谋求更好的发展,真正实现建筑业的技术进步。

结语: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7篇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四、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五、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

材料的采购当然要注意合法的途径,目前比较流行的采购招标是合法的形式,但是它不是材料采购的唯一形式。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需方市场的优势,让供货商前来应标,通过竞争体现价格优先。正确、公平的招标采购,的确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对材料的品牌、质量和价格不做充分的了解,如果对供货渠道和环节不进行控制,如果对前期的招标工作准备不够细致,极易给投标人留下投机的空隙,不但不能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并且会给中标后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甚至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制约。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招标,购买价值一元钱的材料,显然不需要进行招标;独一无二的材料,招标也不能解决降低价格的问题;市场紧缺的材料,供货单位也不需要采取应标的销售形式。材料的采购招标也会给招标单位带来不利的局面,招标文件就是暴露购买的目的,就是把自己需要材料的秘密告诉对方;信息的有效范围和招标内容的公开程度是有局限的,不一定所有的供货厂家都能够及时看到,也不能够事先知道投标者是否采取“联保”的串标方式,招标的可信度一旦失去控制,也就意味着中标的价格不再可靠。

六、最佳经济批量的选择与管理

一项工程的建设,耗资上亿元,长达几年。如果能够随时购入所需要的材料,就不需要原材料的储存,就可减少财务费用,就能盘活建设资金,也就能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难使所有建筑材料都能够达到随时使用随时购买的目的,况且大部分材料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材料,也会因为供货地点的远近,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故障或问题,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停工待料而延长工期。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能够Ⅲ页利地进行,材料的分批采购、计划性地储存也是非常必要的。从材料促销的方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考虑,零星采购,材料的价格较高,批量采购,可能会得到供货单位的优惠;从材料管理费用对材料综合成本的影响考虑,过多的材料库存,会占用较多的采购资金,会增加仓储管理,会增加费用开支。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8篇

1.材料存放

建立专人负责的材料存放库房,对于不同材料要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建立好材料管理的相应资料库,包括生产厂家的资质、材料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材料检测报告、入库单、出库单、材料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等,这是日后核查的参照和依据。还要针对建筑材料管理制定好该项目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坚决执行。

2.材料使用和损耗

从材料领取到材料使用都要做好记录,落实限额领料制度,进行批次发放,避免建筑材料的丢失和不必要的浪费,发配员要严守发放程序,做好详细、明确的发放记录。在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还要严控材料的损耗。参照建筑材料实际用量、计划用量、实际加工过程损耗率、实际运输损耗率等资料,跟踪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损耗情况,如果过于超出计划上限,则要考虑建筑材料的过度浪费,查明原因,从运输、发料、领料、加工等环节一一查找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严控消耗定额。

3.建筑后期材料的存放管理

接近建筑尾声阶段,建筑材料的管理更要细致到位。先是核查整个建筑过程中建筑材料的实际使用量和储备量之和是否与计划量相符,并对材料使用记录单做最后的汇总;剩余建筑材料的回收工作也是建筑后期的关键,不但关系到建筑材料的消耗,更关系到工地的安全管理,及时入库登记,及时清理建筑现场。“工完、料净、场地清”这本是在建筑施工企业多年的一句形象话。但是现实中有些工地说是说、做是做,工完料不净,场地杂乱无章,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安全隐患的出现。还有就是废料的管理也是建筑材料管理的一部分,不能简单的做垃圾处理,要进行分类处理和登记存放,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二、关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措施的建议

1.认真落实建筑施工材料管理的法律法规

建筑施工方要详细了解国家有关建筑材料的法律法规,比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建筑材料采购和使用方面的明文规定和《建筑工程材料验收使用中和台账》中对于进场物资流程方面的规范要求。控制材料采购的价格和质量,采用合理的采购模式。

2.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在建筑成本中建筑材料的损耗占了很大的一部分,约占总成本的40%,因此控制好建筑材料的损耗,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预算,对降低工程总价大有裨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现代建筑材料管理的趋势,比如运用统计资料来监督建筑材料管理对于全面了解材料损耗情况、节约建筑成本、降低材料流失等就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关注市场,时刻掌握建材市场材料价格动向,可以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低价购买建筑材料的任务。在建筑材料运输、调度、存放环节采取集中、专门、分类存放方式,建立建筑材料发放制度和责任赔偿制度,用科学的管理和预案的制定来加强材料管理的力度。

3.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立专门的建筑材料管理部门,对建筑材料的采购、存放、使用等进行全面接管,负责建筑材料的验收、仓库管理、材料损耗量核算等,保证建筑材料的品种、质量、数量等满足施工的需求,符合施工的进程,减少浪费,防止积压。提高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目前我国建筑材料管理部门和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业务素质较差,材料管理中随意、盲目,缺乏科学的管理,谈不上有计划的使用,成本的浪费不可避免。因此打造一支专业的建筑材料管理队伍是保证建筑材料管理措施执行的前提。

三、总结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材料成本;批量采购;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设成本的匹配关系,是建筑行业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 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四、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 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五、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

材料的采购当然要注意合法的途径,目前比较流行的采购招标是合法的形式,但是它不是材料采购的唯一形式。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需方市场的优势,让供货商前来应标,通过竞争体现价格优先。正确、公平的招标采购,的确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对材料的品牌、质量和价格不做充分的了解,如果对供货渠道和环节不进行控制,如果对前期的招标工作准备不够细致,极易给投标人留下投机的空隙,不但不能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并且会给中标后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甚至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制约。

六、最佳经济批量的选择与管理

一项工程的建设,耗资上亿元,长达几年。如果能够随时购入所需要的材料,就不需要原材料的储存,就可减少财务费用,就能盘活建设资金,也就能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难使所有建筑材料都能够达到随时使用随时购买的目的,况且大部分材料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材料,也会因为供货地点的远近,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故障或问题,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停工待料而延长工期。

结束语:

材料采购占用的资金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材料积压越多,占用的资金越多,财务费用也越多。建筑材料的采购与管理,不但要处理好材料的批量采购与材料实际成本的辨证关系,而且要使材料的综合成本与资金使用效益更加匹配。最佳的经济批量,能给建设资金的使用带来最高的经济效益,决定最终的建筑工程成本,影响着最终的建设成果和利润建筑材料的采购和管理费用,是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造价。

参考文献:

1、曹小奇. 新型建筑材料行业形势分析[J]. 陕西建筑, 2009,(03) .

建筑材料管理范文第10篇

一、材料供应与管理

(一)掌握建材方面有关的法规及有关条文

在我国,政府对大部分建材的采购和使用都有文件规定,其中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根据文件精神,工程项目部要对每天进场的主要物资按规范填写《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需要建立单位签字,交易数量必须覆盖实际使用量。

(二)通过市场调研,认准合格材料

考察调研的范围首先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

考察调研的另一个范围是建筑业界。通过对建筑业界的了解,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一般来说,真正质量过硬的材料会得到建筑界的认可,质量低劣的材料会被人唾弃。通过了解建筑业界,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

(三)把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关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其“防伪备案证明”。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要建材应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四)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施工过程是劳动对象“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材料消耗的过程,称为“牺牲”过程或使用过程。使用过程中材料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检查、保证进场施工材料的质量,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作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2、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

3、施工收尾阶段:施工即将结束时,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收尾工程,清理料具。(2)组织多余料具退库。(3)及时拆除临时设备。(4)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5)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及管理效果。 转贴于 中国

二、材料价格管理

(一)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掌握市场信息,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价格信息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信息,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二)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运费支出是构成材料采购费用的重要因素,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而材料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三)采取合理的采购模式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广泛吸取诸多建设单位,对于采购供应模式,我们总结了如下三点内容:

1、施工用主要材料由甲乙双方共同采购,其材料质量由甲乙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

2、材料的价格主要由业主方依据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业主方主要以招标的方式确定材料价格,也可以直接走进市场,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3、工程结算时,材料价格以实购价(含运杂费)为基础,采取加权平均法的方式计算。少数由承建方自行采购的辅材则执行信息价。

这样做使供货、保管、使用一体化,减少甲乙双方的扯皮情况;业主方可以降低部分材料价格,降低工程造价;当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供应模式。

三、材料存放发放管理

材料购回至使用是有一定时间差的。在这段时间内,应加强材料存放管理,不能因保管不善而降低使用寿命。主要应注意两点:

其一,专门库房,妥善存放。建筑材料应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否则,会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应避免潮湿、雨淋。钢材(及制作成品)堆放在潮湿的地方或被雨淋,会很快被氧化锈蚀,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冲淋了,那根本是不能使用的。

其二,标识清楚,分类存放。一个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一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几十个品种,又有圆钢和带肋之别;水泥有标号高低之不同,又有带R与不带R、硅酸盐、矿渣、立窑、悬窑之别,建筑物的不同浇灌部位,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另外对于材料的发放,不论是项经部、分公司还是项目部仓库物资的发放,都要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核算、严格实行限额/定额领料制度,在施工前必须由项目施工人员开签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必须按栏目要求填写,不可缺项。对贵重和用量较大的物品,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凭领料小票分多次发放。对易破损的物品,材料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在凭证上签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