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规英语作文

家规英语作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州市商业领域公共标识语英译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以苏州市商业领域公共标识语的英文译写调查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商业领域(以大型商场和超市为主)的相关实例,从中发现该领域公共标识语英文译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参照《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446.1/2/3/4/5/6/7/8―2009》之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之通则提出改正意见。结合著名翻译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商业领域公共标识语的英译应遵循功能对等的原则,并对苏州市商业领域公共标识语的英文译写规范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英文译写;公共标识语;英译错误;功能对等理论;策略

一、公共标识语英译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一)公共标识语英译的研究现状

自2004年以来,上海、广州和北京相继于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公共场所名称英译专家委员会,对路名、政府机构名称等译法进行规范。2010年的世博会促使上海市政府系统性的检查了全市所有英文标识,公布了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并出版了《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误:解析与规范》。此后,北京市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广东省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规范》,青岛市了《公共标识英文译法――旅游景区景点、文化标识》等。2011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牵头,成立了国家层面的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专家委员会。江苏省在2013年南京亚青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举办之际,为充分展示江苏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也设立专项课题,对江苏省政府英文网站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学术界也发表了很多论文、专著作为研究成果,李淑敏《关于中文公共标识语的英译问题》,曾景婷《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镇江市六大公园为例》,崔山鞯摹段浜菏泄共交通设施标识语英译不规范现象分析及对策》,金其斌的《医疗卫生行业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深圳市8所医疗机构为例》。

由以上公共标识语英译的研究现状看来,旅游、交通、医疗等领域的研究较多,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较大关注,相比之下不难发现,商业领域标识语英译的研究甚少,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我们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来填补这一空白。

二、商业领域公共标识语英译的研究`

全文阅读

文化碰撞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的重新审视

摘要:在国际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需要进行重新审视。英文字母词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化性。英文字母词的使用不能任其自然,而要规范引导。英文字母词要减少直接借形,尽快合理汉化。

关键词:字母词;文化背景;汉语规范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1-0125-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动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传承了几千年的汉语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汉语中夹杂使用英文字母词的现象,在新闻媒体、网络语言中已日趋流行,甚至在行政机关的公文中也时常出现,如GDP、WTO、APEC、NBA等,这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激烈争论。以罗庆铭、曹学林、刘涌泉等为代表的赞成者,认为英文字母词简洁醒目,表意准确,符合经济原则,便于对外交流,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可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应当支持其存在和继续发展。而以慧生、方梦之、李国文、徐道一为代表的反对者则认为,在汉语中使用英文字母词有如米饭之中的沙子,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是对汉民族文化的污染,因此应严格控制甚至杜绝英文字母词的使用。笔者认为,英文字母词虽然属于词汇的范畴,但不能仅仅从语言学本身去研究它,在文化相互碰撞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应当注重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它,对待它。

一、英文字母词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化性

根据语言学理论,语言具有突出的工具性特征。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教科书都在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叶蜚声、徐通锵所著的《语言学纲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王德春所著的《语言学概论》中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上传递信息的工具。”周一民在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汉语》中说:“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也具有文化的属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能成为文化的载体。”

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外来词大多采取了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的方式,具有汉化色彩。而字母词则是外来词的一种新形式。刘涌泉在《谈谈字母词》一文中把字母词概括为“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K等,后者如CD、UFO等。它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语”。字母词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英文字母词,指一个词语全部采用英文字母,主要是英文词汇的缩略语,如CEO(首席执行官)、MBA(工商管理硕士)等。二是汉字字母词,是由字母加汉字构成的词,如A股、C语言等。三是拼音字母词,是来源于汉语拼音的字母词,如GB(国标)、HSK(汉语水平考试)。四是数字字母词,是数字加上字母构成的词,如3D电影、MP3等。根据沈刚的统计,在这四类字母词中,英文字母词占总数的92%,汉字字母词占6.8%,拼音字母词占0.4%,数字字母词只占总数的0.8%。可见英文字母词占据绝对多数。由于它们保留着英文的原貌,所以承载着丰富的西方文化信息。也就是说,英文字母词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全文阅读

英语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青海社会科学杂志》2015年第四期

随着青海改革开放的深入,“大美青海”的内涵建设日益丰富。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民族文化旅游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投资贸易洽谈会、藏毯国际展览会等重大活动促进了青海的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客人以及港澳台同胞来青海旅游、工作和生活。2013年青海省入境(包括外国人以及港澳台同胞)人数达到4.65万人。入境人数的逐步增长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保证他们在青海生活、工作、旅游的方便、顺利和舒心;而良好的服务质量又会吸引来更多的客人。因此,各方面服务质量的提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英语服务作为其中之一项,也日益凸显出来。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政府以及语言专家都已经开始重视外语服务事业的建设,并将其纳入国家外语战略规划。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年的广州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1年的“教育科学与管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的相继举办,已引起语言专家们对语言服务的关注和研究。他们就如何做好语言服务工作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为语言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并且提出“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的语言服务将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外语事业”(束定芳,2012)。《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将语言服务的理念首次纳入了政策应对的范畴,指出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应对国际事物和突发事件的关键语言政策,……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为社会提供语言援助”。可见,语言服务已成为国家外语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样日益开放的国内大背景下,青海的经济和文化要面向世界,要更好地“请进来”、“走出去”,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关注青海英语语言环境的建设,逐步提高英语语言服务水平,这是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从公共标志的英语服务、公共服务行业的英语服务以及大型活动的英语服务等三方面讨论青海英语环境建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公共标志的英语服务

公共标志英语服务主要指公共场所的英语标示和公共交通工具的英语提示,如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站、停车场、洗手间、宾馆、餐厅等处的指示性用语等。指示性用语的特点是简单、准确、规范,但即便是像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在英语标志的使用上尚存在使用不规范、不恰当或翻译错误的情况。

(一)英语标志使用不规范。路名、街道名、站名、商店名、单位名、建筑物名称,以及牌匾、指示牌、商标、广告、包装等使用的英文标志,有的单用,有的混用,有的夹用。2012年5月8日《重庆日报》刊出图文报道《拼音英文混杂,路牌应当规范》;2012年10月29日中国新闻网转载《厦门日报》的图文报道《厦门路标“拼音+英文”难懂,多部门互推责》。两地被报道的2个交通指示牌上共列有6条交通指示信息,其中除“调头”外,均为地名。这5条地名使用两种标注方式:一种使用汉语拼音标注,有2条,分别为“西部物流园XIBUWULIUYUAN”和“莲花二村Lian-huaercun”;另一种使用“拼音+英文”的方式标注,有3条,分别为“重庆城区”、“西城大道”和“龙山路”。2011年7月18日,《汕头特区晚报》曾刊出图文报道《高铁票地名翻译不统一,让老外有点“凌乱”》,显示在一张从“北京南(站)”到“南京南(站)”的火车票上,北京南标注为BeijingSouth,南京南标注为Nanjingnan,这遭到了网友的“吐槽”和调侃。

(二)翻译不恰当或者错误。北京首都机场告示牌上写着“平时禁止入内”,表明是“紧急出口”,但英文却翻译成“Noentryonpeacetime”,成了“和平时期禁止入内”。大连机场告示牌上的“航班时刻不正常”,却译成了“神经不正常的飞机”。上海浦东机场告示牌上的“头班车”译成了“Headregu-larbus”,意思成了“头脑正常的人乘坐的巴士”,“机场专线”译为“AirportSpecialLine”,实际“AirportBus”即可。八达岭高速公路上有块“民族园”指示牌,该公园本是一个展示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公园,但牌子上的英文却被译成“”(种族主义者公园)。北京长安街上的一块警示牌,提醒行人注意路滑,英文用的是“”,译成中文意思就成了“要注意保险箱;那些滑动者诡计多端”。

全文阅读

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多元化英语教学

摘要:从跨文化交际视域和语言运用的层面上诠释文化在英语语言使用中所蕴涵的多样性、内在丰富性以及该语言与其所承载的文化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要求。可为多元文化区域内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关键词:文化内涵;多元化;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146-02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承,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的过程和效果。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可以表达客体的概念意义;此外,作为文化的载体,还蕴涵着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含义和文化心理。

二英语与英语文化

人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主要通过阅读了解对象国的社会风貌,文化风俗,而阅读材料多出自一两个母语国。于是有些人就认定“英语这种语言和某一两个使用英语的国家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一种错觉,因为这种理论不能充分解释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的作用。这些人所说的“语言既不是抽象的'人类语言',也不是微观到个人的'言语',而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族的语言。” 因此,似乎可得出这样的推论--英国文化即英语文化。但这种错觉是由于混淆文化离不开语言,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某一具体的语言之间的界限而产生的。所以切不可在语种与文化之间划等号。因为,今天的English culture(英语文化)一词包含甚广。

三多元的英语文化

全文阅读

中式英语与英语教学

摘 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词汇和句法,在英语交际中出现了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西方人把这种不合乎英语规范的畸形英语称为Chinglish,即中式英语。在英语教学中,中式英语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就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说明,并建议广大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关键词: 中式英语 英语教学 对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在当今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中国的各大院校也开始注重英语的学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些学习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语言环境,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思维方式生搬硬套,形成了不符合英语规律和习惯的中式英语。

什么是“中式英语”?曾先后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工作过八年的美国专家Joan Pinkham在她的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一书中给“中式英语”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Chinglish,of course,is that misshapen,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当然,所谓的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含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以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李文中认为:中式英语也被称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影响和干扰,将汉语的语法规则与习惯硬套入英语,从而产生的不合规范或是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先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再进一步探讨英语教学中对中式英语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1.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于它们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萨贝尔―沃尔夫假说,萨贝尔―沃尔夫的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其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在修正语言绝对论的基础上,提出虽然语言结构不能决定我们的世界观,但却能影响语言使用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看待世界。然而许多专家、学者对萨贝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了质疑,如:皮亚杰以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发展为例,提出只有思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他认为思维决定语言。尽管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争论长久不衰,但目前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表现,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了汉语的思维方式表达,在英语学习中套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形成典型的换汤不换药的中式英语表达。庄绎传认为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原文理解不透;二是对英语的特点不熟,沿用汉语的搭配和结构。综上所述,“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不一致性,而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思维差异。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而欧美人重“逻辑思维”,所以使得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输出的句子与欧美本土人产出的大相径庭。如要形容一个人身体健康,中国学生会这样说:“His body is very healthy.”这句子似乎并没有错,却让外国人啼笑皆非,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会简单地这样表述:“He is very healthy.”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对不同的语言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西方人表达观点时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中国人站在别人的角度,因此中国人经常用“You first please.”来表达“您先请”,而规范说法是“After you.”。

2.语言的负迁移作用

全文阅读

世界英语的中国化探究

摘 要: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英语的发展呈现世界化趋势,英语已不再单单属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少数国家。本文简单回顾了三十年来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及界定,重点分析了中国英语的特征在词汇等层面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启发。

关键词: 中国英语 成因 特征 英语教学启示

1.引言

全球语言监督会主席帕亚克曾对媒体表示:“由于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英语的强烈冲击,英语正在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它现在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要大。”据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国式英语贡献了5%到20%的外来语词汇,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英语本是英国人的本族语言,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造就了英语的多元化、世界化。随之,其本土化也迅猛发展,各种变体层出不穷。世界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则不可避免地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正如Kachru(1985)[1]提出的“三个同心圈”理论(three concentric circles),他把全世界的英语变体以同心圈的方式分为三大类:内圈(inner circle)是英、美等传统的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圈(outer circle)指印度、新加坡等英语为官方或强势语言的国家;发展圈(expanding circle)则是中国、日本等英语作为外语在学习使用的国家。他认为,发展圈的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变体。

2.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及界定

至今学术界并未给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一个完整而公认的定义。中国英语于1980年首次出现在葛传的文章中[2],但在其后近十年里似乎并没有引起中国英语界的注意,直至1989年孙骊的《英语国别变体的研究和英语在中国》[3]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对中国英语的关注和研究。汪榕培(1991)[4]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1993)[5]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谢之君(1995)[6]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后来贾冠杰、向明友(1997)[7]进一步指出它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金惠康(2003)[8]更进一步认为:“中国英语是以国际规范英语为核心,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英语)世界,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如别有风味的词汇、句式、认知方式及行文手段。”

不难看出,要给中国英语下一个准确而完整的定义存在一定难度,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以规范或标准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使用型的英语本土化的表现。当然,它有别于“中式英语”。

全文阅读

非主流英语文学源流探究

前言

非主流英语的广泛沿用,令一切人群可以轻松的将内心复杂的思想表述完整,令语言自身保留更加丰富高效地艺术感染活力,特别是经过对应教学活动地不断扩展,有关以往英语文学源流开始广泛清晰地呈现在研习人员面前,最终为其日后对外交流和素质多元化开发成就拓展,提供更为广泛的适用先机。

一、非主流英语源流特征探究

结合以往英国传统定义结果综述,英语文学属于一类面向群众高度展示文化遗产光辉的特定支持媒介,为英语语言和作家知名度拓展提供无限启示性经验。结合历史角度观察,英语文学定义结果绝非一成不变。尤其随着现代化时局不断拓展,英语教育机制在国际范围内大肆推行,其中英语文学创作数量已然超出英国既有标准,并且在过往殖民地国家区域中换取独到的曙光契机。也就是说,目前英国、英语文学早已成为两类独立主体,对应地英国文学、本体之外的英语文学作品,也为非主流英语源流特性提供标准界定线索。尽管一切研究成果都和英国文学基础深度关联,但是毕竟各类区域保留独特的地理、人文风貌,因此为英国本土外部的非主流英语文学创造提供更加深刻的支撑动力。实际上,非主流英语文学,的确和英国传统文学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单纯拿澳大利亚来讲,自从1788年英国移民初次步入澳洲大陆过后,持续不到200年的时间,当地的非主流英语文学终于得以新生。在面对非洲非主流英语文学成就研究工作上,目前分析意见始终不够统一,部分人员认定其起始时间大致稳定在19世纪后期,而另一些人员倾向于加纳民族运动领导主体1911年政见性小说成就光芒解读,认定其才是非洲黑人英语文学系统架构衍生的唯一标志。不管以上定义结果如何冲突,非洲英语文学产生延展期限始终不超过100年。在这类充满鲜明地方民族特性的文学创作成就此起彼伏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引起国际文学奖项颁发部门关注和科学认证。

二、非主流英语文学内涵的深度扩展规则研究

非主流英语文学如今发展势头难以抵挡,相对地令英美传统文学遭受巨大挑战。有关这部分创新细节具体如下所示:

(一)英语词汇、语法运用规则的全面创新。

在开展文学多元化创作交流活动期间,相关非主流英语作家开始将核心注意力主动投射在英语变体层面之上。经过国际范畴内的英语知识覆盖过后,使得此类文化不再被视为一类单一规范概念,并且朝着离心状态的变异力量和地方表达特征转变。单纯联合拉什迪来讲,其对于英语非主流表述创新研究上,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介入动机,并且经过印度本土语言叙述规则交融整改过后,为后期非主流英语流畅叙述节奏和内涵形象化梳理成就,提供较为和谐的支撑效用。

全文阅读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语言禁忌的对比研究

【摘 要】语言禁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各个地区、各个时代、各个民族都存在自身的语言禁忌,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之间体现的最为明显。了解研究中西文化上存在的语言禁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两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具有重要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语言禁忌;中西文化;全球化

语言禁忌深刻的嵌入在中西各自的文化之中,无论是在书面语还是日常交际用于中,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各种语言禁忌,这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随着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中西文化之间在语言禁忌上有着诸多差异也有着相似之处,这些语言禁忌代表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与融通。

一、语言禁忌

(一)禁忌

禁忌在英语中叫taboo(塔布),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汤加语,有“神圣的”、“不可接触的”和“要极其注意的事”的意思。在我国有关禁忌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代:“及拘者为之,则牵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见《汉书・艺文志》)。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关于禁忌也有过经典的解读,他认为:“塔布(禁忌),就我们来看,它代表了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首先,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塔布在波利尼西亚语中的反义词是、noa’,就是‘通俗的’或‘通常可按近的’意思。所以塔布即意指某种含有被限制或禁止而不可触摸等性质的东西之存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神圣的人或物’在意义上和塔布便有些相同”。i禁忌文化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远,可以说禁忌是与人类的文明同时起步的,这也就导致了禁忌的种类繁多,形式不一,而语言禁忌则是人类禁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禁忌语、言语禁忌、语言禁忌

国内的相关研究之中经常会出现三种学术语言用来指称人们语言上的禁忌,分别是禁忌语(taboo 0r taboo words), 语言禁忌(Iinguistic taboo),言语禁忌(verbal taboo)。上述三个学术用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但是其所指的范围大致相同,这里采用语言禁忌这一术语。语言禁忌只是人类禁忌文化之中的一种,语言成为禁忌“往往被与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或者同某些自然力给人类带来的祸福联系起来。这样语言就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社会成员竟以为语言本身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竟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反之,谁要是讨好这个根源,谁就得到庇护和保佑。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语言的禁忌和灵物崇拜。” ii 因此,语言禁忌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起源于原始部落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灵魂的崇拜之中,它根植于人们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也和统治者利用迷信统治有关。正是由于人们各种神秘力量的畏惧与迷信,才迫使人们在自己的言行上做出必要的限制,否则就会因为语用失误而导致不必要的惩罚,也会招致周围人的敌意,受到社会排斥。

全文阅读

城市公示语翻译之规范研究

摘 要:本文提出规范城市公示语翻译应该采用国际化语言和标识的方法,提出对我国特有公示语翻译的处理办法,同时对翻译人员、翻译机构、印制机构等翻译服务性人员和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期达到净化语言环境、促进城市国际化进程之目的。

关键词:公示语 规范 翻译 城市

Abstract:The public signs of urban must be standardized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pictography.The translating methods on China-only public signs and advices to translators,companies and presse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mote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progress.

Key words:Public signs; standardizing; translation; urban

城市公示语翻译要具备①简洁明了;②语气得当;③翻译规范;④适度幽默的原则,以变通表达方式、提高读者接受性为重点,尽可能采用对应的表达方式。

一、采用国际化语言和标识规范城市公示语翻译

1.地名翻译以单一罗马字母拼写为规范。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中国地名作为国内国际的统一标准,涉及到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对外文件的法律效力,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工作。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作出“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使得中国地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既是国家标准也是国际标准。我国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明确规定了中国地名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地名翻译统一使用汉语拼音(汉语的罗马字母拼写法),正确运用汉语拼写规则,符合国际国家标准。

2.以国际通行的标识规范城市公示语翻译。国际通行的公示语以纯文字型、文字和图形并用和单一图形标识为主,城市公示语翻译同样可以借用国际通行办法。⑴纯文字型标识采用“汉语+英语翻译”的方法。这是国际通行的方法,英语翻译采用有效对等的原则。建议采用英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如:指示性公示语“公共厕所+Toilet”、“问询服务+Information”,提示性公示语“预留席位+Reserved”、“八折优惠+20% Off”,告示性公示语“闲人免进+ Crew Only”、“限速60公里/小时+60 km/h”,警示性公示语“严禁吸烟+No Smoking”、“禁止通行+Don’t Walk”。⑵文字与图标组合按照“图标+汉语+英语翻译”的方法。文字与标志组合也是比较常用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公示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公共场所。采用“图标+汉语+英语”的公示方法,能够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能达到不同受众人的辨识要求。如:“请勿吸烟”可以采用“禁烟标志+汉语‘请勿吸烟’+英语‘No Smoking’”。

全文阅读

菜博会中的英语翻译问题研究及成因分析

摘要: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简称菜博会)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蔬菜产业品牌展会。然而,一些在博览会中暴露出来的英语翻译问题,如语法误用,语序、用词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参观者的理解程度,不利于贸易合作的达成与文化的交流。本文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对蔬菜博览会的英语翻译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成因,号召国家应该规范翻译标准,培养专门用途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中国蔬菜博览会;英语翻译问题;专门用途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61-02

一、引言

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吸引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其英语翻译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现状却是存在大量的翻译错误急需改正。黄斌兰(2006)曾对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翻译质量调查研究,调查了外语翻译服务和质量。韩占东和付晓(2015)着手于世园会下唐山公示语的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探讨了公示语翻译原则。本文是第一次通过大量的实例对蔬菜博览会的英语翻译现状进行分析,对于英语翻译纠错、改进翻译现状、更好地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有重要的作用。

二、博览会中英语翻译的错误类型

1.公示语翻译错误。爱泼斯坦(2000)指出,一个人的谈吐显示一个人的素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机构在对外交流中的外语水平直接影响到它的国际形象。主办方缺乏在场馆建设中应用汉英公示语的意识,诸如路牌、告示、旅游指南、社会宣传等都大部分采用中文书写,或中文加拼音,只有少数采用英文书写。

一些场馆景点的告示存在语法错误,例如提醒游客不准触摸的告示牌no touch,no后面不能直接跟动词,恰当的翻译应该为no touching,与此相似的还有no picking。个别部门的名称翻译不恰当,比如洽谈处,英文翻译为Department to negotiate,不符合英语语言使用和表达规范,此处恰当的翻译应该为Department of Negotiation。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