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华熤晖自我评价及家长评价

当我又一次踏进这所熟悉的学校时,新学期开始了。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得很愉快,但我明显地感到,这个学期的学习负担要比上学期的负担重,英语也比上学期要难。我的一个个漏洞也开始出现了:上课不专心,作业正确率下降,没有团结意识……,虽然我的缺点很多,但我的优点也不少,如:我更热爱学习了,交作业也更及时了,打扫卫生也不用人催了,班级工作也能主动关心了……

从学期末起,我就开始放松了。每个星期都以打扫包干区为借口,在那看小狗;每次都没有及时打扫好卫生;作业偶尔会不及时交;复习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这一些缺点我会在期末一一改正。

这一学期我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有:校手抄报优秀作品;杭州市中小学“我爱我的祖国”读书教育征文三等奖;班级数学小明星;校科技少年;算王争霸赛第二名……

总的来说,我这学期表现的还不错。

爸爸妈妈评价

时间快速的流逝,孩子进入了五年级的学习,在孙老师与各任课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在同学们的相互团结中,身体上、学习上、心理上长大了不少。在待人处事上更懂事了,学习上更自觉了,写作上对自己更有信心了,也更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学习上,孩子能够自我管理,作业很少让我们操心,成绩比较稳定。尤其是语文的写作方面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不再害怕写作,也觉得有东西可写,词句运用得当很多。数学学习上对课本知识掌握较扎实,偶尔也会对一些课外思维题进行挑战。每天上完晚自修回家后也能坚持做奥数。孩子还能够一如既往的学习写毛笔字,并且在课后能自觉完成指导老师交给你的作业,书法水平进步了不少。所有这些让爸爸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孩子的性格比原来大方了许多,让爸爸妈妈欣慰的是,在老师组织的一次一次的活动锻炼中,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学会了关心别人,懂得了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爸爸妈妈希望孩子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面要更宽广,特别是要多阅读一些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孩子在慢慢成长,作为男子汉,遇事要冷静思考,做事要大胆自信,敢于向困难挑战,磨练自己的意志。

全文阅读

家长怎样正确评价孩子的成长?

编者按:本刊从这一期起,将连续刊登黄沧海先生的“家教指南”文章。黄沧海先生是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家庭教育导师。

目前,为数不少的家长在评价自己的孩子时,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误区。就是没有真正搞清楚“成长”二字的丰富而科学的内涵,以考试成绩这一项简单的评价指标对孩子作成长状况的全面判断,以偏盖全的结果是忽视了许多更重要的内容和标准。严重地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及教育内容和方式,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其实,孩子的成长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化发展良好。孩子具有了这些良好的基本素质,智慧的发展、学习能力的获得、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了最根本的保证。

一、身体健康。对身体健康的评价也决不仅仅是没生病、吃得饱、睡得着。而是有一系列可以检测的标准。比如:心率不超,血压不高,发育良好,有与年龄相称的身高体重,四肢发达,五官端正,头发乌亮,皮肤光泽,牙齿坚固,视力良好,耳听灵敏,感觉正常,食欲良好,神情安详,睡眠良好,精力充沛,耐力达标,无慢性疾病,抗流行性疾病的潜质好等等。要达到这个健康标准,家长不仅要在孩子的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格外关注育儿知识的掌握运用,让孩子获得平衡的营养和健康的保护,而且要教育和培养孩子形成体能锻炼的习惯以及小病及时治疗的科学意识。

二、心理健康。这是极易被家长忽略的方面。心理健康的指标也很多,按这些指标衡量,依北京的王极盛教授研究的结果,每三个中学生大概有一个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呈现的积极的、和谐的、平衡的一种心态。情绪稳定而愉悦是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志。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会遇到令人兴奋快乐的事,也会遇到令人痛苦愁闷恐惧的事,但心理不健康的人会反应过度,或喜不自胜或长期郁闷甚至痛不欲生,这就是心理健不健康的重大区别。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没有痛苦和愁闷,而是会调节和自控。有了坏心绪会排解,会在较短的时间里转化成正常心态,从而不损害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有专业测量的一套比较复杂的系统,是供专业人士掌握的,家长只需把握一般性的观察标准就可以大体上检查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A.智力正常。即孩子聪明程度,也就是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达到的水平。判断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自己的孩子与大多数的孩子比较,是相等还是较高或较低。第二种方法是看孩子是否适应工作、生活、学习,如果基本上能适应,那么大体说他的智力在心理健康方面就是没有问题的。

全文阅读

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及教师对教师的评价细则

(一)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细则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可以不断的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质量。为进一步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评价教师的各项工作,特制定评价细则如下:

1.教师衣着整洁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举止文明,为人师表。

2.授课认真,教学成绩优异,寓教于乐。

3.能够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向,能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4.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关爱学生身心发展,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对学生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平、公正,不偏袒学生。

6.深入家访,经常与家长座谈、沟通。

全文阅读

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的初步研究

【摘要】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评价主体主要是家长、教师及园长等。本研究发现,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有主体多样化、内容全面化等特点,同时存在部分评价主体态度消极、评价力度不够等问题。优化评价体系可以从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家长开放日;评价活动;评价指标;优化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6-0044-04

幼儿园是否对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是谁?评价的指标有哪些?评价的策略是什么?2006年3月至9月,研究者针对这些问题,对300位幼儿园教师、66位园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访谈了9位园长、1位幼教行政干部,观察了3所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查阅了4所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档案。① 现将研究结果和相关思考综述如下。

一、家长开放日活动评价的主体分析

(一)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评价有家长、教师、园长等多个主体,其中家长对开放日活动评价最多,教师及园长其次;就园长而言,大多数园长对教师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会作出评价(如图一、图二)。

(二)分析

全文阅读

例谈家长介入名画欣赏的评价方式

名画欣赏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名画欣赏能够引领孩子深入地感受、自由地感悟、大胆地表达,能进一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快乐是活动的源泉。为了丰富孩子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真正让每个孩子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在想象的空间里更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我园尝试聘请有一定兴趣爱好和名画欣赏素养的家长代表走进孩子园、走进课堂,走近孩子,进一步拓展名画欣赏的渠道,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笔者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家长介入名画欣赏的一般评价方式。

一、从头到尾的全程介入式评价

全程介入式评价是指家长与老师取得沟通后,在了解孩子名画欣赏水平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准备,确定名画欣赏的题材,撰写名画欣赏方案,然后在老师的建议下独自组织孩子进行名画欣赏的一种评价过程。此评价对家长的素质要求比较高,首先应具有一定的名画素养;其次是拥有一颗童心,还要有一定的亲和力,同时要求家长能从整体、全面、全过程进行名画欣赏评价,关注孩子的独特感受,善于倾听孩子,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一位普通的听众,是孩子中普通的一员,是和孩子一起欣赏名画的同伴,也是家长的一位真挚的朋友,随时可以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中(三)班叶晨灵的小朋友家长经过认真地准备,与小朋友共同欣赏了世界名画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通过赏名画、析名画、说名画、摹名画,从而引导孩子理解感受作品的内涵,挖掘作品潜在的美感价值。活动中家长引领孩子细致地观察画面,通过观察感受草地上午餐的意境,引导孩子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画面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大胆表达草地上午餐的快乐体验。为了引导孩子能从背景、人物、动作等方面分别欣赏作品,进一步感受画面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提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画面上有几个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这些人是富人还是穷人?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请你来学学他们的动作。”这时候家长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与孩子一起铺上地毯,又在上面放些与画面相匹配的食物。让孩子学一学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和眼神,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这真是一次独特而快乐的表演活动。这种方式教师要精心物色有一定名画素养的家长组织活动,运用次数也不能过多,以免给家长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按需设置的部分介入式评价

部分介入式评价是指在名画欣赏过程中,教师根据活动的需要邀请家长对名画欣赏中的某一环节与孩子进行互动,评价者充当了促进者,在特定情境和教育环节中通过对话、合作、示范、体验等活动表达自己对名画独特的见解,从而萌发孩子的欣赏热情。有关研究也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所以名画欣赏中为了让孩子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引导孩子有效地感悟名画,凸显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生活理念,我们完全可以慧眼识家长,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到名画欣赏的某一环节中来,创造这一机会可以让家长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也不会给家长很大的压力,这是一种特殊的助教方式,家长的介入无疑会给欣赏活动锦上添花,让孩子兴趣盎然。

例如在小班欣赏齐白石爷爷的《群虾图》中,为了激发孩子的创作激情,感受水墨画的魅力,我们邀请了一位年轻的医生妈妈现场进行画虾,让孩子了解画虾的工具,感受大小、浓淡与远近的关系。这位妈妈虽然不是什么大画家,但是对画画非常感兴趣,她在大学里是绘画特长组的学生,她很真诚,老师邀请后,她一点也没有推脱,而是在家又苦练数次,终于在活动中画虾环节把孩子和老师都征服了。瞧她认真地介绍用宣纸、毛笔和墨汁的认真劲!仿佛在举办一个个人画展。她边画边解说,画虾要把近的画大些,远的画小些,有的地方用浓墨,有的地方用浅墨,这样更有立体感,就是有活的感觉。当一幅栩栩如生的“群虾图”画完时,孩子们自发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会像家长一样画出活灵活现的虾来,但是他们对家长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在心里已经种下了热爱国画的种子。这一介入方式无疑对丰富孩子的生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激发孩子的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见缝插针的间隙介入式评价

全文阅读

期待性评价与家长的配合

每个班都有几个比较特别的学生,聪明好动的、我行我素的、反映迟钝的……总是让老师比较头疼。但作为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每个人都想进步,都想得到师长的肯定,甚至想成为别人的榜样。对待这些特别的学生,要想尽快使其进步,老师在评价方式上也就要因人而异,因班取法。这学期一开始我就针对所带班的情况对一些特别学生进行了一种期待性评价尝试。

这个班几个特别学生的基本情况分别如下:

六个人除马思哲外的五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记事(这一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就经常有忘带学具、没写作业、找不见书本等现象发生。为了帮助这几位学生尽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期我也找这几人分别谈过好几次,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细细想来,我是把教育高年级学生的方法用在了一年级小孩的身上,显然是行不通的。

听过张春莉老师的《发展性评价方案》报告,受其中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启发,又结合小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特点,我就想能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一种预支性肯定评价——即对学生近期内可以预见的成绩或进步提前肯定,以加快其进步的脚步。由于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虚拟性、期盼性,我们就暂且称其为虚拟性评价或期待性评价。

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开学一周后的班务会上,我当着班主任及全班学生的面对开学以来在数学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并奖励量化分和进步星。这是开学以来最隆重的一次评价。受表扬者坐得板儿直,故作平静的脸上掩饰不住的高兴与自豪;没得到表扬者满脸的不服气与羡慕。综合开学以来的表现,吴天峰、郭伟豪、马思哲都属于受表扬者,当时我特意观察了他们几个:差不多都先是一愣,紧接着不太自然地上讲台领了进步星,灿烂地笑着走下讲台。发星时我给他们的口头评语分别是:吴天峰同学开学至今作业每天都能按时交了;郭伟豪上课听讲比原来认真了,发言也积极了许多;马思哲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有所提高了。最后提出了对以上同学的期许。

后来的日子里,我也不像上学期那样找他们谈话,而是和家长达成一致,取得家长的配合。只要他们有表现好的地方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评价他们的进步,有时奖一朵花,有时是竖起的大拇指,还有时是全班的掌声……每一次评价完后我都要说一句:“你的进步越来越大了。”有时也会在作业后面写上一句“继续努力!”每天的表现家长都要询问孩子,家长还要负责评价家里的表现,观察点和老师的一样,只要有一点进步都要肯定,也要有期待性的评价在里面,比如:“你明天一定会做得更好”。

一段时间下来,不用老师和家长说,学生自己都期盼着自己能有新的进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吴天峰以前经常忘做作业,或不及时改错题。自从班会上的那次评价后,三个月过去了,只有一次是因为忘带书没及时交作业,第二天就拿来了。一次单元测试竟成为全班唯一的满分。六一就要到了,吴天峰已经被全班同学评为学校的进步奖,每班只有一个。

郭伟豪虽然没有做到像吴天峰那么好,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上学期,郭伟豪从来没主动举过一次手。班会上评价后,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18+19”时,他举手了。但站起来却不说话。这时我就鼓励他, “大胆些,你一定能说好。”这个班集体是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同学也都鼓励他, “说吧,没事”他小声地说着“8+9=17,10+10=20。20+17=37”,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清楚,全班同学不由得鼓起了掌,我也跟着鼓起了掌。过了语言关,我又要求妈妈在家里对他的书写进行严格的要求,评价时也要注意鼓励与期待的结合。现在郭伟豪写作业时已不是右手拿笔左手拿橡皮了,写出的作业可以用干净整齐来评价了。在这里我要感谢他的母亲许美英女士的配合与付出,同时使我深刻认识到家长作为评价主体的重要性。在5月24日的作业后面郭伟豪写了一句话:爸爸、妈妈、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说明在他心中家长、老师对他的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我给他回了一句:加油吧,孩子!

全文阅读

家长对儿童画专业教学的认识和评价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画画,每一次看到喜欢的图片,我就忍不住裁剪下来保存好。但是,那时没有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美术书、铅笔、彩笔和其他绘画用具。从内心深处对绘画的热爱和兴趣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未淡忘。上学的时候老师特别欣赏我的绘画才能,在老师和同学、家人的鼓励下,我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学校,甚至学到了自己喜欢的美术专业。从事教育事业一直到现在担任着美术教师的岗位,美术甚至儿童画的教学是我最喜欢的事业,每次和那些最纯洁、最可爱的儿童沟通、学习,那是每个老师最喜欢、特别愿意去做的事情了。儿童画的教学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怎么样和儿童平等心态来交流学习,甚至和家长怎么样沟通是教学过程中一大学问。

儿童画只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个过程,它有艺术性,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创意可设计,效果可预见,是有很高思想性的。它是理性思考的产物,是思想和技巧的完美结合。而儿童画有很大的随意性,画面效果是不可求的,画到最后是个什么样子,儿童自己也不知道。乌审旗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2007年开始开展各项专业培训活动,其中儿童画专业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儿童画专业教学的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一定要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画面,大胆、鲜艳、狂放的颜色是孩子们的特色和天性,不要去约束他们,让他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自己,表现他们天真可爱的内心世界。慢慢地将他们的想法完整化。每一次创作小朋友都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让他们有了发挥的空间,画面也因融入了自己的想法显得更加有趣。

随着校外教育的深入,儿童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儿童画专业的认识和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多数评价都忽略了儿童画作者――儿童的心理特征,忽视了儿童画的育人功能,只在纯美术的层面上分析、评价儿童画,与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相差太大。以我对儿童画专业学习和研究,家长对儿童画专业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有一定的误区。

首先,家长对儿童画专业的认识。儿童画是人的生命中的一个阶段,它属于美术的范畴。但它绝不是美术中的一个画种,也不是美术中的一个流派。不能简单地用美术的标准去衡量,对儿童画的认识和评价更应注重它的育人功能。 儿童学画不是一定要将其培养成大画家、大师、对于大多数学画的孩子来说,其成为专业画家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学画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画本身。科学资料表明,儿童早期绘画教育可将孩子的智商提高30%,儿童学画重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美化人格,塑造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品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儿童画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画家的教育,而是全面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表达力的教育。重在启迪智慧,而非传授技能。

其次,家长对儿童画专业的评价。每节课后,总会听到家长对孩子的绘画作品进行好与不好的评价,其中评价中最常见的就是画的像不像,颜色涂得均匀不均匀。抛去孩子对家长评论后的感受不讲,在大部分家长心中像不像与好不好一直是画“等号”的。其实,欣赏和评价儿童绘画,无论对成人或是孩子都应该加以重视。对于家长来讲,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要用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因此,下面就常见的一些儿童画评价方式以及形成这些评价方式的原因,作一点分析。

一是以画的“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人们赞扬一幅画时,常常用“画得真像!”“简直和真的一样”之类的话,以为是对画作者的最高褒奖。许多人在看到儿童绘画时同样以“像不像”来评价,画得比较“像”的自然是好的,不太“像”的自然是不好的了。其实,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一件作品的好坏是片面的,无法全面、深入地诠释作品的含义,如西方的“立体主义”“达达派”的作品,显然无法用“像不像”来评价。

二是以“合理不合理”评价儿童画作品。“合理不合理”是指儿童画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他们描绘的事物往往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他们会把人的头画得很大,手却画得很小;上山的人的身体垂直于山的坡面;在森林里与动物们联欢……如果要找一找儿童画中不合理的地方,几乎是俯拾即是。于是大人们“热心”地为儿童寻找画中的错误,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直到儿童的画符合自己的意愿。

三是画面以“拙”来评价儿童画作品。儿童画中的“拙”是在无意中产生的,是因为儿童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无意识的行为,或者受自身技能的限制,还不能如实再现客观事物的缘故,并非是其有意追求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拙”的味道也将慢慢消失。而艺术家的“拙”是历经数十年的追求和艰苦练习才达到的境界,是大巧若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因此欣赏儿童画,其实不得要领,就算你给小孩评了个金奖,可能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这样的评价,仍旧脱不了技法的框框。

全文阅读

家长应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构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实行了填写《素质教育报告册》等方式,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及其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实行等级量化评定,向家长进行反馈。然而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并以此来评价自己孩子的“优”、“劣”,而对其他方面往往不屑一顾。这种单一的评价孩子“优”、“劣”的方式,笔者以为不妥。那么家长应该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呢?

一、不要唯分数论

《素质教育报告册》里的内容很多,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科评定、评语及身体状况等,这些都是学生素质水平的反映。但有些家长只注重分数,认为只有考试成绩好,孩子将来才会有出息。家长一看自己孩子考试分数不好,就处处埋怨,甚至会责打孩子;相反,就沾沾自喜,满脸溢出光彩。一些家长校访时,常会这样说:“老师,如果我的孩子在学习上马虎大意,你就大胆地去批评,就是责打我们也不会介意的。”言外之意,就是在其他方面不需要严加管教了。笔者曾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孩子在学校犯了纪律,教师请家长来校,想得到配合、支持教育,可家长一到校,见到老师首先就问:“孩子学习怎么样?”当他听到孩子“学习很好”时,立马就说:“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一切都好说。”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这些家长的言行,一味强调“教书”,却忽视“育人”,这不符合现代教育方法,又违背教育目的。

二、不要盲目比较

笔者常听人议论:张三家的孩子是个好孩子,考试成绩总在班里前三名中,将来肯定有出息;李四家的孩子是个顽皮鬼,学习一塌糊涂,将来肯定走歪路;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行,自己的孩子如何无能等等。其实这样比较是不公平的。遗传因素、智力因素、个性、家庭条件、身体状况等各不一样,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素质水平也会不尽相同。因此,不能在比较中确定孩子是“行”还是“不行”,而应从孩子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肯定孩子所取得的成绩,鼓励其不断进步。

三、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天真烂漫,纯洁无瑕,他们有自己的自尊心。即使孩子的综合素质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也不要用难听的语言来刺伤他们的心灵。有些家长动辄就给孩子发脾气,谩骂、殴打孩子,“父道尊严”在家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些家长在孩子考试之前就定了指标,如果达不到“指标”要求,就要“按牛头喝水”。这些既不能使孩子进步,反而会事与愿违。

四、不要只注重智育

全文阅读

古代文学作品中家长形象的评价

一、如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家长形象重新认识与评价

(一)将封建家长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形象加以区分在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很多家长形象并非都是“封建家长”,他们对内是家庭乃至家族的长辈,关爱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对家庭负有管理的义务和权力;对外他们是家庭的代表,代表着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利益。他们在家庭管理中也会遇到各种利益冲突,当冲突发生时,必然会有所取舍。很多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在做决定时也会考虑孰轻孰重,并非都是一味的冷酷无情,因此不能将“封建家长”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形象简单的画等号,需要加以区分。

(二)结合作品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家长形象的认识和评价,需要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去研究和思考,而不能简单的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受儒家思想熏染,主要讲求家庭和睦。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对儿女婚姻或爱情进行干涉,其主观并非要故意破坏儿女幸福,而是希望儿女能够步入家长所希望的幸福,这一点与现代社会的大多数家长有共通之处,也是传统中国式家长的特点。因此,在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家长形象时,不能简单将矛盾对立和尖锐,而应该侧重解读家长对子女的关爱。

二、以《警世通言》中杜十娘一篇为例,重新认识与评价其中的家长形象

当下学界对《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作品中李布政的形象多持批判的和否定的态度,但如果试从客观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一下这一家长形象,则评价结果将会有所不同。李布政作为家长一直从各方面影响着小说中主人公李甲,这也是历来对其进行批判的主要依据。文中说李甲“志诚忠厚”,不管其是天生还是后天养成,都可见李布政对其要求之严格,同时,李布政在对儿子学业上要求严格的同时也关心着自己的儿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有出息,不惜重金为其买了监生的名额,可是儿子却将学费和精力葬送在妓院之中。即使当代开明的家长也不会对儿子这种行为给予认可,就这一点可见李布政并非简单只是一个反面形象。

从李甲方面来看,李布政不承认这个儿媳,李甲就没有勇气带回杜十娘去面对家人。也就是说,李甲在父亲面前只有驯服,无力反抗,显示其生性懦弱。在李甲的生活选择天平上,其一端放置的是杜十娘的人生幸福,另一端放置讨得父亲的欢心时,李甲心中的天平无论是在别人的诱导下还是其他深层次的原因,最终偏向了后者才引发了人间悲剧。可见李布政不属于“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扁平式人物,而是活生生的真人。

作者:张建单位: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全文阅读

营造科学的评价环境 引导家长走出幼儿发展评价误区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探索转变家长评价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方位提高家长的评价水平,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教师;家长;幼儿;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73-02

近年来,家长和教师同时发现,他们对同一幼儿发展的判断常常存在许多差异。许多教师强烈反映,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工作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家长与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不一致,家长的评价总是高于教师。如何营造科学的评价环境,引导家长走出幼儿发展评价误区,具体措施如下:

一、学习理论,提高意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1.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改变家长的评价观念。面对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未受过专业训练,不可能经常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因此,我们通过在“家园共育橱窗”中张贴宣传资料、放发“家园小报”,向家长推荐家庭教育杂志等相关的理论书籍和文章,使家长懂得孩子在本年龄段应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发展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对每个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其是否达到了同龄儿童的一般水平,更要看其在自己的发展方向上是否具有进步性,与过去相比是否有明显的提高。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对幼儿具体方面的分析上,而不是进行笼统的综合描述或以偏概全。使家长认识到学习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可提高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树立全新评价理念。开有理论有事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专题讲座,可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家教水平的家长需要。因此,我们特地聘请了国内幼教方面的专家给家长上课,使他们在具体的实例中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举一反三,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还借鉴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并加深了教育评价理论的理解。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引发了家长们对幼儿发展评价观的反思和转变,对我们帮助家长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效果和作用。

3.通过观摩与实践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观、评价观。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榜样作用,将科学的育儿观念和家教策略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通过观摩与实践,从教师的教育行为中了解和感受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及教师正确的评价观,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更新观念,改善行为。如:在“家长开放日”活动前,通过宣传与个别交谈,提醒家长观察教师的行为,观察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老师的方法和态度是怎样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是如何耐心地引导与鼓励的;老师是如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激励他的等等。并发放活动内容的评价表,让家长明确:在活动中到底应该关注什么?怎样评价?教师以自己在活动中正确的评价方式给家长树立典范,引导家长学习并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家长的评价能力,达到开放日的真正目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