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质控分析会护士长总结

护理质控分析会护士长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目标明确、计划周详、责任落实

二、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

1、骨干队伍建设

人文与专业培训相结合,院内外培训相结合

2、专科队伍建设

抓基础(心理护理,健康促进,基础护理)

抓特色(康复科、老年科、心身综合科等)

抓专项(礼仪服务、引入五常法管理、申请成立xx市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分会,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

三、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全文阅读

科室三级质控联合质量反馈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科室三级质控联合质量反馈对提高护理质量的的效果。方法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网络,联合每周一次的护理质量反馈会议,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结果 质控体系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纠纷隐患,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科室三级质控联合每周一次的护理质量反馈,使护理各环节处于有效的动态监控中,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关键词] 科室; 三级质控; 质量反馈;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1-02

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也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为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我科自2008年1月建立了由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 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床位37张,护理人员16人,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33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10名,本科3名;职称:初级14名,中级2名;职务:护士长1名,护士15名。

1.2 方法

1.2.1 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及其职责

全文阅读

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12月我科实施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前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12月我科实施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后作为研究组,调查分析实施前后我科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及服务满意度。结果 在实施全科护士参与科室质量监控后,我科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及患者满意度有很大提高(P

关键词:全科护士;质量监控;效果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服务的效果以及程度,是通过护士工作实现的,因此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质是护理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1]。 护理质量监控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2]。 增强全面的护理质量观,建立群众性的监控小组与完善环节质量相关的监控系统是必要的。现阶段,在"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模式下,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让患者正真得到实惠,我科从2015年1月~12月开始实施全科护士参与护理工作质量监控与护士长质量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全员参与,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及时反馈、追踪,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护士概况资料 2014年1月~12月全科1名护士长,15名护士,均为招聘护士;年龄20~38岁;学历:本科10名,大专6名;职称结构: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12名。16名护士在这2年内无变动。

1.1.2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科2014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50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1~78岁之间,平均年龄48.5岁,均无智力或认知障碍者。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500名为实验组,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49.6岁,均无智力或认知障碍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身体条件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一般资料完全具有临床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文阅读

质控小组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ICU护理质量必须是由持续的并且是有效的质量控制来实现。方法:由ICU护士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ICU护理质量进行了全面、全员、全程的持续督导监控。结论:质控小组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减少和杜绝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质控小组; ICU;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70-02ICU是 医院的核心科室,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员的生命安全,它既是衡量全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ICU里应该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抢救任务。如何提高ICU的护理质量,成为护理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护理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护理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护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护理的质量也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环节的质量产生决定了护理终末质量。我科作为二级甲等医院的综合ICU,现今对ICU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有原先的护士长一人统一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质控小组管理,要求护士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各级护理人员实现了全面考核,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ICU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1.1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和医院管理体系质检标准为依据,不断完善我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概念,体现科学的管理内涵,力求管理标准更科学严谨,管理方法更简便、易行,管理效果达到病人满意。

1.2组织结构

1.2.1人员组成

全文阅读

浅议如何提高内科护理质量

[摘要]重视护理质量内涵管理并贯穿于质量管理过程的始终,坚持宏观管理与微观质量控制相结合,医院领导为医院质量做决策,护理部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的职能作用,各临床护理单元把好质量管理第一线。注重护士自我质量控制能力的培养,垂直控制与横向控制相结合,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实施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主题,作为质量世纪的今天,没有质量就没有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我院从质量抓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作为护理管理者,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管理,赢得病人、赢得市场,同时,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成为工作的主题。我院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将护理质量内涵管理贯穿于质量管理过程的始终

内涵管理是运用系统理论,对被管理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实施连续、动态、全程的共性管理,达到放大管理功能倍率的目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新内涵。根据质量理论,质量是由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组成的。护理管理者应将护理内涵管理贯穿于整个质量过程,不仅要对护理工作的要素质量、过程质量、终末质量进行控制,而且应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质量、行为质量和结果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和调节。

(一)要素质量管理

要素质量控制是建立在护理服务组织结构和计划上的重要内容,重点在执行护理工作的背景方面,包括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两个方面,是实际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常被忽略的方面。

1、护理人员管理

全文阅读

临床科室建立质量控制系统的探讨

【摘要】 为了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建立临床科室质量控制系统。通过组建质控核心小组、建立层级监控关系、明确人员分工、制定质控工作流程及质控评价标准等措施。使护理质量指标稳定,基本实现了对科室质量全面控制。【关键词】护理管理研究;全面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的日趋增高,护理质量控制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护理部领导的护理质量控制办公室定期对全院的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是目前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1]。临床科室,是患者护理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护理的效果,单纯依靠护理部的质量控制工作,难以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临床科室中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控制系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我科于2006年成立了科室质量控制系统,现将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报告如下。

1 背景介绍

1.1 科室人员配置情况 我科为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病区开放床位70张,共有护理人员3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25名、助理护士5名。护理人员与床比例为1:0.47,由一名护长及2名护理组长负责具体管理。毕业4年内护士共有22名,占护士总人数57.8%,护理人员结构年轻化,缺乏临床经验,自律能力较差。

1.2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基本情况 科室病床收治率为100%~110%,特级、Ⅰ级护理患者占患者总数50%~60%,卧床患者占患者总数60%~70%,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但求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对护理细节关注不足,另一方面,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只关注一些表面的现象,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到位,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欠佳,存在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薄弱、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欠佳等情况。

2 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科室建立质量控制系统,旨在加强质量管理,提倡全员参与质量控制[2],提高护理质量。

2.1 质控核心小组组建 挑选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质量控制核心小组[3],由科室护士长管理,由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及质控员参与,根据组员的职称、学历、监床经验、工作性质等安排不同的质控任务,建立层级质量控制关系[4],(如图1)由上级对下级质量进行监控,下级对上级负责。

全文阅读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实施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后的护士26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2009年1月之前采用传统质控体系时的护士2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 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各种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P < 0.05)。结论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31-02

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而护理质控体系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传统的三级临床护理质控体系为质控员、护士长和护理部三级,为了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本院将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形成新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为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三级[1]。通过护理质控体系的前移,可以充分调动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以达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最终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后的护士26名,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55岁,平均(28.69±12.67)岁;护龄1~37年,平均护龄(8.89±1.54)年;学历:2名为本科,16名为大专,8名为中专;职称:14名为主管护师,6名为护师,6名为护士。同时随机选择2009年1月之前采用传统质控体系时的护士26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54岁,平均(28.96±11.84)岁;护龄1~36年,平均护龄(8.46±1.39)年;学历:2名为本科,17名为大专,7名为中专;职称:13名为主管护师,7名为护师,6名为护士。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全文阅读

玫瑰图联合PDCA循环提升护理质量

摘要:探讨“工匠精神”指导下南丁格尔玫瑰图联合PDCA循环法在护士在职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士在职培训;南丁格尔玫瑰图;临床护理质量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具体表现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融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1-2]。护理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学科,“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精”与“诚”,与护理职业道德存在内在的契合。国内“工匠精神”近几年已经被专业院校成功地运用到护生的道德培养、技能教学中[3-5]。但国内对护士在职教育课程并没有深入研究,当下传承“工匠精神”,培养优秀的技能型、科研型护理人才是各级医院和个人发展的时代需要。南丁格尔玫瑰图是由南丁格尔发明的一种色彩缤纷的图表形式,用于数据统计。本研究旨在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护士在职培养,运用南丁格尔玫瑰图联合PDCA循环,有效提高护士理论知识与技能、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保证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我科全体护士72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护理大专学历及以上;(2)同意参加此研究;(3)职称要求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有事假、病假;(2)研究期间离职;(3)研究期间调离临床岗位。研究对象科室共6个病区,一、二、三病区的护士为对照组,共36人,五、六、七病区的护士为观察组,共36人。对照组护士女性36人,年龄平均(30.56±6.24)岁,大专学历19人,本科学历17人,护士18人,护师15人,主管护师3人;观察组护士女性36人,年龄平均(30.72±5.32)岁,大专学历20人,本科学历16人,护士16人,护师16人,主管护师4人。比较两组病区护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研究内容

全文阅读

层级管理在妇产科病房中的研究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妇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实施层级管理后各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行层级管理后会阴三度裂伤为零,切口感染率、一般差错率下降,护患关系改善。结论:层级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层级管理 ;妇产科;应用效果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13-02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妇产科由于其专科性和特殊性,在临床上存在许多护理风险,如果护理不当或稍有疏忽便会造成医疗意外,发生纠纷,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范畴不断拓展、不断细化。限于有限的医疗资源,一味扩大护理队伍不够现实,因此,如何合理管理护理人员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体现护理人员的价值,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结合我院护理人员的实际状况,我们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了层级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

1.1岗位设置 白班:护士长1名,主班护士2名,责任组长3名(每组各1名),责任护士和执行护士各3名。中班和夜班:责任护士和执行护士各1名。质控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构成为3名责任组长。

1.2工作流程 把病区所有护士除1名护士长和1名主班护士外,按受聘后的职称分成相对应的3组。护士长在层级管理中发挥着科室总体规划、组织调控、质量监督、与科室主任沟通、参与护士岗位考核及相关的行政管理。责任组长在护士长领导下管理本组的责任护士、执行护士及所管辖区域病人的一切治疗和护理,按照护理程序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并保证护理质量达到要求。中午和晚上由每组的1名责任护士和1名执行护士轮流上班。主班护士负责全科病人的医嘱传达、确认执行、电脑录入等工作,2天1班,另一天机动,由护士长负责调动。质控小组成员具有监督护士工作的任务,每月开一次例会,力争能够早期发现问题[1];每季度、年进行相应的工作总结汇报;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对个案进行跟踪评价,分析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2]。岗位分组要求:主班护士要求10年护师工龄及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能够合理处理医嘱、协助护士长做好行政工作的能力。责任组长要求8年以上护师工龄及护师以上职称,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本科室护理问题,在护士中具备一定威信。责任护士要求5年以上护师工龄及护师以上职称,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能够处理本科室常见护理问题。执行护士要求具有执业资格的在岗护士。

1.3制度建设 根据院护理工作制度建立符合妇产科的《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和《妇产科层级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制度教育,明确分工协作。

全文阅读

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成效

1质控成员的确立

每年进行1次无记名调查,由护士长发放调查表,对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质量控制成员的确立、成员的工作安排进行投票,征求全体护理人员意见。护士长根据收集的建议及意见,制订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及计划,确定质控员及各自分管的工作,质控员占到科室总人数的80%以上。质控员根据各自的工作要求,认真学习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标准,制订各自的工作计划,并且根据工作成效来决定明年是否继续担任质控员。

2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

2.1建立全员参与一级质控的管理制度由护士长组织病区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士共同讨论,选取7个项目为临床护理单元的护理质控重点项目。同时将项目进行分级,将《病房管理考核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专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安全考核标准》定为A级,《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标准》《消毒隔离质量考核标准》定为B级。将全体护士根据职称、经验、能力及责任心进行分析,综合指标高的进行A级质控,综合指标一般的进行B级质控,将这7个项目分给病区7名护理人员担任单项质控员。2.2培训并建立正确的质控导向首先,护士长组织病区全体护士学习护理工作标准,使全体护士能够掌握各项护理工作标准和每项护理质量的考核重点,以提高护士日常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一级质控方法,培训时间为半个月,质控导向为患者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达到优质程度,而非通过检查。2.3全员参与一级质控的实施2.3.1单项质量检查每个质控员对自己的单项护理质量负责,进行质控并做好记录,注明责任人和扣分原因,并总结填写《科内单项质控分析表》,分析表包括该项目主要问题、共性问题、建议、整改措施和是否改进5项内容。2.3.2反馈质控员建立《护理质量反馈本》:反馈本设时间、责任人、待完善内容、检查者、反馈、追踪改进和备注7项,单项质控员在其他护士日常护理服务过程中予以反馈及指导。护士长对质控员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质控员疏漏的问题予以补充。由护士长将单项表汇总在《科室一级质控周表》上,每周二晨会交班时给予反馈,共性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或规定。同时,书面结果放在《护士排班本》内,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并要求在48h内整改不足之处。2.4检查并改进每月由护士长进行科内单项质量检查合格率的核算,将合格率与二、三级质控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合格率有显著差异,则对单项质控员进行指导,以提高质控员的单项服务质量和质控水平。对检查出的共性问题及合格率不达标的项目,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反馈;对问题较为集中及突出的个人进行沟通,促进改进。对科内、科外检查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共同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2.5奖惩机制每月例行的《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总结当月质控情况,对单项合格率三级质控均为100%的、科内检查阳性率高并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质控员提出表扬并奖励。质控员检查出的护理质量问题,责任人若在规定时间内(48h内)进行完善,对责任人免责;否则根据科室奖惩制度进行处罚。护理部质控反馈时若发现问题,单项质控员和责任人则同时扣分,并与绩效挂钩。

3效果与分析

3.1达到全面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质量实施全员参与一级质控方法后,护理质量合格率由2011年的95.9%升至2012年的97.8%,经χ2检验,P值为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质量合格率采用我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评价,其标准包括:护理督查、夜查房、督导、急救、质量控制、病历书写、行为礼仪、优质护理。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MS)和持续质量改进(CQI),强调了监督照顾的全过程,以不断改进结果,护理质量控制过程要做到全面和持续的质量控制[5]。一级质控全员参与的方法减少了传统方法的弊病:①强调全员参与,质控权利人人享有,护士之间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虚报现象会减少。②分质控单项,各单项质控员和护士长是每一单项的督导者,不存在相互间抱怨的现象。③人人参与注重人人学习,护士的技能随着质控学习不断加强,护理质量也随之提高。④合理奖惩制度营造了正向的护理环境,质控中发现了错误不是为了扣除绩效分,而是为了找出原因而持续改进服务质量。3.2患者满意度提高全员参与一级质控的方法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实效性。实施全员参与一级质控方法后,患者满意度由2011年的93.9%升至2012年的97.5%,经χ2检验,P值为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统一采用我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由护理部统一督查。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体现在护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患者是护理工作的监督者,是护理服务的对象,患者是护理服务质量高低最直接的感受者[6]。标准化的一级质控方法在护士通过了质控组长和护士长的检查后再提供护理服务,提前预防了护理服务中可能出现的不当行为,患者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每个护士都是质控的责任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加强,而且随着对质控标准的学习,护士的服务水平也随之提高,更强的责任心更高的服务水平必然带给患者更满意的服务。3.3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士参与质控的意识通过规范制度-培训-实施-检查并改进的循环模式,护士学习了质控的知识并通过了考核,全员参与护理一级质控意识明显增强[7],而且科室建立起了一级质控文化氛围,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的意识也会增强,护理质量也会提高[8]。通过一级质控人人参与,人人都是检查者,同时又是被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护士了解到护理质量控制关键在于每一个护理服务过程中,执行护理服务的过程就是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的过程,因而护士才是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的主导者,护士长的角色应该转化为督促者而非主导者。3.4质控导向由应付检查转向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护士工作价值感提升护士是一级质控的主导,对患者的安全负责,护理质量管理就是保证患者安全最根本的途径。在试点病区实行一级质控人人参与方法,每个护士都会对自己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控制,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同时质控员及护士长进行监督和督促,起到了二级预防的作用[9]。另外,护士犯了错误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改正,护士接受到的是指导而不是指责,质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护理过程中的不足,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质控导向由应付检查转向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士将护理质控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践行了预防问题大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于发现问题,提高了护理整体质量,具有实效性,也让护士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实实在在地为患者服务,获得患者肯定,从而感受到工作的价值感。综上所述,全员参与一级质控的方法提高了全体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控制的意识和工作价值感,做到人人以质控为己任。同时,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实施全员参与一级质控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重视:①护士长在打造科室文化中要培养全体护士对“全员参与一级质控”的认同感,要让全体护士意识到这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也是提升个人能力、开拓职业前景的途径。②要避免全员参与一级质控方法的形式化以及假报、虚报的情况发生,护士长在全员参与一级质控的过程中要做到定期培训、随时监督、定期考核、及时上报、尽快反馈,才能保证全员参与一级质控的时效性。③建立规范合理的奖惩制度,要遵守公平公开的原则。(本文来自于《中华护理杂志》杂志。《中华护理杂志》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黄桂玲 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中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