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新闻

互联网新闻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写作与互联网

新闻写作是“新闻作品的制作活动”,也是“新闻采访的继续和延伸”。目前,随着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用计算机直接写作或辅助写作已被广为新闻工作者所采用,以计算机已经十分普遍。借助互联网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资料,因而,互联网完全可以成为新闻写作的一个信息库、资料库、知识库。互联网将会有助于新闻记者拓展新闻视野,丰富作品内涵,减少重复劳动,更好地投入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

一、利用互联网获取尽可能多的新闻素材

任何一个记者的采访总是只能采访到有限的第一手材料,相当多的新闻素材是记者获得的第二手和第三手材料。作为记者采访,应当鼓励多获取一些第一手的材料,特别是生动鲜活的目击式场景和能打动人心的细节材料,以及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每次采访都能采集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这时,你可以尝试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更多、更生动的新闻素材。

互联网论坛和聊天室是个性色彩较浓的交流工具,有心人能够在互联网上得到不少生动的素材。比如,在互联网的旅游论坛上,可以读到有人描述他在假期出游遇到的一些独特经历,或者有人叙述在旅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麻烦事,或者有人抒发看见美丽大自然的新鲜感受,也有人介绍一些少有人至的地方的别样景观。如果你要写一篇有关旅游方面的报道,都可能会从中得到启发,获得一些写作的素材。

在互联网上还有不少音频和视频文件,比如新闻发言人的讲话录音,比如某位重要人物的重要发言。如果你要报道这条新闻,而你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到现场,那么,你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听到现场的声音,看到现场的录像。而且音频和视频文件可以反复读取,如果需要,还可以反复揣摩,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到现场情形。另外,网站上还一般会附有这些讲话的文字材料,这样你就能全面掌握材料,有助于你写出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来。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直接利用网上收集的资料,把这些资料作为素材与采访所得的素材进行综合,来进行新闻写作。这种写作方式特别适合完成综合性的深度报道。

二、利用互联网减轻重复的抄写劳动

利用互联网获得新闻素材的好处之一,就是减少了重复抄写的劳动。只要用粘贴的方式就能把大段大段的现成的文字引进自己的稿件中。这样做当然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尊重他人的著作权”。不是自己原创的文字,至少应当注明来源和作者,这是你对别人的智力劳动成果的尊重,同时也是你的智力成果能得到别人尊重的一个条件。由于数字化的智力成果的易复制性,使得著作权、版权问题日益得到大众的关注。所以,你在获得减少重复劳动的便利的同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

全文阅读

Mail Online:互联网新闻新法则

当新闻与纸张分离之后,谁会在未来真正赢得读者?传统媒体正打算以数字化来应对变革,《纽约时报》正在这么干,且干得不错,其数字发行量已超过纸质发行量;美国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则是“互联网报纸”的代表,每月有超过3800万人去那里看新闻。

不过,现在全球浏览量最高的新闻网站却是英国的Mail Online。其投资者是有着117年历史的《每日邮报》,这家以 “八卦”闻名的英国小报高居英国发行量榜眼之列,每期发行约190万份。2012年1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Mail Online的访问量成功超越《纽约时报》和《郝芬顿邮报》,当之无愧成为全球第一大英文媒体。在过去的一年中,Mail Online实现了4000万美元的收入。令人称奇的是这家新闻网站的首页,几乎没有广告,而奇迹背后的幕后推手则是迎合交互技术。

Mail Online几乎打破了教科书上的所有设计规则。美国著名用户界面专家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评价说,它的确不太符合当代设计的审美,“上面的内容实在太满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Mail Online以一个将近30屏的“Female Today”的侧栏而著名,这个目录以图片+文字呈现。也就是说要看完这个栏目,你必须至少滚动鼠标30下。但这家网站的设计者 Brand 42公司却因此获得了Design Effectiveness Awards大奖。Brand 42如此回应:“我们受命帮助这家传统媒体适应Web2.0时代的变化,他们需要一个全新的用户体验和外观设计,其目标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及培育更好的黏着度。”

与大多数新闻网站男性访问者居多不同,Mail Online竭尽全力迎合女性用户。从明星、名媛的绯闻到穿衣打扮,这些与“重要新闻”毫不相关的内容吸引着众多女性在网站上打发时间或与朋友一起交流。

Mail Online到底是怎么吸引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

迷宫的魅力

“Mail Online的超长侧栏平均有70篇报道,每个报道都配有自己的图片。当读者阅读一篇报道时,侧栏花絮新闻就好像一个个锚将读者吸引到另一篇报道。”美国科技博客作者凯尔西·坎贝尔-多拉哈(Kelsey Campbell-Dollaghan)这样描述上述设计,“就像一个没有尽头的迷宫”。

Mail Online采用了独特的信息分布策略,以颜色为基础清晰分区,并利用最前沿的技术,创造一种特殊的信息结构,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接入口和信息渠道。巧妙的是,在所有的二级页面下面,这个长达30屏的侧栏都会一直显示。“我们超过一半的页面阅读量并非来自主页,而是通过网页间的交叉点击获得。我们曾为此开发新的内容管理系统,并设计创建前端模块。”Brand 42介绍 说。

全文阅读

中国互联网十大新闻

传说中古玛雅文明历法预言的世界末日在2012年,人们只有通过努力找寻到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才能有重生的希望。而现实中的2012年,互联网似乎是载着亿万网民的诺亚方舟,在信息的海洋里驶向新彼岸。

这一年,国内的社交媒体变革媒介生态、行业内合纵连横、平稳中出现突破、纷扰中竞争前行,互联网或许是Web2.0时代的诺亚方舟,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改变人类行进的轨迹。

社交媒体变革媒介生态

作为社交媒体的一支重要力量,微博已在过去的三年中爆发出惊人的影响力,围绕着年度热点事件的曝光和追踪,微博的自媒体特质被逐步挖掘和放大,如何管理微博进而引导舆论成为愈发焦灼的社会问题。

2011年12月,《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出台,由此拉开了政府部门对微博管理的序幕。《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微博全部实行实名制,这也宣告了国内微博实名制的正式届动。

关于网络实名制,国内外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在国内,质疑的一方主要有两点顾虑:一是推行微博实名制后网民积极性和参与度的降低,二是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

微博短短发展的几年里,深入渗透和改变了媒介生态,对其进行管理和疏导是政府部门当下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课题,需要协调好用户、网站运营者、政府部门三方的利益平衡点,建立良好有序的媒介生态环境。何为良好和有序?其实就是能够使微博平台具有诚信、文明的属性,在有效控制“水军”和抵制谣言的情况下给用户提供建立人际关系的互动平台。

2012年,在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中(诸如周克华案、事件、莫言获诺奖、北大校长周其凤跪母、北京暴雨、温岭虐童等),用户通过微博这一渠道获取信息和发表评论愈加明显,且微博首次曝光热点事件比例显著上升。

全文阅读

刍议校园新闻与互联网新闻线索

本文为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编号:TDGJ1520)成果

【摘 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塔里木大学新闻系大学生校内新闻采编实践的指导性研究论文,文章认为,发掘新闻线索是新闻报道的第一步,而通过互联网进行新闻线索的搜寻已经是当下的一个常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校园新闻中,互联网在获取新闻线索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学校官网、论坛和贴吧、新闻检索和社交媒体等具体方面介绍了具体的途径并进行了案例的分析。

【P键词】 校园新闻;互联网;新闻线索

校园新闻是新闻系大学生校内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校园新闻中,发掘新闻线索是第一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上寻找新闻线索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笔者根据自己在高校指导学生写作校园新闻的体会,对校园新闻中线索的网络搜集途径,进行以下分类总结。

一、学校官方网站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而且信息都比较权威。学校网站的信息有的是已经采编好的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信息,但有些信息还需要从新闻的视角尽心编辑处理。比如网站通告中的2015年优秀毕业生、优秀教职工、各类助学金政策的调整等。这些信息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做表格、加图片、优化标题等手段,就可以做成很有看点的新闻。

另外,一些校网上的信息就是给校园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比如塔里木大学官方网站曾了一条动物科学学院在班级上课时推行手机袋的动态新闻,但后期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塔里木大学官方微信派记者进行了采访。结果调查显示,领导不再足够重视后,许多班级的这项工作都没有做好。这就是一条比较值得思考的新闻。

学校网站除了新闻频道和主页的通知公告外,有些重要部门的页面也需要经常浏览。这其中,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和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几个部门,他们经常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如教务处的考试时间和技能大赛的通知,学生处的勤工俭学岗位,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信息等。除此之外,图书馆的新书通报、图书超期读者信息、图书馆内的展览和新增加的数字资源等,也需要经常关注。

全文阅读

地方新闻网站如何对接移动互联网

提要:本文以大江网为例,围绕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新闻网站的挑战,提出一些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地方新闻网站 移动互联网 网上舆论场

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特征

1.互联网网民增速趋缓,移动网民快速提升。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549.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6.4%。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增速为80.0%,智能手机在这一年得到进一步普及。特别是受到低端智能机的推动,智能手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态,关键词是“融合”。

功能融合:很明显的就是报网互动。比如江西日报与大江网共同打造的“江报直播室”。这是全国第一个报网互动栏目,它每周一期,由《江西日报》策划访谈内容,由大江网负责视频制作及网上直播。这一栏目充分发挥了《江西日报》以深度见长和大江网直观陕捷、辐射面广的特点。报纸和网络的合作、延伸,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新闻影响力和覆盖面。这一栏目于2010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闻名专栏殊荣。目前,“江报直播室”已成为大江网的拳头栏目,演播厅不仅局限在南昌的大江演播厅,还拓展到江西各地,并多次搬到了北京。这一栏目吸引了大量网友点击,直播时平均访问量达到二十多万人次。

形态融合:各大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电子版,并开通微博。比如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于2012年7月23日上线,在人民微博上的粉丝有143万,在腾讯微博上的粉丝有800多万。同样,《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江西电台等传统媒体也都开通了官微。今年江西两会,包括大江网在内的备媒体组成的全媒体直播也成为一大亮点。我们还可以看到,今年开始,许多电视节目、报纸都在醒目位置打出与其手机媒体相对应的二维码。

全文阅读

浅析互联网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的异同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触与了解。互联网本身所存在的特点,如声画视频等的融合,极强的交互性等,也使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与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产生差异性,当然,同为新闻编辑工作,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和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也存在相同的地方,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搜集相关资料,对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互联网 新闻 新闻编辑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网上搜索、阅读甚至相关的新闻信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有力手段,得到了数以亿计的人们的使用。在我国,互联网成为传播新闻表达民意等最重要的手段,而在互联网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是网络新闻传播最重要的环节。与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相比,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新闻时代就是编辑的时代。为使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做的更好,进而促进互联网新闻的发展,本文对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与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互联网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的差异分析

稿件编辑方面的差异。互联网新闻与传统的新闻在标题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互联网上的超链接使互联网新闻的标题成为了吸引读者最重要的部分,为此而产生的标题党正是互联网新闻特性的表现。标题与原文意思的一致性是传统新闻编辑工作必须遵守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在互联网中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点击率的盲目追求,使标题常常与原文内容不相符。

在传统新闻编辑工作中,标题讲究规范性,标题的编辑对修辞和语法的要求较高。而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中,对标题的编辑,更多的是寻求标题的简明扼要,而相应的对修辞、语法等要求较低。

在对内容的编辑上,由于互联网上存在的大量信息,导致人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一篇新闻报道中。互联网新闻编辑应注重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使文字内容尽量平实,以提供信息为主要的功能。不容易理解的文字会影响互联网新闻的传播效果,使读者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除了文字的平实,文章的语句、段落和篇幅也要尽量的短,长篇的新闻可以通过加小标题和加超链接的方式使其变得短小精悍,以利于读者的浏览与理解。

图片编辑方面的差异。新闻图片对于新闻而言,其作用主要是使新闻信息更直观更真实的呈现给读者,有图片的新闻往往比纯文字的新闻更容易得到阅读者的喜爱。与传统新闻编辑中对图片的处理有系统的方案,构图、视觉冲击力、色彩等的处理都有即定的模式不同,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中对图片的处理还没有一定的方案与模式,一般而言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者会在图片中加上水印等文字,以起到宣传与解释的作用。

全文阅读

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变局

媒体的融合不是简单地消灭现有的各种媒体,而是在继承每一种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去创造能更好地符合信息传播规律、更有生命力的新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新闻传播的整个格局也将得以重塑。

1994年,中国开始全面接入互联网,从那时起,互联网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尤其广泛深远。10年之后,互联网面临一次新的变革,新一代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在基础设施与技术结构上,诸如IPV6、P2P等技术,将使网络的能量再次急剧增长。而网络应用方式的革命,无论是RSS、博客(Blog)还是维客(Wiki)、社会书签等,都将对网络信息的生产与消费带来全方位的影响,也将重新定义网络中人与信息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新一代互联网对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民参与新闻生产进一步冲击专业媒体

在应用层面上,新一代互联网的思想主要被概括为Web2.0,尽管关于Web2.0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它的基本理念,人们已经取得共识。可以说,它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1}

与Web2.0相关的一个重要理念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有人称之为UCC(User Created Content)。UGC或UCC都是指用户生产的内容。

无论是Web2.0还是UGC、UCC,其指向是共通的,那就是新技术将为用户参与新闻生产带来更多手段与途径,普通用户对于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强。博客、播客、维客等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

自2005年来,博客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也使它在新闻传播中作用不断增强。虽然在中国以新闻报道为职业的博客几乎不存在,但是,不少博客在自己的博客活动中,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到新闻传播活动中。作为个体的博客参与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博客介入新闻报道、博客进行新闻评论、博客进行新闻整合。

全文阅读

互联网报告.网络新闻造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20日“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同比增长8.0%;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增长了14.6%;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3万。报告还显示,网民每周上网13.2个小时和4.1天,每周上网小时数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0.9个小时。

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工具,互联网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与此同时,网络技术也打开了新闻造假的方便之门。最近就发生了令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也为之蒙羞的两桩公案。

一件是《羊城晚报》记者肖执缨被人从电子信箱里“偷”稿子的事。1月13日,《羊城晚报》刊登了《崔永元:有些人根本不配当主持人》的独家专访,可是就在同一天,青岛一家都市报也刊发了署名为“本报记者王××特约记者缨子”的内容雷同的稿件,而且作者自称电话采访了崔永元。肖执缨问过崔永元,崔说从不认识这个搞了他“专访”的记者,再向这家青岛报纸的娱乐新闻部律主任查询才知道,这篇稿子是律主任私自打开肖的电子信箱后取走的(在这之前,肖曾接受过律主任的约稿,由于在外采访,于是就把存有自己稿件的电子信箱和密码告诉了她)。律主任取出稿件后,该报王记者说自己“和崔永元很熟”,想重起炉灶另写一篇,结果就出现了这篇将《羊城晚报》记者采写的稿件掐头去尾的“独家专访”。

另一桩公案则发生在南方一家著名的都市报。该报记者采访了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冰后,发表了题为《律师,为了正义,也为了钱》的文章,其中多处将网上流传的关于律师的小笑话嫁接到王冰身上,比如说王有次去下面的乡村开庭,法官居然穿着拖鞋,办公室里养着小狗。还有一次离婚案开庭,对方(女)长得漂亮。庭后法官把王冰叫到办公室,很迷惘地问:“有那么漂亮的老婆,你的委托人为什么还要在外边包二奶?”等等。为此,王律师将这家都市报告上法庭。

正所谓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从互联网上“剥”新闻的大有人在,可一般都是抄了人家的文章后随便编个笔名,一旦被发现也可以找理由开脱;也有人把网络上的新闻甚至是故事来个“本地化”的移花接木,但往往都是在时间、地点、人物上含混不清,弄一个死无对证。《新闻记者》杂志来年评选假新闻,这两条大可推荐参评“最笨假新闻奖”――这当然只是笑谈。据说,这两件公案中“犯事”的都是刚入行不久的年轻记者。年轻人犯错误,上会原谅,对他们个人没有必要穷追猛打。但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大量新创媒体招收了大批新人,他们为新闻业带来繁荣与活力,同时也使入行门槛降低。有的报纸领导甚至认为:记者本质上就是写稿工,和蹬三轮车的工人没什么两样,只要腿脚勤快就能抓到新闻。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人根本不了解新闻操作的基本规范,更遑论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而激烈的新闻竞争更是助长了追名逐利的浮躁之心。这样的行业环境不改变,类似荒唐的假新闻及堂皇的新闻造假,就会禁而不绝。

全文阅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摘 要:面对大数据的冲击,互联网新闻信息的传递与传统媒体相比,无论是信息源、传播主体、组织结构还是呈现方式都有着巨大区别,出现了“数据新闻”[1]这是大数据时代与新闻业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将从新闻信息传播机制、新闻基本要素以及新闻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取舍三方面对于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进行理性的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互联网;新闻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14-02

大数据时代诞生的数据新闻是另一种新闻的呈现方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新闻”,大数据技术只是一种量化手段,如何正确认识事物的好坏,透过数据看到事物本质,遵循新闻基本准则与人文精神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前提,保证“数据来源可靠,数据信息真实,打造良好的信息生态、完全语境化”才应该是数据新闻的本质追求,使得“数据新闻”高于新闻。本文的辨析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展开。

一、“真”与“伪”――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新闻信息的甄别

米尔科・洛伦兹对于数据新闻报道流程提出了四个步骤:挖掘数据―过滤数据―数据可视化―新闻报道制作完成[7]。由此看来,数据挖掘与数据处理成为了大数据技术处理新闻信息的核心环节。本文,笔者将从数据源的获取,大数据技术的运行状况以及数据信息的传播方式等方面来探讨,大数据时代,是否数据就一定能够代表真实?数据新闻是否同样也具备了新闻价值的基本要求?

(一)数据量不等于信息量

当前,很多数据新闻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数据新闻意义,其传统性伴随着一个机构成立到现在,并没有具备突破传统数据库的能力。缺乏对内部原因的深入挖掘,这种依靠技术进行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过程,数据新闻工作者对于其中的原因并不是真正清楚,存在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除此之外,许多新闻网站为了追赶时事热点,来不及补充专家意见导致观点缺位,只希望依靠数据的震撼力,企图让受众信服,其新闻数据的严谨性值得怀疑。

全文阅读

互联网公民新闻时代网络编辑素养

网络结合手机正在成为公民新闻主要阵地,它们的双向性和交互性,使得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信息的生产、传播, “人人都能成为记者和编辑”。也就是说,现在在网络上传播新闻的不只是网络编辑,而更多的是公民即网民们在传播、新闻。他们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如微博、报料、博客、论坛、视频上,越来越多的报纸读者或电视观众借助网络、可拍照手机、摄像机及其他科技工具参与新闻制作,使得传媒与受众的互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公民新闻就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公民新闻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一种颠覆。它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地位。传播者和受众群体不仅完全处于平等,而且在意义上可以互换,实现了传播主体的位移。公民新闻的诞生,使网站编辑的工作受到了冲击,如果网络编辑只是重复复制和粘贴,那么终将被淘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网络编辑该怎么做?

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网络编辑必须在思想上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特别是在做有关时政方面的新闻报道时,政治的敏感性更是不可缺少的。作为网络编辑,要本着对网站负责、对网友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把握好宣传舆论导向。网络编辑应加强学习,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作为网络编辑,如果没有爱岗敬业精神,仅凭一时兴趣,是干不好工作的。网络编辑必须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满怀热情,尽职尽责,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细心搜寻每一个新闻点,不怕麻烦,乐于奉献。

三、提高业务能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

互联网进入公民新闻时代,网络编辑的概念越来越抽象,它不再局限于信息的收集与转载,而是越来越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各方面的知识,需要编辑具备信息资源整合、评论、组织、策划能力,成为一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成为好的网络编辑,就要做到将新闻延伸、将新闻整合(也就是做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报道),做到全、精、深,而且还要不定期地组织策划大型专题,以此来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将新闻延伸,就是把一条稿件通过很多按钮,发送到不同的地方供网友阅读,扩大传播力。将新闻整合,也就是做新闻的深度报道。网络编辑应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各方面资料的整合,策划重大新闻专题,对新闻事件进行系列报道。同时还要从不同角度、层面选取消息、评论、图片、视频等,甚至还要增加互动板块,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网络新闻页面。同时要对各网站、各报刊媒体的新闻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为己所用,达到信息增值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