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消费论文

互联网消费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消费者权益保护互联网金融论文

一、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的论述,普通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知悉真情、自主选择、公平交易、依法获偿、依法成立维权组织等九项权利。作为消费群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拓展,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也应当承继并享有这些基本权利;而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渠道、金融产品和参与各方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消费者还应该享有隐私权等其他特殊权利。

(一)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隐私权

金融隐私权指自然人控制并排除他人干涉其本人金融信息的能力,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包括个人的家庭地址、单位性质、消费记录等。消费者在进行网上支付、网上理财、网上融资或借贷时,部分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财产状福建金融2015年第02期况、收入状况、开户银行及账号、申请信用及偿还情况等,是必须要填写的内容。如果不对这些信息的搜集、使用加以限制,势必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而且,这些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被截获篡改的风险较大,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处置依据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消费者隐私权的纠纷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资金财产安全权

在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中,资金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2013年6月,天弘基金与支付宝联合推出的“余额宝”,由于其灵活性和高收益率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已达4303万人,规模为1853亿元,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及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在如此大规模的金融交易背景下,一旦出现网络技术漏洞,消费者的资金安全权很可能被侵犯,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的稳定。

(三)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

知悉真情权是指通过互联网金融手段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消费者应当享有获得服务内容、规格、费用及其他相关金融必要知识或信息的权利。相应地,金融机构或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履行向消费者告知产品/服务实情、提供信息咨询等义务。例如在P2P网络借贷当中,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此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网络借贷平台有义务向客户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包括交易对象的身份确认、借款使用情况、债权人的资产变动情况等。

全文阅读

金融消费者权益互联网金融论文

一、电商金融模式

一是阿里小额贷款,即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采用大数定律理念经营小微企业信贷,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向这些难以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群体提供纯信用小额贷款服务。二是以京东“白条”为代表的电商面向个人客户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服务,即电商利用自有资金在自身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延后付款服务或者“分期0元购”的分期付款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其借助于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实现了可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服务,在提高金融业务便利度、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的持续推广,金融行业逐步实现社交化和移动化,由此催生出具有移动互联网特点的新金融业务模式,有效提升了金融活动的系统化和智能化程度,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从而确保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高效、全面和便捷的全方位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移动化和社交化特点,使金融消费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均能充分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互联网金融拥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渠道,已经全面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支付领域,由于其具备支付方式便捷、到账时间快、支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二)金融模式更具成本收益优势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实现与现有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同等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在零售业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无需物理网点,免除人工费用,这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高收益的特性,如自余额宝推出以来,其年平均收益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高于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微信理财通自开通起始终维持着6.5%以上的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达7.90%,逼近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

全文阅读

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从一种技术转变为一种产业,在互联网市场环境的发展下,市场经济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对人类的产生方式带来了重大变化。本文研究了互联网环境下,市场营销活动发生的变化,对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的策略进行创新分析,并研究了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变化;问题

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带来了市场营销方式的转变,而营销活动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和相互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何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发展好市场营销,如何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行更好地促进,对于营销工作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市场营销的发展历程

市场营销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诞生的一种营销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实现商品的营销工作,对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而言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市场营销活动,就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条件下,人们对商品消费的意识逐渐增强的观念变化之下,不断变化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剧变,也让更多的人对生产销售环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加大,因此,市场营销逐渐成为被更多人关注的内容。市场营销不仅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方式在不断推进,同时,有关于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中,特别是在西方,这种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理论不断在实践中创新,给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市场营销活动的直接关注者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营销理论和营销活动的结合,推动了市场营销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营销活动的全面进步。

二、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中,市场营销活动的理论也在不断变化,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的同时,也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方式和市场营销理念。具体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市场营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的变化

全文阅读

Web2.0时代企业网络营销模式探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Web1.0时代向Web2.0时代转变,出现了很多新的营销模式,由于这些新的营销模式具有成本低、传播速度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因此,也深受Web2.0背景下企业的青睐。相对于传统营销模式,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消费者的主导地位在渐渐改变,互联网企业的营销理念也需要转变。阐述了Web2.0背景下企业的网络营销模式,为互联网企业在Web2.0背景下开展网络营销提出建议。

关键词:Web2.0;网络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28-02

1 Web2.0时代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内涵

1.1 Web2.0的内涵

(1)Web2.0的内涵。

全文阅读

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研究

1引言

移动互联网业务是移动运营商和互联网业务提供商共同为用户提供的一种无线数据增值服务。据CNNIC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深度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当前,很多商家已经意识到移动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渐把资金投入这个新兴的市场,如移动支付、移动微博、微信等各种APP业务。影响用户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和制约移动互联网业务深度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很多,如TPB理论提出的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感知控制,TAM理论涉及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这些因素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初始阶段为解释用户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接受和使用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差异化程度的减小,影响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的因素已不仅限于此。探索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提高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然后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而用统计的方法检查模型,最终得到了各个因素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为企业丰富移动互联网业务内容,提高移动互联网服务质量提供了参考。

2文献综述

2.1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

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是Venkatesh在理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激励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与TPB整合模型、PC使用模型、创新扩散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这八种主要的技术接受理论和行为意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1]。该模型包含期望效用、努力效用、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四个决定意图与行为的核心因素和年龄、性别、经验、自愿四个调节变量。这些变量能解释70%的技术接受行为,经常被用于探究用户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行为,其原始模型见图1。

2.2相关研究综述

QiDongJ基于中国用户的特殊背景,在技术接受模型中加入影响中国消费者的特殊社会因素(CU-TAM),并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感知有用性及期望效益等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消费者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意愿,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使用意向[2]。Mallat等人认为,感知价值及学习和使用成本影响用户对移动业务的接受意愿[3]。Kim等通过建立基于价值的接受模型(VAM),验证了感知价值对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接受意愿的影响[4]。Jiang基于理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表明,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信任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意愿,而使用意愿显著影响其使用行为[5]。国内很多学者在TAM理论和UTAUT模型的基础上,对消费者新技术的接受和使用行为做了相关研究。如邓朝华等基于TAM理论和网络的外部性,在研究消费者的移动服务使用行为时发现,感知有用性、易用性、网络外部性、沟通有效性和感知乐趣对消费者使用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服务费用对使用行为呈显著负向影响[6]。吴茹双以TAM理论为研究基础,探索影响消费者的移动微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时发现,感知娱乐性对消费者的使用态度存在积极影响[7]。文鹏等结合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风险理论和媒介丰富度理论,基于风险、内容和使用三个维度研究了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支持其研究假设[8]。李鹤在UTAUT模型四个核心变量的基础上,根据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具体特点,将感知风险、感知娱乐、网络质量和感知成本纳入研究模型,研究假设得到了实证支持[9]。李树彪等基于UTAUT模型,探讨了消费者网上银行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也得到了实证支持[10]。曹媛媛等将整合型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运用于移动支付方面,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基本吻合[11]。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都做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国外相关研究早于国内,但研究结论不能对中国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做出很好的解释。国内关于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全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反映中国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了各个因素的作用机理,探究了各个因素对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

3研究模型与假设

全文阅读

“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

【摘要】“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表达了一种新经济、新常态、新产业形态,即产业经济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是新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导向思维,也是产业导向发展战略。这种思维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融合化、经济形势普遍下行的大背景下,尤其体现出必要性、紧迫性、指导性。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 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和影响着中国产业经济的方方面面,深度影响和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创新。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我们通常说的“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

一是“用户思维”,在整体价值琏的每个环节运营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就是目标消费群体体系的构建、培育、维护、拓展、提升。二是“简约思维”,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集中力量,聚焦专业。三是“极致思维”,把产品、服务、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四是“迭代思维”,以人为核心,循序渐进的开发方式,不断完善产品,立足“细微”,追求卓越。五是“流量思维”,流量意味着市场的体量、分量、存量。六是“社会化思维”,现代化商业的重心转移至网络,公司面对的客户是以网络形式而存在,改变企业生产、营销、服务等整体商业生态,是大势所趋。七是“大数据思维”,这是对企业资产、生产要素等各类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与优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八是“平台思维”,这是互联网开放、共享、共赢的新思维,其精髓在于打造多主体、共赢互利的市场生态圈。九是“跨界思维”,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融合与发展的边界不再局限企业和行业本身,可以携“用户”以令诸侯,掌握用户数据资源,敢于跨界创新。

“互联网思维”,无疑是一种现代科技思维,正是这种极度开放的现代科技思维,透视出大思维、大产业、大市场、大战略、大境界,不仅对传统产业理论具有颠覆性的突破,而且,对产业思维、产业形态、产业战略、产业转型等领域,具有导向性的“新常态”思维。进入“互联网+”时代,就进入一种新的经济格局;既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与创新速度融合于各个产业领域,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跨界融合,互联互通,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从而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时代的深度融合,跨界对接、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经济均衡、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思维的导向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思维,具有产业发展战略导向特征。因为,在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的条件下,产业转型思维势在必行,势在必转,转则活,转则新,转则兴。

全文阅读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保险评价

摘 要:通过对101位消费者关于购买互联网保险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得到评价矩阵,再根据1-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准则层与指标层的权重,构建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根据模型得到消费者非常愿意购买互联网保险;同时,根据准则层与指标层的权重对影响消费者购买互联网保险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产品;模糊综合评价;1-9标度;模糊矩阵

中图分类号:F49;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11-05

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建议

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保险元年”。这一年,互联网保险公司超过100家,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超2 000亿元。在整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保费在两年时间,从300亿元到870亿元再到2 000亿元,保费收入增近6倍。这种发展速度令人震惊,同时也引起各方注意。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业务流程、经营主体、行业规范等多方面给出了明确的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巨头们也在行动,阿里,网易,携程等互联网巨头都想分吃这一块“大蛋糕”;专家学者也在研究互联网保险,大体上从政策角度、监管角度、销售角度等方面对互联网保险发展进行研究。笔者从消费者偏好角度出发,运用微观调查的方法对消费者购买互联网保险的行为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消费者偏好互联网保险哪方面因素,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尽一份力。

从消费者偏好研究保险,国内有江炜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宁波市“白领”群体购买互联网保险的行为进行研究;张旭梅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消费者寿险购买意向和保费支付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何文广从研究消费者心理行为出发,研究消费者购买保险行为。国外也有相关文献,Roger Feldman研究消费者偏好与购买健康保险依赖性;Kerssens Jan J从12个健康计划出发,研究消费者偏好社会健康保险的高质量和低成本性。纵观上述的研究,有几处不足,(1)大多数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保险,缺乏实证分析,降低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2)研究的是特定地方特定群体的行为,不具有普遍代表性。本文综合了上述的研究内容,从消费者偏好出发,运用互联网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后建立模糊评价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消费者购买互联网保险行为,如图1所示。

二、数据与指标

(一)数据来源

全文阅读

互联网时代高等院校汽车文化建设与实践

摘 要:互联网是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汽车文化借助网络媒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网络汽车文化异军突起,高等院校的汽车文化建设对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汽车市场的变化趋势。通过阐述汽车文化建设的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网络时代下汽车文化发展的营销优势,探究互联网时代下汽车文化建设的营销策略,以期为高等院校的汽车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汽车文化;现状;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53-02

引言

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十分的不稳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汽车文化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是人与汽车之间的发展关系,汽车作为“第一商品”越来越受到网络多媒体的关注与重视。网络多媒体的出现,成为汽车文化传播与销售的主要途径,汽车文化借助网络多媒体,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互联网汽车文化建设的特征

第一,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文化具有一定的普及性。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传播速度在文化传播方面远远超过其他的传播手段,网络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这一宣传平台,汽车公司也开始在互联网创建符合自身企业文化的官方网站平台,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化,通过互联网获取汽车信息资源是汽车企业的首选。据相关资料显示,汽车网站每天的浏览人数都会突破百万,与传统的汽车媒体相比存在很大的优势,消费水平及文化程度较高的消费者是互联网的主要人群。

第二,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文化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互联网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个人的文化互动空间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同步性,电子公告牌、博客、微博、汽车论坛等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平等、共享的网络空间,这些形式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全面、广泛,关于汽车使用的原创文章、新车的试车报告、汽车网站的链接分享、汽车公司关于产品资料信息、使用者评论等信息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这样网络宣传方式方便了消费者对汽车信息的了解,加强了汽车文化的互动性。

全文阅读

互联网金融消费特征及忠诚度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分析模型,并采用极大似然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的因素中,满意度比信任重要;在间接影响忠诚度的因素中,重要性依次是感知有用性、信任和服务质量,且四个因素对忠诚度影响的路径不同。这一四维框架解释了互联网金融业务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忠诚度 满意度 信任 SEM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借助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金融业务电子化、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和以阿里金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大数据金融模式等成为其突出的代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呈现出金融服务趋向长尾化,金融服务高效、便捷,金融服务低成本化,多维风险特征等特点。随着使用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快速扩大,相关企业如何留住用户,提高用户忠诚度是其在开拓并持续保有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相关文献回顾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是近期快速兴起的一个领域,而在国外其发展则早于我国较长时间,研究成果也较丰富。在如何保持网上银行客户忠诚度的研究中,有学者考虑了信任、网站质量、服务质量、满意度等因素构建的分析框架。另有学者则基于信任和满意度建立了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模型。

国内学者借鉴国外模型进行了改进,乔均等(2007)在研究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忠诚度时构建了满意度、关系信任、转换成本与客户忠诚度的关系模型。邓朝华等(2010)在对移动即时通讯服务的研究基础上则构建了满意度、信任和转移成本与用户忠诚度的关联模型。

本文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把忠诚度模型应用到互联网金融消费领域,研究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忠诚度,并对影响忠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消费群体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后,可采用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检验数据可靠性,进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对潜在内生变量忠诚度、满意度、信任和潜在外生变量感知有用性和服务质量等进行路径分析,探讨其相互作用关系。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相关理论概述

全文阅读

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 要:与传统的消费者相比,我国互联网理财消费者在信息安全、知情权等权益方面还面临诸多威胁。近年来在我国互联网消费势头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其理财消费者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为此,以P2P理财为例,达到保护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的目的,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分析消费者受到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28

1 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金融行业,它依托于现代网络平台,以网络消费、移动通讯、搜索功能及资金融通等金融活动为基础,实现新一代普惠投资理财金融领域。从2013年开始,以P2P网贷、支付宝、理财通、第三方支付等为代表的创新互联网理财方式火热的发展起来,得到理财用户极大的关注和认可。这种理财方式受到消费者的热捧,P2P借贷行业仅在2015年,其用户人数突破千万,累计交易规模超9750亿元。我国互联网理财业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累计成立的P2P理财平台有3657家,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为1733家,占平台总数的50.23%。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一直以来主要是针对普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能覆盖到所有互联网理财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相对而言,互联网理财消费者较普通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前者的权益保护环境不容乐观。

2 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消费者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在进行互联网交易时,P2P理财消费者通常要向经营者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本人相关的联系电话、银行卡信息等,这都属于消费者隐私的一部分,经营者可根据提供的数据分析归纳出包含消费者交易信息,交易习惯等行为数据。由于一些P2P理财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完善,不重视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护,这些信息资源被商家或个人非法获取、使用的风险隐患增加。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信息泄露的渠道多且范围广,一旦信息出现泄露,有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是财产上的损失。互联网金融交易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但却没有对数据使用作出明确的限定,外加这些信息本身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增加了被网络黑客攻击的概率,进而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这几年,P2P理财消费者绑定的银行卡被盗刷的新闻时有发生,让用户不得不怀疑P2P理财在信息安全方面所存在的某些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在用户支付时会使用手机木马截取短信,获取验证码,导致用户财产损失。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