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消费金融论文

互联网消费金融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消费者权益互联网金融论文

一、电商金融模式

一是阿里小额贷款,即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采用大数定律理念经营小微企业信贷,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向这些难以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群体提供纯信用小额贷款服务。二是以京东“白条”为代表的电商面向个人客户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服务,即电商利用自有资金在自身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延后付款服务或者“分期0元购”的分期付款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其借助于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实现了可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服务,在提高金融业务便利度、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的持续推广,金融行业逐步实现社交化和移动化,由此催生出具有移动互联网特点的新金融业务模式,有效提升了金融活动的系统化和智能化程度,极大地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从而确保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高效、全面和便捷的全方位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移动化和社交化特点,使金融消费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均能充分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互联网金融拥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渠道,已经全面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支付领域,由于其具备支付方式便捷、到账时间快、支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二)金融模式更具成本收益优势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实现与现有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同等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在零售业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无需物理网点,免除人工费用,这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高收益的特性,如自余额宝推出以来,其年平均收益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高于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微信理财通自开通起始终维持着6.5%以上的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达7.90%,逼近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

全文阅读

消费者权益保护互联网金融论文

一、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的论述,普通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知悉真情、自主选择、公平交易、依法获偿、依法成立维权组织等九项权利。作为消费群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拓展,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也应当承继并享有这些基本权利;而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渠道、金融产品和参与各方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消费者还应该享有隐私权等其他特殊权利。

(一)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隐私权

金融隐私权指自然人控制并排除他人干涉其本人金融信息的能力,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包括个人的家庭地址、单位性质、消费记录等。消费者在进行网上支付、网上理财、网上融资或借贷时,部分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财产状福建金融2015年第02期况、收入状况、开户银行及账号、申请信用及偿还情况等,是必须要填写的内容。如果不对这些信息的搜集、使用加以限制,势必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而且,这些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被截获篡改的风险较大,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处置依据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消费者隐私权的纠纷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资金财产安全权

在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中,资金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2013年6月,天弘基金与支付宝联合推出的“余额宝”,由于其灵活性和高收益率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已达4303万人,规模为1853亿元,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及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在如此大规模的金融交易背景下,一旦出现网络技术漏洞,消费者的资金安全权很可能被侵犯,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的稳定。

(三)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

知悉真情权是指通过互联网金融手段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消费者应当享有获得服务内容、规格、费用及其他相关金融必要知识或信息的权利。相应地,金融机构或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履行向消费者告知产品/服务实情、提供信息咨询等义务。例如在P2P网络借贷当中,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此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网络借贷平台有义务向客户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包括交易对象的身份确认、借款使用情况、债权人的资产变动情况等。

全文阅读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其在信息传递、资金安全、风险补偿和法律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极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而我国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却存在着消费者自身风险辨识能力差、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披露缺乏监管、互联网金融资金安全和保障体系不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的缺陷。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投资者自身、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安全和保障体系、金融法律法规建设等视角,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我国市场参与各方带来了便利,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存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积聚,严重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以P2P为例,“跑路、倒闭、涉嫌非法集资、提现困难”等现象高发频发。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严重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目前,已有诸多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研究。尹优平(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消费者保护私人信息容易泄露、资金安全难以保障、纠纷解决比较难、制定法律比较困难等困难。常瑞胜、王正位(2015)进一步运用实证方法对互联网金融中消费者权益风险进行检验,发现互联网金融中信息泄露风险是比较严重的;纠纷处理难是互联网金融中最严重的风险。巴曙松、杨彪(2012)通过分析也发现,相比欧美国家,我国在第三方支付监管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明显的不足。综上所述,已有学者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及其权益保护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大量分析,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地理论借鉴。但已有研究却很少对互联网金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具体途径进行深入探讨,并据此提出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相关对策,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基本路径

(一)信息传递途径

互联网的发展为金融信息传递提供了渠道和平台。但互联网的数据信息来源形成维度单一、数量不够,且信息传递渠道有限,导致消费者获得的信息量有限,给市场中的目的不纯的人提供了套利空间。与此同时,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高,使得投资者识别真伪的难度增加。另外,信息提供商有意无意的将重要信息与无关信息混淆,使得金融消费者难以全面真实地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全文阅读

谈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障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其风险性高、信息披露不充分,监管存在真空,使得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极大的威胁和损害。因此,如何防控金融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

一、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加快,金融开放持续扩大,金融领域发生着巨大变革。互联网金融正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二者结合,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平台进行传统金融业务交易,并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类业务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金融业态。如: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互联网银行等依托互联网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金融广泛普及,与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发生往来业务的人数与日俱增,相关人群被大众或媒体俗称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文件中,将金融消费者权益概括为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这些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适用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普及范围广,因此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还并不完善,导致这些新型业态的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面临着一些困境,维权道路更加崎岖,因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障需要新的思路。

二、互联网金融的消费特点

(一)快捷方便及时,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创新,4G业务的普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应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互联网金融产品与享受到互联网金融服务。因此,信息的传递与更新非常快速、便捷。消费者可以实时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金融业务的处理,例如买卖股票基金、购买理财产品,银行账户转账还款查询、申请小额贷款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品和服务的。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商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等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金融迎合的大众的需求,跨越地理局限和障碍,能够快速提供资金,实时更新金融信息,使其受众范围更广泛,拥有更多的客户,全面迅速的覆盖到所有互联网能覆盖到的区域和人群。

(二)低成本,高效率

全文阅读

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 要:与传统的消费者相比,我国互联网理财消费者在信息安全、知情权等权益方面还面临诸多威胁。近年来在我国互联网消费势头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其理财消费者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为此,以P2P理财为例,达到保护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的目的,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分析消费者受到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28

1 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金融行业,它依托于现代网络平台,以网络消费、移动通讯、搜索功能及资金融通等金融活动为基础,实现新一代普惠投资理财金融领域。从2013年开始,以P2P网贷、支付宝、理财通、第三方支付等为代表的创新互联网理财方式火热的发展起来,得到理财用户极大的关注和认可。这种理财方式受到消费者的热捧,P2P借贷行业仅在2015年,其用户人数突破千万,累计交易规模超9750亿元。我国互联网理财业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累计成立的P2P理财平台有3657家,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为1733家,占平台总数的50.23%。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一直以来主要是针对普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能覆盖到所有互联网理财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相对而言,互联网理财消费者较普通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前者的权益保护环境不容乐观。

2 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消费者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在进行互联网交易时,P2P理财消费者通常要向经营者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本人相关的联系电话、银行卡信息等,这都属于消费者隐私的一部分,经营者可根据提供的数据分析归纳出包含消费者交易信息,交易习惯等行为数据。由于一些P2P理财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完善,不重视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护,这些信息资源被商家或个人非法获取、使用的风险隐患增加。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信息泄露的渠道多且范围广,一旦信息出现泄露,有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是财产上的损失。互联网金融交易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但却没有对数据使用作出明确的限定,外加这些信息本身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增加了被网络黑客攻击的概率,进而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这几年,P2P理财消费者绑定的银行卡被盗刷的新闻时有发生,让用户不得不怀疑P2P理财在信息安全方面所存在的某些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在用户支付时会使用手机木马截取短信,获取验证码,导致用户财产损失。

全文阅读

基于消费者角度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十分迅猛,同时给消费者带来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如何应对金融网络化风险成为一探讨焦点。本文立足于金融消费者角度,就其面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展开分析,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对消费者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评估,以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警惕性。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量化;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投融资门槛的局限性,阿里巴巴、支付宝、余额宝、“非常e购”、“点点理财”等各类金融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互联网金融产品相继应运而生。智能、便捷、创新的在线金融服务,被大多数金融消费者认可和青睐。但在互联网金融普及的同时,不完全成熟的网络技术和法律、体制,以及经济市场的动荡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风险,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利益损失。

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已成为众多学者、消费者及供应商甚至国家相关机构关注的焦点。张海滨(2015)从滞后性、合规性、承受力、安全保障权、知情权以及损害求偿权六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和现实问题。侯哲(2015)站在消费者角度,以技术接受、信任理论及感知风险理论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消费者使用意愿的概念并指出消费者应注意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彭静(2015)以网络平台贷款为例,代表性地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权益带来的挑战,针对存在的风险给出了应对措施。李露(2015)通过分析换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从民法方面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了探讨。李彩凤(2016)将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验证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级别较高,并从五个层面给出了对应的优化对策。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识别

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到现今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一直都是各学者探讨的热门议题,从大范围综合来看,一般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大致分为操作、信用、运营、网络技术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五类。以金融消费者为对象,可分为两大类: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主要有:理财知识、风险偏好、操作风险。外部因素主要分为:网络安全风险、金融业务风险、信用及运营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共四个方面。

作为消费者自身而言,其个体本身对投资渠道的摸索,对理财平台的理解度各有不同,理财知识层次不齐,跃跃欲试的初学者相对来说风险性稍大。从心理学和经济学而论,每个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或高或低,他们不确定自己所要购买产品的收益及存在的隐患,消费者的行为决策往往源于其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的正负两面,形成风险偏好。另外,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移动支付,很多消费者往往难以意识或辨别自身所处的互联网金融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从3G到4G,从有线网到wifi,加之智能手机上的交易平台高效迅速,操作简便,大多数消费者在交易操作中很可能陷入私密信息被盗的风险中,譬如银行账号和密码被盗。从外部因素来看,影响源要广泛得多。如网络安全风险有:技术泄密、病毒感染等;金融业务方面,资金的流动性、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利率的不确定性势必造成较大的风险;信用及运营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一种商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假存款、非法授权、盗用财产等欺诈行为,同时,互联网金融运营过程中的系统中断、数据运输安全等问题仍有待完善解决。再看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及保护机构,数量上虽逐渐增多,但仍无法摆脱滞后性,加之社会舆论的影响,也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业务和客户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风险,从而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决策。

全文阅读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 要:如何在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互联网金融概念、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形式和当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及高度普及的互联网进行金融活动,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而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形态虚拟化,运行方式网络化。同时,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性金融服务,大大降低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门槛,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中来,变成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从而具有高度的涉众性。互联网金融的新特点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在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金融

谢平、邹传伟(2012)指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国内研究互联网金融的文献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直到目前,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还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概念。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既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金融机构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线上服务,也包括互联网企业直接开展的金融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之外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行业所开展的业务,包括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的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业务。

除了广义互联网金融和狭义互联网金融这种分类外,还有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之分。一般将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称为互联网金融,而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服务则被称为金融互联网。由此可见,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括金融互联网和狭义的互联网金融;狭义的互联网金融则仅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业务。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文字游戏。从理论上看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上我们也不难发现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所受到的监管和约束是截然不同的。例如,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金融机构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线上服务本质上是线下服务的一种延伸,目前受到“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较为完备的监管;而互联网金融却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和具体的监管规则,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本文采用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仅探讨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业务所涉及的消费者保护问题,金融互联网涉及的消费者保护问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形式

(一)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

全文阅读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现状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较高的消费欲望但经济基础薄弱,并且他们申请信用卡受到严格限制,这就快速促进了大学生

>> “互联网+校园经济”视角下创新大学生消费金融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下的大学生消费信贷研究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校园互联网贷款消费现状分析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行为调查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付费电子书消费行为研究 基于互联网信贷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互联网+”下大学生网络消费状况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下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众酬应用模式研究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之研究论述 大学生互联网理财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民族高校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研究*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微公益现状调查研究 “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孙亚伟,孙英奠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互联网大学生消费信贷分期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80-81

[7]孙晓文浅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01.

[8]邓秀焕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前景分析[J].现代商业,2015(7):282-284

[9]叶湘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J].征信,2015(6):73-77

全文阅读

互联网金融消费特征及忠诚度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分析模型,并采用极大似然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的因素中,满意度比信任重要;在间接影响忠诚度的因素中,重要性依次是感知有用性、信任和服务质量,且四个因素对忠诚度影响的路径不同。这一四维框架解释了互联网金融业务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忠诚度 满意度 信任 SEM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借助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金融业务电子化、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和以阿里金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大数据金融模式等成为其突出的代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呈现出金融服务趋向长尾化,金融服务高效、便捷,金融服务低成本化,多维风险特征等特点。随着使用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快速扩大,相关企业如何留住用户,提高用户忠诚度是其在开拓并持续保有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相关文献回顾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是近期快速兴起的一个领域,而在国外其发展则早于我国较长时间,研究成果也较丰富。在如何保持网上银行客户忠诚度的研究中,有学者考虑了信任、网站质量、服务质量、满意度等因素构建的分析框架。另有学者则基于信任和满意度建立了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模型。

国内学者借鉴国外模型进行了改进,乔均等(2007)在研究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忠诚度时构建了满意度、关系信任、转换成本与客户忠诚度的关系模型。邓朝华等(2010)在对移动即时通讯服务的研究基础上则构建了满意度、信任和转移成本与用户忠诚度的关联模型。

本文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把忠诚度模型应用到互联网金融消费领域,研究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忠诚度,并对影响忠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消费群体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后,可采用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检验数据可靠性,进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对潜在内生变量忠诚度、满意度、信任和潜在外生变量感知有用性和服务质量等进行路径分析,探讨其相互作用关系。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忠诚度相关理论概述

全文阅读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行为研究

摘要: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消费者的角度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与行为理论框架,探讨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氛围、风险控制认知、沟通交流是影响购买意愿与行为的关键因素;交易信任、计算机自我效能和购买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社会认知理论;结构方程模型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5.24

中图分类号:F832.2;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5-0108-06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Online Financial Wealth

Product Purchasing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XU Xiaoyang, LU Minghui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