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技术革新

互联网技术革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新时代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

摘要: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虽然没有前两年炒的火爆,但竞争已经悄然升级。随着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移动业务的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正不断扩大,移动应用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从传统互联网公司到纯粹的移动互联网公司,都在深耕细作,为移动互联网消费带来了快速增长。2014年,随之衍生的信息技术的革新也将应运而起,移动互联网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革新

1、宽带网络将大规模普及

按照国务院在2013年8月1日印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规划的宽带普及提速发展时间表,2014年到2015年为我国的宽带推广普及阶段,重点解决网络覆盖。因此,2014年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高峰,城市地区光纤到户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将加速扩大;农村地区将采用无线技术加快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延伸;3G覆盖范围和深度将持续扩大,并将推动TD-LTE规模化商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加速互联互通;国家骨干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

2、4G催化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创新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TD-LTE牌照。在3G商用近五年之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终于拿到了启动4G商用的资格,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手机游戏、手机视频和网络音乐等不再过多受移动网络速度限制,用户和流量将显著增长;个人云服务会被赋予更多云计算的含义;移动电子商务等将更加普及;可穿戴式设备将进入普通消费层面;家庭智能应用将为流动性较强的客户提供方便;高速的4G网络给无线城市提供广阔空间。

3、终端设备厂商布局移动终端研发

面对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终端厂商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2013年12月联想移动互联(武汉)产业基地的落成,正式宣告了这家PC厂商正在向PC+厂商全面转型。抛弃PC,完全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对新产品定调,迎合移动信息消费的策略,让联想锁定苹果和三星作为新的竞争对手。智能Google glass、咕咚手环、iWatch、运动感应器等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不仅有助于传统硬件产业的转型,还给可穿戴计算、传感器、材料技术、医疗等相关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全文阅读

互联网和新技术下的资产管理业务变革与创新

摘 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已经在资产获取及投资管理、分销及财富管理、资产服务等各环节对资产管理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变革,并催生出一系列创新的业务模式。为此,资产管理机构必须积极应对,加大科技投入,拥抱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关键词:互联网;新技术;资产管理;变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11-02

一、互联网和新技术下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

从资产管理的价值链来看,从资产获取到分销,再到资产服务,各个环节的展业方式均由于技术的“赋能”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新技术改变不了金融的核心,即风险并没有被消除。只要仍存在金融资源的跨期、跨区配置,风险就仍然存在,而资管机构的专业价值也就仍然存在。

(一)资产获取、投资管理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基础资产的构成。过去的资产标的往往规模较大,趋于集中,比如大企业贷款、大型项目等。新技术的发展则通过新的渠道和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使一些过去不存在或没有纳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资产也能被收录其中,比如P2P模式下的小额贷款、股权众筹模式下的初创企业股权等等,从而推动了资产管理基础标的去中心化和分散化,也扩大了整体基础资产池。

2.改变了资产估值的方式。工业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通常基于硬件和实体资产的价值,比如生产线、厂房等,关注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信息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则是基于软件、数据、网络、服务的价值,关注的是关系链、数据和生态系统。例如,飞利浦从照明设备生产商转型为智能照明系统服务提供商,盈利模式也从耗材销售收入转为服务费用收取,其LED灯可免费安装,但通过智能照明系统节省电费,从节省部分分成。由此,对这类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现金流预测方式也需要相应改变。

全文阅读

互联网迎来技术革命的新时机

互联网是有基因的,基因就是对互联网技术的信仰,是一直传承的做法,或是思维习惯等,通常把这些统称为基因。

互联网飞速发展,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开始学习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但是很多企业在触网时遇到挫折甚至失败,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缺少互联网基因。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基因?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热门的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今后的发展呈现哪些趋势?

传统企业触网要融入互联网基因

传统企业想要触网成功,不仅要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还要与互联网基因进行融合,二者缺一不可。

近年来,互联网逐步从消费级走向产业级,并越来越多地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有些企业融合得较快,有些则较慢。

20年来,电信业在“+互联网”的道路上鲜有成功,踩了很多坑。从ATM、Qos、软交换、IMS、IPTV到i-Mode等,至少不能算成功。互联网在“+电信”也踩了不少坑,从E-mail、VoIP、IM、SNS、IOT、OTT再到IDC和SDN,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互联网的基因》中就列举了电信业在与互联网融合中会犯的一些错误,总结了电信+互联网的普遍规律,并阐述了互联网基因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是有基因的,基因就是对互联网技术的信仰,是一直传承的做法,或是思维习惯等,通常把这些统称为基因。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层面上的融合,第二个阶段则是基因上的融合。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信行业就已经在保持电信业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融入了互联网的技术。其他行业比电信行业总体上来说晚了一些年,但也都是保持传统思维方式前提下,只采用互联网的技术。在深层互联网基因层面上,没有与互联网发展的思维方式融合好,所以在触网时遇到挫折甚至失败,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两步走,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全文阅读

互联网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教师要分析网络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并且从多个角度分析改革的路径,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到适合学生需要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基于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程在高校的改革现实,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以新的技术为内容的课程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要认识到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程所具备的特点,并且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新时期信息技术可能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考虑多种因素,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从而对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技术课程在新时期的发展。本文主要基于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程在高校的改革,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笔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认识到互联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消极与积极影响,并且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从而全面提高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与更新,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而对于高校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新的理念与新的特点才能够适应新时期课程的要求并使其顺利进行。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全文阅读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教师要分析网络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并且从多个角度分析改革的路径,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到适合学生需要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基于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程在高校的改革现实,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2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以新的技术为内容的课程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要认识到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程所具备的特点,并且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新时期信息技术可能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考虑多种因素,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从而对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技术课程在新时期的发展。本文主要基于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程在高校的改革,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笔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认识到互联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消极与积极影响,并且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从而全面提高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与更新,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而对于高校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新的理念与新的特点才能够适应新时期课程的要求并使其顺利进行。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第一,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和广泛。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与电子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加快,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不断的收集新的信息,重新整理教学思路、整理教学内容、整理教学方式,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都能够有适合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全文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及带来的政策启示

“互联网+”给产业带来的变革将是一个持续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新技术、新业态,而且技术以及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的迭代速度会明显加快,一些产业的格局会发生频繁调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界面也会更加模糊。创新会更多地发生在产业交叉和融合的领域,发生在传统产业最落后、最容易被突破的环节或痛点。相应地,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政府如何调整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互联网+”能走多远会产生关键性影响。

“互联网+汽车”是互联网与实体领域特别是制造业形成融合最吸引人、也有可能是最有变革潜力的领域,这个领域正发生的变革,以及其在变革中遇到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对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推动“互联网+”很有借鉴意义。

1、“互联网+汽车”带来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格局。

这些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首先是基于信息服务应用为主而形成的新业态和新技术应用,如汽车的销售、维护;汽车保险;智能交通;汽车租赁;汽车交易;油电服务;搭载互联网的驾驶员在车上的娱乐与商业、商务活动以及远程的智能控制。这些都会带来诸多的商业生态。这是目前“互联网+汽车”最活跃的领域,创新势头会更加强劲。

其次是以安全和能效提升为主而形成的车联网产业链和关键性技术应用。如无人驾驶、辅助驾驶技术的快速应用,产业化的时间很可能大大提前;车与路、车与车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连接,以及会带来诸多领域颠覆性的变革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如高速交通安全与管理;市内道路出行的优化与交通疏导;满足高通量、高速度、低成本的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及相关产品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互联网+汽车”最核心的变革,也是全球几个主要国家在标准体系、技术能力、系统建设等方面产生竞争的主战场。

其三是汽车生产环节的变革。过去更多是自动化、流水线,加入互联网后,可以实现更加个性化、柔性化生产,以及整车及所有部件可跟踪,生产信息可以由厂内连接到厂外包括销售商、消费者并实现双向互动。供应链管理能实现平台化,自动化环节如机器人更智能更精准。这种“五位一体”的智能化制造,在德国叫做工业4.0。从国内企业来看,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好于其他一些制造业,后者很多还只是2.0甚至更低的水平,自动化程度还很低,智能化也更只是初级阶段。汽车企业也有不同,国外公司包括其在国内的合资厂,智能化水平多高于国内汽车公司和国内合资企业的自主生产厂。

2、“互联网+”的核心是大数据及基于这些大数据产生的应用。

“互联网+汽车”产生的诸多创新、服务和商业变革,都要基于有数据可分析。有哪些数据呢?每辆车的数据,现有每辆车都有一个VIN码,更多信息分散于交管部门、整车厂、保险公司手中,车的位置信息,驾者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包括停车位信息、充电信息、加油站等。这些分散、碎片化的信息,只有具备可读性、可共享,真正有极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商业和产业变革才会发生。因此,政府如何为这些数据的收集、保护、分享、应用创造更成熟的环境,是亟需研究的问题。

全文阅读

释放教育改革的内驱力

最近,计算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纷纷被网友吐槽,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处于不同立场和利益的考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当然,这股思潮也传导到了教育行业,有“好事者”开始探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的影响。作为关注和追踪教育发展趋势的媒体人,我们也急切地想弄清楚“什么是计算思维”“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计算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将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 面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课题,我们如何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以及基于其的思维模式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呢?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都源自于军事需要,如今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形成了一张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网”。这张“网”还在演进,它的触手还在延伸,越来越多的名词、概念还在涌现。这里,我们姑且不去探究这些概念的内涵,只换一种视角来看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及思维模式。如果我们将技术看作人类进化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人们超然于自身,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有人说汽车、飞机解放了人的身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计算机和互联网解放了人的思想,使得个体可以更加自由地栖身于人类的“智慧之树”。人们假借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学习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然而,人类并没有止步于此,“智能终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正由概念变成现实,使得人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所思即所得已不是难事。所以,当马云狂热地表示“没什么互联网做不了”的时候,我们也许觉得这并不是那么令人费解。一方面,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改变范围之广,超乎想象;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技术的进步使得习惯于传统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人们不得不考虑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因素,用“计算思维”“互联网思维”考虑客观世界的变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很多业态,人们对此充满期待。我们也期待技术能够给教育带来源头活水,然而热闹背后的隐忧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当下资本市场盯上了互联网教育,资本大鳄都想挖掘互联网教育的金矿,创业热潮如火如荼,各种模式更是层出不穷。互联网这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类的“外脑”,使得知识的存储与获得更加便捷,甚至使一些获得性技能“传递” 自如。但是,当前很多新技术还很不完善,停留在概念阶段,教育乃百年大计,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能盲目跟风。首先,教育并非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递与获得,它包括着丰富的内涵;其次,教育修为的是人的主观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看到,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只能是教育变革的外因,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终将来自于教育体系内部。

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新的生态环境,人们处在新的环境中需要做出应变,以便适应新的教育常态。学校教育正在适应这样的新常态,一方面需要探索改变传统教育的新形态,如翻转课堂、创客教育、慕课、微课等;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如何在新环境下进行有价值与意义的教育活动,如体育锻炼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审美与艺术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教育,等等。相比学校教育,一些社会上的在线教育形式更为灵活,形式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推动教育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在“深入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推动力,解放教育教学思想,进而释放教育改革的内驱力,使教育适应社会和时展需要。

王晓波

2014-12

全文阅读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摘要】当今社会享受着第五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幸福时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信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渗透和扩散的历史过程,本质是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能源的开发利用,目的是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互联网经济。实现“互联网+”的关键在于“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推进三个融合”“创新四项技术”。政府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必须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头脑,把主要精力放在夯实“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经济 实体经济 传统产业 技术革命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信息技术成果的互联网,就如第一次科技革命时的蒸汽机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的电力一样,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关于“互联网+”的新观点、新探讨层出不穷,互联网行业的研究报告陆续推出,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笔者从“为什么”“是什么”和“如何做”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

为什么要提出“互联网+”?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有深刻的背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使“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①

16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蒸汽机、电气、原子和计算机三次科学和技术革命(The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科技革命)。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五次技术革命(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推动世界经济发生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三次产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经过电气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目前,第五次技术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尚未结束(约1945~2020年)②,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制造(3D打印)和绿色能源等技术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人类社会将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以大化学、新生命、大成智慧和物理科学为标志的第六次技术革命③即将发生。

在科技史上,一项新技术或重大发明成果的问世和普及并不能称作技术革命,只有整个经济社会随着技术的渗透和扩散引发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才能称得上技术革命。卡萝塔・佩蕾丝(Carlota Perez)在《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中通过“技术―经济范式”对人类历史上的五次技术革命作了深入的分析(图1)。佩蕾丝认为,技术革命每隔40年至60年爆发一次,每次技术革命的发展浪潮持续大约五六十年,随着新技术的渗透和技术革命的扩散,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前二三十年称为“导入期”,后二三十年称作“展开期”。

全文阅读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教学方式、授课内容和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来摸索改革;最后,文章提出应该从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授课方式和加强学习等途径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因其知识对于众多学科而言十分重要,多年来一直是多数高等院校理工科等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由于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结构相对复杂、知识内容十分丰富、知识体系相对完备等特征,让步入高等院校的初学者学起来有点不适应,对于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社交网络、移动媒体等逐渐兴起,这些互联网新技术、新工具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有何作用呢,高校教师该如何抓住机遇,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高等数学知识储备,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技术时代要求高等数学教学进行改革

互联网技术时代与传统的时代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信息的获取与传播途径发生重大变化.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个人所需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习题,传统那种黑板式授课正在受到冲击;此外,借助互联网技术、社会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等的兴起,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也趋于网络化,这些均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接触互联网技术.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也迫切需要高等教育逐步实现信息化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各个高等院校均在不断地进行信息化改革,以此来适应日趋竞争的办学环境,这其中也给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等众多学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信息化时代探索实施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十分必要.

全文阅读

把握“互联网+”与“+互联网”背后的真问题

只要真正抱着自我革新的认知融入互联网,实现传统产业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新转型,站在“风口”的中国经济,就能在新动能的驱动下再次“乘风高飞”

1月2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于此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转型迈向中高端的关键时期,互联网及由其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衍生变革,被寄予厚望。

“互联网+”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于政商学三界,“互联网+”均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其中,互联网万能论似乎被部分人奉为圭臬,认为只要把电脑、鼠标、网线加上,任何行业都可能创造出奇迹。与之相对,“+互联网”概念作为一种回应,其指向也颇值得关注。大多数持此论者,更多倾向于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看待。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一时间莫衷一是。

一般而论,对“互联网+”的阐释,一部分人侧重于从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出发,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产业覆盖“跑马圈地”。而对“+互联网”的理解,一部分人是为传统行业和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转型升级从而“活下去”、“活得好”乃至“越活越好”寻找出路。

两者都重视互联网,而观察其差别可以发现,“互联网+”有颠覆式、化学反应式思维方式的特点,比如对某些传统社会生活和经济业态产生颠覆性改变,如网络专车、网络送餐等。而“+互联网”具有改进式、外在性思维方式的特征,比如重视以互联网为新渠道和新工具,来提升和放大传统行业所累积的产品、服务、实体技术、品牌、文化等优势,从而改善自身效率和客户体验。

事实上,“互联网+”和“+互联网”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中国站在新一代互联网科技革命的“风口”乘风起飞的路径选择,两者存在表述上的不同,又有着相互支撑的逻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