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专业论文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绘画基础;园林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49-02

0 引言

绘画基础训练是园林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课,通过绘画基础的训练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视觉观察方法及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毕业后成为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上升到对生活中美的发现与创造。因此,在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中,必须具备绘画和艺术的鉴别能力,而这种绘画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从绘画基础训练做起,这一点是与绘画专业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但园林专业毕竟不是绘画专业,园林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艺术专业,它的专业需求决定了园林专业的绘画教学应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不能完全采用纯绘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打好绘画基础,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重要问题。这在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1 园林设计中的绘画基础与专业特点

园林专业的基础绘画教学,在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但具有其他造型专业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自身的特点,在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中,对绘画基础的训练和掌握,一方面需要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的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园林设计专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传统在园林设计专业设计教学内容时考虑多是共性因素,对个性因素研究得太少,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思想深处想学什么,应该学什么,尤其在美术学发展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的今天,就会使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中,容易出现导致绘画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由于绘画基础训练,是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中必须掌握的基础训练,但把园林专业绘画的基础训练与艺术绘画的基础训练作一比较,可以看到,在园林设计的艺术规范要求之内,对园林专业的绘画要求与艺术绘画具有不同的定义,园林专业的绘画既是“图”,又是“画”。园林专业绘制的“图”首先要体现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然后才考虑“画”体现出的艺术审美特性,虽然主次需要分清,但二者的综合才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统一。常见的风景园林专业的绘画涉猎的内容和题材十分广泛,例如山水、树木花卉及各类欣赏或实用的人工构筑物等等,都可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描绘对象,因此,风景园林专业绘画训练的目的,就是将这些单体有机地综合与组织起来,创造美感很强的组合画面。这就首先要学会对物象的整体观察,要面对物象进行整体的观察,如物象的形体、比例、结构关系,都要通过观察给与确定。这就需要让眼光不停地不受妨碍地在物象上自由游动,这与普通人对局部被动地接受物象是不同的。只有对整体的观察有一个准确的结论,才能够画出好的画面,所以人们常常说,有怎样的观察就有怎样的画面。培养整体观察的能力,体会和感受形体的起伏变化和来龙去脉,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这样才能在这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变化、绚丽多彩的风景园林的画面。

2 园林专业绘画突出重点与多样性

园林专业绘画艺术相对其他视觉造型艺术来说,绘画只是园林专业的一项基础知识,因此,在园林专业绘画基础课的训练课时量安排较少,但时间虽少,需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却很多,这在实践和内容上就形成了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是当前园林专业发展的关键,这里就需要解决一个突出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安排绘画基础课的训练。例如,传统写实、现代变形以及介于二者之间诸多绘画的表现形式,尽管它们的训练方法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艺术规律,在绘画基础训练时都应该加以注意,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就素描课训练内容而言,明暗素描可适当减少,可以利用绘本来临摹练习,都可以很快的掌握绘画的基础。应加大速写训练的力度。如要掌握人体绘画基础,就是要掌握先方后圆的基础训练,就是不要一上来,就急于用弧线画人体外形,要先学会掌握把人体可以按比例轮廓打成方框,比如可以把模特的头部、躯干、腿,按模特的动作画出大概的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内再用线勾画出模特的外形,这样就会逐步提高绘画的基础。这样利用速写的能力,不仅可用来快速地收集园林的素材,而且在园林设计画草图时也常用,这些绘画基础对于园林专业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他们未来从事园林设计必备的基本功。速写看似简单其实要画好也很难,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练习才能掌握。如果掌握了这些基础训练,那么你在园林设计专业学习时就会得心应手,显现出绘画基础训练对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把握园林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就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适当地安排其他训练课题。使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的书画艺术,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绘画基础的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

空间构型,这种重技法轻理论的做法,导致学生对物象的观察认识和表现还只是停留在表层肤浅的层次,使学生停留在只要考虑画面的造型合理,很难深入到对象内部本质层次。这就使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但艺术整体的素养却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很难对那些有生命、无生命、有形、无形的物象来组合搭配,利用它们各具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使它们能够构成视觉中的美感。这时候绘画的过程就是“画人物不能只想到画肖像”“画物体不能只想到画物体”,技法训练在绘画基础训练中,固然是园林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技法背后的“道”。就是理论基础,在园林设计构思中,要通过剥离对象,净化对象,只有将复杂的形体单纯化,才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达到“技进乎道”的境界,就是要把“技”上升到哲理高度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够使模糊的形体明朗化。这样才可以使各种微妙的感觉压缩到构思的形体之中,建立一种空间的形体概念,才会具有最佳美感。因此,在绘画基础训练时,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画画,还要教学生构思物象整体的空间构型,这样才可以对那些有生命、无生命、有形、无形的物象来组合搭配,使它们能够构成视觉中的美感。在绘画基础训练时,只要向学生讲明白为什么这样画。讲清楚其中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一方面是指绘画技法理论,另一方面是美学原理和艺术理论知识,这时候绘画的过程,就达到了“画物体不能只想到画个体”,在构思中,这样才可以将各种微妙的感觉压缩到构思的形体之中,才会表现最佳的美感。

4 结语

对绘画基础训练在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的探讨,是当前对园林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内容的整体思考。上述的一些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绘画基础训练的提高,因为通过绘画基础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园林设计专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发挥。显然,绘画基础训练在园林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尽量使学生提高绘画水平,给学生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使学生在今后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孙刚.浅谈素描的基础训练与绘画风格形成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2(24).

[2].试论园林设计专业绘画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4).

[3]李腾.三大构成在园林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思考[J].艺海, 2011(06).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观物取象 综合绘画 综合性绘画教学

我国目前的绘画教学体系大致有两种:一是综合性大学以美术教育专业或绘画系为基础,下设国画、油画、版画等工作室或教研室的教学模式;二是各大专业美术院校按材料划分的国画、油画、版画、壁画等为教学单位。这两种体系中,一类以对绘画语言普遍了解掌握为教学目标,另一类倾向于培养专业人才,如油画家、国画家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就当下历史语境来说,这两种教学模式都陷入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上世纪90年代初,与绘画专业进行细化分科教学的方式不同,许多院校成立了综合绘画系或工作室,探索教育模式多样化,突破界限,拓宽绘画的教学实践。近些年来,是延续专业教学的单纯、细化、深度,还是寻求综合、多元、宽度的教学,尝试实践林风眠中西绘画的教育理论,一直成为美术院校教学模式理念上的问题,且各有说法及实验方式。

造型艺术教育细化的划分有助于深入的教学,并有行之有效、成熟的教学体系可用;而如果打破这种模式,打散各画种的框架,承继综合、多元的绘画教学,思维方式确实可以得到突破,但是却没有现成的教学体系可作为具体实施的参考案例,这从林风眠、吴冠中的绘画理念到美术院校近20年来的具体实践来看,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这是综合绘画教学一直受到质疑而没有得到重视的问题所在。

艺术在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笔墨当随时代”,谈的虽是艺术创新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暗指一个时代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每一个时代都有具体的艺术表现与反映,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不但作品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思想与观念,教育也“当随时代”。

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创作的手段,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这都对艺术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人们观看方式的变化带来对于图像的热衷,从创作到审美已经转化为一种多样化互动的形态;同时,绘画美学意义上的认知也正受到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挑战。这些现实的文化特征都对当下的艺术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过去,传统的绘画学科从划分到教学,追求相对精确、深入――油画专业的学生在西画领域进行更精细、更专业的创作,培养成为油画家;国画专业的学生在山水、花鸟、人物的范围下系统学习,培养成为国画家……而今现实的状况是,当下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更多是在以“跨界”的方式来运用各类艺术语言,以此丰富创作的造型元素。就画种本身而言,油画专业的学生未必今后从事油画创作,国画专业的学生也未必就坚守“笔墨”,并非每一个个体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不可变的艺术手段。对教学而言,在大学完成其自身专业的系统学习,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做好准备当然是重要的,但是,颇显单一的语言训练,往往会导致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局限性,于是,反复被提出与论证的“综合教学”,也就是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先辈提倡主张的“综合性”的教育,虽然在各大院校教学实践的探索效果并不太明显,但是这种模式主张博大,付诸的实践多了一层文化比较的研究性质,更具有艺术史角度的文化意义。

事实上,20世纪以来的西方艺术家已经在改变单一的语言方式,如毕加索大量运用着油画、版画、雕塑等语言手法。西方美术院校的绘画教学也已经融入到视觉艺术的大范畴之中。法国高等美术学院的绘画教学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度,在一个大的绘画工作室框架下实施作品的制作,其材料语言的限制已经没有。

百年来,关于中西文化的话题从没有停止过,在绘画方面,就是油画与国画的问题,无非“中”“西”“中西调和”三个群体,有不断的细化、分类教学,也有不时强调综合、全面的尝试;而综合性绘画是在“中西绘画融和”方面能够以贯通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笔者以为,综合性教学上效果并不显著,是因为其问题是多方面的。

在教学理念上,中西绘画各自有着不同的造型理念与手法体系,这是各自语言的优势。在基础教学时,难免会忽略对传统艺术语言及经典的研讨深度,而对综合绘画的教学要求会更高、更全面,有两种或几种绘画语言均要求有较为系统的学习,并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其次,中西绘画最直接的区别在于材料不同,因此陷入一个“材料”的潜意识――对材料的关注远远超出对绘画的理解,最终导致综合绘画演变成单纯的综合材料,绘画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脱落,不能在造型层面上形成一种绘画语言。这些例子,都是为了说明综合性绘画的宗旨并非简单地跨画种组合,而是在融合中西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力求艺术语言的多样化。不过,如今综合绘画的实验教学正在远离这个宗旨的情境,不知不觉中演化成现在颇受关注的“新媒体艺术系”“实验艺术系”的草创。结果是,综合绘画教学如强调艺术语言的深入研究,则有更细化的工作室教学在前;如强调材料与多元性质的探讨,则有更新的实验艺术的教学探索,综合绘画的教学自然就被置于尴尬的位置。

因此,回到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原点再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中西绘画,都是在艺术家与对象世界中呈现人与自然的视觉关系。概括而言,即“观物取象”,从而“立象以尽意”。综合绘画的教学也不例外。

“观物取象”告诉人们“观物”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艺术创作中认识论的基本规律,而“取象”的手法属于方法论。至于中西绘画,具体选择哪种语言手段来“立象以尽意”才是紧要的,只是综合绘画的教学往往被外在的形式所束缚,忽略了这个美学要义,甚至从某种意义而言,“综合绘画”只是一个课程称呼。

历史地看,我们可以重新去解读吴冠中“美术自助餐”①的设想。笔者认为,不管是分科的教学方式,还是“综合绘画”或者“实验艺术”的教学模式,都打破了把学生归于各门类“从一而终”的固定教学,学生根据自身所需,在系统的教学纲要基础上,选择要研习和补充的各类语言,可以随时调整、随时汲取,无论是油画、国画、版画等,还是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文史哲知识。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架构,才是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探讨却难以破解的问题所在。

注释:

①即开设中西各种传统课程,学分制,自由选修.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J].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动漫 漫画技法 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动漫作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动画人才基数也远达不到需求数量。因此,动画行业的人才培养也被推至教育前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动画专业,为动漫产业培养人才。作为一个处在稚嫩阶段的新兴专业,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应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下面就以漫画技法课程为例,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目的及教学结果的最终高效呈现。

漫画技法是一门以动漫造型为理论基础的偏重实践练习的学科,也是动画专业基础性学科。该学科专业人才多向动漫制作原画师、修型师等方向输出。因此,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表现形式多为实践性的绘制与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行业需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动漫专业漫画技法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道路。

1专业理论课程铺垫扎实基础

漫画技法的理论课时,从基础绘制逐渐深入引导直至学生可以独立进行自由创作。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很多,包括:各类动漫风格的欣赏与了解、人物角色造型绘制、动物角色造型、场景造型、上色技法等等。这些知识点的讲授与理解又涉及到绘画基础的讲解。包括:人物比例、结构、动作、五官等。要学习的知识多且专,所以理论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手绘技法的效果。

再者,绘画理论的掌握及熟练运用,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绘画习惯,基础理论的扎实也让表现技法有更多的可能性。理论课时的安排主要应集中于课程前半阶段,使学生对漫画绘制能够形成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对基本知识点有全面深入的学习,最终为手绘打下基础。

2手绘(实践)为课程核心内容

动漫专业为动手力很强的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多为实践操作类。漫画技法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绘画知识以及熟练的手绘技法,能够对二维漫画进行自由创意及表现,最终使学生获得能够熟练绘制二维漫画的能力。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的大量临摹、创意练习。在练习、绘制的过程中不断论证理论知识点的合理性,得到自己的理解。例如:在着色技法上,水分着色与水彩着色表现手法、方式与之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同。水粉含粉质,颜色不通透,适合厚画法去叠加、堆积颜色,塑造出有质量感的对象;而水粉属性稀薄,颜色明亮透气感强,适合空灵、轻松的气氛营造。诸如此类还有马克笔表现法、彩铅表现法等。这些技法以及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绘制中不断实践去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3理论结合实践教学

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应应用于漫画技法这类实用性强的课程,实践环节配合理论课程进行。理论课程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详细清晰的专业知识积累,更通过在课程的进度中获得对专业知识系统的认识。教师从课程开始至结束所构造的专业理论框架,伴随着课程的推进已经被学生所接受并且学习,将理论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时,学生在进行手绘创作练习时会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这无疑为手绘练习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手绘课程的练习,是走出课堂走向专业的必经之路。理论知识体系再强大如若没有手绘的支撑,就犹如纸上谈兵,毫无价值。“勤学苦练”是对一名动漫人才基本的要求,苦练要求不仅在课堂时间多做手绘,课余时间也要进行大量练习,数量的积累最终终能转变为高质量的作品。只有做到学与练的结合,推行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使课堂互动增多,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开发,让学生学习到实用真本领,这门课程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4结语

高职动漫专业漫画技法课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发展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动漫高职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裴晓菲.从实验创意动画来源看分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2] 屈云东.艺术设计教育的“开放型”办学之路[J].学府美术,2005.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 绘画透视课 教改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拓展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标准日益提高,促成了高职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绘画透视课作为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绘画透视教学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自然推动高职美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本依据,结合绘画透视教学已有的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绘画透视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学习绘画透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好物体视觉形态变化与画面空间层次推移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系统的培养训练,一是要把握基本形体变化的造型能力。二是要灵活运用透视规律创造性组织画面空间的构图能力。现阶段我国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技法理论》中的透视篇。透视篇主要讲述了透视的基本概念、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阴影与反影透视,以及运动中的复合空间的散点透视。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首先,由于该内容属学生要掌握的最基础的透视知识和基本的原理,这对于更复杂的实际应用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再者,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进校之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美术基础,更不知道绘画透视,因此,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绘画透视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根据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为主修课,开设时限一般仅为一年(各院校的开课时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职绘画透视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1.加入“绘画透视入门”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绘画透视入门”主要研究和阐述绘画透视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职绘画透视课程而言,“绘画透视入门”内容的引入将对两个层面的学生起到积极作用:①对于那些没有绘画透视基础的学生来说,“绘画透视入门”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绘画透视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他们的绘画透视初级阶段的学习,这既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更有成效,更有乐趣。②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初步的绘画透视表现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绘画透视入门”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绘画透视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表现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绘画透视入门”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美术设计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另外,我们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绘画透视入门”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2.适当增加实践性的内容。

绘画透视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包含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绘画透视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强调理论而容易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实践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绘画透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性的内容,如绘画透视与室内外设计、绘画透视与环境设计、绘画透视与工业产品设计、绘画透视与平面广告设计等。应该看到,这类设计实践的内容是绘画透视艺术的具体应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透视应用能力,尤其是实际设计能力,可以说是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

3.增加有关“绘画透视艺术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绘画透视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而且是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养成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有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媒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绘画透视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资料;绘画透视作品图形介绍与作品赏析资料;各种绘画透视版本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有组织的介绍和对绘画透视艺术作品有目的的赏析,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绘画透视课程学时以及自身知识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较高的层面上对绘画透视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地了解,并进一步丰富自己对该专业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加自己的艺术底蕴,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美术设计和美术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促进了学生对其它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

4.逐步建立绘画透视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绘画透视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绘画透视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均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现行的绘画透视教学形式大多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观念,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上大课“满堂灌”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而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为了高职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应用,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进行拓展,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程体系。

1.授课,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并存。

探讨绘画透视课程的多种授课方式,并且使之有机并存,应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高职扩大招生而引起的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矛盾,适应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的需要,使绘画透视教师能从以往的授课方式产生的教学工作质量不佳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因此,我们进行多种授课方式的尝试显得格外重要。(1)合班课。沿袭绘画透视教学传统的授课形式,从师资利用的角度讲,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一般可以两个以上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合班课上,主要讲授“绘画透视入门”、“绘画透视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并适度地降低教学要求和难度。合班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各种内容、各种形式、各种技巧和各种风格的绘画透视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2)分班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是交互性较强的教学授课方式,能高效率地实施绘画透视教学。在分班课的教学过程中,须统一内容,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分班课主要着眼于传授绘画透视图绘制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绘画透视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绘画透视基础偏低的教学对象,且学生数量适中。(3)个别课。这是绘画透视教学授课形式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绘画透视表现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开展极具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个别课适合于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更侧重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水平的拔高,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标准。

2.展开第二课堂活动,钻研、探讨、提高。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绘画透视教学中的各章节内容定期地开设展开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不同范围、各种形式的观摩、讨论与经验交流,以此拓展知识的宽度,挖掘知识的深度。其学习范围及内容可由教师制定,也可以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在轻松、自觉、开放性学习气氛中进行。教师还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3.展览会,搭建交流平台。

这里所指的展览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美术展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美术设计展览作品,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绘画透视在美术设计艺术中的作用与表现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绘画透视应用作品展览,促使他们走出教室,走进绘画透视作品与美术设计作品展览厅,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美术展览,既为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4.展开技能大赛活动,亮出自己的风采。

在高职院校每年开展的各学科的技能大赛活动中,争取把绘画透视应用的成果也展示出来,如绘画,室内外设计、环境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诸多学生的作品,向观众亮相,以此为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并激励和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透视学习向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以期实现专业课开设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高职绘画透视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牵涉面较宽。它涉及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调整,相关教材的整理与编写,相关课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推广,各种活动的组织与进行等等。它还对绘画透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和综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和更为全面的要求。可以说,高职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综合素质的增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而且其效果是明显的。同时,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改革将能进一步促进美术设计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优化整合,从而积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质量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当然,也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总体需要。

参考文献: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绘画基础;教学

1 绘画基础教学的涵义

画家创作时表现出来的细腻的技法,深入的画面效果以及无微不至的描画能力,这是谈论绘画基础给人们脑海中留下的首要印象。也就是因为这种意识不容易被发现和察觉,给人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控制着学习绘画基础这门功课人们的思维与学习动力。更有甚者,它导致很多人的绘画基础陷入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不清楚为什么学习,也不知道学习的是什么。绘画基础,其实并不能仅仅定义成为一种特定的绘画表现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它就是绘画的一部分,和绘画融合在一起,不是作品外观效果的表现,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简单。绘画基础是创作作品的保障和前提,厚重的绘画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制约着绘画本身的艺术生命力,所有未来的绘画规模都来自于绘画基础。详细地来说,长时间的学习绘画理论,并且结合理论不断实践,转换为艺术尝试,这种属于自己的主观认识和艺术手法称之为绘画基础。人们脑海中认为的细腻的艺术手法,只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没有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它。另外,因为作品创作的是否理性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表现有关,所以绘画基础在美术领域,我们也不能忽视画家本身所拥有的独特个性、个人修养以及文化素质。

素描和色彩是我国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绘画基础是美术专业教育要求必须重复学习的课程,尽管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接受过相关的绘画能力、绘画基础的培养,但是在进入高校之后还要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大多数高校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要求重新认识素描和色彩,以培养他们的绘画基础。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强他们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S去认识和感知周围世界,并将之具体生动的表现出来,传递出去。

2 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美术专业相关教育也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是不断的开拓创新。大部分高校在美术专业教学上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以及现有条件设施,来进行相关的调整。在这一背景下,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被革新,教学结构、教学体系也逐渐优化。绘画基础教学在过去的时间里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高校扩招,生源素质不高

随着高校扩招,有一部分并不具备绘画基础的美术专业学生进入高校,但是一些高校录取学生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并不是十分的了解。由于文化课考试的压力非常大,很多文化课基础好,但是美术基础不好的学生,为了确保能进入大学,家长会让孩子报考美术专业,通过艺考来上大学。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绘画基础薄弱,高校对生源质量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绘画基础的重要性,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为了快速提高美术专业课成绩,放松了对绘画基础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2.2 教学理念没有创新,不能和时展同步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有良好的绘画基础,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目前,我国高校的绘画基础教学理念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还比较落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不太强烈。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这远远达不到培养美术人才的要求,学生对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没有深刻的认识,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就能在以后的创作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殊不知,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极其不利的,限制了学生更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2.3 理论教学水平和学生实际需求不符

一些高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美术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只重视绘画的技术,不能对绘画基础教学有系统、清晰的认识。虽然学生在学习绘画技术的同时,绘画基础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进步来说相对缓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围绕绘画技术,开展相关教学。,而不是原有技术和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影响了美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基础理论欠缺。学校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绘画基础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没有和学生需求同步,致使绘画基础教学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

2.4 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或者是学习哪一样事物,都必须要培养他的兴趣,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只有对美术有着无比的热爱,才能持久的坚持下去,才能在美术领域和以后的事业中有所成就。可是现实情况并不如此,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当初是为了进入高校才选择美术专业,他们自身从心底来说对美术专业没有太多的热爱,只把它当成进入高校学习机会的工具,当然美术方面基础能力也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感觉比较枯燥,在学习中没有动力和创新精神。

3 美术专业基础绘画教学需要采取的措施

3.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虽然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来说还处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阶段。美术专业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思维还比较缺乏,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为了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在讲解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可以安排学生到现实环境中绘画,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利用环境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3.2 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美术专业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整体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绘画基础的重复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风格,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创作个性。

3.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美术专业的人才,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专业基础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开设相应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学校也可以采用宣传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文素养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3.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绘画技术练习。不仅要练习绘画技术,也要练习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技术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在绘画基础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形成自己独特地绘画技巧,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4 结语

新时代给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美术教育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基于此,我们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和优化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良好兴趣,通过进一步优化美术教育资源配置更好的促进美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钱初熹,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2]封永辉.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大众文艺.2012(6):254.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将错就错”思想;动漫专业;基础绘画课教学;应用

“将错就错”是由画家王华祥在他的素描著作《将错就错》中提出的思想。“将错就错”思想的内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要大胆允许学生发展自我个性的展现,鼓励学生积大胆创作,要引导学生想画、敢画和大胆画的学习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以及提升艺术表达能力和专业技能。这种“将错就错”思想在基础绘画课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优势和作用。

1 目前动漫专业基础绘画课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模式需要完善,教学思想需要更新。

由于目前的动漫专业主要是从美术学科分离出来的,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办学经验不足,使得动漫专业的基础绘画课的教学模式仍是沿用美术课程教学的模式,而没有突出绘画课自身的延展性,因而,动漫专业的基础绘画课教学模式需要完善,从而提升基础绘画课教学的进步,另外,由于传统的动漫专业基础绘画课比较重视写实绘画,而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对于教学目标过于重视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动漫转基础绘画课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思想和理念更需要更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专业素养。

(2)教学方法需要增强多样化和活跃性。

由于基础绘画课教师使用传统的写实绘画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得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作画的步骤和规范,而没有开设开放性、活跃的教学氛围,甚至对于学生绘画中出现的“错误”,采用的是一律否定和必须纠正的思想,从而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发展学生个人的潜能和人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尤其在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和训练,课堂教学不够活跃,没有很好将基础绘画课教学与动漫专业课很好地结合,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正确掌握基础绘画课知识、绘画技能,专业素养没有培养和发展。

(3)学生绘画能力和专业素养需要提高。

目前,在动漫专业基础绘画课教学中,一些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弱,造型能力较差,审美水平有限,创新思维未得到开发,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差,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自信心不强,使得学生的绘画能力和专业素养不高。

2 “将错就错”思想内涵与应用优势

“将错就错”思想是由画家王华祥在他的素描著作《将错就错》中提出的思想。“将错就错”思想的内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要大胆允许学生发展自我个性的展现,鼓励学生积大胆创作,要引导学生想画、敢画和大胆画的学习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以及提升艺术表达能力和专业技能。这种“将错就错”思想在基础绘画课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优势和作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首先,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标准,从而为“将错就错”教学思想的应用做好准备;其次,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应该否定学生绘画中出现的画错、画坏等“错”现象,而应该大胆允许学生可以画错、画坏,允许学生大胆的画,允许学生出现错误。

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发掘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点。指导学生把练习中的“以外效果”逐渐延伸,成熟化。同时要开展课外实践写生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此外,这种“将错就错”思想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突破自己的不足,开始教学之初先扬长避短,逐渐把劣势转化成优势,从而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将错就错”思想在动漫专业基础绘画课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1)“将错就错”思想引导学生主动积极体验社会生活,提高观察力,激发学习兴趣。

王华祥的“将错就错”教学思想,就是要教师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思想和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眼睛所反映对象的真实存在,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动漫专业学生专业基础差、技法不熟练、绘画知识缺乏,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造学生的想象和学生在创造中的乐趣作为第一要务,我们要允许错误存在,将绘画作品中的比例透视是否准确光影效果是否再现人物形象是否具体生动肌肉骨骼是否精确到位等诸多因素暂放一边,允许有偏离,允许有变形。这样才能使学生不被理论技巧所束缚,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让其自我表现,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体验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

(2)“将错就错”思想可以培养主动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强化绘画知识和规律,增强自信心。

首先,“将错就错”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有了兴趣,就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有了表现欲,再帮助学生强化学习绘画理论知识、技法和造型规律。引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自主地观察和体验生活,正确感悟造型规律的特点。另外,“将错就错”使学生在自觉的创作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能够做到坚韧不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体验到绘画的过程是一种痛苦而又愉快的探索情境,特别是一幅优美的作品呈现出来时,创造的喜悦感是不言而喻的,克服困难的信心也随之建立起来。

(3)“将错就错”思想活跃教学氛围,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由于动漫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具有延展性,需要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或发散思维或创造性思维,而“将错就错”思想就可以使得动漫专业基础绘画课教学氛围非常开放和活跃,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自然的、自由的绘画学习环境。一般来说,学生和老师都难免会犯错误,教师要大胆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4 结论

“将错就错”思想就是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为必要手段,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将错就错”的教学思想可以贯穿动漫专业基础绘画课教学活动中,突破了单一照搬传统写实绘画训练的简单做法,不单一强化某一绘画技巧,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个性潜能,摒弃雷同,鼓励个性发展和自由发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有针对性的把一些核心的绘画理论性的东西介绍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罗会宾.“将错就错”思想在动漫专业基础绘画课教学中的应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33134.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在社会提倡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环境中,社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该文作者基于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结合艺术类专业的训练方法,分析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课程从传统的平面艺术思维转向立体的空间思维,开发具有发散性与联想性的思维创新课程训练。高校艺术专业通过平面转向空间的思维创新课程训练,可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平面;空间;思维;训练

在社会需求大量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下,各高校都积极创新教学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将来的教学方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新兴的艺术设计类行业不断出现,社会对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相应不断增加。在这种环境中,各高校都开设了各类艺术设计应用型的专业课程。从20世纪60、70年代起,在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各高校逐渐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如今艺术设计理念日新月异、专业范围已有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高校艺术类绘画专业教学课程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深厚美术功底和较高艺术应用能力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

一、现代大学创新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

现代美术不仅是美术技艺教育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创新为生命的应用型学科。创新是现代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创新思维作为现代艺术的灵魂,在艺术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艺术从业人员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加强开放性思维训练,并注意打破思维定式,这样才能最终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1.创新思维的性质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表现为思维的跳跃,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异质成分。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创新思维方法总是表现为对一般性思维方法的应用。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智慧的、策略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的构想。

2.艺术创新思维中的思维方式

其一,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进行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方法的分类: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精细敏感性、独创性的基本特点。其二,联想是诗词艺术中常用的思维方式。联想的功用包括拓宽思路、充实内容、表达感情、深化主题。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由此可以看出,优美的诗词作品大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联想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绘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观念绘画,创新思维、创新的意念是观念绘画作品成功的先导。美术学院培养学生速写、素描写生的能力,还培养学生画记忆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画想象画的能力。因为画想象画的能力就是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创作能力。试想一个无法想象出一个水杯在空中划过的形象,无法把想象的形象画出来的人,如何成为优秀的艺术家?通过以上对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了解,笔者认为高校对传统绘画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应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上文对创新思维的本质和具体的思维方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绘画专业应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就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换言之,绘画专业应以锻炼学生平面思维与立面思维结合的创新思维为教学目的。

二、部分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陕西部分高校艺术类绘画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设置现状

其一,西安美术学院的本科专业设置①,见表1。其二,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国画系、油画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理论系、动画系②。从专业设置上看,没有绘画专业。其三,西安交通大学艺术学院课程设置: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油画、雕塑、书法③。在专业设置上,没有绘画专业。其四,西京学院艺术类专业设置: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④。从以上四所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设置可以看出,只有西安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有绘画专业。绘画的课程设置数量远大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的绘画课程数量,并且课程设置体系完整,有良好的延展性。

2.结合部分高校绘画专业设置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现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建筑与艺术系绘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绘画专业,掌握美术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一定艺术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与创作能力,能够在艺术创作单位、文化产业单位、大专院校、报刊、媒体网络部门从事艺术创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中外建筑史、艺术概论、色彩水粉、素描静物、速写、素描人像、构图学、色彩水粉静物、色彩水彩风景、素描人体、国画花鸟、国画人物、国画山水、书法、综合绘画、壁画、油画人物、油画风景、油画静物。绘画专业开设的课程涉及的美术专业领域非常广泛,从西方绘画的素描、水粉与油画到中国传统的书法和国画艺术。作为绘画专业的美术功底训练课程,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都是应涉猎的范围,都是绘画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美术专业课程。笔者作为一名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根据自身的美术学习经验,认为西方美术与中国的书法和国画,都需要进行长时间、多阶段、系统的学习,所要付出的努力不亚于高考艺术生在专业考试阶段所下的功夫。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西方美术和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的功底,但要取得优良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西安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与国画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训练后,打下的美术功底可以说是非常牢固的。那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的学生与他们进行竞争,则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以上是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建筑与艺术系绘画专业的现有课程进行的具体分析,其结果是一目了然的。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针,绘画专业应该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三、传统绘画专业如何与创新思维训练方法相结合进行改革

1.通过概念解析绘画的性质特点和发展

绘画是指以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描绘形象的美术种类。它是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工具,将颜料、墨汁、油墨等有色物质,用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手段转移描绘在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图像。中西方绘画发展至今,由于彼此的借鉴、交流,均可根据材料工具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许多画种还可细分,如版画有木刻、铜版、石版、胶版、丝网版等;中国画有写意、工笔、兼工带写等样式;油画可分为无光和有光;壁画除传统湿壁画、镶嵌画外,更发展了众多材料和技术各异的新型壁画,如壁画可以是雕塑的形式;等等。随着现代美学观念的发展和多样化材料的出现,现代绘画逐渐打破固定的定义范围,不局限于在特定的某一平面上进行创作,而是向空间的方向发展。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再受固有观念的束缚,有了更多的新方向。

2.绘画专业的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方向

从西安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课程设置看,其中有对学生平面与立体的空间多方位的思维训练,这方面的训练课程有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应用、电脑美术,实现了从现实到空间再到虚幻的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训练。通过2015年12月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中英国际素描交流展”来看国外美术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成果,展览分为中方与英方两部分学生的素描作品展示,并在展览期间举办了三场学术讲座。中方讲座内容为“激进年代的努力——华东分院与浙江美院的素描(1949—1976)”和“从规矩到自由——说说素描”,而英方的讲座内容为“从基督教到存在主义——英国绘画与素描简史”。讲座基本上讲述了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绘画素描的发展状况。笔者在观看画展时对一部分英国的素描作品感到震惊,如詹姆斯•布鲁克斯的作品《大脑交流空间》,乔•斯托克汉姆的《计时器移动》,乔伊•杰拉德的《人群新奥尔良》。展览中的一些作品颠覆了中方观众的绘画观念。如,对于上述三幅素描作品是否算得上是素描绘画,存在一定的争议。上述三幅作品以平面设计图的样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中国的素描作品中完全找不到类似的痕迹。从这些绘画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英国的美术教育带给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成果。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绘画专业应以培养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思维、美术专业功底与创新设计能力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美术功底在空间维度属于平面维度,在应用性美术领域,除了需要平面维度的创新思维,平面向空间转换的立体创新思维也是必需的。而现阶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注重平面空间绘画的训练,缺乏发散性思维训练。因此,绘画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平面创新思维向立体空间创新思维转换的训练。

3.结合创新思维训练的绘画专业课程内容改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在应用型设计课程方面虽然开设了室内设计和景观装饰艺术设计两门应用型课程,但是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递进的延展性基础课程作基础,没有在创新思维训练上进行完整的平面与空间的创新思维训练。设计课程之间应具有逐步递进、相互延展、相互联系的关系,这样才能进行发散性的平面与空间创新思维训练。三大构成设计课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设计的启蒙课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都没有开设。三大构成由德国的几位著名设计师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创立,并于他们执教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内开设。三大构成课程是设计基础入门课程,世界各地的设计学院都相继开设了。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现代从事艺术设计创作的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更好地促进艺术创作者的意念转变为现实的作品。书法与中国传统技法(山水、白描)两门课程是绘画专业必须开设的,大一学年开设应用艺术的入门课程——三大构成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大二到大三学年开设书法和中国传统技法课程。综合绘画课程是不限制绘画材料,使用任意材料进行绘画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开设四个学年。但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四年的综合绘画课程没有系统的应用性训练和延展性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单一,范围过于广泛。这门课程教学可以借鉴建筑学专业、环艺专业开设的设计初步课程的授课方式。设计初步课程共分为设计初步一、二、三。而综合绘画的课程设置可以借鉴设计初步的课程设置,也可分为综合绘画一、二、三、四。一到四的综合绘画教学内容按软质材料到硬质材料再到软硬综合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步骤进行安排,逐渐使学生认知与应用材料,并运用联想与发散性创新思维,解放学生的固化平面思维,指导学生完成立体思维的综合绘画作品创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样使学生可以通过几次课程学习,逐渐认识构成艺术与材料的性能,并学会运用不同性能的材料完成完整的、有品位的综合绘画作品创作。几次课程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从平面绘画形式逐渐转向立体的绘画形式,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空间的开放性发散思维训练。壁画课程的内容也可以从传统平面绘画转向立体空间壁画的设计、绘画,如装饰壁画、建筑立面装饰壁画等当下应用面比较广泛的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能够充分促进学生在开放性与发散性的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并且可以将壁画的平面构成形式运用到综合绘画中,使学生与不同材料对话,完成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平面思维与空间思维结合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结果。

结语

以上是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绘画专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绘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对于美术设计类院校和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有一些地方分析得不够深入,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教学问题,还需要相关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改革。

作者:朱陆洋 赵静 侯建伟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注释:

①西安美术学院招生信息网.

②陕西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

③西安交通大学美术学院招生信息网.

④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气韵非师 教育思想

一、何谓“气韵非师”

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气”的培育,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也不例外,对画中气韵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技巧的关注,这种审美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画论尤其是宋代以来文人画论中,保存着大量有关学养与气韵的关系论断。“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特殊的审美内容,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列在“六法”之首,足以见其重要地位,“气韵”便成了中国画品味不尽的魅力所在,因此也成为衡量绘画层次的重要标准。

宋代郭若虚说“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这里的“气韵生知”这种说法难免有先验之嫌,带着几分神秘色彩,这样讲来气韵似乎是后天不可求得之物了。但郭氏在后文中又隐隐指出气韵的来路“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践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书画岂逃乎气韵高卑”。然后他又借用杨雄之语“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由此可见郭若虚将人品修养视为绘画的必要前提。他用“依仁游艺”一词,明确指出修养与绘画的关系,郭若虚的“气韵非师”一说,目的是强调修养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并非有废师废学之意。“气韵”之不可学,只是不可在“笔墨技巧间学”而已。

二、“气韵非师”的绘画教育思想

1、绘画教育中重“画品”,更应重“人品”

在“气韵非师”中,所谓的“气”指先天的气质、秉性,“韵”指发而为画的笔墨情韵,郭若虚强调作画者的品质、格调对其绘画成就的决定作用。在绘画学习中,主体的人品修养被提高到高于绘画的技术训练而统摄一切的地位。

郭若虚将人品视为绘画的必要前提,所谓“人品”是从人的整个心性流露出来的,本自心源,不期然而然。人品不是先天所固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练习所致,其中读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他认为人品对于绘画创作具有第一等的意义,如常言所说的“文如其人”和“画如其人”。在郭若虚看来气韵不能师授,人品胸襟都可以豢养,后天的修养、修炼有助于扩充先天气度的不足。

在绘画教育中,应该特别强调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关怀素质等人品的培养,画由心生,绘画工作者只有具有敏锐的感觉、丰富的感情、细腻的感触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流芳之作。

2、绘画教育中重“形”更要重“神”

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在绘画作品中光做到“形”似,只能算是个画匠,只有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称为真正的画家。

中国古代绘画重视“形似”但更重“神似”。坡有一句精典名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坡把只追求“形”似的画看作是儿童画。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有《论气韵非师》一节,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矣焉。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意思是美术作品只有追求神韵才能成为不朽之作。欧阳修也曰:“古画画意不画形。”元代赵孟颉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他所追求的“古意”,并不是指模拟前代人的作品,而是指其笔墨风格和艺术趣味应有古意即圣贤意。

3、绘画教育中重“读万卷书”更重“行万里路”

明代董其昌强调“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但认为主要靠画家“生而知之”,即天分才能达到,但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高修养,增长阅历亦可取得。

与唐宋时期的以生活为直接来源、注重写生的绘画基本功的技术性训练不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纯粹的画外功夫的修炼。行路是为了涵养胸襟更广泛地接触生活。董其昌、清六家大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这些累积的画外功不仅弥补了他们在造型上的不足,而且提升了他们作品的意境,使得造型的缺陷变为特点。如若缺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炼,其作品的气韵、意境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因此,要成为杰出的画家,画外功夫必不可少,而且更要加强“行万里路”作为画学的根本的技术性的基本功训练。

4、绘画教育中重“专业技巧”也重“文学素养”

“气韵非师”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绘画教育上既要重“美”或者说“专业技巧”,更应重“术”即“文学素养”。也就是说美术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手头功夫、绘画技巧、专业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底蕴。也就是明代李日华云所说的:“余尝泛论学画必在读书,方知用笔。”

因此我们强调在绘画教育中重“专业技巧”,更应重“文学素养”,只追求“技艺技巧”只能是一个技人、画匠;只有在“技艺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博采古今,大胆创新,才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优秀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美术大师。

三、“气韵非师”对当今美术教育的启发

高校美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重视不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许多艺术类高校都存在只重专业课的学习,美术史理论课少且不受重视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上过高校的美术毕业生出了校门做的都是工匠的工作。真正在专业上有所钻研,有所见术的人极少,原因在于没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不可能有突破的创新。

“气韵非师”的绘画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美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的宝贵的财富,当前中国美术教育只有适应时代潮流,继承和发扬美术教育史上的优良传统,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才能开辟出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王雨.论“气韵非师”的绘画教育思想[J].教育与职业,2007,(8).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绘画 创作课程 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育的不断完善,内蒙古高校绘画教学与时俱进,鼓励教改,支持科研,在内蒙古高校教学中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倡导下,内蒙古高校绘画专业教师不断进取,与时俱进,不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改革研究,完善教学。

一、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课程教学现状

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课程是图像化思考与变化过程,其包含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是集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及表现能力于一体的综合体现过程,是内蒙古高校绘画专业学生四年学习的最终亮相课程。笔者在多年高校绘画创作教学及对内蒙古各大高校绘画创作教学的走访中发现当前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创作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创作实践相结合,集中体现于教学内容的安排、课程结构、学时分布等方面,例如未能将创作课程分为创作理论课程、创作实践两部分,因为,了解、学习创作基本理论知识才能使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融于一体,表现于绘画创作当中,才能有更多的不朽之作出现;其次是绘画创作课程的学时分布不符合高校绘画专业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认知规律,致使大部分绘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临时抱佛脚,创作不能有感而发,出现了“拿来主义”,照抄图片、复制照片、改编他人作品等现象,使得创作缺乏生动鲜活性,阻碍了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的蓬勃发展。

二、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

1.完善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课程内容

当下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教学应该将绘画创作课程分为创作理论课程和创作实践课程,完善绘画创作教学内容。 苏联作家A·H·鲁克在《创造心理学概论》中提出:“事实上,创造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儿童固有的;需要的只是善于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内蒙古高校绘画专业的学生都具有创作能力的素质,只是缺少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的引导,而这种“引导”便是创作理论课程所要担负的任务,创作理论课程所要担负的任务包含敏锐观察力的培养、认识捕捉真善美的能力、读画提高审美、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及探究事物的本质、将生活元素转化为艺术符号及用艺术符号传达情感的能力的培养。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在《美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艺术家把耳闻目睹的各种生活现象,与亲身经历融为一炉,从审美直觉深入感性材料中作理性辨析,完成从感性向理性的转化而始终不脱离感性,这便是艺术思维特有的途径。”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的完成需要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离不开创作理论知识的指导与创作的实践相结合,内蒙古高校绘画专业的学生将通过系统的、由浅入深的学习创作理论知识,再结合创作实践课程完成绘画创作任务,方能产生鲜活的创作作品,只有使创作理论指导创作实践,才能推动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教学的发展。

2.调整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教学课程的学时

近些年由于艺术生扩招,其美术基本功、文化底蕴参差不齐,其自主学习能力产生差距,针对这一现象应及时开设创作理论课程加以引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创作理论知识与创作原理;又因内蒙古高校绘画专业创作课程的学时分配不合理和绘画创作课程学时有限,仅凭绘画专业学生大四后半学期的毕业创作课程来完成系统的观察、积累生活、补充读画能力、提高审美着实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从而会使内蒙古高校绘画专业四年级的学生急于求成心切,采取“拿来主义”以应付高校毕业创作。中国有句谚语:“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即万事均有其合理适时的时间,一旦错过,便不能达其所致。对于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课程的学时分布亦不例外,应从大学一年级起,开设基础课程的同时设置浅显的创作理论课程,使刚入学的绘画专业学生了解绘画基础技能与创作的关系,其内容包含敏锐观察力的培养、认识捕捉真善美的能力、读画提高审美及探究事物的本质,指定相关书目完成读书任务,使其明确方向,有目的地吸纳创作知识,培养其创作意识;大学二年级在绘画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开设绘画创作深层次的理论课程,其内容包括如何将生活元素转化为艺术符号、形象记忆能力的训练、联想能力的培养、横向纵向的知识积累,使绘画专业学生看到绘画创新处处可见及其广阔的领域;大学三年级在绘画技术语言的训练的同时,开设创作理论与实践课程,其内容包括用艺术符号传达情感、艺术语言的探究实践,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精神。

在内蒙古高校艺术教育中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完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内蒙古高校绘画创作课程的发展,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内蒙古高等院校绘画专业创作课程教改研究(批准号:NGJGH2013075)

参考文献:

绘画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字绘画 教学 实践 探索

一、数字绘画课程设置

在数字绘画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准确课程定位

数字绘画是二维绘画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将纸上草稿进行扫描输入,二是通过数位板直接在绘图软件上绘画。第二种方法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教学模式。在开设数字绘画课程时,应先做好前期的调研,对学生负责。数字绘画追求大尺寸、高精度、能在大屏幕上应用的高端效果,因而需要配置高级别的大屏幕显示器和数位板,还需要价值不菲的触屏电脑等。因此,在设置该专业时,学校应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与动画方向相比,环境艺术和平面转换方向在教学软硬件方面的要求低一些。动画方向的人才培养有很大不同,非常注重学生动作卡通化的艺术创造能力、角色造型能力以及剧情创造能力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特别注意学生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课程设置的重点

由于数字绘画专业性非常强,在课程设置时不能照抄其他的专业课程,而需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来设置,既要强调专业课性质,还要将基础色彩的素描结合起来。动画方向的课程设置还应该重视剧本创意、角色动作以及角色造型等课程。平面方向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来灵活设置。同时,数字绘画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应尽早开设软件课。

(三)做好教材建设

数字绘画专业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在教学理论研究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还没有普遍公认的经典教材。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做好教材建设,如果没有符合实际的教材,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自行编写。数字绘画专业对社会变化情况非常敏感,软件版本的提升速度也较快,增加了很多特效功能和重要笔刷,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应予以特别注意。从目前来看,不少学校由于盲目跟风,在软件功能建设方面不切实际,不仅造成了资金浪费,也不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二、数字绘画教学活动

在数字绘画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重因课施教

数字绘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包括了技术创意,还包括了艺术文学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和知识学习。因此,任课教师应抓住专业课程的特性和教学目标,分析课程的特色,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动画项目课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来进行,在小组学习中可以相互激烈、相互学习,分工合作。文学插图类的课程则更强调个人独特性、创造性,因此应尽量减少定向思维环境,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做好细节性的课堂教育

由于数字绘画课程并非一次性完成的,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改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数字绘画作品的完成,是个人修养、创作心态和素描基础等能力的综合体现。数字绘画专业的学生由于性格各异,抗挫折能力和专业基础有很大不同,一些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自卑、急躁、思维僵化,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细节性的课堂教育,采取各种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和心理疏导,帮助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难,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强化数字绘画专业的师资力量

从目前来看,由于数字绘画专业的综合性较强,一般是由美术教师或平面设计教师担任,因此数字绘画行业中的师资来源比较分散,存在着先天不足问题,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专业性不够丰富。因此,高校应强化数字绘画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应进行再教育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数字绘画教学创作,在条件允许时可以聘请专家到高校开展知识讲座。二是应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从本校数字绘画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强化学校的教学实力。

四、拓展数字绘画教育

(一)与考证培训结合起来

为了填补数字绘画专业的就业缺口,社会上开办了大量的数字绘画培训班以及Adobe软件证书培训班,这些培训设置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这些培训班的设置能够快速的为企业输送一批专业人才,其内容设置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与之相比,专业学校的教学效果就明显不足。因此,学校在开设数字绘画专业时,应借鉴培训班的教学模式,更新和调整课堂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与企业相结合

数字绘画专业课程仅靠单纯的校内教学是明显不足的,数字绘画能力需要通过应用来实现,课堂中简单的创作小品和练习,对学生的渗透力和教育力度不足,因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项目中,或者与出版社、动画传媒公司合作,学生的实战演练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数字绘画课程产生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数字绘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模式和方法。但也应认识到,由于数字绘画课程的产生较晚,其理论研究尚不成熟,导致数字绘画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数字绘画教学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满足社会对数字绘画人才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加大数字绘画专业的教学投入,也需要广大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提高数字绘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