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相关知识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精选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绘画

科学绘画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科学知识传播以及普及的需要,它是一种有着独特功能的绘画形式。所以科学绘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与形象有着截然不同的方面。

1 本质的不同

艺术绘画的出发点在于感知美,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千百年来人们根据当时的审美观来写生或创作艺术绘画作品,在其过程中多多少少还会加入一些个人的审美情趣、喜好,通过画面来寓情于景。然而科学绘画则不同,虽然其也是可以被直接感知的二维作品,也有一定的审美需求,但在本质上科学绘画是科学研究的产物,是为了通过画面告诉人们某一个科学原理或者是某一动植物的具体形象等等而作为绘画动机的,是为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而产生的。这两种绘画的基本操作方式虽然是相近的,但服务的对象和主观目的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2 形象的不同

科学绘画是基于理论或现实根据而创作的绘画,是一种工具,是不夹渣绘画者的主观情感的。科学绘画所描绘的对象必须具有科学的真实性,不能在资料没有收集完整的情况下任凭个人的喜好来想象、臆断、编造;比如:昆虫触角的末端、翅脉的分布、身体的关节数等细小的方面都要在相关资料的整理和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作画。适当时也可以有所取舍,选择最能表现的典型形象作画。而艺术绘画则更讲究“美”、情趣。总之科学绘画者带着细致入微的双眼,用手去表达科学的真实,而艺术绘画者带着澎湃的激情去创作自己的世界。

3 关于开端

介于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的区别,所以艺术绘画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科学绘画的开端,艺术绘画的开始可以追溯到远古,而科学绘画因其更高的精准性、科学性,故而开端比艺术绘画晚了许多。

根据相关资料的查找,中国古代最早研究的科学绘画的是植物科学画,当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辅助农业生产和本草医药的研究,绘画者通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慢慢的开始用文字加以记录,配以生动的科学绘画加强了人们对该植物的识别性和使用性。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植物科学画是宋代苏颂1061年著的《本草图经》,书中附有植物图,图画均为写生图,栩栩如生。还有享誉海外的《本草纲目》李时珍1596年所著,附图800幅,是中国医学书籍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科学遗产,至今仍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上享有盛誉。

4 关于科学绘画的类型与优势

科学绘画的类型通常可分为:外部特征图、局部解剖图、显微玻片标本图、解说性示意图、生态景观图等。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学绘画依然有着不可替代性,其主要原因是:(1)可以把长期研究所积累的相关资料形象化,加深对资料信息的认识、理解、记忆。(2) 相比文字而言科学绘画能更快、更多的表达信息、传播信息。(3)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使得知识更为生动、增加可视性。(4)在展示展览中能与文字相互说明,让展品与展区一起形成一个氛围,通过对科学绘画的充分、得当的运用,让展览本身与观众的内心相触碰,这样一来所达到的展示效果将是极佳的。(5)相比其他的传播手段,如:造景、影像、幻影成像、音效、多媒体互动等等,科学绘画较为低廉的制作成本,与可拆卸的调整性也是科学绘画经久不衰的原因。

5 关于收集资料

在开始着手绘制科学画以前,收集资料的过程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许多“陷阱”,很多动植物之间的区别十分微小,比如在14对“达尔文雀”的绘画过程中,雀与雀之间的差别几乎都在喙部,稍不注意可能就会以为是同一对雀,这时就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经过仔细比对后才能确定所要绘画的形态,而且收集的照片资料可能由于角度问题不能很好的反应出14对“达尔文雀”的不同的喙部大小、比例,这就需要找出更加具有科学性的资料。侧视图是比较理想的绘画资料了,它能更明确的体现出14对“达尔文雀”的细微不同之处,同时对雌雄不同毛色的区分也会比较明显。

为了找出准确的资料,使用拉丁文名进行查找也是必须的,因为中文名与英文名的词义可能会使人有误解,而只有拉丁文的名称是独一无二的,以拉丁文名去搜索资料可以说是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了。

6 关于优秀的科学绘画

优秀科学绘画的标准与艺术绘画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幅好的科学绘画首先要具备严格的科学性,绘画时要仔细翻阅相关资料,观察对象的颜色、斑纹、各个结构的比例、翅膀的脉络、触角的粗细等的典型特征。每一笔都要有根据,不可加入自身感彩,随意为了所谓“艺术感”而夸张或遗漏对象的特征。再者要求神形兼备,表达出对象的质感,如项目实践中的“古蝉复原图”,对其翅膀的描绘与对其躯干的描绘手法就应当有所区分,分别表达出蝉翅膀的轻薄、通透以及躯干外壳的光泽。

优秀的科学绘画是运用绘画技法的同时加入了科学、客观、严谨的学术态度而创作绘制的。是可以充分表现出对象内部、外部结构的直观语言;是科学形象化的有效记录手段。总之优秀的科学画是能同时满足各个层面的群体的不同知识需求。

7 关于绘画

科学绘画的绘制相比艺术绘画的绘制有着更高、更严谨的要求。这就要求绘画者的精湛技术,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技法,彩铅、色粉棒以及水彩是比较普遍的。彩铅、色粉棒是比较好控制的,然而水彩的运用相对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主要原因是——水。水彩的覆盖性是比较弱的,但水彩又有着很好的灵动性,运用水的流动和浸润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各种特性。由浅入深的慢慢描绘出不同颜色、质感等。

在绘画完成之后整洁的画面也是必须的,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在墨线色迹干燥后对画面进行一些调整和修饰。对误画的痕迹采用刮除的方法或者用白粉涂盖的方法修饰,使得画面干净、整洁。

除了传统的手工绘制,在如今的时代我们也可以用电脑进行科学画的绘制,电脑的绘制效率与精准度在一定程度上比手绘更高,运用数位板也可以画出手绘难以达到的精细效果。最大的优点是在画稿修改时的方便快捷,运用电脑可以在绘画完成之后轻松改变整个画面的色调,这个是传统的手绘无法达到的。也正是这些优点使得用电脑画科学画慢慢的普及开来。

8 总结展望

目前,科学绘画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绘画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绘画依然以其形象表现准确、印刷制版便捷、传播信息快速直接等优势而令其他技术望尘莫及。不仅在过去,在现在和将来科学绘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信科学绘画会因其独特的优势,慢慢延展开来,各类复原图、解析图等将用它们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示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刘林翰.生物科学绘画[M].湖南大学出版杜,1988.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绘画课程 培养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绘画教育处于不断发展探索阶段,诸多实验性的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正在探索、创新和完善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各种绘画技法与应用规律,还应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关绘画理论知识,启发学生自身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把握绘画学习中的规律性并逐渐将规律正确、独立地用于绘画创作中。这就要求教师授课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讲究教学的灵活性与开拓性,把握好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关系。笔者以提高绘画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在近几年的实验性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以下几点教学方式。

一、共性阶段的教学培养方式

此阶段为高校一年级夯实基础时期,是所有美术专业学生所要经历的共性阶段。要较扎实地完成这一阶段,需要在教学中强调以下两点:

(一)通过示范与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绘画专业技术、技法得到提高。具体实施是根据每位学生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指导,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对知识的吸收并转化为创新的能力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的放矢的启发性教学,课堂示范这一教学方式与内容也应力求针对具体学生进行指导。

(二)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开设的课程及其所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优化各绘画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学生通过有序课程的学习获取更多绘画专业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认知学习的规律,合理的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经过优化后的绘画课程设置具备以下三点内容:

1.符合绘画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在明确绘画课程教学总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规划课程阶段性培养目标。包括进一步完善课程的阶段性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体系,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等。根据为达到阶段性目标所需完成的详细教学重难点等内容在每个阶段罗列出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使教师与学生不断更新原有的绘画实践与美术理论认知,在深度与广度上发展自身专业素质。如增加绘画临摹课程课时量,通过直接向绘画大师学习,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宽阔且高的专业观察角度,提升学生的专业审美评判能力。

2.改变原有绘画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的状况,在注重绘画教学专业侧重点安排的同时注重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多样化。在原有绘画专业学科基础上增强学科建设,建立起一个层次多、类型丰富的课程设置。具体包括拓宽学生绘画创作的题材范围,增加创作的兴趣点,将细微常见且易于把握的生活题材发掘、提炼出来,作为训练创作主题,如在绘画专业课中,除原有的基础静物、人物、人体、风景写生等课程以外加入静物创作课程。课程设置的优化也使整个教学环境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深入发展。再如,对于与绘画技法紧密联系的美术理论知识的扩充,“‘重实践、轻理论、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美术专业存在的客观事实,简略单一的理论课程内容加上重复的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思维僵化、没有开拓意识”①。所以,教师在绘画实践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相关绘画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将诸多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加以熟知,包括使学生了解绘画作品中每一步技法得以实现的本质原因,理解作品背后深刻精神内涵,甚至感悟相近年代画家作品中的互相影响力,知晓其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技法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获取过程相得益彰,在熟练掌握绘画技法的同时补充未知的理论知识,而一定高度的理论认知又支撑着整个绘画习作与创作。长期坚持美术理论与专业绘画技法并重,可以令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法更有效地相结合,并为提升整个课程教学水平服务。

3.转变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学中,大多以任课教师的审美为准则,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性,造成教学效率低下。而在学生自主型教学方式中,除了采用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示范法,还可通过绘画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启发、开拓学生自主思维。通过一系列学生自主型技法训练,使学生拥有系统学习与自习能力。即使教学后期,学生脱离教师的全程指导亦能独立运用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学术问题。

二、个性阶段的教学培养方式

本时期是共性阶段后的一个高级阶段。绘画专业学生进入创作环节,需结合前一阶段的学习,在各自创作中凸显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创新性的一种体现。

(一)教师通过这一阶段的授课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出基础扎实而又富创造能力的学生。学生绘画作品创新力度的提升既依赖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要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学会跳出原有的纯理论的桎梏局限,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突破性思维,随着绘画专业课程的深入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表达语言,即学会“有破有立”。

(二)鼓励学生多做相关绘画专业理论知识点的研究与总结,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使实践始终建立在一定高度的理论基础之上,实践与理论始终相辅相成。

(三)专业中不同绘画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认知积累的良性循环,最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拥有完整且个性化的审美能力、理论修养以及个人绘画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创新力,是当今的教育模式的重点与趋势。

三、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实践

讲求教学共长。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教师而言,应注重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不断更新,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科研成果质与量的提高,以求科研理论带动教学实践,及时将当下新的研究成果、观念、思维传达给学生,实现科学理论与实际教学实践的共同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绘画教学中科研理论对具体教学的指导与探索的导向作用。

总之,我们应继续丰富具体课堂实践内容,探析绘画教学课程中的各种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并及时加以转化、提升为理论认知,实现教学共长。继续探索高校绘画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绘画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课堂传授进行推广应用,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人才而继续努力。

注释: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育;现状;研究

幼儿绘画教育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通过课堂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指导幼儿的绘画教育,帮助他们将美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促使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意愿表达出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幼儿各方面平衡发展。

一、幼儿绘画教育的意义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开发智力

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来源于观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事物的特性,而绘画是以对事物的感知为基础的,美术创作离不开观察,教师通过讲解美术理论知识,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阔幼儿的眼界

幼儿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很多生活中动态、静态的事物,开阔幼儿的眼界,激发幼儿对周围美好世界的向往,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此外,通过绘画,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使其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拥有自信心。

二、幼儿绘画教育的现状

我国目前幼儿绘画教育模式陈旧,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通过教师给出示范图,幼儿模仿来传授美术知识,只是考验了幼儿的模仿能力,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将它作为教育的附属品,未能摆正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在课堂中,对幼儿采用灌输式教育,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得幼儿缺乏思考、构图、布局的空间,孩子绘画空间狭窄,缺乏新意。

而大部分家长对绘画教育理解有误,认为孩子参加美术兴趣班就可以解决幼儿的绘画教育问题,对绘画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知度不高。

三、对策

1.创新教育方法

绘画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在进行幼儿绘画教育之前,应当首先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观,了解周围事物的形态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感知表现出来。

2.培养更多专业的教师

专业的美术教师是幼儿习得更好美术知识的前提,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美术知识的培训学习活动,增强教师自身的美术修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游戏和绘画相结合,为幼儿绘画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环境,让幼儿主动参加到绘画活动中,课堂下,定期和家长探讨幼儿的教育工作,为每一个幼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

3.在教育中注意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当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意绘画,对于幼儿的进步,在语言、动作、实物等方面给予一些奖励,以此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使得幼儿敢于动笔,敢于在绘画中添加新意。教师和家长还应当尽可能地和孩子一起绘画,以便及时对孩子的绘画进行指导。

绘画教育是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幼儿在观察、绘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审美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绘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教育所缺乏的部分,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保证幼儿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绘画教学;分析;建议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尤其在绘画艺术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绘画大师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贡献了无数经典作品。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思想的革新,绘画教学中产生了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绘画教学的重要性。

1 中国传统文化对绘画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绘画教学的文化基础

在绘画教学的最初阶段,是对绘画技法的相关教学,可以说是绘画学习的技术基础。然而绘画艺术的最终发展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所以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至关重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文化储备才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不再以文化课单一指标的考量决定学生的未来,但在此背景下,文化课水平依然影响艺考生考试的整体成绩。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也会因为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影响绘画的学习,制约他们绘画水平的提高。所以,无论在哪一阶段的绘画教学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绘画教学之中,为学生绘画水平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绘画教学的完善

随着素质教育的有序开展,教学实践中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创新建设,不断进行学科的完善。艺术类教学虽然覆盖面不及常规教学,但也肩负着艺术人才的培养责任,同样需要进行教学的革新。将传统文化引入绘画教学,能够充实绘画教学的内容,完善绘画教学的课程体系,为绘画教学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1.3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实现绘画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创造受到各方思潮的冲击,动摇了传统文化在绘画教学中的基础地位。西方文化的输入,让部分国人轻视甚至否定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传承面临危机。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也逐步向文化强国这一目标迈进,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的一张最具特色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提升强有力的文化支持。[1]绘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绘画人才,更高目标是通过人才的培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艺术影响力,推动世界绘画艺术的共同繁荣。所以,在绘画教学中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是培养我国艺术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文化复兴的重要保证。

2 分析绘画教学中传统文化相关问题

2.1 绘画教学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艺术生高考中,我国把文化课成绩同专业成绩一样作为升学的考量,这样做的初衷当然是想让艺考生们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2]但实际上,由于艺术考试对文化课成绩的分数线设置较低,导致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忽视了文化课的教学和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主了解和主动学习更加难以实现。然而在大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中,类似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大学中对于学生的教学和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学生又缺乏自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相关教学管理的约束,传统文化的普及更加难以实现。

2.2 绘画教学中偏重于技法教学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高校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导致高校的绘画教学产生急功近利的弊病。如此一来,学生接受的绘画教学往往是偏向于西方的,[3]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绘画中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虽然西方的相关造型技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优点,但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绘画者独有的艺术源泉,是我们都应该掌握并传承的。

2.3 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

在绘画教学中,虽然有部分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但是学生们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并没有建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而且教学过程往往枯燥单一,学生参与感不强,没有产生期望的效果。

3 把中国传统文化引入绘画教学的建议

为了提高绘画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加优秀的绘画人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入绘画教学实践刻不容缓,必须让社会、学校、绘画教师以及学生产生应有的重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完善相关考试政策

在艺术院校以及相关艺术类专业招生时,除了对考生专业水平的考察,还应该注重对其文化知识的考量,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详细的研究和严谨的判断,适当增加文化成绩占艺考成绩的比重,在政策上引起绘画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3.2 更新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

与高中阶段的艺考改革相呼应,高校的绘画教学工作也必须作出调整。一方面,增加与中国传统知识相关课程,以选修或必修的课程形式让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的集中W习,提高绘画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通过考试的形式约束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在校园内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例如,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让学生们自发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融入绘画创作中,而通过展览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动了解和使用。

3.3 提升绘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作为绘画教学的一线工作者,绘画老师应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绘画教学的实际工作中,绘画教师除却这一本职身份,也应该是一名绘画创作者,[2]必然要具备一个创作者应有的素质。我们讲“言传身教”,也就是说在对绘画知识的日常讲授之外,绘画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把传统文化融入作品的创作中。

3.4 强化绘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历史文物,不能将它束之高阁,而应该在绘画教学以及绘画实践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绘画教学中,绘画教师可以把代表性强的以传统文化为灵感而创作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详细向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产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创作的强烈愿望。

4 结语

在这个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困难。同时,在对绘画的研究和教学中,我们不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对绘画教学的指导意义。经过相关研究,以科学的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绘画教学,促进绘画教学的完善,培养更具文化底蕴的绘画人才,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参考文献:

[1] 刘劲蓬.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绘画中的借用[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02):114-117.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效性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教学实效性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不但要选择基础的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此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做好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的构建,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进行。

一、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础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所以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关系到绘画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能否得到系统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基础美术理论既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只有将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得到有效的丰富,使具体的课堂教学能够言之有物,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流于形式。因此,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除了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将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学生不但要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绘画方法和绘画技巧,这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高绘画技巧的教学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和系统指导,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并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应用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因此,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对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在绘画教学中,色彩运用是关键知识,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对色彩运用知识的了解,在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色彩理论、色彩运用方法、色彩使用技巧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绘画中的色彩有足够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技巧,进而在色彩运用过程中更加熟练。因此,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好色彩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服务,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除了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之外,还应当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并且通过色彩的搭配提高绘画质量,达到有效渲染画面的目的,使色彩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绘画服务。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重点做好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对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教会学生基本的绘画技法

进入高校之前,虽然艺术学院的学生对于绘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所掌握的绘画技法与实际的高校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学生基本绘画技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绘画方法,使学生在绘画技法上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按照规范的绘画方法绘制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

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但包含色彩运用、美术理论、艺术发展史以及其他的基本常识,同时也包括绘画技法、绘画风格以及其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对学生日后的艺术成就与绘画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构建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

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大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由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和活泼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通过艺术氛围的熏陶,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活泼的艺术氛围中受益。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

除了要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之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还应当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主动钻研,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积极进行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教学局面,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解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需求的重要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满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师应当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还应当把握有效性原则,保证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案制订上都达到有效性标准,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沦为形式;此外,还应当把握高效性原则,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效率,用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更好地进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教师要想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就应当认真选择绘画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与此同时,还要在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各项教学活动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谢鸣理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志同.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高校教师素质绩效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15).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职 绘画透视课 教改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拓展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标准日益提高,促成了高职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绘画透视课作为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绘画透视教学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自然推动高职美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本依据,结合绘画透视教学已有的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绘画透视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学习绘画透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好物体视觉形态变化与画面空间层次推移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系统的培养训练,一是要把握基本形体变化的造型能力。二是要灵活运用透视规律创造性组织画面空间的构图能力。现阶段我国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技法理论》中的透视篇。透视篇主要讲述了透视的基本概念、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阴影与反影透视,以及运动中的复合空间的散点透视。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首先,由于该内容属学生要掌握的最基础的透视知识和基本的原理,这对于更复杂的实际应用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再者,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进校之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美术基础,更不知道绘画透视,因此,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绘画透视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根据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为主修课,开设时限一般仅为一年(各院校的开课时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职绘画透视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1.加入“绘画透视入门”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绘画透视入门”主要研究和阐述绘画透视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职绘画透视课程而言,“绘画透视入门”内容的引入将对两个层面的学生起到积极作用:①对于那些没有绘画透视基础的学生来说,“绘画透视入门”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绘画透视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他们的绘画透视初级阶段的学习,这既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更有成效,更有乐趣。②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初步的绘画透视表现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绘画透视入门”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绘画透视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表现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绘画透视入门”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美术设计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另外,我们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绘画透视入门”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2.适当增加实践性的内容。

绘画透视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包含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绘画透视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强调理论而容易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实践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绘画透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性的内容,如绘画透视与室内外设计、绘画透视与环境设计、绘画透视与工业产品设计、绘画透视与平面广告设计等。应该看到,这类设计实践的内容是绘画透视艺术的具体应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透视应用能力,尤其是实际设计能力,可以说是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

3.增加有关“绘画透视艺术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绘画透视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而且是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养成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有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媒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绘画透视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资料;绘画透视作品图形介绍与作品赏析资料;各种绘画透视版本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有组织的介绍和对绘画透视艺术作品有目的的赏析,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绘画透视课程学时以及自身知识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较高的层面上对绘画透视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地了解,并进一步丰富自己对该专业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加自己的艺术底蕴,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美术设计和美术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促进了学生对其它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

4.逐步建立绘画透视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绘画透视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绘画透视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均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现行的绘画透视教学形式大多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观念,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上大课“满堂灌”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而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为了高职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应用,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进行拓展,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程体系。

1.授课,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并存。

探讨绘画透视课程的多种授课方式,并且使之有机并存,应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高职扩大招生而引起的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矛盾,适应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的需要,使绘画透视教师能从以往的授课方式产生的教学工作质量不佳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因此,我们进行多种授课方式的尝试显得格外重要。(1)合班课。沿袭绘画透视教学传统的授课形式,从师资利用的角度讲,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一般可以两个以上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合班课上,主要讲授“绘画透视入门”、“绘画透视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并适度地降低教学要求和难度。合班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各种内容、各种形式、各种技巧和各种风格的绘画透视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2)分班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是交互性较强的教学授课方式,能高效率地实施绘画透视教学。在分班课的教学过程中,须统一内容,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分班课主要着眼于传授绘画透视图绘制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绘画透视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绘画透视基础偏低的教学对象,且学生数量适中。(3)个别课。这是绘画透视教学授课形式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绘画透视表现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开展极具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个别课适合于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更侧重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水平的拔高,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标准。

2.展开第二课堂活动,钻研、探讨、提高。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绘画透视教学中的各章节内容定期地开设展开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不同范围、各种形式的观摩、讨论与经验交流,以此拓展知识的宽度,挖掘知识的深度。其学习范围及内容可由教师制定,也可以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在轻松、自觉、开放性学习气氛中进行。教师还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3.展览会,搭建交流平台。

这里所指的展览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美术展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美术设计展览作品,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绘画透视在美术设计艺术中的作用与表现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绘画透视应用作品展览,促使他们走出教室,走进绘画透视作品与美术设计作品展览厅,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美术展览,既为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4.展开技能大赛活动,亮出自己的风采。

在高职院校每年开展的各学科的技能大赛活动中,争取把绘画透视应用的成果也展示出来,如绘画,室内外设计、环境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诸多学生的作品,向观众亮相,以此为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并激励和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透视学习向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以期实现专业课开设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高职绘画透视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牵涉面较宽。它涉及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调整,相关教材的整理与编写,相关课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推广,各种活动的组织与进行等等。它还对绘画透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和综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和更为全面的要求。可以说,高职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综合素质的增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而且其效果是明显的。同时,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改革将能进一步促进美术设计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优化整合,从而积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质量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当然,也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总体需要。

参考文献: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墨画绘本;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绘本也可以称为图画书,主题相对单一,内容简单易懂,故事情节也较为简短。绘本的主要读者是儿童,绘本以简洁的文字搭配丰富的画面逐渐展现情节,用儿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阐述人物关系和故事主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1]。中国的水墨画流传已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现代文化活动中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将水墨画元素融入绘本,可以使儿童绘本的题材更加多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将其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力。

一、水墨画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在水墨画绘本中感受艺术的意境美水墨画绘本作品首先呈现出的是视觉上的美感和冲击力,通过视觉上的美感引导学生感知和思考艺术情境。形主要是指事物的外形,象则是事物本身代表的意象,创作者往往借助形象传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水墨画更加追求作品的意蕴和精神气质,因此在表达手法上通常采用夸张、美化事物的方式,而不局限于追求事物的形似。当代的水墨画绘本在物象选择方面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融入更多的现代流行元素,以展现绘本故事的画面、情节,传达情感与品质[2]。因此,人们在观看绘本时,能够通过丰富的画面及其呈现的独特艺术效果,感受作品传达的主题和思想情感。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水墨画绘本主要是以一页页连续的画面组成故事情节,富有生活意义。传统水墨画绘本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如《灶王爷》《夸父逐日》等。近年来,随着文化艺术形式的逐渐丰富,水墨画绘本的素材也变得更加广泛、更加贴近生活。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与鉴赏能力,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通过美术作品呈现的画面,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由具体的物象领会作品中深刻的人文思想内涵的能力。因此,将水墨画绘本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力,使学生逐渐形成美的心灵,进而规范其行为[3]。3.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儿童绘本的主要优势在于以儿童的认知为中心,绘本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基本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在阅读绘本时,不需要完全依赖于家长和教师,而能够凭借自己的认知粗略地理解绘本的图片和文字,甚至可以尝试思考绘本故事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水墨画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水墨画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水墨元素的绘本具有多元化特点,可以与各科知识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1.解读水墨画绘本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水墨画绘本中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引人入胜的文字表述,一些著名的水墨画绘本如《小蝌蚪找妈妈》《你好,灯塔》《我有一盏小灯笼》等,有着富含韵律感的文字和具有艺术魅力的水彩画,将其引入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水墨画学习兴趣。在进行相关的指导前,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软件上完成对相关作品的拆解与重新绘制,准备不同类型的演示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欣赏、解读这些优秀的水墨画绘本,挖掘这些作品中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欣赏绘本,并让学生自主操作多媒体软件,调整水墨画的细节,使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自觉融入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之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创造力、情感等,引导学生详细解读水墨画绘本的情节和内容,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水墨画绘本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列举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实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解读水墨画绘本时,教师要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解决阅读绘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讲解。在解读完水墨画绘本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沟通、交流自己的感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水墨画绘本评价,让学生分享绘画心得,引导学生主动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能力[5]。如,在水墨画动物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水墨画绘本《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分析绘本内容,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感受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不同经历、遇到的不同角色和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绘本内容,学会分析不同场景传达的不同感受和意境,从而对于画面传达的思想感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地融入美术课程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不同的水墨画技法和风格,以及不同笔法呈现的小蝌蚪形态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墨的不同用法。为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进行美术创作,深刻感受绘本内容和美术创作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投影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水墨画动物的创作流程,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了解水墨画工具的种类和用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创作一幅主题为动物的水墨画作品,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沟通,合作完成作品。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2.教授水墨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表现力水墨画绘本的形式丰富多样,这也是水墨画绘本能够吸引学生的关键。水墨画绘本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是一项重要资源,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挑选绘本中的相关单元,选择与当前教授的绘画技法相似的内容,通过对绘本中表现技法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将其融入美术教学。如,在教授彩纸、报纸等撕贴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小蝌蚪找妈妈》协助开展教学,也可以鉴赏和分析《点点》。与传统的画作不同,水墨画绘本更关注光影的变化、色彩的转换、线条的流畅[6]。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绘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足,绘画基础也比较薄弱,难以理解光影和色彩的转换。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水墨画绘本教授学生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可以收集水墨画表现手法、绘画技巧等专题的素材,分析水墨画素材中的绘画技巧,如《点点》,在讲解绘本内容的同时,向学生讲解点的分布和排列技法,如何从点、线、面的空间排列上表现画面,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并学习整个绘画表现过程,使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掌握美术作品的创作技巧。以《有趣的池塘》教学内容为例,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讲授中国画知识,但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示范、欣赏等,学生的绘画内容仅仅包括荷叶、青蛙等,缺乏创新。现在,教师可以将《小蝌蚪找妈妈》引入课堂教学,此绘本包含丰富的教学实例,如青蛙、水草、虾、蟹等,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水墨画,及时传授其绘画技巧,之后示范几个动物的画法。由于绘画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跃跃欲试,不仅能绘画教材和绘本中的动物,而且可以绘画《丑小鸭》等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无论绘画效果如何,学生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灵活运用一些绘画技巧。不同于以往的水墨画教学,创意水墨画教学能够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形式和创作素材,打破固有的水墨画绘画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笔墨用法熟练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法。3.开展水墨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往的美术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与教学相关的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也比较少,而借助水墨画绘本,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美术教学活动。现阶段,教师可以水墨画绘本教学为主题,开展相关的美术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水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的绘本故事,向学生普及传统美术,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还可以开展水墨画美术教育系列课内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创作作品。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其中,水墨画绘本活动内容的生活化、娱乐化能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与教师、同学分享、交流活动心得。学校还可以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将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美术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如,在教授《故事画里趣味多》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我有一盏小灯笼》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描绘故事场景。故事中的小灯笼与蜘蛛、小猫等动物间的互动生动有趣,教师要在分析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选定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在掌握基本绘画技法的情况下,学生能比较自如地进行临摹绘画。临摹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作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展示一些优秀的临摹作品,讲解其运用的绘画技巧和具有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鼓励学生汲取他人作品中的优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水墨画绘本,有利于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融入水墨画绘本教学,通过讲授水墨画绘本内容、水墨画绘画技巧和水墨画表现手法,开展水墨画课内外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水墨画绘本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崔美玲,邓灿.浅析水墨画绘本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82-183.

[2]张妙燕.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112-113.

[3]王姝彤.水墨风格绘本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艺海,2020(5):124-125.

[4]沈岑.小学美术教学中儿童绘本的应用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2.

[5]王萌.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绘本教学应用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154-155.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绘画;摄影;借鉴;教学;新模式

一、绘画艺术表现形态与摄影艺术形态间的相互关系

绘画与摄影作为两种艺术表现形态,两者之间有着千思万缕的关系。摄影术诞生之时,绘画就已经成熟,早期进行摄影创作的艺术家,本身也是画家,在拍摄作品时很自然地就把绘画元素运用到摄影创作上来,因此两者在艺术表现形态上有着相同之处。但作为两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们也各自有着艺术的独特性。

(一)绘画艺术表现形态与摄影艺术形态中的共性

1.两者均为视觉艺术

绘画是通过眼睛来感知一切美好的事物,经过绘画者细心的观察进行绘制,或是对所见事物进行夸张、变形。摄影是人眼通过镜头来记录世界,它是人眼视觉的拓展,早期的摄影创作从构图到用光均模仿绘画技法,是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延伸手段”。因此,两者都属视觉艺术。

2.两者具有相同的造型元素

绘画和摄影的创作题材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是创作者在艺术作品中融合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出其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唤起欣赏者相似或相同的情感体验,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它们都是通过平面进行的创作,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等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

(二)绘画艺术表现形态与摄影艺术形态中的差异性

1.媒介材料的差异

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媒介材料存在着本质区别。摄影是技术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产物,在整个的摄影过程中运用光学、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技术,以物理原理进行拍摄,以化学方式成像,可见摄影艺术对科技和设备有很大的依赖性。摄影创造视觉对象时,不仅要有摄影家,还要有照相机。而绘画不同,绘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态,画家通过对被描绘对象的观察和理解,运用媒介材料即颜料、画纸和画笔,将留存在大脑中的印象再现出来。

2.创作手段上的差异

在创作方面,绘画方式多种多样,可具象、可抽象、可现实、可写意,画家们通过对事物的认知后,对题材对象进行艺术加工,不断的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增加到画面上,以表现画家的艺术思想和审美理想。而摄影家在进行创作时是直接面对实景、实物,以客观存在的现实为创作依据,使用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另外,摄影由摄影家的创作思维作主宰,可以准确、及时的“记录”下客观世界的情景画面。

二、借助绘画艺术表现形态的当代摄影创作

绘画历史长于摄影,摄影创作同绘画艺术表现形态相比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绘画有众多画种和流派,对绘画的借鉴,不仅要了解和掌握绘画技法和绘画作品,还有必要对绘画流派进行一些了解和研究,摄影术发明之初摄影作品也大都是对绘画的摹仿。需要强调的是,摹仿不等于照抄、照搬,它是一种尝试和练习,比如中国风光摄影对西方油画的借鉴。我们知道油画特点一是厚重,二是光线的变化。近年的中国风光摄影,不仅在题材上有所拓展,在画面中也更加注重对侧逆光和逆光的运用,令摄影作品具有厚重感和立体感。摄影借助绘画的这些理论和实践,如布光、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力求实现摄影创作上的多样化。绘画和摄影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从技术、材料、结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上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进步,这些元素构成画面的内容,表达艺术家的思想。

摄影创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摄影创作的发展过程实则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摄影独特的捕捉事物的方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审视方式,人们通过镜头看世界,使人们的观看、思考、解读发生了无比深刻的变化。

三、绘画艺术表现形态在摄影创作教学中的改革方法

摄影教育是用教育规律、教育制度、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科学培养的教育。摄影教学借鉴绘画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加强学生对色彩基本规律的认知,更好地协调绘画和摄影的关系。运用绘画的技法来丰富摄影教学的方法,一是表现在创作中,摄影可以借鉴绘画对客观世界的典型性把握上,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以摄影与绘画教学相互结合的模式,将技法及理论知识转化为创作思维。二是摄影教学不是简单照搬绘画的理论知识,应该要求学生理解绘画作品的内涵,强化学生摄影表现的形式语言。通过绘画造型等训练,使摄影更加完善、成熟。三是借鉴、吸收、综合不同流派的绘画及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在摄影表现中突出其艺术形式的新颖,发展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吸以精华,取长补短,不断探索摄影创作新的表现形式。四是随着绘画艺术表现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了学生的学科知识,通过学科间的相互交流、影响和渗透,以综合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当代艺术的现状,强化了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形式结构的多样化、扩大了表现领域及画面容量、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深度及学生摄影创作的水平和能力。

四、总结

艺术是相通的,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将绘画与摄影教学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加强绘画艺术表现形态在摄影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使其不断提高高校摄影教育、创作、理论的方法,体现出绘画与摄影学科之间交叉互补的优势性。摄影与绘画都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它独特的魅力,把对生活、自然的热爱欣喜之情融入艺术的表现过程中。摄影教学中开设绘画艺术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有利于摄影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能够使我们的教学紧随时代的步伐,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摄影人才,发挥摄影艺术的社会价值。

黑龙江省2012年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绘画元素在拍摄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立项编号:12B002

参考文献: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9篇

《绘画》课程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交叉的过程中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它是一门重要的造型基础课程。通过对绘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绘画语言的表现特点,熟练地运用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和研究绘画语言,从而使他们形成对造型艺术要素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手绘的基本素质及技能,发展和提高艺术素养,完善造型艺术的审美意识,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供必要基础。通过一系列本专业的科学训练之后,在帮助设施农业科学专业的学生提高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可以很大限度的提高本专业学生的造型及设计能力,辅助他们在将来的设计中更好的推敲设计和表达设计理念。

设施专业为农学专业范畴。在国内,《绘画》一直属于设施专业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而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的农林类或工科类院校大都开设了《绘画》课程,但是园林专业的有《园林绘画》、水建类专业有相应的建筑类绘画、机电专业有家具设计及室内设计方向的绘画训练,而设施农业专业的《绘画》课程一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定位其学生对于绘画完全没有任何基础,而这些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所应受到的绘画教育也往往因绘画的“副科”定义而被忽视。而恰恰因为大学前这些年“副科”的定义,使得设施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后的《绘画》课上仍然觉得本门课程是个可有可无的课程。

随着设施农业专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提高,面对新的人才需求形势,传统的《绘画》课程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带动其积极性,再加上课时相对较少,而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造型能力又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何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关注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培养其表达思维的手绘能力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关键问题。探索和研究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使得《绘画》课程与设施农业专业学生所学专业更加契合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现行的《绘画》这门课从其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其涵盖了太多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素描、速写、水粉画技法、水彩画技法及钢笔淡彩画技法。这些的确是一套完整的绘画教学体系,但是设施专业的学生需要提高的仅仅是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如此宽泛的教学内容会使完全零基础的设施专业学生遇难而退,丧失其对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并且,宽泛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迷失学习目标,觉得所学内容和自己专业无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同时,绘画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动手实验的重要性。拥有再完善的绘画理论知识而不动手练习,也无法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画面。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练习去实践理论知识,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往往理论课到实验课中间隔的时间太长,这样会使本来就对绘画技法一知半解的学生在几乎将理论遗忘时进行实验课,教师就必须在实验课重复理论的内容。绘画是一种基本能力,必须通过大量而集中的练习才能获得。

再次,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设施专业的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绘画,所以习惯与传统教学中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坐的整整齐齐的听的教学模式。而绘画不同,学生仅仅看着自己的画面是很难找出错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生必须学会在实验课相互比较、相互讨论才能共同进步。

我们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需求,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农林院校的设施农业科学专业及同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设施农业绘画课程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培养出更适合现代设施农业科学发展现状的、更有创造力和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学生。研究的方向,笔者认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体系的改革。

根据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精神,对绘画课进行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验课时比例的调整和教材的修订。

①对设施专业绘画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应该根据其专业的特殊性和学生知识背景的特殊性制定,让设施专业绘画课程有着更加明确的教学目的、更加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更加合理的学时安排。

②继续寻找或者编写针对本专业的绘画教材,删减不必要的绘画理论知识(如素描静物、水粉画静物等),设置精选教学内容(如素描石膏几何体训练、结构素描和钢笔淡彩的训练),改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明确教材中哪些内容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解决,哪些内容可以和本专业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授课内容,增加教学容量,更加具有针对性,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①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中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办法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②实验课教学中,打乱学生座位,使之三五人一组,课堂上鼓励学生相互点评、相互比较。在每节课结束时将所有学生的作业集中讲评并根据问题进行分类讲解。

③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使得边讲解理论绘图知识和绘图技巧的同时,可以随时停下让学生进行练习,加强学生对于枯燥的绘画技法的理解。

(3)增加学生外出综合风景写生及进行专业绘画的训练课时比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切身体会到学好绘画对于自己将来专业的帮助。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10篇

一、审美能力的涵义

基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学术界对于审美能力概念的阐述和归纳也各有不同,其实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审美能力又被称之为艺术鉴赏力,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艺术形式进行感受、判断、想象、创造的能力。结合中外艺术界、学术界相关文献著作对于审美能力的阐述和笔者自身从事美术绘画行业的经验,审美能力是基于人类的学习、训练、实践、思维能力和艺术教育等而形成发展起来的能力。它是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对于客观艺术形式的主观感知为基础,对于艺术形式进行创造、加工、认知的过程。纵观古今中外,审美能力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历史经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审美能力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国界性,它对于人民大众的思维意识具有提升和促进作用,可以激发人们用美的思维和认知来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助力更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审美能力主要分为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三个部分。首先是审美感觉力。审美感觉力主要是指人的审美感官,是人类感受任何美的形式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次是审美想象力。审美想象力是基于人的审美能力作用于任何美的艺术形式,并将美的艺术形式经头脑加工、重新激发新的认知和感悟的能力。审美想象力是人类对于任何美的艺术形式从客观形态转化为主观认知感受的必要途径。它有助于激发人类对于客观艺术形态产生美的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的主要形式有类比联想、关系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再次是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是人类对于美的事物形态上升到审美感受的主要阶段。只有基于理解力的加工,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觉才会向着美的意识提升和转化。只有建立在理解力基础上的审美感知才是具有美学意义上的审美能力。

二、美术绘画作品的阐述

美术绘画作品是指以线条、色彩或其他方式为形式和手法,勾勒出来的或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基于实用性的角度来划分,绘画作品属于纯美术作品,也就是说,它是专门供人类观赏的美术作品形式。人类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珍贵的美术绘画作品灿若繁星。从古至今,拥有丰富审美意蕴的绘画作品数不胜数。就近现代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就有西方的《梦》《格尔尼卡》,梵高《向日葵》,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不倒翁图》《虾》,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奔马图》,张大千《黄山松》《山水》,吴冠中《北国风光》《长江万里图》《狮子林》等著作。这些都是人类在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珍贵财富和宝藏。虽然目前美术绘画作品种类繁多,而目前我国的艺术市场上所出现的相关美术绘画作品赏析之类的书籍著作质量却不高,绘画书籍赏析的作者出自各类人士,书籍和出版社也大多不成规模,书籍著作里面的内容大多浮于表面,对于美术绘画作品的解读过于浅显,大众读者通过这些书籍著作很难获得更为深入的美学认知,因此要想通过对于美术作品的赏析来获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提升目前艺术市场上关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书籍质量迫在眉睫。

三、美术绘画赏析是提高和塑造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审美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自身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却并不是一劳永逸、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事情,它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钻研,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只有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一件常态化的事情来做,才能有足够的经验知识的认知和累积,才能形成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感悟能力。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实践的验证,美术中的绘画作品赏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气质,对于人类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着意味深远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想要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就需要积极营造审美的氛围,尤其是重视美术绘画作品的强大审美能力提升、促进作用,充分依赖美术绘画作品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美术绘画作品对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

美术绘画作品是最为典型的、也是在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态,它以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特的审美功能以各种形式或形态存在于社会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当中。有学者称美术绘画作品是培养和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捷径。笔者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美术绘画作品对于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以期探索培养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促进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快速提升。

(一)增强审美的意识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最根本的特征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就是人类具备欣赏和感悟美好事物形态的能力和意识。物质和精神是大众需求的两大形态。随着大众物质追求的满足,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迫切提升。基于实践和认知的反馈,美术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形态备受大众青睐,因此也成为了大众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凡艺术作品大多是源于生活,美术绘画作品也不例外,它是作者基于现实的艺术加工。大众通过对美术绘画作品的赏析过程,可以挖掘其中生活的真谛和感悟。下面笔者就要以法国印象派著名美术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子来进行说明。《日出•印象》是1873年莫奈在阿佛尔港口所绘制的一幅写生画作,它主要描绘了薄雾中阿佛尔港口的日出景象。整幅《日出•印象》画作中由淡蓝色、水蓝色、成色、红色和黑色五种色彩组合而成,通过这五种色彩的科学合理的搭配与组合,描摹出薄雾中日出时的阿佛尔港口的美丽景色。整幅画作朦胧中透露着真实、雾气蒸腾中蕴藏着灵动。这种全新的表现手法和美妙的画作构思让人们感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意境之美。再比如我国绘画界闻名遐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画卷从庐山含鄱口起笔,以细腻的笔法绘制出雨雾飘渺、壑底生烟、层峦叠嶂的庐山景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众通过对于《庐山图》绘画作品的赏析,于画作细节处感受庐山的气势磅礴之美,以此唤起内心深处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悟,促进大众审美意识的提升,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高尚的情操

美术绘画作品的作者都有着独到的审美理念和认知,他们基于现实客观事物,并结合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技能进行加工、创造,以赋予美术绘画作品全新的生命力和艺术形态。大众通过对于这些画家所绘制的作品进行赏析,可以从画面的艺术形态上领悟到作家关于美的认知,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笔者以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笔下的《八骏图》为例来进行说明。徐悲鸿先生的这幅《八骏图》是向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陈纳德将军致敬的著名画作,它以细腻灵动的笔调描绘出八匹昂首奋蹄的骏马,虽然画面上展示的是马的写意,但将这幅画置于当时的历史时期,这其中虎虎生威的八匹骏马无疑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写照。整个画作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众多受众深深着迷、叹为观止,大众的性情得以陶冶,爱国主义情操亦被激发。

(三)丰富审美的体验

古今中外的美术绘画作品灿如繁星、数不胜数,但是不同类型的画作队会给予大众以不同的审美体验。广大民众要想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开拓审美眼界,多接触美术绘画作品、多进行优质作品的赏析,积累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在接触美术绘画作品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内心意识里对于美术绘画作品的认知。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家长或相关教育机构一定要注重对其审美习惯的引导,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丰富其审美体验,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满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其精神文明素养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人类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基于实践和相关理论的认知,美术绘画作品汇集了人类意识形态的精髓,美术绘画作品赏析是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重视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相关书籍著作等质量,切实为人民大众营造良好的美术绘画作品的审美氛围,让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助力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王虎森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涂晓玲.对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思维与智慧,2016,(23):24.

[2]李书志.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6,(02):83.

[3]方云定.论现代美术作品赏析对大众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5,(3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