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教育

绘画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绘画教育

一、兴趣比绘画更重要

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这个时期的幼儿尚不具备用文字、数字等手段进行交流的本领,绘画信手涂抹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绘画活动作为一种游戏,3—6岁的幼儿几乎百分之百地喜欢它。针对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绘画的最初启蒙应以兴趣为主。

二、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

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构图能力的训练

(附图{图})

第一步训练将主要内容画在画面当中。教师出示一组范图,范画上只画一个苹果分别在不同位置上,让幼儿比较哪幅最好。经过训练他们大部分都能将绘画的主要物体画在画面当中,而没经过训练的幼儿画在什么位置上都有。

全文阅读

儿童绘画美育教育论文

一、儿童学习绘画的美育教育意义

1.绘画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具有很多的未知性,他们思维敏捷,正是接受系统绘画美术教育的关键期。绘画能够让儿童进入到想象的天堂,能够促进他们感情领域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儿童绘画,让他们一点一滴成长,由开始的胡乱涂鸦,到后面的应付自如的绘画,进而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绘画陶冶儿童的高尚情操。

儿童绘画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会有较佳的促进作用。孩子们充满求知欲、好奇和生机,他们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为有限,而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儿童绘画,能够让他们在绘画中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健全他们完整的人格,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绘画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

儿童要学好绘画,那么就需要始终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美术有别于语言艺术的文学、听觉艺术的音乐,它是一门具有物质性、静态性、可视性、造型性的艺术,它需要儿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体验其中的奥妙,去感受过程。儿童在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会有叛逆、好动、注意力分散的天性,而通过绘画活动能够让他们去收获喜悦、感受快乐,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去迎接挑战,这无疑能够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

4.绘画促进儿童智力的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

幼儿自主性绘画教育

摘要 儿童画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幼儿绘画是幼儿创新教育的最好手段之一。就绘画而言,幼儿只有真正获得了绘画创新的自,才能够驾驭绘画创作。教师围绕自主性绘画对儿童进行多维度的知识教育,使他们在丰富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自主性绘画 幼儿 主观能 动性 创造力

绘画活动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它的价值在于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过去的绘画活动一般都是临摹、没有孩子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流露,因此失去了本应属于儿童画最珍贵的稚拙和天真。自主性绘画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自主性绘画,对儿童而言是自主性活动,不受教师强制性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能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自主性绘画教育的特点

幼儿自主性绘画是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绘画内容,确定绘画主题,充分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的绘画形式。幼JL自主性绘画是一个个体化特征明显的活动。

1.对儿童而言,它是自主活动,不受教师的强制干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随意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2.绘画活动本身具有自主性。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选用自己喜欢的画法,能够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绘画能力。

3.注重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儿童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启发尤为重要:儿童的思维需要老师激活;想象力需要老师开发;当儿童遇到困惑、难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循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当儿童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以启迪,促使其进行再创新,“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在儿童自主性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全文阅读

现代绘画教育研究论文

一、传统造型观念与现代高校绘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造型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的现代高校在教学中只是实行传统的写实主义模式,它具有单调性、人性化不强烈等特征,传统的造型比较单一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得教育模式趋于格式化和简单化,而且高校对于西方传统造型观的研究始终处于一种模仿和追求的状况,没有进行很好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逐渐地研究属于自身独特的教育新路子。

2.现代绘画教育中潜藏的危害

现代高校对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很高,希望培养出一大批对社会和国家有作为、有用的高素质的、实战性的人才,从而为社会所服务,因此主要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间接地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举个例子:学生在素描写作的时候,注重的是在不一样的光线下对抽象事物的具体形态、动作、体征、比例、明暗和虚实程度等各个方面的描写,而不是发挥个人的优势进行创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知识的兴趣,不利于教育的实施;另外,高校都在加大对学生的招收量,而后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比如说人数的增加,教学秩序相对的松弛,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那些所谓的高级院校逐渐地走向下坡路,这些因素都从侧面影响了现代绘画教育的发展。对于这些发展的诸多问题,高校需要勇于面对,敢于挑战,从而不断创新与探索新知,逐渐地改善我们高校的教育体系与整体的理念。

二、把传统造型观念和现代绘画教育结合起来

传统造型艺术因其独特、深厚的魅力而成为了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方式,那么只有将传统造型观念与现代绘画教育相统一起来,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打破传统、单一艺术观念的旧局面,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风格形式多样化的新格局。现代绘画教育风格无论从形态、形式上以及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都与传统的造型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不可以分裂开来。现代绘画的技术指导多来源于对传统的写实主义、主体主义、构成主义,还有一些整体化主义的吸收与传承,这其中有中国的传统造型观念也有西方的绘画风格。中国的传统造型观念主要表达的是以意境来描绘实物,创造出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用来为人们欣赏与参考。中国传统造型观念注重用美的形象来抽象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一种心情的美感,也就是说用绘画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并不是真正的为了与客观事物的具体描述,而重在用描绘的事物来表意,实际的物体只是作为一种媒介来为艺术而服务。而西方的传统造型观念就比较多样化、开放性、抽象化,给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可以融入我们高校的教学之中,汲取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传统造型元素为现代绘画教育增光添彩,以此来取得实质性的飞跃。艺术表现在简单的层面,与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绘画教育要求有着不同。但是同样有着许多丰富的美学思想(绘画设计的巧妙、绘画所表达的意境优美)值得我们去学习并且运用。那么作为民族的艺术文化,我们想要站在艺术的巅峰,就需要高瞻远瞩,敢于吸收,敢于继承旧的传统模式,彼此交错相容在一起。高校教育的发展中,素描、色彩等课程一直采用的是以写实主义为主,单一的写实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固定化,没有很好的开发学生的优势,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而对于传统造型观念中以意传神的这种优秀的理念,确实值得我们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延用并且积极地宣扬。还有西方的造型观念由过去的具体向抽象化转变,由模仿具体的表象到深层次的探究其内在的美转变,逐渐地向视觉化的教育模式摸索前行。相对于西方绘画教育而言,中国现代高校绘画教育仍然很薄弱,语言的匮乏、形象的简单、写实主义等形式依然是主导,很显然并不是高校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慢慢地把其它的有利于绘画教育的方法都提到教育的日程上,达到高校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要对他们实行简单的教的模式,那样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影响学生绘画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结语

全文阅读

绘画活动创意教育

一、问题的提问:

创意教育是指教师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发展幼儿潜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出充满活力、自信、专注、富有理想的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意教育是指在绘画教育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富有创新意识。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中想象力是创造力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期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时期,如果提供幼儿一种“易起反映的想象环境”,将有助于其创造品质的形成,对其将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课题尝试通过创设易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想象的环境和意境,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将头脑中的表象变成生动丰富的画面,也可通过综合优化活动方式对画的内容、情趣等进行表述,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绘画活动中的创意教育,就是让幼儿通过听听、看看、动动、画画,构思成一幅画,然后通过想想、编编、唱唱、跳跳、说说表现画面内容或意境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充分动脑、动眼、动手,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内表现内心需要及情感的过程,是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力培养的“六大解放”之精神的体现,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眼睛、空间和时间。其中“画”的产生是一种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的过程。让幼儿听一段音乐或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体验,或在特定的环境中充分体验,或听、或看、或想,创设了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为主动学习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画的形成实则是一个大胆想象、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充分表现自己内心需要和情感的过程,为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易起反应的想象环境。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绘画活动中的创意优化活动,让幼儿在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实验理论假设:

依据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力教育的“六大解放”思想,遵循幼儿思维和想象的特点,假设通过在绘画活动的创意教育,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研究基本形式:

全文阅读

幼儿绘画教育教学

[摘要]绘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十分喜欢画画,他们经常情不自禁地到处画,在地上、纸上、书上,无规则地乱涂乱抹,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无拘无束。他们用自己天真好奇的眼光去看、去认识、去探索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在美术活动的天地里,他们真正成了生活的主人。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是幼儿的绘画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它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培养才画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它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培养才行。作为幼儿教师,它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培养才行。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关键字]绘画;教育;教学

序言

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从而使幼儿体验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自由和快乐。为此,幼儿园组织老师对幼儿绘画教学实践中都认为:要冲破传统“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就要大胆“放手”,要让孩子由“学着画”转变为“画着学”,让孩子在自由表达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良好个性,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然而,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能发挥孩子更多的主动性,激活孩子更大的创造性呢?是不是“放手”了孩子就真能表现出自己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作品呢?本文以理论和举例进行了阐述。

1幼师带动幼儿绘画能力的几种方法

1.1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可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

1.2运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工具,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全文阅读

绘画教育艺术市场论文

一、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对高校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

在西方造型艺术的影响下,我国于20世纪初形成了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其教育体系的奠基人徐悲鸿提倡写实主义创作方法,他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和素描在造型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徐悲鸿提倡法国的古典主义写实技巧的教育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传统绘画的观念和教育模式。绘画教学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训练,在艺术学科中占据主要地位。高校的绘画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绘画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写生练习。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和课下的写生练习遵循从易到难和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而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艺术领域应用广泛,例如速写可以用照相机替代,形画可以用喷绘或投影仪替代等,这种喷绘技术和电脑制图等高科技的绘画方式普遍化的现象,使教师和学生对传统速写、素描等写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质疑。①高校教师要对我国传统的造型观进行深刻理解,要对绘画遗产进行重新认识,从而使高校的绘画教育模式突破传统、单一性的局限,重新建立多元化的、科学合理的高校绘画教学模式,力争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造力的艺术人才。

二、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对高校绘画授课内容的影响

我国高校绘画教育发展的几十年里,绘画的基础课程一直是以素描和色彩为主,此外,还有课余时间的写生练习,写生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教育内容一直沿用写实主义的造型观念,用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物、表现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导致高校学生的绘画语言苍白,缺乏创造力。当代艺术在自身标准缺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绘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一般会强调要避弊端及取长补短,即使是这样,每位学生的绘画作业也会因人而异,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教师布置作业是油画静物,有的学生会用印象派的色彩、有的学生进行苏俄式的写实,还有的学生会使用浮世绘的平涂等,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绘画作品徘徊在写实与表现之间。另外,由于受教师授课内容和方式的限制,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进行模仿,使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例如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的单色平涂、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和蔡国强的“烟火系列”等作品都成为高校教师教学内容,而这些艺术家的代表性的作品则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三、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对高校绘画判断标准的影响

在高校绘画教学中,通常都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绘画作品水平的高低标准。虽然不能以分论画、以分论人,但高校一般都会用一个相对标准的要求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绘画作品水平。例如教师一般从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和表现力等方面大致判断学生绘画的水平以及绘画功底和学生对色彩、线条的认识。高校不排斥不抵触当代艺术,而当代艺术在高校广泛传播的同时,也给高校教师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评判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商品社会,依靠媒体宣传和名人策略的方式对艺术进行推崇所发挥出的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对艺术作品的特殊运作方式会让大众对艺术的认识产生误导。②现代艺术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是一种乐趣的展现,需要观众和学生真正领悟作品中真正的内涵和意义。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由具象艺术和写实艺术向非具象艺术和非写实艺术发展,出现了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等新类型的表现手法,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欣赏每位学生的个性表现能力。四、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对高校绘画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代艺术家在突出艺术形式的同时有意识地忽略自身的学院派基础。纵观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出,当代艺术由叙述性艺术转向了观念性艺术,呈现出类似表现主义和超现实表现主义等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新兴表现形式。当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不是以审美性为首要目的,它是在互反或对立的思路下来进行创作的,是为了充分表现人类精神上的矛盾性。在绘画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从传授绘画技巧和方法的角度出发,要有培养学生理论水平提升和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理念,为将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打好基础、做好引导。社会媒体曾集中讨论过新兴艺术的形式,各个媒体和社会公民对不同的艺术形式评论褒贬不一。当代艺术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形成现在的状态,是在社会的综合条件和作用下形成的。现代艺术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高校绘画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和评价当代艺术的发展。

目前,社会各界对当代艺术的评价褒贬不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当代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初衷如何,它都将成为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今社会艺术市场的发展来看,传统的高校绘画教育会消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表现出高校教育的特色和作用效果,不利于高校绘画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③鉴于当代艺术的特殊发展特点,欣赏教学可以运用到高校绘画教育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和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以此达到让他们学会认知不同社会文化现象的目的,同时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高校学生创造力不足的问题,让学生真正领会和学习当代艺术中的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

作者:曹殿明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全文阅读

浅论儿童中期绘画教育

一、限制一些概念的定义

艺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创造感性形象的表现活动或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点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艺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变。

美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作视觉、触觉形象的造型表现活动,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影、电视)等门类。

艺术教育:一般来说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教育、舞蹈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育:以往的美术教育主要指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四大门类的知识和技法的学习。那么,绘画教育就单指其中绘画门类的知识和技法的学习。

造型艺术教育:侧重的是以造型元素及其组合规律为主线的工艺、设计等知识和技法的学习,强调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视觉艺术教育:超越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等传统美术门类的界限,其学习内容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和现象,强调视觉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 Culture Avt Education,VCAE):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每天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的态度、信念及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引导学生建立对其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能力。

全文阅读

幼儿绘画心理的发展及绘画教育的原则

摘 要:幼儿绘画要经历三个学习阶段,并且遵循绘画教育的四个原则,使幼儿的身心发展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也有机地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个性的完整发展。

关键词:幼儿绘画;涂鸦阶段;图式阶段;想象力;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284-01

绘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发幼儿心智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的绘画教育颇有一番道理,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

一、幼儿绘画心理的发展进程

研究表明,儿童的绘画经历着三个明显的阶段:4岁以前称“涂鸦阶段”,5至9岁是“图式阶段”,9岁以后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三个阶段不能超越,更不能倒置。

就涂鸦阶段来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在2岁半左右,幼儿的涂画杂乱无章;3岁时,动作有所控制,即能重复同一动作;3岁半以后,能画出不规则的圆形;而到4岁,则已有一定的“拟像”能力。“涂鸦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绘画动作的控制。幼儿最初是乱涂,然后过度到有控制的图画,然后再过度到复杂一点的、能体现儿童意识的动作,最后止于“拟像”。大约出现在4岁左右的“拟像”绘画,是儿童绘画才能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象征着他已经从以“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到以“想象”为特征的绘画活动。我们常可观察到,4岁左右的幼儿在绘画时常口中念念有词:“这是大树”,“这是老鼠”,“这是妈妈”等等。虽然画得不一定像,但他却是在想象支配下从事这种涂鸦创作的。4岁以后,儿童的绘画便进入“图式阶段”。有时也称“符号表现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能画一些简单的、常见的东西,而且用他自己的方式或图式进行创造。这时所绘的画,不再像涂鸦阶段那样令人费解,绘画对象的一些主要特征都能得到反映。但是,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是按照他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的。幼儿园阶段儿童的绘画活动,主要处于涂鸦阶段和图式阶段,虽然个别幼儿的绘画才能可能会提前完成这两个阶段而进入高一级的“写实倾向阶段”。一般来说,写实倾向阶段出现在9岁以后,它的主要特征是尽量客观地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和现象,并尽可能如实的表现出来。

二、幼儿绘画教育的四个原则

全文阅读

析绘画的教育功能

摘要:唐代美术理论家在对前人的书画艺术及其理论成就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那个时代对于书画艺术的种种认识,这对我国书画艺术及理论的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张彦远;成教化;助人伦

中图分类号:J2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37-01

唐代美术理论家在对前人的书画艺术及其理论成就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那个时代对于书画艺术的种种认识,这对我国书画艺术及理论的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唐代以张彦远为代表的美术理论家对于绘画艺术有特殊的认识,其中强调了绘画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这一教育功能体现在其《历代名画记》中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这就将绘画的教育功能与《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典籍的教育典范功能并列起来,并且自觉的将其体现在画论当中,这是唐代以前很少见到的。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也注意到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的教育功能,并将其概括成“成教化,助人伦。”的观念。并且做了解释:“成教化,是说明艺术在教育上的功用;助人伦,是说明艺术在群体生活中的功用。艺术虽以无用为用,但此无用之用,究其极致,亦必于有意无意之中汇归于此两大文化目标之上,然后始能完成艺术的本性。”但是,其将画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人物画方面有点狭窄。

东方乔在其《题画诗源流考辨》中,在论述题画诗源流浅说时,同样引用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成教化,助人伦。”一段,得出“由此可见,绘画与《诗》、《书》、《礼》、《乐》、《易》、《春秋》六大经典具有同等功能,可以教化百姓,维系人伦,穷究神运之变化,推测幽微之道理。”可以看作认识到绘画的教育功能。

王朝闻、徐复观、东方乔对唐代绘画艺术理论教育功能的认识是笔者将隋唐的书论、画论作为教育理念的依据:即教育功能在书论、画论中的体现。另外,笔者认为以上学者都将自己的目光放在张彦远的身上,并且讨论的重点集中在“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上面。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故钟鼎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旗章名,则昭轨度而备国制;清庙肃,而尊彝陈;广轮度,而疆理辨;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或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形,赋颂所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这段话也反映了图像的社会教育功能。另外,唐代其它比较有名的画论中也有图像社会教育功能的记载。如:初唐时期的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序云:“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乃心存懿迹,墨匠仪形。”而随后的成书于公元690年李嗣真的《续画品录》看来已提不出新论,干脆照搬南朝陈姚最《续画品录》的序言:“夫丹青之妙,未可尽言,皆法古而变今也。立万象于胸怀,传千字于毫墨,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圣贤”云云。朱景玄:《名画录引》有曰:“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至于移神定质,轻墨落素,有象用之以立,无形因之而生。其丽也,西子不能掩其妍,其正也,嫫母不能易其丑。故台阁标功臣之烈,宫殿彰贞节之名,妙将入神,灵则通圣,岂止开厨而或失,挂壁则飞去而已哉。”实际上,不单是绘画,整个初唐的文学艺术都贯彻着统治者提出的文以载道的功能:“然则文之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于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大则经纬天地,作训垂范,次则风谣歌颂,匡主和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