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教学法

绘画教学法范文精选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1篇

一 把握幼儿绘画的特点与规律,制订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绘画发展划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与写实期四个阶段,教师必须科学地分析幼儿美术生理、心理等特点与技能发展规律,正确地认识到幼儿在不同时期的美术发展实际水平与能力需要,从而针对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制订相适宜的教学计划。这是发掘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潜能的有力保障。

二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支持幼儿创造性地表达

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式,要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关键经验比形式概念更切合幼儿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为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比较,通过亲身感受,互相讨论,将各种新旧知识结合,从而提升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促进他们大胆地乐于表现自己。

三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并运用在绘画中

绘画是孩子从两岁多时就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拿着笔到处涂涂画画,这也是孩子的涂鸦期,如果教师仅仅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指导孩子绘画,无疑会使幼儿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受到禁锢和扼杀。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并把想象力运用在绘画中:(1)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来启发孩子的想象,让幼儿把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2)让幼儿通过编故事来绘画,从而发展幼儿自己创编故事的能力,并能把自编故事画出来。(3)听着音乐来绘画。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用线条、颜色或物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点,通过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来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各种渠道得以丰富和发展。

四 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和知识

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知识,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第一,小班幼儿处于涂鸦后期和象征期的早期,因此在造型上,他们所表现的形象还不能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观察事物时,没有明确的目的,观察的顺序紊乱,往往构图凌乱。从形象的主次关系看,小班幼儿常把物体一个个地罗列在纸上,而且每个物体都是孤立的,画面上的形象之间毫无联系,并且这些形象都分布在纸的边缘,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绘画时常常边绘画边转动纸张而造成的。

指导小班幼儿绘画,应先从最基本的线条入手。为使幼儿产生绘画兴趣,教师可给幼儿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利用幼儿喜爱的故事情节感染他们,让他们在老师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得到启示。

第二,中班幼儿阶段的绘画作品,幼儿不仅表现了自己和事物间感情上的关系,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空间的关系,从构图上看,此时的儿童作品中往往不止一两个形象,有时会有更多的形象。他们会把这些形象用排队的方式放在底线上,形成并列式的构图方式。他们绘画中的形象主题并不相关,表现出目的性的差异。对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他们也不注意,但已经开始把空间关系试图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于形象的分布及主次关系的处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第三,大班幼儿绘画技能训练把绘画技能学习与创造力两者结合起来,如果只重视技能,而忽略创造力培养,或忽略技能只追求创造,这样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会使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和阻碍。教师应认识到,绘画技能的学习不能单独进行,应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重视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同时,使幼儿学好绘画技能,用心绘画,展现内心的丰富情感和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

五 正确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恰如其分的评价能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对绘画的创作热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去严格评价幼儿的作品。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以展现,获得成功感。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最好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幼儿把自己创造作品的思路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作、表现和操作的欲望,使幼儿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为幼儿今后的操作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2篇

小学美术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材。根据经验,我发现学生对美术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就把美术绘画作为美术课的教学重点,采用以下方法开展教学。

一、巧设疑问法

设疑问不是课堂教学的摆设,也不是教师为了赶明髦的课堂点缀。就一堂数学课中某个特定的问题情境而言,设置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所以,在设疑之前,我们就必须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课堂教学环节真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吗?事实上,不考虑课堂教学的需要与否,盲目地创设问题情境,不但无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巧设疑问法教学有利于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绘画的知识。在开始绘画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画图吗?以前你们使用过钢笔、毛笔、蜡笔、水彩笔等工具在纸上画出了许多漂亮的图画?今天,让我们开始尝试一下画图的乐趣和本领。”这样设置悬念就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马上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二、巧设障碍法

牛顿说:“没有伟大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创新教育理论认为,不要简单地把结论直接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探索、研究,要引导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给他们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制造障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气氛最浓时,教师可不失时机有意地给学生制造障碍,设置悬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绘画,或者命题绘画。在在学生束手无策时,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和引导来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能力适当引导,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要注意,用设“障碍”这种问题情境应该围绕“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服务”这一根本目标来进行,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不管是多花哨的问题情境,对美术课堂教学来说,都是多余的。

三、游戏学习法

游戏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于学生来说更是有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显得比较迷茫、笨拙,但是引导的好的话会显示比较大的兴趣,我就利用游戏拼图,让学生把现有的一些现有的图形和景物拼合起来,看哪个学生拼得好。这样一来,为学生的绘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不仅玩得好,学得好,更可以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绘画的兴趣。游戏法实施过程中气氛活跃,学生听题时全神贯注,答题时争先恐后,有的同学并不会,但受气氛感染,也会随声附和。这样,老师就有必要在结束时评讲一下,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画的既好又快的学生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中没底的学生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地进行,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度的和谐节奏中进行。

四、自由创意法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岩彩画;手绘动画;传统;技法;艺术风格

关于“岩彩”一词的来源,是指使用矿物质颜料材质进行绘画的一种有别于油画,版画,亦有别于传统国画中的泼墨与工笔重彩的独特画种。岩彩有独立完整的色彩体系,有一套逐渐完善的审美标准,有一个最具时代意义的艺术思想“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

岩彩画广义地讲是泛指一切以矿物色为主要用色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包括架上绘画,也可以包括使用了矿物色的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等一切艺术形式。狭义地讲是指使用粗细颗粒的矿物色表现的绘画作品。以古代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石窟壁画是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它们的主要用色即是矿物颜料,岩彩画的产生、发展与它们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岩彩画中主要的用材是纯天然矿物色,它们是具有晶体颗粒的颜色,不同的粗细,产生不同的颗粒,呈现出异常丰富的色彩效果,用到画面后会产生熠熠闪光的折射,如同钻石的折光,现出画面的贵气和高雅,深邃而透气,画面充满自然之气,适合了当今富裕社会人们所追求的贵而不俗、华而不艳的理想。而这一材质美的独特性,又正是其他任何画种所不具备的,由不同颜色的颗粒反复叠加产生色点的视觉效果,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适合东方人审美习惯,并且要把石色层层叠叠相加,最后做出一种肌理和班驳,达到不可复制,十分耐看的效果。另外,矿物色的粗、中、细颗粒按不同比例在画面中的分布,让画面产生厚薄的对比关系,使画面自然统一,和谐而具节奏感,这也是其他画种所没有的。

手绘动画是电脑动画的始祖。在当今电脑科技高度发展,电脑动画充斥动画市场的时代,手绘动画依然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动画爱好者的追捧。手绘动画的作品也频繁出现在各大动画电影节上。特别是在动画产业相对发达的日本和欧洲国家。手绘动画因为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和艺术感染力依然是大师们的宠儿。

中国的早起手绘动画由于其精湛的画工,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曾经在国际上轰动一时,动画片《大闹天宫》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国产动画片《九色鹿》,就是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特点的动画作品。其绘画手法和技巧就都是采用的岩彩画的绘画形式。色彩明丽,造型质朴。其主要的绘画形式和故事情节都是来源于敦煌壁画的《鹿王本生图》的故事。随着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手绘动画由于其制作成本高周期长等原因,成为当代动画发展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选择。好多动画公司会被迫放弃这种传统的方法,而改用较为便利的电脑处理。这实际上是动画产业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个提高效率的手段。但最终不能以牺牲艺术水准为代价。如何在提高制作效率的同时不丢失传统艺术的光彩,使中国国产动画在古老的传统艺术的土壤里茁壮成长,成为当代动画人和动画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

1 绘画课程的加强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当中,形式美已经俨然成为了有别于西方存在主义的一种中国特有的审美取向和价值需求。而这种对美的追求其实与动画的简约明了不谋而合。无论是在造型理念还是从色彩追求上,主观的刻画相对于客观描摹,更能打动人心。创作不是简单地添枝加叶,而是将原有的形象通过个人的理解重新整合,最终达成审美共识的一个过程。而这种对于美的标准,对于一个向来崇尚程式美和形式美的民主而言并不是神秘玄妙的东西,只是由于长期嫁接西方的美术教育模式的年轻的一代对于这些知之甚少。加强绘画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传统绘画课程的学习,不单单是简单的提高学生的造型水平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使他们能够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理论指导,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能够灵活的运用传统画论里的一些理论知识,成为指导和检验作品成败的工具。

2 岩彩画的特殊技法和色彩可以提高动画场景制作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效果

岩彩画材料丰富,技术繁琐。在实际的动画场景绘制中,必须加以简化。例如熬胶,贴箔,烧箔等技法在架上艺术的绘制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动画场景的绘制时就显得没有十分的必要,必须加以简化。而配色和调色等技法,正是岩彩画绚丽色彩的魅力所在,必须加以扩展和发扬,使之更适合于动画场景的绘制。因为动画场景的绘制还要牵扯到添加人物和后期处理等程序,完全按照绘画的标准来绘制也是不科学的。动画场景的绘制从一定程度上说实际上就确定了这部动画作品的基调和艺术风格。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好的场景是成功的关键。不仅是因为在屏幕中所占的面积大,更主要的是好的动画场景设计对渲染气氛和丰富剧情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某些场面当中场景本身就是主角。所以好的场景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动画片的档次和品味。

对动画专业的教学,场景设计大概是应用技法最多的一个环节了,如何使场景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如何显现岩彩的厚重艳丽在动画表现中的优势,在这里介绍一些岩彩画的实践技法:

首先,岩彩画对于用纸的要求很高,如果一开始设定的场景需要厚重的色调,那么,最好的是加了胶矾的皮纸,皮纸的薄厚成都要刚好,厚的容易裂,薄的又经不起做效果时的反复水洗或上色,另外高丽纸和熟宣都可以用。

用笔根据个人喜好,任丘的勾线笔很好,羊毛平刷用来铺大色调,大、小白云用来染色。

岩彩画最重要的是用胶,因为要做肌理的颗粒要牢牢附着在纸面上,就需要好的胶水,一般用动物胶,牛胶,日本的鹿胶,因为其价格昂贵,对于动画的学生,做实验时用普通皮胶就可以了。最重要的颜料部分,天然矿物色成本很高,我们在教学实验中,用了少量的矿物色,铺大色调时候,一般用丙烯或进口水彩代替,都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开始设定一个场景:先上一个大概需要的场景色调,比如是要表现下雪的场景,那我们需要一个蓝色的冷色调,在用色上,铺底子的时候尽量用水色,因为水色渗入纸的纤维,就不容易造成后期再上颜色时会发生颜色上翻的情况,如果想表现得厚重一些,就需要做底,用蛤粉或者土,一般做三遍底,然后将大的场景设定勾线,铺色时尽量保留原线,铺大色调时候用胶略多,才不会造成后期大颗粒的肌理脱落,但是胶水过多会降低颜色的纯度,一般比例是200毫升水加30克胶,桃胶40克。

然后开始画大的色块,这时候是形成画面对比和和谐的一个关键时刻,画面一定要切合主题,比如华丽绚烂的场景,我们可以用闪光色系,这类矿物色里加了云母,或者金箔、银箔,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用铜箔代替金箔,闪光色系会给画面带来雍容华贵的感觉。水晶粉和珊瑚粉这类矿物色因其价格十分昂贵在教学中我们也用了化学的人工颜料代替。

具体作画时基本的技法有几种:(1)平涂。要注意笔触方向的一致性,颜料也要一次调够,否则中途颜料不够再调很难调出一样色调的。一般用来铺大色调时候用这种方法。(2)喷水。出特殊效果时候用到的方法。或者作画初期做肌理效果时候用。在平涂完的颜色上喷水达到流淌、晕染开的效果。(3)撞水、撞粉。在画好的色彩上,趁其未干之时加入水,使颜色和水自然融合形成的水渍和肌理,或者在清水色的纸面上,加入矿物颜色,经过自然流淌形成特殊效果。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殊技法,我们不一一提及,比如表现雪景时我们就可以用牙刷蘸白蛤粉洒在纸上达到下雪的逼真效果,另外还有撒盐,折痕,刮蹭等方法。在教学中都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已达到出人意料的画面效果。

3 传统的造型可以丰富角色设计的形象

人物画是中国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绘画题材。历朝历代不乏优秀的人物画优秀作品。设色浓重的岩彩画人物也是其中的熠熠生辉的一份子。有其造型质朴,色彩绚丽的特点。

此外,这一绘画种类也包含了传统人物画的一些对于构图和线条的审美要求,独特又鲜明。在动画的角色设计中将这种特点结合进去,不但可以丰富角色特点,而且还能鲜明人物个性,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此外对于传统人物画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形式,开拓眼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做到信手拈来。将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

4 包含情节在内的传统绘画更能体现中国人的东方智慧精神

当代的岩彩画创作,其主要的技法和形式都是源自古代的壁画。其中大部分是宗教题材的石窟壁画和部分墓室壁画。其中堪称世界瑰宝的敦煌壁画可谓经典。不但绘画作品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动画创作也是完全可以吸收借鉴的。包括一些传统的宗教故事,优秀的哲学理念。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故事中所描述的真善美是人类永远的话题。而故事的叙述形式与我们今天常见的叙述形式也有所不同。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如果能够真正的和动画创作融为一体,那将是我们对于文化的最好的继承和发扬。

总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实践证明,任何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无不都是深埋在自己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最后开花结果的。中国动画的发展也是这样,先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东方之美的神奇魅力。岩彩画,作为一种鲜为人知的绘画形式,以其独特的美,必定能成为动画创作的好伙伴,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毕竟,包容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才是真正的东方智慧。

参考文献:

[1]胡明哲.岩彩画艺术[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01):127.

[2] 赵文梁.中国高校动画专业系列教材・动画场景设计CG技法[M].东方出版中心,2010(01):161.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4篇

一、兴趣是提高绘画能力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动机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如果教师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火”,就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从而让他们的智力得以开发,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兴趣是一个人追求知识,研究、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特别是绘画,有各种各样的形象,有五光十色的绚丽色彩,有神奇古怪的童话世界……令他们神往,使他们兴致盎然,甚至着迷。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1.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优秀作品、锦旗、奖状、活动照片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绘画的重要体现,会使他们热情高涨,兴趣浓厚,产生极强的绘画欲望。

2.培养学生绘画的自信心。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教师要因势利导,多鼓励、多表扬,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指导帮助,树立信心。

3.绘画的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好奇心。表现手法单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表现形式,如水彩画、中国画、剪纸、手工制作等等。

4.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的绘画展和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作画。

5.向家长宣传学生绘画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开发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请家长热情帮助、支持学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写生是提高绘画能力的基础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有作为收集素材的写生,有作为体验生活的写生,有作为提高技法的写生,也有作为创作方法的写生。写生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比较分析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使学生获得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学生绘画创作的基础。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整天在室内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只有经常走出校门,外出写生,多画速写,才能记忆大量的形象资料。学生头脑中记忆的形象资料越丰富,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就越发达,进行创作就越容易。写生用到的工具极其简单,一支笔、一张纸可以信手拈来,随兴而画,效果立竿见影,能让学生迅速获得一种成就感,创作也更有激情。在课内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写生,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不断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写生练习的内容还要多样性,如可安排静物写生系列、人物写生系列、风景写生系列等。

三、启发是提高绘画能力的关键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发现者。启发是开导的意思,引起学生联想而使他们有所领悟。启发教学通常是结论和答案在后,也可以提供多种答案线索,不预先给答案或限制做一种答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和想象的方法去画。这种自由、开放的教学适合学生发展智慧,同时也容易体现出他们各自所具有的能力。

1.可采用“自然教学法”,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情感。教师可利用带学生外出参观、写生的时机,鼓励他们将自己所见、所思、所想描绘下来。如到了公园、溪边、树林等看到了景物,回来后启发学生将所见所闻,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通过这种不着痕迹的方式,学生很容易自然而然地“恋”上绘画。

2.教师要欣赏、鼓励学生的“佳作”,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当学生完成了他们“自以为是”的佳作,请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及时地表扬他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但对学生的绘画生涯而言,就有可能产生极其微妙的影响。

四、生活是提高绘画能力的源泉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千百年来人类的艺术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规律。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就在岩石上、洞穴中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用朴实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认识。艺术发展到现在更是人们对生活的真切反映。同时,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学生的绘画创作,也必然来源于社会生活,特别是学生生活。学生的美术作品应该多反映生活,为学生服务,起到教育广大青少年的目的和作用。因而,学生的绘画创作,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平时,教师可让学生随时留心观察自然景色、周围环境、各行人物、各民族风情、各种建筑、风俗生活等,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形成许多艺术呈现,成为创作的积淀,今后,才能创作出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好作品来。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5篇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如,画"祝福"的教学,可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的方法进行.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具体方法如下:

1、导入方法新鲜多样。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

二,激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如画“风”,可以对学生设问: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画树干弯弯的;有的画树叶满天飞;有的画帽子飞了;有的画水起大波浪……,总之,十个同学有十幅独特的画,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

三、肯定创新,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校每周三下午都上美术课外活动课。.在我们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之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 .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了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

四、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2、鼓励艺术表现, 激发艺术创造。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绘画兴趣;创造力;绘画能力

幼儿的绘画能力是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有绘画行为,早期的绘画经历会经过涂鸦期和形象期,这些时期的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但是画不成形,达不到我们期望的目标;随着幼儿逐渐成长,手、大脑等器官发育日益成熟,幼儿会画出近似成熟的作品;在三岁左右,幼儿的能力就可以达到有意识、有目的地绘画,能够以较为成熟的作品反映内心真实的情感、想法和经验。

教师在教幼儿绘画时,不但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还要培养孩子们绘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我以“启蒙引趣、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念设计绘画活动,指导幼儿绘画,使孩子们绘画技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种感官协同,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活动是美工活动的一种,它们都是借助视觉来完成的,因此,也是一门视觉艺术。同时,幼儿绘画的兴趣比绘画更重要,为幼儿提供学习绘画的环境,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是幼儿学画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欣赏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和世界优秀的绘画作品,给他们讲解作品的内涵、故事,和孩子们在区角中作画等形式,让幼儿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在浓厚氛围的熏陶下,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在游戏中学画,保持和强化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绘画教学要求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准确示范并运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诱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作画的积极性。幼儿最初的学画属于游戏性质,他们只是在乱涂乱画中寻找快乐,但要让幼儿一步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画并不容易。因此,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如,创编儿歌法:教师将绘画对象的特征,编成形象的儿歌,其顺序是绘画过程的步骤,在幼儿绘画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继续将画面表现得更完整;谜语导入法:将要画的景象编成谜语,通过猜谜,幼儿就会对所要画的对象了解得更具体;补充添画法:教师首先把基本形状画出来,然后和幼儿一起将剩余部分添画补充完整。幼儿喜欢模仿,在和老师相互补充画面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临摹能力;魔术变幻法:幼儿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好奇心强。在教学中,要求幼儿闭上眼睛,然后教师迅速画出景象,原来空白的黑板上突然出现美丽的形象,安静的教室便会一下沸腾起来。越是不让看,孩子们越是好奇,越要偷偷看,这很自然地促进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画的吗?然后给小朋友进行讲解。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幼儿的作品,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欣赏。幼儿的绘画,表达的是他们内在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画出来的东西往往在大小比例上把握不准,也不懂得物体的深度,教师应将幼儿的画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与情感联系起来,多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多加表扬,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不仅应看幼儿绘画的结果,更应重视绘画给他们带来愉悦的过程。

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应批评,更不应该讥笑,不能一味注重结果,而应注重绘画过程。教师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幼儿画得好不好上,而要把重点放在他们如何表现内心活动、怎样反映他的周围环境上;注重幼儿绘画的热情、兴趣和努力的程度,特别是他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三、乐中教学,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1.为幼儿提供机会,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在观察、想象和创造方面能力比较薄弱,他们画的仅仅是他们知道的景象而不是见到的景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丰富的活动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想象、去体会,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中,做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 基础绘画 教学方法 创新

近年来,伴随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基础教学无论从理念还是教学手段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也自然顺应了这股潮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呈现出良好的教学变化,也真真正正地提高了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效率。

一、新时期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特点

教育制度和理念的变化带给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新时期下,基础绘画也体现出了新的值得特别关注的特点。

1.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综合美术素养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不但能提升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是一样能够使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基础绘画教学传统中只侧重考验学生基础知识,忽略综合美术能力培养,现代基础绘画应该注意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为不同的学生群体设定有的放矢的方案,既重视绘画基础理论知识的奠基,又积极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力求学以致用。

2.教学理念转变,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往往占绝对地位,而漠视学生本应该起到的主体作用。而现在,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摆在高于教师的“教”的位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我的学习我做主”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涵

新时期下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使得多媒体技术广泛融入基础绘画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对于视频、图片、文字等素材的灵活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这样的单调形式,更多的、更加频繁地走出校门,到生活中、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去体察这个世界,感悟人生的精彩。

4.灵动的教学氛围,学生与教师互动加强

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位的形成,使得学生摆脱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和拘束,大胆地展现自己的风采,与同学、教师更多地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能在这种畅通的互动渠道里及时把握学生学习乃至生活动态,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过程的时效性。

二、初中基础绘画的教学方法

1.基础绘画中的基础――临摹与写生

临摹和写生是锻炼学生基础绘画能力的重中之重,着重对于这两个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临摹和写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但是通常来讲临摹要为写生积累经验和基础,学生写生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加深了其对临摹作品的认识。两者的平衡和融合,能够最大程度奠定学生的绘画基础。

2.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基础绘画教学讲究对于绘画方法的传授,将学习能力教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更长的时期内自我提升。学生于不经意间把生活中的角落变为了美术课堂,在潜移默化之中就提高了基础绘画能力。具体来讲,教学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绘画,不容易打开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观察,注意观察事物的各种特征,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各个角度去充分了解事物才能更好地表达。②美术作业的设置是从客观上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领会程度。作业在于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绘画技巧,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对于绘画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作用。③基础绘画能力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在于学生要不断地画,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融合。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创作,对于学生的作品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全方位地分析学生作品中的优缺点,让学生对于绘画的认识从理论上升到实践。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学校和教师对于基础绘画教学要从根本上去把握,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制定个性化的绘画教材。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每一位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原动力,基础绘画教学同样有这样的潜在优势,积极培养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生动灵活的氛围,尽可能将学生带到教学主体过程中。比如,教师可以预设多种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力;讲述知名画家的成长故事和绘画学习经历;利用当地的风物锻炼学生写生能力;开展贴近生活的社会观察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完善合理的教学检验机制

对于学生基础绘画能力的掌握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检验制度,既合理又准确地反映学生真实水平,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及时弥补不足,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良性发展。同时,这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结论

初中生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利用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挖掘学生对于基础绘画乃至美术的兴趣,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和美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

【参考文献】

[1] 范小娟. 依据初中美术课的特点上好绘画、工艺课[J]. 现代教育科学,2011(05):59-60.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 幼儿绘画 有效路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指出:“小孩天生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更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由此可见,游戏必须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教育,并充分考虑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目前幼教界、美术界普遍认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方法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正视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的绘画规律,把幼儿的绘画过程看做是游戏的过程,充分体现寓画于乐、寓教于玩的幼儿教育理念。在国外,美国幼教界非常重视幼儿绘画的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日本也很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游戏与生活,强调应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由此看来,在幼儿绘画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绘画,有效激发孩子们学画的兴趣和灵气,是很有必要的。

一、游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启导幼儿学习,使他们不仅能做一些简单的、形象的动作,而且可以将这些动作串联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游戏教学法表面上好像是教幼儿们“玩”,实际上是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玩乐中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种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地结合,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在许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地被运用,大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喜欢这种方法。在幼儿绘画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是因为,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把绘画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在绘画时觉得是在做游戏,他们的兴趣就高了,也不会感到为难,甚至会积极创造自己的绘画方法,这样就有利于把幼儿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但是,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头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自然就制约了他们想象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游戏绘画的内容时,必须充分注意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同时又是新奇的、简单的事物,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的情绪。

幼教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譬如,针对小班幼儿的认知状况,有的老师首先设计了“太阳出来了”、“开火车”、“会跳舞的线宝宝”等绘画游戏活动,以引导幼儿从无目的的“涂鸦”向有目的“涂鸦”迈进。随后又设计了“虫宝宝穿花衣”、“小熊过生日”、“小猴子家的花园”等绘画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由“涂鸦”向可以画出简单的图形过渡。接着又设计了“橘子树”、“一袋小圆糖”等,引导孩子们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成更为丰富的画面,于是孩子们的作品中出现了太阳、树木、花朵等,甚至有了人物和动物。孩子们从这些游戏活动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因而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高。在小班孩子学习认识“圆”形的过程中,我们还采取了请家长配合的方法,让家长辅助启发孩子一起找“圆”,即找出生活中跟圆点相似的物品——饼干、皮球、钱币等。另外,还在区域手工活动中提供圆片拼贴画、圆片拼插,在数学活动区给点点排队、排序等,逐步加深孩子们与圆之间的情感,使他们头脑中本来抽象模糊的“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并主动表现出许多鲜活多样的“圆”——圆圆的太阳、圆圆的气球、圆圆的花朵、圆圆的糖果等。这种找圆、玩圆的活动丰富了幼儿脑中“圆”的形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表现“圆”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绘画的有效入门路径。

二、有效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绘画

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理解和成长。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心理特点,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以达到绘画教育的目的。

首先,要以充满游戏色彩的口吻和做游戏的形式导引入题,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并且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老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老师要根据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迅速吸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然后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入,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中班绘画“小兔过生日”的时候,老师让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小兔”邀请“小动物”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这个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并在“小兔”的要求下,耳朵长在头顶上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右边,耳朵长在头两边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左边。然后,孩子们在“讨论”与“排队”中了解了各种小动物头部的不同特征,并把它们画了出来,从而达到了老师教学的目的。又如在绘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老师在活动的开始先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多条圆圈线,效果也很好。

其次,在边做边玩中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三四岁幼儿的学习往往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只有在游戏中激发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地学习。以娱乐、玩耍的方式,使幼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引导幼儿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学习绘画,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在毫无思想负担的自然、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幼儿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往往把绘画活动当做一种有趣的游戏,“玩”起来显得十分投入,而且无拘无束。因此,教师应经常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绘画教学的元素与手段。如在组织小小班幼儿学画泡泡时,要先让小朋友玩吹泡泡的游戏。老师让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并学会用三原色画出不同颜色的泡泡,这样既能引导幼儿学习画圆技巧,又能帮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启发幼儿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感知色彩的美丽。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仅容易掌握绘画的一些技能,而且会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在学习洗毛笔的方法时,老师通过大白鹅的形象来吸引幼儿,让孩子们模仿大白鹅走路的样子、游泳的样子,并启发他们把毛笔洗得像大白鹅那样干净漂亮,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学洗毛笔,通过自己的模仿不仅学会了洗毛笔的方法,而且明白了一些道理。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老师应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最后,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有许多幼教老师都曾运用“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这一教学模式。确实,这一教学模式对幼儿绘画是有实用价值的。例如,为了指导幼儿学画短短的竖线,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可爱的小牛,请你来做客”的活动。首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打滚、玩耍,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和外形,这即是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牛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绘画愿望,可谓“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进行表演,同时向幼儿提出要求,如:“草长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牛是否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这就是“在活动中思维想象”。最后给孩子们留出充裕的绘画时间,画完以后,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纸牛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绿又大,真好!瞧,可爱的小牛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们积极创造、大胆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孩子也会因此增强信心,这就达到了“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效果。

总之,通过游戏的形式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有利于幼儿在玩乐和涂抹中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并使他们享受绘画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通常都强调临摹和模仿:老师画一幅画,让孩子照着画;老师教一笔,孩子跟着学一笔。这种临摹和模仿对幼儿的学画起步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忽略了创造与创新,对幼儿创造力的开发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和好奇心。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体现在日常活动和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鲜活的事物不断开启幼儿脑海的创新灵气。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象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所以,幼儿的绘画教学内容必须注意是否渗透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尽量为幼儿创设能引起观察和探求行为的情境,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难度不大而具有诱导性的问题,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做游戏不仅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且最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欲望。幼儿做游戏活动的过程,是他们想象、思考最活跃的时候,也是创新欲望最强的时候,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幼儿营造最佳的游戏氛围。比如,一次幼儿园分给每个小朋友一块西瓜,吃完后有些小朋友便拿着西瓜皮玩起来。我在一旁留心观察,看到有的小朋友把西瓜皮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有的把西瓜皮当成碗、碟玩。于是我抓住时机加以诱导:“小朋友们,西瓜皮还可以做什么呢?”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有的小朋友还说:“要是有半个西瓜皮就更好了。”为启发、引导、挖掘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并使他们的想法付诸实践,我找来状如半月的西瓜皮给他们玩。果真有奇效,孩子们一会儿把瓜皮画了图案放在地上做地雷,一会儿又把瓜皮当做半轮月亮,一会儿又在瓜皮上插几只铅笔做成小刺猬,半个西瓜皮在孩子们的奇妙想象下变幻无穷。随后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纸上画出这些西瓜皮的变型,即画出了月亮、小船、小刺猬、香蕉等。

游戏教学法注重让幼儿通过各种游戏绘画活动,来充分宣泄情感,展现能力,它考虑的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何更加丰富生动,自然随意,充满游戏表现性。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把幼儿从狭窄的封闭体系中解放出来,使其创造力具有多向性,敢想、敢提出新的想象与假设,从而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功,享受快乐,茁壮成长。总之,教师要使绘画教学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使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属于自己的多彩奇妙的美好世界。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综合绘画;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艺术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实验性和综合性特点。多媒体艺术被纳入主流文化之中,为学界开拓架上艺术提供了绝佳时机,著名美术教育家林风眠教授就此明确指出:“可以在各种材料和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中国的绘画一定有新的出路。”基于此种背景,当代中国美术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版画、油画、水墨画等传统画种在美术界的长期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实验艺术极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美术专业的快速发展。综合材料的绘画作品逐渐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促使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综合材料课程。当前,不止美术高等院校,很多综合性高校都将综合材料课程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综合材料绘画课成为绘画专业众多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对于传统绘画作品而言,综合材料绘画可实现非常大的突破,其在作品上的精细和规整将新颖的视觉效果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充分激发其创新思维与探究精神,从而最大限度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来。

展开来说,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内涵指的是,在造型艺术的活动过程中,通过使用综合材料,以便于在艺术设计和创作中确保学生可以综合使用各种材料,从而顺利解决造型艺术中的材料形态、色彩、质感等多种要素的组合及其搭配问题,由此衍生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生成的一门课程。如何有效延伸和拓展传统绘画媒介是综合材料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综合材料绘画课程进行改革有着重大意义,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绘画媒介的内涵及其语言的诸多表现技巧,从而有效激发其艺术个性,准确定位自己的绘画形式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学生在对现代艺术进行洞察时,综合材料课程可以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将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内容长期不足的现状予以弥补。本文的旨趣在于,基于高等院校美术绘画专业进行改革的大背景,梳理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改革的具体形式,将绘画发展史穿插于其中,以便宏观认识西方现代绘画史;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提炼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将源于生活的文化问题、绘画媒材样式及其人文精神内容充分融入其中,从而找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其关注生活的意识。

一、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改革

以师范类美术院校为例,几乎所有专业都面临课程内容多、课时较少、集中性偏低等问题,因此,从总体上讲,各类高校均可以尝试采用短期轮修的方式设置和实施综合材料课程,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实施难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围绕于此,该项改革需要在充分借鉴国外教材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以及优化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

1.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我国与西方艺术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基于知识、技艺以及项目创新对教育教学提出的革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特色美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课程Y构,从而取得新的教材建设成果,是衡量高校规模和发展水平,并且直接反映其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志。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教材使用,需要尽可能地聚焦于原版教材。在这一点上,已经有部分美术高校将国外同类院校所通用的专业教材予以引进,古典绘画、绘画构图学、现代绘画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当然,单靠此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鼓励高校教师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编写出比较系统的教材。比如,已有部分省级高校编写出欧洲综合绘画技法实例、油画风景、人体创作与技法研究以及西方美术史等教材,大家使用之后反映效果不错。主干课程的版本要坚持实效性,将时间限定在近三年之内。同时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路,从重点教材、画册、教师和学生参考书等方面全面入手,从而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学生。

2.科学布局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群

高等院校需要及时将陈旧的课程予以淘汰,同时将优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更好地将其中的新颖内容为教学服务。美术专业教师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学术研究能力,全面把握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随之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最新信息;另一方面要坚决摈弃过时知识,力避重复讲授,有机结合不同课程,使之成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设置绘画专业的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时,在构建核心课程群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比如,油画方面可以将油画头像、半身像和肖像、风景写生和创作,素描静物、半身像、坦培拉、丙烯绘画、绘画构图学等课程进行设置;国画方面可以选择性设置人物速写、构图学、山水写生、写意山水画、色彩静物、素描静物、工笔花鸟画、山水画、工笔人物基础、写意人物画等课程。也就是说,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充分将专业特色凸显出来,并基于此构建起核心课程体系。

3.科学安排选修课程,充分将专业特色凸显出来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作为主要发展线索,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中关于绘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具体条文对课程门类和必修课所占比重都做了科学调整,使选修课和实践课在总课程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因此,要积极地开阔教学思路,在当前人体、风景创作等课程之外,积极借鉴国外教学内容,将西方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等课程引入选修课堂。

首先应当从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地方高等院校出发,并加以逐步推广,敦促其找准各自特色,积极适应国家发展艺术教育事业的各项要求,强化建设绘画专业的内涵,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得到创新。

4.积极优化现有教学资源,以便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需要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采用合作交流、国内外联合办学、强力推广实践教学等形式,及时修订、更新和充实已有教学计划,以便于确保其即时性和实用性。同时鼓励教师做好科研工作,并将其成果及时应用于实际教学。要实现外教走进课堂,踏上讲台,并需对现代绘画艺术和西方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便能够较为系统地认识其绘画技法和理念,从而实现中西方在艺术文化内涵、现实生活等方面的相辅相成。由此一来,极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也要积极将西方绘画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等其他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之上,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艺术能力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培养热爱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的复合型绘画人才。

二、综合材料绘画教学方法研究

在探讨综合材料绘画的教学方法时,本文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来展开的。依据绘画材质的不同,分为板上材料、布上材料以及纸上材料三种,教学方法就是围绕这三者进行探讨的。

1.板上材料训练时的教学方法探讨

与纸质材料相比,可作为板上综合材料的元素来源要广泛得多,不同类型的金属、石材都可以应用于板上,供学生进行绘制。从内涵层面来说,板上综合材料是多面的、立体的,并非局限于木板、石板或金属板,也并非囿于平面成品,一切具有明确创作意图,并对建构绘制作品有益的成分都可包含其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是需要让学生多关注空间感、厚重感以及视觉冲击,使其明确有机组合多种材料以使所构建的画面呈现出多个层次,这才是该训练的主要目的。二是将自由和秩序两个要素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在自主化创作理念和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教学中将此种观点提取出来,充分将自由发挥、自由联想、自由建构以及自由绘制等特点展示出来。但需要说明的是,需要用将创作理念、形式语言以及个性图式的秩序对其进行规范,以使其不悖于初衷。

2.布上材料训练时的教学方法探讨

从内涵上来说,以油画材料为主的西方绘画材料称为布上材料。鉴于扩展其艺术领域的需要,故称作“布上材料”,这就充分强调了油画材料作为一种综合材料的自由属性。在此类材料上使用的丙烯色、油画色、画布、笔、粉、蜡、刀、胶以及各类媒介物质均属于自主行为中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传达精神与观念的手段。在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时需要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熟悉各位大师的作品,了解不同流派的绘画风格,对印象主义、写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当代艺术具有第一感知;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画布材质,充分体验其触觉和视觉效果,从而对布上材质的功能属性和绘画构成表现手法了然于胸,自觉处理好绘画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3.纸上材料训练时的教学方法探讨

纸质绘画的质地不同,其使用的纸品种不同,在性能上差异很大,表现为视觉、精神感悟和心理感受不同。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时,由水墨材质开始,使学生能够对宣纸和墨的质能有个初步认识。之后再引导其将构成手法予以实施。之后,将民间绘画和民族传统绘画作为水墨材质训练的必需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三是让学生在水墨构成表现过程中分解组合实验,充分体验笔墨情趣的过程,从而将积色法、洒落法、拓印法、拼贴法、加剂法、晕色法、泼彩法、平涂法等融入画中。四是加强水彩纸、绘图纸等绘图用纸的训练,对其性能和质感多加了解了之后着重在造型和色彩的构造表现能力方面进行训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设置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所蕴含的表现力进行探究的能力,而且在于激励学生从个性出发,探寻其内心深处的自由精神并予以表达,唯有如此,才能践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绘画教学思想内核”的理念,将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李世萍.综合绘画材料[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绘画教学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技法;教学

1综合材料绘画在教学中的影响力

1.1综合材料是当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20世纪以来,随着审美情趣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将绘画作品的美感锁定在材料的运用上,这促使砂石、亚麻以及玻璃等新型的综合材料进入艺术的界限。在20世纪中期,材料之美和色彩以及造型被认为是衡量绘画艺术的重要参考指标。为此,艺术家们开始了对综合材料的探索和研究,使得综合材料的运用达到了顶峰。直至21世纪,当代艺术中综合材料的运用成为艺术审美的主要特征。

1.2综合材料绘画技法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材料绘画技法的运用对于教学而言,是一次新的挑战。它不仅仅是对艺术的强化,更加表现为艺术的原创性,赋予审美以新的内涵。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文明也有了新的探索,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传统的媒介和载体逐渐向文化的方向转变,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综合材料绘画技法更是世界性的纽带,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综合材料绘画技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2.1重视对材料的研究

在绘画技法中,造型表现是其最主要的画面因素之一,色彩凭借其强烈的感染力,也是组成画面因素的元素。在绘画艺术发展的初期,运用绘画材料本身来表现艺术的需要。然而,随着艺术家们审美眼光的变化,现代绘画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纸张、颜料以及工具本身,更多的是将目光锁定在木材、丙烯以及塑料制品等方面。实践证明,这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渲染效果,曾一度成为艺术节的宠儿。多种材料的运用不仅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绘画材料的多样性,在本质和特性上对其有一个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使用综合材料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吸收到其中的一些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是一次无形的继承,在沉淀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当然,教学的本身是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综合材料的性质,而不是过主观意识的遐想给材料强制性赋予某种文化特征。此外,从建筑审美的角度来看,绘画材料从平面向非平面过渡,砂石、木材以及玻璃等也被运用其中。

2.2重视传统,关注现实

综合材料绘画技法突破了传统单一材料的局限,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同时,当人们看到生活中的材料被应用于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享受。材料是绘画的表现主题,是艺术的承载物,而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给人审美的感受,在艺术作品的教学模式中,更应该注重传统材料中所含有的精神内涵,如材料的起源、材料和中华名族的关系以及材料的发展历史等。所以,在综合材料的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之外,还应该在无形之中将其与中华文化融会贯通,使得学生在艺术欣赏中体验另一种美感。此外,艺术的创作应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和感受,综合材料绘画技法的教学不能与现实脱离,更不能一味地灌输艺术的思想,否则,创作的作品只能是单一而又孤独。所以,在真正的教学中,应该以中华文化为准绳,以生活经验为依据,以艺术审美为亮点,从而确保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2.3强调中西绘画的比较研究

艺术没有国界。在综合材料绘画技法的教学中,还需要结合中西方绘画艺术,通过对比和研究,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普通的绘画作品而言,西方强调焦点透视,即尊重近大远小的原则,只有一个焦点主体物,而中国的画面则有多个焦点,突出的是散点透视。此外,西方绘画技术强调的是立体感,将事物的本质表现在画面上,而中国则是强调一种神韵,留给人想象的空间。所以,两者之间的融合难免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中西结合的方式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绘画技法的教学中,要打破中西方艺术分离的现象,将中西元素互相融合。随着艺术的发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对于促进双方在政治以及经济方面的交流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强调中西方绘画的比较研究,对于学生而言,是知识面的拓展和艺术修养的提升;对于国家而言,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衍生和传播;对于国际而言,则是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小结

综合材料绘画技法的运用是教学史上的一次革新,对于人们的艺术审美情趣也是一种提高。它综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关系以及物质空间等方面,将艺术绘画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精神层面的表现上也更为生动活泼。作为一种创新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不一样的使命,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综合材料绘画技法将成为艺术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许蚌.分解与实验:综合材料绘画技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2010(03).

[2] 郑怡艳,郑铁宏.材料的研究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J].包装世界,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