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结构化学习可以将表层学习引向深度学习,能有效实现数学学习从表层符号走向逻辑与意义的统一,其结构化问题设计可以让知识元素有机联系,结构化技术支撑可以让知识深度凸显,结构化活动组织可以让学生间的合作得以建构。
【关键词】结构化学习;认识三角形;问题设计;技术支撑;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9-0067-02
【作者介】吴玉国,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江苏淮安,2233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与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合一、教学设计的想法与教学实施的做法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贴近连接,以致教学整体与细节分离,教学碎片化现象严重。结构化学习致力于整合教学内容,是有一定教学目标与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其结构化问题设计可以让知识元素有机联系,结构化技术支撑可以让知识深度得以凸显,结构化活动组织可以让学生间的合作得以建构。结构化数学学习可以将表层学习引向深度学习,能有效实现数学学习从表层符号走向逻辑与意义的统一。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四下《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开展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
1.结构化问题设计:让知识元素有机联系。
结构化问题设计可以让知识元素有机联系。在教学中,教师须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聚焦知识点,找出知识主干线,从而构筑起结构化学习的问题探究模式,做到教与学的思维连接贯通。例如: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顶点、角、边等表层符号知识,更要引导他们认识三角形各个元素之间的深层联系。教师只有将知识元素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设计结构化问题:(1)呈现学生见过的几种图形,提问三角形是怎么形成的。(2)呈现不是用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围三角形的必要条件。(3)演示围三角形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等元素,并让学生思考:三角形为什么不叫三边形或三点形?是不是因为角在三角形中很重要?(4)用木棒演示围三角形的过程,提问:你认为三角形平移后是不是还和之前一样?旋转后还会一样吗?(5)呈现一种画三角形的方法――先画底再画一点,然后将该点与底两边的端点连接,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三角形的高怎么画吗?如此设计结构化问题,可以将三角形的知识元素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三角形的特征。
2.结构化技术支撑:让知识深度凸显。
一、实习过程介绍
7月11日,所有的同学集中到一个教室里,工厂的技术骨干师傅给我们讲了化工厂的安全问题。原来在学习中也知道化工产品中有很多危险性很大,但通过工人师傅的讲解,我们还是很震撼,尤其是她讲的那些事故实例,更是让我们吓了一跳,也提醒了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安全。化工厂生产硫酸用的SO2、SO3等易引起中毒,NH3容易发生爆炸,对人体伤害极大,还有烧碱制备过程中的氯水、氯化氢、氢气等都极易造成事故。
我们去株化实习的三个班专业是分析检测方向的,所以12日这天工人师傅重点给我们讲解了化工产品的质量检测。12日下午讲了化工厂的环保问题,对于一个化工厂来说,环保是这个企业生存不可忽视的关键。环保主要涉及到硫酸尾气处理、硫酸污水处理、钛白污水处(!)理。
12日工人师傅还给我们介绍了株化的三大支柱产业——硫酸工业、钛白粉、烧碱工业的工艺流程。到此,认识实习的理论部分全部讲解完了,接下来就是进厂参观了,我们大家都很期待,作为一个化工人,我们这是第一次进化工厂。
13日上午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钛白粉生产车间,硫酸生产工厂和烧碱制备车间,工厂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好,我们没有看到那种自动化生产设备,看到的只是五六十年代的一些破烂的设备。上下楼梯的时候也得小心翼翼,担心会把他们那些生锈破烂的钢铁楼梯踩断翻下去,那就得不偿失了。工厂上空灰蒙蒙的一片,能见度不见烟囱顶。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种味道,那不是刺鼻,那是相当的刺鼻,SO2、HCl、Cl2、NH3,什么都有,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我们从工厂一条干道旁边经过的时候,看到旁边一根管道有个小口突突地向外冒黄色的气体,肯定是Cl2,多危险啊!工厂的工人也真是令人敬佩,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忘我地工作,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为社会主义的腾飞做贡献。
7月14、15是周末,休息两天。
7月16日参观了工厂的H2SO4废水处理工序和碱液废水处理。在巨大的H2SO4废水处理池里,盛着深不见底、黑如墨汁、热浪翻滚的H2SO4废水,看着实在恐怖。经过多道工序后,最后流出来的是清澈如泉水的丝丝细流,让我们感慨科技的力量啊!这么旧的设备能做的这么好,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学习科技的信心。
7月17日到19日三天定点到各个车间实习分析检测,五人一组,我被分到了磷肥厂实习。在磷肥厂,分析师主要是分析磷矿品位(磷矿中的有效磷)和磷肥中的磷含量。我们四个人(有一个同学早回家了)分析了磷矿粉中P2O5的含量,经过一个上午的奋战,到中午12点时,我们终于搞定了,我们的分析结果是43.7%,标准含量>=44.0%,我们已经非常高兴了。我想误差主要是那分析天平造成的,我们实验室用的是电子天平,虽然上课时老师介绍过分析天平,但没使用过,所以对那东西不太会使用,称量就花了将近半小时。都什么年代了,还使用分析天平,我看了生产日期,1987年出厂的,看起来像古董。我问那儿的分析主任为什么不换电子天平,四台分析天平换成一台电子天平就足够使用了,他说工厂没钱。我当时愕然,电子天平能值多少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是学生学先于教,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它要求学生的预习活动在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后。教学过程是从小学生的先学开始,教师则在小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先学后教。实施结构化预习,恰恰是对这一理念实践。结构化预习是小学生依据导学稿,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文本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有效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导学稿”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学生主体先行”的重要环节。优化结构化预习与提高教学实效是成正比的。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我发现有很多同学不懂得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往往是走过场,没有把握预习的重难点,最终得不到应有的预习效果。针对这些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怎样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我经过多年探讨、实践和总结得出:小学语文结构化预习要讲方法,讲策略,才能实现结构化预习与提高教学实效成正比的目标,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一、讲清预习要求,是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有的教师,上了讲台,只顾讲、讲、讲……不讲,显得没尽职;不讲,觉得没教好小学生。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是小学生的主动性被剥夺,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种 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准备,这个准备就是预习。(一)预习要求有梯度,为学生立标如低年段预习要求:1、读:借助拼音初读课文两遍读通顺,了解大意;2、划:划出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做到:(1)读准字音(2)认清字形,按笔顺空书、再描红。(3)为生字扩词。(4)想想自己是怎么记住生字的,准备第二天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3、思:参照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高年级在此基础上侧重于句、段、篇章知识的训练。 (二)预习指导有策略,为学生导航有了各年段具体要求还不够,教师必须及时指导,为学生导航。起初,我把预习课当作常态课来上,指导学生预习。先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懂得结构化预习是让他们干什么,具体怎么做之后,再开展自主预习。如在预习生字时,教给学生自学生字的“抓手”:即抓生字的音、形、义。音:①读准字音;②按读音分类。形:①用自己的方法记生字;②按字体结构分类;③换偏旁,形成字族。义:想想生字的近义词、反义词。另外,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这样引领一段时间后,预习方法掌握了,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三)预习评价要及时,给学生信心预习情况的检查与反馈,是培养预习习惯的关键。因此,可以通过同桌互读课文,检查预习笔记和随堂反馈这几方面来检查并督促预习的落实。低年级重在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中年级重在检查学生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情况。高年级重在检查学生课后问题的思考情况。“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预习,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二、抓住预习重点,是优化结构化预习的关键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小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在教学中,我根据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重点抓了常规预习、重点预习和预习方法指导。 (一)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针对教学目标,解决读、画、查的问题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落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二)重点预习,根据所学课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有目的的进行重点预习比如:讲《梅花魂》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梅花的品格?“魂”是什么意思?3、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4、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 6、“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7、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说说最后1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三)结构化预习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结构化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1、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2、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科学而实效的预习方法是优化结构化预习的保证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在对对优化结构化预习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合教情和学情的结构化预习模式。具体为:详读文本(仔细阅读教材)――标注重点(动笔圈点)――操作实践(动手实践)――尝试解决――(例题习题)――再提问题(难点质疑)。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构化预习我指导学生采用的是“五动法”。即:动口读课文、动笔划重点、动手查资料、动心记情节、动情写感悟。具体做法为:1.动口读课文,读课文中生字生词,好词佳句,读阅读提示,读课后问题,读知识链接,读页脚的注解注释。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通读、细读、品读、反复读、重点读、感情读、诵读等。2.动笔划重点:划生字、新词,段落层次,重点句段,疑难处、感动处。可用多色笔和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标记。3.动手查资料:查学过的课本、查字,词典,查课外读物、查配套书籍。比如:在我教授《草原》1课时,王文涛同学在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时就这句话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告诉同学们,“天可爱”是被草原映衬的结果,“空气是那么清鲜”是因为那里的空气污染少,另外我知道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他的回答让我惊讶。4.动心记情节:记生字的音、形、义,记课文的主人公,记主要内容,优美词句。5告诉同学们,动情写感悟:写读完课文的总体感受,写文中优美词句的作用,写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写课文让你感动的理由,写学完课文后你的打算。无数事实证明: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它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很大作用。“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认真的教师,才有学生的认真;只有教师认真指导预习,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好的人才。
小班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有所改革。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种共同趋势,它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从而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小班化教学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其中“参与式互动”学习成为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相比较而言,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互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大班相比,其师生活动的空间更大,为“参与式互动”学习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这对任课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适时地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与实践,提出了如何运用“参与式互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
一、小班化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
1.小班化教学注重师生互动
小班化教育人少了, 批改的作业少了, 从表面上看是宽松了, 但实际上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化教育教学要注重师生交融,这一点在大班教学也是同样重要的,但在小班试用更觉得得心应手。由于大班班级人数太多,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降低,难以像小班教学那样同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难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积极的反馈,激发起学习兴趣,渐渐地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而在小班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小班的数学老师要上好课,也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时,总是先考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同样一种教法,在小班化教学中效果尤为显著。
2.小班化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因材施教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都有所得,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可将数学程度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依据差异提出分层要求,然后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之后加强个别辅导。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可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
二、体现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小组参与,互动学习
1.课内形式
一、背景
我校位处城市北郊,生源来自农牧区,还有一部分外地务工子女。就学情来分析,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科的分数比例占得很少,因而对历史学习不重视;而农牧区学生知识面较窄,阅读面不宽,因此学生普遍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初中历史的知识点,繁多而杂乱,初中学生难免会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这种负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记忆的负担,而不是思维负担。不感兴趣、不重视、记忆繁琐,使得历史教学开展的时候出现了瓶颈。
教师在统观知识全局、掌握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系统的基础上,抓住本质东西,尽可能将繁乱的知识中反映知识间内在联系异同的“结构”提炼出来,交给学生,使其预先有一个知识结构。根据所教课目的特性和教学要求的不同,设计多样化的小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知识的线条清楚,中心、重点一目了然,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了,从而有了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
一场精彩的演出要有好戏压轴,一堂完美的历史课,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导课、引人入胜的“主体”、而且要有回味无穷的结尾。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可以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可以起到升华历史识、余音绕梁的效果。而小结的方式,也可以突破传统的结课时的小结,也可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间,每一个知识要点讲述完了之后进行及时的回顾和小结,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减轻学生在结课时繁重的记忆负担。
二、小结多样性的意义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就对历史课堂提出更高要求。而一堂课的结尾环节是宝贵的巩固环节、提升环节,应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互动。多样化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网络体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师生共同结课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三、小结的多样方式
(一)在课堂的不同环节采用小结
一直以来,练习课总是以单调、枯燥、乏味不受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怎样才能上好数学练习课呢?我校数学教师通过几年的行动研究,认为练习课无非是要突出一个“练”字,但要想取得练习课的最佳效益,必须首先寻找和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练习课结构。我们的初步探索如下:
一、准备(5分左右)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练习课主要是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技能,同时伴随着巩固知识、发展智能和培育情感。因此,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应当安排一组准备题,使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这部分内容的安排要特别注重三点:
1.知识的激活。激活知识有两个目的,一是突出知识中的重要因素,二是强化知识中的基本要素。练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就是知识中的重要因素。在准备阶段,我们经常安排一些突出解题关键的基本题为解答复合题作准备。我们的基本做法是用小黑板挂出20道左右的口算题,让全班学生直接写得数,再由一名学生与大家核对答案。
2.思维的激发。准备阶段安排一些调理思维的习题,确保学生思维的启动和运作。
3.情感的激励。上课开始就宣布练习课的课题,用鼓励性语言提出本练习课中采用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一开始就将课堂气氛调节好。
这里有两点说明,一是练习课中的“准备”与新授课中的“铺垫”有差异。“铺垫”必须紧紧瞄准新知而来,侧重于知识,落实在旧知的生长点上,为新知学习打下“锚桩”(从属关系);“准备”侧重于技能方面,为顺利“练习”的活动“关节”(并列关系)。
二、导练(12分左右)
摘 要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环境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具有交互方便、灵活多样、面广效高等特点。依据结构化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协作学习相关理论,对建构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网络环境;结构化学;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13-03
结构化学课程是本科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研究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该课程是化学基础课中比较抽象、难懂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数理性、抽象性、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化合物知识、高等数学和物理基础。因此,多数大学生总感到结构化学理论深奥、空间操作纷繁复杂,宏观微观的联系难以想象。所以结构化学的授课教师总要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1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应用于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的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指借助网络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借助一定的网络交互平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发挥集体协同效应,共同完成任务。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能使学习过程生动而丰富的环境,有助于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其教育主张与我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具有基本的一致性。这已成为数字化生存环境中越来越受欢迎的崭新学习形式。
网络的开放性、自主性、虚拟性和链接的非线性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便于“会话”的开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知识呈现的多样性有利于协作者的“意义建构”;而“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在协作的过程中,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把对事物的各种理解进行组织或者重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更新的掌握。
下面介绍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应用于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的优势。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是广大教师的理念。“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师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案导学;小组合作;高效;高三化学复习;实践与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是广大教师的理念。“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师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乡镇中学的化学教师,为了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高三的化学复习课中把“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成效。下面本人结合自己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相应的实践与反思。
一、精编复习课“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高三化学一轮的复习重视梳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配合考纲要求,细化成学生要求掌握的重点,提升学生解题技能。我校高三学生普遍存在课内外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差,上课不能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讲。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回顾前两年学习的知识点,复习课的导学案我一般设计成这几块:(1)高考考纲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和知识要点;(3)经典示范例题;(4)课堂知识能力训练;(5)课后跟踪训练;(6)本节错题反思和感悟。学案中六个环节有机结合,具体如下:
1.高考考纲要求
旨在让学生明白本节复习的方向和要求。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课学案中列出考纲要求:(1)了解硫单质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硫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了解硫酸的制法以及硫的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预计今后的命题热点仍以SO2和H2SO4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主干,以化工生产为背景,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实验、计算,或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实例,编制新情景题目,考查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2.基础知识回顾和知识要点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互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本文就化学教学现状简析、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理念及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化学课堂中的做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注意事项、小组合作学习法的预期效果、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内容,谈谈个人教学探索中的认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及特点;做法;注意事项;效果;问题及原因
在今天倡导智能多元化、尊重个性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互动性,我们认为,能顾及到人本教育,创造实效的"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现将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做法做一介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程序
1.准备阶段。教师设计相关的学习课题(我们称之为“导学案”),提出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设计小组活动的要求说明。
2.进行分组。依据教材内容、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这样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应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包括学习能力、先备知识、动机等,甚至应考虑性别的差异。
3.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二项,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
4.编号分工,明确责任。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我们让小组成员互相编号,组员之间要有具体的分工。角色与号的变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与当天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获得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可方能生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核心概念
“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进而创建紧张、有序、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下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比较传统,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致使许多教学内容在课堂内无法完成,老师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课堂三导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内容
探索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确立了“课堂三导教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引导为本、学校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立足点,在课堂上通过灵活交替运用“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改革形式,既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途径、方法,又能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解惑,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从而达到人人达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