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人类即将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影响下的未来大学或许是21世纪大学教育最有意义的课题。文章在探讨了网络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为之所作出的反应之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网络化下的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作者试图将之表述为四个方面的趋向:大学的地域性消失,代之为“核心地带”与“地带”;大学的高深性趋弱,代之为世俗化与多样化;大学的综合性丧失,代之为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大学校园淡出,但大学精神依存。
【关键词】网络化/大学教育
【正文】
人类正在迈入一个充满梦幻的新世纪。这个新世纪将以独一无二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全球网络化。人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并非梦想的现实:“地球上每一个人将随时随地都可以同另一个人自由地进行联系。正是这个简单的事实,犹如工业革命把农业的中世纪改造成为过去的二百年的工业文明一样,将使整个的世界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1]如果说,80年代初,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曾给刚刚打开国门的人们一个令人“虚幻”的技术世界,那么,今天,站在世纪末的门槛前,人们已毫不怀疑计算机和电信革命对人类正在或将要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学教育也在这一影响之中。现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革命对未来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一、网络化的革命性意义
在讨论信息技术革命对大学教育影响之前,有必要认识这场革命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
(一)网络化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化是指用Internet(包含了数字化、多媒体)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间。“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
一、化学网络教学管理基本思路
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中的关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为基础在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理念指导下与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合作融合双方力量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学院层面的系统管理、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四个模块构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裁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三、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一、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我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没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各类自成体系,独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按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按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给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自选班长,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二、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制度管人。
摘要:“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本文论述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网络教学及其优势,以及网络教学所能引发的教学模式的转换,最后讨论了网络教学这把双刃剑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教学;角色转换;困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2
一、序言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潜力创造了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态度和价值观。在这次变革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粉笔板书加挂图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成为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最大亮点。
随着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学习决定着个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实力,因此教育应该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人们提供方便的环境和条件。
“我们已置身于一个学习时代,网络和教育的联姻使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云一般空前拓展。”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
1因特网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1从学校教育到网络教育——社会需求的满足因特网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生机,网络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兴起于近十年,它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在了教学中,这一技术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突破了时空限制,师生可以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中教学互动、交流,学生不必按部就班地到学校学习,老师也不用到教室授课。此外,网络教育中学生科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安排学习内容、调整学习进度,不必再受传统教学模式控制进度,不仅化解决了社会普通性与个体独立性两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问题,而且加速推进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早日实现。近年来,网络教育迅猛发展,网络学习已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利”,它的社会性越来越强,用户越来越广。网络教育倡导自主学习,获得文凭并非主要目的。网络学习对用户来说没有专业的限制,只要求知者皆可通过网络学习汲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用户了解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训练用户与时俱进,走在时代最前端。2从情感交流到网络交流——教育目的的动摇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传统的课堂呈现的是:师生面对面地对知识进行沟通、交流、讨论,教师授其所知、解惑,学生思其所需、想其所学、问其所惑才可称之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现求知的内在涵义,获取学习动力用其所学;教师的职责便是指导学生学习,解答学生疑惑。但是网络、电脑的应用会将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使教育事业面临危机,不仅会削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因为教师与学生不再有面对面的机会进行情感交流,而是在一中虚拟的通信网络环境中“各抒己见”,师生情谊无处生发,心灵火花无处激发。最终冰冷的机器、无表情的交流将会导致学生模糊行为规范,对前途产生迷惘情绪,逐渐对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失去兴趣,从而学校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由此得出:虽然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会因因特网的发展动摇,但在对学生传授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方面仍不可取代教师的地位。
2因特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因为因特网的众多便捷,越来越多的学校为了方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及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学习内容,修改教学难度或是改善教师教学方法,特地通过因特网开辟一块“网上园地”,方便师生间学习讨论的开展。其次,网络教学通过计算机和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便于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亲自参与,求知欲望被无限激发,从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最后,因特网是交互式教学最佳便捷的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将主体思想把握,教师在实际课堂上只需传授、解读一些基本方法、原理,之后可有学生们自己通过网络寻找相关主题有关的信息,并与其他同学互相讨论、交流深入分析研究该主题。可以预见,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无疑可以被这种交互式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从而改变繁重学习过程中带来的苦感,不再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迫害,从中解脱。2获得知识转化为获得信息——学习内容的改变因特网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这种新技术为教育教学创造了新环境,教育工作者担负起为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重任,努力寻求、采用新的应用技术改善旧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知识是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与经验的总结,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反映且概括客观事物,它的概念极为广泛。而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二者的描述。由于因特网的影响,学习本身的含义会有所变化,现有教育也可能彻底改变甚至终结。在那种情况下,学习不再意味着知识与理解仅是单方面地提供信息,使信息被误认为是知识。而事实上,知识是不可能被信息所取代的,信息不等于知识,更无法取代知识。其实一定程度上信息也是原料,而知识则是信息经过加工、孕育后形成的。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和大脑的思维运动,将接受到的大量信息(来自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按照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思想。网络教学也尽完美,因特网的使用可能致使信息取代判断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采集、整理,接着加以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网络的大量使用致使学生放弃自我动手、动脑的习惯,照本宣科摘取网上提供的信息为其所用,久而久之学生只是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信息,但并不代表掌握了大量知识,只能说是克隆的另一个检索机器,完全与教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3因特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1学生们课余时间拥有了另外一个包罗万象、多姿多彩的因特网上的“虚拟学校”,完成学校开设的固定课程外就可以畅游因特网,开发个人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接受新知识,开拓新思维,学习、掌握各类知识。传统的(教师)口传(学生)耳听式教学方式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运用终将改变,学生不用卖出学校大门便可以“攀”上珠穆朗玛峰,“体验”站在天下第一峰飘飘欲仙的美妙感觉;为了“现场观察”海洋动物的饮食起居可以“潜入”大西洋海底探个究竟;也可以“穿越”非洲对顽强的植物生长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花样多多,趣味多多。“虚拟学校”为学生打破时空的限制,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需要伪装自己、束缚自己,担心成绩的好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可以无拘无束、随心地了解世界、感知世界,而那种凭借滞后的讲授、过时的“消息”、陈旧的文献、道听途说扩大知识面的时代终将会成为历史。2教师主导转变为网络主导——学生价值取向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因特网会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自己则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取而代之。然而,它的取代势必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唐代韩愈的《师说》中有谈到:“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同样应用于现代。教师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正确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给学生,学生借此亲身经历、体验,而这些都是电脑无法给予的。教师的主导地位一旦被取代,后果不堪设想。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更容易使他们追求“现实”的功利,误认为学习是为了寻求一份高薪职位的工作,金钱成为学生评价事业成功与否的现实标准。总而言之,言而综之:事物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如同一把双刃剑,网络教育也有明显的利与弊之分。一方面,因特网教育在拓宽学生视野领域是空前的,极大程度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网络模式,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正视,因特网的应用会动摇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不论它的能力如何强大,归根结底它也只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一种工具,如何使用也完全取决于我们人类。所以,接下来真正严峻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因特网为教育事业服务,这是充满挑战性的新课题,而笔者认为应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虚拟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新型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于红单位:大连商业学校
摘要: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教师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本文从校园网络教研方面进行尝试,从中寻找教研新途径,拓展教研渠道,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网络教研数字化现代信息技术
一、网络教研的理念
校园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网络教研的条件
1、硬件条件
(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不仅仅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够连通Internet,保证网络畅通,建立校园网站,建议包括如下内容:教研新闻、课程改革、教考研究、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坛、教研论文、教研计划、教研通知、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在此过程中,在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促进了教研观念的更新,对变革已经实行多年的传统的教研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而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2)基本硬件:包括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安装了基本常用办公软件,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的畅通。
【内容提要】人类即将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影响下的未来大学或许是21世纪大学教育最有意义的课题。文章在探讨了网络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为之所作出的反应之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网络化下的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作者试图将之表述为四个方面的趋向:大学的地域性消失,代之为“核心地带”与“地带”;大学的高深性趋弱,代之为世俗化与多样化;大学的综合性丧失,代之为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大学校园淡出,但大学精神依存。
【关键词】网络化/大学教育
【正文】
人类正在迈入一个充满梦幻的新世纪。这个新世纪将以独一无二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全球网络化。人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并非梦想的现实:“地球上每一个人将随时随地都可以同另一个人自由地进行联系。正是这个简单的事实,犹如工业革命把农业的中世纪改造成为过去的二百年的工业文明一样,将使整个的世界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1]如果说,80年代初,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曾给刚刚打开国门的人们一个令人“虚幻”的技术世界,那么,今天,站在世纪末的门槛前,人们已毫不怀疑计算机和电信革命对人类正在或将要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学教育也在这一影响之中。现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革命对未来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一、网络化的革命性意义
在讨论信息技术革命对大学教育影响之前,有必要认识这场革命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
(一)网络化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化是指用Internet(包含了数字化、多媒体)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间。“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
【内容提要】人类即将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影响下的未来大学或许是21世纪大学教育最有意义的课题。文章在探讨了网络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为之所作出的反应之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网络化下的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作者试图将之表述为四个方面的趋向:大学的地域性消失,代之为“核心地带”与“地带”;大学的高深性趋弱,代之为世俗化与多样化;大学的综合性丧失,代之为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大学校园淡出,但大学精神依存。
【关键词】网络化/大学教育
【正文】
人类正在迈入一个充满梦幻的新世纪。这个新世纪将以独一无二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全球网络化。人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并非梦想的现实:“地球上每一个人将随时随地都可以同另一个人自由地进行联系。正是这个简单的事实,犹如工业革命把农业的中世纪改造成为过去的二百年的工业文明一样,将使整个的世界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1]如果说,80年代初,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曾给刚刚打开国门的人们一个令人“虚幻”的技术世界,那么,今天,站在世纪末的门槛前,人们已毫不怀疑计算机和电信革命对人类正在或将要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学教育也在这一影响之中。现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革命对未来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一、网络化的革命性意义
在讨论信息技术革命对大学教育影响之前,有必要认识这场革命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
(一)网络化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化是指用Internet(包含了数字化、多媒体)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间。“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
从国内外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来看,整个教育系统内部正经历着从思想观念到编制体制,从教育内容到方法手段的整体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育网络技术正从教育改革的边缘领域移向中心地带,日益成为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和重点。就教育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集中表现为教育网络信息化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深刻认识现代教育网络信息化对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就成为占领现代教育制高点的前提和基础。
一、教育网络信息化引发了院校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信息革命的大潮冲击着教育领域,首先对传统的院校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在传统的院校教育中,人们总是认为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决定着教学的方法和技术,而认识不到教学方法尤其是教育网络技术的能动作用。这实际上是由于过去教育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往往落后于理论的更新速度,常常是理论更新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而技术对理论的反作用没能充分体现出来。然而自从计算机出现以来,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对社会、教育的影响之深刻,其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现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大量应用于教育领域,而且在很多方面超出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对理论的能动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对一些传统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式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写作和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使计算从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这一切导致院校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新的变化,使得教育教学的形式、手段、方法、环境等得到更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展了教育教学领域,还使得传统的教育理论、课程结构、师生关系、人材培养模式等都面临根本性变革。新的教育实践需要新的教育理论,同时,新的教育实践也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正是在教育网络信息化的推动下,诸如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超前教育、活化教学和发展个性等等,许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正逐步确立,这些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为院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网络信息化对院校的“教”与“学”赋予新的涵义
教育网络信息化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专家”和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信息社会中的教育模式,使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教师的角色已由“独奏者”向“伴奏者”转变,在网络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的职责将会发生两方面的转变:一是对学生学习的监控、评估和指导作用加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课程,合理调动、组合各种教学资源,使其发挥各自优势,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讲课上;二是教师将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课程软件的质量及适应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应是课程开发设计的主要人员,这是因为它们长期在教学一线实施教学,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学经验,通过他们来制作课程软件,针对性强、适用性广、教学效果好。另外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构成一种伙伴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过程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和个别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因素所占比重下降,减弱了学生学习上的被动感和被支配感,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决定学习内容及其顺序、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次数、复习时机,以及是否需要补习、回答问题时是否需要反馈、教学内容呈现的速度等等,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各取所需的学习过程。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会更加深刻、巩固。
三、教育网络信息化促进了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教育网络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显著增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传统教育中,院校教育的发展表现出对物质资源的依赖性,随着院校教育的发展,其消耗的物质资源就越多。因此,院校教育要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寻找新的途径,突破对物质、资金、人力等资源有限性的限制,以新的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拓展传统的教育资源,弥补传统教育资源的不足。教育网络信息化正在使之成为可能。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物质资源经使用即在不同程度上被消耗,而信息资源却可多次无损使用、无损分享;物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因使用而减少,或者在确定的时空内受到明显的量的限制,而信息资源因无损使用和无损分享,能被广泛使用而同时保持原值不变,并且只会随着信息的生产而增加;从技术角度来看,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其获取方式简易,因而更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教育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虽将与传统教育资源并存,但信息资源地位与作用必将显著上升。虽然从短期来看,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成本还是低廉的,这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实现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教育网络信息化不仅大大拓展了院校教育资源的范围,而且将突破了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时空限制,从而大大拓展院校教育的时间与空间。传统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控制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来控制教学活动和配置教育资源。就时间方面看,通过“学制”明确安排每日、每周的作息时间表,以学时、学期、学年来度量学校的时间配置,以升级、降级决定学生的时间流动,并且以入学与毕业来决定学生享有的学校时间总量等等,使得学生只能在特定的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教育。就空间方面看,专业化院校及班级授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院校教育的发展,但院校的围墙、班级、教室的空间条块分割,使得学生只能在特定的有限空间里发展。由此,学生也只能与特定时空内的教育资源发生联系,只能接收特定时空范围内特定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架构,从而只能接受特定的教育内容。而教育网络信息化将大大拓展了教育的时空,这主要得益于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技术优势。信息化的教育技术,能把图、文、声、像等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行大容量储存,从而积累教育成果,且成本低、信息量大、检索速度快,然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使得教育教学信息的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其可以累积前人的优秀教育成果,极大地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速度,在广泛的空间范围内实现教育资源优化,从而形成一个超越时空限制的教育空间。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其可以更加贴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真正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网络信息化借助其特有的优势,使得院校教育可以在院校内外、学科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教育网络信息化促进了院校教学的全面优化
现阶段教育网络化在教育中已经逐渐成为了发展教育的主要方式,尤其是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网络化更是发展成为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然而在进行教育网络化的同时需要一定的教育心理学进行引导,但是现阶段的教育心理学在进行教育网络化指导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育网络学在教育心理学引发的问题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教育过程中所关注的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家庭环境教育。教育网络化在现阶段教育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其引发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也逐渐成为相关教育学家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文章中笔者立足于教育网络化将其能够引发的教育心理学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教育网络化概述
教育网络化即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原来的传统教师授课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由网络为主的学习模式。教育网络化是实施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交流性成为其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教育网络化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网络化其自身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网络将自己学习的主要目的、以及学习的内容进行明确。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内容确定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兴趣将学习方式再进行明确,在网络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将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育网络化的交流性
教育网络化其自身具有一定的交流性,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学习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正确决定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之后,出现疑惑可以根据网络将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知识的补充,在不断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
二、教育网络化引发的教育心理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