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48-02
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上好演示实验,激发实验兴趣
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节课中,学生用白磷和红磷既危险又污染空气。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两团棉花对比,一团蘸水,另一团棉花蘸酒精,分别点燃,对比燃烧的条件之一的可燃物,既简单又有趣,不用讲解,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除了演示实验外还要诱导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单元常见的金属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改进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结果
如图1、2所示:接受调查的对象分为两年级,其中,高二149人,高三23人。总人数172人,42分以下有5人;45-56分有18人;57-62分有86人;62分以上有63人。如下图所示:月收入2000以下、2000-4000、4000-6000、6000以上的人数分别有17人、35人、64人、56人;所占总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0%、20%、37%、33%。
(二)因素分析
KMOandBartlett''''sTest采用KMO样本测度及巴特莱特球形检验法,对变量之问的相关性进行检验。KMO>0.9时为非常优秀;0.8<KMO≤0.9时为优秀;0.8<KMO≤0.7时为一般;0.7<KMO≤0.6时为差;0.5<KMO≤0.6为很差;KMO≤0.5时不能做。本次调查问卷KMO值为0.806为优秀。KMO值较高,说明该数据适宜作因子分析。巴特莱特球形检验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l%。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是适宜作因子分析的。
(三)家庭月收入的差异性
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主观想法”只有这个因子与中考化学成绩差异显著。Sig值是0.049。其中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主观想法”也越来越强。
二、针对高中生化学实验教学有关方面的应对措施
摘要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学生从实验现象认知事物,并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培养动手能力,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一个主要环节。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化学实验,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一大任务。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实验结论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54-01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废止注入式教学法
1)在做每一个化学实验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课是由老师指导并由学生独立实践的教学活动,只有学生经过认真的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理解实验原理,弄清操作步骤,设计好记录格式,然后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操作。因此,应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前预见环节,对尚未完成预习准备的学生绝不允许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特别是当学生尚未认识预习的重要作用和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更要严格进行检查。否则,那些未做好准备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盲目性很大,经常处于忙乱状态,来不及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仔细思考有关问题。实验中难以获得应有的收获,也感受不到做实验的意义和乐趣,既浪费了实验器材、药品,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长此以往,容易滋长“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思想,误认为只有读书才收益大,做实验反而浪费时间,影响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利于树立严谨的学风。
2)废止“注入式”教学方法。有的实验指导教师不重视组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认为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只是体现在实验课开始的讲解。以为教师讲的越详尽,实验的质量就一定越高。经常占用很多实验课时讲述实验教材或课堂讲授中已经谈及的内容,有时甚至扩充到后续的内容,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如有准备就有一种要进行实践活动的要求。已有了很好课前预习的学生,对老师冗长讲解会感到厌烦和枯燥无味,希望充分利用时间尽快动手做实验。因此,他们往往在教师讲述时,动手动脚不注意听讲。那些没有预习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内容由于未经仔细思考,也难以形成完整而明确的认识,仍然缺乏进行实验操作的思想准备,心中无数,对教师讲的内容在实验中对不上号。总之,这样做不仅收获不大,而且会助长学生不重视预习而依赖教师的思想。
老师讲完之后,却以为胜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一时无事可做,只待实验将要结束时,按书本已有的结论给学生做实验总结。甚至,不论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都一律按老师结论进行更改。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想是极为有害的,必须予以废除。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化学知识。为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验,通过提取生活素材、进行演示实验及微型实验、多媒实验来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关键词】职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118-01
新课标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本文以化学实验教学来帮助职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出观察、动手、分析、探究、领悟等多种能力。
一 选择生活素材进行实验,促进学生留意化学现象
新课改下的职高化学教材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深层次挖掘物质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在收集的资料中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并包含了多种知识元素的生长点的现实作为“生活素材”,同时将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职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实验放到学生生活中去,要求学生去留意身边的物质,促进学生学会主动观察、多积累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一节时,笔者以学生为本,设计自主观察与合作探究的交流教学模式。笔者提前将教学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去搜集相关资料,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记录提纲的要求,做好每次的观察和记录,最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金属腐蚀的真正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护。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与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有监督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多学生增加了观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留意和观察周围的化学现象,从而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关心的情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能够更深层次地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
二 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强化科学方法的学习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始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就如何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阐述,希望能够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师要进行规范化的演示操作
化学实验是一种异常严谨规范的科学活动,要想实现实验目标,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基本的前提,也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最初都来源于教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换句话说,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第一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进行课堂演示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在每个细节都做到规范科学,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那里学到规范的实验操作方式,从而为进一步的实验开展奠定基础.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演示实验中
按照传统的观点,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由学生负责观察思考的,然而,在实际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过于强调教师主导的演示实验往往容易使得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情绪之中,从而影响了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实施演示实验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所做的演示实验学生有能力自己动手完成,像是盐溶液的酸碱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实验,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来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这样不但会有效激发实验操作者的积极性,即使是坐在座位上观看实验的学生也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心态,这是因为在以往教师进行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只需要坐在下面看教师怎么做就可以了,而由学生上去进行实验演示,下面的学生除了会认真观察实验过程,还会对操作是否正确、实验能否成功、实验效果如何等问题产生更多的关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度,提高学生实验参与的积极性.
三、大胆对实验进行改进
传统的实验教学最遭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实验活动缺乏创新性,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都习惯照搬教材、教参中的实验,导致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被固定化,难以实现突破和创新.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要一改往日被动保守的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实验进行大胆的改进,这样不但可以激活实验课堂,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拿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来说,按照传统的实验操作方式,往往是采取先用氢氧化钠和铵盐制取氨气并收集,再按照教材中的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方式,这种传统的实验方式一方面反应速率很慢,另一方面,操作起来也十分麻烦,在课堂上,整个实验操作下来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为此,我们可以对实验进行一些改进,如,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浓氨水,轻轻摇晃烧瓶并加热,这样就可以直接收集氨气,进行喷泉实验的演示了.这样对实验稍加改进,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新教材比旧教材更加注重了实验教学和研究性课题。实验教学是及其重要且最有活力的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及团结协作的品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因此必须立足实验这个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一、由已知变未知,激发创新意识
按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验证已有结论的正确性。而探索性实验是用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根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如讲钠的化学性质时,讲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用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例,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盐和金属反应的规律性”,认为排在前面的金属钠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生成铜和硫酸钠。通过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结果令他们吃惊的是:没有红色的铜生成,而是产生了蓝色絮状沉淀和气体。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并提示溶液中有水存在,很快同学们就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钠先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样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由已知探索未知。
二、最佳组合、突破思维定势
实验不能总局限于某些僵化的思维定势,必须要改革创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铝、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制氢氧化铝,学生们能想到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1.2AL十3H2S04=AL2(S04)3+3H2
AL2(SO4)3+6NaOH=2AL(OH)3+
摘 要:化学是学生们在初三阶段接触的一门新学科,该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引导学生们展开高效的化学实验学习是化学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它的化学变化现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但是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却并非如此,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化学课堂枯燥、无味,为什么会出现与理想中教学效果相反的情况呢?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实践性,即每一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操作,而有些预习的学生早已在书中看到了该实验可能会出现的化学变化现象,因此自然是提不起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们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去操作一些教材中安全隐患较低且操作教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样便可以让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进而不断调动自身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自觉且主动的参与到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基础知识 兴趣
初三阶段的学习在中考的压力下变得十分紧张和枯燥,而化学课程又是这一时期学生们才接触的新学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们由于对它的陌生感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即出现了一定的偏科情况。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教师们必须要积极的创设更多有趣的化学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在高度紧张的学习阶段可以放松心态来学习化学学科。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化学实验现象的神秘性教师一定要叮嘱学生不要从解读资料中提前去了解实验可能出现的效果,即让学生们通过第一现场的感受来自主的将化学实验反应的效果写出来,进而不断的加深学生们对化学反应的印象。
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精心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会上以说课的形式形成发言。说教材、大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师应改进化学实验和优化实验教学.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让实验变得更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的直观性能有效触动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用不同数目的发光二极管发光来证明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不同,实验效果十分明显.做有关SO2气体的性质的演示实验,多次实验会增加SO2气体泄露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在一次演示实验中实现SO2多种化学性质的呈现,减少SO2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就SO2的溶解性实验,可以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利用其溶解性和对品红的漂白作用达到演示效果.利用SO2气体水溶性和漂白性设计喷泉实验,当美丽的喷泉形成时,学生会兴奋异常,同时思考问题:SO2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喷泉的颜色为什么与原溶液不同?这不但能增强实验的鲜明性,而且能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直观,能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随堂实验不仅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还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尤其那些操作比较简单、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只要条件容许,都可以改为学生实验.
例如,在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时,改进演示实验.在Na2CO3与NaHCO3分别与盐酸的反应中,学生很容易看到两支试管中都有气体产生,且NaHCO3产生气体的速率比Na2CO3快.师生一起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后补充实验:给Na2CO3与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发现与刚才的实验现象不同,在Na2CO3溶液中开始没有现象,然后才产生气泡.这是为什么呢?不同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紧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其他任何试剂,怎样鉴别Na2CO3溶液与盐酸?有学生很快知道用互滴的办法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设疑、引导、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发挥实验教学效果,体现实验的导思功能
摘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而言,分析化学实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化学实验效果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本文根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开放式的实施,深入分析开放式实验效果,并探讨了分析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开放式分析;实践
化学及其它与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项重要基础课程就是分析化学实验,其紧密联系着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但是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目前在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其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实施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相关人员根据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提出了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在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然会选择此类教学方式。其为学习提供良好的、自主的、开放的实验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创新、探索的思维空间。(一)评定实验成绩客观、灵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实验兴趣的重要方面就是实验成绩,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仅仅依靠最后的实验报告,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准确性、精密度,实验数据格式的清晰性,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准确性,实验态度的细致性等来进行综合的评判[1]。(二)督促学生整理并完善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必须注重问题讨论、实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问题讨论必须对实验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集合思考题和实验结果,总结相关理论知识,印证理论与实践是否具有一致性,并提出建议或者问题,及对实验室的要求、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改进实验方法等,及时发展不足;实验数据处理必须采用简洁的表格形式,实验数据必须具有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三)交叉学科性实验的开设。在学生完成化学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交叉学科性实验,例如与生命科学、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开设全新的实验,如测定乙酰水杨酸摩尔质量、测定水中铬、测定溶解氧等,并要求学生独立开展全过程的实验。(四)改进或创新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具有发展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最合理的实验方法,不需要固守于固定模式,可对实验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进。(五)对学生基本操作规范加以重视。实验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随着书本上对操作规范评分细则的制定,学生在开放时间必须对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进行刻苦训练,每个学生都需要熟练掌握分析仪器的操作。
二、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实际教学效果的分析与探讨
(一)分析
①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验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验方面加强训练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分析、掌握、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意识和兴趣[2]。②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增强。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收获更多,例如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优化实验条件、改进实验方法等方面,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更多的创新及更多的思考。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拥有自主学习的平台,且结合实际进行实验,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的全过程,享受分析化学实验。③使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得到规范。在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当中,教学需要不断纠正并提醒学生基本技能的操作,学生也习惯被督促、被提醒的方式,一旦没有教师的督促便很难自主完成分析化学实验。如今开放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仪器操作、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规范,其能够及时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更正和调整。最后的仪器整理工作也必须包含在实验成绩评定的内容之中。
摘要:在当前化学教学过程中,分析化学实验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分析化学实验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实验教学水平及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十分必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应当实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优化,从而使以往教学状况改变,进而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优化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不断发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及要求,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教育教学较好开展。所以,在当前分析化学实验实际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教学已经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消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促进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
1优化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体系
在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优化得以实现,首要任务就是应当优化实验课程体系,从而为更好开展教学奠定理想的基础条件。首先,对于基础操作技能加强训练,对相关实验操作加强规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效果之所以比较差,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操作能力比较差,相关实验操作缺乏规范,导致其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往往出现错误,最终影响实验教学较好开展,因而教师应当使学生掌握相关实验要求及相关操作要求,实验操作中重难点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进行实验操作,使其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提升其实验操作能力及水平。其次,科学合理选择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验证性实验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训练及培养,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更好了解。在对验证性实验进行选择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实验,从而使实验实用性能够得以增强,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且也可使学生通过实验更好理解及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使其化学能力及水平得以提升。此外,尽量多开设创新性及开放性实验,从而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就十分必要。所以,教师应注意增设开放性实验,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自主获取实验结果,这对学生探究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十分有利,可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促进其更好发展[1-2]。
2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在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优化得以更好实现,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方法优化方面,教师应当注意选择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实验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丰富,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升,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相关分析化学实验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可更好展示实验操作内容,也能够更好演示实验反应现象,特别是在课堂上无法演示的一些实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实现较好演示,这对学生理解及掌握这类实验实验有利。另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科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教学过程应当科学合理设计,对于课前预习环节应当加强重视,使学生能够使相关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与步骤较好了解,从而使其更好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避免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出现疏漏。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加强实验讨论,使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更好了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进行总结,防止在今后实验中再有类似错误发生,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学生实验能力及实验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实验教学得以更好发展,取得更加理想实验教学效果[2-3]。
3优化实验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