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借助化学平衡常数探讨等效平衡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比较能够考查学生思维的抽象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是高中化学教与学的难点。等效平衡思想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核心,但是现有的化学教材、课程标准以及考试说明均未明确提出等效平衡的思想。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往往直接给出相应条件下的结论让学生去识记,然后反复做题加以强化。[1]关于等效平衡的讨论,储开桂提出指导学生构建“中间体模型”[2],王锐提出分类讨论两类等效平衡的问题[3],但是都没有讨论为什么这样做或这样操作的支撑(原因)是什么,结论给得有些突兀,不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形成深层次的思维。

本文拟从教材例题出发,挖掘新的教学资源,依托平衡常数讨论相关结论,从建立平衡的条件、气体充入量等方面设计驱动性的问题,使抽象的问题显性化,使复杂的问题拆分化(形成一系列“子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发现、自然生成,形成等效平衡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的解决

(一)认识等效平衡

问题情境:在一密闭容器中,CO和H2O混合加热到800℃达到下列平衡:CO(g)+H2O (g)?葑H2 (g)+CO2(g) K=1.00。[4]该温度下,在一组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原料建立平衡,投入原料的物质的量具体情况见表1。

问题1:结合投料1~5的具体数据,利用平衡常数K计算并比较该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或浓度,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问题处理定量化。学生已学过平衡常数及其应用,通过比较计算结果能够发现: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正逆反应同时进行都可)。譬如,投料1、2、3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即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均相同),投料4、5也能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全文阅读

解析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是解决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限度最根本的表现,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化学平衡的有关问题。应十分重视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性质特点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对于可逆反应:aA(g) + bB(g) cC(g) + dD(g)

K=[C]c[D]d /[A]a[B]b

2.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不能用任意状态的浓度。

3.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本性有关,与方程式的书写一一对应。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逆反应方向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化学平衡常数中的浓度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对于固体或溶剂,它们的浓度为常数,不列入表达式中。

全文阅读

化学平衡常数浅述

摘 要: 化学平衡常数是对化学平衡进行定量研究的最重要参数。新课改以来,全国各省高考试题表明,对于化学平常数的考察,除教材难度的考点外,还存在教材没有明确强调的考点,如何应对化学平衡常数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化学平衡常数包含了哪些要点?怎样求化学平衡常数?怎样用化学平衡常数?用化学平衡常数可以求什么内容?作什么判断?本文就对“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 化学平衡常数 规则 意义 单位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最重要的平衡之一,对化学平衡进行定量研究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化学平衡常数。《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实验标准版)对化学平衡常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可见高考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考察是必然的。而在现行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述不多,教材只是强调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第一个例题求化学平常数,第二个例题用化学平衡常数。

新课改以来,全国各省高考试题表明,关于化学平常数的考察,除教材难度的考点外,还存在教材没有明确强调的考点,现对“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全面的介绍。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aA+bB?葑gG+hH,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体系中物质的浓度间有如下关系:

[G]■[H]■/[A]■[B]■=K(K称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能表明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一般来说,K>10■,可视为正向反应进行完全,而K

1.平衡常数的书写规则

全文阅读

巧用化学平衡常数 击破平衡移动难点

摘 要 化学平衡一直是高中化学中最富有思维深度和理论价值的内容。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从平衡常数入手去把握、贯彻平衡的思想,可能是一种破解平衡移动难点的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平衡 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在高中阶段,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我们主要就讨论温度、浓度、压强及催化剂这四个因素。对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压缩体积)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方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这些单个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应该能轻松掌握,对于平衡的移动方向也应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小结:对于单个外界因素变化的平衡移动问题,只要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即可解决。

2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难点

3 如何破解平衡移动的难题

全文阅读

高考热点——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是《化学平衡》知识中的一个新增内容,近几年高考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从未落下,且形式多样。下面以近几年高考题为例,将化学平衡常数的热点考查方式归类分析如下,供参考。

一、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

【例1】(2012年海南化学卷)已知A(g)+B(g)?葑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0(填“”、“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

c(A)=____________mol·L–1,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全文阅读

浅谈化学平衡常数攻略

摘要:化学平衡常数是很多新课标中的重点内容,它也是一直以来高考命题的热点和考点,在新课标中该考点也成为了考察的重点,这类题型的综合性较强,知识网络的覆盖面也较广泛,这样就对解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正是根据对新课标中化学平衡常数在高考中的考察提出了相关的解题攻略.

关键词:化学平衡常数;解题攻略

一、 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

.

二、平衡常数的意义

1.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是由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的.如果K的值越大,那么表示反应进行的越完全,相反K值越小,那反应进行的就越不完全.

2.利用K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以及反应的方向.

3.利用K的值,可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全文阅读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

回顾《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过程,反思其教学效果,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图像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设置难易适当的问题,尽量做到内容简单化,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外界条件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并能利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的复习引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演示实验与图像分析把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分不同情况加以分析,从本质上剖析和认识勒夏特列原理。其次,通过学生十分熟悉的合成氨反应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描述反应的限度,自然地进入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教师先通过编设习题引导学生自我练习,让学生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最后,教师通过对几个高考图像的讲解指导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认知度。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足。教师利用实验、绘图和高考图像进行讲解时,自以为是地认为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在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精心地筛选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只是在旁边提醒、引导、点评,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否则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全文阅读

巧用平衡常数化解高中化学平衡疑难问题

摘 要: 化学平衡是高中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④《化学反应原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针对高考中涉及的许多化学平衡疑难问题,充分巧用好平衡常数这个重要工具,能大幅度提高解决化学平衡疑难问题的效率。

关键词: 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 疑难问题

近年来,化学平衡常数成为新课标地区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每年高考理综试卷中都对化学平衡常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并且试题趋于综合性强、知识网络程度大、能力要求高,可见化学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原理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同时化学平衡常数是解决化学平衡疑难问题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和方法,如果对化学平衡常数这个解题工具能做到灵活利用,对解决高中化学平衡疑难问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可判断一个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一个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化学平衡常数K值越小,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

【典例】下列数据是一些反应的平衡常数,请判断:表示反应进行得最接近完全的是( )。

二、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热效应问题

化学平衡常数K值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压强和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全文阅读

高中化学中“化学平衡常数”的运用研究

摘 要: 本文首先针对化学常数平衡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例题,详细讲解如何在高中化学中使用化学平衡常数知识,希望凭借此次经验交流,给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员工一定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数 例题解析

在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平衡常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化学理论知识,在我国最近几年的高考题当中,针对化学平衡常数考点的考核经常出现。所以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工作成为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师群体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在电离水解反应当中的使用

在电离水解方面的问题当中,化学平衡常数属于重点考核类型。

例如:已知在温度一定的环境当中,一水合氨的电离常数和醋酸分子的电离常数是相同的,若在浓度为0.1mol/Lde醋酸溶液之中添加进浓度与之相等的氨水,那么在添加氨水的过程之中( )

A.水的电离程度会不断地提高。

B.铵根离子浓度和一水合氨分子浓度都会先上升之后又降低。

全文阅读

化学平衡常数解决平衡疑难问题的一般思想

摘 要: 化学平衡常数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新课学习、复习解题中总会遇到与平衡有关的一些疑难问题,应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这个平衡思想应用于化学计算中,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用数字说话,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关键词: 化学平衡常数 疑难问题 电离平衡 溶解平衡 水解平衡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中必考的内容。而平衡常数的运用则是解决与平衡有关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如果平衡常数运用得当,则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介绍平衡常数在解题和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中的妙用,以便学生学习时可用于借鉴。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应用原理

化学平衡常数:人们为了描述可逆反应进行的限度,引入了化学平衡常数,用化学平衡常数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A+bB?葑cC+dD,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将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代入以下表达式,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定值。

要小些,所以比值K=0.041,K比较小,平衡的转化程度较小,若由Ksp较小的转化为Ksp较大的,K值就会比较大,转化更容易,所以从硫酸钡转化为碳酸钡,需要加入饱和碳酸钠搅拌使之反应充分后,要弃去上层清夜,再加入饱和碳酸钠,重复多次使之全部转化成功。相反过程转化将会比较容易。结合上述平衡常数教学,学生对以上问题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5.难溶物转化为可溶性的络合物。

则Kd越大,该络合物越容易电离,越不稳定。上述K=Ksp/Kd,只要Kd越小(即络合物越稳定),Ksp越大,上述转化就比较容易进行。所以沉淀转化为络合物而溶解的原因,显然就是络合物越稳定,而沉淀物质的Ksp相对较大引起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