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培训

化学培训范文精选

化学培训范文第1篇

1培训方案制定

1.1前期调研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本期培训的培训方案及课程,专家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全省近30个州县农村地区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师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0%以上农村中学没有设专职实验教师;50%农村中学不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开出分组实验。由于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很混乱,化学教师自己准备实验来上课,实验教学变成“良心工程”,凭良心和责任心来对待化学实验教学,因此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说实验”和“画实验”;其次化学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到位,许多农村中学对化学实验,尤其是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重视不够,新课程的理念也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而且有一部分化学实验教师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及实验改进能力较弱,对教材中许多疑难实验没有办法做出应有的实验现象和效果,但不知道问题的出处,也不知道如何改进。调研信息还显示,中学化学实验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问题很严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教师专业素质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此外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很明显。根据调研信息,我们确定了本次培训的目标: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参与式交流和实践训练)、远程学习与跟踪指导、在岗实践研修等方式,针对性地解决基层中学化学实验教师普遍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验教学问题;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问题为中心、以中学教材中疑难实验为载体,培养一批具有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能力、化学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改教学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从而显著提高云南省农村基层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素质。

1.2课程设置

根据培训目标我们设定了以下四个模块的培训内容:模块一———教育理念与教师专业发展;模块二———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模块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模块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其中模块一,安排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化学实验改革新视野、教师职业倦怠及自我调试等几个专题讲座,通过专家讲解与学员互动的方式,让学员真正地体会新课程理念,并学会调试自己。模块二,结合我省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介绍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并且和学员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中学化学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等相关问题,同时开设了中学化学实验中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实操课。模块三,安排了一线教师为学员展示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实验设计与创新、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教学等专题,同时选择部分中学化学疑难实验、趣味实验、微型实验等让学员分组做实验,并安排学员到实验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学参观交流。模块四,安排了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专题,主要从课件制作,实验视频录制、剪切,动画制作与应用等方面来提高学员多媒体操作运用能力。

2培训实施过程

本次培训共分为两个阶段:短期集中培训和返岗研修。集中培训于九月中旬开始,为期半个月,由于很多学员已经很多年没有参加过培训了,从自身来说,他们还是很希望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所以培训期间学员学习热情很高,态度认真,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主题讲座,学员积极和专家探讨交流,总体来说,本次培训实施的十分顺利。

2.1理论培训

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介绍了: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教师职责;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实验设计与创新。并请一线教师和学员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例向学员展示实验改进成果,鼓励学员在工作中要多思考,争取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这些讲座加深了学员对新课改的认识,一线教师的实例更是给学员带来了心灵的冲击。

2.2实验探究培训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初中化学疑难实验研究和趣味实验开展。疑难实验部分我们选取了碳还原氧化铜、电解水、面粉爆炸等实验让学员分组探究,共同交流,选用自己改进的方法来实验,最后进行展示,访谈中发现这种参与式、现场实践培训方式深受学员喜欢,这个过程中学员通力合作,互相讨论,集合所有组员的智慧来研究实验,效果非常好。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选取了几个和中学教材紧密联系的趣味实验跟学员分享,例如,固体酒精制作、济公扇等,实验中很多学员深受启发,反思自己教学中似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掘化学趣味性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实地观摩

组织学员到昆明周边实验条件相对较好,实验室配置较完善的中学进行参观,观摩分组实验教学过程,并请这些中学的实验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这样的课程安排效果较好,有助于学员看到自己与优秀实验教师的差距,起到良好的反思效果。

2.4返岗研修

返岗研修为期五个月(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每五个学员分派一个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均为优秀一线教师或教研员,对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项目组要求学员按时完成各项返岗作业,通过邮件或者信件寄给指导教师,最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员返岗实践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学员返岗成绩。

2.5培训考核

学员成绩分为集中培训成绩和返岗成绩两部分,其中集中培训成绩主要由班主任依据学员集中学习阶段表现来评定,返岗研修阶段我们布置了以下内容,并根据学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1.提交一份有关教育的书籍研读报告;2.对本校实验室建设(或改进)的工作报告(需加盖学校公章);3.向指导教师提交一份能体现其问题解决成果的实验教学设计案例;4.提交一篇实验教学论文。

3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培训反思及建议

3.1参训学员遴选,严格把关

今年我省“国培计划”的第一个实验员培训班报道学员共37人,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知,只有13.5%为专职实验教师,8.1%为兼职理科实验教师,其他78.4%的教师均为初三化学教师,他们平均担任2-4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并兼职化学实验教师,访谈中他们坦言根本没时间管理实验室,自己顶多算个钥匙保管员,同事都是自己准备实验,实验的开出率也很低。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他们并不是很愿意参加实验教师培训,对培训课程也不是很感兴趣,这样难免影响培训效果。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原司长管培俊曾在“国培计划”实施准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严格把关,做好参训教师的遴选,这是保证培训质量的一个因素。”[7]“国培计划”培训的应该是能起到骨干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培训中项目办应该严格把关,基层学校也应该严格依据推荐条件,严格审批,推荐优秀的,有培养潜质的,能成为“影子”的教师参加培训,这样才能使“国培”彰显最大的意义,不浪费国家的经费,同时这也是保证“国培”有效性的根本。

3.2培训课程设置,紧贴需求

虽然是实验员培训,但考虑到培训主体的特殊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了调整,访谈中学员反映其中基于新课程的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大家满意度较高,稍有欠缺的是关于初中化学疑难实验研究的专题没有编制培训讲义,这是在今后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学员反映应该开设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相关课程,以帮助他们今后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此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问题,调查中学员反映主要是作为实验教师他们的待遇和职称得不到公平对待,鉴于此我们除了提建议之外,今后还应该增设一些教师心理自我调试课程。

化学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角色的转换师资培训网络教学学习化环境

一、学习化环境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教育与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形式,促进教育模式、方法及观念的变革。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习化环境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环境上不是只专注于目标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过程。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更多的主动和自由的环境,使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索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和Internet的资源),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与同伴相互协作,或者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完成意义建构。

学习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手段,并具有“真实世界”的特征和能力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会学习的今天,构建学习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讨论三类学习化环境及其对教师角色的影响,这三类学习化环境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关,而且三者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可融合在一起。

1、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媒介,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认知工具,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强调了媒体的功能,即不是用于传递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而是用于支持更为丰富的情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以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实现更具个人意义的学习。

在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中,媒体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作为通讯工具,以促进学生交流与协作;作为资源,通过超媒体、Internet、光盘等支持学生的信息探索探究活动;作为内容情境化的工具,使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支持意义建构;作为可视化工具,促进学生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现实模型,以发现事物模式和趋势;作为表达工具,通过电子作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

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而更多地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用媒体来传递教学材料,如何使用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更关键是如何将媒体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情景。例如运用Internet和数据库软件Access收集数据,再用数学工具软件Mathlab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Word制作电子简报,用PowerPoint向其他学生做演示。因此,将媒体集成到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学习化的环境,是对教师新的挑战。

2、各学科综合的学习化环境

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趋势促进了学校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学校设置综合课程,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综合的学习化环境主要有三个特征:

注重体验。将学科学习内容融入到生活体验中,通过接触实际现象,获得意识和经验,这些获得的经验也能为今后学习提供有意义建构的基础。

注重跨学科的关联。综合化是和课程的整体结构相联系,它所关心的核心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交叉模式(课程间知识技能重叠交叉部分来进行关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制图是相通的)和问题模式(选择一个较有学术价值、有争议的问题或重大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来展开教学。

注重方法性的知识。信息时代里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很重要,因此综合化的学习环境更重视方法性知识,立足于社会中复杂而综合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并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方法。方法性的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交流的方法,调查和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未来生存的基本能力;另外,学生也发展了与学科相关的特殊方法,如艺术学科中鉴赏的方法等。

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构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化的学习环境往往用计算机作为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以网络作为资源环境和交流协作的媒介;以问题为中心,与研究和探索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应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理课可以用数据库收集气象数据,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写成小论文,并通过校园网自己的作业和进行讨论。可以看出,综合化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对课程间的联系有高度的敏感,并能利用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来展开“问题解决式”教学。

3、家庭化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也影响着学习者的成长环境—家庭,促进了家庭教育和学习化家庭的发展。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构建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过去,教育责任主要交给学校来完成,家长主要承担抚养责任,很少参与学生学习活动。随着社会发展,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家庭普及,通过媒体的学习经常发生在家庭里,通讯工具的发展为家庭与学校增加了交流的机会;现在的家庭规模变小,现一代家长比上一代具有更多的时间与小孩一起活动;现一代家长的文化基础比上一代好,为小孩与家长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由于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子女有可能比家长更早、更快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方法,家长在引导小孩的同时,家长自己也往往在受到教育,例如学会电脑操作的往往先是小孩。因此,“学习型家庭”正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当今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正是“学习型家庭”的体现。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主要特征有:

注重家长和子女共同学习。广播、电视、计算机或到博物馆、展览馆等地的参观,有助于提供共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环境。例如,子女同家长一起听广播、看电视获得知识和交流是很有教育价值的。家长的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探索,对发展智力、减轻学业负担大有裨益。

注重生活化的学习。家庭中存在大量的学习机会,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帮助孩子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可操作、可实践的经验,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加强学习与家庭生活的结合,并不是要使学习脱离学术轨道,而是给已经学术化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充分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学习,有利于家长学习新技术和接受新观念,这无疑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一种全民教育,是朝向终身教育的全面实施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能力,为家长提供咨询和促进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主要包括:教师应促进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情感支持伙伴;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实践的经验;促进家长与子女的交流和活动,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增加家庭内的教育机会,构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如,布置家长与学生可一起完成的作业。

从上面三类学习化环境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师的任务和角色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指导者”。未来教师的概念可被描述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导师等。教师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运用新技术的技能、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技能、规划和组织能力及研究能力等。因此通过相应的培训能使教师更好地担当起他们新的角色。

二、师资培训的新任务

师资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通常师资培训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技能,如,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等。例如,微格教学就是通过摄录像媒体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这些技能训练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强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但基本上不涉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的角色,不关注学习化环境的设计。

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呼声日益高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沉浸在各类学习化环境中。那么学习化环境的趋势对我们的师资培训有什么新的要求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中,教师要具备三个主要技能:使用媒体来构造学习化环境技能;学科知识综合技能;促成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的技能。因此,在师资培训中,除常规教学技能培训外,必须添加上述技能培训的内容,以促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计算机和网络提供了学习工具和资源,为学科的综合,教师、学生、家长的联系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是学习化环境的核心。因此,师资培训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对信息技术有直接的接触,培训过程本身要集成信息技术,使教师熟悉和体验计算机化的学习环境,以便教师从直接经验中会发现这种学习环境的特点,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化环境的途径和方式,丰富对学习化环境的认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工具。

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培训主要不是硬件软件的操作,而是如何将技术集成到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学习化环境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去开发课件,而是如何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事实上,一些通用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如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多媒体、网络等也很容易“整合”到学科课程中,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教学软件。例如,Word可以用到英语写作课中或作为排版软件用于制作电子简报,用Excel教数学等。在培训中,可使用大量范例,让学科教师得到启发,发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

2、信息获取技能的培训也应是师资培训的重点。在学习化环境中,不强调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多的强调信息的敏感、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因此培训内容也不仅仅是搜索工具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还应包括信息内容的再提炼和组合,从而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的分类、分析和判断等。另外,数据库的应用培训是网络时代教师的重要技能,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网上资源搜索机制,也有利于展开探究式教学,调查数据的存储、分析、决策、可视化及学生电子作品的都离不开数据库。

3、使用Internet等通讯媒体进行交流是师资培训的另一个重点。教师应学会使用同步和异步通讯方式与家长、学生交流。因此师资培训本身也应多采用各种Internet等通讯工具,如使用E-mail案例,使用聊天室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

4、教师要体会技术在学习化环境中的集成,自己的工作也应集成技术,才能体会技术的价值和应用的前景。因此培训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来办公,如使用模板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也是教师在学习化环境中一个预演。具体的培训方法可以观摩通用工具在教学办公中的应用和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模式。

5、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是必需的。在培训中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6、由于学习化环境中教育目标从知识的理解转到问题解决的培养,关注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应用和理解。在培训中应强调跨学科的问题研究。具体方法可利用案例教学或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出现,让受训教师既观察工作情景,参与具体操作,并结合资料查阅、讨论来理解综合化的学习环境。

7、培训教师咨询技能和与家长交流的能力,目的不是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抚养,而是提高家长的教育功能。受训教师应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学习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操作、实践的范例;以及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作业,如,办电子简报。具体可采用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等来体验教师、学生、家长关系,使用范例来启发学科内容与生活情景的结合。

三、结语

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特征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师资培训中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关系到未来教师的素质和教育革新的开展。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机会将迅速增加,使媒体从教师的机器转向学生的机器应成为师资培训中的重点;由于科学和社会一体化发展要求,师资培训不应只是单个学科上教法的深入,而且应注重教师利用技术整合各个学科知识的能力;由于家庭特征的变化,师资培训同样要重视教师与家长交流和构造家庭化学习环境的能力,以促进学习过程的生活化和更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从学习者和学习化环境的角度来考虑教师的职业技能,并按这些技能要求进行师资培训,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1.Background

Astechnologytransformtheinstitutionsofsociety,changingthewaythatpeoplework,communicate,andlearn,thereisanincreasinginlearner-centeredmodelsofinstructionandlearningenvironmentinwhichstudentsarefrequentlyengagedinproblemsolvingandinquiry,collaboratingwithpeersortheirparents,usingcomputerandInternetaslearningtool,solvingproblemwithinterdisciplinaryknowledge.

Thisnewchangeshapethefutureofteacherdevelopment,teachereducationortrainingmustaccommodateandadapttothelearner-centerinstruction.

2.Learningenvironment

Accordingtoconstructivism,Learningisaresultofconstruction,collaboration,reflectionandnegotiationwithinarichcontextwherelearningissituated.Jonassenarguedthatthefourmajorsystemattributesonwhichthedesignsofconstructivelearningenvironmentsarebasedarecontext,constructionofknowledge,collaborationandconversation.

Threekindsoflearningenvironmentthatoffermeaningfulandpracticallearningactivityintoday''''sChina,shouldbeconsidered:

lMediabasedlearningenvironment

Overthelastdecade,thefieldofeducationthroughmediahasgainedimportanceinChina.Howevertheyareusuallyusedasteacher’smachinenotaslearner’smachine.Themostpowerfuluseoftechnologiesistomakestudentsimmerseinalearningenvironment.Electronicmedia,especiallycomputerandInternetcansupportlearningactivitybypromptingthecollaboration,communication,construction,inquiryandexpression.

lComprehensivelearningenvironment

Interdisciplinaryknowledgeandskillsseemstobeessentialcurrency,therefore,comprehensivecourseisadoptedtofitthisneedinmanyschools.AComprehensivelearningenvironmentbasedoncomputerandnetworkcanhelpstudentsdiscovertheinterdisciplinaryrelations;acquireauthenticexperienceandthemethodologicalknowledgethatneededininformationsociety.

lFamilyrelatedlearningenvironment

InmodernChina,thefamilyalsohasmuchchange.Familyhasbecomesmallandmoreaffection-orientedunitwhichputmoregravityontheironlychild;theparentshavebetterliteracythatmakeparent-childcultureexchangepossible;electronicsetsaregraduallypervasive.Therefore,childcanengageinactivelearningandpracticingthetextbookknowledgewithparent’sparticipation.Inaddition,theparentsalsocanlearnfromtheirchildren.

3.Whatthismeansforateacher

Inthelearningenvironment,theteacherhasbecomemoreofacoachonsideratherthanthemainsourcefordeliveringinformation;becomecreativemanageroflearningexperienceratherthanmerelydispenseofmaterial.TeachermeetthechallengesofhowtointegratethecomputerandInternetintostudents’learningactivity,howtocombinethecurriculumandtechnologies,howtotransformtheoryknowledgeintothedailylife,howtopromotecollaboration,etc.So,teacher’sroleandinstructionalskillsshouldberedefined,trainingisneeded.

4.Howdoesteachereducationneedtochangetomeetwiththeneedsoflearningenvironment?

Traditionalteachereducationfocusesonteachingskillsratherthanlearningskills.Totrulyembracetheconceptoflearningenvironment,previouscontentofteachereducation,includingtheirpurposemustbeexaminedandchanged.Themaincontentfollows:

1.Withoutadoubt,thefieldof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hasaspecialstatusintheteachereducationcurrently.Buttheemphasisoftrainingshouldbeputonasthelearningtoolsratherthanteachingtool.

2.Informationacquiringskillsshouldbetraining,notonlytheuseofweb-browserorsearchengine,butalsothesensitivity,analysisandjudgeofinformation.

municatingwiththestudentsandtheirparentsbyInternetshouldbetrained,alongwithgroupandfamilycounselingtheoriesandtechniques.

4.HelptheteacherstousethecomputerorInternetforthemselvesintheirworkcandomuchhelptoimprovetheirabilityinorganizingthelearningenvironmentforstudents.

5.Developingtheabilitytounderstandstudent’sperspective,toputteacherselfintheshoesofstudent,isthenecessarytaskinthepreparationforteachers.Role-playisusefultechnique.

6.Trainingininquirywayalsohelpsteacherslearntolookattheworldfrommultipleperspectives,whichcanavoida“bias”whichlimitstheirunderstandingofthosewhomtheyteach.

化学培训范文第3篇

市教育局成立市小学电化教育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盛生良、周秉福、凌良丰、缪一春、蔡雪林、汪林福、郑祖豪、骆国金、赵祖云、何新儿、李健男、章柏潮同志组成。盛生良同志任组长,周秉福、凌良丰、缪一春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培训规划,指导并协调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保证培训经费的落实到位,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关部门和各级学校的具体分工如下: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安排全市性的培训、辅导活动,提供教材、有关资料及试卷,组织考核,管理培训人员的档案。电教站负责提供全市性培训用的电教设备,协同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电教仪器操作辅导员培训班,并参与授课。辅导学校负责所辖学区培训组班,考核工作的组织发动和协调工作,组织阅卷,协助教师进修学校做好受训人员的档案工作。镇乡中心小学、辅导小学负责宣传组织工作,做好受训人员的编册点名记载工作,保证每位教师如期参加培训,负责培训经费的落实,发放教材及资料,报送培训档案资料。各镇乡必须选派一名电教操作辅导员参加市骨干培训班,辅导员名单报教师进修学校,

二、培训对象及要求

培训对象为全体小学在编公民办任课教师凡参加培训人员必须有一份电教培训教材及资料;每人参加集中培公1118学时;男55周岁、女50周岁及以下的培训对象须参加全省考核。

三、具体做法:

1.理论培训。采用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教师进修学校会同辅导学校组织实施。

2.操作培训。先由教师进修学校和电教站组织全市各中心小学、辅导小学的辅导员培训,辅导员返回镇乡后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3.考核。考核内容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试采用省统一试卷;操作考核按照省定要求,在操作蜡训结束后逐个进行,按实际掌握水平评定等级。

4.培训步骤。199代学年第一学期先进行试点。完成富阳镇(不含市实验小学、二小、三小)范围内小学教师的电教培训,参加全省第一次统一考试。从明春起,逐步扩大培训,于1996年底前完成全市培训,并分两次参加全省统一考试。

四、政策措施

1,评选小学电教培训工作先进学校和个人。对被评为先进学校和个人的,由本局给予专项表彰,并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2.本次电教培训的考核成绩记入继续教育业务档案。凡无故不参加培训的教师不得参加本次考试,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在年度考核时定为不合格。

化学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师角色的转换 师资培训 网络教学 学习化环境

一、学习化环境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教育与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形式,促进教育模式、方法及观念的变革。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习化环境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环境上不是只专注于目标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过程。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更多的主动和自由的环境,使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索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和Internet的资源),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与同伴相互协作,或者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完成意义建构。

学习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手段,并具有“真实世界”的特征和能力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会学习的今天,构建学习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讨论三类学习化环境及其对教师角色的影响,这三类学习化环境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关,而且三者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可融合在一起。

1、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媒介,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认知工具,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强调了媒体的功能,即不是用于传递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而是用于支持更为丰富的情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以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实现更具个人意义的学习。

在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中,媒体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作为通讯工具,以促进学生交流与协作;作为资源,通过超媒体、Internet、光盘等支持学生的信息探索探究活动;作为内容情境化的工具,使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支持意义建构;作为可视化工具,促进学生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现实模型,以发现事物模式和趋势;作为表达工具,通过电子作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

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而更多地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用媒体来传递教学材料,如何使用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更关键是如何将媒体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情景。例如运用Internet 和数据库软件Access收集数据,再用数学工具软件Math lab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Word 制作电子简报,用PowerPoint向其他学生做演示。因此,将媒体集成到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学习化的环境,是对教师新的挑战。

2、各学科综合的学习化环境

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趋势促进了学校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学校设置综合课程,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综合的学习化环境主要有三个特征:

注重体验。将学科学习内容融入到生活体验中,通过接触实际现象,获得意识和经验,这些获得的经验也能为今后学习提供有意义建构的基础。

注重跨学科的关联。综合化是和课程的整体结构相联系,它所关心的核心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交叉模式(课程间知识技能重叠交叉部分来进行关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制图是相通的)和问题模式(选择一个较有学术价值、有争议的问题或重大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来展开教学。

注重方法性的知识。信息时代里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很重要,因此综合化的学习环境更重视方法性知识,立足于社会中复杂而综合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并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方法。方法性的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交流的方法,调查和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未来生存的基本能力;另外,学生也发展了与学科相关的特殊方法,如艺术学科中鉴赏的方法等。

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构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化的学习环境往往用计算机作为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以网络作为资源环境和交流协作的媒介;以问题为中心,与研究和探索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应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理课可以用数据库收集气象数据,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写成小 论文,并通过校园网自己的作业和进行讨论。可以看出,综合化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对课程间的联系有高度的敏感,并能利用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来展开“问题解决式”教学。

3、家庭化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也影响着学习者的成长环境—家庭,促进了家庭教育和学习化家庭的发展。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构建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过去,教育责任主要交给学校来完成,家长主要承担抚养责任,很少参与学生学习活动。随着社会发展,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家庭普及,通过媒体的学习经常发生在家庭里,通讯工具的发展为家庭与学校增加了交流的机会;现在的家庭规模变小,现一代家长比上一代具有更多的时间与小孩一起活动;现一代家长的文化基础比上一代好,为小孩与家长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由于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子女有可能比家长更早、更快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方法,家长在引导小孩的同时,家长自己也往往在受到教育,例如学会电脑操作的往往先是小孩。因此,“学习型家庭” 正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当今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正是“学习型家庭”的体现。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主要特征有:

注重家长和子女共同学习。广播、电视、计算机或到博物馆、展览馆等地的参观,有助于提供共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环境。例如,子女同家长一起听广播、看电视获得知识和交流是很有教育价值的。家长的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探索,对发展智力、减轻学业负担大有裨益。

注重生活化的学习。家庭中存在大量的学习机会,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帮助孩子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可操作、可实践的经验,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加强学习与家庭生活的结合,并不是要使学习脱离学术轨道,而是给已经学术化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充分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学习,有利于家长学习新技术和接受新观念,这无疑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一种全民教育,是朝向终身教育的全面实施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能力,为家长提供咨询和促进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主要包括:教师应促进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情感支持伙伴;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实践的经验;促进家长与子女的交流和活动,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增加家庭内的教育机会,构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如,布置家长与学生可一起完成的作业。

从上面三类学习化环境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师的任务和角色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指导者”。未来教师的概念可被描述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导师等。教师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运用新技术的技能、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技能、规划和组织能力及研究能力等。因此通过相应的培训能使教师更好地担当起他们新的角色。

二、师资培训的新任务

师资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通常师资培训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技能,如,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等。例如,微格教学就是通过摄录像媒体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这些技能训练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强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但基本上不涉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的角色,不关注学习化环境的设计。

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呼声日益高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沉浸在各类学习化环境中。那么学习化环境的趋势对我们的师资培训有什么新的要求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中,教师要具备三个主要技能:使用媒体来构造学习化环境技能;学科知识综合技能;促成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的技能。因此,在师资培训中,除常规教学技能培训外,必须添加上述技能培训的内容,以促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计算机和网络提供了学习工具和资源,为学科的综合,教师、学生、家长的联系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是学习化环境的核心。因此,师资培训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对信息技术有直接的接触,培训过程本身要集成信息技术,使教师熟悉和体验计算机化的学习环境,以便教师从直接经验中会发现这种学习环境的特点,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化环境的途径和方式,丰富对学习化环境的认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工具。

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培训主要不是硬件软件的操作,而是如何将技术集成到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学习化环境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去开发课件,而是如何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事实上,一些通用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如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多媒体、网络等也很容易“整合”到学科课程中,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教学软件。例如, Word可以用到英语写作课中或作为排版软件用于制作电子简报,用Excel教数学等。在培训中,可使用大量范例,让学科教师得到启发,发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

2、信息获取技能的培训也应是师资培训的重点。在学习化环境中,不强调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多的强调信息的敏感、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因此培训内容也不仅仅是搜索工具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还应包括信息内容的再提炼和组合,从而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的分类、分析和判断等。另外,数据库的应用培训是网络时代教师的重要技能,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网上资源搜索机制,也有利于展开探究式教学,调查数据的存储、分析、决策、可视化及学生电子作品的都离不开数据库。

3、使用Internet等通讯媒体进行交流是师资培训的另一个重点。教师应学会使用同步和异步通讯方式与家长、学生交流。因此师资培训本身也应多采用各种Internet等通讯工具,如使用E-mail案例,使用聊天室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

4、教师要体会技术在学习化环境中的集成,自己的工作也应集成技术,才能体会技术的价值和应用的前景。因此培训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来办公,如使用模板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也是教师在学习化环境中一个预演。具体的培训方法可以观摩通用工具在教学办公中的应用和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模式。

5、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是必需的。在培训中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6、由于学习化环境中教育目标从知识的理解转到问题解决的培养,关注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应用和理解。在培训中应强调跨学科的问题研究。具体方法可利用案例教学或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出现,让受训教师既观察工作情景,参与具体操作,并结合资料查阅、讨论来理解综合化的学习环境。

7、培训教师咨询技能和与家长交流的能力,目的不是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抚养,而是提高家长的教育功能。受训教师应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学习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操作、实践的范例;以及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作业,如,办电子简报。具体可采用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等来体验教师、学生 、家长关系,使用范例来启发学科内容与生活情景的结合。

三、结语

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特征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师资培训中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关系到未来教师的素质和教育革新的开展。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机会将迅速增加,使媒体从教师的机器转向学生的机器应成为师资培训中的重点;由于科学和社会一体化发展要求,师资培训不应只是单个学科上教法的深入,而且应注重教师利用技术整合各个学科知识的能力;由于家庭特征的变化,师资培训同样要重视教师与家长交流和构造家庭化学习环境的能力,以促进学习过程的生活化和更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从学习者和学习化环境的角度来考虑教师的职业技能,并按这些技能要求进行师资培训,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1.Background

As technology transform the institutions of society, changing the way that people work, communicate, and lear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 learner-centered models of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hich students are frequently engaged in problem solving and inquiry, collaborating with peers or their parents, using computer and Internet as learning tool, solving problem with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This new change shape the future of teacher development, teacher education or training must accommodate and adapt to the learner-center instruction.

2.Learn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is a result of construction, collaboration, reflection and negotiation within a rich context where learning is situated. Jonassen argued that the four major system attributes on which the designs of constru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based are context,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and conversation.

Three kind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offer meaningful and practical learning activity in today's China, should be considered:

l Media 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rough media has gained importance in China. However they are usually used as teacher’s machine not as learner’s machine. The most powerful use of technologies is to make students immerse in a learning environment. Electronic media, especially computer and Internet can support learning activity by prompting the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inquiry and expression.

l Comprehen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seems to be essential currency,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course is adopted to fit this need in many schools. A Comprehen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computer and network can help students discover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lations; acquire authentic experience and the methodological knowledge that needed in information society.

l Family rel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modern China, the family also has much change. Family has become small and more affection-oriented unit which put more gravity on their only child; the parents have better literacy that make parent-child culture exchange possible; electronic sets are gradually pervasive. Therefore, child can engage in active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the textbook knowledge with 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addition, the parents also can learn from their children.

3.What this means for a teacher

I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teacher has become more of a coach on side rather than the main source for delivering information; become creative manager of learning experience rather than merely dispense of material. Teacher meet the challenges of how to integrate the computer and Internet into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y, how to combine the curriculum and technologies, how to transform theory knowledge into the daily life, how to promote collaboration, etc. So, teacher’s role and instructional skills should be redefined, training is needed.

4.How does teacher education need to change to meet with the need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focuses on teaching skills rather than learning skills. To truly embrace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previous cont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cluding their purpose must be examined and changed. The main content follows:

1. Without a doubt, the field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 special status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currently. But the emphasis of training should be put on as the learning tools rather than teaching tool.

2. Information acquiring skills should be training, not only the use of web-browser or search engine, but also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judge of information.

3. Communicating with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by Internet should be trained, along with group and family counseling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4. Help the teachers to use the computer or Internet for themselves in their work can do much help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in organiz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5. Developing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tudent’s perspective, to put teacher self in the shoes of student, is the necessary task in the preparation for teachers. Role-play is useful technique.

6. Training in inquiry way also helps teachers learn to look at the worl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which can avoid a “bias” which limit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ose whom they teach.

化学培训范文第5篇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明确化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学校意识,树立属于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修订后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情景素材,如:新型陶瓷,导电塑料等,这些与时具进的教学情景素材的加入,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会不断更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这些情景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隐患编入了: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等教学情景素材,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也编入了:侯XX对我国乃至世界制碱工业的贡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科学的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我们认为,教育首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只是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过硬的能力和发展的眼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的接班人。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二、丰富化学知识,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理论的学习实验培训,使我对化学教育理论和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理论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了关于新课标化学教学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现实,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科结构论的学习,给我今后的教学很多启发: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沟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把教学的知识放在一个知识体系里,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链,知识树,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结构的、有联系的知识学生就容易掌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沟通化学知识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内容结构化。在教学中突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重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早期渗透,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视原理和态度的普遍转移,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渗透化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更明确了化学教学中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兴趣、化学思考、创新思维、化学学习习惯、化学学习方法。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化学基本技能,领悟化学基本思想和积累化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关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发展,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思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目标的关系和教学近效应与长效应的关系。这为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化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化学基础、化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化学素养,不同的人在化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理论学习中,我也认识到自己的学科理论还存在不少缺失和不足,今后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多看有关教育教学方面书籍,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感受名师魅力,寻求专业发展

化学培训范文第6篇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教育与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形式,促进教育模式、方法及观念的变革。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习化环境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环境上不是只专注于目标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过程。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更多的主动和自由的环境,使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索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和Internet的资源),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与同伴相互协作,或者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完成意义建构。

学习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手段,并具有“真实世界”的特征和能力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会学习的今天,构建学习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讨论三类学习化环境及其对教师角色的影响,这三类学习化环境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关,而且三者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可融合在一起。

1、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媒介,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认知工具,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强调了媒体的功能,即不是用于传递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而是用于支持更为丰富的情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以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实现更具个人意义的学习。

在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中,媒体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作为通讯工具,以促进学生交流与协作;作为资源,通过超媒体、Internet、光盘等支持学生的信息探索探究活动;作为内容情境化的工具,使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支持意义建构;作为可视化工具,促进学生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现实模型,以发现事物模式和趋势;作为表达工具,通过电子作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

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而更多地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用媒体来传递教学材料,如何使用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更关键是如何将媒体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情景。例如运用Internet 和数据库软件Access收集数据,再用数学工具软件Math lab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Word 制作电子简报,用PowerPoint向其他学生做演示。因此,将媒体集成到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学习化的环境,是对教师新的挑战。

2、各学科综合的学习化环境

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趋势促进了学校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学校设置综合课程,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综合的学习化环境主要有三个特征:

注重体验。将学科学习内容融入到生活体验中,通过接触实际现象,获得意识和经验,这些获得的经验也能为今后学习提供有意义建构的基础。

注重跨学科的关联。综合化是和课程的整体结构相联系,它所关心的核心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交叉模式(课程间知识技能重叠交叉部分来进行关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制图是相通的)和问题模式(选择一个较有学术价值、有争议的问题或重大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来展开教学。

注重方法性的知识。信息时代里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很重要,因此综合化的学习环境更重视方法性知识,立足于社会中复杂而综合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并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方法。方法性的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交流的方法,调查和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未来生存的基本能力;另外,学生也发展了与学科相关的特殊方法,如艺术学科中鉴赏的方法等。

/!/ 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构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化的学习环境往往用计算机作为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以网络作为资源环境和交流协作的媒介;以问题为中心,与研究和探索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应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理课可以用数据库收集气象数据,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写成小论文,并通过校园网自己的作业和进行讨论。可以看出,综合化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对课程间的联系有高度的敏感,并能利用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来展开“问题解决式”教学。

3、家庭化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也影响着学习者的成长环境—家庭,促进了家庭教育和学习化家庭的发展。家庭教育是社会

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构建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过去,教育责任主要交给学校来完成,家长主要承担抚养责任,很少参与学生学习活动。随着社会发展,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家庭普及,通过媒体的学习经常发生在家庭里,通讯工具的发展为家庭与学校增加了交流的机会;现在的家庭规模变小,现一代家长比上一代具有更多的时间与小孩一起活动;现一代家长的文化基础比上一代好,为小孩与家长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由于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子女有可能比家长更早、更快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方法,家长在引导小孩的同时,家长自己也往往在受到教育,例如学会电脑操作的往往先是小孩。因此,“学习型家庭” 正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当今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正是“学习型家庭”的体现。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主要特征有:

注重家长和子女共同学习。广播、电视、计算机或到博物馆、展览馆等地的参观,有助于提供共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环境。例如,子女同家长一起听广播、看电视获得知识和交流是很有教育价值的。家长的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探索,对发展智力、减轻学业负担大有裨益。

注重生活化的学习。家庭中存在大量的学习机会,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帮助孩子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可操作、可实践的经验,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加强学习与家庭生活的结合,并不是要使学习脱离学术轨道,而是给已经学术化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充分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学习,有利于家长学习新技术和接受新观念,这无疑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一种全民教育,是朝向终身教育的全面实施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能力,为家长提供咨询和促进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主要包括:教师应促进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情感支持伙伴;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实践的经验;促进家长与子女的交流和活动,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增加家庭内的教育机会,构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如,布置家长与学生可一起完成的作业。

从上面三类学习化环境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师的任务和角色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指导者”。未来教师的概念可被描述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导师等。教师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运用新技术的技能、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技能、规划和组织能力及研究能力等。因此通过相应的培训能使教师更好地担当起他们新的角色。

二、师资培训的新任务

师资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通常师资培训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技能,如,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等。例如,微格教学就是通过摄录像媒体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这些技能训练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强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但基本上不涉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的角色,不关注学习化环境的设计。

化学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大学生;素质训练

当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能够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的人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是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企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能够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然而,要想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光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的优秀文化真正引进校园,将其与校园的文化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建立企业的优秀文化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了对企业优秀文化的研究高潮,它是企业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以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在众多优秀企业成功的例子中,我们发现,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不具有闪光的企业精神,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可以使整个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的每个员工以企业人的身份而自豪,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出惊人的成绩。

第二,优秀的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企业的团队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加强人才的建设才是企业的根本任务所在。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始终,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并及时为员工排忧解难,从而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注重企业品牌的树立,培养企业的责任意识。企业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树立起品牌效应,从而生产出消费者值得信任的产品。而这种企业品牌的树立是企业每一位员工共同的责任,因此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以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并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争取做到让每一位顾客满意。因此,员工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强化自身的主人翁意识,争取做到与企业同生死、共存亡。

最后,要建立学习型文化,建立创新机制。市场处于瞬息万变中,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起学习型文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更佳的出路。这种学习型文化的建立,必须是企业领导和一般员工共同建立的,并且可以建立一定的培训学习班,对各级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要鼓励企业的员工不断创新,促进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从而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加强大学生素质训练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由于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的在于为企业输送大量优秀的人才,因而,职业院校在培养大学生时,一方面要加强对其技能的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引进企业优秀文化,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首先,加强引进企业的精神文化,建立起大学生的敬业精神。企业员工要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定的贡献,其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企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尽心尽力,这是目前很多企业录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因此,高校在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引进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力宣传,并将其与本校的校风校纪相融合,从而帮助同学们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更加深刻地去了解企业的文化价值,真正将其转变为其内在的自觉行为。只有这样,我们的高职教育才能算是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

其次,加强企业责任文化的引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败由消费者决定,而学生的好坏则由企业决定。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必须时刻注意引进企业的优秀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做事风格。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觉地对自己、学校、企业负责,注重对细节的追求,从而以完美的服务来体现企业的良好形象,最终为企业和社会所认可和接纳。

最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因此整个企业必须在所有团队成员的合作之下才能正常运作,因此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因此高校必须针对这种社会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荣誉感。

此外,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新型创新人才,从而不断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早日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结语

总之,为了培养出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职业院校必须加强企业优秀文化的引进,将其与高校的日常规章制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从而早日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娴;校企文化互动与高职学生的素质提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王知春;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3]万四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杨燕;关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作者简介:陈渝,女,(1981.12-),汉族,四川省泸州市,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汉语言文学专业

化学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强化训练;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23-001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英语教学而言,如何利用教材对中学生进行“四会”技能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素质,便成了我们英语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我想,外语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使学生掌握用外语交际的真本领,那么,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四会”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同样也是主要的英语教学手段。因此,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必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贯穿始终。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将课文作为语言能力训练的基础材料,利用课文所提供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使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和培养学生潜在的英语能力。我的做法是:

一、综合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1.设计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素质。

2.强化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素质。

3.进行整体教学,使学生掌握课文全部,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基础素质教育。

二、综合训练的理论依据

综合训练的设计是按外语教学交际法的理论而设计的。社会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交际的需要,借助外语完成某项任务,增进社会交往,捕捉本国语难以获取的信息等,使人类社会不断文明、进步,快速向前发展。

外语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三个步骤:视听、模仿范例练习和自我表达。英语综合训练根据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及其步骤,以学生为主体而设计、实施的。其意图在以语言训练实践的方式导入新课,从而达到既训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又使学生全面掌握课文的语言及应掌握的知识为目的。

三、综合训练的步骤

1.将事先准备好的能提示课文内容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或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呈现给学生,并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自由思考或讨论课文大意。

2.教师利用关键词,将课文大意口述给学生听,让学生认真听,领会课文大意。

3.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组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练其听力,同时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

4.让学生分别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多次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给以指导和帮助,又一次练其听力和语言交际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听写。课文重要部分的内容边听边写。最后,放全文录音,让学生再一次加深对课文的整体印象,练习、强化听力训练。

5.对学生应需掌握的重点词汇及语言点进行小测验,巩固所应掌握的知识。在此教学训练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好学生多以交际法组织教学,让他们做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设计教学情景,多种媒体辅导,培养四项技能。对于中等学生,进行潜在的素质培养,在他们懂得语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交际。对语言基础差的学生,从语言基础入手,培养其正确的语音语调,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因材施教,多层次教学分类指导,以适应未来对他们的外语要求,克服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总之,综合训练效果较好,学生语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口头、笔头)提高了。刚开始综合训练时,学生不习惯,讲述课文很困难,前几个步骤实施起来很不顺利,时间显得也不够用。经过一断时间的反复实践,反复训练,并在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其差错,不断改进其方法,这样经过一年的有目的的训练之后,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较流畅地讲述而不觉困难了。有的同学还能创造性地准确地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课文的内容。同时,笔头作业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也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同学在语言的运用上和意义连贯的表达方面都表现出其准确性,并能在所给的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表达。在教语法综合训练中,学生懂得了如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其思想。提高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综合训练的好处

1.设计语境,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在没有条件“走出去,请进来”的好的优良的语言环境中得其训练,而只能在课堂上多创造的语言实践中来提高。我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学习空间是课堂,不可能有很多自然习得的机会。为此,英语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给学生创造进行听、说、 读、写的综合训练的机会,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的素质。

2.整体教学,既播种又收获。综合训练将课文内容作为完整的整体呈现给学生,使其成为学生听、说、读、写内容,让学生对其有整体性的多种形式的感知,了解课文大意,句与句,段与段以及整篇课文内部的连接方式及其结构,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同时对学生语文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的研究表明,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而且具有超然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实践性。

3.反馈及时,让教与学和谐发展。综合训练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教学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到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综合训练的明显好处为教学反馈非常及时、到位。

化学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培训激励 学习文化

0 引言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的基业长青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就是承载在企业人力资源身上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是企业所有投资中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也是员工实现个人与企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培训激励是调动员工发挥积极性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提升员工自我竞争力的手段,是丰富自身内涵的必要过程。

1 通信企业培训工作现状

伴随内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对员工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培训工作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1 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措施,员工学习热情一般。企业还没能将培训与员工职业技能认证、职级晋升、物质奖励等有机结合起来,员工学习热情没有被充分调动,培训激励作用不明显。当学习还没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时,企业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激励机制,以解决员工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1.2 企业学习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目前,多数员工没有从内心深处重视培训,部分员工对培训的兴趣不高,因工作“忙”而随意请假,上课处理私事,注意力不集中,迟到或早退现象屡见不鲜。员工主动学习意识不高,有些员工被动应付。

1.3 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前瞻性有待加强。目前,外部采购的课程,多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普适性很强的课程,不一定完全契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应加强与培训咨询公司的沟通,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2 通信企业培训工作应对措施

2.1 帮助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提升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加大“形势”教育,增强员工的危机、责任意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端正员工的学习态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培训学习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不断进步、寻求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真正要学习的人才会学习,只有明确为什么来学,要学什么,才有学习的动力。只要培训重视了,关注了,没有协调不好的“工学矛盾”,参培率自然而然也会高起来。一般来讲,培训资源是稀缺的,培训是一种福利,能够参加培训,既是企业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员工学习知识、交流经验、开阔视野、行为改进、提升绩效的重要机会。培训也是一种责任,员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培训项目质量决定着员工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培训管理部门应多从项目的过程管理上下功夫,把工作做到位。

①注重培训需求分析,精心设计培训内容,选择好培训对象和培训时机,让员工愿意学、能学到。培训需求调研不能走形式,要做到有据可依,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绩效分析以及标杆学习等多种调查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员工能力提升诉求热点和企业发展需要,设计科学、前瞻性的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应切合员工实际。不搞形式主义的培训,而要讲求实效。培训内容应丰富,符合学习者的兴趣,加强案例情景式教学,让员工带着问题去学习。培训对象要选择那些想学习的人,缺乏学习动机培训效果就会很差。员工有强烈的培训需求欲望时开展培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做好培训时机的选择,如新员工入企、员工晋升或换岗、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推出新业务、开展重要专项工作时立刻组织安排相应的培训,会更受员工欢迎。②创新培养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培养方式要根据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岗位特征、学员素质、学员数量、培训时间、培训经费等因素综合选择确定。成人学习具有功利性、强调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培训方法上,除讲授外,要更多采用经验交流、体验式学习,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③严格考核,强化管理。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员工认真学习,检验培训效果,要让员工看到培训有其严肃性。从培训考核成绩及其有关奖励等来激励员工的荣誉感、自尊心。奖优罚劣是促使和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优秀学员给予肯定与表彰,对不合格学员进行警示(如重修、推迟晋升等),将员工的学习表现与企业的评先评优(如评选知识型员工等)相结合,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2.3 注重培训激励的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将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充分结合起来,探索设计、建立一套与培训激励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①目标激励。一个进步的、明确的、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对员工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当员工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并在抵达目标之后有多少回报在等待自己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充电”。将能力提升计划纳入员工绩效计划,员工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和个人特点制订阶段性的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学习并将学习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促使行为改进、绩效提升。上级领导每季度对员工的能力提升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员工快速成长。②发展激励。相对于物质激励,员工更看重企业能否给自己提供发展的机会,建立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既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又可兼顾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将受训员工的学习成果和技能提升与其职业发展、岗位晋升、薪酬激励、工作轮岗和企业后备人才选拔梯队建设结合起来,员工的学习热情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并维持长久。③物质激励。每个人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需求和物质利益,这不仅是维持个人及其家庭生存的基本要求,而且是个人在各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将员工培训与具体利益分配挂钩,根据员工的劳动技能和实际贡献决定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档次,员工定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培训中去。④精神激励。人人都有被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及时肯定员工的成绩,给予必要的精神激励,是使员工保持活力的好方法。多把培训做成奖励,把培训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依据员工绩效状况及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确定员工受培训机会的多少及所参与培训档次的高低,使员工感到参加培训是一种荣誉,是对自身工作的肯定,进而为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而努力进取。⑤消极强化。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已成为企业择人用人的主要形式。通过得当的消极强化手段使员工吸取教训改变不良行为,对于自身原因没有完成培训计划或培训成效达不到目标,综合素质不符合任职资格的员工,企业通过降职降级、转岗待岗等消极强化手段,促使他们重视培训,努力学习。⑥文化激励。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倡导“学以致用”、“互相学习、整体发展”、“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学习文化。通过内部人才市场建设,经常开展职位竞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2.4 创造培训成果转化的条件和环境,鼓励员工学以致用,立足岗位成才。通过营造学习成果转化氛围,让员工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能力,做出业绩,才有可能得到向上发展的机会,以激发员工努力学习的热情。在企业内多开展劳动竞赛、技能大比武、工作创新及合理化建议活动,并通过健全制度、加大激励等措施鼓励员工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做好培训成果的转化。

化学培训范文第10篇

1引导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兴趣所指向的具体内容和对象。在化学竞赛辅导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给学生提供兴趣的需要基础,让学生不仅对化学或涉及化学的知识感到好奇,而且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种知识是社会实践的需要[2]。因此,在化学竞赛辅导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并利用化学的特点———实验来营造学习气氛。

1.1注重思考性恰到好处地创设“认识冲突”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磷元素知识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鬼火’的科学解释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若再从中点拨,不久结论就出来了。“鬼火”其实就是“磷火”,磷是生命元素,动物的骨骼和牙齿都含有磷元素,尸体腐烂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释放出少量的PH3气体。PH3在空气中能够自燃,出现暗淡的蓝绿色火焰,微风吹到哪里,它就飘到哪里燃烧。在PH3生成的同时,往往还有P2H4生成,P2H4比PH3更活泼,是更具自燃性的气体。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3KOH+3H2OΔ3KH2PO2+PH32PH3+4O2P2O5+3H2O3P4+8KOH+8H2OΔ8KH2PO2+2P2H42P2H4+7O22P2O5+4H2O这样一来,有关磷的性质和相关化学方程式,学生就会乐意去记并记牢。又如,学习铁的化合物知识时,可以请同学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烧砖时不喷水生成的是红砖,而喷水则生成青砖?”这个问题与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有关,学生很感兴趣。烧砖用的是粘土,粘土的主要成分是含水硅酸铝(xAl2O3•ySiO2•nH2O),此外还含有一些杂质,如铁质矿物,常以褐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Fe(OH)3]、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或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形式存在。砖坯在高温窑中煅烧,当有充足的氧气存在时,则所有的含铁化合物转化为Fe2O3。根据铁含量的多少,将显现浅红色至深红色。如果砖坯烧到一定程度时,从窑顶向下喷适量的水,则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与灼烧的焦炭反应,生成CO和H2。CO和H2能够把Fe2O3还原成Fe3O4甚至FeO,因此砖显青灰色。

1.2体现直观性在教室的地面洒上十几颗干燥的三碘化氮小颗粒,当学生进入教室时,干燥的三碘化氮被人踩着,发出“噗噗”的响声,使他们感到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雷阵。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学生往往会吓一跳,但同时也觉得十分有趣,脑子里自然产生许多为什么。这时给学生时间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爆炸物的颜色(黑色)、爆炸时的现象(紫色蒸气)、闻到的气味(刺激性气味),最后告诉学生:浓氨水与碘片反应时,可生成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NI3•NH3)———三碘化氮与氨的加合物。有关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5NH3+3I2=NI3•NH3+3NH4INI3•NH3在暗处和用氨润湿时是稳定的,干燥时受到压力会按下列反应爆炸性分解:2NI3•NH3=N2+3I2+2NH3此时可趁势从中引出碘三离子(I3-)、叠氮酸离子(N3-)、氢叠氮酸(HN3)的结构,并与学生交流。借着学生兴趣浓厚,进一步介绍化学上“C3H3”的含义(Clearhead清晰的头脑,Clever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habit洁净的习惯)。正如陶行知认为的那样“学与乐不可分”,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处于主动活跃之中,而且给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3强调实验性化学实验具有独特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属性。如果把实验处理成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来教学,启发性、探索性不强,会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化学竞赛辅导中,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和设计实验,这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多方面能力的过程,常常会产生别有洞天的实验现象和心理感觉,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学习“卤族元素”内容时,可建议学生用毛笔沾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字迹干后便不见痕迹,此时若涂上碘酒就立即显出深蓝色的字,这便验证了碘单质遇淀粉显蓝色的事实。另外,在学习“原电池”这一节后,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原电池,结果学生制作出了“土豆电池”、“番茄电池”等。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和学生一起做“废电池再生”的实验,具体做法如下:取2节废电池用电珠试验证明电池己废旧无用,然后用铁钉在废电池上部凿几个小孔,深度为电池高度的3/4左右,用滴管(也可用废弃的塑料眼药水瓶)吸取盐酸,将滴管尖端小孔内,然后慢慢将盐酸加入,最后将点着的蜡烛斜持,滴上蜡烛油封口。再用小电珠试验,电珠重新发光。实验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最佳的学习心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失败实验”,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再实验,也是一个深刻的实事求是精神的锻炼机会。经过“失败———成功”的多次反复,对学生的震撼力深刻、持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化学知识,培养了能力,促进了身心发展,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2维持兴趣的稳定性

兴趣的稳定性,也称兴趣的持久性,是指兴趣的稳定程度和持续性。兴趣的稳定性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很重要。不稳定的兴趣,不仅会影响知识的深入掌握,而且会导致浮夸、不踏实、惧怕困难等性格的形成。只有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知识,把某一项工作坚持到底,并取得成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性是关键的一环。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为帮助学生顺利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使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形成稳定的兴趣,应当注意学生意识倾向的正确引导[2]。在化学竞赛辅导中,可应用我国化学史上的重大发明成果和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巨大发展以及与国外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差距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责任感,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树立奋斗目标的个性心理,巩固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例如,在学习“碳酸盐”内容时,首先强调碳酸钠在化学工业上的突出重要性,简单介绍国外发明的氨碱法(索尔维法),然后话题一转,重点介绍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强调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在资源的利用上比氨碱法优越,是制碱工业的重大突破,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指出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家在纯碱工业上做出的重大贡献,这一发明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侯德榜也因此获得英国化学工程学会和美国机械学会荣誉会员的称号。这样的扩展讲解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又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找出用中国人命名的有机化学反应———“黄鸣龙还原法”,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方法是我国化学家对凯西纳-华尔夫还原法的重大改良,已为国际广泛应用,写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是我国化学家对有机化学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

3拓展兴趣的广阔性

尔用经典力学的离心力等于向心力的基本原理,结合普朗克的量子论,并赋予角动量以量子化条件来描述微观粒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从而计算出电子的运动速度、轨道半径以及量子化的能量公式,很好地解释氢光谱的实验现象。同时也指出玻尔理论有局限性(虽然引进了普朗克的量子论,但还是应用经典力学来计算电子的运动速度、轨道半径,没有反映微观粒子运动的本质规律,如测不准原理),势必被后来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所取代。在学习“氢键”时,指出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氢键是构建蛋白质高级结构(蜷曲、折叠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生物高分子的高级结构有重要意义;在学习“离子晶体的堆积-填隙模型”时,指出这个模型把正负离子看成是具有一定半径的刚性球,运用数学的空间几何知识推导出堆积球和填隙球的几何制约关系,由此计算离子的空间利用率。这样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必然联系。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例如:拉瓦锡、玻尔、黄子卿、邢其毅等)的事迹介绍,使学生清楚兴趣广阔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这些科学家正因为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紧密联系自己的中心兴趣,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2]。兴趣的广阔性有利于扩大思维领域,激发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富于联想、富于想象,变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灵活地学习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