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科学工程

化学科学工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

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

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选择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为样本(见表2),按照前文对学科集群的认识,这些学院都有9个以上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科集群规模。其中论文指该学院教师被SCI、EI、ISTP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中北大学的数据包含了CA论文。山西大学的数据不包括ISTP论文。专著指该学院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数,不包括教材。项目及奖项指该学院教师申请的省部级以上项目、经费及省部级以上奖项。发明专利指:该学院教师申请并且授权的发明专利。3所高校的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占到了较大比例。3所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较为可观,被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量较多,出版了一定数量的专著,申请了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攻关项目,以及“863”项目,甚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中北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承担过“973”项目,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北大学和山西大学还拥有发明专利十几项。从师资力量来看,应该说学科集群让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领域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

山西大学至今已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日本岩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交流。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天脊集团等大型企业,在产品研发、岗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化工研究所建立了山西省化学工程技术中心,还与山西焦化集团公司等6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北大学安全工程系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项目合作。从产学研合作角度来看,三所高校都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企业合作的视角来看,在研发方面,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合作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技术、环境化工、生物工程与技术。3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集群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构建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模式,围绕着山西省的产业特色,为山西省地方经济服务。

四、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路径

从以上3所高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在3所高校内部相关专业之间建立了学科集群,集群的方式是建立化学化工学院,统筹化学化工各个专业,从多学科、多专业、多研究方向的角度,进行学科集群。关于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3所高校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集群的方式是产学研合作,与山西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关于跨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之外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中北大学有一定的建树,却没有进一步深入。中北大学之所以能够有一定建树的原因是该校原来是部属院校,与其他部属院校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北大学的跨区域学科集群,仅仅局限于与兄弟院校的合作,还没有进一步深入到与其他省份企业的合作上。

全文阅读

学科建设化学工程论文

1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的内涵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相互支撑发展的这种态势导致了新兴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的诞生。它是将传统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交叉融合,以化学工程为基础和手段,面向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制备及应用的一个新兴学科。它既是化学工程学科内涵的拓展和应用领域的外延,也是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规律。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材料生产与加工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在材料高性能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生产对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材料制备的高质量、低成本、环境友好和可循环再生利用;二是利用新材料,如新型催化材料、分离材料等发展新型高效的化工技术与理论,形成新的流程工艺和集成技术。

2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材料化学工程学科作为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新增长点,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化工学院或材料学院均出现了材料化工的研究领域,有的大学(如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材料化工”系等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材料化工的交叉研究已经展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2005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5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材料化学工程大会,大会总结了国内外材料化学工程的研究进展,明确了我国材料化学工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化学工程和材料学科的交叉融合,国内多所重点院校开始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置“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2002年,南京工业大学首先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立“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随后,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始设立“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据初步调研,已经有11所重点大学设立材料化学工程,如表1所示。该学科的设置,有力地促进了“化学工程与技术”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材料化工领域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

3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的建设对策

3.1重新定位“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

“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的培养定位以工程为主,理工结合,既要考虑到与化学、化工、材料学的学科交叉以及与生物、环境等学科的渗透,又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和地方产业要求的素质高、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工程和工艺结合、理工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3.2构建“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学位课程体系

全文阅读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论文

【摘要】:综观化学工程学科的演化和发展,认为这是一个辩证综合的历程,而且不论是学科的"分化"还是"融合",都体现出系统和谐的规律和性质,综合基础上的分化与分化基础上的综合既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也是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化学工程;系统;和谐;辩证法

自然界中的和谐系统比比皆是,大至宇宙,小到原子;地球生态系统是和谐的,动植物群落是和谐的,人类社会体系是和谐的,健康的人体更是一个绝妙的和谐体。所有这些和谐系统遵循着同样的辩证综合的规律,具体可以归纳出三条:1.统一律;2.层次律;3.进化律;所有和谐系统具有同样的性质:1.开放性;2.自组织性;3.非线性;4.无限发展性[1]。当爱因斯坦把大半生致力于统一场论时,其哲学上的需要相对物理学上而言或许要来得大,面对物理学的系统和谐,理论规则的分立是不能令他觉得满意的。而化学工程的发展是不是因循同样的哲学历程呢?

在化学工程作为学科开始被重视之前,化学工业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各种具体的工程与工艺都被独立开来,在认识上是被分为各门特殊的知识,因此,当国外高等院校在十九世纪末开始设置"化学工程学"时,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学习当时化学工业的各种工艺学,"化学工程"的概念在当时还是相当模糊的,在理论上充其量是化学与机械的一种混合(amalgam)。然而这种理论混合的模式在德国人看来却是很正统的,即使在今天,他们也避免专论"化学工程",而是称之为"过程工程"(ProcessEngineering),这一名称实际上要比"化学工程"的范畴更广,甚至更为准确,凡是涉及一定流程与工艺的领域都是适用的。但我们习惯上还是沿用"化学工程"的名称。

二十世纪开始,化学工业迅猛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客观上需要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和支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事物运动规律性的认识也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有概括性。伴随着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工业中各门看似不相干的工程和工艺中存在着共同的物理特性。1901年,美G.E.的Davis《化学工程手册》的发表,初步提出了"化工物理过程"的原理。1900年始,以合成氨、纯碱、燃料等为代表的近代化工厂出现,如1913年,德哈勃-博施法高压合成氨技术的产业化,星火燎原的,化学工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到了二十年代,美MIT的一些学者提出:不管化工生产的工艺如何千差万别,它们在众多的典型设备中进行着原理相同的物理过程。1920年,美MIT成立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化工系,时W.K.Lewis任系主任。1922年美国化工学会认同了新的见解,引出了"单元操作"(UnitOperation)的概念,这一概念在苏联时期和我国则广泛称为"化工原理"。

1900年始的"分离工程"研究使"单元操作"的概念日趋成熟。被称为单元操作的过程主要有流体流动、传热、干燥、吸收、蒸发、萃取、结晶和过滤等,以这些单元操作作为研究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工程学科在二十世纪前半期发展的核心,其理论迅速成为发展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石。这种把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过程和工艺概括成"单元操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反映,是化学工程学从"个性"到"共性"的第一个哲学性概括,是在一个系统整体性把握的高度上建立了一门技术科学,体现了系统科学发展的和谐统一规律。

随着"单元操作"概念的确定,另一方面,化学工程学科中重要支柱之一的"反应工程"亦逐渐浮出水面。从最初的德Winkler流化床煤气化炉的应用到德Bergim-Pier三相液化床煤液化工艺的开发,又到1931年丁纳橡胶和氯丁橡胶的投产,化学工业上发展的高峰持续不绝,1940年美国FCC炼油开发成功,成为石油化工的起点。直到1957年,欧洲第一届反应工程会议,明确提出"反应工程"的概念,成为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工程学的进一步和谐统一。"反应工程"的建立,乃至今日仍备受困扰的"过程放大效应"问题,及从"逐级放大"到"数模放大"的研究都带动了"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的发展,并共同体现了系统科学发展的和谐层次律。

就在"反应工程"发展的同时,"单元操作"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发现各单元操作之间存在着更为普遍的原理,"过滤只是流体传动的一个特例;蒸发不过是传热的一种形式;吸收和萃取都包含着质量的传递;干燥与蒸馏则是传热加传质的操作……"[2]于是单元操作可以看成是传热、传质及流体动量传递的特殊情况或特定的组合。这种认识的深化过程并没有停止,人们进一步又发现了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之间的类似性。于是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综合了以往的成果,开始用统一的观点来研究三种传递过程。1960年,美威斯康辛大学(Univ.Wiscosin)的R.B.Bird教授出版了《TransportPhenomena》一书,系统地采用统一的方法来处理三种传递现象,从此化学工程学科的核心过渡到了"三传一反"的系统性概念。"三传"的研究是系统科学和谐进化律的又一体现,使化学工程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整体性高度,这种高度的和谐统一是对客观世界本质性的认识,并在学科上反映出了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其影响力是普遍性的,是跨学科的,不仅使"传递原理"成为化学工程学的重要基础,同时在生物工程、机械、航天和土木建筑等工程学科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并日益成为工程专业共有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只是侧重点有所差异而已。

全文阅读

项目管理工程的科学化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工程建筑行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就当前项目管理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加强项目管理工程的科学化,希望为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已经由早期的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进行转变,但是与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发展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适应国际国内建筑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把我国的建筑市场培育发展得更加完善,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要实现科学化。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与工程建设的目的相一致,是以工程项目为出发点、为中心、为归宿的管理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政府集中管理为中心的计划管理方式。这一改革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我国工程建设的生产力。

一、我国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现状

1.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意识薄弱

中国的发展和复兴需要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建筑业仍然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观念都很淡薄,没有足够认识到项目管理的优势。因此项目管理的作用没有被完全认识到,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项目。管理者认为在技术上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需要额外的支出来进行项目管理。所以很多项目是在没有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团队专业人士进行项目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

全文阅读

化学工程中的绿色科技

摘要:化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纤维材料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衣着服饰的革命,突破了原有的棉、麻、毛等材料的局限;新的可替代能源的发明,给日益严峻的煤炭、石油等天然原料短缺的趋势提供了缓和压力的空间。在化学化工科技发展带来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负面效应也随之产生,那就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废弃物污染情况的加剧。因此,绿色科技的运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就化学工程中的绿色科技的运用给出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化学工程;绿色科技;环境保护;绿色化学

1绿色科技促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我们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就是二氧化碳。无论是以往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还是现阶段科技含量高,日趋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这些工厂每年要向大气排放数万甚至数十万吨的二氧化碳[1]。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成为了造成全球性的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造成这一现象的那些工厂却不用为温室效应负担任何一点费用。

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许多化工企业正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甚至有一些企业将二氧化碳作为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原材料来使用。例如,有的化工企业将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一种原材料来生产尿素。仅这一种工艺,就可以使该企业的每年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减少数十万吨。

2海水淡化工程的预处理过程中运用绿色科技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离开水,水对于每个人的生命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资源。而这种重要的资源,又具有这有限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淡水的危机成为了世界性的环境难题。而我们中国,又是世界上最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就成了缓解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现状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海水淡化所必须的成本也在逐渐的趋于大众化,使这一技术不再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才使用的起得奢侈的技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引进并采用了这一技术。

3绿色化学技术在我国传统香精香料工业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矿工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中的化学教育

作者:文书明 刘殿文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矿物分离与富集的依据是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这种物理化学性质指的是矿物比重、磁性、电性、表面化学性质等,与这些性质对应的矿物分离与富集方法分别是重力选矿、磁电选矿、浮选等。利用重力选矿和磁电选矿分离与富集矿物的方法受到矿物比重、磁性和电性难以改变的限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而矿物表面性质可以通过人为改变,对应的浮选在矿物加工工程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所有的矿物都可以通过浮选方法进行分离与富集。正是由于浮选成为矿物分离与富集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而浮选的理论基础又是化学,所以化学是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成为公认的事实,浮选作为矿物加工的主要方法,本身就是化学在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中的一种应用,因此,化学教育在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矿物和岩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具有固定组成的固体化合物,由于成分不同、成矿条件不同,不同的矿物表面性质是不同的,即使相同组成的矿物,由于成矿地点和成矿条件不同也会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对于浮选分离矿物而言,不同的矿物表面性质又有相似之处,矿物与岩石之间、矿物与矿物之间、岩石与岩石之间的表面性质异同,成为浮选分离与富集这些矿物的根本依据。浮选工程中,矿物与岩石的表面性质可以根据需要人为调节和改变,从而扩大需要分离的矿物之间的表面性质差异,实现矿物之间的有效分离。化学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从初中开始,就涉及到化学的学习,直到博士研究生,化学仍然是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学生需要继续学习的课程。甚至作为高层次的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教授专家,仍在不间断的学习化学。化学与浮选是不可分的,可以说,无论多么深厚的化学知识,都不能说对于浮选已经足够了。化学有多深奥,浮选就有多深奥。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化学教育是根本之一,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不同程度的化学教育。只有重视化学教育,才能做好矿物加工学科的人才培养。

1浮选是化学在矿物加工工程中的应用

无机化学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化学,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化学分支学科。浮选的对象为矿物岩石,本身就是无机物,矿物的表面性质决定于矿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矿物表面性质的研究离不开矿物内部组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矿物与岩石的研究将涉及无机化学的所有领域与内容,无机化学成为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矿物浮选是通过改变矿物表面的疏水性来实现的,而增加矿物表面疏水性的方法是采用含烃基的异极性分子在矿物表面吸附,含烃基的异极性分子就是典型的有机物质分子,研究捕收剂、起泡剂等浮选药剂,将涉及广泛的有机化学。有机化学也是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物理化学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物理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外延广阔的化学,浮选涉及的矿物岩石、矿浆溶液、有机分子以及泡沫浮选气体介质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都涉及到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在矿物加工工程本科课程设置,占有最多的学时数,分两学期学习,是矿物加工工程学科至关重要的一门化学课程。物理化学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浮选学习。物理化学也是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是:物质中元素、基团的定性分析;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纯度的定量分析;物质中原子彼此联结而成分子和在空间排列的结构和立体分析。研究对象从单质到复杂的混合物和大分子化合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分子量到高分子量。样品可以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称样重量可由100克以上以至毫克以下。1931年E.威森伯格提出的残渣测定,只取10微克样品,便属于超微量分析。所用仪器从试管直到附自动化设备并用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记录和储存等的高级仪器。分析化学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生物、统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本身的内容,从而解决科学、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涉及的矿物岩石、溶液、有机和无机药剂、矿物加工原料及产品都需要通过分析检测得以定性或定量的描述,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仪器分析检测,对矿物加工过程中的行为机理也才能进行研究和了解,所以矿物加工也与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矿物加工工程学科课程设置中,在本科阶段或者在研究生阶段需要对分析化学进行系统学习。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络合物化学、电化学、量子化学等是比以上四大化学更加细化的化学分支方向,在进行矿物浮选研究中,针对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目的,不同程度地将涉及到这些更加深入和细化的内容。为了使化学与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结合的更加紧密,在研究生阶段还开设了浮选表面化学、浮选药剂化学、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等。尽管在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不同阶段开设了大量的化学课程,涉及的化学内容几乎涵盖了化学领域的所有内容,但对浮选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仍然不够。矿物浮选发展至今,还有大量的浮选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浮选工艺的水平还有待提升,进一步强化化学教育和矿物浮选化学研究对矿物浮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2各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化学教育

以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中专和职业教育,由于生源大多是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化学知识非常有限,仅对一些化学基础知识有所了解,特别是初中文化水平的学生,只能了解一些初步的化学现象,因此,在进行矿物加工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补充一些学习浮选技术必要的化学知识。这种化学知识的补充,可以贯穿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单独开设简单的化学课程。只有在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浮选技术必备的基本化学知识以后,浮选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学生也才能真正理解矿物浮选的技术知识。对于以生产技术管理和技术应为目标的专科和本科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已经考虑了化学对矿物加工工程的重要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都是必修课程,学时数占到专业基础课程学时数很大的比例,经过系统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浮选专业课程时,已经能够较深入理解矿物浮选中的化学问题,也能较好掌握浮选理论和浮选工艺专业知识。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基本能根据矿石性质的变化,应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浮选理论,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的技术问题。以科学研究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为了使学生能够从生产中发现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具备独立从事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分析化学。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可以让研究生掌握常规的分析检测技术,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要使用的现代检测手段,发现、分析和研究试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结果,从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对于博士研究生,是要让他们更深层次理解矿物浮选的机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意识,为此,从电子、原子、分子层面上理解矿物浮选理论是必要的,所以,在已经较好掌握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量子化学的学习和了解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是需要的。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浮选跟化学是不可分的,浮选实际上就是应用化学的一部分。无论是技术操作工人,还是从而浮选理论研究的博士研究生,不同程度都必须将化学作为基础,没有相应的化学基础,从事浮选技术应用、技术开发及浮选理论研究都是难以想象的。化学是浮选的基础,浮选是矿物加工工程最重要的方法,因而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化学教育是极端重要的。

3重视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化学教育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资源枯竭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资源高效利用成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坚持的原则。如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显然矿物加工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资源高效的重要支撑。矿物加工工程中,浮选是最为主要的方法,而化学优势浮选的基础,通过浮选回收和利用矿产资源,实际上就是利用化学或者表面化学方法回收和利用矿产资源。重视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化学教育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质量,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根本问题。矿产资源开采出来以后,多种资源共伴生,性质复杂,给资源中各种矿物的分离与富集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只要有价值的矿物,都要进行回收,此时,这种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通过化学的方式改变各种矿物的性质,扩大彼此间性质的差异就成为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重要课题,而所使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化学的方法,所以,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中的化学,决定着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只有重视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化学教育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质量,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根本问题。矿产资源天然形成的,其中的组分有的是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但同样存在对人类社会有害的组分,在矿产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高效、综合回收有益组分的同时,处理好有害成分也是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任务。只有解决了有害组分的处理,使得矿物加工过程中和矿物加工以后剩下来无用组分无害于人类和社会,矿产资源才能实现清洁利用。矿产资源中有害组分的处理,首先也必须掌握这些组分的性质,然后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无害化处理等,而这些过程也与化学密切相关,所以,矿产资源的清洁利用也离不开化学。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化学教育也是矿产资源清洁利用所要求的。矿物加工过程大都需要将矿石磨细,使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解离,而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分离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矿物加工工程废水排放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问题。当今的矿物加工工程领域,要求选矿废水零排放,确保废水对环境不造成影响。废水零排放意味着废水必须回用,而废水回用将带来对选矿技术指标产生影响的问题,为了尽可能不是回水影响选矿技术指标,必须对回水进行性质研究,有的还要进行适当的化学处理,无论是回水性质的研究和回水的化学处理,都需要涉及化学知识,所以,矿物加工过程中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废水回用的处理等都直接与化学相关。矿物加工的环境问题也要求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重视化学教育。矿物加工过程中,做好了资源高效、综合、清洁利用,做好了废水的循环利用和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就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而矿产资源高效、综合、清洁利用与废水处理均与化学密切相关,由此看出化学在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重要性,重视化学教育是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必然要求。

全文阅读

工程师背景下工科化学教学研究

[摘要]

卓越工程师计划对于非化学化工类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的适应这一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文章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工科化学教学研究的情况。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科化学;课程教学;教材建设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工科化学简明地阐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密切联系工业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化学和工程技术间的桥梁作用,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授课对象一般为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学生。非化学化工类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相关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1-3]。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贯彻落实[4,5],也为工科化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的开展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的化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科学的社会观,并突出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学会把化学的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的观点结合起来,是摆在教育学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1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新的形式下教材更需要体现工程背景。工科化学主要内容是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因此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基本原理为基础,不断融入近年来新的内容。例如,在物质结构一章,以小字或延伸阅读的方式介绍201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上帝粒子”相关内容;在电化学一章,简单介绍原电池原理后,可将近年来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锂(离子)电池作为重点进行介绍并以小字或延伸阅读的方式介绍一下具有诱人前景的石墨烯电池,等等。第二,以工程实际为例讲解基本原理的应用。例如,在离子平衡一章,可以结合实际某工厂废水组成情况,讲解如何利用沉淀原理将其中某些有害离子去除。第三,做到图文并茂。印刷精良,图文并茂的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可小觑,一方面可以减少阅读纯文字的枯燥,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例如,在物质结构一章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用三维的立体图代替平面图,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2教学内容

全文阅读

工程管理科学化的契机

【摘要】审计报告对于提高建设单位总体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和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工程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通过对某政府建设单位三年审计报告解读与分析,结合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提出在体制上进一步规范化工程管理的若干建议。

【关键字】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报告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序言

政府建设单位承担的是政府投资项目,因此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审视。多年来,建设单位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均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送审,接受有关审计部门依法对承担建设工程的审计。这些审计报告数量大,涉及面广,从一个集中的窗口较突出的反馈了外界对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全方位评价。因此,对这些审计报告进行解读与分析,对于提高建设单位总体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工程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审计问题汇总

1、 审计报告汇总范围

近三年,该政府建设单位送审的工程项目较集中。因此,审计报告汇总范围选择为2009年 ~ 2011年。这期间,审计部门共审计该政府建设单位工程 91项,出具审计报告91份,提出审计问题148个。其中2009年审计工程40项,提出审计问题64个;2010年审计工程25项,提出审计问题47个;2011年审计工程26项,提出审计问题37个。

全文阅读

课程思政对化工学科教学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重心,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的关键任务。在化工学科教学当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众多高校化工专业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化工学科包括了化工原理理论课和实验课程等众多课程,其授课的范围较为广泛,学生人数中众多,且专业教学时间较长。因此,在化工学科教学当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化工学科课程当汇总,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挖掘化工专业课程当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等德育元素,使化工学科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对于化工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历史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我国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开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计视野,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完善和实践策略改革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包括了三大部分的内容,在“探索”部分,该书突出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对改革开放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演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在“建构”部分,该书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分析了专业化和规范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并对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体系提出了众多建设性意见。在“拓展”部分,该书以人文传统教育为出发点,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内容进行了拓展,为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通过对全书的阅读,笔者认为在化工学科当中渗透课程思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全球化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打破传统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积极吸取新的思想观点和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合现实和专业教学要求,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相互融合的长效性。以化工学科教学为例,其同时还应该从市场需求和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在化工科教学当中,以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作为教学改革的突口,充分做到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提升的结合,大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将课程思政与化工学科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应将化工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引导学生将科学论思想渗透在科学知识的学习当中。通过化工专业课程政的系统建设,引导学生利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工专业知识,用科学化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理论问题和决实践问题,进而提升化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性。

第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化工学科教学中渗透程思政理念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性地位,促进新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应用,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思政治教育教学当中。当前,在高校化工学科教学当中,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不断的优化和改革,但是在实的教学过程当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让学生切实掌握实践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学手段,深入挖掘化工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案例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潜移化当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化工基础理论,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吸取思想教育理念,进而达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

第三,在跨学科交融的开放语境背景下,我国高校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在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扩展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并结合大学生的现需求,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化工科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入优秀科学家的真实案例作为学素材,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教学试验,在这一过程当中,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克服难,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我国高校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高校思政治教育优化和创新的相关策略,对于完善我国高校思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该阅读,笔者认为在化工学科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有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工专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对于养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创新型化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方龄萱

全文阅读

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建设浅谈

摘 要: 对于理工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来说,工科化学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十分重要,因此应从课程所用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网络教学资源、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加强课程教学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关键词:课程建设 针对性 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195-02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而世界是物质的,因此化学是一门研究内容广、应用范围广的学科。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化学学科除了自身的继续发展还和其他相关学科融合发展,做到了深度上的推进和广度上的扩展,能够将研究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作为理工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工科化学基础课程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结构学习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成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工程人才所必需的组成部分。目前贵州理工学院开设的工科化学基础课程适用于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采矿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生,在学生已有高中知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课程教学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一、加强课程所用教材内容精选建设

浙江大学化学系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1],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化学和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订了所编教材《普通化学》,以更好的适应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需要。目前贵州理工学院选用教材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化学》第六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该教材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但在目前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工科化学基础的教学时数有所减少,完全讲授教材内容会面临学时有限,导致教师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我们精选讲授内容,突出难重点,做到“以精求少”[2],讲授各章节的内在联系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教材内容精选中应注意:(1)对工科专业来说,教材精选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的难重点知识不同,因此应该选择教材中的不同内容进行讲授,做到所选内容与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一致。(2)教材精选内容要注重应用化学知识,加强适用性,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偏重基础教学,也不能偏重实践应用。(3)精选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作为学生自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学了解相关知识及应用,以更好的解决针对性强而学时又少的矛盾。

二、加强课堂教学方式建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