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画室实习工作计划

画室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维动画“工作室”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

目前,我国三维动画人才的培养大多着眼于理论层面,极少有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院校教育设施投入和软件跟不上发展、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性教学思维严重等问题是当今三维动画教育的现状。传统三维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今人才需求标准,加强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互助互赢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出路。

三维动画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一、三维动画教学现状分析

一方面,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大多属学院派的创作风格,喜欢玩技术搞创意,完全自娱自乐的状态,对于商业性市场运作认识不足,导致了很多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多教育机构由于对三维动画行业的不了解、不熟悉,断章取义,认为三维动画教学就是三维动画软件技术学习的认识误区。传统的三维动画教学注重对动画软件结构的认知,课程教学设计通常从软件自身模块进行划分,侧重于软件命令的讲解和操作,纯粹的知识性结构教学容易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则,学科性教育仍然主导着高职教学思维,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没能很好的结合,软件技术就不能转变成应用能力,工作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三维动画人才培养就成空谈!三维动画人才培养不是单纯的三维动画软件教学,它应该按照三维动画生产流程和岗位职能标准设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把市场属性和教学系统有机地结合,构建符合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出路。

二、三维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工作室”教学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学科性教学思维,把课堂教学转变成工作室教学,工作室成为教学过程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建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课程设置不再以章节式知识结构划分,整个课程以三维动画项目制作为依托,按照项目的生产流程实施教学。在其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费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是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为日后竞岗打好坚实的基础。

1.开放式教学,企业管理。在工作室的教学状态下,没有严肃的课堂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式的管理模式,一切以项目制作为中心,按照岗位小组划分工作任务,边学边做。在其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由讨论,构建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突破了传统教室的封闭,把课堂延伸为工作环境。工作室建立了如上下班式考勤制度、奖励与淘汰机制、工作任务责任制等企业管理制度。

2.项目流程化,任务小组化。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不再以知识章节进行划分,整个教学进程按照项目制作流程推进。工作室按项目划分工作岗位(部门),再由各岗位部门划分任务小组,层层监管,落实工作任务。

3.师生互助互学,教学相长。专业老师在授课方式上由课堂讲授转变为实践指导,老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而是指导性的作用,更多培养学生自助学习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工作室制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探讨、交流、探索的过程。教师以引导启发,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自助学习和工作。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项目执行的工作者,一切以项目制作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互相学习,达到教学相长。

全文阅读

美院版画工作室对创作课教学的支撑

创新发展是美术学院版画创作课的中心任务,是整个版画专业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训练的方式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基础训练模式,需要对教学目标和课程节奏进行主动规划和前瞻性的设计,而且对教学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当前的版画创作课教学过程中,版画工作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版画创作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发展和利用版画工作室是版画创作课开展的主要需求之一。版画工作室对创作课程的帮助可以提升创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更多好的创意、更新颖的作品、更精良的制作水准。

一、版画工作室是版画创作课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

在美术学院的版画创作课教学过程中,对利用实践条件进行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所以对建设适合课程要求与时代配套的工作室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版画设施配置和工作环境,以利于创作课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作平台的构建。

版画创作课需要的具体条件和培养要素有:建设专业先进的版画工作室,设计合理规范,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设施配套完整;开放式的版画工作室运转,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全天候地利用工作室进行创作科研活动;管理制度常态化,安全高效、科学合理。要利用版画工作室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欲望。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创作取向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在进行创作活动时,虽然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但往往缺乏持续的信心和耐力,在进行实践时后劲不足,缺少创新的动力。

所以在创作课程里要利用版画工作室的特点和优势,对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主观分析决断能力进行培养。版画工作室的特殊设置和实践设计可以在课程进行中提高学生对事物观察的范围和深度,对创作过程的理解可以脱离抽象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落实教学内容和目的。在版画创作课和工作室的综合学习实践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直觉判断力、逻辑分析能力、抽象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版画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率

学生进入版画工作室开展创作课程后,实际就进入了实践创新课程阶段。版画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在版画创作的过程中,要有大量的新技术和高科技资源提供技术支撑,而版画工作室正好提供和保障了版画创作课的进行,版画创作的技术性、工艺性、程序性具有独特的规律,可以发挥、演变成各种技术效果应用,可以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空间。[1]

全文阅读

视觉传达工作室模式教学初探

摘 要:本文以视觉传达教学的定位为切入点,探讨了工作室模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品牌策划设计工作室为例,对视觉传达工作室模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不断完善视觉传达工作室模式教学,提高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视觉传达 工作室模式

1、视觉传达教学定位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所谓“视觉符号”,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电视、电影、造型艺术、建筑物、各类设计以及文字。视觉传达设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门为现代社会服务的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决定了其独有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围绕基础课程的应用以及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开展,是一个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指导过程。教师从原来在理论上、技术上的全面传授,逐渐变为开发性、启发性的教育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获得知识也不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更多的要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的获得、积累和再创造。

2、工作室模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作室模式源起于包豪斯的作坊制,是随着德国大工业发展而产生的。包豪斯坚持的作坊(工作室)制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以往纸上谈兵的局限性。包豪斯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不过工艺和手工技巧是可以教会的。同时,它所主张的与企业界、工业界的广泛联系和接触,使学生有机会将设计成果付诸实现,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天地。

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为例,该院自2010年起,推行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面工作室制”,即以全体教师和骨干教师为主导的,鼓励发挥发展多样化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师生密切交融构成学术共同体的,责、权、利合理安排设计的,充分体现激励竞优理念的新型工作机制与工作模式。全面工作室化更深层的意义是实现学院的全面品牌战略:积个人品牌(教师、学生)而共建单元品牌(产学研合作研发工作室、特色教学工作室);积单元品牌而共建学院品牌的“品牌共同体”发展模式。2010年10月起,学院正式开始组建三级工作室,分别为:A级工作室:专业特色培养教学工作室;B级工作室:产学研合作研发设计工作室;C级工作室:专任教师学科专业创研工作室。按照不同培养目标设置的三级工作室,打破了年级和专业方向的限制,让学生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接触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全文阅读

高职学前美术课程革新思索

本文作者:张琼辉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也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始终要面向就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顺利就业,直接胜任岗位要求。教学大纲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或成败,制定大纲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培养学生就业本领的前提因素。时代在变,人们的成长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也在变,社会需求更是在变,因此教学大纲必须要与时俱进。美术教学大纲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目前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大纲中美术课程设置都不完善,三年制中职、高职与五年制高职没有区别,管理方向、艺术方向与综合方向的安排也是一样。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必须具备与儿童相关的基础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及教学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这些内容已经很多了,但还要学习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包括语言、音乐、舞蹈、美术,如果是三年制中职、高职生学习的话,要学好学扎实,达到专业水准,这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学生一般都是零基础。目前幼师专业一般分管理、艺术与综合三个方向,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艺术课程方面,我的总体建议是艺术方向的美术课程在大纲中必须增加分量,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考核要求及教学管理方面。管理方向的美术课程在大纲中则只需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突出少儿美术教育理念、幼儿园环境创设及美术教学教务管理等内容即可。综合方向的美术课程在大纲中只需要开设最基础的儿童美术课程,突出儿童美术内容和技能的广泛性即可。这样做有利于教学大纲的的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针对性。

课程设置分类型细化

在本科院校,音乐系包含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美术系包含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等专业,每个专业都包含有相应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不难发现音乐和美术其实都是个大课程。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的课程设置普遍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课程数量偏少,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还不够,选修课程的数量少且面窄,时有照搬本科课程的现象。一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还算比较细,有声乐、钢琴、舞蹈、幼儿舞蹈创编等,但美术类课程只把手工单独提出,就是美术与手工两种。在安排时美术课程名称一般是以美术及教法(一)至(四)或美术(1)至(8)来区分的,手工基本相同且只安排一学期。其中美术没有明确哪个学期具体要学什么,完全是任由教师自己安排。要使教学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就必须面向幼儿园或少儿美术教学实际,安排跟少儿美术学习相关的内容。首先在理念上必须明确少儿美术和专业美术(或成人美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有较大的区别。少儿美术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心智与灵气,即习惯、性格、思维力、表达力等,重点不是绘画及其技能本身。因此根据调查和实践,建议将美术分为简笔画、基础线描、基础手工、高级线描、幼儿色彩、写字、幼儿版画、幼儿国画、创意文字、教学法、环境创设、美术考察、墙体彩绘、儿童陶艺、DIY手工、卡通漫画、少儿素描、少儿水粉、少儿水彩、少儿油画、基础素描、基础色彩等课程。这样定位明确,目标清晰,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及科研。同时可以把这些课程分成必修和选修两类,以求更科学合理。根据社会的需求、少儿美术课程的要求类型、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建议各学制的美术课程类型从难易程度、必修与选修等方面进行拓展和安排。每期可以安排三类美术课程,去除一些无关紧要的课程或减少一些课程的课时,以达到合理和科学化。

教学学期计划分类归类一体化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美术课程安排的不规范,导致美术教学都是以各个学校的老师为中心,各自为政,就算课程相同,由于教师本身研究程度的不同及教工龄的长短不一,致使同学制、同年级、同课程的学期计划区别较大,其教学效果或学生水平存在差距。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教材五花八门且有针对性较强的极少就是重要的因素。而近几年来也没有相关组织研究不足这方面的问题,加上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研究没有延续性,此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要解决此问题,则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建专门的研究力量教研团队,从大纲到课程一步步、反反复复修订和完善,达到同学制同年级同课程的学期计划内容统一。就个体学校而言,学期计划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中心线,应由教研室把关。相同的学制、方向、年级的班级,每个课程的教学计划大体都应该相同,具体细节和内容可有适度区别。在制定计划时,建议上相同的学制、方向、年级、课程的老师集体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甚至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达到每种课程学期计划分类归类一体化,促进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时间集中分段化

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类,它美术是培养儿童创作思维的重要途径最佳方式,这决定了美术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一个学期一般为16周左右,30多节课分散到每周2节,其效果一直不佳。美术课重在实训,实训的作用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美术是门技能课,学好它既要长期练习也要大量练习即强化训练。对于零基础且在校时间有限的学生而言,最好的方式是把专业课学习时间集中,每次练习的时间适度增加,而且要连堂上课。美术类课程理论知识其实不多,占用的时间也不需要多,关键是理论的运用和掌握需要时间去实践和消化。画画需要时间,这是公认的。一个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到灵活运用的过程不是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达到的。另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术课包含了手工在内的所有内容,如前面提到的简笔画、基础线描、基础手工、高级线描、幼儿色彩、写字、幼儿版画、幼儿国画、创意文字等课程,这是当前社会上常见的少儿美术学习内容,作为未来的幼师要尽量多的学习这些美术,但在每周2课时的有限时间内,要安排这么多内容是不合理的。因此建议美术课一周安排6节。如果时间集中了,课程学习跨度必定缩短。一类美术课程6周可以上完,一个学期安排三类美术课程是完全可以的,这就是集中与分段课程学习安排。这样有很多好处,一是解决了课少训练不集中而至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二是老师有了科研的时间,不是整个学期每周都被上课分散精力;三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弥补了原来教材上与教学时知识混乱无序、训练无量无质的缺陷;四是美术考查展览时间上合理了,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解决了美术展览集中在期末导致场地紧张、影响学生期末考试、没观众等等。#p#分页标题#e#

全文阅读

动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我国动画教育于2000年后蓬勃发展,加之国际动漫发展的影响,关于动画市场与动画教育接轨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怎样的课程体系才适合国内动画人才教育培养,我国高校动画课程体系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动画产业,国内高校动画人才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动画事业作出贡献,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文章基于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思路,为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能力实践模块化层次化

国内动画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2015年暑期档电影《大圣归来》以其精湛的技术给中国动画业带来了新的视点。在动画技术上我们毫不逊色,但国内动画佳作在数量上与其他动画大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2000年以后国内动画产业通过改良动画制作技术,培养动画专业人才,借鉴国外先进的动画生产模式,使得我国动画创作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长足进步,但精品的缺乏直接指向动画创作人才后续力量的问题。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上,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人才与市场的矛盾就包括高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与学生专业发展方向的矛盾。

一、以能力为主导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为适应动画专业的发展,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培养目标,构建五大模块、三大层次的课程体系。在强化人文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并将整个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专业特色课程和跨专业平台课程上,对特色课程、优势课程进行深层挖掘。

1.构建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整体划分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新组合,构建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搭建五大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五大模块为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特色课及学院跨专业平台课,这五大模块又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层,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包含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理论等基础通识课程,这些课程既可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又可为其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专业基础课包含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技法与运动规律等学科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素质,又为其下一步的动画创作打下基础。第二个层次为创作层,包括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动画影片创作、动画专题制作、插画设计等课程。动画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培养综合运用动画技术完成创作的能力。第三个层次为创新拓展层,包括专业特色课程和跨专业平台课程模块。专业特色课主要包括航空虚拟动画设计、手机动漫游戏设计、游戏动画等一系列体现学校动画专业特色的课程。跨专业平台课程则包括建筑浏览动画、网络漫画及杂志、吉祥物设计、动漫衍生产品设计等课程,有利于培养口径宽、适应性强、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动画专业人才。

2.跨专业平台课程模块的建设

全文阅读

应用型艺术院校绘画专业工作室的构建方式研究

【摘 要】在我国应用型艺术院校绘画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由于其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单一,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本文从应用型艺术院校绘画专业的特点入手,通过大量的调研问卷,对绘画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依据及可行性建议,对研究和指导应用型艺术院校绘画专业的专业建设有直接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 绘画专业 工作室 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21-02

高校的职能从根本上而言,是以“育人为本”。所有高校都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只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及比重上各有不同。应用型艺术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发展育人,目的是围绕市场需求办学。这种面向社会重视创新的应用型教育,决定了其绘画专业也要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如何构建符合学院发展的工作室制度则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应用型艺术院校是社会需求和知识经济衔接的产物,它所实施的教育是一种“以需求为纲,以能力为本”的专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社会适应未来市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其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应体现在前瞻和实用上。对应用型艺术院校的绘画专业来说,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更为重要。应用型艺术院校的绘画专业不是培养绘画大师或大家,而是培养与绘画相关的能力及技能型应用人才。根据这些特点,决定了应用型艺术院校绘画专业工作室的建立一定要立足社会需求和办学实际,需在“社会需要”、“能力培养”和“专业提升”三个方面寻找交集,配备对口环境和师资,完善工作室教学计划纲要和规章制度,有计划地配给师资与学生,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室办学文化,将育人与服务融入理念,形成应用型艺术院校的亮点。在构建方式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完成工作室的设立:

首先,要对本校绘画专业的整体状况做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现行具备的客观条件,如果条件不成熟,就要创造条件为工作室的设立提供基础支持。以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绘画专业为例,联大广告学院在建立工作室之前,对自身的特色以及专业特点、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广告学院的绘画专业教育既不同于传统绘画教育,又不同于高职绘画教育,更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综合了三种教育内涵的特点于一身并融入现代观念和审美的现代应用型美术教育,这恰好顺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在创办工作室之前,绘画专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手段大多沿袭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的美术人才,这就需要在建立工作室之前,充分考虑和逐一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创建工作室铺平道路。

其次,要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多听本校绘画专业教师及学生对工作室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任课教师对本专业教学的理解及学生们在专业中各自侧重的方向,为工作室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在调研结束后,还要将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交由校内专家及校外行业专家共同审核,由他们提出指导及修改建议。在广告学院绘画专业建立工作室制度之前,要了解每一位教师对于本专业的理解及对工作室构建方向的建议,确立每一位老师的专业侧重及涉及的专业领域范围。另外,对各级绘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多项与绘画专业相关的领域,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学生有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意愿,有30%的学生显示出对影视动画方面的兴趣,30%的学生较为关注平面设计,另有25%的学生较为关注多种材料与材质的运用等。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我们完成了工作室建立意见的总结报告,并交由专家审核,为工作室研究方向的最终确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要细致地研究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更要对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周密的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市场对于本专业相关人才需求的最新状况,并对近几年的人才需求量对比曲线进行分析,为工作室建立的方向选择和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直接的依据。

全文阅读

当代应用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随着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行以及动画产业规模的扩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专业建设,努力提高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以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从整体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行和单元课程开发等几个方面着手,旨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动画设计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 动画人才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万江(1970- ),女,四川成都人,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画理论与教学。(江苏 南京 210072)

[课题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2010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卓越动画设计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20103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119-02

一、动画人才培养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我国的动画产业虽已呈烽火燎原之势,但通过考察现阶段高校动漫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不仅众多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习惯于“原创性、理论性、学术型”人才培养,而且普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无不以“创造性”人才培养为目标,都想占据动画艺术生产的制高点,而相对忽略了动画产业规模制作所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从动画产业链的结构来看,虽然动画研发、创造与设计具有原初引动作用,但真正在高端从事动画片原创的精英毕竟是少数,而来自产业链中下游的动画制作、管理以及品牌推广和产品衍生,则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在动漫产业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显然,当前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目标的非理性特征势必导致动漫教育与产业链需求的失衡,造成创造型人才的浪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从而制约整个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的实施对于当下蓬勃发展的动画产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阅读

动态图形设计动画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动态图形设计又被翻译为“运动图像设计”或者“动态图像设计”。当前已被广泛使用在电视栏目包装、电影片尾片头、MV、广告视频、交互设计、网络游戏等领域。在动态图形设计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在高职动画教育的视野下探讨如何融合动态图形设计进行动画教学,做与市场接轨的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动画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基于动态图形设计的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策略,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独立制作动画的能力,促进学生与企业无缝连接的目的。

关键词:

动态图形设计;动画;高职教育

新媒体视野下,动画的形式不再局限于电视动画、电影动画,表现内容以及表现手段也更加的多元化。动画与不同的媒介、平台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功能性与审美价值的文化产品。高职动画教育讲授传统动画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加入更多与市场接轨的内容。

1动态图形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动态图形设计又被翻译为“运动图像设计”或者“动态图像设计”。当前已被广泛运用在电视栏目包装、电影片尾片头、MV、广告视频、交互设计、网络游戏等领域。与传统动画使用角色叙述故事不同,动态图形设计有角色,但角色不长时间直接叙述,更多的是原本静态的平面图形经过动态设定,呈现出动感传达信息。动态图形设计具有较强的整合信息、形成意义,以及解释和说明的功能。在国外,动态图像设计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美国一些电视台和大型新闻机构,用动态图形短视频来解读时政和财经新闻。在国内近年有代表性的“壹读视频”“飞碟说”等科普视频都采用了动态图像这一形式。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美国一些艺术学院已经把动态图形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并授予学位,或者开设相应课程。国内也有一些艺术设计学院把动态图形设计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

2高职动画专业的课程特点与学生现状分析

全文阅读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方案

摘要:该文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方案的创建过程为例,从专业调研、课程体系开发、专业实训室建设三方面分别展开来阐述该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具体实践。

关键词:动漫设计与制作;调研;岗位;课程体系;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9-4772-03

目前国内动漫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得到迅猛发展,对于原创型动漫企业与服务外包型动漫企业国家与地方均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全国在建的动漫基地已超过20个,动漫及相关产业年产值已超过600亿元。江苏已建有苏州、无锡、常三个重要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其中无锡的动漫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且仍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目前我国专业的动漫从业人员极度匮乏,对于动漫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估计未来5年内,我国动漫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左右;通过对无锡地区多家动漫生产企业的调查,发现无锡地区的动漫人才总数约在千人左右,按照到2012年无锡动漫及相关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20亿元的要求测算,人才缺口达5万人;因此我院自2010年9月起开始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旨在培养既具备动漫创意设计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二维、三维动画制作表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围绕着企业调研情况课题组做了动漫专业就业岗位分析、课程体系开发以及实训室建设的方案,具体如下。

1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调研情况

1.1 专业调研

在动漫专业开设前期及建设的过程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对无锡地区的多家中大型规模动漫企业进行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社会需求情况”的专题调研(包括原创性质的动漫企业和服务外包类动漫企业,并且涵盖了二维、三维两个动画方向),针对这些动漫公司有关企业规模、经验项目、近期规划、岗位设置、人员结构、岗位要求、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现将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与需求情况具体汇总如下。

全文阅读

艺术设计实验室对人才培育的影响

1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可行性

为了建设新时代艺术设计实验室,国内艺术院校在传统“包豪斯”教学模式的“艺术工作室”基础上融合时代特征,以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深化教育理念,从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合推行精英教育,也无法拷贝过去选拔“精英”标准和素质。另外,具有优秀教学资源的专业美院如果还抱着精英教育的理念不放,客观上是对教育发展动力的本源———社会需求的漠视。正确理解精英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美院扩大办学规模绝不是权益之计,而是历史给予的新的发展平台。大学的责任是为学生营造成长的环境、条件和氛围,使他们有能力成为日后社会拼搏竞争的成功者。大学教师的责任是以精英的标准鞭策自己,以自身的实践、能力、成就和人格影响,带动、陪伴学生成长并帮助他们日后的成功。

1.2科学规划主体教学与实验教学,优化师资结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教学建设已在国外成功运作多年,在我国也有成功案例,该模式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科学地规划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建设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实验室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艺术院校应从科学配置教学机构和师资队伍管理工作抓起,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师资结构和梯队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注重基础教学和实验教学并行发展;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外,还要将设计市场化理念贯穿其中,承担起艺术设计衍生品的深度研发;在人员配置上安排资深教授授课,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在低年级教学中就贯穿实验室教学理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室教学是工作室教学的延伸,并以高水平师资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由注重产学研结合,具备高水平实验教学经验的团队组成。

1.3打破地域限制,引进优秀企业,深化校企合作,解决实验室建设的发展问题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强、创造性高的专业,艺术院校可以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吸引企业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同时工作室、实验室需要提升内化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扎实的设计技能以及美学理论和文化素养的水平,谋求校企之间更高层次的合作。实验室应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学术论坛、社会实践,形成立体化培养,并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参与实际项目运作,为企业创收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能力。企业为实验室投资设备,提供资金、项目,能为培养优质人才做铺垫。

1.4推广优秀的实验室案例,创造“百花齐放,轻重分明”的局面面对多数艺术院校内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可以选择性地将有成功经验的实验室的建设模式推广到其他专业,使整个学校里的实验室教学既有重点,又不单一,形成“百花齐放,轻重分明”的局面。这种教学交流是彼此作用的。图1—图3是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部分实验室照片。

2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办学实践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2002年开始在黄海之滨进行校区建设,并于2011年成功举行了首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展。其学科建设宗旨是遵循国际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倡导高素质、综合型、点面兼顾的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条块式学科分布结构,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业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学校所推行的低年级打通基础,高年级进入工作室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在对专业理解和兴趣点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专业发展方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