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种形式传承红色基因搞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 要】红色资源是具有育人和激励人心作用的历史文化遗产,这种资源会潜移默化的规范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当前,在全军和各部队开展政治工作会议学习的强力推进态势下,研究红色基因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传承红色基因,要通过传承我党的先进理论,传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掌控理想信念“总开关”。要挖掘红色资源,借助驻地红色资源教育官兵,利用内部红色资源引导官兵,提升红色教育“渲染力”。要丰富传播载体,通过小课堂,提升红色教育趣味性,小教员,激发红色教育主动性,小活动,丰富红色教育多样性,拓宽红色教育“主阵地”。

【关键词】红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主席强调指出,“要把握新形势下军队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在公安现役部队政治工作会议上,郭声琨部长强调指出,公安现役部队“要大力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切实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郭声琨部长的讲话要求,为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设定了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如何搞活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为官兵理想信念筑魂补钙,作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一、传承红色基因,掌控理想信念“总开关”

红色资源是具有育人和激励人心作用的历史文化遗产,这种资源会潜移默化的规范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用“红色资源”补足广大官兵精神上的“钙”,传承我党我军优良“红色基因”,对于铸牢部队生命线工程,掌控官兵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意义深远。

一是传承我党的先进理论。“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这是这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传承红色血脉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党先进理论的集中体现。党的理论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容着丰富的知识营养,闪耀着思想智慧的光芒。譬如,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引导官兵充分认识学习党的理论的重要意义,把理论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事业根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党的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到手、用起来,打牢对党忠诚、坚定信念的理论基础。

二是传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古田会议作为革故鼎新的分水岭,在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上矗立起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伟大丰碑。这样的例子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比比皆是,三湾改编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科学论断,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名族统一战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则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因此,我们一定要珍视和用好这些革命的“传家宝”,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因地制宜,教育引导每名官兵通过深入学习、了解和掌握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四有”革命军人。

二、挖掘红色资源,提升红色教育“渲染力”

全文阅读

红色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一、关于在高职校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想文化也在经历着激烈的震荡,各种新出现的事物对传统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加上互联网对不良信息的快速、大面积的传播,这些都对高职在校学生的思想信念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在一部分高职学生中出现信仰缺失、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情况。基于此,在高职校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以确立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是势在必行的;从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教学上大多偏重于专业能力教育,而对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笔者认为,为了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及经典文化的发展,在高职校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从高职学生自身的情况来看,现今的高职学生都是“80后”、“90后”,他们对于旧社会的苦难和革命的艰难没有切身的感受和直观的体验,红色文化在他们眼里和其他的历史没有区别。高职学生正处于乐于接受和思考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时期,但他们对于各种不良思潮却缺乏相应的辨别和抵制能力。因此在高职校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是极其必要的。

二、关于用红色文化充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分析

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上是高度一致的,同时,红色文化本身就是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的本源性的课程资源,因此,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把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讲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自己能够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红色文化教学资源,能够实现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红色革命理论与党的先进性理论、红色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红色革命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等之间的融会贯通,能实现红色文化的历史教育意义和现实教学意义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影片播放等方式把红色文化教育有效地渗透和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对红色文化形成形象的、深入的理解,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2.通过各种形式来传播红色文化。为了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高职学生的心身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形式来让高职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笔者在长期致力于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总结出以下几种传播红色文化的形式以供大家参考:(1)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以下简称“唱读讲传”活动)。通过“唱读讲传”活动不仅可以在使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并进而让学生们在行为中体现出来,从而达到红色教育的目的。(2)以重要纪念日和重大节庆日为契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了解红色历史的同时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3)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定期组织学生去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并制定相关制度和计划使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内容之一。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让学生们对革命精神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形成切身的感受。(4)组织“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把理论所学用于社会实践,增强红色文化在高职学生身上的外化能力。

3.充分利用新的媒介来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高职学校不仅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学报等校园媒介来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种新的媒介来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量大、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可及时互动等多方面的优势,是青年学生们所乐于接受的信息传播媒介,对青年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学校可以开发和建立集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红色网站,通过互联网宣传主流舆论,抢占网络制高点,让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形成对低俗恶搞的网络草根文化的有力抵制。在满足学生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形成对学生价值取向的正面引导,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是非辨别能力得到提升。

4.实现红色文化内容的创新。红色文化必须实现与时俱进,这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红色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需要。实现红色文化内容的创新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性。因此,我们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找准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用时代精神来诠释红色文化,赋予红色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如新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志愿精神等)。同时,我们也应从高职学生的生活特点和他们所关心的事物出发,找到切入点,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让他们产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刻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纳和认同红色文化,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三、总结

全文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的运用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是生动形象的珍贵题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意义,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增强,对激发大学生民族精神,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文章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将红色资源引入课堂

目前,各个高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探索都卓有成效,典型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这不但是对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的响应,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探索的新途径。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红色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非常必要。利用红色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知识精髓,同时还可以将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完全地发挥出来。将红色资源相关的知识融入思想政治的必修课程之中,就可以将其穿插在基本的课堂教学中。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门课程的学习之中,就可以为学生讲解红色革命文化,确保学生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红色精神的科学内涵,这样他们才可以对我国的国情、国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对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进行分析。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中适当融入红色资源,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其体会到中国发展奋斗的整个历程,进而不断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高校可以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关于红色资源的选修课程,确保学习目标和任务更具针对性。如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就可以开设关于延安十三年历史的相关课程;在江西,就可以考虑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史课程的开发;同时,也可以从校外邀请专家来开展讲座活动,确保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更为透彻的了解[1]。

2.建立高校红色教育基地

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使红色资源适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再配合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基本原则,真正考虑到学生的想法。中国红色资源分布较为广泛,高校可以利用好这一条件,与当地的红色资源部门联系起来,创建红色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样就可以让大学生融入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实践基地的建立,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定期进行参观,并且让大学生成为志愿者,参与到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之中去。如利用课余的时间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担任红色教育的解说员,为其他学生或者游客解说相关的展示,并且做好相关信息的普及。这样就可以实现角色之间的相互结合,这样,大学生不但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同时还可以成为教育者,将育人和育己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统一,在无形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活动

全文阅读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探析

【摘 要】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又存在一些问题。为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成效,试图从长效机制、创新机制、传播机制、引入机制、结合机制五个方面来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对策

红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途径和有效形式,它具有真实生动、形式多样、感染力强、资源丰富、价值永恒等比较优势。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取得的效果

1. 红色文化进课堂教学,教育效果好。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通过“两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增强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全面促进了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2. 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参与愿望强。红色文化活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学校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播放红色影视、开展红色歌曲大赛、红色故事会大赛、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图片展等活动,寓教于乐,摆脱了过去传统单向灌输的方式,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参与愿望比较强烈。

3. 红色文化进社会实践,自发参与多。高校近年来也在不断地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并大力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和进社区实践活动,积极调动了广大师生接受红色历史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在高校师生组织的红色文化进社会实践活动,自发参与意识表现的比较强烈。

全文阅读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分析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勇敢、厚德载物、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美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体系。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具备许多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精神.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实际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现状.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受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的影响.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因而接受新生事物、思想的能力极强,视野开阔,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很少盲目认同某种思想观念,喜欢自主思考,在经过争论、碰撞后有选择的接受,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探索新的思路,对人生表现出更强大的信心和更具理性的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重视具体的事实而不关注抽象的道德说教和思想理论,追求简单、实用、易行;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社会信息.他们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并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多种宠爱于一身.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自私、心理素质差等问题,缺乏集体观念,思想早熟,在情感观、价值观等取向上呈现出物质化倾向,“拜金”的趋势比较明显。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全文阅读

推进“五感归一”系统工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院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和要求以及高职院校院情和办学特色,创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工作,提出了“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视、品、触、嗅”五种感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在学生中推行“听红色讲座,看红色经典,触社会现状,品志愿人生,秀(嗅)爱国热情”的系列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

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2011年开始进行了“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创新研究和探索。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总体思路是:利用课外时间,以“五感归一”为抓手,以“红色点亮青春”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在学生中推行“听红色讲座,看红色经典,触社会现状,品志愿人生,秀(嗅)爱国热情”的系列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帮助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为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和环节。

一、听一次红色讲座

(一)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受制于教材,无法真正就某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讲解,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让学生听相关专题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让学生能真正接受这些内容,而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全文阅读

论“红歌传唱”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高职校园作为青年成长最基本渠道,在文化育人特征越来越明显的当代社会,其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发挥也日益增强。建成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红歌传唱”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是现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中反映和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红歌传唱”弘扬红色精神、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加强校风建设,对高等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红歌传唱;红色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传播状态分析

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春天,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人才的教育形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样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文化即人化,即人类的进化成果,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含这些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大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大学办学过程中,以大学为载体,以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传承、创造和积淀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校园文化是大学健康发展的支撑和保证。校园文化指明了大学发展的方向,对大学坚持改革开放,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形成办学特色,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大学发展战略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可以说,没有校园文化建设,就没有大学,大学的生命就会窒息停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塑形必须塑魂,外美更需内实,“做大做强”应与“强基固本”同步,“质量立校”应与“文化铸校”结合,打造“硬实力”要同提升“软实力”并进。

当代大学生多数处于90后2000年后,很多红色经典文化精髓被边缘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没有体验过革命年代战火洗礼的当代青年来说,红色文化就是历史,曾经引导不同时期文化思潮的红歌则简化为音符而已。因此,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在注重专业能力教育的同时,强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提升和红色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复合技能过硬的标准社会人(准职业人)。

二、红歌传唱是促进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基础

(一)学生素质教育基础

全文阅读

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探析

摘要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研究成果,构建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教育模式,通过编写红色教育读本、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期许会收到应有效果。

关键词 红色文化课程资源;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76-02

近几年来,各地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并进入公众视野,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但缺少有关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报导。笔者作为一名遵义籍教育工作者,希望遵义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为此,结合当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优势基础上,提出强化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对策,使之成为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1 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多元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出现良莠不齐的态势。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腐蚀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信息乘虚而入,严重地侵害着青少年的灵魂。因此,社会生活中屡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个别青少年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住委屈和打击,有的行为失范,出现暴力倾向,欺侮同学等。此类现象触目惊心,家长担心,教育工作者痛心,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加强青少年教育刻不容缓,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的路径之一。

2 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让红色文化资源占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意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其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与开发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以红色道路、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遗迹、事件和人物等内容体系;第三,科学整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第四,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如利用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教育学生,使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认识。

全文阅读

以红色经典影视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

摘要 在新的形势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遭遇发展瓶颈。将红色经典影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鲜活的教材,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红色经典影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隐形课程

通常。把从“”,即1966年以前创作的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带有明显“革命”色彩的文学艺术作品称之为红色经典。而红色经典影视剧即这个大概念范畴内的影视类作品,如《小兵张嘎》,《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红色娘子军》等。从建国到的十七年间,这些作品不但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更是代表了这一阶段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精神理想和追求。人们的全部精神生活几乎都源于此,而红色经典影视剧中的主要人物也多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榜样。

一、红色经典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回顾红色经典文化走过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诞生期,自建国后至“”结束之前(1949-1976)。这一时间段大致为红色经典产生的时期。沉寂期,自“”结束至80年代末(1977-1989),红色经典文化遭遇了十年左右的平淡期,文艺反思和新文艺思潮的冲击,当代文学史教育与研究中的断裂,以及大众与精英的双重逃离,共同造成了红色经典由最初诞生时的喧嚣转为沉寂。新生期,自1990年以来红色经典文化再度成为大众的注目焦点,历史怀旧语境,国家文化建设的策略需要,文本艺术价值的再认识,以及市场的推波助澜,又合力推动了红色经典的再度走红,以往的老经典电影也是不断改编重拍,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前几年新版电视剧《小兵张嘎》《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的热播,国内再次掀起了一股红色热浪。据广电总局统计,从2002年始至今,已拍,正拍,规划要拍的属于“红色经典”的影视剧有40余部。然而,推出后的效果确是不尽如人意,批评声音不断,也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人们看到毕竟今日消费主义观念下的“新红色经典”毕竟已与“红色时代”里为理想、为信仰、为祖国、为人民的红色理想不尽相同了。就此,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地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严肃对待红色经典的改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学校教师与学生在教边会和指导,让学生去实践他们需要学会的东西:而学生则有义务对教师的指导有某种程度的信任和尊重,并且愿意从事某种学习活动。一旦学生没有求知欲,或教师不能鼓励学生们的求知欲,实际上学生或教师就废除了这一契约。

全文阅读

论红色资源在教育教学的作用

一、构建合理的红色资源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研究总是以实践应用作为逻辑起点。红色资源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有力地弥补了理论讲授空洞的缺陷和不足,达到了理论讲授和实践锻炼的有机统一,也与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特点相吻合。所以,构建红色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是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其一,加强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红色资源实践教育教学基地的建立是确保红色资源实践教育教学常态化、确保教学稳定性的基础。因此,高校应积极选择和加强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寻找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红色文化地作为实践教育的重点建设对象,以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二,要大力培育高校红色文化协会。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异性,独立性特点比较突出,加之高校学生人数多,专业纷繁复杂,统一的专业实践很难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通过“组织大学生社团或固定的学生群体帮助红色资源基地定期整理资料,维护基础设施,保持环境卫生,做义务的讲解员”[3],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吸引力;鼓励大学生成立红色文化协会凝聚具有共同爱好者的力量,满足对红色文化向往和追求的学生需要,扩大红色资源实践教育教学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比如目前部分高校所成立的“思源协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协会”,“大学生红色文化爱好者协会”等。其三,制定高校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制度。高校制定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制度是红色资源实践教育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要提高实践教育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使制度的执行力和老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接受程度、学校的支持力度保持适度张力,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高效率。其四,积极开展红色资源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即通过实践考察,重走长征路、参观学习、红色社区援助、红色党团日活动、探望革命前辈、参加红色文艺演出等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中深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认识,增强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感染力和熏陶力,使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二、打造丰富的红色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进行熏陶和感染。红色文化在内涵、表现形式、特征功能、实践应用等方面与校园文化有着高度的结合点,可以实现相互融合,相互贯通。搭建红色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桥梁是实现环境育人、资源感人、载体召人的重要观测点。一要定期出版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报纸杂志。要根据学校地域特点、校史校情、校园文化精神的特点,出版红色资源的校园宣传刊物,通过在校报、宣传栏目设置专门的红色资源栏目,供学生学习交流,为扩大红色资源教育影响力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的舞台。二要扩大校园红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覆盖面。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校园各类美化区放置相关的红色雕像,在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道悬挂相关的红色标语、红色人物画像、红色诗词加强红色文化在教学区和生活区的渗透力度;通过以红色地域、红色事件和红色人物的名称命名一批学生行政班级、校园亭阁、校园角落,扩大红色景观的覆盖面,在无形中增加老师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要努力尽早建成校园红色博物馆和红色艺术馆,提升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品位。三要举办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校园文艺活动。文艺活动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教育方式,而红色文艺又是红色资源的重要内容,所以红色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有着天然自然的结合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定期举办校园红歌大赛,校园红色歌谣、红色小品、红色戏曲、红色讲坛、红色话剧、红色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使红色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田。四要将红色文化渗透于日常的党团活动中。比如开展红色主题团日活动,红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红色党团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带动红色校园文化的繁荣。

三、搭建美观的红色资源网站教育平台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是一个网络的世界。网络具有共享性,方式上的快捷性和交互性特点,它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快捷地接受各类资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情感。高校要有效地实现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搭建红色资源网站教育平台。一是把握红色网站开发建设原则。红色网站是高校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通过传播红色文化,实现道德教化、价值提升、舆论营造功能的一种手段。因此,红色网站的建设和开发必须坚持教育性和社会性相统一,价值性和规范性相照应的原则。二是要契合网站设计的“红色”主题。红色资源实现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它发挥功能,实现价值增值和价值传递的过程,即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红色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改变了以往以课堂教育,传递知识的方式,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因此,红色网站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凸显红色主题的特征,并通过娱乐化的形式让人们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渲染,才能实现红色资源的价值、传递以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中国梦”教育的正能量。三是要提高网站设计质量。网络的优点客观上为红色资源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技术手段和设备支持,但要提高网站设计质量抓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从网站界面的规划来说,应该体现网站的教育价值,也就是说红色网站的平面设计应该是虚拟场所上的正面教育、正确引导,通过链接翔实的红色史实,红色影视音乐,红色图片,红色故事,红色名言等让浏览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启迪心智,使网络改变媒介的功能,扮演教育载体的角色。从网站版块设计的角度来看,红色网站要内容丰富,界面简洁,版块清晰,使浏览者一目了然。所以,在高校校园网内建设专门的宣传网站,链接在老师、学生经常浏览的校园网主页;同时要丰富网站内容,开设特色教育宣传专栏,如“红土论坛”、“红土文论”、”红色伟人”、“红色歌谣”、“红色影视”等栏目,真正把红色网站打造成红色资源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本文作者:李文瑞工作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