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烘焙课程总结

烘焙课程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食品烘焙人才培养方式革新

1我国烘焙业发展对制作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本人通过对老字号义利食品有限公司、稻香村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并与台湾、新加坡、法国等地的焙烤品牌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烘焙企业的硬件设施与国外差距不大,甚至许多设备是从国外原装进口,主要差距体现在企业操作流程不规范和员工技艺本领不精湛两个方面。主要原因是烘焙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进入行业的门槛仍然较低,有些技术人员大都只是经过短期培训而未经过系统正规学习,一般只是具有一种操作经验而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人员对食品安全卫生、生产工艺、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造成食品安全卫生、食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十二五”北京食品企业发展规划,需加快烘焙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术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队伍的整体发展和建设,以适应烘焙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食品烘焙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还应将职业道德、食品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操作工艺的内容纳入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就业实力提升,为企业输送职业道德高尚、技艺精湛、操作规范的优秀员工。 2食品烘焙技能型人才职业特点 从企业调研获取资料分析,提炼出食品烘焙人员所需的素质依次是熟练的动手操作、总结分析思考市场群体目标、具有团队精神、具有市场敏感性;个性特征依次是手指、手臂灵活;色觉、味觉、嗅觉等器官灵敏;形体感强;勤快、头脑灵活、勤于钻研;能力依次是动手能力、接受和学习新事物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市场信息的判断推理能力、对市场应变能力。综合以上分析,归纳出食品烘焙技能型人才职业特点为:①大型企业,烘焙生产自动化;西点房,烘焙产品制作手工化;②烘焙品种多样化,制作方法多样化;③烘焙产品标准化,但手工操作难做到。 3食品烘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1食品烘焙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培养方向。一是烘焙产品制作技能发展,成为面包(糕点装饰、中西点)制作师、高级技师等;二是进入管理岗位,任生产主管、促销主管、收银主管、营业主管、店长助理、部门经理、甚至发展为总经理等;三是自主创业,开办社区蛋糕房、面包房、西点房等等;四是成为烘焙产品制作培训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具有食品营养、烘焙食品工艺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烘焙食品制作操做技能,能解决有关技术问题,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食品烘焙人才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能够在烘焙食品生产、销售一线就业并发展职业生涯的技能型人才。 3.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深入企业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食品烘焙人才的岗位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实施以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的“工学结合,学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2.1根据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食品烘焙专业核心岗位为面包制作工、糕点装饰工、中西点制作工、食品销售员、原材料采购员、品控员和管理人员等。除原有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取消专业理论课,将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课有机的融为一体,并考虑学生职业领域发展和毕业后的宽口径就业,构建针对食品烘焙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作。核心课程:面包制作、装饰蛋糕制作、西点制作、中点制作。拓展课程:食品营养与配餐、食品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销售。 3.2.2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原则,将原有的食品焙烤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学等理论课与实操课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教学,确定面包制作、装饰蛋糕制作、西点制作、中点制作这四门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 4食品烘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4.1编写一体化教材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各种烘焙食品的制作为载体,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将知识点与技能点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使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中,掌握食品烘焙的有关理论和技能。教材可以设计为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产品要求、相关知识、技能训练、完成任务、学习评价八个环节。通过在仿真的环境中完成真实的烘焙食品制作任务,达到课程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零距离”。还应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影像资料声音等组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静态教材,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电子教材,使看不清的复杂的生产工艺、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复杂的制作手法,生动、清楚、明白地呈现在屏幕上,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可以通过职业教师教学方法学习、企业实践、课程开发、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途径,提升教师的职业资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专业教师达到能教、能做、能管、能写的“四能”水平,确保“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实施。 #p#分页标题#e# 4.3建设一体化实训场地 若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有一体化教学场所,即建设一体化教室。所谓一体化教室,就是将课堂搬进实训车间,配备课桌椅、黑板等设备,教师在车间里边讲,边演示,学生也可边听、边看、边练习。最好添加多媒体和投影等设备,使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4.4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 ①实行课题评价。由原来的一次性(期末)考核,变为过程考核,即每一课题结束后,都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日常化、过程化。②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由原来只对知识或技能进行考核,变为知识、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态度综合素质的评价。③实行多方评价。由原来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变为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考评方式。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探索食品烘焙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提升食品烘焙人员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我们还需与食品烘焙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探索出更适合食品烘焙人才培养的模式,促进我国食品烘焙行业的发展。

全文阅读

食品烘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摘要: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烘焙业,不仅需要大量的优质的原材料以及新型技术设备,更需要熟练技术工人。因此,如何提高烘焙教育水平、改革烘焙教学方式、在传播烘焙知识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上进行突破,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是摆在我们烘焙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关键词:食品烘焙业 人才培养模式

1 我国烘焙业发展对制作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本人通过对老字号义利食品有限公司、稻香村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并与台湾、新加坡、法国等地的焙烤品牌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烘焙企业的硬件设施与国外差距不大,甚至许多设备是从国外原装进口,主要差距体现在企业操作流程不规范和员工技艺本领不精湛两个方面。主要原因是烘焙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进入行业的门槛仍然较低,有些技术人员大都只是经过短期培训而未经过系统正规学习,一般只是具有一种操作经验而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人员对食品安全卫生、生产工艺、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造成食品安全卫生、食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十二五”北京食品企业发展规划,需加快烘焙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术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队伍的整体发展和建设,以适应烘焙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食品烘焙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还应将职业道德、食品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操作工艺的内容纳入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就业实力提升,为企业输送职业道德高尚、技艺精湛、操作规范的优秀员工。

2 食品烘焙技能型人才职业特点

从企业调研获取资料分析,提炼出食品烘焙人员所需的素质依次是熟练的动手操作、总结分析思考市场群体目标、具有团队精神、具有市场敏感性;个性特征依次是手指、手臂灵活;色觉、味觉、嗅觉等器官灵敏;形体感强;勤快、头脑灵活、勤于钻研;能力依次是动手能力、接受和学习新事物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市场信息的判断推理能力、对市场应变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归纳出食品烘焙技能型人才职业特点为:①大型企业,烘焙生产自动化;西点房,烘焙产品制作手工化;②烘焙品种多样化,制作方法多样化;③烘焙产品标准化,但手工操作难做到。

全文阅读

烘焙食品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对我国烘焙行业教学的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式、考核模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旨在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型的烘焙人才。

关键词:烘焙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餐饮业发展迅速,烘焙食品已经成为餐饮业中的主流食品,因此,要求烘焙师们能够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真谛。由于历史发展的制约,我国的烘焙技术和教育相对落后,尤其体现在教学模式方面。将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烘焙技术,这对推动我国烘焙食品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目前,一些专科院校和短期培训机构的烘焙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要求,很多教师的实际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如何将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中,特别是避免实操课的随意性,注重食品的营养搭配,大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从业人员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更新观念,树立信心

由于高职类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底子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1.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在入学教育的时候,通过播放烘焙行业发展趋势的典型视频,使学生了解我国烘焙食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学生们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后,鼓励他们钻研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把我们国家的烘焙技术发扬光大。

全文阅读

CIPP模式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运用CIPP评价方法进行“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对实践课程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优化教学设计,确保OBE教学改革循环改进。

关键词:CIPP模式;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其考核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实践课堂教学的特点。“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操性极强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烘焙技能、装饰手法、创新能力为主。在成果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对此类实践课堂教学评价已经突破了过去仅凭出勤和实验报告为依据的成绩评定方式,纳入了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表现等评价内容,但主观性较强,评价内容设置上比较盲目,不能结合烘焙实践活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特色评量,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急需更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OBE理念运用CIPP评价方法进行“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对实践课程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优化教学设计,保证OBE教学改革循环改进。

1“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评价的原则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引领学生熟知蛋糕、饼干、面包、糕点等产品制作流程,能正确选用、处理原料,熟练使用工器具、烘焙设备等,灵活掌握烘焙技法及装饰手法,实践性极强。高职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信息技术接受快,有个性,但自主学习和约束力较差。在成果导向改革过程中,通过改变课程教学实施模式,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等规范课堂技能学习和操作,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热爱烘焙行业,坚定从事本行业的信心,诚实守信制作良心食品,不浪费原料、严格食品安全、明确行业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坚定久久为功的信念,不断扩展成果学习机会,通过强调自我参照的学习绩效评量,达到培养目标,提高课堂质量。

2CIPP评价模式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CIPP评价模式是美国著名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这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是相符的,成果导向教学关注学生的自身进步,在课程设计评量量化指标时也要充分体现这一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努力不断收获的进步。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2.1背景评价

全文阅读

对《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从校企合作角度对《焙烤食品工艺学》的课程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索。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可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焙烤食品工艺学》可采用校内理论、实验教学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教学资源,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04-03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国内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与企业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具体有“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实践环节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建课程的教学合作等。而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形式又有课程置换、课程共建等。课程置换是将院校现有专业的相关课程替换为企业培训课程,课程共建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课程建设。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笔者拟就为什么要开展《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企合作教学,如何将《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日常教学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为实现新建本科院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构建《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具有必要性

全文阅读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在高职项目化课程的改革中,从课程的改革思路、教学目标、整体规划、项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以“焙烤食品加工技术”项目化课程为例,以中级烘焙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5S现场管理为理念,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引导,以实际工作岗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

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暴露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与市场的人才需求存在差距和矛盾。而课程是高职教育的基石,只有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彻底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使培养出的专业人才符合市场需求。现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为例,阐述创新在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1“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路

1.1根据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确定核心课程

在农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支持下,通过充分的行业、企业及毕业生调研分析,确定“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烘焙工是食品行业主要技术岗位之一,主要从事食品行业焙烤产品的生产、开发和管理,其专业特定能力必须学习和掌握[1]。学生通过对“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焙烤食品的制作方法及品质评定方法。

1.2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企业生产真实氛围的学习情境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的课程改革,基于焙烤制品生产过程进行设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引导,以5S现场管理为理念,以实际工作岗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2]。课程的总体规划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课程的项目设计以生产具体的焙烤产品为线索;课程的内容按完成某项焙烤产品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工作态度来设置,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则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同时融合“中级烘焙工”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采取校内实训、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全文阅读

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我国确定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比赛。这次参赛为我国烘焙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在备战世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疑惑。因此,本文就在I备世赛烘焙项目的过程中,如何有的放矢地调整烘焙专业教学计划、做好专业的宣传发动、形成选拔最优秀的烘焙技能人才的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和实践烘焙专业发展与世赛相结合,以赛促学,争取在世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 烘焙项目 烘焙专业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世界技能大赛与烹饪专业相关的竞赛项目是糖艺\西点制作项目、西餐项目和烘焙项目,我国计划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第一次参加这三个项目的角逐。广东省积极组织了全省的选拔赛,有一名选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同时东莞市技师学院也成功当选本次烘焙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之一。笔者有幸作为广东省选拔赛的评委专家,全程参与了国家基地的筹备建设和参赛选手的选拔比赛,从中总结了一些备战世界技能竞赛烘焙项目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通过本文的探讨,争取有的放矢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比赛对烘焙专业发展的意义

1.通过世界技能大赛的竞技舞台,培养和选拔最顶尖的烘焙专业学生

世界技能大赛的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而能够真正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选手只有一名。这名选手首先需要经过学校内部的选拔,其次是市、省选拔,然后参加全国的选拔。选拔出的9名选手组成国家集训队,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再进行“九进五”“五进三”“三进一”的淘汰选拔。每一次的选拔淘汰都是一个激烈的竞争过程,也是一个残酷的淘汰难关,通过选的学生可以产生明星效应,成为其他烘焙专业学生崇拜和追赶的目标。这无形中就大大提升了烹饪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国培养优秀的烘焙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和技能水平

历时四天的烘焙项目的比赛内容主要是制作各种各样的烘焙产品,如面包、美式甜面包、黑面包、羊角面包、奶油糕点、裱花面包以及千层饼等;要求参加的烘焙选手必须能够很好地调整配方并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需具备较高的工作主动性并能使用特殊的设备和材料。这些比赛内容与国内目前各大院校的技能大赛完全不同,既是对参赛选手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综合考量,更是对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严峻挑战。国内各大院校烹饪烘焙专业的技能操作教学基本没有包括世赛的所有比赛内容,甚至很多专业老师都很难完全完成比赛内容的任务。参加世赛就成为了调动了烹饪专业老师主动钻研专业知识的兴奋剂,专业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世赛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学习摸索的过程。

全文阅读

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风光带展示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分析了虚拟展示系统实现的技术,给出了虚拟展示系统总体解决方案及模型的烘焙,最后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徐州市丰县生态旅游风光带展示中的应用。在制作前期,首先对生态旅游风光带的布局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通过相机拍照来收集素材并且用PS软件修图,素材收集好后用3Ds Max建模、贴图、烘焙,最后再利用VRP进行后期的制作。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生态旅游3Ds Max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行业在全球迅猛发展,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已将虚拟现实技术列为信息领域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旅游、城市规划、军事仿真、展览展示等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让使用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3Ds Max在旅游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效果图的制作、建筑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持续升温,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在一些大型的规划项目中已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说明3Ds Max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及。

本文主要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徐州市丰县生态旅游风光带展示中的应用,实现了风光带关键景点的三维场景展示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可以让人感觉场景的真实性,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生态旅游风光带的整个环境风景的虚拟系统,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同时也可以帮助丰县生态旅游风光带做宣传。这样,不但节省了大家的时间,而且节省了公司宣传的资金。

1 系统实现技术

1.1 VRP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仿真、立体显示、计算机网络、并行处理与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和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的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

全文阅读

烘焙技术传道士

他是中国十大焙烤名师、中国月饼大师、全国烘焙业技能比赛总裁判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糕点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烘焙技术比赛裁判长、广东省西式点心技能鉴定专家组组长、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广州西餐协会副会长,2009年获“广东省餐饮30年特别贡献奖”,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烘焙行业的权威。

他是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是广东省乃至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名校长。

将这诸多荣誉集于一身的,是被喻为“烘焙技术传道士”的周发茂。他30年“授业”“传道”的职业历程,搭建起了广东烘焙行业和职业教育深度对接的桥梁。

传奇人生:与烘焙技术的30年不解之缘

每个成功人士背后总有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周发茂也不例外。

1957年,周发茂出生在广东省徐闻县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个年代,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和“”相继而至的时候。周发茂跟所有农村孩子一样,干农活、挣工分,帮补家用。但他并不甘心只做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随时寻觅着改变命运的曙光。1978年,他抓住了中国恢复高考的难得机遇,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为该校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生。

1982年,周发茂因学业优秀,毕业留校任教。三年不到,他就获得了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按照常规,周发茂的人生方向已经大致明晰,不出意外,他将沿着“讲师――副教授――教授”的传统路径成为一名学者专家。但“不安生”的周发茂却有惊人之举。1985年,三十岁不到的他做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大胆选择: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南下广东,到广州华美烘焙技术培训中心担任一名普通的面包培训师。在那个保守的年代,这是令人跌眼镜的行为。特别是烘焙的对象“面包”,在那个年代还是稀奇物。但从这一年起,周发茂的人生硬是与“面包”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广州华美烘焙技术培训中心与美国小麦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1986年,周发茂通过层层选拔,与其它两名教师被派往美国烘焙学院(American Institute of Baking)学习焙烤技术,成为了一名“搓包仔”。

全文阅读

广西南山白毛茶加工乌龙茶(岩茶)技术研究

摘要:通过采用当地南山白毛茶品种为原料,根据南山白毛茶的鲜叶原料特点,探讨了武夷岩茶加工和台湾乌龙茶加工两种工艺的优点,提出了适合南山白毛茶加工乌龙茶(岩茶)的独特工艺,研制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乌龙茶(岩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南山白毛茶;岩茶;加工工艺

基金项目:南山白毛茶群体种提纯复壮系统研究(编号:桂科青0991047);广西科技厅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福云6号夏暑茶加工工夫红茶、

六堡茶等工艺试验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谭少波(1978―),男,广西邕宁人,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栽培技术的研究。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3002802

1 引言

广西南山白毛茶是中国茶树品种中著名的地方优良树种,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一直以来,南山白毛茶以开发名优绿茶为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1810年,被列为全国24种名茶之一;1915年参加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航而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1915年在南京商品陈列会上获得二等奖[1];近年来,开发出的产品因品质独特优异(茶香气清高,伴有荷花芳香或蛋奶香味,滋味醇甘腴)而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由于加工名优绿茶要求的鲜叶原料嫩度较高,加上近年来采茶工人严重不足,茶园中有很大一部分茶叶未能及时采摘就变老、形成对夹叶,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分原料,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课题组与茶企业一起,结合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进行了乌龙茶(岩茶)加工工艺探索研究,产出了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乌龙茶(岩茶)。南山岩茶开发的成功,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了产品结构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