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工程与核技术论文

核工程与核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核工程与核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一、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卓越计划”启动已经有一段时间,各高校对各专业本科阶段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全国各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课时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模式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别,因此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由于核类专业的特殊性,普通高校利用大型核设施进行实践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目前该专业主要选用一些具有工程应用的软件开展课程设计,比如mc-np软件、flunt软件、matlab/simulink软件、pctran软件、fortran软件、labview软件等。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开展的主要课程设计有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屏蔽计算课程设计、核电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等。从社会需求以及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目标来看,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1)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跟工程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学生没有兴趣完成课程设计,亟待更新。(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以往课程设计都是教师先讲解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讨论、互动、引导、激发和案例驱动,学生在面对具体实际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有的学生无法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3)考核方式单一。以往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决定,不可避免地存在照搬、照抄他人的现象,成绩评价缺乏标准和透明度,使得课程设计效果不理想。因此,围绕“卓越计划”的要求,合理构建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课程设计的内容,改进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监控和改变考核方式都极为必要。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针对目前课程设计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精心选取课程设计题目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必须及时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根据以下几个原则选取课程设计题目:(1)按照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2)根据学院教学条件选题,需要具备合适的设计工具完成课程设计;(3)题目内容与专业课程相关,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4)选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能在以后的毕业设计或是以后的工作中用到。根据选题原则以及结合学生所学知识我们选用了一些多样化、实用性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比如,对于反应堆物理的课程设计,我们精心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进行栅元、组件的临界计算并设计了一个小堆芯的题目;对于核辐射探测方向,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计算不同探测器探测效率的题目;对于核电厂运行仿真,设计了采用MATLAB程序或者FORTRAN程序来实现核电仿真等。这些多样化和实用性的课程设计题目,加强了核专业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转变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抓好课程设计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以前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指导教师先讲解课程设计的原理和过程,然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教师不能把握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指导教师采用了图书指导法、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采用启发性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参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对于不同题目,教师介绍基本原理、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后,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去完成一个类似的题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程设计过程,同时也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题目。指导教师注重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指出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误的地方,以便学生吸取经验,尽量减少设计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注重在大思路上进行引导,不干预具体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细节,把关和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采用MCNP程序对组件进行临界计算,指导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典型的组件类型、不同类型组件结构上的差别和组件组成等基本知识;然后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怎样利用MCNP程序实现核电站15×15燃料组件临界计算的例题。课堂中教师重点讲解MCNP程序输入inp文件每一个部分的作用,然后让同学们当场运行MCNP程序,掌握作图及其生成输出out文件等基本运行操作。同学们运行完后,指导教师再讲解out文件的每一个部分,告诉同学们怎样看输出结果。讲解完例题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当场实现大亚湾核电站17×17燃料组件的临界计算,同时设计不同可燃毒物的布置方式,掌握不同可燃毒物布置方式下结果的变化趋势。每个做课程设计的同学都拥有一台电脑,可以单独完成作业,如果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可以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指导教师全场监控每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作为课程设计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做得好的同学,老师当场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到问题能够自己想办法及时解决的同学也会获得表扬,同样会获得较好的成绩。指导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比如设计一个小堆芯可能有多种方案,输入文件的代码量不同,同学们可以分成小团队讨论后确定一个方案,团队每一个人完成方案的一个部分,最终实现小堆芯的临界计算。总结几年的课程设计教学经验,采用图书指导法、课堂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开幕

2013年9月11日,以“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大会共收到论文1206篇,来自我国核工业及配套产业、核基础科学研究、核应用技术、核信息、核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及青年学者等1200余人参会,20多位院士亲临大会。

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核学会主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承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协办,中国核学会22个专业分会及21个省级地方核学会共同参与筹办。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主任张国宝,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国国家环保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刘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二司司长王敏正,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陈飞,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显友,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等出会并致辞,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致开幕辞并发表由中国核学会评选出的“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2011.6.30-2013.6.30)”。

本届学术年会会期4天,年会交流主要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口头报告、张贴报告三种形式进行。10日为产业论坛,11日为大会开幕式和大会邀请报告,12日至13日两天分22个专业学科进行分会场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学术交流。大会邀请报告阶段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将就核科技发展政策环境、基础研究、核能三代、四代技术、核能装备制造等进行演讲。分会场阶段广大核科技工作者将围绕核技术研发、核燃料循环、核电、核技术应用、核技术经济与现代化、核科技信息管理等方向进行交流研讨。此外,本届年会还将举办以“传承科学精神--纪念玻尔模型建立100周年”为主题的青年报告会,届时胡思得、邱爱慈院士等将与1000余名高校学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弘扬老一辈核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将科学精神的“正能量”发扬光大。大会期间,还将“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2011.6.30-2013.6.30)”,评选优秀学术论文。根据计划,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拟于2013年11月出版。

与往届相比,本届年会增设“核能产业论坛”与“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评选两项重要内容。本次“核能产业论坛”,围绕当前核能产业领域的热点、重点、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交流与讨论,依托中国核学会年会的强大学术平台和专家智库资源,将有效地推动核能产业“产学研用”的高效结合。由中国核学会评选的“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2011.6.30-2013.6.30)今日揭晓,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中国快堆并网发电、气体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和工业化应用等项目入选。

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核科技界学科设置最全、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本届大会旨在搭建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和交流两年来核科学技术各个学科领域的创新成果,推动各个学科交流、交叉与融合,促进核科技人才的进步与成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核电、核燃料关联产业、核技术产业、核基础科学、核医学、核农学等学科的全面发展,使核技术更多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造福亿万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科技梦”“中国梦”服务。(中国核学会)

全文阅读

绩效考核技术与绩效评价技术

[摘 要]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绩效考评包括考核与评价两个阶段,完成两个阶段的工作分别需要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目前在理论上还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论述,绩效管理教科书上也都是把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价混为一体来叙述,因此,带来了一些混乱。本文对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价、绩效考核技术与绩效评价技术进行了明确划分,并阐明了划分的依据以及意义。

[关键词]绩效;考核技术;评价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78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1

1 考核与评价

考核是把组织标准与员工工作结果相比较,用于考量员工工作结果的过程。考核需要组织确定总体目标以及支撑总体目标实现的考核指标体系,层层分解这些指标到岗位、到个人,形成部门指标以及个人的考核指标,通过考核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考核技术内容包括组织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体系分解、个人考核指标与标准的确定,考核周期、考核时间、考核人、被考核人确定以及考核方法等。评价是考核之后组织对考核情况给予评定。评价技术主要是指用什么方法、如何评定的技术手段。

考评是考核与评价的总称,包括考核与评价两个内容或两个工作步骤。考核是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考核就不能评价;评价是考核的延伸,没有评价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就没有意义。考核与评价有时似乎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员工考核结果得到85分成绩,组织对该员工的评价是完成了组织任务的85%,其实这样的评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又如,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是85分,如果不评价,这样的成绩能说明什么呢,即不知道他是良好还是优秀,有可能还是较差呢。因此,考评是两个不同阶段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2 考核技术与评价技术

全文阅读

海洋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

1建立审核程序

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编写完成后应立即启动审核程序,尽快完成报告的审核工作,报批准人批准后对外。一般来说,监测报告的审核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工作环节。

1.1成立内部审核专家组由本机构具有一定资质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审核人员组成,也可聘任外单位的专家人员。

1.2报告审核根据监测报告性质和类型,一般可采取会议审核和咨询审核两种方式。对于监测内容较全、涉及专业面广的重要的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报告,采用会议审核的方式进行全面、详细和严肃的审查,会上充分讨论后最终形成书面修改意见,根据意见组织编写人员逐条修改,完善监测报告;而对于监测内容较少的小型监测报告,可采用咨询审核的方式进行内部技术审查,收集各审核专家的书面修改意见后,由报告编写人员按要求进行修改。

1.3报告批准与经过反复多次的慎重审核、修改和完善后,送报告批准人(一般为监测机构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对外或者提交委托人。

1.4监测数据审核程序监测数据是高质量的海洋环境监测报告的前提和保障,是监测报告编写工作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针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则应按计量认证的有关规定要求实行“三级”审核程序。一审:由质量监督员(或科室负责人)对编制人员签字后的《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二审:由数据审核(或质控)部门对《检测报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对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或者数据记录应附修改意见后退回,并要求重新编制,必要时则应重新开展实验室分析工作、甚至重新开展监测工作。三审:由监测机构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对《检测报告》进行最后审核,审核结果无误,签字后(并明示其职务)进行结果的报告。

2审核人员资质

审核专家组一般由3~5名具备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能覆盖监测报告涉及的各专业领域,如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生物生态、海洋地质、海洋测绘等。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长期连续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达8年以上;熟悉和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标准、方法;具备对监测结果作出相应评价的判断能力。监测报告批准人(授权签字人)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具备相应的职责权利;熟悉或掌握检测技术及实验室体系管理程序;熟悉或掌握所承担签字领域的相应技术标准方法;熟悉监测报告的审核签发程序;具备对检测结果作出相应评价、判断、分析和推理能力;熟悉和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标准、方法等。

全文阅读

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南华大学自2008年承担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办学优势,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模式确定、教学方式改革以及培养过程质量控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南华大学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措施是可行和成功的。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安全工程 核特色 培养模式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YE Yongjun, LI Xiangyang, LIU Yingyun, JIANG Fuliang, ZHENG Pingwei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Since 2008,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as undertaken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Master's degree in the field of safety engineering in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running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demand-oriented enterpris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masters in the field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ster training program, training mode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determine the train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five aspects of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raining mode and related measures of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is feasible and successful.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摘 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保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考核模式改革和研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作者结合本院教学考核情况,对高职教育考核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考核模式 研究

一、考核模式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模式有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1.考核方式单一

一些高职院校教育考核模式基本上延续传统考试方式,教师出不同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完成,实践技能测试少,理论考试多;分析试题少,标准答案试题多,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能采取题海战术应付,忽视对考核过程的技能训练和提高。

2.考核内容不合理

由于程式化的管理模式,一些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方式方法,填写教学计划后按教学计划执行教学和考核,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核只是对学生知识点的测试,技能训练与提高、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得不到实施。

全文阅读

专题式教学在“核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专题式教学是高等院校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的了解到核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和前沿动态是“核技术应用”这门课程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阐述在核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采用学生、教师全员参与的专题式教学方法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专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和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

关键词:核技术应用;专题式;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核技术应用”是本校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必修课,旨在介绍非动力核技术(通常称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及其应用所涉及的主要方法、原理及新进展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涉及同位素制备技术、核分析技术,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材料改性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在能源领域内的应用做概略介绍。针对该门课程结构的独特性,我们提出了由所有学生和多名核技术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对其进行专题式教学。由于术业有专攻,采用该种教学模式时专业教师可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融入到课程传授中去,在阐述核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原理的同时,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向学生展示核技术在各个领域所采取的最先进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同时,学生的全员参与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一、专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就是打破以“课”为单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有机联系起来组成一个专题,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与传统的系统教学模式不同,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按照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有机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专题,然后再把它们组合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并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以实施的教学模式,所以这是一种与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较好对应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学科理论体系的结构,以某一具体问题为中心构建教学内容框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从问题和实践出发的专题设置具有更多的拓展和更为丰富的学科内容,这正是综合性课程教学的生动体现。

二、专题式教学在“核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课程的基本结构及其教学目的

全文阅读

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对我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探索科学考核评价高层次人才成果实绩的办法和途径,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考核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开放的原则,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第二章考核范围

第三条考核适用对象主要包括我市的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市“226工程”培养对象。

其他各类市管高层次人才可参照本办法进行考核。

第三章考核内容

第四条考核内容包括德才表现和成果实绩两部分,重点考核成果实绩。

全文阅读

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水工环地质以及岩土工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主要是由于不管是任何工程的岩土施工建设,都与水工环地质和岩土工程学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只有将这种联系进行分析,并应用到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来,才能够实现对于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保障,进而进行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效益的保障,促进工程施工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对于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和岩土工程地质核心理论分别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对于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理论体系应用发展分别进行分析和论述,以促进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核心理论;理论体系;发展与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13-01

在岩土工程学领域中,水工环地质以及岩土工程学理论的形成,最早是从相对比较分散的水文地质和工程理论中结合发展与延伸形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成熟,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相关的理论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理论体系,在岩土工程施工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指导性作用和意义。根据目前已经形成的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来看,完整的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理论内容主要有,水文与工程地质理论、环境水文与环境工程地质理论、岩土工程地质理论、生态水文与工程地质理论、生态岩土工程地质理论等,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中的各种理论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建设中具有相对广泛的应用实现,并且各理论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现象也比较突出。本文将对于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进行分析论述。

1 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核心理论的形成分析

1.1 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分析

对于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分析,要从世界性的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形成和我国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形成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概述。而世界性和我国的水工环地质核心理论包括水文地质核心理论、工程地质核心理论、环境地质核心理论。首先,世界上水文地质理论的出现和形成,是以19世纪50年代中期达西定律的建立为标志,发展至今,水文地质理论的形成建立已经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我国水文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在解放之前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都是空白,后来随着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地质学院的成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别才在我国首次进行建立和实现,并且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建立初期使用的教材是前苏联教材,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有了自己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材,并逐渐的发展成熟起来。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水文地质的核心理论是科学技术找水理论,到80年代逐渐转移到地下水开采上,后来随着地下水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在面临国家经济发展与地下水资源消耗过大的情况下,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的产生,我国水文地质的核心理论正式进入到了生态环境水文地质阶段中,当代的水文地质理论应用也全面的进入到了水资源科学调配以及管理、利用发展时期,并且形成了水文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技术量化以及社会的以人为本良性循环理论系统。其次,世界工程地质核心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并且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我国工程地质学理论随着大型工程建设需求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工程地质的勘查,随着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与发展需求,得到飞快发展,并且在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水平上,逐渐进入到世界前列。最后,环境地质核心理论的形成,世界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环境地质同步。

1.2 岩土工程地质核心理论形成分析

全文阅读

实施“提素工程”,构筑一专多能技能人才成长平台

[摘 要]本文从油田企业科研机构培养技能人才的角度,以提高政治素质为引领,通过形象工程、温馨工程、考核机制等构建了技能人才成长平台,并联系实际工作做出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提素工程 ; 技能人才; 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39-01

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人才在油田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通过构筑人才优势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油田各级组织的基本共识。近几年,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对采油工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工艺技术已经很难解决那些复杂的开采问题,必须采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配套工艺措施,这就需要一批技术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队伍,但是从目前的人才开发上,存在着学科带头人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的矛盾,制约着新工艺技术推广、引进、研制开发的进程。通过实施“提速工程”,把所有的技术人员纳入学习培训计划,制定出具体措施,通过导师带徒、技术交流、岗位培训、技术协作、技术论坛、青年技术协会等形势,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学习积极性和科研积极性,进一步形成一种师徒之间互教互学、各师徒对子之间互比互赶,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业绩不断超越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工艺所脱颖而出。

一、加强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全面提升政治素质

严格执行中心组每月两次学习制度,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做到了学习制度、时间、内容、人员四个落实,使决策、管理和执行力有了新的提高。积极开展了职工“一对一”交流学习活动。通过班前会、宣传栏、所网页信息交流等方式广泛宣讲局、厂两级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材料,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工艺人“攻坚啃硬、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通过活动的开展,职工的责任意识、执行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六大板块互动,提升职工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

按照《采油工程人才队伍发展纲要》的要求,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技术交流,院厂结合,工艺技术论坛”等活动,提升科研攻关、创新发展和解决油田开发难题的能力。一是“导师带徒”活动。以博士、主任师、主管师为导师,青年技术人员为徒弟,就专业课题签订“导师带徒”协议,通过开展包技术素质、包业务水平、包工作业绩的“三包”形式,导师对徒弟进行每月不少于4小时的专业指导,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二是内部技术交流。开展导师组成员每人主办一次技术交流会,每人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半年举办一次技术座谈会的“三个一”活动。三是对外技术交流。通过外出培训和送技术人员交流挂职学习锻炼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科研攻关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工艺技术论坛。搭建“研讨科研攻关难点、交流学习实践心得经验、专业技术论文”技术交流平台,增加工艺所技术人员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功能。

全文阅读